抗战文化研究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抗战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潮与运动、人物研究、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史料研究、评论与争鸣、综述与消息

主管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主办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
总被引量:101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4.2778
  • 桂林抗战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传承

    作者:刘小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战烽火铸就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八年抗战,桂林抗战文化自觉承载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文艺战线上英勇战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做了最具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诠释。波澜壮阔的桂林抗战文化运动,表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肩作战通力合作的团结奋斗精神,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的包容开放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

  • 史迪威公路抗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分析

    作者:韩继伟 刊期:2012年第01期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由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和后期的中印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条通往国外的战略通道,其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它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一篇气势恢宏的军事杰作,又是中华民族抗日御侮史上一座光辉千秋的丰碑。它既体...

  • 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

    作者:王巨川 刊期:2012年第01期

    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日占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策略。其中文化策略作为其军事侵略的重要一环,以"海外雄飞论"、"八紘一字"等"神国论"为基础,进而从"东亚同盟"的倡导到"大东亚共荣圈"构想及实施·逐渐形成对华的文化侵略,企图在占领中国的国土的同时也能够奴役中国人的精神。然而,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带动中国各界进步、积...

  • 桂林抗战文化城文艺翻译活动的成就及贡献

    作者:袁斌业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桂林抗战文化城存在的六年时间里,共出版如今有据可查的文艺翻译作品194部,在如今能找到原刊的57种文学期刊上发表的文艺译作共860篇。这些翻译成就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满足战时国内读者的精神需要、普及外国文艺知识、翻译外国经典文学作品、传播苏联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培养翻译人才、丰富我国的翻译成就、促进中外文艺作品的双向...

  • 苏北抗战文化社团“文化村”和“湖海艺文社”述评

    作者:朱安平 刊期:2012年第01期

    诞生于抗日斗争烽火之中的文化村和湖海艺文社,由集"将军"和"诗人"于一身的热诚倡导与扶植,以及名流士绅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培育,成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新文化运动中竞相怒放的奇葩,对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繁荣根据地文艺创作,广泛进行抗日宣传,鼓舞军民抗敌斗志,起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 现代作家在抗战时期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位置——以郭沫若、沈从文的关系为出发点

    作者:李斌 刊期:2012年第01期

    郭沫若和沈从文都是著名的新文学作家,而且都是具有社会担当精神、热爱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但抗战爆发后,他们却选择了迥异的人生道路。沈从文强调文学的价值,要求创造文学经典,反对"空头作家"。而郭沫若认为创造经典不重要,动员民众立即行动起来参加抗战才是作家/文人的当务之急。沈从文长期生活在学院体制之中,他自觉维护现代社会对人的专业分...

  • 荆楚大地的忠诚卫士——郭沫若在武汉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

    作者:章绍嗣 刊期:2012年第01期

    郭沫若一生曾十次来到武汉,从事革命斗争和文化活动,特别是北伐战争和抗战时期,郭老在三楚大地上和江城人民休戚与共,并肩战斗,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具光彩的难忘岁月。本文记述郭沫若北伐时期和抗战初期在武汉从事抗战工作的经历。

  • 李宗仁与抗战文化名城老河口

    作者:杨柳 刊期:2012年第01期

    李宗仁率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扎老河口后,实施抗日爱国的开明政策,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招徕一大批文化名人云集老河口,开展办报纸、搞讲演、开书店、演出戏剧、办画展等活动,使老河口的抗战文化宣传活动空前活跃,老河口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鄂西北地区的抗战文化活动,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宗仁为抗战文化名城老...

  • 抗战时期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宋斐如

    作者:魏华龄 刊期:2012年第01期

    抗战时期对战时日本的研究,是文化抗战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日本问题专家宋斐如先生抗战时期对战时日本问题的研究及其著作。

  • 抗战时期文化人在桂林的生活景象

    作者:文丰义 刊期:2012年第01期

    抗战时期广州、武汉沦陷后,桂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短期内相继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文化人和爱国热血青年,城市人口也从抗战之前的六七万人猛然增至50多万人,成为抗日的大后方和"文化中心"之地。当时有名的文化人聚集桂林,仅知名文化人士就达1000余人,较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戏剧家、科学家、学者等有200多人。桂林抗...

  • 抗战文学与衡阳保卫战

    作者:秦弓 刊期:2012年第01期

    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史上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给日军以重创的战役。战事期间,舆论便密切关注战局的动向,衡阳沦陷之后,人们深情地挂记挂着第10军将士的命运。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参战的官兵也难以忘怀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并且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正面战场抗战文学的真实面貌多有遮蔽,加之衡阳保卫战...

  • 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历史价值

    作者:王兆辉; 张冰梅 刊期:2012年第01期

    解放区抗战歌谣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因而它的历史价值功用亦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它是人民群众打击日寇、进行抗战斗争的工具和武器,是人民群众塑造思想、激励生产的天然教材,也是人民群众宣泄情感、排忧解难的娱乐媒介,并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别具风采的珍贵资料。许多优秀的抗战歌谣作品做到了深刻思想性与高度...

  • 歌咏台湾的抗日爱国诗歌(1895—1945)探析

    作者:罗存康; 谭晓丽 刊期:2012年第01期

    1895—1945年,日本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50年。在这50年里,大陆和台湾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古体诗和新体诗),表达了对台湾沦陷的悲愤,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对台湾同胞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期盼。诗歌感时应物,"或记生民之悲,或抒忧世之怀,或咏抗日之烈,或诛日人之暴",直可动天地、感鬼神,至今...

  • 简论有关滇缅抗战的纪实文学

    作者:董晓霞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不同的作家与滇缅抗战的关系有所不同,昆明的南渡知识分子在轰炸的废墟中保存战争记忆,书写着个人的战争体验,他们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战争。谢永炎、孙克刚、黄仁宇等则主动地选择参战,成为战地记者或远征军中的一名士兵。他们既然在死亡线上穿行过,所获得的经验自然是惨烈而深刻的,他们从多个层面来表现战争:对自己经历的战役作翔实的记录,对战死...

  • 从现当代文学看抗战时期中原灾荒的赈济

    作者:张堂会 刊期:2012年第01期

    1942—1943年是抗日战争的关键阶段,作为战略要冲的中原大地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灾荒。国民政府、边区政府、日伪政权以及民间团体都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现当代文学对抗战时期中原灾荒的赈济做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国共两党、日伪政权以及民间团体对灾民的赈济情形,揭露了赈济中存在的漠视民命、贪污腐化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