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研究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抗战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潮与运动、人物研究、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史料研究、评论与争鸣、综述与消息

主管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主办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
总被引量:101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4.2778
  •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的建设

    作者:罗存康 刊期:2011年第01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抗战文化的方针、政策,指导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创作活动,倡导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指明了抗战文化的创作主题和方向。中国共产党发展抗战文化的基本政策,领导抗战文化的实践活动,推动了抗战文化的蓬勃发展,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斗争,为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的...

  • “抗战电影”文化价值再认识

    作者:周平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电影史著中对"抗战电影"的界定一直是较为含糊的,由此也带来对其历史文化价值判断的分歧与困扰。本文综合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多种因素明确抗战电影概念,并将抗战电影放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纵向坐标上考察其文化价值。战争一方面对电影生产机制造成了破坏,同时也使得中国电影格局重新分化组合,为战后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机构分布、新观众群...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战时首都重庆的传播

    作者:熊飞宇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问世之后,在战时首都重庆,一方面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新华日报》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则有何其芳、刘白羽、周而复等人分批前来,组织内部传达。然而,首先,在国统区影响甚大的胡风文学理论与《讲话》精神凿枘难入;其次,"才子集团"的思想启蒙也与之貌合神离。由于的折冲樽俎,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未公开爆发。《讲话》的强势传...

  • 《台湾文艺》与《中国文艺》之关联

    作者:杨红英; 张春歌 刊期:2011年第01期

    《台湾文艺》与《中国文艺》分别是台湾日据时期和北平沦陷时期的重要刊物,因两者都为深具民族意识的台湾文艺家张深切所创办,故它们在办刊宗旨、写作群体与文化政治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考察这种关联性将使我们了解在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高压统治之下,两岸知识者举起文化的大旗凝聚人心、振奋民气的情形,了解两岸近代的共同历史命运。同时,对...

  • 九一八事变在诗坛的反响——以《民国日报·觉悟》、《申报·青年园地》为窗口

    作者:赵伟 刊期:2011年第01期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侵略,中国民族主义高涨,《民国日报·觉悟》、《申报·青年园地》刊发了大量热血青年的爱国诗歌。以此为代表的九一八诗歌,记录了我国丧失土地的屈辱与同胞的苦难,抨击了当局的对日妥协政策,也揭露了部分民众的麻木不仁,更唱响了舍身报国、团结抗日的铁血战歌。九一八诗歌虽在艺术上有待成熟,但却真实地反映了热血青年的...

  • 西南联大校训的文化内涵

    作者:杨立德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个大学的办学思想,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去指导师生的治学及做人,就是校训。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相始终,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昆明办学达八年之久,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数以千计德才兼备的人才,被西方大学惊呼"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这不能不与校训相关联。

  • “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专题展览开展

    作者:罗存康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2011年6月19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共同主办了"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专题展览,同时举行了《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画册首发式。画册由北京出版社2011年6月正式出版。

  • 试论南湖诗社的创作成就

    作者:宣淑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南湖诗社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新诗创作和民歌收集两个方面。新诗创作约百首,其中穆旦的《我看》、《园》,周定一的《南湖短歌》,刘重德的《太平在咖啡馆里》等可以列入中国现代优秀诗歌之列。民歌收集以刘兆吉收集蒙自民歌近百首为主要成就,并编定《西南采风录》一书。

  • 艺术大师与抗日将军的知交——抗战时期徐悲鸿、李宗仁交往关系述评

    作者:韦芳 刊期:2011年第01期

    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都表现出自己的担当,付出自己的力量,徐悲鸿、李宗仁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而他们因抗战御侮结交成为挚友,鸾翔凤集,揖让往返,互为倾慕,成就一段珍贵的情缘佳话。但这一历史片段多年来沉寂得了无踪影,鲜为人知,本文试从他们的交往细节以及历史证物评述他们在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背景下的相知共鸣...

  • “鲜花”激昂唱烽烟——光未然在武汉的抗战文化活动

    作者:章绍嗣 刊期:2011年第01期

    音乐家光未然1937—1938年在武汉期间积极投入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音乐作品,并从事演奏、指挥、群众宣传等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记述光未然这一时期从事抗战音乐工作的经历。

  • 台湾作家许地山抗日爱国思想与活动述论

    作者:李鑫 刊期:2011年第01期

    许地山是无论在大陆和台湾都享有盛誉的作家、学者。抗战期间,他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抗日爱国精神;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推动香港抗战文艺运动、保护赴港人士、保存珍贵文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爱国精神深深植根于台南抗日世家的熏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沐浴和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滋养。

  • 诗人吴奔星抗战期间广西文教活动综述

    作者:吴心海 刊期:2011年第01期

    抗战期间,诗人吴奔星曾在广西工作、生活长达6个年头,创作了大量艺术性和思想性皆堪称上乘的诗歌作品,撰写了多篇对今天诗坛仍有参考意义的诗学论文。与此同时,他还把在大、中学从事国文教学的经验加以理论升华,写成论文,至今对语文教学仍有参考意义。吴奔星抗战期间在诗歌创作、国文教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虽因意识形态的原因湮没半个多世纪,但作...

  • 臧克家抗战诗歌的艺术特征

    作者:秦弓 刊期:2011年第01期

    随着视野的扩大与艺术的探究,臧克家的抗战诗歌在发扬战前诗歌优长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抒情诗借助对话与意象抒情更为圆润;叙事诗有的描写战事,犹如诗性速写,有的刻画人物,好似肖像素描;更为突出的是长篇叙事诗,其基本类型可分为英雄史诗、心曲长调与连环叙事诗;手法有质朴无华的白描,夹叙夹议的铺展,也有叙事与抒情的融合,自然或超拔的象征...

  • 鬼影底下的伤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对日军轰炸的书写与记忆

    作者:董晓霞 刊期:2011年第01期

    西南联大八年是为避开战乱而南渡的八年,当敌人的铁蹄深入大后方时,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在战火的硝烟中遭受了多次敌机轰炸。在死亡之声的轰鸣中城市变得伤痕累累,伤城中的人哀伤着自己与他人,面对轰炸带来的身体与灵魂的裂伤,他们用文字记录这段屈辱、艰难的岁月;把灵魂的沉痛转化为对家国的忧患、生命的惶惑、生存的沉重的思考。历经沧桑的联大人...

  • 谍战题材的两种叙述方式——《色·戒》与《野玫瑰》

    作者:孔刘辉 刊期:2011年第01期

    《色·戒》与《野玫瑰》在题材、人物、背景等方面确有某种同构之处,但在叙事逻辑、人物形象与主题意蕴等深层内容上却大相径庭。前者以行刺事件为背景,着重描摹主人公的心理、情绪的起伏变化,以人性探究为叙事主旨,而后者则通过抗日锄奸故事表现献身抗战的时代精神。从本事原型到文学作品的不同路径,体现了两位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陈铨通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