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研究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抗战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潮与运动、人物研究、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史料研究、评论与争鸣、综述与消息

主管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主办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
总被引量:101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4.2778
  • 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在当下创作实践中的价值涵化

    作者:方伟 刊期:2008年第01期

    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精神?它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是否可以有着借鉴和交融的关系?中国解放区抗战文艺特定的精神价值——它以生命感和生命力为基础的崇高感、崇高美,创新与创造的人文激情,创作主体的主观要求与接受层面主动介入的大众性——对于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有鉴于当下文学艺术边缘...

  • 抗战文化价值的普世性

    作者:盘福东 刊期:2008年第01期

    抗战文化是不同寻常的文化。以往出版的抗战文化专著,发表的抗战文化研究论文,假如它的文化价值不被认识与利用,那么,意义甚微。抗战文化的价值可以为抗战文化释放文化内涵,使其从容面对多元文化的矛盾激荡和挑战。了解与把握抗战文化与价值的相关性、普世性,把知识内化于心,可以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净化文化全球进...

  • 西南联大教师的文化自觉——兼论当下大学的文化自觉建设

    作者:杨立德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无论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或是在振兴民族的今天,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笔和口,去唤醒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民族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振兴。文化属于软实力的范畴,对于国家振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远超过硬实力。要唤醒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要唤醒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方面,大...

  • 论抗战初期陶德曼调停中的中国民众舆论现象

    作者:饶品良 刊期:2008年第01期

    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为着自己的利益积极调停中日战争,日本也企图以蚕食的方式来征服中国,而等国民政府领导人也存在着侥幸幻想,企图通过谈判来换取苟且的局面。于是从1937年10月底开始,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中日间展开了调停。虽然调停一直在中、日、德三国政府的高度机密中进行,但中共和中国民众还是从一些迹象中感觉到事情的存...

  • 西南联大文学与香港《大公报·文艺》

    作者:李光荣 刊期:2008年第01期

    西南联大和香港《大公报》都诞生于抗日战争中,二者携手合作,为抗日战争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成为历史上大学与报纸成功合作的典范。而拉起西南联大与香港大公报社合作之"手"的人是沈从文和萧乾。由于香港《大公报·文艺》对于西南联大的倚重,西南联大作者在其上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西南联大作品充实了《文艺》版面,《文艺》培育...

  • 西南联大学术研究述论

    作者:杨绍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荟萃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沉潜于学术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以他们不朽的精神和辛勤的劳作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和文化的改造与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立足于丰富的史料,对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西南联大学术研究取得成功的四个原因: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学者为国家和民族献...

  • 在迁徙中诞生和结束的社团——南湖诗社

    作者:宣淑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南湖诗社是在闻一多、朱自清指导下开展活动的一个社团,其发起人是向长清和刘兆吉,主要成员有穆旦、林蒲、赵瑞蕻、刘绶松、周定一、陈士林、刘重德、李敬亭、陈三苏、周贞一、高亚伟、李鲸石等20多人。南湖诗社孕育于西南联大师生的"湘黔滇旅行"途中,诞生并结束于蒙自。西南联大文、法商学院驻足昆明后,则改名为高原文艺社。南湖诗社仅存三个月...

  • 郭沫若归国事件和奠父仪式的国家意义

    作者:陈俐 刊期:2008年第01期

    抗战初期郭沫若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战和为父治丧重大事件,标志着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这两大事件充分反映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民间传统文化话语对个人话语的强劲渗透和控制,以及权力与话语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显示出民间仪式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整合族群内部不同层次的话语系统的效力。

  • 抗战中“舍予”的宗教感

    作者:傅光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从正式成为一名受洗入教的基督徒,老舍应是自觉地把基督肯于敢于勇于牺牲的舍己精神视为生命的信仰所在,但他认同耶稣"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的生命价值远在宗教价值之上,即"舍予"的宗教感远在宗教信仰之上。老舍愿意把耶稣视为具体的历史的个人,同时赋予"舍予"一种具有现代性的知识分子命运选择的意义和价值。

  • 抗战文学中的滇缅公路

    作者:秦弓 刊期:2008年第01期

    滇缅公路在抗战中作为重要的国际通道,输入了大批武器、弹药、油料、通讯交通器材等军用物资,亦作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进军路线,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顽强坚持与最后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血脉似的滇缅公路,在抗战文学中留下了壮丽的篇章,其中有民谣体诗歌,也有现代派风格的新诗,还有视角不同的报告文学等纪实性作品。文...

  • 论严杰人抗战题材的诗创作

    作者:黄泽佩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严杰人是抗战期间脱颖而出的天才青年诗人。他写出了一批"直接描写抗战前线、描写战争"的新诗力作,还写出了一批并非描写前线的抗战新诗精品。他的诗作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 叙事视角的盲点与想象的张力——兼论有关张自忠将军的文本叙事

    作者:丁伯林 刊期:2008年第01期

    叙事作品的视角是叙事主体赖以观照对象、表现对象的起点,它折射着主体的审美趣味与美学选择。但由于客观原因而致叙事视角灭失的情形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系叙事的线性流畅与横向丰满,使某一灭失的视角得以重现,叙事者往往启用想象这一妙招。本文结合叙事理论和作家的想象张力来探讨有关抗战时期著名将领张自忠将军的叙事文本,来讨论...

  • 徐悲鸿七箱藏画遗落广西之谜再探

    作者:杨益群 刊期:2008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围绕徐悲鸿抗战时期遗落在广西七箱藏画的下落,众说纷纭。文章整理有关言论,钩沉线索,认为这七箱画仍然遗落广西,提请广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竭尽全力将这批珍贵国宝寻获。

  • 旌旗名城映千阳——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化旨归

    作者:李江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世纪是中国文化主体性艰难重建的世纪。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部门,中国现代戏剧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获得对文化主体性的认知的。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戏剧运动在戏剧体制和机制建设、提高剧作艺术和表导演艺术的方式以及切实总结戏剧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以完成对未来剧运的理论引导和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在抗战时期中国戏剧发展中具有典型...

  • 桂林抗战文化城期间主要国画家研究

    作者:黄国乐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桂林抗战文化城期间,一些著名的国画家到桂林避难。他们有些长住桂林,从事国画艺术教育和抗战国画艺术的创作;有的来往于重庆、香港、桂林等地,而在抗战期间的国画艺术上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本论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审美意识,论述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成就及其历史贡献;为我国20世纪国画史的写作,增添不可或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