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博

客家文博杂志 省级期刊

Hakka Cultural Heritage Vision

杂志简介:《客家文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Q)1131,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园地、客情传真、专题:南海Ⅰ号、物华天宝、收藏鉴赏、人文风雅、卷首语、海外客家

主管单位: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主办单位:中国客家博物馆
国内刊号:44-(Q)1131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515
总被引量:176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4.8974
  • 在路上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路上”,是客家人面对世界的姿态,也是客家人生命存在的常态。

  • 梅州举办文博系统业务培训班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2012年9月5日至9日,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中国客家博物馆承办的“2012年梅州市文博系统业务培训班”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举行,来自梅州各县(市、区)文博系统的100多位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 “第三届世界嘉应同乡联谊大会”在新加坡举行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2012年11月2日至4日,新加坡应和会馆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嘉应同乡联谊大会”。2012年适逢新加坡应和会馆成立190周年,与本届大会双庆双喜。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名嘉应同乡齐聚来福士城会议中心,共同出席主题为“以客为根、以史为贵”的联谊大会,大会内容包括盛大千人晚宴、会议、讲座和观光旅游等。

  • “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在福建三明举行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于2012年11月20日至22日在福建三明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215个客属社团的5000多名海内外客属乡亲代表齐聚客家祖地三明,共叙乡情、共襄盛举。

  • 中国客家博物馆出版专著《桥溪古韵》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2012年11月,由中国客家博物馆编著、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桥溪古韵》一书正式面世了。这是中国客家博物馆继《[亻厓]客家——广东客家博物馆陈列》之后出版的又一本专著。

  •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梅州举行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2012年11月23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梅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全球客家乡亲的盛会一一“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在梅州市梅县文体中心正式拉开序幕。

  • 学叶帅精神 立远大志向——纪念园管理局宣讲团走进校园宣讲叶帅事迹

    作者:张斯媚 黄宏文(摄)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刊讯 为进一步宣传元帅的光辉事迹、更好地传承叶帅的崇高精神,纪念园管理局成立了叶帅事迹宣讲团。2013年1月18日、19日,宣讲团分别走进了红军小学和雁洋中学,举行了“听叶帅故事,扬理想风帆”和“学叶帅精神,立远大志向”两场宣讲活动。

  • 客家研究一代宗师——罗香林

    刊期:2013年第01期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宁新镇水楼村下石陂窝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客家学研究的奠基人,历任中山大学、香港大学、珠海书院教授,获香港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衔。罗香林毕生献身学术,尽瘁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享誉中外文史学界。由于其在客家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罗香林被学术界誉为客家总问题...

  • 文化瑰宝

    刊期:2013年第01期

    粤东多为丘陵山地,其问河流溪水纵横,乡民出行往来很是不易。文教兴盛,人心向善,乡人热衷于公益之事,捐资造桥修路的事例很多。今年本栏目特别介绍梅州(旧称嘉应州)地区明清时期的古桥梁建筑,展示当时州人为克服河流阻碍践行义举的努力及成果。

  • 五华县的客家擂茶

    作者:严修鸿 刊期:2013年第01期

    据调查,梅州地区多数乡镇都不见擂茶习俗,但是靠近揭西、陆河的五华县南部的乡镇如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客家人还有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到今天,普通人家都还在坚持做擂茶。

  • 客家酿菜与客家情怀

    作者:王秋珺 刊期:2013年第01期

    走进客家人的家庭或客家菜馆,你会发现在琳琅满目的各色客家菜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酿菜”,像酿豆腐、酿顿、酿卵/春(鸡蛋)、酿苦瓜、酿吊菜/茄子、酿辣椒、酿蘑菇、酿木耳等等(有些地方还将包饺子称为“酿饺子”)。

  • 从"南海I号"试掘的数字化工程谈起

    作者:刘志远 刊期:2013年第01期

    通过“南海I号”试发掘的工作实践,探讨全站仪测绘的优缺点,并针对全站仪测绘的缺陷给出完善解决方案。经过实践检验,平面垂直摄影和AutoCAD电脑绘图是全站仪发挥其测绘优势的有力补充;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全站仪测绘的劣势;开拓思维,因地制宜,应用跨行业的新技术是保持“南海I号”发掘项目不断创新的“法宝”。

  • 台湾客家缠花

    作者:郑惠美 刊期:2013年第01期

    “缠花”是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地区客家人的一种传统女红工艺,在过去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传世作品包括新娘发簪、箱形桌供、绣灯装饰、童帽装饰和新房挂件等等。客家缠花工艺主要的制作技法是以丝线缠绕纸板,所制作出来的造形作品又以花卉最多,所以习称为“缠花”;制作材料简单,无需耗太多金钱,全赖巧手慧心即可做出精美的作品,充...

  • 从梅州籍华侨华人史看客家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作者:侯鸿忠 刊期:2013年第01期

    梅州籍华侨在客籍华侨华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有华侨华人开始,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梅州籍华侨都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客家精神,为祖(籍)国和住地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就以梅州籍华侨华人史作为切入点,探讨梅州籍华侨华人身上体现出怎样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在海外是如何得到传承与发扬的;作为后人的我们从梅州籍华侨华人的身上又...

  • 年画奇葩——上海旧校场年画初探

    作者:王晓春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上海旧校场年画,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而在当时全国年画中一枝独秀,实为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技术更替以及消费群体趣味变化的产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近代民间年画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旧校场年画产生的背景到制作团队和赞助人的研究,可以管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图像文化,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