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181/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约综述、果实风味形成与调控专题、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与农业工程

主管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国际刊号:1000-2421
国内刊号:42-1181/S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51
复合影响因子:2.1
总发文量:1669
总被引量:22636
H指数:49
引用半衰期:5.2473
立即指数:0.119
期刊他引率:0.8522
平均引文率:14.119
  • 水稻叶片淀粉分解同源基因OsSEX1的转录表达

    作者:金刚 唐向民 汤洪 刊期:2009年第04期

    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了水稻的SEX1同源基因OsSEX1—1和OsSEX1—2的表达过程,结果表明:2个目的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光照对2个基因的表达是必需的,其中以19:00时表达量最高,黑暗条件下表达量较低;叶片淀粉的含量也呈现昼夜节律变化;海藻糖抑制2个基因表达,并导致夜晚叶片淀粉异常积累;在自然光照/黑暗条件下,未观察到不同...

  • 禽流感病毒HA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作者:张鹏 廖玉才 黄涛 瞿波 李和平 刊期:2009年第04期

    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法转入拟南芥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T2代转基因株系,据OD值筛选获得HA基因高效表达株系;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转基因株系均可转录HA基因,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拟南芥叶片中表达积累的HA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检测...

  • 表达含前S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重组CHO细胞株的建立和特性检测

    作者:刘新琼 颜华 王德彬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为建立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细胞株,将笔者所在实验室构建的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CHO/dhfr^-细胞,通过筛选,获得可表达含前S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CHO细胞,然后进行亚克隆,用氨甲喋呤(MTX)加压选择,以ELISA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并对其进行...

  • 水稻HL-CMS中2个雄性不育候选基因表达模式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为 周杰 谭艳平 程钢 刘新琼 王春台 刘学群 刊期:2009年第04期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不育系粤泰A(YTA)中的2个雄性不育候选基因HLsp和orfH79在根、茎、叶以及减数分裂期小穗和三核期花药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Lsp和orfH79均在减数分裂期小穗中表达最高,而在营养生长的根、茎、叶及成熟花粉中表达很低。HLsp在粤泰A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orfH79,但HLs...

  • 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F2世代株高分离分析

    作者:王建强 吕文彦 程海涛 曹萍 高燕 王玉 孙雪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为了揭示粳稻株高及其组成因素的遗传规律,利用来源相同但株高有明显差异的高、中、矮3类材料组配了中秆×矮秆、中秆×高秆2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F2单世代分离分析方法对株高及其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并估算了有关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两组合的株高以及中秆×矮秆的倒3节间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且中秆×矮秆...

  • 乙烯利对聚乙二醇胁迫下甘蔗叶类黄酮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桂 李杨瑞 杨丽涛 丘佩玲 韦雪雪 黄颖琴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为探讨乙烯利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以2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ROC22和ROC16为试材,沙培育苗至苗期茎高约25cm,采用含10%聚乙二醇6000(PEG6000)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并同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条件下叶面喷施乙烯利处理,处理不同时间段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干旱胁迫与乙烯利处理下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

  • 中国闽浙地区澳汉蚱属2新种记述(直翅目:枝背蚱科)

    作者:郑哲民 赵玲 刊期:2009年第04期

    记述采自福建省和浙江省直翅目枝背蚱科澳汉蚱属Austrohancockia Gunther昆虫2新种,即武夷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wuyishanensis sp.nov.和凤阳山澳汉蚱Austrohancockia fengyangshanensis sp.nov.,并附有澳汉蚱属分种检索表和分布。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 转接培养对黑腹果蝇中胸侧板刚毛数的影响

    作者:刘卫东 阚诗东 孙祥虎 刊期:2009年第04期

    采用诱捕法收集野外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建立单雌系。在室内对供试黑腹果蝇经过3代单雌转接培养、1代混合培养后,从第4代开始设2个重复进行转接培养(转接培养采用2雌2雄),从第6代开始对3个品系6个重复的中胸侧板刚毛进行计数,并用相同的方法共计数3代。结果表明:黑腹果蝇各代间及各代品系重复间的中胸侧板刚毛数差...

  • VIGS介导的转复制酶基因番木瓜对PRSV的抗性

    作者:阮小蕾 王加峰 李华平 刊期:2009年第04期

    将PCR检测呈阳性的T4代转复制酶(replicase,Rep)基因番木瓜植株在苗期接种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Ys株系,定期采取不同部位的叶片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接种PRSV之前,在植株的各部位均能检测到转基因完整的Rep mRNA,但接种后不同时间在接种叶以上部位陆续出现了Rep mRNA的降解;接种后30d内,接种叶下...

  • 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稻虱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

    作者:钟平生 梁广文 曾玲 刊期:2009年第04期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nterference 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IIPC)分析了2种植物提取物与现代苦楝油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的联合干扰作用。结果表明: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乙醇提取物和现代苦楝油(Trilogy)的不同组合,对褐稻虱种群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但其联合作用...

  •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作者:张舒 张巧玲 陈小山 贾贞标 上官清河 吕亮 常向前 杨小林 陈其志 刊期:2009年第04期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 湖北省钟祥市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分析

    作者:鲁明星 徐辉 贺立源 杨文兵 袁浩 郭智慧 刊期:2009年第04期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

  • 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征

    作者:刘辉 赵竹青 叶志娟 杨野 刊期:2009年第04期

    利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突变植株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速率均低于原始亲本,植株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氮同化能力下降,根系变短,根系体积及根系活跃面积变小,植株变矮。

  • 不同营养状态下苦草的生理响应

    作者:熊汉锋 谭启玲 刘艳玲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为了解水体富营养化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olis)的胁迫作用,通过静态模拟试验,比较了不同营养水平(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培养的苦草根的组织解剖结构、植株氮、磷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变化。研究发现,随营养程度的增加,苦草根的组织结构紊乱,出现空洞;根叶中氮、磷含量都是随营养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 稀有放线菌噬菌体ΦSCU20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艾振江 刘梅芳 何冬兰 程国军 李晓华 刊期:2009年第04期

    以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命名为ΦSCU20。在测试的9株放线菌菌株中,仅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SCU20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噬菌体ΦSCU20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噬菌体ΦSCU20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和Mg^2+浓度分别为8mmol/L和20mmol/L;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