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27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评论、历史文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化百花园、读书札记、学术信息。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7-7901
国内刊号:61-1274/G0
全年订价:¥ 118.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1187
总被引量:740
H指数:8
立即指数:0.0115
期刊他引率:1
  •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

    作者:鲁谆 刊期:2012年第02期

    “五千年民族血脉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1日至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本刊采撷若干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 包容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主流——从龙邮票说起

    作者:刘志琴 刊期:2012年第02期

    2012年是龙年,一张中国龙的邮票,引起人们的争议,反对者认为这种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形象令人生畏;邮票设计的主持者却认为邮票虽小,却是国家的名片,这是表现中国的威严庄重,有点凶实际上是信心和力量的表现(参见锺殊:《令人担心疑心害怕的壬辰龙票》,《争鸣》2012年2月1号)。争议实际上已超出构图的本身,而是崛起的中国以什么样的...

  • 中国祭祀文化简论

    作者:彭林 刊期:2012年第02期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 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

    作者:卢风 刊期:2012年第02期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都以中央大国和文明中心自居。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彻底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批知识精英在反省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追究到了最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根源。他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没落的,不彻底“打倒孔家店”,

  • 浅论南宋禅宗的兴衰历程

    作者:史全超; 蓝丽 刊期:2012年第02期

    禅宗是中国本土化佛教的典范,唐初形成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佛教宗派中传播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唐末五代时期,禅宗曹溪一脉衍生了“五家七宗”的繁荣局面,使禅宗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主体,对于当时社会的思想和佛教的未来走势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南宋初年,国家政权动荡、战争不断,

  •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内部结构研究

    作者:叶后坡 刊期:2012年第02期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十分讲究内部结构的建筑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 由山陕会馆探究明清东昌运河经济兴衰

    作者:高静 刊期:2012年第02期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作为贯通南北的重要水上交通线,不但成为漕运的主要干道,同时带动了两岸商品经济的发展。聊城地处山东西部,是明清时期运河山东段经过的唯一一座府级政治中心城市,自会通河开凿之后就踏上了运河之旅。借运河交通之利,东昌府区经济迅速繁盛起来:先是临清在明朝率先崛起,继之府治聊城于清道光时期达到鼎盛,在它们的辐射...

  • 《周易》“否”、“泰”两卦的对待关系

    作者:李莉 刊期:2012年第02期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

  • “财散则民聚”思想略考

    作者:陆擎宇 刊期:2012年第02期

    经典若无当代政商活动以验其效,岂非海市蜃楼?政商大计若无经典以为其理论支撑,岂非无本之木?史学工作者的使命,大抵即在于:将经典理论化,以期致用于当世;自政商大事中寻访实例,以求印证于经典。

  • 福在民间的种种说法

    作者:张自中 刊期:2012年第02期

    幸福,现在是所有媒体和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人们孜孜追求、极其向往的人生目标。古人相信,人间之幸福掌握在福神手里,要得福,只能向福神祈求。古时称木星为岁星,谓其所在有福,所以又称“福星”。旧时,相术士说:“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所谓“福”,《尚书·洪范》上说:“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

  • 闽西民间圆木器皿的民俗审美价值

    作者:涂慷 刊期:2012年第02期

    圆木器皿指的是用各种弧形的木板拼制而成的器具,它大体可分为斗、桶、盒、盘四类,每一类又包含各具使用和造型特色的名目繁多的器皿。这种器皿在闽西民间极为普遍,客家人所称的圆木,就是木制的木桶、洗脚盆、浴盆等圆形器皿,尤其是沿海一带,几乎家家都有,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概因为它太普通了,

  • 沂蒙民间乐舞“扑蝴蝶”探究

    作者:刘成学 刊期:2012年第02期

    “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资源深厚,如在沂蒙民间流传悠久的乐舞——扑蝴蝶,就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 南宋临安的花卉基地——马塍

    作者:张清宏 刊期:2012年第02期

    宋室南迁,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后,人口增加,工商业兴盛,社会风气奢靡,气候温暖,赏花、养花、戴花等风气浓烈,从而对鲜花的需求空间也更加广阔。在这一大背景下,都城近郊的马塍因其鲜花种植业而闻名遐迩。

  • 命运多舛的毛公鼎

    作者:梁丽红 刊期:2012年第02期

    毛公鼎又称周毛公厝鼎,因做器者名毛公厝而得名,清末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内刻铭文32行,合重文共497个字,是迄今所见先秦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一件。鼎铭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指出作鼎时的政局不稳;第二部分讲周王对毛公的册命;第三部分讲周王授予毛公以宣示王命...

  • 山水之居: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作者:陈正贤 刊期:2012年第02期

    居所是人的生活、休憩之所,也是文人的读书之所。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蕴隆则飒然而寒,凛冽则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