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27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评论、历史文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化百花园、读书札记、学术信息。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7-7901
国内刊号:61-1274/G0
全年订价:¥ 118.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1187
总被引量:740
H指数:8
立即指数:0.0115
期刊他引率:1
  • 我国人文学术研究展望——祝贺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成立

    作者:张岂之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祝贺 祝贺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揭牌典礼暨首届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端论坛开幕。祝贺许嘉璐先生就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近些年来,许先生参与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现在起许先生领导一个有众多才俊参加的稳定而有序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肯定会在中华文化研究与中外文化交流、会通方...

  • 浅论儒家的“鬼神”思想

    作者:代超 刊期:2011年第01期

    鬼神问题向来显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和地域,鬼神观念都代表了人类文化中最神秘的部分。较常见的鬼神崇拜往往认为人死后有些成为鬼,有些成为神,鬼入阴曹,神归天国,天上地下有着类似人间的社会秩序。

  • 鲁迅早期思想初探——中国文化的出路:立人

    作者:韩永志 刊期:2011年第01期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人之历史》和《科学史教篇》等文章是鲁迅1907年所作,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当时鲁迅以平和的态度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针对要打破人类诞生的各种神话,还人以自然面目,为人类平等做理论上的铺垫,鲁迅撰写了《人之历史》,叙述了西方关于人类进化的科学发现。为了打开国人在科学领域的视野,

  • 冯友兰文化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作者:聂云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从广义上说,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都可以称为文化。文化观是人们对于文化现象、文化问题等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文化哲学是思想家、哲学家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对文化成因、差异、演变等问题的系统观点。可以说,大部分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持某种文化观,而文化哲学则是只有在思想上成体系的哲学家才具有的对于文化...

  • 陕西地区的伏羲和女娲氏遗迹

    作者:杨东晨 刊期:2011年第01期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资料证明,中国文明起源不是五千年,也非六千年,而是一万年。盘古、华胥、有巢、燧人、有熊、有娇等传说人物或后裔,代表或反映了一万至六千年前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和燧人氏的子女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三皇”不同说法中的人物,世代延续约7500年至6000年前。他们的传说遗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是各族人民的祖先...

  • 简论西周王朝的史官建制

    作者:汪超 刊期:2011年第01期

    史官在中国古代,主要从事记录历史、编写史书工作。商周时期,史官的作用以及地位均十分突出。西周王朝的史官建制,由于可靠的文献记载不多且很零散,虽《周礼》一书有较详尽记载,但其终为后人所作,并不全是西周历史真实的反映,故需求之于西同锕器铭文资料,这是我们研究西周史官建制的前提。

  • 冯小怜“女祸”论

    作者:张建丽 刊期:2011年第01期

    “女祸”指女子凭借美色以言行给国与家招致祸患。以“女祸”为警诫从周代始,《尚书·牧誓》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周以后女子亡国祸家的论调充斥于历代经史子集,作为一种权威观念成为从统治者到老百姓治家理国的经验教训。

  • 上古之“豆”不可食

    作者:罗献中 刊期:2011年第01期

    提起“豆”,人们都非常熟悉,也吃过各种各样的“豆”:黄豆、绿豆、蚕豆、豌豆、芸豆、篇豆,等等。豆类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以制成各类食品,供人们享用,是人类喜爱的食物。但这些都是汉代以后的情况,在汉之前的上古时期却并非如此,因为那时的“豆”是不能食用的,谁也不会去吃它,即使是再馋再饿的人。

  • 说“碗”

    作者:李佳 刊期:2011年第01期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 “方圆”的文化意蕴

    作者:马婷婷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方圆”都有何义? 方圆一词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广的含义是“范围”和“规矩”,其实,方圆一词内涵丰富,在历史上还有方略、变通、谋划等义项,这些义项的出现是因为方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

  • 秦汉瓦当文字的审美特性

    作者:熊选德 刊期:2011年第01期

    瓦当是中国古代房屋的筒瓦头,它的主要作用是封挡板瓦,为了突出建筑装饰的审美效果,建筑设计者往往在瓦当外面绘制以纹饰、文字等装饰物,以期体现瓦当艺术的审美特性。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是一种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它以变形、象征、夸张、虚拟等手法极尽绘饰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一个独具风格的艺术...

  • 《孔雀东南飞》的时间要素与太守形象

    作者:高如辰 刊期:2011年第01期

    时间是记叙文的要素,也是所有叙事文学作品的要素。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叙述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进程,对其时间进程有具体叙述;对于悲剧的潜在成因——焦、刘婚后“相见常日稀”也有相应的提示。这是我们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深入分析作品的重要依据。然而,以往论者只是对故事发生时间、诗歌产生时间有深入探讨,

  • 仙境与性灵:九华山佛教与诗歌的境界追求

    作者:施保国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大愿融摄的仙境 九华山以地藏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闻名海内外,此大愿以及大愿与自然群山风光、群寺相结合而产生的浓浓文化氛围形成九华仙境,吸引着国内外信徒和游客。九华山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 儒家文化道德性与人类生存自然性的纠结冲突——以白嘉轩为切入点浅析

    作者:王瑞媛; 胡书志 刊期:2011年第01期

    《白鹿原》在对民族历史勾画中深藏着儒家文化内蕴,其中不乏对儒家文化道德性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又不可避免地与人类生存自然性产生冲突。这种既对儒家文化道德性认同,又追求人类生存自然性的纠结在主人公白嘉轩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白鹿原》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为切人点,浅析儒家文化道德性与人类生存自然性的纠结冲突。

  • 先秦经传所见齐太公形象演变考

    作者:杨博 刊期:2011年第01期

    齐太公,后人一般称为姜太公,本是周初重臣与齐国始封君,在民间却以点将封神的传说而妇孺皆知。我们初以为这不过是元明以后的评话传奇为猎奇哗众而肆意虚构的结果,史籍所记应该可信。但近读正史《史记·齐太公世家》已觉疑窦颇多,参校两周时记载更觉离奇且抵牾互生,方知顾颉刚先生所言“层累的造成古史”不虚。所以,本文依循顾先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