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274/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化评论、历史文化、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文化百花园、读书札记、学术信息。

主管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7-7901
国内刊号:61-1274/G0
全年订价:¥ 118.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1187
总被引量:740
H指数:8
立即指数:0.0115
期刊他引率:1
  • 穿“长衫”就能弘扬“国学”?

    作者:徐恒足 刊期:2006年第04期

    几年前就听说成都有位一年四季穿长衫、整天捧读古书的古怪“才子”,心甚怪之,恨不得一见。有一天早晨打开电视一看,央视一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面对面”地交谈。我想,他肯定就是那位被人称为“长衫先生、国学隐士”的李里先生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有机会一睹这位“国学隐士”的风貌。

  • 《周易》的节约观

    作者:陶岩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究其渊源,古经《周易》是最早系统阐述节约的著作。

  • 老子哲学思想的科学精神

    作者:张彦修 刊期:2006年第04期

    人们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但是却疏忽了蕴涵于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既是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原则,又是探求真理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科学精神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不仅有比较充分的体现,而且还有着特殊的价值。

  • 魃在涿鹿之战中的作用

    作者:常征江 刊期:2006年第04期

    涿鹿之战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战事。凭借这次战事的胜利,黄帝部落最终击败东方势力强大的蚩尤部落,真正地入主中原,奠定了华夏族发展的坚实基石。但是,这场战事中黄帝部落何以能最终胜出?对此鲜有论说。我们看到,记述这场战事的多种今人著述都审慎地使用了《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但对其中所提的“应龙”、“风伯”、“雨师”...

  • 略议炎帝神农氏及其与中原史前农业的关系

    作者:李龙 刊期:2006年第04期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人文祖先,在我国古籍及传说中,有关记载既不统一也不系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帝王世纪》说炎帝与黄帝是亲兄弟,可又说炎帝死后经过八代五百余年黄帝才继承王位,无怪乎唐代司马贞提出疑问“何其时之长也”。其次,《世本》将炎帝与神农合为一人,而《吕氏春秋》和贾谊《新...

  • 何谓“雨毛”、“雨石”、“雨血”、“雨土”?

    作者:陈倩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正史史料中,常常会出现诸如“雨毛”、“雨土”、“雨血”、“雨木冰”等等词语,按照现代的语法解释,这些词语中的“雨”做动词,读去声。但是如果对它们只是作字面上的解释,不进行深入探讨,则很有可能会完全曲解史书的原意。

  • “監”、“鍳”、“鑑”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胡茜 刊期:2006年第04期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 ,金文形体为 。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盐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也。”

  • 中国“支那”称谓的由来及变迁

    作者:苗体君; 窦春芳 刊期:2006年第04期

    据2004年3月《华声报》报导,效力于美国NBA火箭队的中国球员姚明,最近两度在电视节目上被人以带有侮辱成份的“支那人”一词来形容,第一次是电视台转播篮球比赛时,广播员Steve Kerr称姚明为支那人;第二次是在电视连续剧“Yes,dear”里,两名演员对话时也称姚明为支那人。为此美国同源会会长符之坚写信向Steve Kerr和CBS公司总裁投诉,对方...

  • 趣谈“避讳”

    作者:王海红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也被人们称为“孙卿子”。这个“孙卿子”,既不是官名、爵位。也不是号、字,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为了避皇帝的讳,当时人就把“荀”改成了与之谐音的“孙”,荀子自此之后也就称为“孙卿子”了。

  • 古代咏物诗与人文精神

    作者:刘玉红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国古代咏物诗很多。咏物诗可根据是否含有诗人的个人情感而分为两类,一是纯咏物诗,二是蕴含了个人情感、具有一定思想寄托的咏物诗。清代学者王夫之在《盖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两者相较,思想意义与艺术境界的高下不言而喻。

  • 柳宗元诗文与佛教文化

    作者:任荟 刊期:2006年第04期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主将,也是杰出的散文家与诗人。

  • 唐诗与茶事

    作者:王春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它是历史记录的一种方式。将唐代诗歌作为一个文化窗口,可以窥探到这一时期发生在茶事与茶学观念上的重要历史性转变。

  • 颂壮词

    作者:孟昭燕 刊期:2006年第04期

    词是歌儿舞女们,在文人们的雅集宴会上,助兴歌唱的歌辞,所以也叫曲子词。后来,技痒的文人们.竞起仿效,他们剥离了乐曲的束缚,扩大了表现力,加深了意境,使之做为一支诗坛新葩,在中唐以前开始萌芽抽枝,到晚唐已臻成熟,进入两宋后,更是枝壮叶茂,繁花似锦了。

  • 音乐在古代战争中的运用

    作者:盛培莉 刊期:2006年第04期

    提到战争,人们脑海中多会出现金戈铁马、炮火硝烟、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而音乐对于人们来说则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感情升华的产物,更是和平安宁、欢乐幸福的象征。那么,音乐和战争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音乐又是怎样运用在战争中的呢?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战争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战争不仅是力量的比拼和碰撞,更是人类...

  • 宗炳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作者:冯立 刊期:2006年第04期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好琴书,善画”。南朝时代有名的高士和画家。沈约《宋书》和李延寿《南史》都把他列在《隐逸传》里。据《宋书》本传记:宋武帝刘裕和衡阳王刘义季曾征召、引荐他担任主簿、太子舍人、咨议参军等官职,均未就,是个高雅隐遁的“贤者”。他长期隐居,秉性“好山水,爱远游,西涉荆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