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学

湖南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Huna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湖南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52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主编推荐、小说、在场、散文、双城、国际文坛、鉴赏、诗歌、山水

主管单位:湖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5-9168
国内刊号:43-1526/I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362
总被引量:274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批评家:时代的弄潮儿

    作者:郑小驴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当把批评活动作为独立的精神活动来考察时,我们总会发现批评和创作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分。它们都源于人类的某些天生的本性,只不过在表达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作家往往通过直觉性的创造来追求目标,充满了偶然性和机遇性等诸多因素,而批评家更像手持手术刀的外科医生,通过理智的分析对比,在一种明确的理想光辉照耀下解剖作品,有着严谨...

  • 后现代综合症的当代典型——读吴玄的《陌生人》

    作者:贺绍俊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我比吴玄年长了许多,加之他又总是装出一副谦逊的姿态,所以我就可以俨然以兄长的口吻对他说话,我就可以用"可爱"这样的词来形容他。吴玄的确是一位非常可爱的作家。说他可爱,首先是因为他既率真又率性。

  • 读书二题

    作者:贺绍俊 刊期:2010年第6X期

    我小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自己将来的职业是文学编辑和文学批评,但这似乎又是命中注定了的,因为回想起来,从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图书,读书成了我的最大乐趣,如今我的职业不就是与读书有关吗?当我在想自己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文学批评时,自然就有了这个"读书二题"。

  • 敲边鼓的批评家

    作者:贺绍俊; 罗望子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罗望子:有个问题我想请教贺兄,文学批评中,有一类是学院批评,与此相并列的是什么呢?贺绍俊: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有些人谈学院批评时,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观念的。西方有些文化研究学者将文学批评区分为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这是从西方的文化语境出发而立论的。我以为这种区分法很难完全对应于中国当下的批评实践。

  • 矫正倾斜的文学场——评贺绍俊的《重构宏大叙述》

    作者:李霞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写作行为,它深度地参与了思想解放的社会化过程。那些文学岗位上的实践者成为这股写作力量的主体,他们为文坛和思想界提供崭新的发现,把文学批评做成了一种充满激情和诗情的新文体。而今这股批评力量经过了90年代的分化,相继隐没在以市场经济为领衔的多样化的生存样态中。

  • 从北京到沈阳

    作者:孟繁华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贺绍俊是当下大名鼎鼎的文学批评家,曾任《文艺报》常务副主编、《小说选刊》主编。谁都知道这个位置对文学界来说举足轻重。但有趣的是,圈子里的朋友都称贺大主编为"小贺"。于是,我们在文学界的各种场合——各大报刊的头条文章、作品讨论会、学术研讨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各种评奖会上都可以看到"小贺"的身影。"...

  • 贺绍俊著作目录

    刊期:2010年第6X期

  • 新时代的“儒林外史”——《犹大花开》与这个时代的知识阶层

    作者:孟繁华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在当代中国前三十年的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是一个敏感的区域,凡是与知识分子题材相关的作品大都没有"好下场",因而这个题材的小说不多。1958年《青春之歌》的出版,最初建立了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规范和模型,其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在"反思文学"中看到的"右派知识分子"凯旋后所表达的"九死未悔"的信仰,事实上是林道静身...

  • 改革开放:中国文学三十年——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孟繁华教授

    作者:单三娅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记者:改革开放至今整整三十年,在您的一些文章中,对这三十年的文学整体上有很高评价,并且提出了"高端文学成就"等概念,请您在这里谈一下对三十年文学的看法。

  • 激情与洒脱——评孟繁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通论》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繁华兄要我为他这本《中国当代文学通论》做序,这让我很惶恐。做序通常是请上一辈先生来写,我与繁华兄是老朋友,岂能随便做序。好在我知道繁华兄这个东北汉子素有侠士之誉,并不计较俗世规矩,我也就放胆写这些文字了。

  • 心灵的报告

    作者:孟繁华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理想这个词,已经被千百遍地谈论,在今天因其古旧而格外不合时宜,人们对假设的名义实施精神统治和暴力的时代记忆犹新,它因华丽和富于想象被无数次地复制和利用,它被填充过许多甚至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人们对它的不屑乃至惊恐是大可理解的。在实行了商品经济的今天,这个与实际利益相去甚远的词语,既不能将人带进宾馆酒吧,亦不能改善...

  • 老孟那些酒事儿

    作者:谢冕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老孟就是孟繁华。老孟是他的朋友们对他的"敬称"。在北大的前后同学中,不论辈分,无分年序,大家一律都这么称呼他,甚至我们这些非常"嫡系"的他的老师们,如我本人和洪(子诚)先生,也毫无例外。大家习以为常,毫不见怪。老孟听见别人(包括老师)这么叫他,也认为理应如此,一律敬谢不敏。

  • 孟繁华著作目录

    刊期:2010年第6X期

  • 新生代作家和他们的时代——葛红兵及其《上海地王》

    作者:刘艳艳; 刘凤美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总有那么一些人,特立独行于你的眼球之外,比如葛红兵,当大部分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珍惜手中的档案和铁饭碗的时候,葛红兵扔下了压在南京大学的档案和手中的铁饭碗;当大部分人还在为城市户口奔走的时候,葛红兵在他的《我的N种生活》中表达他对自由迁徙的渴望和对中国户口制度的批判;当人们还在仰望和膜拜鲁迅和巴金的时候,葛红兵在天涯论...

  • 葛红兵和他的《上海地王》创作

    作者:戴志康 刊期:2010年第6X期

    <正>我和红兵都来自苏北农村,我们都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喜欢穿布鞋,是穿布鞋长大的一辈人。我心情烦闷的时候,要脱了鞋,光着脚到地面上站站,因为只要一接触土地,心就变得平静、踏实。我不知道红兵是否有和我相同的心理体验,但我知道他也喜欢穿布鞋,喜欢光脚走路。也许正是源于这种对土地的热爱和执著,继《沙床》、《财道》出版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