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杂志 省级期刊

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杂志简介:《黄河之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9/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音乐研究、音乐教学、音乐与舞蹈、原创歌曲、研究生论坛、讲师论坛、教授论坛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西省音乐家协会
国际刊号:1810-2980
国内刊号:14-1039/J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23671
总被引量:15064
H指数:21
立即指数:0.0027
期刊他引率:1
  • 论通道侗戏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杨雅芳 刊期:2019年第22期

    随着外出打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侗戏受到很大的冲击,已经被挤到文化娱乐活动的边缘。本文阐述了通道侗戏创生发展历史以及在现代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通道侗戏亟需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投入,拓展传播媒介,提升艺术性与娱乐性,以此逐步推动侗戏的发展与繁荣。

  • 谢家锣鼓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与研究

    作者:费娅 刊期:2019年第22期

    本文以谢家锣鼓为视点,把谢家锣鼓的发生、发展及存在状态置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和生长环境当中进行考察,通过对谢家锣鼓的传承变迁状况的观察及思考,更好地把握谢家锣鼓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当下文化环境中选择更好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起到积极保护与发展民间音乐文化的作用,对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有重要指导意义。

  • 非遗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人现状分析

    作者:于国良 刊期:2019年第22期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

  • 戏剧文学视角的先行探索——评《邕剧传统剧目研究》

    作者:陈秋圆 刊期:2019年第22期

    笔者从戏曲研究角度出发,发现当前学术界存在邕剧传统剧目源流、数量不同等争议问题,在拜读邕剧出版类专著《邕剧传统剧目》后笔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思考。本文以一位“后来”研究者眼光将作者与不同学者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此书内容相较于邕剧其他理论成果观察更为系统全面,内容也更为细致。通过对《邕剧传统剧目》进行分析,笔者以精读中...

  • 论文化自信对近代中国乐器改革思想带来的改变

    作者:高扬 刊期:2019年第22期

    20世纪乐器改革和民族大乐队的建立都产出生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优秀作品,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主席在新时代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本对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探求中国音乐新的生命形式的过程中,需要谨记创新是为继承的初衷,尊重它们的生命及意义,时刻反思创新之举,这样才能做出从根到本的挖...

  • 2008年-2018年乐户研究综述

    作者:梁敏 刊期:2019年第22期

    本文从知网上以乐户为篇名收集2008年-2018年有关乐户的一些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探究近十年乐户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明代关中散曲曲风特征

    作者:倪璐 刊期:2019年第22期

    散曲发展到明代,其曲风有着明显的南北地域差别。北方关中散曲曲风遒劲、节奏慷慨、曲调激荡。这样的散曲特色与关中的地理历史等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同时可以发现,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现状,也对关中散曲作家有着不小的冲击力。除此之外,关中散曲作家的选材、用字、内容等,都是关中散曲发展需要注意的原因。

  • 浅析桑植民歌《棒棒捶在岩板上》的创新改编

    作者:周青兰; 肖苗 刊期:2019年第22期

    桑植民歌是我国民歌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它以心口相传的方式传递,以淳朴、真挚的感情扣人心弦,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捶在岩板上》是一首地道的桑植民歌,在进入新时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符合时代需求的改编创作,认真品味桑植民歌《棒棒捶在岩板上》改编创作的美与真对作品的学习演唱都有很大的帮助。

  • 浅谈陕北说书的语言特征

    作者:贾勇宏; 马金龙 刊期:2019年第22期

    陕北说书是在陕西省北部等地区较为流行的表演形式。在最初的表演中,主要是由穷苦盲人,通过陕北小调等形式对一些传说故事进行演唱,经过不断的发展,对陕北地区一些特有的表演形式,例如秦腔、信天游等曲调的吸收与结合,最终形成说书形式逐渐转化为说唱形式,对长篇故事进行表演。鉴于此,本文对陕北说书在表演中所蕴含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促进其更...

  • 前奏曲《牧神午后》第一主题分析

    作者:黄振洪 刊期:2019年第22期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8.22-1918.3.25)于1892-1894年创作的管弦乐曲,是其第一部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品。本文以作品的第一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导旋律的变化”的呈示、变奏方式处理、配器等方面作理论的分析和阐述。

  • 山西民族情结在王西麟音乐作品中的映射——对王西麟三部山西交响组曲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李淑珍 刊期:2019年第22期

    中西音乐的结合是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作曲家们就不断研究、探索并进行音乐创新的课题,从本民族音乐与西洋传统作曲技术的结合到现在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而山西一带的民间音乐是如何与西洋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又如何从民间小曲、乡土小戏发展为气势博大的交响乐,当代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无疑给我们...

  • 浅析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艺术特征

    作者:陈成哲 刊期:2019年第22期

    陕北说书是在陕西省北部等地区较为流行的表演形式。在最初的表演中,主要是由穷苦盲人,通过陕北小调等形式对一些传说故事进行演唱,经过不断的发展,对陕北地区一些特有的表演形式,例如秦腔、信天游等曲调的吸收与结合,最终形成说书形式逐渐转化为说唱形式,对长篇故事进行表演。鉴于此,本文对陕北说书在表演中所蕴含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促进其更...

  • “濒临美的大海”——《溪山琴况》“和”况之审美解析

    作者:高雪蓉 刊期:2019年第22期

    《溪山琴况》是明末名琴家徐上瀛所作的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的美学专著,“和”况属于其中二十四况之一,且为第一况,可见其在《溪山琴况》中的地位。文章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论述“和”况的重要性,外部就是“和”况与其他况的关系,内部则是深入分析“和”况本身的内在结构之和;运用内外结合和交叉论述,客观呈现“和”况在《溪山琴况》中的...

  • 艺术歌曲《最后的歌》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

    作者:陈龙; 蒲涛 刊期:2019年第22期

    托斯蒂是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声乐演唱和歌曲创作中有极高造诣的音乐家,一生写下了许多的艺术歌曲,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最后的歌》了。笔者将从三个章节来进行分析:创作背景以及歌曲价值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歌曲创作手法和创作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该曲的主要演唱技巧进行剖析。

  • 关于声乐演唱中跨界现象的思考

    作者:朱梦迪 刊期:2019年第22期

    跨界演唱打破了传统声乐演唱形式和风格单一的格局,跨界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跨界演唱是声乐艺术顺应时展潮流与时俱进多形式、多风格发展的具体表现。跨界演唱在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和追捧,为新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