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湖北农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55/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综述、育种·栽培、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园艺·特产、药用植物、畜牧·兽医、水产养殖、贮藏·加工、检测分析、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农业经...

主管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0439-8114
国内刊号:42-1255/S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3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16457
总被引量:53704
H指数:37
引用半衰期:5.459
立即指数:0.0505
期刊他引率:0.9278
平均引文率:8.6318
  • 橡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张园; 邓怡国; 韦丽娇; 张志杨 刊期:2016年第12期

    橡胶产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技术背景的驱使下已渐趋成熟,但在橡胶园田间管理过程中,开沟、运输、除草、施肥、培土、打药、修枝整形、采胶、临时贮藏以及胶林更新等重要作业环节仍依赖人工操作或机械化作业水平还不高,制约着整个橡胶产业的快速发展。阐述了橡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分析了橡胶园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地...

  • 功能性稻米研究进展

    作者:向敏; 黄鹤春 刊期:2016年第12期

    功能性稻米具有普通稻米所没有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预防疾病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对稻米营养品质、生理活性物质与人体生理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常规育种、基因突变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出一些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水稻新品种、新品系。

  • 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参加东西湖区“健康蔬菜+互联网”农民科技“赶集”会

    作者:杨文; 邓晓辉 刊期:2016年第12期

    5月18日上午,由湖北省农科院-东西湖区政府博士工作站和东西湖区农委举办的"健康蔬菜+互联网"农民科技赶集会在武汉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举行。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参会并致辞。省菜办、武汉市农委、东西湖区相关领导参加会议。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参观了蔬菜健康栽培示范大棚及农资、农机、农产品展示,观看了蔬菜互联网、物联网演...

  • 湖北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罗昆 刊期:2016年第12期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再生稻种植面积迅速发展扩大。通过分析湖北省再生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提高认知、增加投入、优化区域、完善技术、衔接产销等五大措施,促进再生稻产业发展壮大。

  • 晚粳新品种W1837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作者:李旭升; 杨隆维; 徐建龙; 邢丹英; 刘古春; 江褀祥; 邱先进; 胡静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全面了解晚粳新品种W1837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以2013-2014年湖北省晚粳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依据,利用RCT99软件对参试品种小区产量采用联合方差分析、Ebehar-Russell分析、Shukla方差分析和高稳系数分析等多种方法 ,其他性状采用平均数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与评价W1837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1837丰产性、稳...

  • 富硒对籼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者:赵滢; 张凯; 欧小雪; 吕文恺; 杜文远; 邢丹英; 杨隆维; 徐建龙; 邱先进 刊期:2016年第12期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为缺硒地带。富硒大米是人体补充硒元素的最简便的途径之一,但是富硒对水稻加工品质的影响不明。从国际水稻所引进了一套籼稻微核心种质,对其中25份种质资源在富硒条件下考察了加工品质。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对富硒的反馈表现不同,富硒分别提高了8个品种的糙米率、12个品种的精米率和10个品种的整精米率,...

  •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裴玉贺; 郝卫艳; 郭新梅; 宋希云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探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浸种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处理应用效果,以4种生长调节剂赤霉素(200 mg/L)、矮壮素(500 mg/L)、多效唑(200 mg/L)、乙烯利(200 mg/L)分别处理3个玉米杂交种青农8号、郑单958、农大108,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3个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赤霉素浸种可以促进...

  • 不同浓度H_2对NaCl胁迫下甘薯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赵苹艺; 胡玉龙; 李雪华; 孙存华; 孙健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徐薯28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5%、50%、75%、100%)氢气(H_2)对Na Cl胁迫下的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体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mol/L Na 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的H_2后甘薯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均比仅用Na Cl处理组的高,其中5...

  • 硒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双低油菜产量和硒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光昱; 李必钦; 陈永波; 胡百顺; 刘淑琴; 秦邦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双低杂交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德新油59"为原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淋根施用两种人工富硒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低油菜上进行富硒栽培有显著效果。叶面喷施硒肥方式油菜含硒量显著高于淋根施硒肥方式,在油菜初花期后喷施硒肥,能明显提高油菜硒含量。适量硒能有效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产量。

  • 氮素形态对红菜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杜雷; 王素萍; 张利红; 洪娟; 黄翔; 练志诚; 叶莉霞; 陈钢 刊期:2016年第12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红菜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红菜薹的科学平衡施肥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红菜薹莲座期之前,施用铵态氮处理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形态氮处理,而真菌数量却显著低于其他形态氮...

  • 不同追肥浓度对生菜生长、氮素利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作者:唐恒朋; 钱晓刚; 席亚楠; 马光敏; 杨玉波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生菜为研究对象,在基肥氮素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复合肥的追肥浓度对生菜生长、氮素利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发芽期和幼苗期,施用基肥可以明显促进生菜植株生长;发棵期,在低追肥浓度5%时,复合肥料1、2获得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4.02 g和3.18 g;产品器官形成期,在中追肥浓度10%时,复合肥料1、2获得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

  • 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张振磊; 袁建平; 吴丹; 司婷婷; 郑芳芳 刊期:2016年第12期

    通过对海南昌化铅锌矿废弃地采集的56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地重金属镉(Cd)污染程度最高,铅(Pb)与锌(Zn)次之,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从内梅罗综合指数来看,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级别;从生态风...

  • 农田尺度下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异性的因子研究

    作者:皮龙风; 齐清文; 梁启章; 张岸; 李肖锋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为研究在农田尺度下,对土壤表层(0~25 cm)有机质产生影响的空间分异性因子,通过对采样的土壤样本进行理化分析,运用Arc GIS10和Geo Da软件对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地统计分析、普通克里金插值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等研究,得出在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呈现负相关性,并且护田林对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分异影响显著。原因是地形通...

  • 稳定化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试验研究

    作者:郝汉舟; 陈锐凯; 钱宽; 邓力; 安永兵; 刘思瑶 刊期:2016年第12期

    以两种不同性质土壤为基质,通过添加可溶性的Cd、Zn、Pb、Cu盐形成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采用USEPA的毒性浸出试验(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对由硫化钙、过磷酸钙、氢氧化钙组成的复合修复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在添加可溶性盐后p H降低。可溶性重金属盐加入越多,p H下降越多。(2)从水溶态的平均百分...

  • 丹阳练湖湿地生境修复研究

    作者:何舸; 龙闹; 周文; 王川涛; 黄丽娇; 俞云; 张伟; 林楚燕 刊期:2016年第12期

    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益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生境大量丧失,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为恢复练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以生境修复理论为指导,针对练湖湿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采用底泥生态疏浚、生物操纵、植物浮床等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分别构建生态岛屿、森林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