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4 10:48:19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第1篇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 of 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 以上(含50% )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

论语十则教案第2篇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它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风格,更接近于目前常用软件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思想,从而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C++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但容易出错,长期以来,C++语言被认为是较难学习的专业开发语言,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则教学内容仍然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缺乏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弥补传统教学法在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时的不足,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在对高职院校专科生进行C++语言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而领会程序设计的奥秘,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同时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确切地说,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1]。它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中采用较多,由于它的独特魅力,现在已被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当中,而关于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进行运用的理论性研究相对来说目前并不多,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程序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软件设计及软件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所以在案例的选取方面要精,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2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取决于:(1)教师的素质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合理定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主角,他只起一个引导和启发的作用。(2)学生的角色定位。学生是主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他们之间可以开展讨论,甚至辩论,其目的就是要把问题分析透彻,最后解决问题。(3)选择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依据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目的以及课程特点来进行案例的选择,在课程的案例选择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实用性

将案例引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教学。学习C++后要求学生能系统地进行程序设计,而不是学会一些语句及简单地计算机操作,所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看,在教学中举出一些实用的案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案例,学生从知其局部到知其全面,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某个系统设计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能启发学生把具体案例与C++语言联系起来,彼此贯通。

2.2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和老师,如果选择时钟这样传统的案例,学生初学时很难认可它的价值,不知学它何用,学习缺乏目的性,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3综合性

C++是适合于编写大型复杂程序的语言,在编写小的程序时根本显现不出它的魅力,所以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综合性,不应过于简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对案例去反复琢磨、推敲,激励学生去系统地研究、分析,加深对难点、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2.4挑战性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又是编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是多数情况下,教师习惯采用正面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其实,反面实例往往比正面更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反面实例,引导学生深思,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善实例,这是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一般改别人的程序要比自己编程还难。

3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一是案例讲解法,二是案例分析法[2]。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案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对于案例而言,由于它并不能包含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全部内容,特别是一些原理性、概念性相对比较强的内容,虽然案例教学在实用性和重应用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上不如传统教学有优势。所以,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3]。对于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施中的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同时,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反思,进而改进教学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和学生的需求。

4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一个案例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来更好地说明如何运用案例教学。

4.1案例选编

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原则,选择一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数制转换案例,该案例是计算器中的一个功能,比较有实用性,并且覆盖了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定义、程序的流程控制、数组、函数调用和结构等内容,在设计上充分了体现程序开发的基本思路,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4],在完成了十以下进制的数制转换之后,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如增加十六进制转换和小数部分的转换等。

4.2案例的实施

(1) 在案例实施前,要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对C++语言的数据类型定义、程序的流程控制、数组、函数调用和结构等内容作一下简要的、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对这门语言有一个总的认识和总的把握,对在程序设计中所用到的堆栈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因为这些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当中以及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去慢慢接受和理解。

(2) 对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将十进制数N转换成r进制的数学模型如下。

N=(N div r)*r+ N mod r

计算过程:首先用十进制整数N除以基数r,得到的余数是r进制y的最低位y0,接着以x除以r的整数商作为被除数,用它除以r得到的整余数是y的最低位y1,依次类推,直到商为0时得到的整余数y的最高位ym,假定y共有m+1位。这样得到的y与N等值,y的按权展开式为:

y=y0+y1.r+y2.r2+...+ym.rm

算法思想:将计算过程的r进制数逐位进栈,然后逐个出栈[5]。

例如,若十进制整数为3929,把它转换为八进制数的过程如图2所示。

(3)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给出案例的设计流程及部分参考程序。

//打开相关的头文件

const int StackMaxSize=30; //定义数组的最大长度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元素类型为整型

struct Stack

{

ElemType stack[StackMaxSize];

int top;

}; //定义一个栈结构

//定义栈操作的相关函数

//把一个长整型数num转换为一个r进制数输入

void Transform(long num,int r)

{

Stack a;//利用栈a存储转换后得到的每一位数字

InitStack(a);//初始化栈

while(num!=0)//由低到高求出r进制的每一位并入栈

{

int k=num%r;

Push(a,k);

num/=r;

}

while(!StackEmpty(a))//由高到低输出r进制数的每一位

cout

cout

}

//主函数

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4) 教学过程交流互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案例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算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要能够驾驭课堂讨论的进度和氛围。教师作为案例讨论的引导者,要创造宽松的氛围。对同一案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如本案例可以用老师的给出方法来实现,也可以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算法的优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 案例评述。案例评述是案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述可以发现算法中的漏缺,将各知识点有机地串连起来,便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为了便于加强对所学的重要知识点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本案例的算法进一步完善。如:如何解决十六进制的转换和小数部分的转换等问题。

5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容易使教学过程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新平. 案例教学的内涵[J]. 云南教育,2002(32):6.

[2] 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3] 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等. 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4(5):62-63.

[4] 李宁. C++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1-8.

[5] 许卓群.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129-130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 + + Programming Language

XIAO Ming

(Guangzhou Light Industry Technician Institute, Guangzhou 510220,China)

论语十则教案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学案”教学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没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

几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发现利用“学案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学案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灵魂——探索性,也体现了现今世界外语教学的潮流——创新学习。

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将学案教学导入在数学教学中。

在具体操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学案教学法:

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

学案教学的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

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学案,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从促进主动建构这一角度来设计学习方案,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学案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导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学案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

2.主体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依靠学生,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3.活动性原则

学案设计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案设计要体现创新精神,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5.问题性原则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案教学与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

6.民主性原则

推行学案教学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教学相长过程的直接受益人。

7.层次性原则

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

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英语“学案”教学一年多,可以说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变化大。通过使用学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积极性很高。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科能力的培养上,知识的落实上,学案发挥了一定作用。

2.教师素质的提高

以“实施学案教学为抓手,深化新课改”这一探索,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可见。真正地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是教学相长。

3.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施“学案”教学中,由于增加了知识容量和学生思维量,讲练结合,正确处理了学生“减负”与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有条不紊,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讲求课堂的时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2.“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挂钩

3.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学案”作为课上的学习材料,学习的依据和指导,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动脑,人人动手,全员行动”。学生要认真填写,并且要保存好,作为复习材料。

对教师的要求: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不做无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时检查,并记录在案。每节下课时收回,有时内容没完成,下次完成时收回,这样不给“懒”学生留有偷懒的空间。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也可能不适应。但学案教学法导入了各种有效的方法,容易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学案教学模式中体会学习的基本程序,知识的把握技巧,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自我控制阶段”,减少学习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学案教学的质量,学案教学法就能在教学实践中散发出闪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梁再宏.对于外语听说教学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河北大学学报,1980(4).

论语十则教案第4篇

[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对策研究

2006年秋天,遵照中发[2004]16号文件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体系将在全国实施。如何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对于实现国家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出发,就以下六点对策与读者共飨。

一、努力修炼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既是一门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宛如使人处于一定的艺术氛围中,并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在这种艺术氛围中,语言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意识,自古以来,它就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诸多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如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必须努力修炼语言艺术,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具备以下素质:

1.言简意赅。所谓言简意赅是指言语简练,完备而深刻。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它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又要精心锤炼语言,尽量减少多余的语言,不要无谓地重复和罗嗦,适当使用成语,力求教学语言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传播既定知识量的前提下,尽量少使用语言;在语言使用量既定的情况下,尽量多传播知识。当然,追求言简意赅境界时。要处理好“言简”和“意赅”二者的辩证关系,不要为了追求言简,失去了意赅,使得语言虽然不多,但意思不完备;也不要为了意赅,而失去了言简,虽然意思很完备,但语言过于罗嗦。

2.深入浅出。所谓深入浅出出自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记》,意指道理表达得相当深刻,使用的语言却十分通俗易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很强,有些理论比较深奥,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大部分大学生只需要知其然,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自己要深刻领会教学内容,而且还要确保大学生能够领会和理解。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深刻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讲出来,使大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明白理论。当然在追求深入浅出境界时,要处理好“深入”和“浅出”的辩证关系,科学把握“深入”和“浅出”的度,“深”代表理论的本质,切忌“深入”时把自己和大学生都搞糊涂;“浅”代表理论形式,切忌“浅出”之后平淡无奇,失去语言的艺术本质。

3.幽默诙谐。所谓幽默风趣是由“幽默”和“诙谐”构成,“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诙谐”是指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课堂教学需要严肃、紧张和认真,也需要活泼,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它需要大学生在明白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努力附诸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全面、准确和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当运用有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避免死气沉沉,调动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要让大学生不仅人在教室、心在教室,而且人和心都被吸引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防止大学生在课堂上“不务正业”,保持相对较高的听课率。当然,追求语言的幽默诙谐要掌握一个度,切忌满堂幽默,否则就有“搞笑”的嫌疑。

二、正确树立行为规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所谓特殊,是指在这种人际交往中,作为交往主体的大学生和教师,二者的关系与普通人际交往主体之间的关系相比,既有大同,又有小异,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直接影响不容忽视。在这种影响中,人格的魅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思想、行为以至整个人格作用于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的人格魅力,才能达到说服和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引导人的活动行为、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品德自主建构的目的…。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确保授课教师的行为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原则。在教学中,虽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师生人格地位完全平等,教师没有任何特权,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体现师生平等,大学生要遵守的,教师应该模范遵守。以课堂不得抽烟和接听手机为例,如果教师能够模范遵守,大学生就不可能也不敢不遵守,师生双方都要尽量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保持和发展人际交往的基础。所谓诚信由诚和信二字构成,诚是指真诚,与人相处有诚心,行为诚实可靠,言词实事求是;信是指讲信用,“言必信,信必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诚信,特别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诚信,教师不仅要“说”,而且要“做”;不仅要“说得好”,而且要“做得好”。只有自己有了诚信,教师才能够去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做到奖罚分明,以诚信治课堂,以德治教。

3.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是人际交往得以深化的条件。所谓宽容由宽和容二字构成,宽是指宽以待人,宽大为怀;容是容忍,忍让,宽容就是能原谅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尽量减少和避免自己的过失的同时,对待大学生的过失要适度容忍和原谅,给大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机会去改正自己的失误。这种宽容不仅可以考验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而且还可以间接教会他们学会宽容。当然,追求宽容境界的时候,切忌一味地迁就学生,放任不管,最终导致误人子弟。

4.尊重原则。尊重原则是人际交往延续的重要保证,所谓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人只有自尊和尊重他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在传统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认为教师的地位比较特殊,推行教育改革后,又非常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使得师生关系走向两个极端。其实,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在互相尊重中,促进和谐课堂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大学生的教育投资,当大学生在课堂内外出现错误时,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耐心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要一味地扣分或以补考、重修等惩罚相威胁,更不能出现讽刺、挖苦和辱骂学生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认真听课学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当教师出现失误时,要本着提高教学水平的原则,向教师提意见和建议,不要做出对教师不尊重的举止。

三、开展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非常重视生动性和趣味性,并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因此,适当开展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案例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所选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要以正面激励的案例为主。在现实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案例,但是,能够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案例大部分应该以正面激励为主,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大学生去模仿和学习,为大学生创造成功人生提供努力方向和学习榜样。当然,在案例教学中,切忌全部使用正面案例,防止掉入说教泥潭,徒增大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负面的或者不成功的案例,警示和教育大学生,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从中吸取教训,认清危害,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2.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活环境和中心任务与普通群体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大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案例,确保案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运用这些案例去辅助说明理论,让大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使大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老师是在与自己谈心,而不是在上课。吸引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讲解,并且身体力行,将理论附诸实践。

四、完善多媒体教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贵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大学生的需要。从目前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使用多媒体的内容和形式等两方面,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教学,就是要促进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与课程完美结合,保证教学能够顺利和成功进行。

1.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的内容应该是其教学内容的再现,它不仅源于教材,而且忠实于教材,确保教学活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但是,它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高于教材,成为教材内容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如果多媒体课件只是依葫芦画瓢,那么,课件本身对教学就失去了指导和帮助的意义。因此,课件从内容上说,应该是在全面、准确和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升华,而不是简单复制。

2.形式生动活泼。易于操作。课件的直接功能在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最终功能仍然在于促进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努力实践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课件在形式上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图文并茂。即要求课件不仅要反映内容,而且要适当穿插照片和示意图,用来辅助教学;二是课件页面欢快,清新自然,文字与页面对比度好,切忌混淆不清,影响视觉效果;三是程序简单易控,即要求课件程序相对简单,确保教师能够连续不间断地操作课件,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

五、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在社会实践和学以致用,因此,不应该在考试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不要为大学生通过课程预设太多障碍,而是要帮助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大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讨论和发言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途径。将一些精心设计的观点和话题,在不经过任何暗示的情况下,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让大学生将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释放出来。发言结束,教师切忌对错误的观点和立场进行批评,而是要耐心讲解、说服和教育,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放弃错误的观点和立场,接受正确的观点和立场。

2.适当加强与大学生的课后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情感教学,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程度,因此,作为教师,课后适当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十分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后交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帮助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直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可以更多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为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三是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友谊,改善师生关系,为维持教学氛围的轻松愉悦心情提供心理支撑。

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为此,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改进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开展思想咨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咨询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需要接受思想政治咨询,而不是心理咨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大学生思想咨询中心”开展思想咨询,为大学生解答思想道德问题,确保大学生有思想道德问题时能够寻求思想道德咨询中心的帮助,解决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问题。

3.定期举办时事报告会。通过定期举办时事报告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国际国内大事做专题辅导讲座,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发展的动态,也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论语十则教案第5篇

    关键词:影视英语选修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学习档案袋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扩展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都面临着新的变革。而高校的扩招也使得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采用同一内容,同一方式开设的大学综合英语必修课难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点的学习者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必要补充是目前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设置好相关的课程,开好大学英语学修课程,已成为目前摆在许多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今年5月外研社还特地举办了“2007年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研修班”为高校教师探讨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交流平台。其中重点就语言技能及文化类和商务英语类两大类选修课程进行了讨论,而在语言技能和文化类当中,英语影视资料尤因其自身所具备各种优势,在许多高校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时备受青睐。除了语言地道,场景真实,负载大量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修养,影视英语课程同时在理论上也有相关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提供科学支持。

    一 影视英语课程开设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首先,其课程的设置有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支持。Krashen输入假设提出,教师应该让学习者接触到大量具有实际意义,生动而又有所关联的信息,习得才能顺利进行。而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则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学习者情感过滤低得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就会自然习得语言。影视资料因为其自身所展现的情节的连续性和生动性,必然实现了学习者接触的是大量有实际意义并相关联的学习材料,同时有利于学习者放松心情,降低焦虑感,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其次,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为影视英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特点进行研究的数据表明: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人能够记住其中15%,三天的遗忘率高达80%;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三天遗忘率则为50%;如果同时使用听觉与视觉两种感官获取信息,记忆效率为65%,而并非简单的两者相加的40%,同时3天的遗忘率更仅为18%,若口头再加以不断重复已获得的视听信息,遗忘率将更低①。形象动感的影视资料正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保留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同样学习者学习动机理论以及语境理论等都显示出如果能正确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料,利用影视资料学习英语将是学习者的绝佳选择。教师通过影视资料提供的真实,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语境,在多媒体课室开展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将能有效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感,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从而改变学习者既想学好英语,又不愿意在传统课堂上认真听课的现状。

    但目前国内影视英语选修课程的开设并不普及,相关的教材也十分缺乏,因此大多数老师都是在独自摸索,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料,教学模式及方法少之又少。虽然影视资料是广大学生都热衷和喜爱的一种教学资源,但英语影视课程并不会因此就能自动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不好,它还是会像传统的英语课堂那样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如何充分发挥影视资料自身的优势,避免影视英语选修课变成电影放映课,或变成是仅仅以电影为教材的传统英语学习课,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真正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是许多开设英语影视选修课的老师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集体备课准备和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课程授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可行有效的英语影视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设想。

    二 影视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并在参考了一些已开设影视英语类选修课的学校的模式以及一些看电影学英语的电视节目之后,笔者在所在学校开设了影视英语选修课。经过七位课题小组成员的精心挑选,我们选出六个主题分六个单元进行讲授。每个单元围绕不同的主题,教师除了讲解该单元的主讲电影外,还挑选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其他电影和电视视频作为补充材料,以避免只讲一部电影的单调性,增强了课程的新鲜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深入了解和讨论。课程内容包括影视基本知识介绍,优秀影视欣赏与讨论,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以及西方文化知识学习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教师讲课,片断欣赏,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考试形式包括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口试部分为就某一片段进行角色扮演(40%),笔试部分为PPT形式的电影介绍和语言文化知识点讲解(30%);此外,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占30%。课程一开设就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报名选修的人数大大超过了选修课限定的名额。虽然许多学生要求增加选课名额,但考虑到语言教学的规律及效果,以及相关设备和师资水平等因素仍然维持了五十人一个班的规模,相当大一部分同学未能如愿以偿选修到该门课程。不过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如何既满足更多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愿望,又能保证语言教学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就精选的电影片段进行教学,而整部电影的欣赏要求学生在学校校园网的教学资源栏目下自行观看。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俚语和语音的讲解,文化现象的解释,相关实用文体的写作,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配音等口语活动,对比分析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分组讨论,或开展一些其他任务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影视英语充分发挥了其趣味性强,最佳文化导入形式的优势,得到了选课学生的认同和好评。网上评教和问卷调查均反映,大多数同学认为该课程有助于他们掌握真实交际中英语发音规律,了解语言的最新用法及文化习俗,提高他们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除了学生们对挑选的影片的兴趣及认同度反应不一外,最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是一些同学感觉到影视英语选修课只是教学内容更吸引人,但自己还是在被动学英语,还是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一情况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料自身的优势,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刺激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 出路:网络课程教学与电子学习档案袋(E-portfolio)的整合

    综合一学期以来英语影视课程所遇到的问题,为满足更多同学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解决师资培养面临巨大的压力的问题,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尝试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依托校园网建立起一个影视英语选修课程的网站作为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网站包括网站通知,网络课程,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和工具资源四大板块。网站通知主要为老师信息,介绍相关影视资源提供一个信息平台。网络课程则由包含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的网上课堂和测试试题库两部分组成。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为,每单周学生自主进入相应的单元进行两个学时的学习,并完成网上布置的作业。在两个学时自主学习后,教师再进行两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开展各种互动性强的的教学活动,检查并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这样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些可以不必要在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就能完成的任务,如听力练习,资料阅读和作业完成等就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老师则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开设另一个平行班,在其中一个班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对另一个班进行课堂教学,以便能较好地解决目前师资紧张的问题。

    而作为全校性的选修课,选修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教学管理则是另一大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星期仅两个课时的安排也必然导致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难以有较好的交流, 教师也难以对学习者形成客观的评价来正确指导和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虽然影视资料自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在刺激机制,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高。这一点已经在去年的教学中反映出来,学生仍有迟到缺课现象,课堂参与讨论也不是十分活跃。这曾让我们感到十分困惑,为何面对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仍有学生不感兴趣呢?由此可想仅仅有外部的吸引是不够的,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必须调动其自身内在的动机机制。如何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想到了使用E-portfolio(电子学习档案袋)辅助管理教学活动。

    Portfolio(学习档案袋)指的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有目的的搜集,这些作品要能够展示学生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或成就。(电子学习档案袋或电子学档)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来辅助收集、保存、管理、展示内容(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的档案袋。电子学习档案袋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环境,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其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进步和学习付出的反思的一种集合体,是纪录了学生个人信息的,体现学生成长经历的档案袋。Portfolio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的作用表现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能激发动机;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过程;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能增强学生对评估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反思;使课堂更协作和共享。同样,它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地评价,并最终对学生做出客观的形成性评价,而不是通过一两次考试来评价学生;也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认识,对彼此陌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增加了解和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形式。这一形式已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中实现,学生通过我们在建立的影视英语课程博客的网站上注册自己的信息,建立一个自己的账号,就能在自主学习的同时,登陆自己的博客电子学习档案袋,发表自己的各种信息及学习日志,并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上传与同伴分享交流。首先作为一种比较新颖,流行的方式,这吸引了学生们的踊跃参与,然后通过发表和挑选自己的作品跟同学和教师交流,并从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袋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将更显着。

    除了上述问题,在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课程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作为全校性的选修课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Krashen的“i+1”理论,可以考虑分级教学,分别开设英文影视初级学习班和提高级学习班。因为只有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和学习者的水平持一定的距离时,即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该部分为“i+1”中的i),但仍然有对他们来讲是具有挑战性的(该部分为“i+1”中1),才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其外语学习的自信心,减少或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感。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各个年级开课必然导致学习者之间的“i”层次不齐,因此初级班可以主要学习流行俚语,相关文化知识和进行语音模仿,而提高级的学习主要侧重于欣赏和写作。另外,我们还就学生喜欢怎样主题的影片,以及课堂上要讲解的片断长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虽然各人兴趣爱好不一,但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讨论两类题材的电影:一类是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影片,如我们挑选的《死亡诗社》,《春风化雨》,《蒙娜丽莎的微笑》以及《美国大学生》等,因为此类影片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类受大多数学生们是励志类题材的影片,如《律政俏佳人》,《当幸福来敲门》和《风雨哈佛路》等。而大多数学生对片断播放时间的长度不是有很多要求,部分学生希望时间控制在五到十分钟内,根据我们具体上课的实践,片断的长度不易过长,5分钟以内的片断比较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

    四 结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就影视英语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师资紧张,管理困难和学生评价方面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探讨,最终提出了网络课程和电子学习档案袋相结合进行辅助教学的方案。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选修课程的每个小班就能得以维持现在规模不变,但选课人数则可以扩大一倍,为实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能得到极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也将更显着。这种形式将既有助于能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加强教学管理,又有助于缓解师资力量及师资培养面临的压力;同时多元的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靠信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注释:

    ①出自《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第363 页“浅谈利用英语影视资料辅助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Inc,1985

    [2] 蔡蔚,张文霞以人为本:英语提高阶段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2004,(1)

    [3] 邓小红,杨朝燕英语专业视听说课课堂活动模式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3)

    [4] 符莹浅谈利用英语影视资料辅助英语教学[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5,(12)

    [5] 胡素芬On Teaching Non-English Major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rough Videos[J]中国英语教学,2006,(2).

    [6] 李月林英语电影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2)

    [7] 汪世蓉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5)

    [8] 吴耘电影视听英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姚普光影视地道英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论语十则教案第6篇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推理性较强的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兴趣淡泊、学习主动性较差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结合。某学者曾提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加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结合,积极在教学之中根据不同学生成长背景、知识经验积累,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意境,通过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生活体验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则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好的学习能动性,进而自愿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去。类似学生游戏之中并不感觉到十分辛苦,当学生能够将精力自愿投入到数学学习时,则会乐在其中,进而更好的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其次,注重数学教学导语与意境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伴随着数学知识与学生既得经验之碰撞。如果能够将较好的设计教学导语问题的创设、教学意境的创设,则可以营造一个较好的数学教学氛围。进而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将大脑处于较为活路的思维状态。如果注重数学教学导语问题的设计,则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思考过程之中去,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则会使学生学习能动性大为提升。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应用相关知识传授时,笔者在黑板之中划出旗杆与地面影子,让学生回答如何才能够不爬上旗杆就可以精准的测量旗杆长度。同时,邀请学生上讲台上进行图形测量,对比黑板上旗杆与影子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此类设疑,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了主动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直观案例教学。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学生认知发展达到了一个新层次。但是,直观案例教学仍然不失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直观案例教学,可以促成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通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之中,自己作为学习主体能够达到的直接教学效果,以及数学学习对日后学习、生活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数学案例教学,也可以大大的促进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数学规律。

论语十则教案第7篇

关键词:判例法;语言意识;语言政策

中图分类号:D912.1;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82-03

美国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它是由许多形式不同、来源不一的法律集合而成的。其中除了制定法之外,就是判例法。判例法不是产生于议会的立法,而是产生于法官的判决,即法官从判决中推引出法律原则。判例法在美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之为“活的宪法”。判例法由具有约束力的各法庭判决构成。由于根据法庭判决所建立起来的法律规则通常只是隐含于该判决之中,所以判例法有时又被称为“不成文法”。美国自宪法颁行以来,就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法院具有司法解释权。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宪法及其修正案条文本身的作用。正是通过对宪法的新的解释使其不断赋予新的意义,一部美国宪法通行了几百年仍在起作用。判例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下级法院受他们的上级法院的判决以及以往判决(先例)的约束,这就是所谓的“遵循先例”原则,法官的判决本身不仅适用于已有的法律原则。而且也起着宣示法律原则、解释制定法的作用。美国之于语言的许多很重要的原则是通过判例确定的,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这些判例法对美国语言政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964年美国人权法案的第七条款对任何以种族、肤色、性别或民族血统为由的就业歧视提出抗议,它指出雇主下列做法均系违法:“1.因为任何个人的种族、肤色、、性别或原国籍而不予雇佣或拒绝雇佣;2.将雇员分等级……从而因为任何个人的种族、肤色、、性别或原国籍……而剥夺或意在剥夺其受雇机会。”带头提出该项法案的参议员休伯特・汉佛莱在参议院发言时指出,法院或行政机构没有任何权利“为了满足某种种族‘配额’或实现某种种族比例而决定雇人、解雇或升迁事宜……第七条禁止歧视行为……鼓励用人以能力和资历为准,而不是以种族和为准”。1965年的选举权又明文规定在该法令实施的地区(主要是指南方一些州)不许以种族或肤色为借口而剥夺公民的选举权。这两项法令加在一起,禁止了就业、选举、公共设施和公立学校中的歧视。这两项法律的语言及其拟定者的意图是再明确不过了。从美国历史上看,改革者总是要使现实进一步符合于“美国信念”的原则。然而,在这些法令刚颁布不久,事态就发展到相反的方向,进而出现了许多因为语言问题而产生的歧视。语言问题上对立双方的较量牵涉到选举、政府、企业和学校。越来越多的来自美国不同阶层和背景下人们,由于他们的语言权利遭到了忽视和践踏而公然地对美国语言政策发起了合法的抗议。这其中包括深感子女的语言权利未被学校合法履行的母亲,在工作中个人和公务语言使用受到限制的个人,被迫接受不合理的语言测试以剥夺他们购买、拥有以及特许经营等权利和特权的受雇者,双语语言技能在工作中被使用却得不到任何有效回报的双语者,由于双语技能在其它岗位的需要而使正常工作提升受到限制的双语者,由于语言的缘故不能享有获取包括申请驾驶执照等在内的诸多社会公益服务和政府部门的人们。随着美国惟英语运动的高涨以及英语在31个州取得合法的官方地位,美国相关语言的法庭判例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绝大多数的典型的语言判例法不是产生在在教育领域而是产生在工作领域。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环境中语言使用和语言限制的问题。根据美国语言意识形态的一贯原则,亚民族特性是不提倡的,英语应该是举国一致的工作语言。从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来说,英语问题的争论都是有关美国特性的大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美国语言判例法的典型案例

美国语言判例法的典型案例有1979年“绍塞多诉兄弟钻探服务公司案”,1980年“加西亚诉格洛尔锯木厂案”,1987年“尤拉诉十一一五十公司案”,1988年“古铁雷斯诉市法院案”,1993年“加西亚诉坊牛排有限公司案”,2001年“罗萨里奥诉卡卡切私人牙科诊所”,2003年“格斯姆诉基督教救世军案”。其他的有关惟英语工作环境的语言判例还包括:1991年“迪马拉南诉普慕纳峡谷医院案”,1995年“朗诉第一联合银行案”,1997年“普拉多诉卢里亚百货商店案”,1998年“卡尼亚诉费城大主教管区”,1998年“川诉标准发动机制品公司案”,1998年“拉韦拉诉巴克拉特公司案”,1998年“马丁内斯诉邮政公司案”,1999年“戈特佛里德诉图书封面公司”,1999年“罗曼诉科内尔大学案”,2000年“委拉斯圭斯诉金水纪念医院案”,2000年“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诉长途电话公司案”,2003年“阿格塔诉北岸长岛犹太人医疗卫生系统案”。

二、判例法下的美国的语言使用的神话

论语十则教案第8篇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为大背景,探讨香港地区在目前的后过渡期和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1991年10月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我提交的文章题目是《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兴趣。1992年2月《中国语文》杂志刊用了这篇文章,时隔四年,再论及这个问题时,香港的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随着回归时间的逐渐临近,香港政府和民间对待中文、对待普通话、对待简化字的态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香港社会和学校的语言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几个月,香港的中文报刊上几乎天天都有涉及关于中文和普通话问题的报道,让人感到香港的确是一个顺乎潮流的现代化社区。下面试从中文和英文、普通话和粤语、《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简化字和繁体字、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等五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谈谈香港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取向。

一 中文和英文

《基本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除了维护主权,确立中文第一的地位之外,鉴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它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保留英文作为正式语文。《基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态度。

中文和英文比较起来,在官方的正式语文中尚不够完善。一百多年来,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语言均以英文本为准。从正式语文的要求看,中文公文从程式到用词用语、句法句式都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完全套用大陆或者台湾的中文公文程式恐怕都不适合香港。最好以目前通用的香港中文公文为基础,做进一步研究。比如,香港的中文公文的修辞特点一向是庄重的,书面语色彩较浓,文言色彩轻于台湾,重于大陆。从尤德做港督起,一直要求中文公文用白话文写,是做过改革的。目前要提倡公务员写规范中文,不仅是改造中文公文程式问题,而且要提高公务员中文水准。行文不用艰涩的文言词句,不受粤方言影响,诸如此类的对规范中文的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

正当香港对官方中文应用展开讨论时,一件民事诉讼聆讯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1995年12月4日,高等法院用中文审讯了一件民事案子,这是香港开埠152年来首次不用英文审讯,而用广东话审讯(案中人用普通话作答)。大法官杨振权不仅用中文审讯,而且用中文写判词,这也是香港司法史上首份中文判词。判词长达万言,分为引言、背景、案件争论点、证供、法律及事实之分析、结论、后语等部分,将原诉人九十岁的孙尔?Y女士和被告人、原诉人的三个子女之间的财务纠纷分析得头头是道,判决得合情合理。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不足三百字的后语,告诫为人子女要孝敬母亲,为人母亲能鉴往知来。判词并未用法律公文的老套子,值得称道。这一用例给司法界运用中文以很大的信心,也给行政、立法部门以借鉴。人们相信,政府公文的规范会走在前面。

目前香港中文书面语中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中文和英文夹杂的混合文,这是口头上粤语和英语夹杂的混合语的反映,是一种污染,不宜提倡。比如:

(1)每趟出门旅游,CHECKIN及CHECKOUT时都分外关注行李,以防有失。

第二种情况是以粤方言字记录的方言书面语。这种方言文在香港地方报刊的副刊里偶一为之是可以的,也是方言文化的一种体现。但目前的情况看来是偏多了,多了则影响健康的语言生活,特别对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最近报纸、地铁广告栏中的一则相机广告,是很典型的一例:

(附图略)

这里,只有“来函照登”“编辑先生”“我手急眼快”是大家能看懂的,其他只有粤方言区的人能明白。如果这类文章在中文报刊、公众场合的广告中泛滥,便影响了整个香港社会的中文水准。

在当前社会要逐渐转为中文第一的情况下,香港的中文报刊书籍要为中文书面语的规范作出榜样。十几份中文报纸,上百种中文期刊,语言文字水准高了,便影响了上百万市民和学生。

二 普通话和粤方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粤方言是一种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与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北方方言等并列。因而普通话和粤方言不是双方言,在逻辑分类上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理论问题。

国家推广普通话已列入《宪法》,普通话是法定语言。这一点,适用于全国,也适用于香港“五十年不变”是指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语言文字的问题涉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中文第一,英文已经由第一变为第二。当然,推广普通话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不会强令执行。

香港地区流通的语言一直是以粤方言为主。近年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各界愈来愈强烈的要求。至今香港人中不少不会普通话,尤以大中小学生为甚,这是教育的缺陷,也是政府历来的政策造成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近十几年来,商贸界以大陆为主要市场,学以致用,他们的普通话反而比学界普及,成为推普先锋。近年特别是1995年后半年,香港政府已经决定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要编订新课程,从1998年9月起,在小一、中一、中四全面开始使用。每年拨款1000万元,培训师资,提高教师素质,确保1998年有足够的合格教师。到2000年,普通话科将列为香港中学会考的独立科目。这些措施受到社会舆论的欢迎。

普通话本身有严格标准,但并不要求香港地区母语是粤方言或闽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的人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是没有可能做到也没有必要要求的,如同其他方言区一样。这要看职业的要求以及个人的要求。现在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已经推出了三级六等的考核标准,它是针对全国的情况制定的。但每一级中的甲、乙等的具体标准还有待各方言区来研究完善,制定具体的细则(包括量化的要求)。我建议香港学者可依照国家等级订出自己相应的标准。比如,三级乙等,失分率可在40%,那么允许失分的地方一定是粤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难点,难点都包括哪些,是要一一列明的。考试的等级具体细则是要经过实际测试的研究及理论研究相结合来制定的。

再从香港中小学普通话科教师的现有水准来看,香港语文教育学院的《普通话科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普通话师资培训课程及教材编写指引研究报告》(1993.3)中认为,目前有60%的受试教师未能达到中级一等。这里说的“中级一等”大致相当语委二级的水准。那就是说,需要培训的师资量是很大的,培训的目标我以为可以列为语委的二级,即达到二级乙等就是合格的普通话教师。那么现在正在执教的部分教师可能只在三级水准上,这个过渡阶段(缺少师资的阶段)允许他们教,配合录音录像带让学生知道标准读音。但以后培训的合格师资多了,未将自己提升为二级的教师逐渐就失去了资格。教师的水准是一定要向规范化看齐的。

不是以普通话为职业的一般人,说普通话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三级乙等以上就行了。实际上,很多香港人都希望自己的普通话水准不断提高,商贸界不少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香港人的好胜性格看,社会的普通话水准也会陆续上涨。

香港社会推广普通话绝不会妨碍粤方言在今后的流通。在粤方言是如此强势的交际语言而普通话刚刚被提倡的情况下,在大部分香港人还没有掌握普通话的情况下,香港社会在后过渡期是要用力在推普上,而不必要担心粤方言的前途。学术界应该给社会以正确的导向。

三 《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

在《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推行以前的40年里,《注音符号》功不可没。《注音符号》在台湾连续使用长达70多年,是台湾推广国语的得力帮手。《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近三百年来各种方案的优点,包括8《注音符号》的优点,形成迄今为止的最佳方案。它的国际化、音素化、简易化的特点,使它能走向世界。4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发挥的作用比预想的还要大,它不仅具有“为汉字注音、帮助教学汉字、统一读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功能,而且进入了初级教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验成功,在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学生中文水准上起了良好影响,在普及教育上可以算是一个发明。特别是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汉语拼音方案》用于电脑,是一个最方便快捷的办法。更不用说在汉语热的今天外国人、外族人用拼音来学汉语有多么得心应手了。

但是,在香港《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都没有大行其道。只是在教育署的普通话科课程纲要里并列了《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香港考试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里也并列两种,以供选择,反映了香港灵活的做法。

因为香港长年不流通普通话,影响到《汉语拼音方案》无用武之地。中小学语文教学用粤方言教,难字注音采用古老的直音法,注的是粤音同音字。近年教材中有加注汉语拼音的,但师生都不会。既不用《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一套公认的师生都掌握的粤音方案。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在香港的语言生活中要提倡学习《汉语拼音方案》。特别是大中小学生的普通话科教师,娴熟地掌握这套方案是教学的先决条件。我在香港中文教育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连续九年举办的“普通话教学法证书课程”中教授语音学理论,我的教学内容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核心的,从概说到细说,从理论到应用,20个教时完成,学生能从各方面评述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而且能开始运用正词法来拼写。因而我认为,在香港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要从培训教师入手,由他们再去播种、开花、结果。

四 简化字和繁体字

关于简化字,中国政府有关部委在1956年、1964年、1986年发过三次通知。1992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也明确表示“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这是一个既定政策,不会因为社会上有繁体字回潮的情况而改变中国十几亿人已经用了几十年简化字的现实。这是我们考虑香港社会今后用字规范的一个大背景。

香港社会的规范用字是繁体,和台湾一样。政府文件的中文本、学校中文教材、中文报刊书籍一律用繁体字。人们手写的文字中,多为繁简并用,但所写的简字并不一定是大陆的规范简化字。因为与大陆交流的频繁,知识界、商贸界的大部分人都能根据上下文认识简化字,“识简”并不是太难的事,比学说普通话相对容易得多。

香港社会用字规范有两个前景,一是维持现状,用繁识简,正式文本一律繁体字,手写不拘。二是向简化字方向逐渐靠拢。现在已经开始在教师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开设繁体字和简化字对比的课程,提倡既识繁写繁也能识简写简。任何一种考试用中文写的,用了规范的简化字不扣分数。让人们心理上有个自然的过渡阶段。如果社会上接受了简化字,再考虑出版物的改变字形,那在出版上也是一件大事。

不会写繁体字,是不是影响我们继承老祖宗的精神财富?这事只能往前往远看。现在大多数人不能写文言文了,文言程度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可惜的事,但谁能挽回这个现实呢?繁体字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我们确实要培养一批繁简字都能运用自如的人。比如大学文科系中的部分学系、专业,就是理工科、农医科都需要一部分人掌握。这是在大陆、香港都要考虑的。

五 规范词语和社区词

这个问题涉及普通话词汇规范的问题。翻查目前通行的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大部分为基本词和一般通用词、专业用词一般通用词包括新词语、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以及固定短语、简称等。我认为一般通用词中还应包括社区词这个新概念。

我到香港10年,从香港大量的中文报刊中,不断发现有一部分在香港流通的词语在大陆是不流通的,同样,我原来熟悉的在大陆流通的词语,香港的报刊上是见不到或不常见的。这引起我研究这部分词汇的兴趣。从1986年起发表的几篇文章《普通话语汇教学的几个问题》《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香港词汇面面观》《普通话词汇教学议》等都谈到这一类词语。1987年左右,我先后在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和香港政府布政司中文事务管理局为香港高级公务员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年来的词汇”十讲,使我有机会将中国大陆流通而香港不流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词语作了系统回顾和整理。这些词语对于香港公务员是陌生的,要通过讲解这些词语和产生它的社会背景,他们才能理解词语的含义。可见这部分词语的差异不是方言词的差异,而是社会背景不同产生的差异。1993年12月在香港教育学院主办的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我提交了文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正式给社区词下了定义,以引起对这个概念的研讨。

社区词是指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的不同心理因素,由此而产生的适应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这是社区词概念的内涵。它的外延主要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所流行的词语。海外华人社区又可以再分为东南亚华人社区、美国华人社区、欧洲华人社区等。其实中国大陆也是一个大社区,但因大陆地域广、人口多,它所使用的交际语言应被视为现代汉语的主体。从广义上说,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只流通在大陆的词语也是社区词;从狭义上说,只指大陆以外地区的社区词。

社区词之所以可以进入规范词语,首先因为它的构词方式和规范词语是相同的,它也是从汉语语素库中选择语素,选用惯用的构词方式(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将语素组合成新词,因而容易被规范词语吸收为其中的成分。

香港流通的社区词,在政治方面如:英皇制诰、英皇御准、廉政公署、总督、行政局、立法局、布政司、布政司署、财政司、律政司、公务员、议员等。1984年签订联合声明后,有基本法、港人治港、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舞照跳、马照跑、股照炒)、预委会、筹委会、民主党、自由党、民建联、“直通车”等。在经济方面如:草根阶层、外地劳工(外劳)、股民、恒生指数、国企指数、蓝筹股、红股、金鱼缸(中央交易所)、炒楼花、炒地皮。在社会生活方面如保良局、白马王子、家计会、垃圾虫、八卦杂志、、马经、红灯区、上班族、追星族、公屋、居屋、义工、单身贵族、打工皇帝、太空船、太空人、煲电话粥等等。

社区词不包括用方言字或其他用以记方音的汉字记录的方言土语,也不同于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其他方言词语。它强调社会背景的不同。比如,广州和香港有共同流通的粤方言词,但在社区词上有差异,广州流通的是大陆用的社区词,香港用的是自己独有的。政治上的社区词差别最大。

对普通话词汇的规范,较之语言和语法,要采取宽松的态度,像社区词,我以为是可以考虑成为规范词语大家庭中的新成员的。

 

1.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 科学出版社,1956。

2.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 语文出版社,1991。

3.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苏培成 尹斌庸选编,语文出版社,1995。

4.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 语用所编,语文出版社,1995。

5.现代汉语 程祥徽 田小琳著,香港三联书店,1989。

6.语文和语文教学 田小琳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7.普通话对香港词语的取舍问题 陈建民,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