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拼音学习材料

拼音学习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3 21:46:10

拼音学习材料

拼音学习材料第1篇

【关键词】 phonics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02-03

一、引言

2011年颁布的《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二级目标要求中,提到“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及“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Phonics教学,是来源于英国等以英语为母语国家,适宜儿童的学习方法。所谓Phonics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的词条解释是:a method of teaching people to read in which they are taught to recognize the sounds that letters represent 。它表明:phonics是一种教会人们阅读(朗读)的方法; phonics要教授字母所代表的的发音。

PEP新教材将phonics有系统的编排入教学板块,让小学生接触一些语音,认识一些发音规则并根据发音规则拼读单词,最终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进而进行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9月实施新教材后,各地都开展了phonics教学探讨与摸索,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8位老师的同课异构 (-e),发现了一些问题:

1. spell课的教学思路不清楚

两位老师将spell课上成了单词课,将spell拼读例词当成了新单词来教授,一节课下来没有让学生进行拼读的过程,上完一节课学生只是学会了单词he、 she、 we、 me ,并没有学会拼读所有-e的单词,没有掌握与-e-的区别,更不要说达成阅读的目标。有两位老师将市级公开课的课件进行修改后用于教学,但因为没有真正理解phonics的教学方法,没有理解各教学环节设置的意图,虽然有公开课的形,却没有phonics的神。

2.Spell过程中发音不到位

拼读单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如bed,b-e-d拼读时,有些同学letter name 与letter sound混淆,有些读letter name:B,有些读 letter sound/b/,甚至有些同学读成语文的b。元音发音也不到位。同样在拼读bed,b-e-d常常发现发音不到位,特别是-e- 的音,有些发成了a,有些发成letter name :E.。有些甚至与语文拼音相混淆,如e 常常读成语文的i。

3.拼写不正确

虽然学完26个字母及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后,学生见到有规律的单词,能准确的读出,这是第一阶段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报一个有规律的单词,要求学生写出时,就出现了一些错误,如bed,老师报bed,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写出单词,老师报第二遍b-e-d后,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但有一些同学,把b,d 混淆或写成其他字母,e写成了a或i。

三 、问题的归因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学生、老师、教材与环境等三方面进行归因:

1.学生

学习26个字母时,认为简单,上课偷懒,滥竽充数,学习没有主动性,对老师的讲解没听到位,对音位(特别是元音)没有做到位。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也有些小孩惧怕拼读,与一年级的读拼音相类似,有拼读障碍。

2.教师

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对phonics认识不足,对学习者特征及学情的分析把握不准,在26个字母和元音的教学中没有扎实到位,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复现率不够,拼读操练面不够广,不够强,课中课后没有贯彻phonics is for reading的理念。

3.教材及环境等

我们的教材编写似乎是为了学习phonics而学习phonics,抛开了美国是为阅读才学phonics的本质。新教材展示给我们的是单词的拼读,而没有阅读的文本,在作业本中也没有提供阅读文本。Phonics 作为教材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学生都能理解他的重要性,但教材提供资源太少,教师看完教参和新课标还不能真正掌握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学生家长也只有音标学习经历,不懂得如何去辅导学生的学习,如背单词时,还是按照老方法按字母顺序背出来,因为教材没有安排阅读材料,家校联系沟通也不到位,家长们不明白phonics的思路,同步阅读如果教师不补充一些资料,家长没有资源,来源,即使有意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无从着手。

四、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归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改善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

经过培训和学习,对phonics也有了一定了解。要进一步领会phonics教学宗旨,在课堂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改善教学方法。

1.字母的教学:三年级上册学习26个字母的name 和sound,及以这26个字母为首的单词。在新课程中,单词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重点是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的letter name 和letter sound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听到单词就能知道对应的首字母,就能写出首字母,每个字母都对应一个sound。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夸大词汇量。如上到Bb时,老师说出letter sound/b/,多次重复/b/,指着图片或教室里的物品,说出有/b/为首字母的单词,B /b/ blue blue bag , B/ b/ black black ball,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b/为首的单词,用单词强化/b/的发音,而不是这个单词的拼写和读音。通过把一些单词的发音与图片和情境对应起来,使得一提到这个字母,孩子的脑海中反映出letter sound 的频率要比letter name高得多。这方面,的ABCs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字母教学素材。

2.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的教学:经过三上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26个字母的letter name与 letter sound,从三下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呢?以-e为例,笔者认为一个音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见词能读

如学-e,初步感知-e的发音后,根据以下节奏拼读单词,并通过“魔力小铁盒”摆、拼读各种单词。

第二阶段:听音能写

通过第一阶段,学生可以达到见词能读的水平,接下去进行听音能写的阶段。听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填单个的辅音字母如:-e,,或w-开始,逐步过渡到整个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听写的单词也可以和阅读相联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听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摆字母贴(魔力小铁盒)完成,老师报单词让学生摆出这个单词,简单易操作,还可增加趣味性。这阶段师生间的互动要逐渐从控制到半开放到半控制。如:师读一个单词,让一生上黑板摆,一生上来读 ,其余生摆一些单词,一生读,一生摆。摆单词也是听写的一种方法。

第三阶段:阅读

Phonics is for reading是phonics的宗旨。学了前面两阶段,学生掌握了认读、拼读、拼写的能力。教师应该提供配套的阅读材料。如有一定意义的情境、图文并茂,让孩子在一个个不同的故事中,重复拼读同类的音,最后在大脑中交互印证,从而达到不用特殊记忆也能见到就读、听到能写的程度。(阅读材料来源,后面拓展教学资源中有介绍)

(二)借助辅助学具,提高认读能力

前面存在的问题中,提到出现letter name 与letter sound 的混合及元音字母发音不到位。经分析源于在教学中,学生拼读时的操练面不广,强度不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改变教学方法,还可以借助辅助教、学具提高效率。如:魔力小铁盒,台历,抽读卡片等教具。“魔力小铁盒”是一种自制教具,任何一个元音字母或组合发音都可以组合出不重复的上百上千的单词,拼读的强度很大,通过高强度的拼读,可以提高拼读的准确率和速度。每个学生或每两个、四个学生一组,成本低,操作方便,它可以是老师的教具,也可作为学生的学具,我校三年级学生人手一套。

⑴运用于字母学习。如:寻找大小写、摆26个字母的顺序、摆出单词的首字母。

⑵运用于拼读,拼写练习。拼读单词时,随意更换辅音字母,就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词,人手一份或四人一组,学生边摆边读,提高拼读密度和速度。听音能写时,老师听写时随意更换辅音字母,学生都可以快速摆好单词,比机械听写更有趣。也可用于音之间的区别,如-e-和-e,边摆边读,边听边摆。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高阅读水平

Phonics最终是一种孤立的方法还是能靠它进行大量阅读,进而扩大Vocabulary(词汇量)和提高Fluency(阅读流利性),最后提高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怎样学习和运用Phonics 。Phonics 初次进入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的领域,除了书本和教参,没有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和自己拓展更多资源,以便为教学和学生学习英语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资源网站和配套阅读书目:

1.快速入门游戏。它适合启蒙,从ABC的letter sound动画,到儿童英语故事书、游戏、内容丰富。

2.《丽声拼读故事会》是牛津阅读树中分级体系中专门帮助孩子Phonics启蒙的分级读物,有36个奇思妙想的趣味故事,增强英语语感,体会阅读快乐,故事有趣、图画优美、活动设计科学、英语语音纯正,是孩子体验自然拼读规则并进行.英语启蒙学习的理想教材。

3.电子书是一种简单快捷又实惠的方式, 如http://item.tao /item.htm?id=25856952466英语拼读绘本 phonics 启蒙 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读故事书 中英双语全书从易到难共分为8个阶梯,配有全套音频 (http:///item.htm?spm=a230r.1.14.82.3XcIx8&id=36883306987&_u=sl4gkck98cc),本书还是以儿歌为配套视频,可以作为PEP的辅助教学。

4.自编文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经验自编文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这种文本更符合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如四下学习ar/al,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配套的阅读资源,笔者就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文本,以操练ar/al。

(四)建构家校合作,期待共享成果

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搭建平台,为孩子共同进步而努力。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家校联系本或QQ群,在交流中,教师可以将phonics的教学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及时告知家长。如三年级学生在制作小铁盒时,教师要及时告知需要准备的材料,以便准备,告知制作方法,能够让家长帮助共同完成制作(见告家长书)。及时告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告知家长某某学生上课情况,拼读过程中的拼读拼写状况,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能开展批评和努力方向的教导。彼此交流教育理念,如phonics 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拼读,可以向家长提出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可以购买配套的分级目标的课外阅读系列。提供或推荐资源,供家长免费下载和运用。

五、结束语

Phonics 作为孩子自主阅读的敲门砖,让孩子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通过大量阅读强化Phonics,培养超强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新教材增加let’s spell 的一个宗旨,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帮孩子完成这个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提出策略,和孩子共同进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孩子的英语学习更为轻松,英语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拼音学习材料第2篇

一、汉字认知视角下的教材状况

我们认为汉字认知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其形音义,并能运用于契合儿童身心需要的阅读和书面表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至初中阶段(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第二,获得汉字思维,树立汉字规则意识,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且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它以象形字为基础,继而构造出指事字和会意字,又进一步向半表音半表意的形声字发展,具有以形表义的特征。汉字的形体逐步演变发展,从原始表意性图画到甲骨文,历经金文、篆书、隶书,直至楷书。汉字教育,须遵循汉字整合性与具象性的特点,也应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使儿童充分感受、认识汉字构造特点,能够运用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自主识字。

第三,积淀传统文化,了解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知识,亲近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既包含有关汉字起源、演变、构造、书写、规范等文字知识,也包括与汉字关联的历史、经济、宗教、民俗与艺术等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汉字学习,除了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养成汉字思维,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汉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获得对汉字及其相关艺术的审美体验。

以汉字认知的内涵衡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着汉字意识不强的问题,即对汉字认知的内涵认识不足或不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汉字构造特征关注不足。汉字是源于象形的文字,以形表义,现行教材并非没有注意到汉字的构造特征,如基本上都阶段性地设计有形声字归类、形近字辨析等练习,有的教材还注重引导儿童关注偏旁与字词意义的联系,也不乏诸如“日月明,鱼羊鲜”“二木林,三木森”之类的识字歌,但总体而言,若从字种选择、汉字识读内容与顺序的安排来看,大多数缺乏一以贯之的汉字特征逻辑。这就在教材内容层面减弱了从本体特征人手培养儿童汉字思维的基础。

对汉字认知缺乏文化维度。一方面表现为凭借字源及其字形演变学习汉字文化。尽管各家教材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一些象形字、指事字的字源,有的也包括字形演变,但往往是举例性质的几个或十几个字,如“日、月、山、水、石、田、火、人”等,大多数汉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处于被忽略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处理汉字与汉语拼音学习的关系不当。除了少数的几家,多数教材的教学顺序是汉语拼音学习先于汉字学习,这一设计显然忽视了汉字认知和汉语阅读的特点。因为汉字的形体特征,汉语阅读者最终一般会获得由视觉符号关联概念的认知方式,而汉语拼音是拉丁字母,形体与意义之间并无联系。儿童入学之初,首先接受的是非汉字的认知方式,且不论拼音学习的难度,从母语教育的角度来说,母语特性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二、识字教材内容的组织要旨

教材内容必须反映、体现课程内容,其组织依据由特定的教育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决定。识字教材内容的基本组织取向有三种:社会需要取向(以汉字的使用能够满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本依据)、汉字特征取向(以汉字构形系统、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的特点为组织依据)、儿童特点取向(以儿童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发展需要以及学习心理为组织依据)。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以整合取向组织识字教材内容成为越来越多汉字教育研究与实践者的共识。整合取向并非各个维度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个取向为核心来整合其他维度。通过汉字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以汉字特征为基点整合组织教材内容,把汉字应有的文化内蕴充分地发掘出来。

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识字教材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材的字种选择依据当然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3500字),那么初始阶段学习哪些汉字比较合适呢?我们认为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应整合汉字特征和儿童特点。从汉字特征而言,如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主张的“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即先学习构字能力较强的象形、指事字等;从儿童特点而言,则是选择儿童心理词典中已经储存了音、义的字词。所谓整合,便是尽可能地择取二者的交集部分(下文将增加新的维度)。

第二,汉字的呈现形式。通常第一学段儿童所要认读的汉字组织在两类材料中,一是篇幅短小的诗文,一是词或短语等。从文化传承而言,应较大幅度地增加韵文的数量,除了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借鉴古代声律启蒙读物的编写经验,使儿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充分感受汉语的节律。

第三,识字的内容与方式。教材内容及其组织的理想状态,“是形成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组织识字教材内容需要考虑识字内容与方式。识字是在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教材内容的要旨是:有助于明字源、讲字理。明字源,即把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呈现出来;讲字理,即阐明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关系。

明字源、讲字理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的组织方式。儿童时期的思维与记忆模式以形象性为主,而汉字起源于图画,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恰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认知特征相吻合。基于汉字构造特征明字源、讲字理,在汉字教育中可谓一举两得。

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汉字思维。儿童在感知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学得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是图画式的纯表意文字,古象形字能准确描画出事物的典型特征,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事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古象形、指事字的意义往往一目了然,儿童可轻松识别。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成,也有的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组合起来的(如上“小”下“大”为“尖”),解析会意字的构件就能推测其意义。形声字是半表意半表音的表意文字,儿童基于象形字、指事字与会意字的经验,可以很好地理解形声字。由于长期演变,形声字的许多形旁和具体事物的形态已有较大差别,借助对字源和字形演变的追溯,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这些形旁的具象性表征。如“宀”在甲骨文中为一尖顶房屋形状“ ”,儿童掌握其演变后,就能通过“宀”提取出尖顶房屋的心理表征,从而迅速理解形旁宝盖头的含义。汉字大多数部首都是表意的形旁,儿童了解字形的演变后,就可识别很多部首的形义关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传承汉字文化。若能理解和欣赏古文字,表意的汉字在儿童眼中就能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追溯汉字字源,实质上也是引领儿童感受中华文化,文字起源与演变的信息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这种熏陶与浸染正是文化的传承。

对于可以依据明确和明显理据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教材应呈现相应的学习材料。

明字源、讲字理的方式因字而异。如象形字、指事字可以通过追溯字源来讲字理,会意字可以通过拆分、组合构件来讲字理,形声字则可以依据形旁归类来实现。在教材的组织中,对于象形字、指事字可以用直观的方式把字形演变的过程呈现给儿童:原始表意性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会意字也跟图画有密切联系,呈现的应是各构件及其关系,若其中的构件是尚未学习的内容,同时呈现这一构件的字形演变过程,让儿童明了各个构件的形义关系以及构形的依据;形声字要呈现的则主要是形旁的字源以及结构关系。

何时呈现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比较合适?并非每认读一个汉字就必须呈现相关材料,这一时机应根据汉字特点和儿童经验来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两档,一档是汉字认读当下就出现,如象形字、指事字;另一档是阶段性地呈现,教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设置特定的明字源、讲字理专题。阶段性呈现适合各种类型的汉字。

组织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识字初期少一些,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大面积地呈现;二是应从象形字和指事字开始。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声符与意义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汉字可在中学阶段的教材中适时归类介绍。

为使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内化为儿童的心理结构,教材呈现讲字理的方式宜适当采取整合取向,即追求汉字特征与儿童心理逻辑的契合。汉字学习中引导儿童关注、探究汉字构造方式,旨在传授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但要求学龄初期的儿童完全按照汉字造字的理据来分析每个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是不现实的。在明字源、讲字理后,儿童的“说文解字”,只要不对字义的理解造成误导,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忆汉字,如:乌鸦太黑了都看不到眼睛了,所以“乌”没有“鸟”中间的一点。这是儿童创造的识记方式,虽然从汉字个体而言并不符合字理,但是不能说不符合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因而,教材有必要呈现少量的儿童“说文解字”的样例,当然也可将样例编排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由教师传递给儿童。

三、汉字与拼音的学习顺序

汉语拼音是识字阶段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厘清拼音学习与识字的关系是教材组织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汉字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结构,尽管关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的心理机制尚无权威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有其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心理特点,汉字认知的脑区、个体发展过程中对字词处理脑区优势的发展路径等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汉语特有的认知方式是母语赋予我们的民族属性,汉字教育有责任保护母语认知特性的传承。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先识读一部分汉字再学习拼音有利于儿童亲近汉字。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是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汉语拼音是正音、识字、汉字输入的工具,利用汉语拼音可以学习普通话、多识字、快识字,从而及早阅读,但汉语拼音本身不是与汉字相当的学习目的物。

我们主张识字教材采用先识后拼的编排顺序。例如,某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从第八单元才开始汉语拼音的学习,“先安排学生认识一些常见常用的实词――独体字,而且是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以及一至十的数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学习,再过渡到认字、识字、写字的学习”。编写者如是阐释,“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儿童学习拼音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而首先学习汉字是可行的,实践和专家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实验课程也是先识后拼,其语文学习开始于集中大量识字,识字五六百后开始汉语拼音学习,并与计算机汉字输入学习整合。“在儿童认读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习惯于汉字的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习惯于接受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后,再来学汉语拼音。从而养成儿童直接认读汉字的阅读习惯。”

在学习了一部分汉字后再学习拼音,然后在汉字认读、阅读与书面表达等学习活动中继续运用拼音,我们认为这是依循汉字认知心理的学习顺序。同时,从识字心理的角度看,先识后拼还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学前的语言经验,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是在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利用儿童已经具有的口语心理词典,先识已经掌握音、义的字,字形和音、义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建立,可谓事半功倍。另外,从音节拼读的角度看,先识后拼也有助于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相对于汉字,汉语拼音对儿童来说更为陌生,先期识得的汉字可以成为拼音初学阶段的工具。 综上所述,识字初期教材的字种选择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适合于明字源、讲字理的基本字;二是儿童的口语经验;三是普通话400个基本音节的覆盖率。

要在汉字教育中比较充分地实现汉字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教材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相应的教辅资源建设也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为每一个“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设计开发专业性的帮助教与学的资源,因为教科书中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帮助儿童学习汉字的除了常规的图书、挂图、音像等产品外,还可以设计成学具,让儿童在操作中明字源,在拆分、组合汉字的构件中讲字理,在快乐的学习中传承汉字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40~34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9.

[3]何林英,魏晓燕.构形学指导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建设,2013(3).

[4][7]李先启,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0,77.

[5]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特色[EB/OL].http://gbjc.bnup.eom/news.php?id=16710.2015―03―20.

拼音学习材料第3篇

【关键词】聋校 汉语拼音教学 实践 科学 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合,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汉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耳聋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是让他们具有朗读音节的能力,从而为其识字、读词、读句提供有利条件,对他们以后学习说话、口语实践练习也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搞好汉语拼音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

随着聋教课程改革步伐的加速,现在越来越多的聋校采用起普校的教材,我校近几年也改用了普校教材。本人从事了多年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使用过聋校和普校两种教材,通过实践,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充分借鉴聋校教材,科学利用普校教材

1.拼读音节方面,聋校教材更适合聋生

聋生由于听力、语言缺陷,他们在知识接受能力、领悟能力等方面普遍不及正常学生,必须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聋校教材虽然陈旧,但汉语拼音教学部分,在聋校教学中还是比普校教材更具优越性的。比如说:“gua”这个音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是三拼音节“g-u-agua”,这对于聋生来说在拼读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而在聋校语文教材中,“ua”属于复韵母,要求学生直接用两拼方法读“g-uagua”,学生拼读时少了一道程序,也就降低了拼读的难度。所以说普校教材虽然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还有许多的学生配套学习资料,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只看到好的一面,也要针对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识字巩固拼音,普校教材更具人性化

普校教材汉语拼音部分优于聋校教材的一点就是识字出现较早,改进了单调乏味的只学拼音。学习拼音之余认识汉字,通过识字反过来巩固拼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习内容。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普校教材的优点,发掘学生潜能、开阔学生视野,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二、在识字基础上学习拼读音节

由于聋生的生理特点导致其不能正常学习语言,所以聋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挑战性。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素质,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习拼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学习难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充分利用语言训练课等,加强学生的识字教学,使学生能够认读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及手势语、夸张的口形示范等指导学生发出正确的音,而不要求学生拼读音节。

然后,在已识汉字的基础上学习拼读音节,并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拼读中,感悟拼音。如:在学习“bà”和“ bái”两个音节时,教师板书“bà:b-à爸”,“bái:b-ái白”,使音节与汉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反复拼读、感悟声母、韵母组合与汉字的关系,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拼读完声母、韵母后,发出与声、韵无关的音。之后再板书呈现:“b-àbà”,“ b-áibái”这样的拼读音节,以此引导学生在拼读中感悟声母、韵母组合与音节的关系。

在此还要着重强调一点,聋生拼读音节时,最好采用带调拼读的方法。聋生发四声时本身就很困难,如果再让他们拼读的最后一步才带出声调,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也影响学生的正常发音及学习兴趣。

三、拼音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所以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语写出来,如:“我爱爸爸妈妈。”“这朵花好美!”让学生独立或在教师的协助下为每个汉字注音,并拼一拼,读一读句子。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渗透了情感教育,丰富了拼音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还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汉语拼音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拼音、用拼音。

四、注重再现,夯实基础

学习汉语拼音不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掌握与运用。尤其是聋生以机械记忆、短时记忆为主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要不断的再现。学习“ao,ou,iu”,不忘“ai,ei,ui”,在复习上多下些功夫,使学过的知识在聋生脑海中不断出现,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引领全篇、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中,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我们要迎合低年级聋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开发创新,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同时多思考,充分利用聋生已有的知识,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语言运用、生活经验等综合起来,让其有机结合,综合教学,做到灵活多变。让拼音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孩子享受摇曳多姿的学习乐趣,体会成功的自豪感。现在做好了汉语拼音教学工作,以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会更轻松,聋生学习汉语更容易。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概论》 作者:刘春玲 江琴娣 出版社:华东师大 出版年:2008-5ISBN:9787561758762

[2]《聋童心理学》 作者: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00-9-1 ISBN:9787107137211

拼音学习材料第4篇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汉语拼音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拼音?笔者认为只有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汉语拼音教学的做到以下“五化”,才能让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

激活经验、把握教学起点,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不少孩子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教学时不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不让拼音学习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因此,在拼音教学开始前,我们必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上的教学设计才不会像漂在水上的一层油。

案例1: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a o e时,我发现自己班上70%以上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6个单韵母,而且生活也有运用这些韵母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孩子年幼,发音不够规范。依据这一信息,我确定我班汉语拼音第一课时a o e的教学重点为纠正口型、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在纠正口型这一环节,我强调的是声音的形状。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嘴巴,猜猜我会发哪个字母?(长大嘴巴摆好a的口型)

生:a。(师将嘴巴变圆,摆好o的口型。)

生:o。(师将嘴巴稍稍扁平,摆好e的口型。)

我反复调整顺序做了几次,学生都能准确说出,于是我告诉学生:“原来声音是可以有形状的,你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形状了。和你的同学互相做做这三个声音的形状吧,也让他猜猜你的口型是哪个声音。”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互相纠正口型,我不时进行个别指导。

这一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把握准了教学起点,并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孩子们生活中学的知识向语文新知识迁移,让他们感受到了每个字母都是有生命的、灵动的。

直观演示、突破学习难点,让拼音教学形象化

借助直观形象的图、教具和儿童常见的一些事物,让儿童的脑、眼、口、手并用,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获得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接触各种感性材料,并进行细致的观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案例2:在教学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这条抽象的拼写规则时,教师课件出示单韵母小熊ü戴了墨镜跳来跳去的动画。

师:我们都知道j q x可以与单韵母i相拼,其实,j、q、x还可以与单韵母ü相拼呢。ü也是j、q、x的好朋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小熊ü活泼可爱,见到好朋友就摘墨镜、握手。

生:单韵母小熊ü很懂礼貌,见了j、q、x摘了墨镜再握手。

生:我发现ü和j、q、x在一起,两点要去掉。

教师依据教材插图,把这一变化规则制成了单韵母ü见到j q x时把墨镜摘掉再握手的动画。这一形象化的直观演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ü和j q x 相拼省略两点的拼写规则。

诗情画意、利用文本特点,让拼音教学情趣化

苏教版教材的汉语拼音部分,结合字母的音形特点,配上了色彩明丽,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图”,使得汉语拼音与情境图相得益彰,并结合图画内容,编写了一些朗朗上口的“语境歌”,让枯燥的拼音教学在充满画意的同时,也充满诗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诗情画意”兼备的特点,让拼音教学情趣浓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并且充分利用它,拼音学习就会充满诗情画意。

寓教于乐、遵循儿童特点,让拼音教学活动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只有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拼音教学活动化,才能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帮助学生学好拼音。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

1.排队。老师把声母、韵母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说:“现在我请声母、韵母来排队,比比看,谁站得又快又对。”

2.点名字。根据师生共同给字母编出的名字,如小椅子(h)、小撅辫(a)、小拐棍(f)等,请一个同学到前面点名字,一个学生分发卡片这样每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同学站到前面读出这个字母。

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如“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看谁送得快”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解除束缚、找准与识字教学结合点,让拼音教学开放化

拼音学习材料第5篇

教材安排学生在六—七周的时间内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有音调及音节。这对于刚满六周岁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难点是多方面的,有发音的困难,如鼻音n和边音l,前鼻韵母in、en与后鼻韵母ing、eng,单韵母o和复韵母ou,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有拼读的难点,如声、介、韵三拼连读、直呼音节;有书写的难点,如形近字b—d、p—q、ei—ie、ui—iu的区分;有拼写规则的难点,如声母j、q、x与?相拼,?上两点省略等。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它呢?

一、扎扎实实学好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为拼读和直呼音节打下牢固的基础

1.抓住插图,音形结合,掌握字母。教材中的拼音字母都配有插图,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音形。我利用这一特点把呆板、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直观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学习声母y时,书上的插图中画了一个大树杈上晒着一件衣服,我根据图画引导学生明白插图与声母y相似之处:(1)形似,图中的树杈形与y形相似;(2)音同,衣服的衣发音与y音相同。这样,学生一看到树杈就联想起插图中的y形,一看到衣服就能联想到y音,使学生对所学字母获得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学其它字母时,学生都能饶有兴趣地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说出插图与字母在音形等方面的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在看图的愉悦气氛中掌握了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2.利用儿歌,生动形象地帮助记忆。小学生喜于形象思维,有些拼音字母的形和某些拼音规则不太好记。我根据教参提示自编了一些儿歌和顺口溜帮助学生达到熟记。如声母b—d、p—q的区分一直是多年来拼音教学的一大难点,我在利用插图让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又帮助学生总结出儿歌:(1)“左上圆,qqq;右上圆,ppp;左下圆,ddd;右下圆,bbb。”(2)“q像数字9,b像数字6”等等。

二、掌握音节,学会直呼,及早阅读

汉语拼音的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感知特点,新教材已经做了较大改进,增加了大量的词语、短句,尽可能使拼音和语意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口头语言实际,帮助他们弄明白声母、韵母及声调组成的音节同平时说普通话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音节的教学可分为六个步骤:1、出示音节;2、分析组成(声、韵、调);3、直呼音节;4、四声练;5、用音节组词、造句;6、书写音节。其中第五个步骤我尤为重视。“把学习材料放进各种联系中,知识的理解就会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和他们的感知活动紧密结合的。为了巩固新学音节,在四声练习时,我根据学生的口头语言实际,选四声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组词练习。如:jia(一声)可以组成回家、家乡等;jia(二声)可以组成夹子、夹克等;jia(三声)可以组成真假、假发等;jia(四声)可以组成暑假、假日等。用音节组词,不仅使学生把音节和语意相联系,还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同音字。在组词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如:“jiā—回家: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去。”实践证明,拼音教学既从实际出发,巩固了所学音节,又创造条件使学生及早向前发展智力和能力。

直呼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某些音节却能触类旁通,带动其它音节快速直呼。如:ba bo bi bu;pa po pi pu;ma mo mi mu。在学习每组的第一个音节后,我让学生说出后面三个音节与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告诉学生后几个音节与第一个音节开口一致,音节有规律地变化,只要注意后边的韵母发音就行了。横排学完后,我让学生说说下面两组音节与第一组音节的区分点,引导学生明白竖排韵母相同、声母不同,所以读时韵律很强,韵味十足,琅琅上口。这样,横排换韵,竖排换声,使学生自己可以学会好多音节,分别体会到声母和韵母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直呼音节的水平,为学生及早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提高,练习书写

汉语拼音只学不用,时间长了容易遗忘,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拼音,及早进行发展语言能力的训练,我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在第八周就让学生用音节代替没学的汉字进行写作训练,或者让学生长话短说,或者让学生看图写话,鼓励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用拼音表达出来,教师加以重点指导。学生兴趣特高,写出了不少好词好句,积累了初步的写作经验。

拼音学习材料第6篇

一、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原因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造成学生听力题得分低的原因有很多,如:

1.读音方面的困难

很多学生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好单词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认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house和horse。

2.语言速度障碍

英语课文配套的朗读或领读磁带的语速较慢,而且有些英语教师在平时讲课时还故意把语速放慢,唯恐学生听不懂,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果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3.英式读音与美式读音的差异

英美式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很大。特别是如今大部分英语教师习惯英式读音,自然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采用英式发音,然而,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变得越来越流行,而且现在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采用的是美式发音,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就存在着干扰,也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4.单词拼写不准等词汇障碍

江西省的英语中考听力题有5分是单词的拼写,而学生又比较容易丢分。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单词拼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单词拼写与读音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

5.语法方面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觉得学习英语语法枯燥无味、费事,所以就不愿学或干脆不学,最后由于语法知识欠缺或运用不熟练,在听力训练或测试中常出现听错、选错或写错的问题。有些学生不能从语言材料中抓住所听材料的中心,分辨内容的主次,抓不住关键词,而且时常会错误理解句意。

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策略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教师要认真教好音标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因为音标的掌握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差。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必须多模仿标准的英语发音。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听懂单词,并逐步过渡到句子、听短文以及日常语言交际内容。其次,要排除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干扰,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多听语言地道、语音语调纯正的英语听力材料。

2.教师要尽量用正常的语速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要故意放慢语速,而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模仿磁带来朗读。

3.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单词拼写的准确率,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积累各个领域的词汇。

4.让学生掌握好语法知识

为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打好基础。语法结构是句子的框架,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5.创设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量用英语教学,并由浅入深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英语,多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其次,在学习新材料前,应坚持让学生合上书本,听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及故事情节,然后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简要回答问题。最后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

6.激发兴趣,增强听的动力

拼音学习材料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遗忘的策略及指导

语言学家Stalin曾指出: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Vocabulary is the building material of language)。词汇是语言体系中的基本元素,它是阅读、听力、写作、口语等交际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无从谈起。德国哲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19 世纪末叶开创了心理学对记忆研究的先河。他以自己为被试,以无意义音节及诗歌为材料,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

(1)联想和复习次数的关系;

(2)学习材料的长短变化对于学习的影响;

(3)保持和重复学习次数的关系;

(4)遗忘和时间的关系(遗忘曲线);

(5)同一材料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前行联想和倒行联想的强度。继艾宾浩斯之后,铁钦纳(E.B.Titchener)、巴特雷特(Bartlett)以及一些学习心理学家都对遗忘与记忆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内隐记忆和元记忆研究所取得的大量成果,给我们的学习以多方面的启示,对我们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策略的使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 目前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遗忘率很高,他们往往孤立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快速地遗忘所学词汇, 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而且会降低他们词汇学习的有效性,这让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并防止词汇遗忘。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遗忘有什么特点?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减慢遗忘的速度?心理学家们多年来对遗忘与记忆的研究为我们改善这一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帮助。本文将结合心理学对遗忘与记忆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来探讨有效记忆英语词汇的相应策略和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词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认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该及时复习,与其等已经遗忘了再去重记,不如及时复习防止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英语词汇,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单词时,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讲解课文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自然地再现;课后练习中,使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多次的复现中巩固所学词汇。

二、记忆策略:

以语言输入为切入点,以语言内化语言输出为重点以抗遗忘复习为主线,把握词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全面进行词汇教学。

Step1 语言输入(Input)

(1) 音形记忆----读音与拼写

(2) 读音方面: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一味追求单音的准确性。

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读准音。可使用以下方法 1听录音跟读读 2老师示范领读 2 听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学生全面练习发音。

拼写方面:

通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则,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在此环节,注重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根据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单词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见词就能拼读,听音就能拼写的能力。使学生们逐渐具有语言感知的能力。

(2) 在语言文本里讲解-----在语境中记忆单词

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第一语言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多数来自大量的阅读,可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义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语境教授词汇的材料,并尽可能在语境中呈现词汇

单词教学不是孤立的,从读音、拼写记忆词汇只能使学生通过读音记住、拼出单词,但单词的实际意义还得放入情境交流中,才能显示出生命力和交际功能。才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脱离语境音形意脱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只有在语境当中才能真正的全面地掌握其用法。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课文创设的语境之外,还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语境材料。把抽象概念的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知识联系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课文呈现记忆单词:

在课文的呈现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对语言文本中生词的猜测过程中牢记单词遇见生词要学生反复听、反复读,看邻近的上下文,分析其在句中的关系。让学生去思考,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去推知遇到的新词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理解力,最后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3) 呈现拓展语言材料让学生总结比较归纳(induction)

材料设计例:add

All the numbers add up to 25.

Please add up all the numbers.

The bad weather adds up our difficulty on our way home.

Add more salt on the soup when you drink it.

学生从这些语言材料中总结归纳出 “add”的用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从语境的学习单词,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老师做最后总结出这个单词的重点用法及重难点。

Step2 语言内化--语境操练(Drills)

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词不离组,组不离句,句不离段。”这充分体现了语境在记忆单词方面的作用。否则,一方面是记忆只能是浅层,记忆不够深入,另一方面,没有语境即使记忆了很多单词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单句语境中,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再认再现所学的单词拼写及用法,为减轻难度特给首写字母或汉语意思。这种操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单词、词组在语境中的用法深层次全面掌握单词。

练习设计例:He was __________(尴尬) when he was asked his privacy.

He has _________ all he has to the charity in the whole life.

Don’t ________(信任) that guy in my view.

Step3 语言输出(output)

利用语言输出巩固词汇学习(词汇学习的高级阶段)

教师的任务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教师还要为学习者创造机会应用记忆库里的词汇,也就是让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即写和说,语言输出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步骤,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认识的词汇,那么,这些词汇只能是你的接收词汇,而不是输出词汇,也就不能说完全掌握了这些词汇。对于学生输出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式为学生纠错,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词汇,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设置翻译句子 编写对话 编写语篇应用语境(巩固练习的高级阶段)等,而且例子要切合实际深入生活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例:翻译下面句子我们班学生加起来共有55人。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dd up to 55.)

语篇语境应用:

Recently, LiPing, a new comer comes to our class so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out class now adds up to 55. Moreover, she adds so much fresh blood to our big team, and are always willing to devote most of her time and energy to helping those who have difficulty in their study, which makes us trust her from the bottom of our heart.

Step4 利用周单元检测题和月考巩固词汇学习效果

制定相应的关于词汇方面的练习题以检测学习效果,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新旧结核,督促学生对词汇进行再现,在反复重复中让让学生潜移默化、化难为易地掌握词汇。突击记忆词汇的记忆不牢固不透彻的弊端。使学生根据遗忘定律形成好的记忆习惯,加强词汇内化巩固。

设计单词拼写,英汉翻译,正确词语填空,单项选择等题型。

拼音学习材料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31-01

拼音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刚刚进入校园环境的小学生,并不能适应枯燥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拼音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快乐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

一、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语拼音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过于夸大拼音的作用,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出现一些问题。

1、过于重视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与普通话,小学阶段的阅读与写作,都与汉语拼音有很大关系。语文教材为了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将部分汉字由拼音取代,让学生直接读出音阶,实现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可以直接通过拼音读出不认识的字,减少阅读文章的难度。这种方式并不会偏离拼音教学的方向,但是一些教学课程为了更加突出汉语拼音的重要性,采取了过激的措施。例如为了直接读出音阶,要求学生反复训练拼音阅读,并没有与汉字结合起来,甚至一些教材中,为了锻炼拼音读写,直接用拼音组成一段话,让学生读写出,这种练习十分常见。但是这种方法恰恰忽略了拼音教学的基础目标,忽略了汉字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汉字进行学习,充分表现出汉字的重要性。

2、加重学习负担

汉语拼音是阅读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可以使用拼音替代汉字。虽然一年级生并没有较多的汉字知识储量,可能在完成学习后,学习1000字后只能写出600字,但是恰恰因为这种替代,学生过于重视拼音,在写作过程大量使用拼音。汉语拼音的本质是汉字学习辅助工具,而不是汉语学习的主体。一些教学过程为了突出拼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默写音节,变相的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用拼音代替汉字,的确可以增加写作字数,但是无法表达出汉字学习的重要性。拼音取代法短时间成果十分显著,但是对后期学习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正学习习惯,在二、三年级也会使用拼音代替汉字,影响汉字学习速度。

二、拼音教学有效方法

1、“童趣”化拼音教学

拼音是一种符号,教学过程相对抽象,如果教师依靠常规教学程序,看图学拼音、朗读拼音、拼读与书写,就会降低课堂趣味性。小学生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新鲜感、十分有趣,才能激发出对拼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一般一年级生最感兴趣的有动画、游戏、零食、玩具、故事书,教师完全可以使用这些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模拟出拼音王国情境,在王宫中放置韵母、声母、整体音阶,并根据每个字母的特点,为学生讲解拼音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印象,使拼音转变为永久记忆。

2、“故事”化拼音教学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汉语拼音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拼音的乐趣。在拼音教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讲解,让学生根据图画与拼音字母分析字形与读音的连线。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用一些创造性课程,提高学生对拼音知识的关注度,依托教材,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为学生讲故事:“森林里住着声母y与w,单韵母i与u。一天他们一起去采野果,在摘完野果后,他们说一起做个游戏,i走到y身边组合成yi,w走到u身边组成wu。”之后让同学自己找到朋友组成字母组合,学生在充满欢乐气氛的课堂中学习,对拼音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实践”化拼音教学

在学生进入学校的初期,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拼音教学内容时,必须从兴趣出发。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就是汉语拼音教学,是引领学生了解汉字、语言沟通、查阅字典、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为了让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更加优秀,为后期语文教学打下基础,必须加强实践性联系。每堂语文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单纯依靠故事内容进行讲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讲述拼音故事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直接体验与练习拼音,使学生可以进行拼读,提高汉语拼音拼读的正确率。如果学生自己反复阅读就会在短时间内感觉到厌倦,所以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集中力。例如,组织拼读比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游戏中学习拼读,让汉语拼音知识更加趣味性,学生开心的学习拼音知识。

4、“载体”化拼音教学

拼音教学的困难点有: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不当,一年级学生没有拼音基础,突然学习新的汉语拼音知识,学生会因为新知识产生畏难心理,而且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无法加深记忆,更无法将汉语拼音转为永久性记忆。加强拼音教学的“载体”化,使幼儿园与小学更加完美的连接,让拼音读写、字母融入故事书与动画之中,学生从幼儿园直接了解拼音教学,进入小学后,对汉语拼音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小学拼音教学方法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拼音教学。在选择课程的阶段,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寻找适合全体学生的拼音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拼音,为以后的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 琼.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目的浅谈[J].汉语拼音教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