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4 21:32:28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1篇

小学生国庆寄语精选1. 向国旗敬礼,我们时刻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做一个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 我要在您的光辉旗帜下茁壮成长。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4. 祖国我爱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5. 向祖国敬礼,立志做个好学生。

6. 我爱你,亲爱的祖国,我爱这片美丽的土地,在我心里,你是最美丽的,我长大后要好好建设祖国。

7. 五星红旗你真美,我们向你敬个礼;祖国妈妈你真好,我们永远热爱您!

8. 向国旗敬礼,我们争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协手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为祖国增添一份光彩!

9.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爱国的人,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10. 愿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我爱祖国!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11. 幸福的人们欢度国庆,愿祖国繁荣昌盛!

12. 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

13. 国庆家庆普天同庆,不同的民族,同一个祖国。母亲的生日,同喜同喜。

14. 昌盛时代,山水腾跃诗画里;大兴年头,人民欢笑歌舞中。

15. 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小学生迎国庆寄语推荐1. 天气变得真快乐,气温变得真坏。出门外套要带,睡觉被子要盖。多吃水果青菜,还要注意补钙。祝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国庆节快乐!

2. 友谊是一杯愈陈愈香的酒,其中酒溶液的分子就是你和我,一种亲和力将我们结合在一起。友谊是一棵树,它的成长需要阳光。国庆节快乐!

3. 轻轻的风儿,吹开你紧锁的眉头,散去你所有的愁绪。奔腾吧,快乐就在前方!国庆节快乐!

4. 月亮代表我的心,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忘;让每一件事情都会带给你甜蜜的感受和无穷的快乐;每一个不平凡的心愿,送进你的心里,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深深为你祝福。国庆节快乐!

5. 送你一第好运短信:收到的人会好运连连,阅读的人会心想事成,储存的人会爱情甜蜜,转发的人会年年发财,删除的人会一生事如意。国庆节快乐!

6. 东海浪花翻,翻出美丽的问候。西域狂沙卷,卷出密密的祝福。南疆风频吹,吹出和谐的颂歌。北国冰雪垂,垂下晶莹的心韵。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庆日快乐。

7. 短信到,手机忙,快乐祝福来道好。中华情,爱国情,天南海北话真情。西也好,东也罢,全国兄弟是一家。庆大典,贺中国,爱死咱的大中华。

8. 给你发短信有三个目的:一是告诉你国庆长假马上过去了,不要伤心;二是告诉你明天就要上班了,不要难过。三是告诉你该请我吃饭了,不要舍不得。愿你精神饱满迎接美好的明天。

9. 各式糕点装点重阳盛宴,菊花做酒酝酿诗意生活,遍插茱萸足见兄弟情深,九九登高尽显人生豪迈!国庆未完重阳已至,祝福一重接一重,祝好运长长又久久!

10. 告诉你一个机密,十一佳节,xx会夸奖你,比尔盖茨会赏识你,英国女皇会爱慕你,美了吧,乐了吧,可惜蒙你的,小小短信,谨供十一开心一乐!

11. 风:带来轻盈,水:带来温柔,雾:带来朦胧,海:带来宽容,月:带来温馨,日:带来热情,我:带来真诚的祝福,祝国庆快乐!

12. 飞舞的彩带是我的关怀,喧天的锣鼓是我的祝福。国庆佳节到了,祝你全家红红火火,和和美美,开开心心!

13. 到到到,国庆就要到;妙妙妙,心情真美妙;闹闹闹,处处都热闹;笑笑笑,好运陪你笑;早早早,祝福要抢早;好好好,愿你一切好。提前祝你国庆快乐!

14. 生命因道德而精彩,国人因红旗而骄傲。

1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年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为祖国的明天添一分光彩!

20xx年小学生国庆寄语1. 最美是过程,最难是相知,最渴望是结果,最苦是相思,最漫长是等待;最幸福是真爱,最怕是无情,最悔是错过,最高兴是有你这位朋友!国庆节快乐!

2. 烦恼太多?学会放手;痛苦难忍?喝点美酒;快乐不久?分享与友;生活无助?多交朋友;假期孤独?出门走走;长假将至,祝你快乐无忧!

3. 放大我对你的思念,缩小我对你的距离,复制我对你的祝福,加粗我对你的关怀,我将上面一切制成文本发送到你的手机,祝你国庆节快乐。

4. 金秋蓝天艳阳天,高瞻远瞩北京望。中秋佳节迎国庆,祖国华诞举国欢。锦秀山河红旗展,大江南北美丽艳。祝福祖国生日好!永远屹立世界东方。朋友:同庆国庆,欣喜快乐!中秋节祝福短信

5. 红旗飘,精神好,十一假期安排好,休息好,吃喝好,身体健康最是好,欢聚好,沟通好,朋友交情联络好,一条短信一份心意,收到就好,祝你十一快乐。

6. 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火树银花,五彩缤纷,花团锦簇,欢天喜地,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安居乐业。祝你国庆节快乐!

7. 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四海升腾,车水马龙,庄严肃穆,红旗招展,彩旗如林,成群结队,经济发展。祝你国庆节快乐!

8. 盛况空前,仪式隆重,盛情邀请,兴高采烈,笑脸洋溢,锣鼓喧天,载歌载舞,高高兴兴,共同庆贺。祝你国庆节快乐!

9. 天高云淡,歌舞升平,欢聚一堂,欢天喜地,全国齐欢乐,黄金周,旅游月,欢庆的锣鼓。祝你国庆节快乐!

10. 放假:昼短夜长,成天赖床;饮食:生化危机,注意身体;风景:门票很贵,人多排队;祝福:国庆来到,福星高照。愿你长假乐逍遥,幸福满怀抱!

11. 对恋人的爱,是甜蜜缱绻;对亲人的爱,是无悔无怨;对朋友的爱,是真心思念;对祖国的爱,是忠诚奉献。国庆佳节,愿爱与你相伴,幸福陪你永远!

12. 想念一个人是多么美好,就算只剩记忆也可参考,直到有天你我变老,回忆随着白发风中闪耀,至少我清清楚楚知道:你若想起,你会微笑!国庆节快乐!

13. 愿甜蜜伴你度过一天中的每一时,愿平安同你走过一时中的每一分,愿快乐陪你度过一分中的每一秒。国庆节快乐!

14. 最近你还好吗?挣扎和思念,都怕你听见,如何遮掩,对你痴痴地爱恋,一颗温柔的心跳在黑夜里独眠,想你,是我永远的语言!国庆节快乐!

15. 请用秒钟忘记烦恼,用分钟享受快乐,用小时与喜欢的人度过,用辈子关怀最爱的人,然后用个微笑接受我现在传递给你的短信!国庆节快乐!

16.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生命因道德而精彩,国人因红旗而骄傲,我热爱五星红旗,我热爱我伟大的祖国

17. 五星红旗,您是我的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18. 伟大的中国,我爱你。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2篇

关键词:《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碑铭;汉喃;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6?0269?05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以下简称《总集》)由越南河内出版社出版,先拓印后影印,然后进行编年编排,凝聚了汉喃文化研究所学者的艰辛劳动,更体现了学者严谨之风。《总集》可谓集大成者,它系统地记载了越南北部古越民族的生活文化状况,时间跨度为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总集共15册,15 000条,15 300页,时间跨度和地区跨度较大,为研究古越民族文化提供了详细、具体、全面、原始的史料。

一、《总集》的编撰意义

《总集》首先采用了拓片之法将散落各地的碑刻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再现,对于那些濒临毁坏的碑刻,拓片传世能让后人感受到原碑刻的内容和风采。正如复旦大学葛兆光先生在《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的序言中所述:“这些文献恰好能够让我们‘跳出中国,又反观中国’,了解中国的真正的历史和文化特性。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拥有基本文献,没有文献的论述只是纸上谈兵。”[1](3)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总集》。其次,对于研究越南北部的经济史、社会史、民间民俗、历史地理等具有研究价值,补充了诸如《大南实录》等正史之不足,也是对《越南汉喃铭文汇编》①的有益补充。《越南汉喃铭文汇编》共有两集,分别摘录了越南北属时期至李朝、陈朝的一些铭文,但是篇数不多。仅就《总集》的时间跨度来看,它在原始资料上的价值可见一般,因为越南民众最普通的生活状态通过碑刻凸显出来。对于中国来说,它是包含了汉字文化、文学史的丰富史料;对越南来说,则是其文学史、艺术史等研究领域的原始材料。

“铭”的原意是记载兼镂刻,仅是一种在石头等器物上书写文字的方式。原意不仅点明了铭文的载体,而且必须是书写文字,光有花纹和图案不能称为“铭”。

首先,最初的铭一般刻在鼎上,随之扩展到镜、盘、衣、笔、壶、杯等物,常常以小见大,采用体制短小精悍且押韵的铭文寄托作者思想。秦始皇时期,李斯撰写了秦始皇巡游各地的事迹,大力称颂皇帝功德,告诫四方臣民的“山川铭”;东汉作家崔缓开创了用以自我警戒的“座右铭”先河;为死者立墓刻碑来记述死者生平,褒扬逝者功德的,称为“墓志铭”。汉铭以刻在碑上居多,隶属于碑文,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性质。而碑的原形经历了由石头代木头,并扩展到石桩、石柱,以经久耐腐、流传久远为目的。因为碑上刻的大多数是铭辞,故又称“碑铭”。《总集》收录的均是碑铭,但是铭文涵盖的内容却极大地扩展了。

其次,文字形式不同。《总集》并不单纯是汉字,它使用了具有越南民族特点的“喃字”,又称“汉喃”。 汉铭拓片都是从越南北部经过实地考察、拍照拓印出来,具有绝对的历史真实性,自然也还原了喃字。在越南为中国之藩属时,汉字是传播儒学的基本工具,出现了《指南玉音解义》《三千字解音》《大南国语》等普及汉字的工具书,而“喃字”是在汉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郑怀德《嘉定城通志》曾作过精辟的

论述:“国人皆学中国经籍,间有国音乡语,亦取书中文字声音相近者,随类而旁加之。如金类则旁加金,木则加木,言语则加口之类,仿六书法,或假借、或会意、谐声,以相认识。原无本国别样文字。”[2](283)可见,喃字是汉文字在越南传播过程中,糅合了越南俗语乡音的结果,它具有组合繁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

再次,就铭文发展过程来说,四言断句、韵语的使用是铭文的文体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诔碑篇》中称:“其序则传,其文则铭”,典型的“铭曰”成为铭文的常用开头,而此前为“序文”部分。《总集》收录的拓片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序文部分是散文,无韵无句读,句式参差错落;铭文部分则是四言韵语,整齐划一,具有陆机《文赋》中所提倡的“博约而温润”的特点。

越南属热带多雨的气候,铭文比起书籍更能长久保存,使用在汉字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汉喃”书写,不拘于铭文的文体特点。总之,汉喃铭文是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民族生活风情史的碑铭。

二、《总集》的主要内容

《总集》的出版形式是拓片的原始影印。碑刻文献一般为竖直排列,最右侧标明何处之碑。如北宁省嘉林县临途社月光寺内一碑二面之二梭,即显示了碑所在的省份、县份、社、寺内、碑有两面、此面分两次拓印这些信息。正上方居中一般有三种情形:一是表明此碑的性质,如兴功会主碑、寄忌碑、新造功德立记等;二是直接概括碑记内容,如重修白马庙碑记、正照塔记、粤东会馆碑记;三是空白,具体内容需阅读后方知。若先有序文,后附铭文,则以“铭曰”起头,另起一行书写铭文,铭文四字为断,整齐竖排。若只有铭文,则以上述铭文格式从右至左排列。拓片最左侧一般标明撰文之人及碑刻日期。

铭文的主要功能大致可分为:表德、记功、志赏、垂训、记载、诉讼、交易、勘界等,其中有交叉的成分,即一铭文有可能达到了若干种目的。就《总集》而言,其主要内容有:

(一) 规约类

规约的目的在于分工合作,避免纠纷,维持村社自治。越南与古中国一样,是以农业立国,基层社会最主要的单元是村社,村社与村社之间各自独立,各自村社需要制定基本的规约,立于村社宗祠附近。既有买卖田地的契约型碑文,也有土地诉讼案之类的裁决;既有具体的分配处理方案,也有各种祭祀仪式的具体规定,目的是便于集体协作和维护共同的信仰。如:

一使钱一千贯五社平分,每社使钱贰佰贯,领会本社上下公用;

一肥田五十四亩,五社承认内置,祀田斋田财田学田随事应办,再加路包村;

一祀田三十五亩,在五社地分,每社七亩,各据本地分轮流耕地,并整办礼物;

一斋田三亩……每日整办斋仪献贡三宝与本祠;

一财田一亩……递年春礼,整办朝衣冠带衣……;

一学田十五亩……以春祀后考肄士人,优者以田一亩量赏;

皇朝景兴万万年之三十岁在巳丑仲秋朔旦

――(1册00013条13页)

这条规约对于五社的集体行动,分工明确,将田地划分为祀田、斋田、财田、学田等,每种田地的用处十分具体,祭祀、斋仪、节日礼祭、奖励科举人才,均立有规约,具体明确,分工而又协作,有利于增强集体意识。

(二) 寄忌类

寄托对已逝先人的哀悼与哀思,并希望先人能保佑万事兴盛,然后将寄托生人之名写出。寄忌关系并不仅存在于父子之间,也存在夫妻、叔侄、姑侄之间,寡妇或者无子嗣者寄忌的也不少见。《总集》里正上方为“后佛碑记”的铭文内容基本都是寄忌类,基本行文格式为“某人出古钱若干田地若干为某某寄忌”。寄忌碑铭并不等于墓志铭。“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者能之。”[3](1285)这点明了寄忌类铭文与墓志铭为逝者生平作传不同,而是以宣扬孝行为最终目的。

(三) 颂德类

德行和功业的铺排似乎是此类铭文的应有之义。例如,子孙为父祖作碑追溯功记,寺庙为捐赠者立碑,纪念造桥立塔集资者,制科进士所获奖励等。值得注意的是,《总集》里虽然也有记载大臣的功绩,但是主人公大部分还是平民百姓,与以往只有贵族和官宦才有权财刻碑不同,他们的一些小小的善举也散见于《总集》中。一般先对碑主事迹简述,然后以“刻碑以寿其传”作结,点明记功之目的。

(四) 事功类

《总集》中宫室、庙宇、宗祠、立塔、造桥、建亭等建筑碑铭写得最具风采。一般都要记载立碑的缘起、经过、规模、主事者、捐献钱款等情况。如《红云祠址碑记》:

址何以红云名?盖因山而名也。是山也,平阳杰出,秀丽清奇,恰若青天中红云一朵,古人以是命名,意以其地灵人杰将必钟间世名贤,荫庇一方,为众人之所仰望者。……崇祀先哲则为修寅宇,爱好儒学则为留赏田环邑之中,老者亲而少者怀,富者安而贪者济……厚德深恩茫茫然如沧海之大,矗矗然如泰山之高,无阶可酬答者,……再三陈请,幸得许诺……余闻赏之址,闾耄耋旧乐趋陪于朱轮青伞之下,千万岁后即此为香火之所。……使子子孙孙仰斯山者知功德之无穷。事完毕,具实勒于石,以寿其传。

――(1册00012条12页)

此碑铭的序文语言纯熟,与我国古代的《滕王阁序》等优秀篇章足以媲美,先有地理优势的山川胜景,后为人杰地灵之宝地,上感神灵之恩赐,下附有韵之铭文颂赞。抒情与叙事交融,骈体与散文相间。可以说,由建筑类碑铭生动盎然、文笔清新,可见越南民众对汉文化的熟稔与喜爱。

(五) 诗歌类

以诗代铭的现象与专门诗歌研究是《总集》研究的新亮点。铭文不限于四字韵语的传统样式,继而发展成“先序文,后铭文”的散韵兼有的样式。《总集》中有所突破的是出现了“先序文,后诗歌”和“纯诗歌”两个样式。试看:

崎岖险路不辞难,老我犹存铁石肝。义气扫空千嶂雾,壮心夷尽万重山。边防好为筹方略,社稷应须计久安。虚道危难三百曲,如今只作顺流看。

诗歌里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恨,表达了不畏艰险、做好进兵准备的雄心。这在小序里得到了证明:“予征吉罕回,过此作诗一章以示后世驭戎之道,忙礼诸蛮人面兽心,如有梗化随即剿绝,勿惮其险阻瘴疠,当以天下生灵为今而其出征方略则洮沱二镇水路进兵为优。”现代学者将汉喃铭文划分为三个时期②,《总集》所收录的铭文横跨后两个发展时期,文体意识的多样化由此显现。学者刘玉的《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化交流》一文着重分析了越南使臣与中国文士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赠答唱和、请序题词、鉴赏评点等,认为越南古代文学和传统汉文学之间存在整体的内在联系。正是因为这些频繁的交流活动,导致碑铭的范围逐渐被扩大,出现了摩崖诗歌混入碑铭行列的现象。

(六) 其他

街坊碑、村中债务碑、唱筹碑、族谱、遗嘱、纪念高僧为佛法献身、会馆建立的碑铭(其中粤东会馆、福建会馆的碑铭实属上乘之作),一般起着记录、纪念、规约、劝善的作用。从这些内容能感觉到古代中国与越南处于彼此对视之中,既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也可以了解古代越南对中国的认识历程,更可以看到中国和越南的社会生活与风俗民情史。

三、《总集》的汉文化影响

以往的研究表明,古骆越族与传统的汉文化尽管属于不同的民族系统,但彼此关系紧密。古西瓯、骆越民族是一个地理概念,不仅包括岭南广大地区,还包括今天越南河内以北的地区。另外,汉民族文化对古西瓯、骆越民族的影响不仅包括今天的广西地区,同时也包括了河内以北分散于西南广大地区的西瓯、骆越民族。《总集》里记载了河内以北的越民族文化生活历史,通过整理这部文献总集,可以清楚地看到越南北部从古西瓯、骆越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越民族文化受汉民族文化影响的历史轨迹。

(一) 道德文化

在《总集》中,许多的街坊碑、村中债务碑、寺庙佛道碑、功德碑上都刻有如“忠节孝行”“积善世家必有余庆”“厚德必有厚报”“顺天应人”“有德于民”“惠及子孙”等文字,常被引用于铭文开头。这些属于因果报应的道德文化屡见于《易大传》《论语》《左传》《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祸殃”,则在《易经》爻辞及解释《周易》的《系辞》中反复提到。另外,对感恩图报之心的教化宣扬比比皆是。如“尝闻之,以德报德,求仁得仁,天地尝经古今通谊,故木桃之诗有曰:‘投之以木桃,报以琼瑶;投之以木李,报以琼琚。在物且尔,况功德之及人焉?得不以义起敬以重其报哉?’”(15册015203条522页)。而以“孝”为核心的教化宣扬,在寄忌类碑铭中体现最明显。“恒产恒心”“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德归厚”“尝闻市以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本是王政、信能行此则天下之民仰之”等儒家经典被反复强调,说明古越南北方的道德文化与汉文化的源流。通过表现这种源流关系,用以确立立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们得益于官方推行的儒学教育,加之战乱中迁徙至越南的民众、越南使臣带回国内的汉籍等有利因素,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对忠、信、义、礼、孝、仁等儒家君子风范的追求,深深影响河内以北的北宁、兴安、河南、建安等十几个省县的民族道德的建构,并具体反映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 制度文化

在《总集》中,汉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如官名、谥号、科举取士、各级行政制度等都在铭文中有充分体现。如“春秋享祀”“蒸尝”“弱冠”“显考”“里长”“村长”“乡长”“太子少保”“少保”“少傅”“赐同进士出身”“三元及第”等,行政制度也分中央、省、县、乡、村、里六级,这些都是传统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蒸尝”是起于春秋战国乃至汉以后都遵循的“春祠、夏、秋尝、冬蒸”;“幼名”“冠字”均在《礼记》中被提及,《礼记・檀弓》有云:“幼名、冠字、死谥,周礼也”。至于政权的各级机构、科举,更是汉、唐以后汉民族重要的政治文化。如“赐进士出身”是从唐开始实行的,“三元及第”是科举三级都高中的称谓:乡试解元、礼试会元、殿试状元。所谓“长”是春秋时期仅次于诸侯国君的显职,如“长大夫”。汉文化至西周以来,将西周礼制与其他政治制度结合后形成了完备的礼仪制度,主要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等史料中。越南的文化精英由科举制度产生,科举制度的实质是为了推行儒家文化,很显然,儒家文化的礼制不仅保证了越南各种体制的建立,也是汉文化向越南深入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从《总集》多数出自儒生之笔也可以体现。

(三) 风俗文化

风俗最初的来源是与民间的日常行为有关,经长期演变成礼仪等制度文化。正如章太炎所言:“礼从俗起。”这些风俗史料在汉喃铭文中也有充分体现,亦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这在《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有过描述:“越南古代社会制度的建立来源于对中国各种典制的模仿,其中也包括祭祀、婚、冠、葬等各种仪礼。这些仪礼经过长时间的推行、沿袭,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了一种习俗。”[2](239)

一是立碑以寿其传。在越南北部,有立碑纪念先祖、记载历史名人以供后代学习的风俗习惯,如“学宗孔孟祖羲轩”(15册14814条942页),“辟雍之设碑”(6册05957条156页),“立孔子祠”(1册00987条686页)等。

二是规约立碑。这些规约体现了各村社社民之间的集体活动和交往,涵盖了村社经济状况、自治机构、组织体系和等方面的内容。

三是清明祭祖、端午节祭的祭祀用品、祭祀流程都有具体的规定,和汉民族文化很相似。如祭祀用品通常有:米、古钱、猪、鸡、酒、金银、香灯,其中只有芙出于越南本土,具有越南特色。祭祀流程:仪节、序立、焚香、参拜四神――初献礼、跪、酌酒、俯伏兴平身。――跪、读祝、俯伏允二拜兴平身、亚献礼、跪、酌酒、俯伏兴平身――终献礼、跪、酌酒、俯伏兴平身――辞神四拜、焚祝文、礼毕。(2册01991条993页)

(四) 宗教文化

《文心雕龙・诔碑篇》中指出碑文承载文字的原因:“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5](214)这说明碑文常立于宗庙内,以碑之不朽象征信仰的不朽。通过整理《总集》文献,可以看出越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寺庙、道观、神祠等建筑的重建而立碑撰文的就有:关帝庙、白马寺、汉伏波将军祠、东门寺、崇福寺、重光寺、福庆寺、光恩寺……。仅仅是第13册涉及的寺庙就有25座之多,相关的碑文数量可想而知。而且这些庙、寺都与汉文化关系密切,有些原本就是汉族的历史人物,如关帝是三国历史人物关羽;白马寺的源头在东汉洛阳的白马寺,这是佛教进入中土所建立的第一座寺庙;汉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的将军马援,曾出征越南北部,今广西南部多处地方为其立有庙宇。另外,学者王柏中通过对《总集》第一册中收录的一组与伏波文化相关的碑铭拓片的研究,认为在越南古代民族国家产生后,越南民众对伏波的神性进行了重构,从而出现了白马庙所供奉的白马大王由伏波神变成龙肚神的转变。[5](152?157)因此,寺庙附近的碑铭记载了寺庙的修建过程,也记载了越南民众的信仰演变历程。

“参禅解偈度春秋,密念圆成善果”,这样的佛教教化在汉铭中数量很多。涉及佛事方面的内容有:向善、劝善、绘制佛像、自觉皈依佛门、纪念高僧功德、自觉捐钱修建寺庙等。

城隍、关帝、文昌帝君、吕祖等道教神灵是越南民众的广泛崇祀对象,也是中国古代汉文化中道教的神灵,如吕祖是道教八仙中的吕洞宾。罗长山先生认为越南古代城隍崇拜的习俗不仅源自于中国,而且与道教传入当时的越南地区有直接关系。[6](4)

母道教又称“供母教”,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哲学基础类似于女性崇拜。越南先民骆越人在历史上原是种植水稻的居民,和中国一样经历了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母氏社会。道教传入越南后,越南民众对母的身份定位发生了改变,被视为道教至高无上的神――玉帝被他的女儿柳杏公主所取代,拥有了主宰万物的地位。另外,越南政府仿照中国推崇一些本土神灵,其中母道教神灵除了有云乡柳杏公主,还有真娘、丁圣母、二徵夫人等。有学者认为柳杏公主信仰实质是受中国道教影响,并回传到广西京族来,可视为中越两国道教文化密切交流的明证③。但是从根本来说,柳杏公主还是越南本土的尊神,是越南人民向往的人格在上的间接反映。

越南北部村社积极筹款建设佛教、道教、儒教④、民间信仰与村舍神祠混杂的庙宇,由此形成的大量民间宗教组织,为捐助修建者立的功德碑、寄忌碑很多,功德与寄忌同时得到体现,满足了民众表善心、信仰、孝行的多重愿望。另外,由于以村社为独立社会组织的需要,建宗祠、修家谱、刊刻宗教书籍也是常事,这些在《总集》中也有体现。

四、结语

《总集》以其丰富的原始材料向后人展现了越南北部民众生活史实,并深深显示了汉文化的影响,兼具喃文与碑铭的特征,使其成为喃文文学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汉文化对越南北部生活的影响,说明尽管汉文化的输入影响了越文化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越南文化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增添了越南民族特征的内容,如祭品的变化、喃字的出现等。越南文化以其固有的原始文化宽容地糅合了汉文化的合理内容。因此,对《总集》的研究也必须兼具对两种文化的客观公正的态度,方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注释:

① 《越南汉喃铭文汇编》由法国巴黎远东学院和越南河内的汉喃研究院合作完成,潘文阁、苏尔梦为主编,共分为两集:第一集所采集的铭文从北属时期至李朝(1010―1224);第二集则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所采集的铭文出于越南历史上的陈朝(1226―1400),按年代先后排列了44篇铭文。此汇编在汉喃铭文研究

史上较为全面且极具有代表性,诸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台湾学者耿慧玲是其代表。

② 现代学者将历代铭文划分为三个大时期。台湾学者耿慧玲指出这三个时期分别是:铭刻初期,7~14世纪(第三次北属至陈朝);石刻铭文发展时期,15~18世纪(后黎朝至西山朝);广泛深入发展时期,19世纪以后(阮朝以后)。

③ 详情可参看陈益源《越南女神柳杏公主汉喃文献考索》,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219?238页。

④ 越南科举试三教,在客观上使用了越南历史上儒、佛、道三教从相互对立走向调和,从相互渗透走向融合,并最后形成了“三教归儒”的社会文化历史演变。详情可参看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05?322页。

参考文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越南社会科学院汉喃研究院.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刘玉. 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域外汉籍研究丛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卷四十九)[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8.

王柏中. “伏波将军”抑或“龙肚(度)之精”――“白马大王”神性问题探研[J]. 世界宗教研究, 2011(4): 152?157.

罗长山. 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

Han cultural impact of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explanations in

Corpus of Ancient Vietnamese Inscription

CHEN Rihong, LIU Guoxiang

(Literature Colleg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Literature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Corpus of Ancient Vietnamese Inscription is a rubbings collection recording of Northern Vietnamese history. Its original materials are scattered in the inscriptions in temples, shrines and other nearby villages, which spans from the late Ming Dynasty to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e inscription writes in ethnic life style in North Vietnam with the Hannan. There are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morality, system, customs, religion in Corpus of Ancient Vietnamese Inscription, which associate Vietnam’s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Corpus of Ancient Vietnamese Inscription; inscription; Hannan; Chinese culture

收稿日期:2013?05?24;修回日期:2013?08?12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3篇

后天是清明节没事我国人民祭奠祖先和逝去亲人的传统节日,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革命烈士扫墓,祭奠先烈的英灵,现在祭扫活动开始,

首先,请大家肃立,向烈士默哀一分钟,奏哀乐

二、向烈士墓献花

三、请校长讲话

四、请学生代表 发言

五、宣誓

(誓词 我宣誓:我立志继承您们的遗志,奋斗您们未完成的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祭扫烈士陵墓

七、向烈士敬献小白花

活动结束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流程 [篇2]

1、活动开始

主持人讲话:鸟儿鸣,红花开,阳光照苍柏。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东台、东升学校全体师生,满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这里寄托对他们的深深哀思。

主持人:现在我宣布祭扫烈士墓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2、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主持人:清明雨洗烈士墓,风吹松柏苍竹劲,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花圈白花寄哀思,泪洒胸前红领巾。

3、敬献花圈

主持人:下面请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

主持人:烈士精神永不朽,烈士光辉照长空,烈士墓前思英雄,无限悲痛无限情。

4、默哀

主持人:全体师生向烈士默哀三分钟。

主持人:默哀毕。

5、队员代表发言

主持人:下请队员代表同学发言。

6、校长代表讲话

7、主持人:今天,我们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踏着烈士们的足

迹奋勇向前,现在请全体少先队员跟我一起举起右手,握紧拳头,以红领巾的名义宣誓:(我说一句,你们大声说一句)

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

奋发有为,誓作栋梁;放飞梦想,再造辉煌。

8、呼号

主持人:下面请我们呼号。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9、主持人:烈士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指向前,千言万语表决心,革命遗志我继承。烈士们,你们是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以繁荣而富强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家乡,也正向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将牢记你们的丰功伟绩,继承你们的遗志,放飞梦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家乡更加繁荣,而奋发努力,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告慰你们的英灵。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4篇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我们要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人们思念离去亲人的日子,也是缅怀先烈的节日。3月26日,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启动了“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组织党员们通过特殊的祭扫形式,向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逆行英雄”表达缅怀敬佩之情。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避免人员高密度聚集,减少出行和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染风险,司前畲族镇组织党员干部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英雄事迹,向革命先烈献花、敬礼。党员干部们在网站祭扫专栏内抒写感言寄语,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一束鲜花,片片心愿,一段留言,句句祝福。此次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热情,既传承了追思怀远的传统美德,又减少了传统祭奠中的繁文缛节,传播了社会文明新风尚,倡导了文明祭祀的新理念。接下来这几天,司前畲族镇将继续向群众普及宣传“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理念,在镇域内营造出“足不出户”线上祭扫烈士致敬英烈、缅怀英烈的浓厚氛围。

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2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也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无数革命先辈和英雄烈士用自己生命和鲜血谱写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在清明节这个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东华小学三年级一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怀着无比的崇敬追寻英雄的足迹,开展了“网上祭英烈”的主题教育。他们通过网络"指尖祭奠方式"慎终追远,缅怀英烈们,永远铭记英烈们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东华小学三年级一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参观网上纪念馆,浏览英烈们事迹。这些英雄故事像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强大他们的精神力量。他们通过默哀、敬礼、献花、点烛等多种形式,寄托对英烈们的无比崇敬和深深的哀思。同时,他们也完成了心灵上的洗涤和生命的追思,更加珍惜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大爱无疆,源于无私的奉献。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状肺炎疫情席卷了我国大地,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无数的平凡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冲锋陷阵。他们,有的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有的是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为抗击疫情,他们牺牲在一线。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最美逆行者,也是这个时代的楷模,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健康守护神。我们铭记抗疫英雄。致敬!缅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抔土一抔魂。当我们唱响《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一字字,一行行歌词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沿着英烈们的足迹,传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不忘初心而奋勇前行。

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又是一个清明节!我校全体师生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经过了这次漫长而又不同寻常的红色旅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祖国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经历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我的思想受到了启迪,意志受到了激励,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振兴中华的诗篇:多少能人志士一路路、一步步传承可歌可泣的精神与磅礴于天地正气间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呈现了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不怕艰难困苦、视死如归、敢于战斗、敢于拼搏,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越雪山、过草地、顶风雪、冒严寒、吃野菜、啃皮带。无不体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这难道不为我们所敬佩、所折服吗?

在那遥远的解放战争年代,在那如火如茶的沂蒙战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鱼水情多么深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哺育着一批批优秀的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最令我肃然起敬的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刘胡兰,面对着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始终也不说出其他党员的下落。结果被敌军杀害了,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一个伟大而年轻的生命,走完了灿烂的人生历程。单她却永远走进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心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那句:我是中国人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这样做对不起广大人民。这坚定的话语怎能不使我们为之动容?当杨靖宇倒在长白山上,停止了呼吸。敌人剖开他的腹部,胃里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杨靖宇这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使敌人也为之敬畏。我们有怎能不为我们伟大的抗人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呢?

同学们,让我们歌唱不朽的历史,追寻先烈的足迹,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总结范文5“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清明显得尤为特殊。我们无法集中前往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为表达复兴中华的豪迈心声和坚定信念,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我们学校在清明期间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青岛同安路小学德育副主任王新梅介绍,通过云端集结的形式举行了“致敬英雄”升旗仪式,并登陆中华英烈网,进行网上祭扫,礼敬先烈。同学们在网上为英烈献花、参观英烈纪念馆,学习英烈事迹、祭扫陵园。一段段网上留言寄托着同学们对革命先烈和抗疫英烈的哀思与敬仰。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5篇

[关键字]丁鹤年;回族人华化;伊斯兰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049-03

一、丁鹤年家世与姓名考

丁鹤年,字鹤年,号友鹤山人,出生在元代一个世为显官的回族世家。“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巨商。元世祖征西域,军乏饷,老丁杖策军门,尽以资献。论功,赐田宅京师,奉朝请。乌马儿累官甘肃行省左丞。” 阿老丁因年事已高只挂朝请大夫的闲职。后移居杭州,在文锦坊南修了一座清真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真教寺在文锦坊南,元延祜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真教寺碑记载:“寺创自唐、毁于季宋,元代辛巳年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瞻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表以崇闳,缭以修庑,焕然盛矣。”祖父苫思丁也坐过临江的达鲁花赤。“父职马禄丁,以世荫为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解官,留葬其地。”

丁鹤年的“丁”姓是从曾祖父阿老丁、祖父苫思丁、父职马禄丁名字的后缀词“丁”得来的。丁鹤年有族兄马子英者,鹤年有诗《题族兄马子英进士梅花》和《题族兄马子英进士〈竹石嘉树图〉》。回族人并不像中原汉族一样很看重姓氏,丁鹤年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首次把“丁”确定为自己的姓,这应该说是走向华化的明显标志。他的“鹤年”一名大概是其原名阿拉伯语或波斯语接近于“鹤年”之音的汉语转译,又受中国“寿比鹤年”观念的影响,遂定名为“鹤年”。

他字鹤年,如孟浩然字浩然之例,又光绪《奉化录》称鹤年字永庚,无非是寄望长寿。丁鹤年又为自己取了一个很有中国文人意味的号“友鹤山人”。总之,丁鹤年倾心于中国文化,开始走上了华化的道路。

二、儒化

鹤年从小就深受儒家教育的熏陶,他的三个兄长都是进士及第,他的姐姐月娥也在兄长的影响下读了很多的儒家经典,堪称鹤年的启蒙老师。月娥对于儒家的“忠”、“孝”、“礼”、“义”身体力行,以至于以后陈友谅军陷芜湖,“月娥帅姊姒女妇共10人死于水,葬芜湖之黄池里,父老题曰十节墓”。这也可能是鹤年诗中多次对节妇大加赞扬的原因,如《海巢集》中有《胡节妇诗》等。

在兄、姊的言传身教下,鹤年从小就已熟读四书五经,并很快进入了武昌南湖书院读书。12岁时父职马禄丁去世,鹤年遵从伊斯兰教规矩应该“薄葬短服”,可他却按照儒家礼仪――“斩衰三年”。伊斯兰教提倡孝敬双亲,这与儒家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鹤年对儒家的孝行推崇备至。“武昌被兵,鹤年十八岁,奉母走镇江,余十载,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后来鹤年父亲之墓又遭人盗掘,过了20年才得返回武昌,鹤年迁葬父亲,然而天降大雨十日不止,“鹤年一夕仰天悲泣,拜雨中,愿翌日雨止,半日许终事。俟至质明,密云虽四塞,雨则强不澍也。及发引,视窆而返,雨倾泻如故”。数十年的战乱,鹤年找不到母亲的坟墓位置,查访不得,“鹤年恸哭行求,母以梦告,乃啮血沁骨,敛而葬焉”。鹤年的孝行为人称道,凡论及鹤年的文字皆首称其孝行,更有乌斯道为他做《丁孝子传》。对于双亲的哀思在他的《梦得先妣墓》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慈颜幽翳杳难知,风雪孤村遍访之。

极浦空江泥滑滑,荒冈断垄冢累累。

那知恍惚魂归夜,正是哭号泪尽时。

孝格皇天吾岂敢,聊同乌鸟报恩私。

鹤年对儒家的尊师重道也十分推崇,他17岁时,豫章大儒周怀孝讲学武昌,遂拜周为师,深得其器重。数十年后,他对这段感情仍念念不忘,写下了《奉怀先师豫章周孝思先生》:

先生有道负清时,经济何由见设施。

白水青山聊自适,光风霁月复谁知。

出尘标路三株树,瑞世文章五色芝。

鸣鸟不闻人亦去,生刍一束起遐思。

儒家的“悌”对鹤年更是影响至深。长兄吉雅谟丁对鹤年的关爱有如生父。吉雅谟丁曾任昌国太守,鹤年一直在长兄的庇护之下生活,他们之间的感情最为深厚。从吉雅谟丁的一首《省秋过鹤年书馆夜话》中就可以看出:

兄弟惟我老,宗族有君知。

万里常为客,百年能几时。

秋清妨熟寐,夜静话贞期。

明日匆匆别,还生两地思。

再如《题太守兄遗稿后二首》:

太守兄死事之明年,于故箧中得其遗诗一卷。伏读之次,不知涕泗之横流也。敬题二首于后,以纪哀思云。

海国期年政化成,肩舆随处看春耕。

正欣鸡犬无惊扰,讵意鲸鲵有斗争。

遥岛月明虚燕寝,故人云冷失佳城。

梦回佳句难重得,肠断池塘草又生。

黑风吹海浪如山,独跨长鲸去不还。

身世云烟游物外,文章奎璧照人间。

彤庭朝朔双凫远,五马行春绿野闲。

老我急难余泪在,一回抚卷一潺。

可见鹤年对兄长的感情之深。对其他兄弟亦有《送四兄往杭后寄》和《哭阵亡仲兄烈瞻万户》等真情流露笔端。

对于夫妇之间的“节”,鹤年的《悼亡》最能证明:

别时如玉人,归来死生隔。

日暮泣孤坟,音容杳难得。

惟余坟上草,犹带罗裙色。

……

另外有五言古体组诗《采莲曲》十首,专门叙写他与亡妻之间的感情。

提到儒家的“信”,鹤年与好友戴良、乌斯道等人及众要好的处士之间的唱和与赠答自不必提。鹤年传世的300多首诗中,与朋友的赠答诗占了相当的比例。

鹤年从最初接触儒家思想起就立下经世济民的抱负。他以儒生自居,有“腐儒避地海东偏”、“落魄乾坤一腐儒”之句。鹤年曰:“吾宗固显贵,然以文学知名于世者恒少,吾欲奋身为儒生,岂碌碌袭先荫苟取禄位而已耶?”于是愈发苦习儒学,“年十七而通《诗》、《书》、《礼》三经”。

鹤年不仅在思想上受到了儒家影响,而且一些礼仪习俗开始与伊斯兰教相去。除去对父亲“厚葬重服”外,在对母亲的迁葬亦做了改变:其一,“惟作母主,蚤莫拜前”;其二,“陈酒肉以祭”;其三,“棺敛葬”。

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因此无设牌位祭祀之俗,亦禁酒,“平陆土有下陷者……无棺郭,下土砖,上覆舟板”,明显是伊斯兰教的墓穴形式,然而在迁葬时鹤年却改变了母亲的墓穴形式,改用棺椁,“愿及清明三月节,一盂麦饭洒松楸”的风俗也是伊斯兰教绝然没有的。可见儒家礼仪对丁氏影响之深。

三、佛老思想

后来,鹤年倾向于佛老思想,寄情于山林,出入于佛道。究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几点:

(一)不得已的避祸

“淮兵渡江袭武昌,鹤年奉母夫人以行”,鹤年辗转各地,接触到了佛、道界人士,此时尚有其兄吉雅谟丁可以荫庇,及元至正二十四(1364),鹤年30岁,吉雅谟丁卒于昌国任上,元廷复以方国珍为淮南行省左丞,方氏与鹤年兄是政敌,又“方氏据浙东,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海巢集》就在期间编成,时鹤年在海岛建一所陋屋称“海巢”,比喻他此时的困境如同鸟巢一般,随时都有被海浪打翻的危险。

丁鹤年寄居空门,确实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的苦衷。《逃禅室卧病柬诸侣》:

高秋多病客,古寺寄黄昏。

野迥常疑虎,天寒早闭门。

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

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昆。

这时鹤年避方氏如避虎患一般,寺院里的僧侣给他的关怀,确实是“情亲似弟昆”。

《逃禅室述怀十六韵》有“有相皆虚妄,无才苟幸全。栖云同白露,饮露效玄蝉。高蹈惭真隐,狂歌愧昔贤。惟余空念在,山寺日逃禅”等句。

处处浸满无奈与辛酸,只好“暂逃禅”。

(二)素性清高的高士情节

鹤年在少年时就不愿“袭先荫”、“取禄位”,而愿“以文学知名”,他曾有数次机会做官但都谢辞不做。“畀荫从父恒州职,鹤年亦辞谢不敢有,惟以厉志为学,清贫自苦,与寒贱士等”,后在流徙他乡时,数次有人举荐鹤年出来为官,他“皆陈悃以辞,亦然不一就”。

在鹤年的赠答诗中几乎都能看到这种隐士情节漫浸诗底,如《寄余姚滑伯仁先生》:

独木桥边薜荔门,全家移住水云村。

猿声专夜丹山静,蜃气横秋碧海昏。

诗卷自书新甲子,药壶别贮小乾坤。

陶渔耕稼遗风在,差胜桃源长子孙。

诗中充满乐于山林、全然不识人间岁月之意。就是因为高超节操、远遁人世、寄兴自然、谈玄尚空的佛道思想给丁鹤年带来了莫名的亲切感。于是就乐于与僧道交往,寺庙宫观也自然成了鹤年醉心隐居的理想场所。当时鹤年确实醉心于佛道,其兄吉雅谟丁有赠诗,诗前云:“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特遗楮帐,资其淡泊之好,仍侑以诗。”

(三)国破家亡的社会大背景

元、明交替之时,回族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都一落千丈。丁鹤年的人生遭遇更是离奇难堪,他少丧父、青丧母、中丧兄,一生处于颠沛流离中,生活极度艰苦。鹤年的丧乱诗中常常充满了忧伤的家国情怀,《自咏十律》充溢着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懑,如《登北固山多景楼》:

风月无边地,乾坤有此楼。

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

眼界宽三岛,胸襟隘九州。

阶前遗恨石,谁复话安刘。

又《将归武昌题〈长江万里图〉二首》: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

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

长啸还江国,迟回刖海乡。

春草如有意,相送过浔阳。

家国忧伤历历在目,可谓字字泣血。现实社会的种种遭遇,使鹤年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移向了佛的空净寂灭和道的清虚自守。他广泛地同佛、道人士交流,《方外集》整整一部诗集记载的都是他与诸高僧、道长的答赠。《方外集》中提到有名可考的高僧即有27人之多。

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将丁鹤年列入“回回教世家由儒入佛”有失精准,鹤年亦沉于道教,不仅和道教人士接触,而且参与养性练气的活动,“至于算数、导引、方药之说,亦靡不旁习”,不提别处,仅在《方外集》中就有《赠刘全真》、《赠李仙姑》等八首涉及道教的诗歌。因此,不宜主观地把鹤年归于佛或道,而且在接触佛道时鹤年的身份始终是儒生,只能说作为儒生的丁鹤年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其时,丁鹤年所处的时代全真道在民间的兴盛已经使“三教合一”的思想趋于顶峰,因此,儒生习道修佛是很正常的事情。

丁鹤年晚年又回归到了伊斯兰文化上,《武林掌故丛编》载鹤年“晚习天方法,庐于先人之墓”。“天方法”即为伊斯兰学,天方指阿拉伯国家,清初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刘智的著作皆以“天方”名之,如《天方典礼》、《天方性礼》、《天方五更月》等,确信此处“天方法”是伊斯兰学无疑。鹤年年九十高寿而殁,丧葬礼仪如伊斯兰教进行,葬于杭州,墓庐形制亦如穆斯林,至今尚存。

丁鹤年不仅是回族民族史上不多见的奇才,也是元、明交替之际一位重要的文人。他的诗文和履历是研究回族人华化进程和元明政治变更的重要资料,研究丁鹤年诗,应该把他的诗文和社会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他的诗是瑰丽的伊斯兰文明与厚重的中华文明相互渗透的产物。丁鹤年在元朝回族作家群体中遗世独立、光彩绽放,影响了明代士林文化。

[参考文献]

[1]元・丁鹤年.丁鹤年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元・戴良.九灵山房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6篇

我们要扬英烈精神,承先烈遗志。要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增强报效祖国、支持国防、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告慰英烈!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守护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总结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一

清明前夕,在市文明办、市教卫工作党委的指导下,徐汇区文明办、教育局在全区87所中小学部署开展“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活动,进而号召全市学生追忆革命先烈、铭记革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以线上线下交融,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形式,让全区8万名未成年人在活动中树立远大志向、明确理想信念,将先烈的英勇精神和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4月3日上午,徐汇区未成年人“网上祭英烈”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在徐汇区龙华小学校隆重举行,拉开了全区中小学生清明祭扫活动的序幕。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及全校师生,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忆古思今,回望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缔造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树立为国奋斗、强国圆梦的理想信念,践行“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郑重嘱托。启动仪式上,古韵悠然的老校歌展开了龙华小学的百年历史长卷,龙华小学不仅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老校,更是一所承续爱国传统的红色学校。作为地下党的机关,许多进步教师曾在此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的成功做出卓越贡献。今天,龙华新校歌音韵铿锵、气势如虹,展现出新一代龙华学子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舞台上,学生们朗诵革命组诗,颂扬英烈精神;学生代表向全市未成年人发出了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的倡议,呼吁大家:缅怀革命英烈,弘扬爱国情感;学习英烈事迹,争当美德少年;传承英烈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仪式之后,同学们纷纷回到各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一年级学生看部电影忆先烈,二年级学生折朵小花送英烈,三年级学生读个故事学英烈,四年级学生吟首小诗颂英烈,五年级学生绘张小报思英烈。

此外,全区各学校紧紧围绕“清明祭英烈”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清明主题活动,线上签名寄语,线下教育实践,学校宣传发动,家长引导支持,在广大学生中兴起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报效祖国的热潮。一是立足校内的班团队会和校外的社会实践,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以“清明”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二是依托龙华烈士陵园、光启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地开展参观瞻仰、祭奠宣誓活动。全区连续十三年组织学生参加“龙华魂”系列纪念活动,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与“光启墓祭扫”活动。三是组织发动学生围绕清明主题,设计创作“清明小报”,描绘出自己对清明风俗的理解和感受。四是发挥社区、家庭作用,开展“大手牵小手”父母同孩子在家上网活动,父母指导孩子浏览网页、签名寄语,通过网络表达对先烈的哀悼怀念之情。

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二

为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承弘扬革命先烈优秀品质,特组织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激发广大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要求政教处、学校团委做好活动准备,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网上祭英烈”相关活动。

二、扩大宣传

为“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在“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开展期间,团委通过校园网、电子荧屏等对“网上祭英烈”的意义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清明节放假前,发放告家长书,并进行专题假前讲话,向全校师生宣传革命烈士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进行《向革命烈士学习》国旗下讲话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团委进行了《向革命烈士学习》国旗下讲话。讲话让学生了解先烈们精神,缅怀创造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先辈,学习先烈们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让学生记住先烈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引导学生应该从爱校、爱家、爱父母、尊师、团结同学做起,从小立志成才,好好学习,从每一件平凡小事做起。

2.组织师生参加青山夏王宅烈士墓的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时节,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刻牢记先辈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团委4月3日下午组织部分师生到青山夏王宅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学生肃立在烈士墓前,静静地聆听烈士事迹介绍,大家对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学生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继承烈士的遗志,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让祖国更繁荣强盛!

3.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和网上寄语留言

从3月底至4月中旬,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组织全体初一二学生登录_网“网上祭英烈”专题网页,通过网上祭奠英烈,网上鞠躬、献鲜花,寄语留言,表达心声,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2021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清明祭先烈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市有关通知精神的有效形式。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调度,严密部署,确保祭奠活动取得实效。

一、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统战委员为副组长的祭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清明祭奠活动。制定了《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方案》。

二、组织有序

运用网下祭奠和网上祭奠两种方式,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开展祭奠。网下祭奠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带队分别前往曾思玉将军墓地和郭一清烈士纪念碑开展了祭奠活动,祭奠活动安排有序,全体党政领导、革命先烈先辈亲属代表、镇村干部代表、学生代表200余人来到游州村曾思玉将军墓地和南山公园郭一清烈士纪念碑统一参加了现场祭奠。敬献了花篮、革命先烈亲属代表和少先队员代表敬献了献花、镇党政负责人宣读了祭文、现场还进行了签名宣誓活动。网上祭奠活动则发动全体镇村干部积极参与,通过签名寄语、鞠躬献花、撰写感言体会等进行网上祭拜,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和感恩。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7篇

关键词:酒文化;传统习俗;功能

一、酒在中国的历史起源

中国素有“酒的故乡”之称。据考证《吕氏春秋》和《世本》等较早的文献都认为酒为仪狄所造。《战国策·魏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指出了仪狄造酒的时代;《世本》认为这是造酒之始“,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但在同一本《世本》里又有杜康造酒之说,《事物纪原》也说“少康作秫酒”。张华《博物志》也有“杜康作酒”,陶潜《述酒诗》序说:“仪狄造酒,杜康润色之。”仪狄,相传为夏禹时人;杜康,也叫少康,殷商时人。后来,仪狄造酒之说渐隐,杜康造酒之说益显,遂使杜康成为酒的代称。

二、酒文化的内涵

关于“酒文化”,萧家成撰文提出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酒文化就是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总和。围绕着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及其相关的范围。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影响,与其他文化现象紧密联系。

同时,中国酒文化也是一种地道的社会文化,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一种特殊的饮食。“酒食所以合欢也”、“饮食男女”等等,其中“饮”便是指酒,所以在中国,“饮”与“食”同样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把这一亲和力用之于人际交往,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酒作为中国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与政治军事、皇权社稷、世俗人情、悲欢离合、亲疏远近、喜怒哀乐、性情风度等有着密切联系。

三、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渗透

酒,可谓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家人聚会中举杯盏影间,流露着默默温情。同时,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酒。如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前去喝“喜酒”。孩子满月,其父母会大办操持一场“满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端午佳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祸。清明重阳更是要以酒祭祖,表达对先人逝者的怀念。可见,酒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有一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可见酒的重要地位。

四、中国传统习俗中酒的文化功能

1、婚俗中约定盟誓功能

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相亲酒宴上,被相的男女要出场敬酒。双方无异议时,席面上由双方的主婚人交换酒杯一饮而尽,或由媒人举杯饮尽,谓之“端盅”,以示婚约已成。而在陕西安康一带,新娘被送至男方家时,一进门,便有两个妇女向之递酒,名曰“喝迎门酒”。随后拜完天地,进入洞房,新婚夫妇双方还要共喝“交杯酒”。交杯酒是由“合卺酒”发展来的,“卺”是葫芦,一分为二成为两瓢,夫妻双方各执一瓢盛酒同饮。酒在此便是约定盟誓作用,表达了夫妻双方合二而一、不分彼此、祸福同享的决心。

2、酒的交际礼俗功能

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忱的情感。如广西瑶族的喝“三关酒”的礼俗,当有贺客来临之时,主人就在屋外组成三关,每一关都敬客人两杯酒,以示款待之诚。瑶族有喝“笑酒”的习俗,当亲朋聚饮之时,或提出笑话佐酒,或边喝边唱“笑酒歌”或者吟“笑酒词”。还有广西壮族喝“交臂酒”的礼俗,主人和客人喝酒时,要主客交臂,各饮自己所执的杯中之酒,以示情谊之深。人们推杯换盏的举动,就是互敬互让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酒的祭祀功能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以春节祭祖的习俗为例,祭祖寄托了后世子孙对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终追远”的悼念。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谱”悬挂在堂屋的北墙上,下设供桌,摆上供器、供品。贴上对联吊钱等物,作为祭祖的神坛。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带着烧纸和白酒去先人的坟头烧纸奠酒,意为给逝者带去钱财、酒肉。烧完纸,奠完酒,要点上一饼爆竹,意为请先人在此“喝酒拿钱”。同时。除夕十二点除焚高香、烧大纸、供酒、奠酒的祭仪外,还要添加供饭、子孙们磕头礼拜的祭仪,酒在这里又一次充当了主祭品的角色。除祭祖的活动外,一些少数民族还有祭天地、川泽、山林、社稷、芒神、蚕神、财神、龙王爷、药王爷、牛王爷、马王爷等祭祀活动,寄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的愿望。中国论文联盟

五、小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从不单纯的作为一种饮食,而是作为一种传达寄托情感的媒介,一种交际往来的手段和符合。中国传统酒文化有着浓郁的精神文化特点,它被寄寓了丰富的个人希望和社会期待。同时在中国传统习俗中,酒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和价值都已经远远超出了酒自身所具备的内涵。所以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把广阔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实际社会功能相统一的文化功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中国酒文化研究50年.酿酒科技,1999,(6):15~18.

[2 ]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 吴小如.诗词札丛[m].北京出版社,1988.

[4] 武占坤,王凤艳.漫话“无酒不成俗”——谈酒文化对中华民族习俗的渗透.天中学刊,2001年6月

[5] 韩伟.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河南大学学报.第44卷第五期.2004年9月

向祖国献礼的寄语第8篇

关键词:顶礼膜拜 语源发展 词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50-02

序言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仪。在中国古代,人们表示崇拜、恭敬、臣服的时候,经常会行跪拜之礼。而在佛教当中,佛教徒在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信仰的时候,也会行使各种敬礼。《大唐西域记・三国》中记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自佛教传入中原以来,佛教中的一些词汇也流入百姓的生活之中,如“顶礼膜拜”、“五体投地”“顶拜”等词。而这些词语在运用之初还保留了佛教原始的敬礼含义,表示一种虔诚的敬仰,表示对神、人的尊敬崇拜,极具褒义色彩。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顶礼膜拜”一词在今天的使用中却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该词的释义就是:“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那么为什么这个成语由佛教中教徒的虔诚崇拜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使用中却含有贬义了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了。

一、“顶礼膜拜”的语源发展

1.汉译佛典中的释例

“顶礼膜拜”一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在探析该词语源时就当先从汉译佛典中来寻找该词的产生与发展。

1.1“顶礼”与“膜拜”

在汉译佛典中,“顶礼”与“膜拜”分开来使用比较早。

“顶礼”一词最先以“顶礼佛足”的形式出现在三国两晋的佛典中,如三国吴支谦的《撰集百缘经》:“次来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又东晋时法显的《大般涅盘经卷上》:“淳陀闻已,忧悲小歇,便从座起,整身威仪,偏袒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唯愿,明日受我薄供。’世尊即便默然许之。”“顶礼佛足”在这里指跪在佛祖的脚前,用头顶着佛祖的脚来表示虔诚地敬仰。而在《大般涅盘经卷下》中又有:“即从座起顶礼王足,而白王言:‘今我愚痴不识正理,乃以此事而用上谏,唯愿大王,听我忏悔。’”此处“顶礼王足”也是指跪倒在王的脚下,用头顶着王的脚来表示虔诚地信仰。

尔后“顶礼”一词又可单独使用,也表示致敬,是佛教徒向尊者行使的最崇敬的跪拜礼节,即行礼者跪拜在地上,以头碰及尊者之足。如后秦鸠摩罗什在《大庄严论经》中:“时波斯匿王顶礼问讯白世尊言:‘向彼比丘是何大德?为诸天供养奉侍左右,又能于石出入无碍。’”

而“膜拜”一词最早似在北魏杨f之《洛阳伽蓝记》卷5:“国王见宋云。云大魏使来。膜拜受诏书。”中出现。而“膜拜”的来源又来自“南膜拜”。据《穆天子传》卷二:“吾乃膜拜而受。”郭璞注:“今之胡人礼佛,举手加头,称南膜拜者,即此类也。”“南膜”即梵语Namas之音译,亦译作“南无”。佛教语之归命、敬礼、度我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译佛典中,我们还能看到“头面礼足”“稽首礼足”“合掌礼足”“顶拜”等词,如《长阿含经》:“立于佛前,头面礼足。”唐义净的《金光明最胜王经疏》:“虔诚顶拜名为敬礼。”这些词都与“顶礼”或“膜拜”词义相关,均指佛教徒向尊者行跪拜礼,以头触尊者足以表崇敬之情。

1.2“顶礼膜拜”

在汉译佛典中“顶礼膜拜”一词开始是“顶礼”与“膜拜”分开出现,尔后在汉译佛典中才有“顶礼膜拜”合起来出现的情况,见于任远译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中:“向他那莲花般双脚顶礼膜拜后……”“顶礼膜拜”在此处与“顶礼”“膜拜”词义相同。

据电子佛典资料中“顶礼”“膜拜”“顶礼膜拜”等词出现的次数来看,在汉译佛典中,“顶礼”一词出现最多,“膜拜”次之,而“顶礼膜拜”一词只是出现于较晚的佛典中,如上文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中。另外《宝髻本缘》:“纯洁的人们居住在城内,如同圣地一般,教人去顶礼膜拜。” 而这里的“顶礼膜拜”一词不再具有佛教徒的向尊者行跪拜礼的形式,而是表示对所崇敬者表示敬仰之情,是一种对他人的态度,从而具有了象征义。

2.中土文献中的释例

“顶礼”“膜拜”“顶礼膜拜”等词不仅出现在汉译佛典当中,还也出现在中土文献当中。其中“膜拜”一词比较早地出现于《穆天子传》:“天子乃赐之黄金之鹿,戏乃膜拜而受。”

尔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更多的佛教词语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顶礼”“膜拜”“顶礼膜拜”等词均出现在南朝宋齐梁陈的正史中,如梁萧绎在《金楼子》卷4:“立尊像,供养于道场,内设花幡灯烛,使僧尼顶礼。”中的“顶礼”;《南齐书》:“许其膜拜之诚。”中的“膜拜”;又如《大慈恩寺志》卷二:“使之成为人们瞻仰玄奘大师遗像、信徒顶礼膜拜的宗教活动场所。”中的“顶礼膜拜”。这些词均保留了佛教词语的原始意义,表示虔诚的敬仰。

而从中土的文献资料来看,“顶礼膜拜”一词出现的频率较多,这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相关。该词在汉语的使用当中保存着较强的生命力,至今还存在于日常使用当中。

二、“顶礼膜拜”词义演变

随着佛教传入中原,梵汉文化产生了碰撞。一方面,佛典的传入带来了丰富的佛教词汇;另一方面,汉文化也影响着这些佛教词汇的发展与演变。如“顶礼膜拜”一词在汉语的运用过程中,其词义就发生了变化。

1.“顶礼膜拜”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

“顶礼膜拜”一词在佛教典籍中指佛教徒向尊者行佛教中最尊敬的跪拜礼,表示对佛祖的信仰,具有褒义色彩。如《大慈恩寺志》卷十二:“在佛国印度,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非常敬仰,对佛教十分虔诚,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见足如见佛,一样地顶礼膜拜。”又“在一处浮雕中,四个裸女匍匐在佛足印前顶礼膜拜。”

从中土文献来看,“顶礼膜拜”一词最初也是佛教徒向佛祖行跪拜礼,如《红史》:“元惠宗手拿大哈达前来顶礼膜拜,无限敬信,奉献无数财宝。”在《王统记》:“如是歌已,王妃臣僚并诸庶民,皆鼓舞腾欢。遂向赞普顶礼膜拜,并献陈供品。”中“顶礼膜拜”是指对王的虔诚信仰和崇拜之情。而在《郎潜纪闻三笔》卷12:“每值君生朝,设祭演剧,顶礼膜拜,至今不绝。”中的“顶礼膜拜”是指对许延敬祈雨成功之举的崇敬之情。又如《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八:“而言及献吉,实乃平居最顶礼膜拜之偶像,用以比拟,不觉真情流露,真意遂出也。”

从上可知,“顶礼膜拜”的词义从佛教徒对佛祖行使最崇敬的跪拜礼仪变化为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崇敬之情,并由实际的动作变化为崇敬的心态,具有象征义。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仍然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一个褒义词,表示对他人的崇敬、崇拜。

2.“顶礼膜拜”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使用当中,“顶礼膜拜”既有表示对他人的敬仰,是一个褒义词;也有表示对他人的极度崇拜,而此义项多用作贬义,含有否定、讽刺、挖苦的意味。《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注解直接指出其“多用于贬义”。

2.1在现代汉语中,“顶礼膜拜”用作褒义词时,其对象多为贤者、优秀者,对其表达崇高的敬意。这一词义也从原始佛教的“顶礼”“膜拜”的跪拜礼行为转变为表示崇拜、崇敬等心理活动的象征性表达。该义项延续了“顶礼膜拜”的本来意义。例如:

2.1.1《:镜头让历史活起来》一文说:“对于孔子这个被奉上至圣先师神坛的符号,我们可能在曲阜孔庙的那抹肃穆里以一种怯怯的敬仰之心顶礼膜拜。” [陈莎,《:镜头让历史活起来》,《佛山日报》第 F02 版,2014年10月8日。]此处“顶礼膜拜”表示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敬仰之情。

2.1.2《诺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一文中说:“笔者以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群体是值得全球经济学家顶礼膜拜的。”此处,“顶礼膜拜”表示钦佩、崇拜的含义,是具有肯定的褒义色彩的词汇。

2.2在现代汉语中,“顶礼膜拜”用作贬义色彩时,多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表示反讽的意味;也有用在一些批评性较强的文章当中,用以否定、讽刺那些过分谦卑的态度,或者否定那些盲目崇拜而忽视自我的现象。例如:

2.2.1“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总要找个神来顶礼膜拜一番,这是愚昧和无知的表现。”从句中可以看出,“顶礼膜拜”一词在此含有对封建思想下,人们信佛的这种愚昧无知行为的讽刺意。

2.2.2“对领导崇敬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未免就是个人崇拜了。”该词在此处表示对人的崇敬过度了,自身的姿态放得过度谦卑,而含有一种讽刺的意味。

2.2.3《别被“世界第一”忽悠》一文中说:“对GDP的顶礼膜拜和盲目追崇,也让中国经济车轮留下了道道沉重与辛酸的印辙。”这篇批评中国经济的文章,批评国人对GDP的过分看重,而造成国人看不清经济现状,“顶礼膜拜”一词在此就含有批评、讽刺的意味。

2.2.4“美丽的女子在所谓‘宗教警察’的威势下不敢在街上抛头露面,除了眼睛全身都严密包裹,连穆斯林的祖先、我们的祖辈都未曾见过的那些黑袍,被视作维吾尔人以及穆斯林的传统服装来顶礼膜拜,一些妇女甚至小女孩,都在盲目地跟风效仿。”此处的“顶礼膜拜”就表示一种盲目的崇拜,含有否定、讽刺的批判性色彩。

3.词义由褒义转化为贬义的原因探析

从“顶礼膜拜”一词的词义发展及词语应用的文献整理、分析来看,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该词词义变化的原因所在:

3.1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社会封建思想高度集中,领导者高度集权,百姓对领导者有着高度的崇拜,百姓由衷地表示对领导者的恭敬、臣服之情。而佛教的盛行也给百姓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佛教带给百姓一个美丽的神圣的世界,对于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因此心甘情愿地对其进行“顶礼膜拜”。而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的思想自由,的自由,都让人们不再热衷于信仰佛教或领导者。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民主、平等思想得到认可,因此“顶礼膜拜”再不似古代那样的具有虔诚的信仰的含义了。绝大多数时候,人们不再下跪、磕头,只是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会出现“顶礼膜拜”,如寺庙中的拜佛、祭祖等。“顶礼膜拜”在一般情况的使用中,多含有贬义色彩,表示讽刺、否定等。如“别总对标准答案顶礼膜拜。”就表示对标准答案的绝对信赖会造成失误。

3.2语法修辞的影响。汉语语法的应用多使用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这样能够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的生动形象。如:“一些地方对 GDP 推崇备至、顶礼膜拜,有的领导干部对‘数据’十分敏感,满脑子‘跨越式’、言必称‘增长率’。”[盛若蔚,《从严治党 首在落实责任》,《人民日报》第017版,2014年10月14日。]因此在表达一些崇拜过度的时候,就用“顶礼膜拜”一词,借此来讽刺一番。

3.3心理因素的影响。上文对“顶礼膜拜”一词的释义是“顶礼”这种敬礼与“膜拜”这种敬礼联合在一起表达崇拜、恭敬、钦佩,形容崇拜到了极点。而我们知道“物极必反”,当这种崇拜达到了极端,就有可能转向它的反面,表达出另外一个相反的意思。“顶礼膜拜”在佛教中表示对佛祖的信仰,对佛教的虔诚;而应用到生活的一般对象上来就会出现相反的意思,表示一种讽刺、否定等意思。如“对 GDP 的顶礼膜拜和盲目追崇,也让中国经济车轮留下了道道沉重与辛酸的印辙。”

结论

综上所述,佛典传入中原带来了丰富的佛教文化,从佛典中带来的词汇更是丰富了汉语词汇,不仅仅有本阐释的“顶礼膜拜”一词,还有“五体投地”“指点迷津”“一尘不染”等等。这些佛典词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语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于这些佛典词语的探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梵汉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使用这些词语。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

[2]《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年11月至1993年11月。

[3]《佛教成语》,朱瑞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

[3]《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4]《汉语成语词典》,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5]万润龙,《诺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中华工商时报》第004版,2014 年10月15日。

[6]陈莎,《:镜头让历史活起来》,《佛山日报》第 F02 版,2014 年10 月8日。

[7]张锐,《别被“世界第一”忽悠》,《国际商报》第A04版,2014年10月8日。

[8]张晓楠,《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大力倡导现代文明》,《中国文化报》第001版,2014年8月19日。

[9]盛若蔚,《从严治党 首在落实责任》,《人民日报》第017版,2014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