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买手课程总结

买手课程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1 19:04:45

买手课程总结

买手课程总结第1篇

[关键词]案例 应用题 学法 教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86-01

1.案例简述

案例:“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呈现问题(出自数学周报):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星期四收盘时,每股多少元?(如表1)

提问生1、2:(疑惑不解状)。

生3:27-2.5=25.5(元)。

师:星期四收盘价实际上就是求有理数的和,应该为:27+4+4.5-1-2.5=32(元)。

师:周二收盘价最高为35.5元;周五最低为26元。

师:已知该股民买进股票时付出了3‰的交易税,卖出股票时需付成效额3‰的手续费和2%Q的交易税,如果该股民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提问生4、5(困惑状)。

生6:买入:27×1000×(1+3‰)=27081(元);

卖出:26×1000×(1+3‰+2‰)=26130(元);

收益:26130-27081=-951(元)。

师:生6的解答错了,正确解答为:

买入股票所化费的资金总额为:27×1000×(1+3‰)=27081(元);

卖出股票时所得资金总额为:26×1000×(1-3‰-2‰)=25870(元);

上周交易的收益为:25870-27081=-1211(元),实际亏损了1211元。

师:请听明白的同学举手。

此时课堂上约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绝大部分学生眼中闪烁着疑惑之意。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学生轻声道:“老师,我听不懂!”……少部分学生烦燥之意露于言表。

2.案例中学生数学“视界”的困惑,

学生没有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买进卖出,对教师在处理数学信息时认为“自然”和“显然”的合情合理的推断存在的“症结”如下:

(1)表格中有理数正负号的实际意义如:+4表示每股涨了4元;一1表示每股跌了1元。教师没有交待分析,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2)周四收盘时的股价是(元),如何理解27元的概念?为什么不能理解为:27-2.5=24.5(元),周四的股票与前三天的股票涨跌存在什么关系?

(3)股票卖出时的26元数据是哪里来的?

(4)买入交易时交易税是付出3‰,卖出时付出的成交额的3%o和手续费2‰,同是“付出了”,为什么理解的数学意义截然相反?

(5)如何理解一周股票收益的-1211元的实际意义?

3.案例启示

3.1关注学法,重学习过程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体验,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的发展。本案例可以策划一个“股票交易中的数学问题”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搜索、分析和处理有关股票买进卖出信息,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差异,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等,形成有效的信息通道相,掌握感悟相应的方法和经验,营造一个学生乐于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这远比课堂上教师机械的“一问一答”效果好。

买手课程总结第2篇

知识:识记货币的五种职能的具体内容;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觉悟:增强学生商品经济意识、法律意识;正确对待货币,自觉抵制“货币至上”的极端错误思想。教学重点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教学难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自读——讨论——互评——小结

2.课外活动:参观超市,观看琳琅满目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以帮助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及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

画面为:在大型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旁有价格标签,顾客购买商品时交钱付款……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用钱(货币)去购买商品,支付生活中的各种费用。请问,钱除了能买到商品外,还有什么作用和功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在生活中,钱(货币)除了能购买商品以外,假如有了余钱,人们还可以存放起来;人们也经常出现彼此借钱或者还债的现象;到外国旅游购买商品时还必须兑换外币等。这说明,在我们现代的经济生活中,货币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多媒体显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6页第2-3段的内容,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展示CAI: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有哪些职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货币的五种职能是在现代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才具备的,但其中从货币产生之日起它就具备了两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为:在大型超市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旁边有价格标签。

教师提问:在这个场合,货币起什么作用?它为什么能起到这种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在这个场合,货币起了价值尺度的作用。这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它是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教师提问:货币怎样充当价值尺度呢?

教师小结:人们把充当货币的金银按一定重量作为计算单位,即货币单位。用货币单位来确定某种商品价值的大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这是因为此时的货币只是表明某一种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过程。

教师提问:什么叫价格?价格与价值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来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下图(展示CAI课件):

基础、决定

价值价格

货币表现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从货币产生过程来看,商品的价值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个别地、偶然地表现在别种商品上,如:

2只羊=1把斧头(等价物)

交换价值

②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如:

1袋米

1把斧头

2只羊=10尺麻布(等价物)

20斤盐

6分黄金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如:

1把斧头

1袋米

10尺麻布=2只羊(一般等价物)

20斤盐

6分黄金

④货币价值形式(价格):货币成为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

1把斧头

50斤谷物=6分黄金(货币)

20尺布

20只羊

2、流通手段(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第1段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展示课件):

名称

项目

物物交换

商品流通

区别

公式表示

不同

商品——商品

商品——货币——商品

出现的时间不同

货币产生前已存在

货币产生后才出现

买卖时空不同

买、卖同时进行

买、卖在时空上分离

联系

买卖行为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从本质上看都是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教师强调: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8页第2段,思考课本第18页的“想一想”,即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他们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

3、贮藏手段(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为:某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罐,里面装有大量银元和少量制造发行的法币的残渣。

教师提问:岁月沧桑,法币已腐烂变成残渣,假如是完好的,它还能不能使用?银元依然完好,它有没有用处?这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法币即使完好也不能使用,银元却可以继续充当财富的代表。这些告诉我们: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但纸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

教师提问:假如某人证明自己是那罐银元的主人,他能不能把这些银元卖给别人?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不行。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金银在国内市场上流通。他只能将这些银元出售给国家。

4、支付手段(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农民在田间耕地。

教师提问:假如农民张某在春季时无钱买犁耕地,铁匠李某先把犁赊给农民张某,张某到秋季收获粮食以后才付钱给李某。在这里,钱发挥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小结: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它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由于先购买,后支付,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赊账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借贷活动,即信用。随着赊账买卖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信用货币,如期票、支票、汇票、银行券等也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债务,可以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如三角债务关系等)。

支付手段,必须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5、世界货币(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2000年,主席访问古巴时,向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提供了4亿美元30年无息贷款的国家援助。

教师提问:在这里,4亿美元货币发挥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4亿美元在这里发挥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1)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2)作为一般的支付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3)作为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等。

教师提问:是不是只有黄金或白银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是如此,铸币和纸币都不行。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在我国的周边地区,人民币也可以流通使用。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货币,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努力,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教师提问: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如何?

学生小结(略)。

教师归纳: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也因此产生了贮藏货币的愿望,于是货币就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在赊买赊卖开始时,货币是充当价值尺度,计量商品的价值;同时又作为现金上的购买手段,使商品从卖者手中转移到买者手中。只有到了约定的付款日期,才用货币

清偿债务,此时,货币充当的是支付手段。也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才会出现世界货币这一职能。

教师提问:货币五种职能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一般等价物。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它们都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具备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一产生就有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五种职能就是因为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扩展

强调学生要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

一、选择题

1.在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三者的联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商品价值提高,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

②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下跌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

③当商品价值下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④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2.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②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可兼得;③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④买和卖同时进行,一次成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

3.马克思指出:“货币当作价值尺度,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现象形态。”由此表明()

A.商品价值必须由货币来表现

B.货币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

C.商品价值的大小通过货币来衡量,是商品流通的普遍现象

D.货币产生后,许多商品共同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价值

4.美国2001年9月爆发恐怖袭击事件后,中国向美国输出1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这10亿美元是在执行货币的()

A.流通手段职能B.价值尺度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

二、辨析题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因此,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交换的媒介。

参考答案:

一、1、D2、A3、B4、C

二、(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以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这是正确的。

(2)在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之前的扩大的物交换中,商品交换曾以羊、布等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进行。

(3)纸币产生以后,作为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执行价值尺度的依然是金属货币本身。认为只有货币才能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观点是错误的。

板书设计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贮藏手段

买手课程总结第3篇

关键词 服装 市场研究 商品企划 竞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Market Research Training Designed of Clothing Brand Planning Program

SUN Jing

(Fashion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Shanghai 20162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lothing brands, apparel consumers have more purchase options, for the purchase of branded apparel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ational, facing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branded apparel operation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conduct market research provided that the target consumer good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sire to become the origin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This paper aims to describe how the marketing of branded apparel merchandising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to train with the product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as teaching objectives,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market screening,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nking, explore how to guide students in teaching marketing to explore the issue.

Key words clothing; market research; product planning; competition

1 品牌服装企划课程的课程目标

如何进行市场研究,以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更符合愿望的商品,是服装商品企划的关键问题,消费者需求研究正是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原点。本文旨在描述如何在品牌服装商品企划的课程中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训,以培养具有商品分析预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营销人才为教学目标,从市场甄别、市场研究分析等各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市场探索的问题。

2 市场研究在服装企划课程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化,上海消费者对于服装选择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服装产品特有的时尚因素,热衷流行的消费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衣柜,不少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由此下降,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某个品牌,而在追寻能够体现自我风格的时尚服饰产品。因而,市场研究成为商品企划课程的重要基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市场研究提供了商品企划的必要市场数据。只有充分而有效的市场研究才能获得充分的消费者消费信息,使得商品企划的针对性获得保证;第二,市场研究可以探索新的商品动向,对当前市场的新鲜独特的消费异动及时察觉,避免商品企划错失良好的商机;第三,市场研究便于掌握消费者对本企业及竞争对手的消费感受,获得一手资料,以充分的准备保证在竞争中的优势。

3 设计商品企划课程的市场研究起点

商品企划的市场研究重点必须首先理清,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收集消费者对产品购买及其使用的数据、意见、动机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识别定义市场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和优化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市场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根据目的不同,可将市场研究分为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查、预测性调研等,但四种类型的调研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时调研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

(2)目标市场确认。根据课程设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调研方案:一种是新创立品牌的探索性调研,消费者调研必须从市场的基础细分开始;另一种则是市场运作品牌的描述性研究,市场细分可略,但目标市场的变化仍需进行研究。

(3)市场细分: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性,可将服装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

细分变量设定:包括三方面,一是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貌特征等;二是消费者的社会性特征,包括民族、职业、文化、心理特征、地域特征等;三是行为特征,包括消费习惯、消费支出等。

根据变量进行细分:可选择多个变量进行层层细分,以获得同组内消费群体的充分同质性组合,并描述每一组别的规模性、稳定性、行动性和反应性等。

选择或调整目标市场: 课程设计中的两种实训模式,包含从细分开始的新品牌调研,则需选择目标市场,而已有品牌的市场调研则需从目标市场调整着手。

选择目标市场:在上述细分基础上,通过分(下转第67页)(上接第38页)析各个细分市场的价值水平、市场容量、需求潜力、进入成本、成功几率、收益水平及企业自身的可控资源,选择进入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调整: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并非一劳永逸的,市场的变化和流行的推演,会导致目标市场的定位需要适时调整。课程中可设计难度适中的市场背景资料,启发学生调研目标市场发掘企划的理想定位与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实际定位是否有所偏差,并研讨调整策略。

4 品牌服装企划的调研方案设计

4.1 标杆品牌选择

(1)该品牌经营调研:对于标杆品牌的发展模式、经营现状、商品组合策略、消费者动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并总结模式。(2)该品牌终端观察:实地调查标杆品牌的终端运营情况,包含所调研店铺的楼层设置、楼层平面图(含人流标注)、店铺平面图、店铺商品结构(品类占比、VP区出样款式、店铺视觉、商品视觉)等,从细节到整体归纳出标杆品牌的商品企划策略。(3)该品牌消费者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消费者行为调研,设计针对性强的商品消费及使用调查问卷,询问商品消费情况、商品使用感受、商品搭配感受等,获得标杆品牌消费者需求满足和商品评价的一手资料。

4.2 同类型当季商品调研

商品企划的重要内容是策划目标季的商品组合、商品特点,因而及时了解对应季节的目标市场商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这一部分的调研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一手资料,而资料的总结分析也需逐渐习得经验。

终端的商品特征调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拍摄当季终端商品陈列,总结商品特征,从典型色调、面料印花、织物特点、典型廓形或关键款式各方面去总结共同特点,并发现新的商品趋势。首先总结整体印象,然后把同样特征的商品单页呈现,并归纳商品特点。资源获得方式:以现场街拍为主,可以配合穿针引线论坛中市场偷拍中的高清图片。二是调研终端卖场的商品组合数据,总结商品组合特征,从产品大类构成、品类细分、搭配陈列格局、色彩构成特征等方面进行数据总结和分析。

4.3 调研安排

根据课程设定的目标市场要求,分析目标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研的时间、地点、抽样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课外时间利用的可行性,设计合理的调研总时数、调研次数、调研场所选择等,并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和人员分工。

5 小结

经过三届学生的市场研究实训,市场研究的课程训练设计日趋合理,但由于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配合,在实施时仍有一定的限制。鉴于服装行业越来越多的校企结合,未来的调研设计应有更为可行和高效率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大力,谭国亮.服装商品企划实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买手课程总结第4篇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研究,释放学生的心智,在研究中思考。思考中练习,练习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设置"思考点",引导学生去思考。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果。

例如:总长为k(单位:)的同一条航线上,不同时间起飞的飞机的运行速度v(单位/h)有块有慢,运行时间t(单位:h)有长有短,变量v、t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呢?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马上讨论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此时教师立即点题:这就是我问今天研究的课题《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样设置问题,使学生一上课就对问题产生兴趣,自然的引起学生去思考问题。

二、 激活"动点",让学生动手做起来。

卢梭说"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脚、我们的手、我们的眼睛",为了让学生的手、眼、

耳、脑动起来,提高注意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由每堂课的内容来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通过动脑来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去研究、去探讨,在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如: y=x2-2,y= 3x2 等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对比去发现这些函数之间关系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讨论起来。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积极学习,主动讨论。因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快乐的教学氛围,必须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敢说敢做,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做、肯说、会思考。

例如: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时,同学们都知道猜"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如果两个人做这个游戏,随机出手一次,两个人获胜的概率各是多少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一下子活了,相互讨论起来,各抒己见,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显示出来,问题随着学生的讨论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学的轻松、有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把知识用起来。

新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利用教材时,要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从熟知的知识中去生长出新的知识。

例如: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大部分学生设买甲种铅笔x支,乙种铅笔(20-x)支。根据题意得

0.3x+0.6(20-x)=9

解得 x=10 20-x=10

如果直接设两个未知数x、y那么甲种铅笔x支,买乙种铅笔y支,根据题意,

得:

0.3x+0.6y=9

x+y=20

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y=10

买手课程总结第5篇

商务写作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成中式商务写作以及西式商务写作。在很多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机关里,常用的是中式商务写作,在很多外企公司,常用的是西式商务写作。

二、两种形式的区别

中式商务写作和西式商务写作的主要区别是:

1、格式不同。东方语言和西方语言在格式上有

显著的不同。

2、语言习惯不同。如:信件的结尾,中式的一般采用“此致敬礼”,或者“请领导批复为盼”等礼貌用语,在西式信件的结尾经常写“你忠实的某某”等。

三、商务写作要表达的信息

商务写作要表达的信息即商务写作的目标,大致分为四类:

()通知型的写作包括通知、通告、通报,还包括日程安排、会议安排、课程时间安排等。

()说服型的写作包括项目提案、申请、广告宣传册等,比如:购买一套光华管理培训课程的光盘,需要先写一个购买申请,说明购买原因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产品写广告宣传册,说服客户购买产品等等,都属于说服性写作。

买手课程总结第6篇

1.关于“问题”。

“问题”是认识主体想要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也就是被主体清楚地意识到但又不能达到的目的地。它反映了主体现有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1988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一个问题是一个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未解决的情境。”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般具备三个特征:接受性——愿意解决并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障碍性——不能够直接看出答案,需进行深度思考才能解决;探究性——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做,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2.关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认识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问题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达成的目标和遭遇的障碍。当学生面临一种情景,即学生可利用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行动目标之间出现空缺时,根据问题的给定条件,采取一定的转换方法克服障碍达到目标,就是“问题解决”。

3.关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富有理论品质、具有稳定结构的综合实践体系或综合实践样式。

4.关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师生合作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践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得以发展和升华。

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研究,总结出“问题解决”在相关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在研究中,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进一步形成既有学校学科教学的特点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达到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以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保证。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方法更是课题研究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指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与研究的工作。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把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

(3)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了解、分析研究,比较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探寻规律,及时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办法。学校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并编印了校本教研系列丛书。

(4)归纳总结法:研究过程中,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清中校情的各学科“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研系列丛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案例汇编》。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办法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紧紧依托“课堂”这一主阵地开展研究,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感悟问题,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反思——共同提高”的具有清江中学特色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是高能力的人。问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学情况提出来的,更可以是师生合作共同创设生成出来的。

【案例一】在语文教学中,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悲怆的抒情基调,先用二胡曲《二泉映月》配乐朗读。随着那低沉哀怨的曲声,学生仿佛置身阴郁苍凉的氛围中,破败的屋舍,荒芜的田野,悲凄的叹息声……一一再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品选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悲怆的感彩。如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随乐曲齐唱《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然后提出问题:歌中塑造了鲁智深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巧妙地将其与课文中塑造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鲁智深的性格分析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2.自主探索——感悟问题。

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问题解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思考,积极思辨;二要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适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开放有度、有序;三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为交流反馈、完善结论的环节做准备。

【案例二】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在Windows的操作中,有一节是专门介绍窗口的各组成元素、菜单的组成及相关操作的。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我们采用班级对照法,将任课的六个班级分成A、B两组,每组三个班,A组先布置给学生作为问题去自主探索的内容,B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一次小测试,测试结果发现,A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比B组效果要好很多。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以后有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会出现感悟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教师应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3.合作交流——形成共识。

对于问题体系中的开放性问题,经常利用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激烈讨论,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中,出现“情意共鸣,信息传递,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情形。在课堂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交际智能。

【案例三】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在探究“贷款买房好还是攒钱买房好”这一问题时,教师采取小型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针锋相对,气氛热烈。在学生已经能感悟出贷款消费和攒钱消费各有利弊的时候,教师没有参与辩论,让渴望表达不同见解的学生发言,从而使得辩论达到高潮。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形成共识:贷款买房,需求可以提前得到满足,但是要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攒钱买房,不存在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精神和经济上没有什么压力,但需求不能提前得到满足,也不排除将来买房时因房价上涨而多支付钱财的可能。因此,二者各有利弊。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适当倡导贷款买房、提前消费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4.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通过前面的合作交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基本形成了共识。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让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想一想,还有没有存在的问题。然后作进一步的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谈谈解决问题的感受。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解决某一问题,首先应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再经过合作交流,使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案例四】在心育学科“价值观探寻”教学时,教师在举行“价值拍卖会”(拍卖健康、友谊、物品、自由、聪明等二十件物品)后,引导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①你是否后悔你所买到的东西?为什么?②你是否什么都没有买到?为什么?③拍卖当时和拍卖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分享个人感悟时,心灵得以碰撞,体悟了不同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小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澄清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懂得衡量轻重、当机立断、重视过程等等。问题的解决和答案的获得并不是课堂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在小结后,继续设问:①假如现在已经是人生的尽头,请看看你手上的东西对你来说是否仍有意义?②是否有的物品一直无人购买,是什么?把答案留给学生自己课后探寻,把课堂效果延伸、辐射至生活态度,使问题解决模式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冯克成,王军.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通识部分[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

买手课程总结第7篇

而目前我国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对独立思想的鼓励和培养,鼓励一切向权威质疑的思想行为”;而哈佛的老师告诉学生:“你们到这里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可见,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树立平等的师生观的前提和基础。而对于广大的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地实现自我认知的转变,首先就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作为以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个人的教育,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恰到好处的帮助,使之能够积极愉快的学习成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持续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然而,长期以来,政治课的教育往往是以唯一确定性的、不容置疑性的方式进行的,这实际上也就剥夺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使他们只能去机械地记忆,以至出现了政治课考前“贝多芬(背多分)”的说法。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两种或几种互相冲突的观点,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辨别分析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是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对立、相冲突的观点。如何才能使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学生所接受呢?很显然,靠单纯的说教是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的。例如,在讲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我首先给学生抛出了几个经典的悖论如:“阿缪里斯追不上龟”、“飞矢不动”、“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等。学生通过争论自己就发现了唯心主义的荒谬与可笑,教学目标自然也就很轻松地得以实现了。

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感情基础: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观:

传统观点推崇“师道威严”,认为老师只有以威严、严肃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畀感,从而“亲其师,信其道”。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有时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师道威严固然可以造成学生的敬畀感,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排斥,甚至会使学生以批判地眼光看待老师的一言一行,这样,连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教师本身都不被学生接受,更遑论“亲其师,信其道”呢?

而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朋友式的交往往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做他们中的一员,觉得老师的行为正是符合自己价值判断标准的可以接受的行为,才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地“听其言,从其行”。

在我执教的班级里,很少有学生说怕我,师生之间开玩笑更是平常。记得去年4月1日,我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到教室却发现这节课不是政治课。我心里还纳闷:什么时候调课了,怎么没有通知我?边想边往外走。这时学生哄堂大笑:“老师,今天是愚人节!”我一笑,旋即故作严肃地说:“你们这样愚弄老师对吗?”学生笑着说:“你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

(二)怎样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因为“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非常好”、“有创意”、“有意思”,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几乎不用“×”,而是用“?”来代替。我想,这也许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同样,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来找我时,我也从未以任何理由拒绝过。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一点对后进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曾在校卡拉OK大赛上获过奖,而且表现极好。于是我在他的练习本上给他写下了如下评语:“某某同学,你唱的歌简直就是张宇的原唱,如果你的成绩也像你的歌一样,我一定把你当我的偶像。”我想这是有效的,因为随后他的成绩就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最后,我觉得教师在不经意间所表现出来的师生平等的意识更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很多老师可能都认为学生帮老师收发作业,擦黑板等都是理所当然地,根本用不着客气;但当我为学生所做的这些事情向他们轻轻说声“谢谢”的时候,从学生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出了他们的震动和感动。

三、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中心环节:

如上所述,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更容易打消学生的戒备心理;而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积极主动地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更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和感情:

一直以来,政治都是一个敏感而又严肃的话题,政治课堂也是严肃的课堂,因此,要求政治老师也大都是带着严肃的面孔,用严肃的语言,传授严肃的知识,绝不可嬉笑以对之。然而,现代 心理学认为,人的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无意识和有意识是不可分割的,当它们处在最和谐状态时,也是人的心理活动最有效的时刻;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都坚持“轻松教学法”,以期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学习。平时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情景时我也会像学生一样开怀大笑;在教学语言上,我很少使用政治课所特有的枯燥的术语,而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带入了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偶尔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我也总是毫不吝惜地表达出我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所以,有很多学生都曾对我说:无论课上课下都感觉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上课从没感觉到有任何压力。

(二)谈话式导入: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形下进入对新课的学习中,更容易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果。例如,在讲到哲学常识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当时正处于世界杯赛阶段。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世界杯都非常关注,所以上课时我就先与他们聊起了世界杯的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非常得高。随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由世界顶极球星组成的巴西队在赛中却会陷入困境呢?”,由此顺利地导入新课的讲授中。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设计:

在政治课教学中,好的问题既可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学习,促使其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好奇心,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点燃联想和创新的火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到商品的基本属性时,讲完商品价值的含义,我突然问学生:“人有没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价值?”学生不加思索地齐声回答:“有。”我马上反问:“有吗?”这时学生开始迟疑,有的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后来在我的提示和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自己意识到: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人不是商品所以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得到了实现。

(四)善于制造“美丽的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害怕会犯错误,怕给学生造成误导。事实上,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时反而需要一些巧妙的错误,寓“错”于教,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艺术,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讲到“货币的职能”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两个公式: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这时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写的不对!”我故意装作茫然不知的样子说:“怎么不对了?书上不就是这么写的吗?”这时下面有一部分同学也开始反应过来,与这位同学结成联盟,来向我解释为什么是错的。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大家共同认识到:商品流通也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第一个式子应该改为“直接的物物交换”。这样学生赢得兴高采烈,老师“输”得也心服口服,教学效果也出乎意料地好。

四、巧妙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钥匙:

政治课因其枯燥,乏味、抽象的特征而遭到学生的排斥。因此,要想在政治课中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讲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一) 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最应该避免的就是老师上课的形式都在学生意料之中,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失去新奇感,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争取每堂课都有一点东西是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花样百出,往往会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中迎来新的一堂政治课,从而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投入积极的求知境界。如:在讲“税收”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来做法官;在讲“货币的职能”时,我以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为背景材料引入新课;在讲“债券”时,我又以模拟访问的形式完成了课堂教学。

(二)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语言修养,因为政治课独具的思想教育目标,只有使学生在艺术的陶冶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平淡无奇的语言风格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当然也就谈不上充分发挥其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而要避免语言乏味,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文学修养,因为在政治课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诗歌、散文、寓言、故事等既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又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讲到“商品经济的类型”时,我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使学生非常形象地感受到在小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商人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下;在讲到“如何正确对待货币”时,我以一首小诗“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可以买到饰物,但买不到青春;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可以买到权威,但买不到威望;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 作为结尾,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感到余味无穷,并在美的享受中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手段: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

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1.有利于激情引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在感知、想象、理解、应用整个学习过程中,利用这些技术可以突破重点、降低难点,增大教学密度,节省教学时间;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共同发展。视听媒体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手中的重要工具。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环节的动态化,它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实现了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创新精神。

如:在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时,我首先给学生放映了一段自己制作的动画,惟妙惟肖、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的动画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此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我运用三维手段设计出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两千多年来的演变过程,既使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处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在这种多学科渗透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政治教育》2002.06

买手课程总结第8篇

一、设计的意图

现代社会商品要用货币购买,商品价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消费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花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有更多机会与货币打交道。学生已经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经济现象,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都与金钱打交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避免陷入拜金主义误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探究学习正确对待金钱有助于学生掌握已有知识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达到思想政治课的功能――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知识和技能方面: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采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怎样使用金钱?了解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提高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理解关于金钱的格言和货币、收入、财富之间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方面:让学生分组参与、交流、合作感受金钱的奥秘,根据分组各自负责搜集古今中外的人对金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指导上网查找资料,安排学生课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去整理和筛选资料,同组同学分工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思想政治课打下良好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增强爱护人民币和认识辨别假钞、打击假钞的法律意识,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让学生憎恶制造、贩卖假钞、扰乱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实施探究活动过程

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放开手脚,我们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在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得探究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此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此阶段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出探究问题。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一边播放迟志强的动人经典歌曲一一钞票,一边展示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货币,老师旁插解说词:这神奇的货币,神奇的钞票它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美好,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烦恼。其次,用幻灯片展示: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现在的人说:“金钱能买到婚姻,但却买不到爱情;金钱能买到好药,但却买不到健康”……再次,用幻灯片展示近年来多位被金钱绊倒的贪官:抽天价烟、戴天价表的周久耕,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文强,五不局长叶树养……然后提出探究问题: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怎样获得?怎样使用金钱?金钱更重要还是道德更重要?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此阶段采用课外时间进行)

第一小组选择收集有关货币的演变过程,货币的职能、本质,世界货币和有关古今中外对金钱的格言。该小组设为正方:金钱更重要。第二小组选择走访的地点和各种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金钱的看法。该小组设为反方:道德更重要。

第三阶段:实施探究方案并得出结论

第一小组搜集了大量的对待金钱的观点、格言警句在班上一起分享。第二小组总结调查报告让同学们进一步懂得怎样对待金钱。教师总结:金钱本无罪,并非万恶之源,关键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观点是否正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要摆正“义”和“利”的关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袁隆平如何获得金钱,比尔盖茨如何使用金钱?

第四阶段:迁移应用

两个小组分别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准备用一节课进行辩论赛。正方观点:金钱重要;反方观点:道德重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去发挥,教师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