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5 14:19:24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1篇

课堂气氛激发策略的作用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教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只要学习主体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就能有效地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英语更是如此,英语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学习英语这门第二语言的意义,这时教师就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此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激发策略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例如,在教授big、small、fat、thin这一类的反义词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表演动作,台下的学生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说出其相对的反义词。而这一个游戏在一、二年级可能就实施不了,因为一、二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而且低年级学生记忆的广度有限。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又有所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歌曲和童谣在五年级的应用相对六年级较广泛些,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慢慢向初中生转型,很多六年级的学生会觉得歌曲和童谣“幼稚”,因此不大愿意开口唱或者说。因此五年级仍然可以用一些游戏化的策略,而六年级则比较适合用一些应用型的策略,甚至难度可以慢慢加大,例如,一些技巧性的操练方法。

用演示的方法代替言语解释游戏或活动规则 在应用一些游戏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演示,教师可以请一名程度较好的同学起来和老师合作,将游戏规则演示一遍,或者课前让几名学生事先排练好,上课的时候表演给同学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尽量运用直观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节约讲解的时间,真正做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注重评价作用 进行完一个游戏活动,甚至唱完一首歌后都要记得给学生一定的评价,因为适当的评价能够刺激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如Great、Excellent这样的简洁明了的评语,就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有助于刺激学生下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常用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以操练单词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一是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在教授一些新的单词的时候,教师往往不能每次都想出非常新奇、有意思的单词操练方法,这时就要用到平时最常用到的实物、头饰或者卡片这些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记忆单词。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巧”用这些道具。二是组词、造句。组词造句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每当教授完一个单词的读音和意思之后,教师马上做一个示范,组个词语或者造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造句组词。例如,跟读完television这个单词,并且指着电视让学生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马上造句“It is a black television.”然后学生模仿造句。

以操练句型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英语诗歌童谣节奏感强,容易上口,小学生爱唱好动,如果把诗歌童谣和动作一起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正确的读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如诗歌童谣,可应用数字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One,two,three,four.

Four,three,two,one.

One,two,one.

One,two,one.

Let’s run.

Let’s run.

又如英文歌曲,可用现成的英文书里的歌曲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 2中的《How are you?》歌曲简单好记,容易背诵,学生可以通过唱这首歌掌握重点句型“How are you?I am fine.”但不是每次教学都有相应的歌曲可以利用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旧曲新词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比如,诗歌《I love you》就可以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来唱诵。

Grandpa,Grandpa,

Grandma,Grandma,

I love you,I love you.

Grandpa,Grandpa,

Grandma,Grandma,

I love you,I love you.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2篇

第一,从课题入手,围绕“题眼”,揭示文章的中心。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渐认识课文的不同命名方式。以主要人物命名的,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公鸡和小鸭子》;以主要事件命名的,如《小猴子下山》;以地点命名的,如《日月潭》。到了二年级,学生在导入新课时,都能准确地指出课文的命名方式。这时开始进行审题、解题的训练。让学生抓住“题眼”(课题的中心词)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如《黄山奇石》中,题眼是“奇”,即独特,与众不同,那么黄山的石“奇”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学生再往下学习,思路一目了然。又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以课文描写的主要事件命名,“飞夺”就是“题眼”。“飞”指“抢时间”。“夺”指“攻天险”,这既是课文的难点,又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应针对这两部分内容,即可长文短教。收事半功倍之效。再如《将相和》一文的题眼是“和”,意思是和好、团结。那么是谁和谁和好了?原来为什么不和?后来为什么又讲和了?抓住题眼,设疑,再解疑,便理出了文章的思路,中心思想亦在步步解疑中挖出来。

第二,让学生品词品句,运用对比法,体会词句的细微差别。学会准确地运用词句。

语言文字训练,重要的是学习词语的运用。中文中有大量的词汇,能否正确、流利地使用语言,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理解文中大量的词汇。词语的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指导学生用“饱满”一词造句: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句?

生:菜子结得多饱满。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饱满?

“饱满”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颗粒丰满,二表示精神充足。此时如果单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真正理解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运用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到“精神饱满”就是昂首挺胸,双目有神,这样理解就够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造句较易陷入范句模式。其实,有时候学生造不出有新意的句子并不是学生不动脑子,而是头脑中没有适合与表达的客观事物,缺乏造句的基本素材。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昂首挺胸、双目有神的姿态。填补了学生感受上的空。白,给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提供了造句的素材。于是“老师精神很饱满”就脱口而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到位。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3篇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话 起步训练

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目标。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写话”理解为低年级的作文。那么应如何进行低年级写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尽管教材是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开始安排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此时才明确提出要求,但我们绝不能从这才开始训练学生写话,而应把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每一个“语文园地”,由易到难,由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由写两句话到写三句话……如果平时前面“写一句话”都不去训练,那么到“语文园地四”怎么会写几句话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极其重视“积累”这一显著特点,为写话服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语言中进行语言实践,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因此,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一幅或一幅图中选其中部分内容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如上完《秋天的图画》就可设计“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一句、二句都可以)。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有两幅图可选其中一幅,既可写充满绿意、婀娜婆娑小柳树,也可写挂满累累果实的红枣树。可以说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最佳资源和有效途径。只是我们是否想用和怎样用心设计的问题。

二、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诗人、小作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例句见教材)。“小诗人,你们学着课文的样儿把下面的诗补充完整吧!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了,你就是个大诗人了。”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放飞想象

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会大大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如教学《黄山奇石》可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又如,《拔苗助长》可设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死了,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许多课文结束后,都设置了类似这样的极富思考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用黄颜色涂上圈,以此提醒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形成系列

我国是一个传统节日较多的国家,在各个节日中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传统的活动。结合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课程资源。如“教师节”这天就可设计“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六一儿童节”你玩的愉快吗?请用几句话把他写下来。“植树节”给小树写警示语。环保日可设计:观察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有什么想法?把他写下来。母亲节可设计:“给妈妈写句悄悄话”或“母亲节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端午节可让学生写一写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如果能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教学效益将事半功倍。

五、关注新闻,留心生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时时处处有新闻。报纸、电视、宽带网,社会现象……新闻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永不枯竭的资源。我自任教低年级以来,就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摘抄1~2条新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每周一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思想品德高尚了,识字多了,错别字少了,写的兴趣浓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

六、走进自然,训练写话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万物,气象万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春天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夏日骄阳似火、树木葱茏;秋季大地金黄、瓜果飘香;冬时寒风刺骨、白雪飘飘,均可成为学生的写话内容。只要我们事先去安排,精心去设计,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自然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如在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后设计了:《春天的发现》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的日子由家长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并把观察到的景色用一段话写下来。上完《雷雨》一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天气并指导学生写出了观察日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从课外阅读入手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4篇

关键词 低年级 词句 训练

一、词的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联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抽象地讲解词的意义,具体做法是:

1.演示法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及表示状态方面的形容词,可以进行动作或物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的“叼”,教学时教师用食指和拇指比作乌鸦嘴,捏一片纸,比作乌鸦“叼”着一片肉。蜜蜂的腿上沾满了花粉,什么叫“沾”呢?教师把干净的手指头,往黑板下的粉笔灰上一接触,便“沾”上粉笔灰了。演示法可以具体帮助学生明白地理解词义。

2.观察法

课文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地表示着课文中词的意思,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这些插图理解词义。如,《学画》一课有“王冕看得出神”一句,句中的“出神”是什么意思?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接着问:“王冕是怎样看荷花的?”学生看图后回答:“王冕集中精力地看荷花。”

我告诉学生,这就叫看得出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词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课文中有好多词真实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现象,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词,就要到现实生活中观察这些现象。如,夏天在打雷下雨前,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周围的景物,在学习“乌云密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义。

3.造句法

学生学习词语,目的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过的词要懂得意思,大部分会用,有些词义也只能结合用词造句来解释。如,第四册《爱因斯坦小时候》交手工作业时,对教师说:“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其中的关键词“……虽然……但是……”,对低年级儿童不好用语法术语解释,只有在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造句练习,才能使学生理解词义。我给学生举例造句说:“今天虽然下了大雨,但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缺课的。”学生也试着造出一个个句子来,学生能造出符合逻辑比较通顺的句子时,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该关联词了。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可是、终于”等虚词,也可用造句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

4.联想法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有时贯穿全段,有时反映全文,这就要紧密地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第二册《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有“果然”一词,学生不易理解,我就让学生反复读有关内容。我问学生:“鲁班怎样想的?”学生引用课文作了回答。我又问:“鲁班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去试,果然比斧子又快又省力。”然后我再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想一想“果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事实和所想的相符合。”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词义,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句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那些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重点句、及内容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都要帮助学生理解。做法是:

1.看图想象法

课文中有许多反映句子意思的插图,理解句意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真实事物,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三册《虹》一课中有“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像一座七色的桥。”这一句讲了“虹”,又讲了“桥”,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学生弄不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熟读句子,再仔细观察插图,边观察边想象,学生就会明白:这句话讲的是虹。因为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样子像桥,所以把虹比成七色桥。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句意,也培养了观察及想象能力。

2.层层提问法

对课文中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弄清句子的意思。如,第四册《养兔日记》一课有“李老师让我们把那只母兔单独放到一个大笼子里”一句,学生读后弄不清意思。教学时,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①这句话讲的是谁干什么?②谁怎样干什么?③谁让谁怎样干什么?④为什么要把母兔单独放到大笼子里?学生思考后逐题回答。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后就弄清了这句话包含的几个意思,弄清了谁是主要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样做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理解长句子的能力。

3.重点词解法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只要把重点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如,第二册《送雨衣》一课:“夜很深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这一句就要抓装还在”、“紧张”这两个重点词的解释来理解全句。理解了主要的词语,学生就会明白白天和黑夜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还那样关心小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4.句子比较法

在低年级的课文中有不少优美佳句,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如,第三册《学画》一课有“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句子,用来比较的句子是:“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教学时,我让学生读后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读后比较,一致认为书上的句子好。因为书上的句子把瓣上的清水,荷叶上的水珠是什么样的写得具体形象,能显出荷花和荷叶的美,而用来比较的句子就没有这个表达效果。经常进行句子比较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句意,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5篇

一、作文教学具有综合性

1.作文与观察。学生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鲜活的习作素材和体验,作文才能有话可说。同时,在观察中还可以活化语言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专门有一条阐述观察之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观察中‘进入周转’,得以运用,而且是鲜活地在情境中运用。

2.作文与积累。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句,讲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册语文书的课文量基本在30篇左右,如果择其好者熟读成诵,经背诵而积累下来,小学六年将积累非常可观的词句、段、篇,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自然运用。

3.作文与阅读。作文与阅读的密切关系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必罗嗦了。

4.作文与认知。写景文章表现的审美体验的浓淡、写人记事文章立意的高低、说明议论文章对事与物本质的认识深度,都取决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深浅,可以说,这些是作文之魂。所以,作文与学生的认知关系也非常密切,常说的“要学作文,先学做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操作策略

(一)循序与阶段达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作文教学必须循序展开,分段达标。

现在不少五六年级的学生作文错字多,病句多,流水账,就是前两个年段没有达标,最有一个阶段煮了一锅夹生饭。依我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循序”是我们一定要遵循的一个教学规律。

(二)观察作文的几点策略

1.掌握观察方法。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常用的有:抓住特点观察,多角度观察,对比观察,联系观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连续观察,多感官观察等。具体说:低年级看图说话,重点训练的观察方法有:①有顺序观察的方法(整体看——部分看——整体看,先主要、再次要,先人物、再背景,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等)。②观察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③联系观察(推想前因、后果)。④一边观察一边想象(根据图意想象人物语言、心理)。三四年级观察作文重点训练的观察方法有:①有序观察(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先整体再部分、按事物的各个方面)。②比较观察(把两个对象比较观察,以发现各自的特点)。③联系观察(例如观察校舍,可以联系蓝天、周围树木等背景)。④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例如看到李花开,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看到李花在风中摇曳,想象到花在跳舞等)。⑤连续观察(连续多次或多天观察同一对象,以获得对象的本质特点或变化规律)。⑥多感官观察(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身体感觉)。⑦细致观察(能观察到对象的最细微处),细致观察不仅是一种观察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

2.培养观察习惯。观察习作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教师一段时间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具备了观察意识,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即使老师撒手了,学生也会自觉观察生活。这就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3.发展语言。教师在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过程中,学生会创造性地运用很多语言,而且会生发出很多鲜活的语言,这是观察习作能发展语言之一;遇有学生心有所感而又口有不逮的时候,教师和同伴适时提供恰当、准确、形象的词语,这些词语就会立即被学生吸收,这是观察习作能发展语言之二。坚持做,学生就能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同时学习了如何运用语言描述所见。

4.评价观察过程和结果,强化习惯养成。不但要组织学生观察,训练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还要对观察过程及结果及时评价,不评价,学生会感觉观察得粗一点、细一点没关系,而对观察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会强化学生观察意识和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学生进行比较观察了,你就不能笼统地说:你观察得较好;而要说:你能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的特点。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很大的肯定,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极大地激励学生的观察兴趣,对观察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对观察方法的点拨。在评价时,我们不但要评价学生的观察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过程:学生在观察时是否认真、是否细致、是否全面、会不会运用观察方法等。

5.组织即时观察,培养观察意识。教师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值得观察的人、事、景、物,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即时观察,这很重要。北方的春天好刮大风,春天来了,把孩子领到室外,用眼、用耳、用皮肤去观察大风;学校的李树、杏树、海棠开花了,组织学生在花海中漫游;今天是个暖洋洋的好天气,把学生领到操场,躺在讲台上,看云如何在天空漫步;学校开运动会了,让学生看起跑时运动员的紧张劲儿、冲刺时的激烈劲儿;学校来客人了,组织学生给客人文字素描……正是在这种即时观察训练中,学生形成了观察意识,养成了观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观察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日或几日之功,一定要一以贯之,坚持不懈。

(三)重视造句训练

1.开口说话要完整。平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张口则已,但凡张口就要要求学生说完整话。持之不懈地要求。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6篇

第一,要求严谨,做到遣词造句既合乎语法,又合乎历史逻辑。

口头表达虽不可能出口成章,但大致上,要符合遣词造句的一般章法。如果讲课起话来,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言不搭后语,上下难相连贯,那是不行的。然而,严谨还应有进一层的意思,那就是合乎历史的思维规律。如“《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体系”,这句话不能说不合乎文法,也不能说它不确切,但不严谨。若在“古代数学”之后加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字样就严谨了。因为《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是综述计算方法即“算术”,如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加减法,一、二次方程解法等。又如“是一次青年爱国运动”这句话,也不能说它不确切,只是不严谨。因为“五四”运动不单指5月4日的学生游行运动,它包括“六三”后由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斗争,并且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所以确切地应说成“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就更确切一些。

可见,讲述不严谨,会造成歧义之说,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要求确切,做到既能突出时代,又无妄加虚饰。

比如,“宦官”与“太监”,“王权”与“皇权”,这种特定的称谓,教师讲课时往往会随意使用。其实,后在宫里侍候皇帝的男子,明朝以前不能叫“太监”,明朝以后不应称“宦官”;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是“王权”,中国辛亥革命是“皇权”。因此,严格地说,应是该称呼什么就称呼什么。再看下面两句:“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样的表达,讲课时教师也常会脱口而出。它们在语法上确实没错,但用词不确切,不符合历史实情,缺乏时代感,“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虽一字之别,但却代表两个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尚处在“资本主义”时期,怎能叫“英帝国主义”?第二句,“五四”前后,还无“列宁主义”这一句词,因此,只能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再比如“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说法也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制度的矛盾,已退居二位,所以应说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还有,教师讲课若虚加修饰,也是不确切的。比如,“陈胜率领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占了大泽乡,”此话听起来似乎富有文采,但据史料记载,攻占大泽乡时,起义军才900多人,哪有排山倒海之势?这是把教书当成说书了。

可见,确切是历史教师口头语中的重要要求,否则,会出现知识性甚至科学性的错误。

第三,要有文采,做到形神毕肖而声情具,情真意切而文采备。

富有文采的历史教学,可以引人入胜,效果倍增。所以,讲授历史,言语要精炼贴切,表达要明确清楚。介绍人物,要还其历史面目,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讲述社会兴衰,要节奏起伏,声情并茂;讲解古代思想,要概括思想家的思想要旨,吸吮精神力量;讲授文艺成就,要提示出感人的精微,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这样,才是既不悖于历史的真实,又把声彩藏于史迹之中。

第四,要求形象,做到描述有血有肉,讲解有声有色。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7篇

一、加强阅读,积累写话素材

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写话的方法和技巧,并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基础。首先需要学生积累一定写话素材,当学生具备丰富的素材后,在写话中会如鱼得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获取和积累写话素材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阅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将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让学生在写话当中更加有话可说。一方面,教师要指导低年级学生从课本阅读当中积累素材,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有意识地收集好词好句,养成善于摘抄和分析的习惯,从中积累丰富的写话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认知层次的书籍,鼓励学生将其中的优秀素材摘抄下来,逐步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奠定学生写话的基础。

二、重视训练,奠定写话基础

说话以及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旦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说话技巧,能够条理清晰、完整顺畅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写话当中也会变得更加的流畅。一方面,教师要巧妙地利用生字学习来强化学生的说话训练。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外,还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几个词语说话,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话说得更加完整。如学生用美丽说话:我妈妈是一位美丽的人。当学生在完整的表达句子后,教师可以利用扩句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写话。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口语交际来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当中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模块,鼓励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同学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听话以及说话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并进一步为写话打下坚实根基。

三、循序渐进,从简单处着手

教师在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时要注重从简单处着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学生写话基础。一方面,从造句着手写话。就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教师让学生造句时要善于选择难度较低的词语。如,教师要求学生用 “认真地”造句,有的学生积极发言写出这样一句话:李明正在认真的观察。这样的句子不完整也不准确,但是教师不能采用批评的态度,而是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扩句的方法来完善这一句子。另一方面,从每天写一两句话着手写话。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这也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所决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每天写一两句话的任务,鼓励学生真正发表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观察到的世界。如:今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子。

四、赞赏评价,强化写话动机

想让低年级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话学习当中,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起着关键作用。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写话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写话积极性,采用积极正向的u价方法,避免挫伤学生的写话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让他们不断增强写话的兴趣,形成强烈的写话动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和赞赏,逐步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的写话成果进行讲评时,教师可以将增强学生的写话动机和兴趣作为主要目标,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地完成计划任务,并且乐于主动参与写话活动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舞,并设置一定的奖励,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让今后的写作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第8篇

一、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是听唱英文歌曲,营造氛围。爱玩、爱唱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初一的学生。唱歌能使他们感到松弛、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教唱英语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课前准备一首或是一段有节奏的音乐,它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情绪上你的课,为上好一堂课作前奏。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肢体评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二是编唱小诗口诀,尝试成功。利用小诗来扩展语法点教学,激活教材,将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也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可发现,学生的点滴成功,让他们深深感到对学习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是利用媒体课件,化难为易。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这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一是讨论法。例如教学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我就叫学生分组讨论一下校规,以及他们自己家的家规,然后列表呈现出来。实践表明,这一方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竞赛法。这个方法,一般用于上Reading课。比如,将班上的学生根据短文需要分成三到四个小组,采用师问生答、自问自答、抢答等多种形式,将短文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直至将短文完全弄懂为止,通过记分形式以得分最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获胜者能得到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三是欣赏法。课堂教学要尽量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每取得一点儿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ood!一个惊喜的表情,一句You did very well!Well done!都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人在受到激励和赞许的时候,往往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学生的学习亦然。

四是实物演示法。如在教九年级的UNIT 5 It must be long to Carla我课前找来一双婴儿穿的鞋及一件儿童穿的小褂子,让学生用can't造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都开心地笑着,然后会抢着说①This pair 0f shoes can’t belong to Miss Lu.Because they are much too small for her.②The coatcan't belong to Lucy(Lucy是九年级一名学生),It's much toosmallfor her.

五是实践操作法。比如教九年级的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需要熟练掌握其中的这几个句型:Who was it/werethey invented bv?What is it/are they used for?还要熟悉一系列的相关句子。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可事先让每名学生制作一个小发明,然后根据自己制作的小发明编对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操练了以上提到的句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学生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枯燥无味的英语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在初一年级阶段,可以根据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设计、组织一些课外小游戏。比如,在完成音标和集训识词一轮教学后,我开展以“摘苹果”为主题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制作苹果卡片,并在每个苹果卡片正面写上汉语,背面写上英语。然后分别“挂”在“树上”,以小组为单位,按读音规则拼出“树上”的“苹果”单词。读音正确才能把该“苹果”摘下来放在篮子里,最后看哪一组摘得的苹果最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初二年级,则可以组织讲英语故事、猜英语谜语、做英语游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初二下和初三年级阶段,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介绍国内外英语趣味故事、英语小常识、出英语墙报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