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排球教案

排球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05 12:10:05

排球教案

排球教案第1篇

第4期:评判体育教师教的质量――如何评教师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国家教材实施教学,但具体教得怎么样,学生学会了吗?体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监测?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监测工作做得不好,将动摇体育学科的根本。

第5期: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所运用的教法与手段取决于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同,教法与手段各异。课堂教法与手段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规划“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的提升?其方法与路径有哪些?

第6期: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障碍――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

很多老师对现状不愿进行改变、不知怎么改变、不想突破现有问题、想变没有环境支持,多数老教师的习惯性思维带坏了一拨年轻人。教学质量除了聚焦教师、课堂和学生外,外环境、大环境、大教育观更重要。改变教师的现状需要在观念上、行为上提出有效且有吸引力的措施。

《实案选登》栏目

第4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跳跃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跳跃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蹲踞式跳远。水平五:挺身式跳远。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跳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立定跳远;(2)蹲踞式跳远。

4.各水平段跳跃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5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和游戏。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活动方法。水平三、水平四:快速跑、障K跑。水平五:耐久跑、途中跑。

2.案例片段分析类:跑类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1)快速跑;(2)弯道跑。

4.各水平段跑类内容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第6期:

1.教学设计主题类:小学,水平一:排球游戏活动方法。水平二:排球垫球方法。水平三:排球垫球(加组合技术)活动方法。水平四:排球(技术运用)。水平五:排球基本技战术配合。

2.案例片段分析类:排球教学内容准备部分片段展示。片段用设计标准格式,分析设计意图,教学组织重难点,主教材衔接的关键点分析。

3.水平三、水平四同课异构主题内容:排球垫球。

4.各水平段篮球运球单元计划设计范例,主要阐述各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分析原始的单元课时数据,确定一个单元实际的课时量。

《教研园地》栏目

《教研园地》栏目是教师进行教研的主阵地,本栏目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研究目标。其基本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入点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2017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服务,稿件来源分为约稿和自然来稿,欢迎广大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积极投稿。一线教师投稿的字数为2000~4000字。

第1-2期:何为教研,为何进行教研

针对区域、片、校、组谈上年度个人方案、计划、实施及参加培训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要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作为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教研,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何在,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也可以结合年度计划、方案等提出探讨的问题、建议或向专家求助。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例谈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怎样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一线教师可以结合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从操作层面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谈如何应对、反思、改进、提升中、高考体育策略的点滴体会等。

排球教案第2篇

摘要排球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球类运动,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体育专业的排球课中,对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本文分三方面探讨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学生在前期对排球规则等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参加排球裁判临场实践的作用,最后一方面是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其它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排球教学排球裁判排球规则

一、引言

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拥有网上对抗激烈,空中击球、触球时间短,攻防转换快等自身显著特点[1],排球在我国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的大学、中学也广泛开设有排球课。随着排球运动推广以及排球赛事增多,在排球课中对学生进行裁判能力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排球裁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来就是体育专业排球课的教学内容,对排球教学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排球裁判培训在排球课上的积极作用,本文以大学体育专业的排球课为对象,探讨在排球课程教学中,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对排球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本文根据笔者在排球课中的学习体会,以及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心得,探讨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单介绍排球裁判技能教学的一般步骤;第三、四部分按照排球教学步骤,分别探讨了前期排球规则等理论学习以及后期排球裁判临场实践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第五部分探讨了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其它方面的作用;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二、排球裁判技能教学的一般步骤

排球裁判技能教学方法一般采用“程序”教学法,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排球规则与裁判法理论的教学;第二步:裁判知识的案例分析;第三步: 临场裁判实习教学[2]。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裁判的执哨能力,在“程序”教学法的基础上,最后也会进行“学习――实践――再学习――在实践”的循环过程,直到充分掌握排球裁判技能为止[3]。排球裁判技能教学的第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详细理解排球规则和裁判法理论,以及学习排球裁判基本手势,这是排球裁判必备的基本要求;第二步主要是在理论知识等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把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在比赛过程中如何运用规则控制比赛、作为一名裁判该如何执哨;第三步主要是让学生去实践,空有理论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亲自进行临场实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教师一般也会在旁边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裁判技能。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顺序不可颠倒。

三、前期排球规则等理论学习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排球运动的进行离不开排球规则,排球队员的个人技术离不开排球规则,队员间的各种战术配合也离不开排球规则,排球运动的进行与排球规则息息相关,所以,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必须穿插排球规则的教学,同时排球规则的教学对整个排球课程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排球裁判技能教学的第一、二步主要是理论学习,这个过程对排球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赛流程、改善学生个人技术及团队配合等方面。排球规则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排球规则,以及作为一名队员应该怎样进行比赛、排球这项体育运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学习排球的技术。比如排球规则规定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属于连击犯规[4],所以同学们在进行排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会尽量避免自己连击犯规。裁判法理论的学习,主要是排球裁判的裁判员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判罚方法等方面[5],使学生得知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及比赛流程等。排球裁判手势的学习,能使学生懂得裁判手势,这是排球队员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裁判法理论以及排球裁判手势的学习,对课程后期的排球实战教学以及参加比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裁判法或者裁判手势一无所知,则比赛将无法进行。裁判知识的案例分析对课程教学十分重要,排球规则以及排球裁判法等都是相对较死的硬性规定,通过多样性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规则灵活的应用,明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判罚,更加深刻、详细的理解规则,学生可以根据规则来优化自己的技术和队伍的战术配合,甚至可以在比赛中利用规则使对方法规或者为己方创造得分机会等。由此可见,前期排球规则等理论学习对学生的排球综合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四、排球裁判临场实践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

在排球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临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这无异于纸上谈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提高。排球裁判员临场实践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良好的裁判意识以及裁判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等[6],这是理论知识学习培养不出来的。当学生的裁判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可以适当的进行临场实践,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比赛,以下主要以学生进行排球的一裁、二裁临场实践进行探讨。当学生以一裁或者二裁的身份出现在赛场的时候,必须具备某些技能和素质,而这些技能和素质斗对排球的教学都有着积极作用。裁判临场实践的各项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排球技能以及排球课程的进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作为一名裁判员必须对排球的规则、裁判法、裁判手势以及特殊情况的案例分析十分清楚,这样才能控制正常比赛的顺利进行。这一点对排球教学的作用上文以及进行了阐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其次,作为一名裁判员必须对场上双方的每个队员的站位十分清楚,包括每个队员的站位、位置轮换和在场上担任的角色,以及双方队伍是“五一”配备还是“四二”配备等,这些都必须清楚。只有清楚了这些,才能对比赛中出现的拦网犯规、后排进攻违例、位置轮换错误等做出正确的判罚。排球项目作为一个集体项目,不同于羽毛球、网球等,排球不仅需要个人的技术与战术,更重的是整个集体的配合。作为一名队员,必须清楚自己的场上位置和站位,这是团体配合的基础。一些排球战术的配合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讲,一时难以掌握。学生在进行排球裁判临场实践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出现误判或者漏判,这是由于学生心理紧张或者对场上队员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多次的实践与老师的指导,逐步了解场上队员的位置关系及各种站位方法,随着参加比赛或者裁判的次数增多,学生既可以逐渐的掌握其精髓。通过裁判的临场实践,以裁判的角度参与进来,以另一种方式来了解场上队员的位置关系及站位,来加强自己对场上位置关系的了解,进而为战术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排球裁判临场实践对战术配合的作用。排球的战术配合包括站位、跑位等多方面的因素,由于战术配合方案较多、变化较多,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使得初学者难以一时掌握。当球员在场上时会由于意识不够强、对战术配合不是非常了解等原因,导致队员在场上时无法与队员完成默契的配合。比如在排球比赛中最常用的“边跟进”防守,当本方队员在二号位或者四号位拦网或者扣球的时候,要求起后面一号位或者五号位队员向前跟进防吊球或者前场球,该战术在练习的时候很容易进行,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队员意识不够坚强,不能及时跟进进行保护,导致本队失分。当学生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比赛的时候,裁判必须高度精神集中关注比赛,并且一裁站在裁判台上俯视全场,对场上队员的活动都看得很清楚。双方进行战术配合时,担任裁判的学生在自己脑海里也能意识到每个队员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该如何跑位、如何进攻防守等,在场上队员的做出反应后,还能对队员的反应进行评价,比如队员的反应是快了还是慢了、队员间的配合是否默契等。所以,让学生进行裁判的临场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排球战术配合意识的掌握,对学生排球技能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排球比赛的过程中,场上队员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从而影响了队员,使队员的动作僵硬、反应变慢等,使队员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所以,在排球教学中,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辅导,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制场上比赛时的紧张情绪。然而,作为一名裁判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公平公正的心态执哨,在比赛对抗激烈的时候能保证自己平静,当双方对某个球有争议或一方对某球判罚产生抗议的时候能够处理恰当。当学生自己进行排球裁判临场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排球裁判员的临场心理,通过多次的锻炼和老师的指导会逐渐的适应,逐渐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排球裁判的临场实践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场上紧张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其它方面的作用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排球裁判技能培训,还能起到增加学生对排球的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等作用。本文所研究的授课对象虽然为体育学院的学生,但是个人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的擅长田径、有的擅长篮球等,不是所有人对排球很了解,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喜欢排球,所以在排球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不同的。为了丰富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进行排球裁判技能的培训是有必要的。一般在排球课堂一般为20人左右,当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场上仅需要两队12个人,所以还有一部分人要在场下观摩,尤其是技术差的学生很难有上场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打消其对排球的兴趣。如果在比赛过程中,老师安排两位学生担任一裁和二裁(甚至还可以安排四位同学担任司线员),来调控比赛的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使比赛有条不紊的进行,也可以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排球教学的进行。另外,如果学生对排球裁判感兴趣的话,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参加培训,考取排球裁判等级证书等,向社会提供优秀的排球裁判员,这也符合培养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目标。

六、结束语

本文对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排球裁判基础技能、规则等均为排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排球技能培训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排球运动技能、提高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文中所论述的对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仅为笔者在排球课程中的学习体会,从而做出的分析探讨。由于笔者现在仅为学生,个人能力、经济实力等有限,未能在其他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学生排球裁判能力的培养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

[2]刘聪,刘买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排球裁判技能程序教学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Vol.15, No.5):86-87.

[3]刘飞宁.论现代排球运动裁判员能力的培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Vol.20, No.2):91-94.

[4]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2009-2012[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37-38.

排球教案第3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排球;课程体系

我国高中的体育已经开始深入发展,通过各方面的改革,我国的体育越来越完善。排球课程是我国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程,在整个体育教育课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是体育教育的核心。

一、高中体育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分析

1.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都在完善

在体育改革中,要求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增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建立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方案,对排球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对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排球学习的乐趣。

2.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使排球运动的发展迅速

现在,我国提倡全民健身,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人们会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体育项目,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排球运动能够展现出娱乐化的色彩。人们在排球运动中能够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使自己的身心放松,使人们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在高中排球教学中,体育理念是不断更新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建立完善的排球课程标准。现在,素质教育日益完善,在“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的书籍中也提出了排球教学应该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排球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排球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身的观念,建立全面而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健康体育为指导,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排球教学中收益。

2.课程设置的丰富性

现在,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在高中排球教学中体现的是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在传统的排球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硬式排球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更加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技术比较单一的人才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所以,在排球的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将不同的排球打法都讲授给学生,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全面的技术要领。老师在排球教学中还要坚持适应性原则,在排球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适应教学的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计,而且还要展现出课程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让学生在学习排球中能够获得知识和乐趣。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排球课程体系的建立方法

1.指导思想

在排球教学中,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发挥出来,实现创新性的教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排球课程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国家关于体育教学的相关理念,要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根本,使学生能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而且,在排球教学中,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要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排球运动中,体现出排球运动的竞技性特点。在排球教学中,要呈现出一定的娱乐性,促进身心的发展。在排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展现出来。

2.教学目标

在排球教学目标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体育的相关要求和学生自身的要求,制定有特色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在设置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国家排球运动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掌握排球运动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排球运动技能,在教学中强身健体。此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善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而且通过排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自己,在学习排球课程时能够激发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排球教案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口令;规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73-01

一、案例描述

在一节篮球课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口令如下。口令1:“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一个比赛,至于比赛的方法和规则老师等会告诉你们,下面请同学们全体向右转,跑步走……”分析:既然已经上课了,同学们都已经站好了,这个口令和队伍调动就显得多余。教师可以让学生集合在某一个区域,直接对比赛规则讲解就行。口令2:“同学们站好了,下面我们让同学们了解一下比赛的规则:首先两列纵队一组,第一排站在篮球架的右侧,第二排站在篮球架的左侧,第三排也站在篮球架的左侧,第四排站在篮球架的右侧。”分析:教师的这个口令里面有两个明显问题,一是口令可以讲得更简洁些,不要讲得这么哆嗦。比如,可以这么讲:第一排和第四排站篮球架右侧,第二排和第三排站篮球架的左侧。二是在教师下达口令后,应该进行队伍的调动。但是教师不是按口令调动队伍而是去说比赛的规则,在讲完规则后进行队伍调动然后分组练习。口令3:“同学们集合,下面,请第三排和第四排后退三大步,第一排和第二排向前跨一大步,然后请第一排和第二排向后转。”分析:教师这个口令语言重复了。口令4:“下面,先请同学们往左右两边分开一点,第三排向后面退一大步,第四排也向后面退一大步……”分析:教师这里面的口令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口令很含糊,不能讲往左右两边分开一点,应用专业的体育口令术讲:请同学们左右一臂距离两边散开。在让学生进行后退的时候,可以把第三排和第四排的口令同时一起下达,这样就避免了重复。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和队伍调动重复出现,而且口令下达不准确,虽然问题不是很大,但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去摸索和尝试,熟练掌握一些规范用语和规范策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二、规范策略

(1) 明确规范概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口令及队伍调动为什么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没有明确口令和队伍调动规范概念。教师在发出正确的口令之前应该先要掌握正确的口令以及口令的规范下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观念上的错误,认为只要学生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就行,至于口令是否正确无关紧要。因此,教师对自己不熟悉的口令或者下达不正确的口令应该事先去进行备课,先自己熟悉和掌握,不能一知半解的教给学生。

(2) 研究优秀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去学习一些案例,从案例和课例中学习正确的口令和队伍调动技巧,多去模仿他们的口令和队伍技巧。这样的案例和课例是很多的,很多优秀的公开课和示范课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教师在上课之余应多去学习和观看这些优秀案例。教师也可以多去参加一些课外课,并多去参加听课,利用听课观摩学习这些教师的口令下达。

(3) 讨教优秀教师。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向一些优秀的老师学习,因为他们在口令和队伍调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有这些特长的老师,通过向他们学习,能让自己掌握和熟练口令和队伍的调动。平时在教学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随时向他们讨教,这样日积月累,自己不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少,慢慢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4) 课余自我练习。在平时的教学和培训中,有些体育教师注重的是一些技术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口令及队伍调动这方面的技能。如一些教师在课后练习打篮球、踢足球、舞蹈等,很少有教师在课后对口令和队伍调动方面进行练习。教师除了观看优秀案例和学习优秀老师外,还要多加强自己的课后练习,通过课后练习熟练这些口令的下达和队伍的调动。

(5) 课中正确运用。一些教师上课时口令和队伍的调动很随意,缺乏专业性,也不能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一是学生上课感到很吃力,听不清甚至听不懂老师的口令调动;二是课堂秩序显得很混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使用口令和队伍调动,在课堂上让学生能听得明白,看得清楚,体现出体育老师的专业性。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多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规范使用口令和队伍调动。同时,教师要多去了解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相关知识和锻炼的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自身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加强训练,促进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快速发展,从而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启迪,邵伟德,胡建华.体育教学生成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2]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排球教案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途径

一、准备阶段的有效实施途径

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了在上体育教学前的教案制定、场地器材的准备、对学生身体情况做基本了解等活动。其中的教案制定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保证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制定教案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上课时间等综合考虑,制定出最合适的教案。如在教授学生投篮球技术时,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身体素质、上课的时间段制定出合适的教案。如果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高的限制以及力量的不足,还没有达到三分球投篮的要求。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站在篮板下做定点投篮练习。而女生对于篮球的掌控没有男生强,教师可以安排他们练习传球技术,先把基础动作练习好。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他们也就不会感到任务繁重而产生厌烦情绪。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体育技能。

二、创设教学环境

死气沉沉的环境是无法以视觉上兴奋起来的,他们在活动时也会无精打采。而相反的,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想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就要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如在教授羽毛球技能时,教师要以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对羽毛球保持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讲述我国羽毛球在国际赛台上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安排学生之间进行羽毛球技能竞赛。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愉悦,掌握体育技能的能力也会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就需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保持教学的热情,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钟林.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途径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6(9).

[2]杨洪霞.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16):66-66.

[3]王刚.浅谈生本理念下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12):00165-00165.

排球教案第6篇

关键词:保护与帮助;技能;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7-04

一、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教法实施的几个理论问题:(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重难点的逻辑关系;(3)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4)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5)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

【重庆·陈岳祥】:教是教师的事,学是学生的事。教法、学法分开称,是针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一节课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可以说教法;如果从学生考察,可以说是学法。例如,体育课中常用的“练习法”,其组织者是教师,参与者是学生,再如教师的课堂示范,教师是示范,学生是观察。教学本来是一个词语,只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果非要分出教和学的过程,“教与学方法”的称谓比独立的教法、学法更恰当,比如教师的课堂示范中,采用“示范与观察法”更贴切,方法很明白,既包含了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又包含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学生的观察,教师的示范就不存在,反过来,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就缺乏观察的对象。还有“练习法”虽然均由教师组织,是有教师的辅导,还是没有教师的辅导,其性质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对教法和学法进行重新梳理归类。

【山东威海·尹耀】: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的观点是:(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方法不是物化了的手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应遵循的某种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具,更强调工具性,是以实体存在的。(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讲解示范法可视为教法,那么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会采取模仿法来学习。从整体教学过程来看,“分解法”既可以视为教法,也可视为学法。因为,教师怎么分解教的,学生也就怎么分解学,通过学生的学习,教法也可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法。另外,在教学动态系统中,教法与学法往往是一个整体。(3)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教法强调 “教”的层面,多是教师要怎么教的方法;而学法则强调 “学” 的层面,多是指学生怎么学的方法;而练法也应是“学生”怎么练的方法。这里需要区分什么是“学”,什么是“练”的问题。在体育学习中“学”的概念也较之“练”的概念更大一些。比如,提问法是不需要进行练习的。而且在以往部分文献中一般将“练习法”作为学法中的一个方面。而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说,事实上有时也存在学法就是练法,“学”中有“练”,“练”中有“学”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法与练法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我以为,“练”应是更强调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和巩固效果的方法。因为是怎么练的问题,所以 “练法”还应包含外显的练习组织、形式等,比如,二人的还是四人或者集体等形式的内容。而无论教法、学法、练法三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定位于学生的“学”,这也是根本。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中有学法,学法中有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个认知过程,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上是一致的,而且评价标准也是一致的。如: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讲解示范法,可结合卡片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动作,可先用慢速示范,让学生看清动作顺序、出手角度,再用快速示范。而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练习法,教师要强化练习法的指导,不仅要在练习前给予指导,还要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并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使其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保护帮助的几个理论问题:(1)保护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作用?(2)帮助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各自的作用?(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吗?

【重庆·陈岳祥】:一般说来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两类。比如在分腿腾跃山羊这类教学中,自己可以采用滚翻动作化解倒地的危险,别人也可以在前或者在旁进行保护。

【浙江·wysz201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保护就是免受伤害,包括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示范还是学生练习都免不了受到伤害,因此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他人(同伴)保护都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1)保护的种类有:①场地保卫:体育教师课前精心清理与清除场地上的杂物残留,如草地、水泥、塑料、沙坑场地上大小石头、砖头、玻璃等等;②器材保障:体育教师课前用心检查学练器材,如支撑跳跃山羊、腾越横箱、单杠、双杠等等器械;③学生自我护卫、运动伙伴之间护卫,教师守护学生;④运动负荷保证:体育教师科学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也是一种有效保护学生的手段。(2)帮助的种类有:①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在学生在学练中遇到了学障学困时,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指导、点拨、智慧引领;②非技术学练的帮助,如心理援助;③课堂生成性的帮助,比如篮球被夹到篮筐处、学生校服丢了、钱物丢了、排球打到围墙上、乒乓球打飞到墙柜上等请求体育教师帮助解决。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1)保护包括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和外物(海绵垫、护具)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行为,可以避免伤害。他人保护包括老师保护和同学之间的保护,作用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外物保护包括体操垫或护具等,作用是为了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2)帮助的种类有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和利用外物帮助。直接帮助的作用是为了改进动作,使技能达到熟练化。间接保护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利用外物帮助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更好的运用技能。(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因为保护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练习中的安全,学生在练习初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保护,他们就会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学生练习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江苏苏州·凌志雄】: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的看法是:(1)保护主要分为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和借助器械保护三种。他人保护:方法有很多,如接、拉、抱、挡、拨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练习者的动作方向与受力程度,保护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自我保护:这是人的本能行为,但也需老师不断提醒和指导保护方法。如:守门员跳起接高空球,就需要提膝自我保护,这一动作是需要不断训练和强化的。器械保护:是指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利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海绵垫、海面包等,对其予以保护,以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 帮助可分为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种。直接帮助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及其技术动作特点,灵活采用托、顶、拉、扶等手法直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如在体操肩肘倒立练习时,当学生因腹部力量不足,难以顺利完成倒立动作时,教师可采用托、扶等手法予以帮助。间接帮助是指教师不直接对学生施以助力,而是利用信号或标志物来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使其深入理解技术动作要领,把握正确的用力顺序和运动节奏。间接帮助一般用于练习中的巩固阶段。如,在蹲踞式跳远练习中,教师可把用竹竿、排球、网兜做成的标志物举到适宜的高度,要求学生在做腾空步技术动作时努力用头去顶空中的排球。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腾空步技术动作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案例与分析

(一)初中教法案例与分析

教学情景描述:地点(×××中学体育馆——优质课评比)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垫球(第2次课,共4课时))运动技能目标(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及手段:(1)热身运动后,学生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2)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3)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4)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5)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6)2人一组,对垫练习。(7)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

【河北唐山·翟国胜】:从本次课作为单元教学的第二次课来讲,学生的垫球技术不会有大的进步,只是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徒手练习、自抛自垫、一人抛球一人垫球的练习,从动作上来讲并没有形成动力定型,课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不会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来看,如果学生能够完成三角垫球,那么技术动作已经很熟练了,力度掌握、方向控制都比较好,我认为有些言过其实,从本次课来讲,应该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做好复习,然后在两人一组的合作中下功夫,可以进行两人的对垫练习,最后过渡为隔网站位,一方发球或者掷球过网,另一方垫球,若干次后双方交换练习,增强课的兴趣。

【江苏南京·李安成】:(1)从运动技能目标来看,“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仅从这句话来说至少存在着一些表述不到位的地方。比如“75%”是指通过本堂课学练能达到优秀标准还是良好标准;比如“掌握”概念不清,是指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不清表述,是指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垫起排球。(2)亲近、熟悉球可作为球类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起点,在游戏中玩出球性,玩出球情就能初步实现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师生原地共同模仿学练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手型、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徒手动作;双人原地一人双手拿球,一人连续做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相互交换体验;一人一球自主性体验双手向上抛球一次,正面向上垫一次等连续多次抛一次,垫二次以上;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对着墙壁自主性体验垫球;双人移动垫球;双人对垫球。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比较常态化的一种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效教与学的手段。(3)如仅从正面双手垫球第二课时来说,在教与学的环节里,预设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是不合适的,当然,如果这个班级是排球特长班或者具有很好的排球基础则例外。个人觉得,在常态教学中,通常第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亲近排球和熟悉排球,通过游戏化的主题设计来让学生达成此目标,接着再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练,掌握正确的垫球手型,这样一堂课就基本结束了。第二课时就围绕如何有效巩固学生在垫球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垫球手型来设计出自主性垂直向上抛球—垫球1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2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3次,一直能连续垫10次以上,我想通过这样的主动性体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江苏南京·王磊】:(1)我认为该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定位过于笼统,表述含糊、不明确。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并且可以操作。应该修改为: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部位、击球点以及正确的用力顺序,发展学生的协调性。10%左右的学生能找准击球点。在8次检测中,85%的学生能完成自垫球15个以上,15%的学生能完成6个以上,并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2)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是指“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和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设置运动技能目标时一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我认为在第二次课上,采用这样的练习有些颠倒、混乱,不符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认知规律,既达不到预先设置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练热情。因为自垫球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包括抛球的高度、直臂夹紧、垫球的时机和准确的击球点、垫球的高度控制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等。(3)这节课目标上的模糊,必然导致重难点的模糊,导致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探讨既没有考虑到全面性,那么“25%的学生呢?”又没有表述清楚,是自垫球还是一抛一垫、2人对垫呢?(4)我认为必须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只有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是运动技能目标,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因为在制定动作技能目标时首先做到:一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功能和重难点,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三要明确本课时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才能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5)对于8年级学生来说,在单元第二次课采用“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我认为是不适合的,因为学生的垫球能力根本达不到,就对于“自垫球”来说,60%的学生自垫球能达到20个以上已是很好的,“一抛一垫”练习可以放在提高练习中,“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可以放在学生分层次练习,“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对学生的脚步移动、垫球力量的大小、垫球时机和空间的判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山东威海·尹耀】:在本案例中,必须厘清两个基本问题,即:练习手段多样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否达成,练习手段使用有无针对性、科学性。(1)练习手段要有明确目的和明显作用,不能片面追求多样化。应当说,案例中采用的练习手段,均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段只要有效,即可应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更有效”的问题——运用过滥,一味追求多样性,极易成为学生练习时的干扰因素,得不偿失。有效手段多与少的选择,取决于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度选择;要克服表面丰富光鲜却无实效的倾向,采用针对性最强、最有效的手段方法是上策,即所谓“法”不在多而在“精”。(2)练习手段使用要有针对性、科学性,避免盲目性、无序性。该案例中,共使用了六种不同的练习手段,但从技术难度或学习顺序上,应依次排序为:①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②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③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④2人一组,对垫练习;⑤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⑥3人一组,三角垫球练习。其中的散点自垫练习,可以根据难度设置情况在后期适度练习,但如果作为一种体验和诊断手段,可考虑在前期使用。比如,在第一次课中的导入部分,以明确的问题引领:采用正面双手的向上垫球怎样才能控制好球?难以控制球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力量的体验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为突破重点和难点奠定基础,否则不宜在学习前期使用。我认为,由于该堂课系教材内容的第二次课,不宜采用3人一组的三角垫球练习,因为该练习增加了击球部位、球方向性的变化及身体协调用力等方面的难度,亦非正面垫球技术,建议最好在正面垫球技术掌握之后的第四课时,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度地选择性的练习。

(二)初中体育课保护帮助案例与分析

教材内容:鱼跃前滚翻;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主要教法:(1)学生自练前滚翻,观察学生练习;(2)示范鱼跃前滚翻;(3)教师做示范;(4)保护与帮助示范和讲解;(5)自由选择做诱导练习;(6)学生自练与互帮相结合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并纠正错误,接受能力好,动作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可进一步学习鱼跃前滚翻直腿起;(7)分组扼要分析学生动作,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让学生每组代表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观察与评价。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

排球教案第7篇

一、关注体育教材重点,着重技能技术难点

体育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是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的。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解决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如何确定体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教育贯穿起来,这也是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学时,目标要求不一样,重点难点也不一样,体能素质补偿要求也会不一样。

案例一: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左右手拍球;游戏:传球比快,拍球比多。

教学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拍球的力量(怎样才能控制住球)。

为了解决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设计的练习手段:①用手指的相互低压、双手五指相对做弹压动作;②为了掌心空出,在学生的掌心做一个小标记:用粉灰或在掌心贴一标志,在拍球时有意强调不能触及粉灰或掌心标志。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让学生有意的模仿大象行走、海豚爬行或青蛙跳,以此强调支撑的方法和行走的要求,先练习全掌撑地行走,也可将掌心贴上标志的行走,这样的补偿既有利于技术的改进,也有利于体能素质的提高。

案例二: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行进间运球;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重点:运球时的触球点和用力方向。

教学难点:手指拨动方向与行进间方向相吻合。

设计此练习手段时,为了尝试手的触球部位,可让学生坐在地上单人、双人、三人或多人用手指拨球给对方,让其领悟接触球的部位不一样,球行进的方向和路线也不一样,为了补偿手指手臂力量,可用实心球让学生弹拨;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可让学生原地体前变向拍球或两脚左右跳动、平滑跳跃用手拨球让球同时变向和移动将球快速抛出让学生追逐并运回。这两个案例虽然都是小学一年级的篮球活动,但由于重点难点不同,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能素质补偿时,选择的练习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根据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技能和体能的练习方法应有所甄别,不可一概而论。

二、关注学生年龄特点,着重身心健康发展

“纠歪必须过正”,但必须有度,讲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是改革与创新的新观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在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方面较差。不少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儿童虽然可以进行耐力和力量练习,但不宜过多,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时间及力量的强度。少年儿童的耐力、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往往出现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现象,考虑练习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增加竞赛气氛或运用游戏方法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水平二(三年级)。400~600m自然地形跑;游戏:跑向北京2008。

教学重点:用前脚掌着地跑与呼吸节奏配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蹬摆的协调与跑动的节奏。

在设计此教学过程时,采用原地跑步: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为了强调摆臂的重要性,让学生两手放在背后体会没有摆臂的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习惯摆臂的动作进行练习,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练摆臂动作,再次尝试400~600m的慢跑,最后安排游戏:跑向北京鸟巢。这看起来似乎是游戏性的、激励性的,但给学生的感觉还是枯燥,也不太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将游戏跑向北京2008改成跳短绳(30″~45″,1′~1′30″)或跳短绳接力比赛来替代或改变练习形式:采用追逐跑、往返跑、结伴跑及键盘法和定向越野法等,或将开始的400~600m自然地形跑改成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利用学校的地形、花园、草坪、球场、楼前屋后等进行慢跑,学生的练习兴趣很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级)。跳跃:蹲踞式跳远;游戏:猜拳跨跳。

教学重点: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

教学难点:踏跳后保持一定的高度及稳定性。

为了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开始进行单、双脚前后左右跳,再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实在,但如果没有手臂相应的摆臂动作的配合,完成动作的难度非常大,技术也难以形成。如果将教学重点、难点改成学生自制的纸炮放置在脚的前面一步,然后让学生猛踏纸炮并一手夹紧上提,另一手触悬垂物,这样引领性的练习可能会给技术的形成与体能素质的补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挖掘体育设施资源,着重拓展课堂练习方法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根据所给的场地器材资源,设计出便于合理掌握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补偿技能与体能,是我们选择的第一捷径。

案例一:水平三(五年级)。教学内容:韵律球操;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教学重点:学会篮球韵律操。

教学难点:几节绕环动作的熟练性。

本堂课的主教材是篮球韵律操,搭配教材是各种姿势的抛接球(江苏省省编教材的参考内容),为了更好完成主教材,开始将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为更好的完成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教材教完之后,接着安排的各种姿势抛接球,将球抛出之后腿脚要做一些相应的跳跃,如高抬腿、原地大步跳、跳转等,这里教者为了迎合篮球技术的教学,又不失搭配教材的作用,选择了用脚跳的双人“石头”“剪刀”“布”的自抛自接球比赛,这既是对球性的熟悉性练习,又是体验身体姿势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如何接住球,同时又是一个上下肢的协调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特别是篮球技战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案例二:水平三(五年级)投掷: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游戏:袋鼠跳。

教学重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学难点: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教者开始安排了实心球操,之后安排了仰卧姿势的抛接球:就是一个同学仰卧地面双手持球头上向前面站着的同学抛球,再进行仰卧前抛球,上体坐起成坐姿将球抛给对方,然后变成跪姿的抛接球到站姿的抛接球,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理解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重要性。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袋鼠跳抛接球,就是一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用双脚夹住一球跳过一定距离之后,双脚夹球收腹上抛,用双手接抛起的球传给对方后返回原地,对方接球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可以分组比赛,这既是发展学生连续跳跃的爆发力(通过夹球收腹举腿跳,要到最后终点时将球直接抛给对方,这样对腰腹力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多次体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过程,又是合理利用器材,发展体能素质的一次拓展性补偿。

四、关注学生运动负荷,着重学生身体变化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的安排一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与休息合理的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更有效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素质绝大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断的身体练习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的理念所在。

案例:水平三(四年级)。教材:民族传统项目:跳橡皮筋;游戏: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学会几种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学难点:协调、流畅的跳橡皮筋。

这是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展示课,教者以民族传统体育跳橡皮筋为教学的主线,在合作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跳橡皮筋的练习,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观摩的人也深受启发。可接下来安排的搭配教材游戏“诗情画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橡皮筋编织组成像‘五角星’‘海星’‘山水’等一系列图案”,其创意非常明显(为了调节身心、激发兴趣),可是给观摩学习的人带来一种困惑,这就是体育课?这就是课改后提出的体育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种没有一点身体负荷的练习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能锻炼价值?“愉悦就能健康”?可别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如果教者考虑从学生身体练习、体能发展出发,选择另一种对学生锻炼身体具有一定价值的游戏,如用各种姿势的过障碍,有固定的、有活动的,学生跳过、跨过、匍匐前进、甚至打虎跳等多种形式,利用不同姿势越过不同高度障碍,那么这堂课不就更合乎“深入研究”“体育乐趣”“体能补偿”理论,把体育乐趣的原理搞清楚,让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都能体现该运动的乐趣特点,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的同时,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身体素质又有所提高,这不也就是想吃桃,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愉悦之感吗?一堂体育课学生汗都不出,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它对学生锻炼的价值有多大、体育课的意义又何在?课程改革还是一个有节奏(急缓有度)的过程,是要有科学实践的改革过程。“课改不能是式的、长官意志的、急功近利的、业绩工程般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课改怎么改[J].体育教学,2010.7.

排球教案第8篇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4-02

目前我国高校里的排球教学总体效率不高,常见的问题有: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常常翘课,导致教学不能正常进行;课程人数过多,而排球场较少,导致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较差,排球课程运动量相对较大,学生不能坚持课程;教师所教授内容过难或并不常用,导致学生们产生畏难情绪,并且不能在实际运动中良好地运用……这些问题使得排球教学有一定的改革必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排球教学: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

一、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排球技能的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而这些训练过程往往是枯燥而艰苦的。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这些内容,会减少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既不利于技能的掌握,又不利于体育运动健身强体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上加入趣味活动,是一种提高排球教学效率的改革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因为排球本身是一种对抗性的运动,并且需要团队的合作。所以,课堂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但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毕竟很有限,而修课人数相对比赛人数又显得过多,所以可以对排球比赛进行改革——压缩比赛时间,增加轮替次数。例如,将比赛改为11分制,在一场比赛结束后,换另一批同学进行下一场比赛。比赛可以不需要很正式,出界球可以适当选择击回,发球不能发远距离的,同学可以走近一些发球……以此降低比赛的难度,增加比赛的趣味,并能很好地压缩比赛进行的时间。其他的趣味活动,如垫球大战、传球游戏等,皆可以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学生们在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技术,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进步中提高了对这项运动的兴趣。同时,团队合作有利于建立更加良好的学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效率的排球教学的实现。

二、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

在排球课上,通常只有一位老师,但有几十位学生。老师不可能一一指导每一位同学,造成有些同学缺乏指导和监督,不能很好地掌握上课所学的排球技能。分小组、分小队的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每个小组内一般都有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组内实现相互帮助,有助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也由指导几十个人变为指导几个组,减少了老师的负担,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并且,在分组的同时,可以给每个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让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进行学习。这样在组长的带动下,学员们的学习状态会更好。大家都能够以组长为中心,并且由于身份的平等性,互动性会增加,而且学习的尽头也更浓厚。

排球这一项运动的许多技能都不是一个人单独练习就可以获得提高的。比如垫球技术,在自垫的基础上,往往需要二人对垫和多人垫球,来提高对方向和力道的掌控能力。所以,分成小组或小队也是适应排球运动的本身规律的方案。而体育运动与书本学习的差别,在于体育运动需要靠不断的练习来强化技能的掌握,所以分小组或小队后,练习的强度大大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成效必将得到一定的提高,高效率的教学得以实现。如果缺乏这样的团队训练,那么即便单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没有用处的。团队分组的练习让排球教学更加具有意义而不至于与实际教学脱节。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实践,而分组训练在实践中又能够得以发挥,因此,高效教学自然得以体现。

三、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经历了学习负担繁重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不注重体育锻炼,许多人身体素质低下,尤其是体力非常薄弱。排球运动相比于桌球、乒乓球等运动,体力消耗较大,许多学生因为体力原因,不能坚持上完全程的课或在课程的后半段练习效果非常差。高校的体育教师肩负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责任,所以每节课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素质锻炼,如长跑、跳远等,是十分必要的。

在技能练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休息3~5分钟,然后进行一次慢速跑,可以绕运动场跑3~4圈,既不会让学生们体力消耗过大不能坚持,又可以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们的体力水平可以得到大幅的进步,更多的同学可以在课程的后半段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有利于高校教学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每节课开始时,都应该进行热身运动。但不可进行太大的运动强度,以免体力较差的同学在热身运动阶段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素质锻炼放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是较为合理的。

四、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

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应该在学期初就全部规划好,确保所讲述和训练的内容难度循序渐进。比如先进行自垫的训练,再进行对垫的训练;先进行下手发球的练习,再进行上手发球的练习……之前学习的技术成为学习新技能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技术的难度,加强已有技术的巩固训练,增加练习的效果。学生也会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高效的排球教学的进行。

教师应该避免过难的技能的学习,以免使学生因多次练习不成功,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意选择较常用的技能进行教学。如传球技术比扣球技术在平日的排球运动中更加常用,所以应优先教学。常用技能的发挥与学习属于基础,学习就如堆积金字塔一样,要从底层开始做起。只有拥有良好的根基,才能进步迅速,掌握更高的技巧。常用技能的优先训练,必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排球教学改革包括以下几方面:增加比赛等趣味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分小组、分小队,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排球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但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规划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循序渐进,以常用技能的教学为最优先等。这些方案使得排球教学既充满乐趣,又能强身健体。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排球技能,更能获得健康和快乐。教学的改革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默契,改革的目的也最终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到真正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乐玉忠.浅谈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技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

[2]余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排球教学研究[J].运动,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