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26 09:24:12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1篇

关键词:入门教学 基本方略 兴趣 语音 听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英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开端,是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今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我觉得初中英语入门教学首先从七年级教学抓起,主要应该实施以下几个基本方略。

一、要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言尤其如此。七年级学生对英语很有好奇心,教师应一开始就抓住这种有利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外多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和运用英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的实际价值,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如在进行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张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贯穿于全单元的每堂课。学生除了用英语陈述各自的家庭成员外,还互相提问,兴趣盎然。这样,英语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学好英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总之,只要教师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英语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感到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下定决心把英语学好。

二、要重视英语语音的教学

在英语学习中,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属于基本功,而语音是基础的基础。学生怕英语,往往是从听不懂、不会读、单词记不住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音标和单词的拼读规则。英语是拼音文字,只要掌握了音标和读音规则,大量的单词就可以自己拼读了,它比汉语好学。因此,我从初一开始就结合字母教学生国际音标。

英语有48个国际音标,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

根据舌位图,先教12个单元音:前元音[e][][I][i:],中元音[∧][a:][][:],后元音[u][u:][][:]。它们的口形分别是从小到大。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每一个单元音发音口形的大小、舌头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使他们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音的正确读音。舌位图浅显直观,根据舌位图来教单元音,学生很容易接受。

8个双元音分别是由两个单元音构成,分别带有三个[I]的[eI][aI][I],带有三个[]的[I][ε][u]和带有两个[u]的[u][au]。在单元音学好的基础上,只要把双元音的读音要领告诉学生,双元音就很容易掌握了。

接着教28个辅音音标。在教辅音时,先教11个清辅音[p][t][k][f][s][θ][∫][t∫][tr][ts][h],在学生能读、能默写这11个清辅音后,再教15个浊辅音 [b][d][g][v][z][δ][з][dз][dr][dz][r][l][m][n][]。在教浊辅音时,告诉学生,浊辅音中的前10个和清辅音中的前10个是一一对应的,对应的一对发音的口形、舌头的位置基本相同,只是发音的气流有区别。最后再教2个半元音[w][j]。只要让学生记住10对对应的清浊辅音,记住其中有三个鼻音[m][n][],大头就解决了,其它所剩几个也容易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好音标后,能够自己拼读单词,从而让学生通过读音和拼读规则来记单词,这样单词就容易记了。单词记得住,能读、能听、能拼写,学生就不会再怕英语了。而且通过音标识记英语词汇,不必时时刻刻请教老师和同学,能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自然增强。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中,听说能力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在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中,英语知识点还不太多,主要以情景会话为主。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英语情境,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说英语,形成良性的英语听说习惯。

如教学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可以设立模拟商场,让学生练习用英语购物。这样,英语也就学活了,就有了生机和活力,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和图片,英语课堂就有了生气,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舞台。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2篇

关键词:学生成绩 质量分析 excel 分类统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建立的成绩统计表实现了三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成绩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对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3篇

我校共有学生140人。学生多渠道。学生素质普遍偏低,书写与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缺少尖子生。面对当前的中考形式,要想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尽最大努力培养尖子生,抓好中游学生,力争在第二档上有所突破,尽量减少差生数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成绩,以保证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两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两册共有47篇课文,10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学期,进行复习。第一轮,紧扣教材系统扎实的打好基础;第二轮,专项训练,基础知识、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针对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第三轮综合训练,整体上训练学生素质,答题技巧,应考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阶段性检测,严格按照中考标准出题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深挖学生内在潜力。

5、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6、现代文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规律的总结,找出规律,找好规律,在训练中学生加以应用,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7、古文教学,背诵要牢固准确,加大检查力度,以达到最佳效果。把课内的词语含义、句式、情感等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上半学期学习上册

第一周: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二单元

第三、四周:第三单元

第五、六周:第四单元

第七、八周:第五单元

第九、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下半学期学习下册

第十一周:第一单元

第十二、十三周:第二单元

第十四周:第三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第四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第五单元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一周:复习六年级上册

第二周:复习六年级下册

第三周、第四周上半周:复习七年级上册

第四周下半周、第五周: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六、七周: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八、九周:复习八年级下册

第十周:基础知识、古文专项训练

第十一、十二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第十三周:作文专项训练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4篇

2016建党节晚会活动方案一

【目的意义】

按照二届二次职代会议精神,在不影响各大队的正常生产、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为庆祝建党八十七周年、贺时间任务双过半,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生产科的人文色彩,促进生产一线今后的更好发展,特举办本次晚会。

【总体安排】

1.晚会主题:再唱山歌给党听

2.晚会标题:生产科庆建党八十七周年、贺时间任务双过半文艺晚会

3.晚会形式:本次晚会的编、导、演均来自生产科一线职工及职工家属等。

4.晚会时间:20xx年7月5日(或待定)

5.晚会地点:采油四队队部(或待定)

6.观众范围:应邀的采油厂领导、作业区工会领导、经理、副经理、科室领导、各大队领导、各采油队部分职工以及职工家属。

【创意设计】

1.整体构想:

a.)晚会在整体构想上以油田文化为表现主题,突出体现晚会现代.时尚.欢乐.互动的主导思想,更好的体现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晚会主题,充分展示采油厂员工蓬勃向上,青春火热的精神风貌。

b.)晚会现场按排:现场共分五个方正,第一方正为领导和嘉宾席,包括在生产科半年考评中产生的先进个人、先进班组长、先采油队代表及职工家属;其他四个方正为四个采油大队的到会职工。

c.)晚会节目方式:包括知识抢答、智力竞赛、小游戏、演讲、小品、相声、说书、口技、哑剧、戏曲、乐器表演(包括笛子、二胡、吉他、唢呐、电子琴、才艺展示等)任意节目均可参与。

2.节目构成:

a.)晚会节目时间预计150分钟(含主持词、领导讲话、表彰颁奖和互动时间等),表演时间约计110分钟。

b.)由生产科办公室牵头,要求各大队办公室精挑细选1个节目(四个采油大队,作业队、油建队、集输队),在7月2日之前将节目名称、形式、表演者报至采油四队办公室(63016)或采油四队易发。

c.)整场晚会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领导致辞,嘉宾或参会人员自由讲话;第二环节是对生产科半年工作考评中评出的先进个人、先进班站长、先进采油队给予表彰并进行颁奖;第三个环节为选送节目的表演,以及现场人员的即兴表演;第四个环节为知识抢答、比划猜词小游戏等。其中第四个环节将穿插在第三个环节当中进行。

【组织安排】

总策划:胡西山刘志政张宏

策划:雷润飞冯俊梅

主持人:冯俊梅张宝奇

节目编排:高玮琪贺垒磊

舞台监督:雷润飞王强

音效:蔺治海刘飞

撰稿:冯俊梅

制片:蔺治海

【时间要求】

1.7月1日前下发通知到各队。

2.7月2日早8点前各选送单位将节目单易发到采油四队办公室(63016)。

2.7月2日至4日为节目创意排练阶段。

3.7月4日晚节目验收、彩排。

4.7月5日晚正式演出。

(附):吴起采油厂生产科七一文艺晚会节目选送单

吴起采油厂生产科

20xx年7月1日

剪切线剪切线

吴起采油厂生产科七一文艺晚会

选送单位

节目形式

是否原创

表演者

备注

节目选送单

2016建党节晚会活动方案二

一、晚会主题:

庆七一,歌唱中国共产党

活动意义:为了庆祝七一党的生日,丰富校园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激励我系学生爱国思想,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提高学生的团结精神,经团委、学生会讨论决定,举办七一晚会

二、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团委

组织单位:外语系团委学生会

顾 问: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唐琳 外语系团委书记:王新晓

策划单位:外语系团委学生会主席团

(筹划项目组详情附于策划后)

三、活动形式与内容:

形式不限,可单人或团组表演均可。

参赛范围:外语系2007级、2008级所有班集体

晚会内容:以班团委为单位,每班一个节目,参演歌曲要求是革命歌曲,宏扬民族精神,把青年人的活力与热情发挥出来。除歌曲的演唱之外,各班班团委还可根据本班情况,以舞蹈、小品、响声、舞台剧、朗诵等形式的节目参演,丰富晚会内容。

参赛要求:1.各班团委抓紧时间排练本班节目,节目内容应积极向上,切合主题

2.各班团支书在6月26日前将本班节目名称报至李兰处

四、活动时间:

20xx年6月28日晚

五、活动地点:XXX

六、奖励办法:

设最佳人气奖一名;最佳组织奖两名

备注:最佳人气奖由各班推选两名代表作为大众评委评选,最佳组织奖的评选根据拉拉队和节目质量来评定

其他未尽事宜待定,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外语系团委学生会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幕辞

2、领导讲话(党委副书记唐琳老师)

3、本次活动共九个参赛节目,前五个节目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表演

4、中场互动环节(有关党的知识有奖竞猜,可参照五四活动的内容,欢送毕业生环节)

5、后四个继续按抽签顺序依次表演

6、领导总结,致闭幕辞(团委书记王新晓老师)

7、颁奖仪式

8、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八、预算方案:

矿泉水:25元

会场布置:100元

奖 状:20元

奖 品:(奖金+奖状) 600元

策划、节目单打印复印:20元

其他未知费用:50元

合计:815元

附:(筹划项目组详情)

本次晚会各项目组、负责部门、直接负责人、主要负责工作安排如下:

节目组:主席团(李兰负责)、文艺部(高丹妮负责)、学习部(王永丽负责)

任务:

1.完成节目收集、排练、彩排工作

2.主持人的选择、形象设计及台词审核

3. 负责节目的编排及晚会全流程的衔接

宣传组:外语系团委学生会新闻信息部、宣传部

(陈艳、黄洪桥负责)

任务:

1.通过海报、横幅、《信息直通车》、广播台等媒介进行宣传

2.现场摄影

3.装饰晚会现场

礼仪组:外语系礼仪队(陈茜负责)

任务:

1.确定礼仪人数:礼仪小姐安排在晚会会场入口和晚会现场各两名,入口2名名礼仪小姐负责迎接嘉宾老师和各班拉拉队,并带领他们入席;现场2名礼仪小姐负责节目单的分发。

2.奖状和礼品分发

3.做好接待工作

活动组:外语系团委学生会体育部、生活部(刘杏、斐小霞负责)

任 务:1.晚会期间,负责会场纪律维持、处理紧急情况

2. 会场后勤保障:晚会所需物品采购及其他后勤服务

3. 晚会前会场卫生清理及晚会后处理善后事务。

场务组:外语系团委学生会外联部、组织部、办公室(张姝、范治妤、马征负责)

任 务:

1. 做好会场及舞台的布置

2.座次安排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5篇

关键词:民国;清水江;结单文书;木价结算;货币兑换

中图分类号:F31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6)03-0036-08

清至民国年间“三江”木材贸易活动状况及其相关问题,目前学界关注较多,不过相关研究成果大多是基于方志的研究。①①相关研究成果:杨有赓《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8期)运用方志集中探讨清代清水江流域木行的职责和任务;吴述松《垄断交易制度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清水江流域1514-1985年的木材交易经营》(《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分析了行户木材垄断交易制度的成因及其性质;万红《试论清水江木材集市的历史变迁》(《古今农业》,2005年第2期)重点论述木材集市的变迁及木材当江贸易状况;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罗康隆《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中的族际经济结构分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4期)及龙泽江、李斌、吴才茂《木材贸易与清代贵州清水江下游苗族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4期)均论及清水江木材贸易制度。 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以遗存“三江”木行与山客、水客之间的往来账目结单这类珍稀民间文书来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单指账目结算的单据。本文拟考察的两份结单分别为民国年间锦屏茅坪寨“龙茂盛木号”与山客唐本盛、水客陈长泰之间往来账目的结算清单。②②结单原件及“龙茂盛木号”账簿原件现均为龙氏后裔收藏,其影像图片为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泽江先生拍摄,并惠赠笔者,兹深表谢意!茅坪位于王寨的下游、锦屏县的东北,距离县城15华里。茅坪分为上、下两寨,侗苗杂居,居民大多为龙姓,之外还有吴姓、杨姓等。自明代起,茅坪便成为黔东南地区重要的木材集散地。 这两份结单文书堪称当时清水江流域“三江”木材贸易活动的缩影。同时文书中还涉及许多民间俗写形式,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珍贵语料。兹详述如下:

一、两份结单文书中的民间俗写形式

这两份手写结单文书中涉及不少民间俗写形式。一是民间俗字“另”“乙”“p”“”“”“”“”“伯”“/”“”“卜”“文”“艮”“”“”“”③③“”为“森”的俗字。详见唐智燕:《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三)》,《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1期。 “/”“” “”“”,它们分别是“零”“一”“贰”“叁”“肆”“六”“廿(二十)”“佰”“钱”“两”“分”“y”“y”“月”“品”“森”“收”“数”“又”“招”的俗写;二是数字书写往往采用民间通用的柴码字,如“计数根”即“计数一百五十九根”,“兑”即“二五二兑”,“申洋”即“七四申洋一百三十一元四角六仙”,“申洋”即“七四申洋二十元二角七仙”,“付”即“二共付五十三元一角二仙”,“扣文”即“三八扣纹一两三钱八分”,等等;三是数量字往往连文书写,如“”即为“二两四钱二分八厘”,“八十O”即为“八十六两零五分”,“九拾八分”即为“九拾七两二钱八分”,其中“”“”“”“”“”分别为“二两”“六两”“七两”“二钱”“五分”的连文书写形式,①①“”为“两”的俗写,连写时“”字上笔常省去。 又月份也常连文书写,如“”“”“”“”分别为“七月”“九月”“十月”“十二月”(其中“”为“月”的俗写),此外,连文还有“”“”“”等,它们当分别释作“廿三(二十三)”“合共”“二共”。

二、两份结单文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签写时间

(一)主要内容

“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②②此结单文书名称及下文“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名称均为笔者构拟。 首行(最右行)顶格书写卖木总根数及毛码两数,第二行退两格书写木价折算情况,其后按时间顺序逐条罗列与木价有关的各项收付账目,然后结算出应找补木价光洋之数,末行(最左行)大号字书写“唐本盛立印照腊月廿三日结单”字样,且在“腊月廿三日”与“结单”之间盖有“龙茂盛”印章,可见此结单涉及龙茂盛和唐本盛两方。卖木人唐本盛为所谓的“山客”(即本地从事木材生意的木商)。“龙茂盛”为商号的名称,即“龙茂盛木号”。此份结单为“龙茂盛木号”结算山客唐本盛木价账目的单据,即“龙茂盛木号”尚应找唐本盛木价光洋7834元,唐本盛凭此结单收取余款。其具体内容为:山客唐本盛售出159根木材,共计价光洋13146元,“龙茂盛木号”已于11月18日、26日及12月11日、16日共支付光洋5127元、钱4 210文,而除去收入钱600文,则共支去光洋5127元、钱3 610文,两项共计光洋5312元。总木价光洋13146元减去5312元即为余款7834元。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山客唐本盛并不能拿到全部木价光洋13146元,而要除去敢、招钱、经费钱等项支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结单中只有“收钱六百文”这一个收项记录,“收钱六百文”为“龙茂盛木号”收钱六百文,而且这六百文当为山客唐本盛交付的,所以在结算“龙茂盛木号”已付钱数时要减去这600文,即1 350文+2 860文-600文=3 610文。此外,这份结单在写立之日的第二天,又添登“廿四付光洋肆拾元”此项账目,且从其书写行距较小亦可看出。

“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首行(最右行)书写“计抄往来表数”字样,且在“计抄”二字上盖有“陈长泰”印章,而从次行开始,上、下两栏分别按时间逐条记录收、付项目,其中收项中还写明木材卖方的名号、木材的名称,以及江平洋纹与光洋的折兑比价,其后记录收、付总额及欠款数目,最后在尾行(最左行)大号字书写“龙茂盛宝行 时乙丑五月初五日结单”字样,且在“五月初五日”与“结单”之间盖有“陈长泰”印章。此结单涉及陈长泰和“龙茂盛宝行”两方。“宝行”是用于称呼对方商号的敬辞。《汉语大词典》载“宝号”曰:“称人店肆的敬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当日曾经劝过东家,h宝号的招牌是冒不得的,他一定不信,今日果然宝号出来告了。’”③③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上卷第2142页。 “宝行”与“宝号”一样,用于敬称对方的商号。“龙茂盛宝行”即为陈长泰对“龙茂盛木号”的敬称。此份结单是水客(即外来木商的统称)陈长泰与“龙茂盛木号”之间往来账目的结算单据,也是陈长泰尚欠“龙茂盛木号”6171元的欠款凭据,“龙茂盛木号”凭此结单收取余款。具体来说,此结单抄自七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期间“龙茂盛木号”与水客陈长泰的往来账目,其中,收项记载陈长泰付给“龙茂盛木号”的光洋数目,付项是“龙茂盛木号”代陈长泰支付给山客的木价光洋数及相关开支。即“龙茂盛木号”共收陈长泰买木光洋1 21546元,而“龙茂盛木号”代水客陈长泰支付木价等项光洋1 27771元,两项相抵,陈长泰尚欠“龙茂盛木号”光洋6171元。

(二)签写的具体时间

从结单末行书写的内容及其签章情况来看,“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写立于腊月廿三(即十二月二十三日),但未写明年份;“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写立于乙丑年五月初五日,但未具体写明哪个时期的乙丑年。我们依据遗存民国十年(1921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龙茂盛木号”账簿文书,推断“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当写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当写立于民国乙丑年即民国十四年(1925年)。兹详述如下:

据详细考察,在遗存民国十年(1921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龙茂盛木号”账簿文书中,涉及唐本盛的账目仅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现列举如下:

付唐本盛肝模ㄎ疲┦拔辶秸(十一月二十六日市)

付取票唐本盛木光洋拾元正(十一月二十六日市)

付唐本盛木金(经)费元钱p仟捌百六十文(十一月二十六日市)

付唐本顺(盛)木 兴茂祥一五元钱p百四十文(十一月二十六日市)

付炳泉放唐本圣(盛)木盖一仟一百文(十二月二十一日市)

付唐本顺(盛)光洋四十元(十二月二十四日市)

账簿中唐本盛或作“唐本顺”“唐本圣”,这是因为当地话里“盛”“顺”“圣”三字读音相同,如账簿中“姜利盛”又作“姜利顺”“蒋茂盛”又作“蒋茂圣”“王永盛昌”又作“王永圣昌”等,在民间文书中人名用字书写同音字现象十分普遍。

账簿中有关唐本盛木价等项账目,与结单中账目完全一致的有:11月26日市付肝模ㄎ疲①①“肝模ㄎ疲”在结单中说作“敢”。“文(纹)”“银”均指“江平纹”。详见下文。 15两正,12月16日市付经费元钱2860文,12月24日市付光洋40元。据此可推断,“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当写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又据考察,在遗存民国十年(1921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龙茂盛木号”账簿文书中,涉及陈长泰的账目也仅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兹列举如下:

付陈长泰光洋壹佰八十五元正(八月初一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五十元(九月二十六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拾九元(九月二十七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九元 又收陈长太光洋壹伯(佰)元(九月二十八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p元(十月初八日市)

收陈长泰光洋叁元 收陈长泰光洋拾肆元(十月十一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拾五元(十月二十八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拾元 收又光洋p佰元 收又光洋p佰元庆和福兑(十月二十九日市)

在账簿中“陈长泰“又写作“陈长太”,其中“泰”“太”为同音字。账簿收项简单表述为“收陈长泰光洋多少”,而结单收项则详细表述为收范尧泰、谢德顺、宏利昌、吴森圣或天益顺木价光洋多少,其意即指收陈长泰买范尧泰、谢德顺、宏利昌、吴森圣或天益顺木价光洋多少。又结单付项简单表述为“付光洋多少”,而账簿则做详细表述,比如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载九月二十八日市:

收陈长太光洋九元

又收陈长太光洋壹伯(佰)元

付宏利昌厘金光洋九元

付又经费钱九百六十文

付宏利昌光洋九十四元

付补宏利昌厘金钱四仟六百文

据上述九月二十八日市记载,“龙茂盛木号”代水客陈长泰支付宏利昌木价光洋94元,又替山客宏利昌垫付厘金光洋9元、厘金钱600文及经费钱960文。此外,账簿中记录的账目与结单所抄往来账目,其收、付总额及其各项账目收、付的具体时间等均存在一些出入。笔者初步考察推测,这可能与账簿记账存在漏登情况、又结单在抄写账目时存在合并账目等情况相关。但这些出入并不影响我们对“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具体签写年份的判断。即依据此结单所抄往来账目为七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期间的,而尾行书写结单写立时间为“乙丑五月初五日”,我们可以断定此结单中所抄账目不是在乙丑年产生的,而当产生于乙丑年之前。又“龙茂盛木号”与陈长泰往来账目仅见于“龙茂盛木号”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据此便可断定结单签写之年“乙丑年”当为“民国乙丑年”,即民国十四年(1925年)。也就是说,这份结单是结算上一年即民国十三年(1924年)“龙茂盛木号”与水客陈长泰之间的往来账目。而民国十三年为甲子年,正是茅坪“当江”之年,②②自清雍正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清水江流域的木材交易要通过木行来进行,具体由王寨、茅坪、卦治三寨木行照例定当江年份轮流值年当江。即“凡大河、亮江、八卦河所产木植,每逢子、卯、午、酉年轮为茅坪当江,王寨、卦治不得私引客商越买;寅、巳、申、亥年轮为卦治当江,王寨、茅坪不得私引客商越买,丑、辰、未、戊年轮为王寨当江,茅坪、卦治不得私引客商越买。”参见杨有赓:《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8期。 “龙茂盛木号”作为茅坪木行之一,与水客陈长泰之间交易往来频繁,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从两份结单文书看“龙茂盛木号”的木行角色及其职责

“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这两份结单作为结算木价账目的单据,集中再现了当时清水江流域“三江”木材贸易活动的概貌,更是当时“三江”木行在木材贸易活动中所任职责及所从事的具体事务的真实写照。

根据遗存民国十年(1921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龙茂盛木号”账簿中账目的记载情况,我们推断“龙茂盛木号”当经营木材贸易的中介业务,即充任木行角色。而这两份结单恰好验证了“龙茂盛木号”的木行身份。“木行”即指充当山客(本地木商)与水客(外来木商)之间进行木材交易的中介。在“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中,卖木人唐本盛即为所谓的“山客”。而如前所述,在遗存民国年间“龙茂盛木号”账簿中涉及唐本盛的账目仅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且据进一步考察,山客唐本盛所卖之木当为水客“兴茂祥”(商号名称)所购买。如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载道:

十一月十八日市

罗鸿顺条 收兴茂祥光洋叁拾元

收同茂祥光洋一元

收又又元钱一千三百文

收兴茂祥光洋p拾元

付唐本盛肝氖拔辶秸

又付招钱一仟三百五十文

十二月十六市

收兴茂祥光洋拾元

收又元钱拾伍千文

付取票唐本盛木光洋拾元正

付唐本盛木金(经)费元钱p仟捌百六十文

付石为富元钱一千二百文

付姜合顺木下 兴茂祥下盖p仟O八十文

付唐本顺木 兴茂祥(一五)元钱p百四十文

十二月二十一日市

收兴茂祥怡和福条光洋二百四十元

付姜合顺钱p仟文 二手

付姜合顺光洋p元

付焕(换)光洋四元

付范永兴光洋p伯(佰)四十元

付炳泉放唐本圣木盖一仟一百文

十二月二十四日市

收兴茂祥光洋二百元

收兴茂祥光洋卅五元三角四仙

收兴茂祥光洋七百十一元 罗鸿顺过

收又钱叁仟文

收王启太光洋五十元

付王荣太 刘正太壹伯(佰)卅五元三角四仙

付王启太光洋八十元

付天镒顺光洋七十元

付又元钱p仟文

付唐本顺光洋四十元

据上述账目记载情况可知,“龙茂盛木号”与山客唐本盛账目往来之时,与其往来频繁的水客是“兴茂祥”商号,即账簿中收项账目来自“兴茂祥”商号。因而,“龙茂盛木号”即为充任山客唐本盛与水客“兴茂祥”之间木材交易的中介。而在“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中,“龙茂盛木号”乃充任山客宏利昌、范尧泰、谢德顺、吴森圣、天益顺与水客陈长泰之间木材交易的中介。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天益顺”是个商号,在“龙茂盛木号”账簿中又称作“龙天益顺”,其中“益”或写作“镒”。“(龙)天益顺”当为本地木商联合起来成立的商号,经营木材贩卖,且据考察,“龙茂盛木号”账簿中涉及“(龙)天益顺”的账目较多,并均为付项账目,据此可推断“(龙)天益顺”商号经营木材贩卖,而它与水客之间的木材交易,仍然需要“龙茂盛木号”充任中介。

且据“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所载,“龙茂盛木号”作为木行代山客唐本盛垫付招钱、经费钱及盖等项,并帮助结算各项账目。“招钱”即指用于购买招木的元钱。“经费钱”即指木商贩卖木材需向经费局缴纳的木价厘金钱。“盖”即工钱,具体包括雇工搬运木材、扎排、雇守木材等项费用。又据“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龙茂盛木号”代水客陈长泰向山客兑付木价款项、结算各项账目,又代山客预支木价等。据杨长赓先生考察,“行户的主要任务是:代水客寻觅货源,选配木材等级品种,安排坞子,兑付价款,雇夫撬排运输,结算各种账目。代山客编单木材,上缆子,保存木植,垫付运费、货款或预支木价,联系买主,围码量木,代交税款。买卖时,行户从中喊盘定价,行户精通业务,洞悉行情,具有‘一口喊断千金’的权威”[1]。这两份结单则较为清晰地反映了行户的一些主要职责和任务,以及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活动中“山客―行户―水客”的交易格局。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户具有控制木材贸易的特权,在山客与水客之间木材交易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行户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连木价及其相关账目的结算和收付也由行户全权。

四、木价结算方式及货币兑换比价

(一)木价结算方式

“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三江”木材交易中木价的结算方式。首先,算出木材两码子。木材两码子是木价结算的依据。据此结单记载,“每毛二两四钱二分八厘,合共扣毛叁伯(佰)八十六两O五分”,“毛”指毛码,“每毛二两四钱二分八厘”即每根木毛码为二两四钱二分八厘(即2428两),159根木毛码则为:2428×159=386052(两),即三百八十六两O五分二厘。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两”“钱”“分”“厘”不是货币单位,而是当时长江流域杉木计量的单位。然后,木材两码子按二五二折兑,算出木价江平洋纹之数,即386052×252%≈9728(两)。最后,将木价江平洋纹按七四申扣光洋,算出木价光洋数,即9728÷074≈13146(元)。木价光洋扣除相关费用,余下光洋支付给山客唐本盛。此外,招钱、经费钱等小额费用本由“龙茂盛木号”用元钱垫付,但在结算收、付总额及两项相抵之余额时,要先将元钱按三八折扣洋纹,再按七四申扣光洋。又“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收项中记载木价的结算,亦要先扣江平洋纹,再七四申扣光洋,同时元钱也要折扣为光洋。

总之,据这2份结单文书来看,当时水客收购山客木材,是以江平洋纹计算木价,但实际以光洋兑付。在遗存“龙茂盛木号”民国十三年(1924年)及其之后的账簿中,木价均以光洋收付,正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为何在木价结算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折兑而不直接用光洋计算木价?这主要是因为木材两码子不仅是木价折算的依据,也是木商上缴木材厘金、护商经费等项税收的依据,同时还是行户收取佣金多寡的依据,所以,必须先算出木材两码子数,再折算出江平纹之数,最后申扣光洋。

(二)货币的民间流通形态

清朝货币制度推行银两、制钱并用的双重本位制,大额用银,小额用钱,银两与制钱之间没有固定的换算比率。据遗存民国年间茅坪木行账簿及结单文书来看,在民国时期黔东南地区依然是银、钱并用,大数额用银,小数额用钱。如账簿及结单文书中盖、经费及各项杂用开支等用元钱收付,木价则用银两或银元收付,其中,当地流通银两为洪江平兑洋纹银,俗称作“江平文(纹)”,而“银元”俗称为“光洋”,“元钱”常简称作“钱”。

1.洋纹、江平纹。在结单及账簿中,“纹”一律简写作“文”。“洋纹”指的是用外国银元熔铸的银锭,其成色达到纹银的99.5%[2]。“洋纹”或称作“洋银”,又省称作“纹”或“银”。例如:

收焕入洋廿七元付焕洋银p拾两 七三五扣(“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年二月初三日市)

付本记敢p两柒钱乙分(“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年二月初三日市)

廿六日付敢拾伍两正 七四申洋二十元二角七仙(“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

收焕入钱p仟文付焕银壹两正(“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年二月十五日市)

付唐本盛肝氖拔辶秸(“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市)

付平儒田价文p拾叁两八角 七二扣(“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四年八月初六日市)

而“江平纹”即江平洋纹,具体指洪江平兑洋纹,其中“江”即指洪江。“洪江是清水江下游的一座湘西边城,是清水江流域物资集散地,历来与苗侗地区的经济联系很密切,其市场交易标准也就成为苗侗地区的普遍标准”[2]。结单中木材交易一般用“江平纹”计价。如“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载:

廿五收宏利昌印木价 扣实江平文(纹)p百廿乙两四钱

收范尧泰印木价 扣实江平文(纹)十五两二钱九分

收谢德顺印木价 扣实江平文(纹)廿七两

据考察,在遗存“龙茂盛木号”民国十年(1921年)账簿中,木价收付一般也用“江平纹”,他项小额支付有时也用“江平纹”。如二月二十八日市载:

收王祥兴江平文(纹)乙十乙两七钱九分付杨太顺木价江平文(纹)壹伯(佰)乙十乙两五钱九分 过王祥兴

收王祥兴江平文(纹)八十两正付杨太顺木价江平文(纹)八十两 过道生元

收王祥兴江平文(纹)九十八两四钱 上条付杨太顺木价江平文(纹)九十八两四钱 裕太永条

此外,“龙茂盛木号”民国十年(1921)账簿中“江平纹”又称作“江平银”,或省作“江平”“文(纹)”。如:

收王祥兴江平银p拾p两九钱五分 收又江平银p拾叁两六钱四分 兑(二月十七日市)

收厚可祥江平银p伯(佰)伍拾四两四钱四分(二月十八日市)

付吴合昌隆江平p拾玖两二钱正(二月十五日市)

收复兴祥江平廿两正(二月二十二日市)

收潘正兴江平文(纹)柒两九钱三分 发盛和兑付合昌隆文(纹)七两九钱三分 发顺和条(十二月初四日市)

上述最后一例中,收项说作“江平文柒两九钱三分”,而付项说作“文柒两九钱三分”,即“文(纹)”为“江平文(纹)”的省称。又如:

付姜兴隆木价文(纹)拾七两一钱三分 长文四分(二月二十六日市)

付姜宏兴尾数文(纹)拾两七钱七分(二月二十六日市)

又付火食文(纹)四钱一分(二月二十六日市)

例中“木价文”即指木价江平洋纹,“尾数文”即指木价尾数江平洋纹,“火食文”即指伙食江平洋纹。也就是说,木价、木价尾数、伙食费均用“江平洋纹”支付。

2.光洋。“光洋”即为银元的俗称。在两份结单文书中,银元一般称作“光洋”,或省称为“洋”,如“申洋”即指申扣光洋。不过在遗存民国年间茅坪木行账簿中,银元除常称“光洋”之外,有时也称作“大洋”。兹不赘举。

3.元钱。“元钱”指的是铜元。“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中称作“铜元钱”,如“补前付铜元钱四百文”。在“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中“元钱”则一般省称为“钱”,如“招钱”“经费钱”之“钱”均指“元钱”。

(三)货币兑换比价

江平纹、光洋与元钱,由于货币种类不同,或其成色、重量不一致,故而存在货币折扣、折算现象。这在两份结单中便可窥见一斑,即表述为“扣文(纹)”“扣江平文(纹)”“扣洋文(纹)”“扣光洋”“申洋”等。

1.江平纹与光洋、元钱的比价。据两份结单所载,江平纹一律按七四申扣光洋。如“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载:

文(纹)九拾七两二钱八分 七四申洋一百三十一元四角六仙

(十一月)廿六日付敢拾伍两正 七四申洋二十元二角七仙

钱叁仟六伯(佰)一十文 三八扣文(纹)一两三钱七分 申洋一元八角五分①①文(纹)1.37两,申洋(光洋)1.85元,即1.37÷1.85≈0.74,亦为七四申洋。

又“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中木价均以江平纹计价、以光洋收付,江平纹按七四申扣光洋。如:

收谢德顺印木价 扣实江平文(纹)廿七两 七四扣光洋叁拾六元四钱六分

收天益顺木价 扣洋文(纹)三百一十八两八角七分 七四扣光洋四佰卅元零九角正

上述用例中“文(纹)”“银”“洋文(纹)”与“江平文(纹)”一样,均为七四申扣光洋,这也就是说,两份结单中的“纹”“银”“洋纹”实均指洪江平兑洋纹。

在两份结单中,元钱与江平纹兑换的记载仅有一处。如“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载:“钱叁仟六佰一十文 三八扣文(纹)一两三钱七分。”“三八扣文(纹)”指三八折扣江平纹。元钱3 610文,三八扣江平纹即为:0038×3 610=13718(分)≈137(两),又3 600÷137≈2 528(文)。即江平纹与元钱的比价为1∶2 528。

又据遗存“龙茂盛木号”账簿民国十年(1921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账目记载,唯有民国十年(1921年)记账中木价等大额收付多用银两“江平纹”,小额收付用元钱,而其余年份记账中大额收付一般用银元“光洋”,小额收付用元钱。此外,民国十年(1921年)记账中尚见将光洋、元钱兑换江平纹的记载,兹列举如下,以资参照。

付龙利贞光洋二元 (二月初二日市)

收焕(换)入洋廿七元 付焕(换)洋银p拾两(二月初三日市)

付又光洋p拾元(二月十七日市)

付龙利贞光洋拾三元 (二月二十二日市)

付道生元光洋十四元(二月二十二日市)

付姜怡昌木价银洋六元(二月二十六日市)

付又敢洋一元(二月二十六日市)

上述七条记录中均涉及光洋与江平纹的兑换比价问题。需指出的是,账簿中“洋银”“银洋”所指不同,其中“洋银”即“洋纹”,指江平洋纹,而“银洋”即“光洋”,为银元的别称。此外,柴码“”“”“”分别表示“七三”“七三五”“七二”,意指江平洋纹七三、七三五或七二申扣光洋。即此年二月份江平洋纹、光洋比价在1∶072至1∶0735之间波动。又如前所述,写立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及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中,江平洋纹七四申扣光洋,即江平洋纹、光洋的比价为:1∶074。可见在民国十年、十三年、十四年中,江平洋纹、光洋的比价较为稳定,波动较小。又民国十年(1921年)账簿中载元钱兑换江平纹之条目如下:

收焕(换)入钱p仟文 付焕(换)银壹两正(二月十五日市)

收焕(换)入元钱拾仟O肆佰文 付焕(换)江平银伍两一钱玖分扣(二月二十五日市)

收焕(换)钱五千三百文 付焕(换)文钱平p两六钱三分(二月二十六日市)

上述第一、二、三条记录中分别说作“换银”“换江平银”“换文钱平”,其说法有别,但其意一致。“银”指的是“江平银”,而“江平银”即为江平洋纹。“文钱平”之“文”为“纹”的简写形式,故“文钱平”即表洋纹、元钱平兑之义。又此账簿二月十五日市载“收道生福平钱银拾肆两柒钱九分正 ”,其中“平钱银”的说法,可资参照。

上述第二条记录中“扣”即“五扣”,指元钱五扣江平银,即1文等于005分,则1两等于2 000文,故江平银与元钱的比价为1∶2 000。又第一条记录中银、钱比价亦为1∶2 000。而第三条记录中银、钱比价约为1∶2 015。此外,此账簿中所载下列收付账目亦涉及银两、元钱比价。如:

[付]钱七百五十文(二月初二日市)

付又钱一千一百八十文(二月二十二日市)

收又元钱拾四仟文(十月十五日市)

付又元钱拾四仟文(十月十五日市)

收宏顺美钱五仟文扣(十月二十六日市)

收宏顺美钱卅五仟文扣(十月二十七日市)

收宏顺美元钱玖仟文扣(十一月初七日市)

收兴茂祥元钱拾仟文扣(十一月初八日市)

、、即分别表示元钱五二、五七、四七扣银(江平银),即银、钱比价分别为:1∶1 923、1∶1 754、1∶2 128。可见,在民国十年(1921年)江平纹与元钱的比价在1∶2 000上下波动。而如前所述,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写立的“唐本盛卖木木价结单”中江平纹与元钱的比价为1∶2 528,可见元钱有所贬值。

2.光洋、元钱的比价。在两份结单中,元钱与光洋兑换的记载仅有一处。如“陈长泰买木木价结单”载:

补前付铜元钱四百文 扣光洋一钱七仙正铜元钱400文扣光洋017元,则400÷017≈2 353(文),即光洋与元钱的比价为1∶2 353。此份结单虽然写立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但结算的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账目。而据“龙茂盛木号”民国十三年(1924年)账簿所载,光洋与元钱的比价一般在1∶2 200至1∶2 620之间波动。结单中光洋与元钱比价为1∶2 353,正在这一范围之内。

由上所述,2份结单中木价结算虽然涉及江平纹,但最终要折兑光洋支付。又同年账簿中所载木价均直接以光洋收付,不提及江平纹、光洋的折兑情况。可见当时光洋(银元)已成为当地主要的流通货币。

参考文献:

[1] 杨有赓.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木行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8(8).

[2] 龙泽江.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贵州苗侗地区货币流通中的几个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 吴述松.垄断交易制度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清水江流域1514-1985年的木材交易经营[J].贵州民族研究,2009(1).

[4] 万红.试论清水江木材集市的历史变迁[J].古今农业,2005(2).

[5] 石开忠.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6(4).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6篇

一、创设生动元素,提高作业吸引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往往身心发展具有强烈的个性,而传统的英语作业过于简单乏味,只是单一地进行抄写和反复性的机械类工作,不但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失去作业原有的性能及作用。所以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元素,提高作业在学生内心的吸引力。第一,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上书面完成作业的形式,改为口头完成作业。如在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教材中,当学习到Unit 1 “My name’s Gina.”这一内容时,初中英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准备一个简短的全英文自我介绍,并在第二天的英语课堂中进行表演。又如,在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当学习到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初中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构成一个简单的话剧剧本,并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展演。通过这样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表达水平。

二、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机会

英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并能够在生活中增加英语实践机会。英语教师可以丰富英语作业的形式,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中,学习到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内容时,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调查,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英语交流与表达,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明白这一章节的主要概念,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并对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进行短文写作,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布置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下,要求教师实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首先,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英语教师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其次,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差异性划分,学生较为薄弱的课程内容要多进行作业安排,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巩固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前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并一对一地为学生进行辅导,找出不足的地方并改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中,学习到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本单元的所有内容后,利用少量时间在课堂中进行总结,即“不能在课堂中吃什么东西”或“课堂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等,最后告知学生关于课堂环境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氛围。

四、创新作业设计,增添个性元素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7篇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较大的困境。那就是:对英语的学习效果,常常受制于对英语单词的掌握效果。例如:经常见到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做一些填空、选择题时,不断地翻看教材上的单词表。一部分学生在上课听课及听力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单词的掌握效果差,而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经过本人多年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如下:(1)单词量过大;(2)学习方法单一;(3)学习过程低效等。下面就针对以上问题探讨。

(1)单词量过大。以已经使用多年的现行英语教材,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为例。七至九年级的5册教材的词汇表中,共需要学生认识和掌握3050个左右的词汇(含短语)。平均每学年就需要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若再加上大量的词形变化和句型,任务量更大。如:七年级上册词汇大约560个左右;八年级上册,Unit 9这一单元就有50个单词和12个人名需要认识和掌握,并且每单元单词量不均衡,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极不适应。

(2)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方法单一,是指大部分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死记硬背,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

(3)学习过程低效。学习过程低效,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当中,因为某些学习活动的安排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尽可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效果。经过笔者近几年的摸索,逐渐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现分享如下:

1.适当减少词汇量

适当减少词汇量,是指通过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的编写,适当减少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当然,这只能寄希望于新版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在这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体现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精神的人教社2012年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和2013年版八年级上册教材,词汇表中的词汇量(含短语)分别减少到了410个和464个左右,与上一版本的教材相比,分别减少了大约150个和82左右的词汇,这无疑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效率

2.1充分重视七年级的音标教学。由于现行评价机制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音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对音标的掌握程度自然就不如人意。导致学生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拼写和读音分离,甚至用汉字注音,只能死记硬背,造成记忆效率低下、记忆效果差。所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对音标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音标教学应该堂堂正正、扎扎实实地进行。这对于促使学生把读音和拼写结合起来,根据音标拼写单词,根据拼读规则记忆单词,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总结同一拼读规则的单词。例如:对于七年级新生,帮学生把含有重读开音节的单音节词汇如name, case, game, date, age, tape, take, sale, price, nice, five, nine,time, write, life ,like, ice,等,总结到一块,统一讲解它们的拼读规则,然后利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他们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在指导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它规律,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总结,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留意和总结单词的组词规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批量"记忆和掌握词汇,必要时完全可以打破单元的限制,搞"大联合",以大幅度的提高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记忆词汇的兴趣和自信心。

2.3巧编顺口溜。把一些需要记忆、难于记忆的词汇,通过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举例如下:①基数词变序数词,很多同学由于掌握不牢固而经常出错,为此,在学生牢固掌握基数词的基础上,我编成了顺口溜"基变序,有规律,基数词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first,second,third要牢记;八去t,九去e,末尾再加th,五、十二,ve要用f替,末尾再加th;整十y,变ie,末尾再加th;若是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这样,学生快速地说上几遍,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基数词变序数词的规律。②对于规则动词变成过去式加ed后的读音,学生经常搞不清楚,为此,我校教师编成了"清后清,浊后浊,元音跟着浊音浊,t、d之后读/?d/",它的意思是:清辅音之后所加的ed读作清辅音/t/,浊辅音之后所加的ed读作浊辅音/d/,元音之后所加的ed和浊辅音之后所加的ed一样,也读作浊辅音/d/,在t、d之后所加的ed,读作/?d/。这样,学生在饶有兴致的快速说上几遍后,对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读音也就牢牢地掌握了,堪称有趣、高效、牢固。当然,不只是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样,不也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吗?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应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比如两三天内)对所学词汇进行反复复习,这样,短时记忆才能转化为牢固的长时记忆。

再如,读单词时,要求学生采用"指读"的方法,即用手指着单词读背,并且对自己制定一个要完成的目标,这样,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记忆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第8篇

一、基于文本迁移,升格习作语言

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妙的语言表达,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正是因为其语言表达精巧绝妙,让读者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意境。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语言表达都十分精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习其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运用于习作中。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七上的第四单元习作中,其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这一教学要点是指导学生学习景物特点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借景抒情,进而使得文章别具一格。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性习作,学习课文中对景物生动、具体描写的写作方式。如,可以让学生模仿《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进行习作练习,该文章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进行内容描写的,尤其是文章的第三段,作者先在开头以一句话总写济南冬天雪后山景“最妙”。另外,作者还运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雪后山景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迁移的地方。

这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景色描写的写法作为“范本”,让学生按照范本中的景色描写方式进行习作练习。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学习范本中的习作语言,所写出的文章也会条理清楚、寓意准确。

二、基于生活素材,升格习作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还强调了材料的真实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应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指导教学,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习作语言进行有效升格。

1.基于日常生活,积累习作语言

作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观察者,指导他们用眼睛观察生活、用笔记录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这样他们写作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从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习作语言。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七上的第三单元习作中,其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从生活中寻找美”。这一课题的教学要点是指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美的瞬间”,可以是美的人、美的事,也可以是美的景,并将这些美好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同的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是不同的,他们对美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学生写出的“美的瞬间”也是不同的,但这些都是他们个人基于日常生活对美的积累,表达了学生的个人情感。

2.基于校园生活,积累习作语言

初中生的校园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在校园中学习各种知识、认识很多同学、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习作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这部分素材进行收集和记录,这样也能够积累习作语言。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的课题是“有感而发”。这一课题的教学要点是指导学生记录校园生活,比如记录他们结识了新的伙伴,又比如记录他们对新老师、新班级的感受等。在习作中,学生可以将这些作文素材整理成文,并添加自己的感受。有了这些校园生活素材的支撑,他们的作文在情感表达上自然是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校园生活确实是初中生积累习作语言的重要组成。

三、基于读写结合,升格习作语言

升格习作语言不仅要学习“写”,同时也要学习“读”,“读”和“写”不能分开,要做到互相融合。在阅读的r候可以思考如果我是作者会如何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而在写作的时候也须要借助阅读的经验和感悟,这对写出优美的语言非常有帮助。

例如,笔者在教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枣核》时,准备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接对联”,笔者在教学之前出了三个对联,分别是“几颗生枣核”、“一心营造后花园”和“月夜追忆北海泛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体会情感后将对联对出。最后,他们分别对出了“一片思乡情”、“只为倾诉思乡情”和“他乡畅叙故土深情”,虽然也不算特别工整,但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其中,反响十分热烈。第二个活动是“说状语”,笔者让学生用状语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文章情感,还要求他们对文章倒数第二段进行“状语补写”,进一步对强化老友的思乡之情。第三个活动是“文章追忆”,这是本课的拓展部分,通过“追忆”文章来挖掘“怀想”、“梦境”等,然后学以致用,将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使得文章有绵长的余味。

在这个案例中,“读”和“写”的融合非常到位,且互相作用。学生多读多写才会不断有新的东西生长,这也符合我们“浅文深教”的教学目的。不仅如此,读与写的结合还让学生的习作语言有了升格,语言表达更加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