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监督论文

卫生监督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0 06:27:06

卫生监督论文

卫生监督论文第1篇

陈啸宏副部长指出,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引导、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先进、争做人民满意的健康卫士,将会带动整个卫生监督系统争当先进单位、争创优秀业绩。同时,举办学术年会和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奖励活动,对于推动卫生监督理论研究探索、创新监督执法措施、交流各地经验、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陈啸宏副部长要求各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心任务,立足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为提高队伍素质提供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创先争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执法为民、文明监督的卫生监督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卫生监督工作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张凤楼在奖励大会上致辞,阐述了协会设立“健康卫士杯”奖项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希望通过对“健康卫士杯”获奖者的宣传学习活动,推动整个卫生监督系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奖励活动,促进卫生监督理论研究和执法技术手段创新,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理念,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高我国卫生监督领域的学术水平,并努力把“健康卫士杯”评选和优秀论文评选办成协会的品牌活动。

卫生监督论文第2篇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严格遵循等级保护第三级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设计、技术选择、产品选型、产品部署。技术体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5个方面进行设计。

1.物理安全

卫生监督中心现有南北两个机房,机房及相关配套设施面积总计160平方米。北机房部署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南机房部署等级保护第二级信息系统,实现了第三级系统与第二级系统物理环境隔离。根据等级保护有关要求,机房均采用了精密空调、门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设施及技术手段,有效地保证了机房的物理安全。

2.网络安全

主干网络链路均采用双链路连接,关键网络、安全设备均采用双机冗余方式,避免单点故障。采用防火墙、入侵防护系统、DDoS系统进行边界防护,各网络区域之间采用防火墙进行区域隔离,在对外服务区部署了入侵检测系统,在交换服务区部署了网络审计系统。在核心数据区部署了数据库审计系统,对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在安全管理区部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日志的统一收集及分析。

3.主机安全

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配置了密码安全策略;禁止用户远程管理,管理用户必须进入机房通过KVM进行本地管理;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进行了补丁更新,删除了多余账户,关闭了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所有服务器和管理终端开启了安全审计功能;通过对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实现管理用户和特权用户的分离,并实现最小授权要求。

4.应用安全

卫生监督中心7个应用系统均完成了定级备案,并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开展了测评工作。应用服务器采取了集群工作部署,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同时建立了安全审计功能模块,记录登录日志、业务操作日志、系统操作日志3种日志,并实现查询和审计统计功能,配置了独立的审计账户。门户网站也采用了网页防篡改、DDoS等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系统管理人员及高权限用户均使用CA证书登录相应系统。

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使用了双机热备,应用服务器采用多机负载均衡,每天本地备份,保证了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其余等级保护第三级信息系统使用了双机备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问题,都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恢复并正常提供服务。同时,卫生监督中心在云南建立了异地数据备份中心,每天进行增量备份,每周对数据进行一次全备份。备份数据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恢复测试,保证备份的有效性。

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信息安全工作“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为保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参考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卫生监督中心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统一领导,技管并重;预防为主,责权分明;重点防护,适度安全”的安全方针,涵盖等级保护管理要求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五大方面的要求。卫生监督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责任制,设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监督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卫生监督中心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信息处作为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卫生监督中心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处设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岗位,分别为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机房管理员,并建立了信息安全岗位责任制度。此外,卫生监督中心依据上年度运维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每年对其进行修订,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是目的,要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指导信息安全运维实践。卫生监督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部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规范》,从运行维护流程、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将安全运维理念落到实处。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范要求。利用卫生监督中心OA系统,建立了统一的服务台,实现了事件、问题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即:发现问题、登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反馈、解决确认)。年均处理信息安全事件近百件,将信息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保证了卫生监督中心信息安全目标和方针的实现。

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践经验

1.规范管理,细化流程

卫生监督中心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的建设,为部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部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吸取了很多有益经验,不仅合理调配了运维管理人员,落实了运维管理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而且细化了运维管理流程,形成了“二级三线”的运维处理机制。

2.循序渐进,持续完善

卫生监督论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如东县所有学校食堂,包括职业中学和幼儿园食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1.2 方法

采用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监督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后监督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县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并具体负责填写,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卫生设施、消毒后餐具合格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38家学校食堂,其中高级中学18家、初级中学30家、小学59家、幼儿园31家。创建文明城市前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67.39%(93/138),创建文明城市后为89.85%(124/138)。各级学校食堂在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均显著提高(表1、表2)。

2.2 基本卫生情况

138家学校食堂创建文明城市前有防蝇、防鼠、防尘“三防”设施齐全的有102家,创建文明城市后有127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P<0.001)。

2.3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对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监测1 380件,合格1032件,合格率为74.78%,创建文明城市后监测2 078件,合格1 721件,合格率为82.82%。经分析创建文明城市前后消毒餐具合格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建文明城市后消毒餐具合格率高级中学(99.15%)、初级中学(80.26%)、小学食堂(82.82%),均比创建文明城市前高级中学(89.83%)、初级中学(73.86%)、小学(67.36%)有明显提高,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如东县以“告别陋习,讲究卫生,倡导文明”为主题,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06年成功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各级学校食堂基本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创建文明城市后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消毒后餐具合格率明显提高,并增设了卫生设施。表明创建文明城市有利改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

但是监督过程中发现,创建文明城市后仍有10.15%的学校食堂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无证经营主要由于学校食堂缺乏基本卫生设施,与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多学校食堂由私人承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在卫生设施上进行投入。部分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无证上岗现象。因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2003]69号)文件精神,严禁将学校食堂承包给个体进行营利经营,学校领导是学校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凡学校食堂卫生不达标,取消学校及校长评先评优资格。

卫生监督论文第4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卫生监督机构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摆在卫生监督机构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创建和谐 要准确把握卫生监督人员思维和行为的新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又指导人们的行为去改造社会存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卫生监督人员处在激烈经济竞争和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其思维和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是思维、行为的自主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卫生监督人员的天职。当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正在由遵从性服从听从到自主性服从听从转变,表现为民主意识增强,注意运用民利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追求自强自立,喜欢自我设计,不愿做一块任人搬动的被动之“砖”;对提升、考学、立功受奖等尤为关注;对上级的言谈举止喜欢私下议论等。这是当代卫生监督人员崇尚个性、追求自我逆反心理的外在体现。当然,也有一些卫生监督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有的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还是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都应该由个人去选择,不应当加以干涉;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下讲理想信念是讲大话、唱高调,信奉实用主义;有的过于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认为文凭越高越好,刚到卫生监督机构就想着脱产去深造;有的翅膀一硬就认为卫生监督机构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不如趁早脱离卫生监督“奔小康”;有的为了达到提职晋级等个人目的费尽心机,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

二是思维、行为的尚实性。改革开放以来,讲求实际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经济中的效益观念、物质利益原则也逐渐转化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使得以“实”为基本特征的注重实际、强调实效、讲究实用、追求实惠的思想成为社会的风尚。受其影响,卫生监督人员的思维、行为也体现出尚实性特征:对待个人切身利益问题更加表面化、公开化;对待本职工作不再崇尚“老黄牛”精神,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待荣誉不再欣赏奖章、奖状,而看中奖品、奖金。有的卫生监督机构存在职能错位,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多收益服务、轻少收益服务,使得不同层次卫生监督机构之间出现利益竞争,上一级卫生监督机构利用权力将利益多的有偿服务留给本机构,职责不清;有的卫生监督机构甚至呈现高素质人员流向高收益科室。

三是思维、行为的创新性。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卫生监督人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扎实的文化基础:从人性品格方面看,更加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及发挥个人才干,思想开放活跃,民主、参与、竞争意识较强;从个人阅历专长看,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广的兴趣爱好;从心理特征看,充满好奇,看不惯旧事物,喜欢争强好胜,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等。所有这些特征,使他们既有创新能力的基础,也具备创新精神的要素。卫生监督领域是充满创造性的领域,为卫生监督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学历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实际能力,一定的知识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但知识的多少并非与创造性的强弱天然地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将卫生监督人员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创新力量。当前,青年卫生监督人员辨别能力尚差,分不清新与旧的根本区别,划不清合理与不合理的准确界限。真理与谬论往往只差一步,创新是一个除旧布新、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是思维、行为的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卫生监督人员渴望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外部社会。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性以及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发展,为卫生监督人员接触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因而,卫生监督人员受外界影响的增大,是这种开放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开放性的行为能够大量地吸收借鉴社会上的变化成果,有利于卫生监督人员的观念更新,但是,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行为也随之进入卫生监督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同时也是一个利益驱动型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生产者和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动机。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人们素质不很高、市场主体交换行为还不够规范时,当有人一味注重对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了人格构建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便会随之泛滥。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等价交换原则和互利原则进入人们的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使部分卫生监督人员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就是利益交往,没有利益就没有感情,不送礼办不成事,把卫生监督人员交往中的互利性当成新观念,以致出现卫生监督人员关系中的“物化”倾向。

二、创建和谐 要在思想教育的原则上做到“六个结合”

面对新时期卫生监督人员在思维、行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用“抓教育就是促和谐”的思想,努力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注重把握“六个结合”。

1.在教育方式上,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离开了它,战斗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信自已职责的神圣,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卫生监督工作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

2.在教育内容上,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承与创新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继承是前提,是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创新是目的,是升华,没有创新,继承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要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既要走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误区,又要避免割裂历史、抛弃一切的偏激倾向;要在坚持传统教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对教育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3.在教育实施上,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字面上理解,治标与治本好像是两个相反的概念,但这种相反主要是表现在工作切入点的不同,而作为工作方法提出来,它们是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有时为了治本,必须首先治标;有时为了治标,必须首先解决治本问题;有时两者必须同时采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卫生监督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好这一结合艺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4.在教育宗旨上,做到育人与育己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通过育己来实现。尤其是社会创新发展、科学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要求更加突出。卫生监督人员大多思想活跃,阅历丰富,交往广泛,接触面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育人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自己的培养和学习,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威信。

5.在教育程度上,做到求质与适量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究质量、适量、适时。为了达到政治教育目的,当然应该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但高质量并不等于越大、越全、越多、越急就越好,“欲速则不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超过一定的度,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当教育在大多数人身上产生效果之后,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客观影响力去转变其他少数人的思想,而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再教育,否则就会使卫生监督人员疲于应付。

6.在教育效果上,做到速效与持久相结合。每一次思想教育,在卫生监督人员思想上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规律,客观估价卫生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不能企求教育整体上的立竿见影。不要见教育“速效”立马舒怀,也不要见教育“滞效”而唉声叹气。对于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力争在那些思想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卫生监督人员身上首先发生转变,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建和谐 要注重对卫生监督人员教育方法的辩证统一

一是不仅要提高觉悟,更要培养能力,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感受关爱。卫生监督人员不仅有认识世界的思想,更肩负着改造世界使命。他们仅有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过去,我们在启发觉悟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推进“学习型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促进卫生监督人员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等方面有差距。要使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在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让他们从心里深明组织上对他们的关心和全面培养。

二是不光单向灌输,也要双向交流,让卫生监督人员敞开心扉。灌输教育,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传统方法。实践中常常出现教育的要求与卫生监督人员的发展需求不一致。解决这类矛盾,决不能一味地去设法改变他们的发展需求,而应该与他们进行双向交流,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申明自己的理想和需求,然后把满足正确需求和改变不正确需求统一起来。

三是不要就事论事,而要讲明原则要求,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斟酌言行。就事论事,一般是将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分析认识。益处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弊端是容易产生偏颇,不易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较为妥善的方法是遇到问题时,把原则要求交给大家,让他们自己掂量,把握火候,约束言行。

四是不单我说你听,而要一起平等讨论,让卫生监督人员自己教育自己。卫生监督人员文化层次高、思想观念前卫。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有的放矢、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清找准,留足充分的讨论时间,与教育对象平等讨论,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发表看法。对他们提出的正确的看法和比较中肯的意见给予肯定和表扬。发现跑题应及时引导,讨论后应作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在平等交流中接受教育。

卫生监督论文第5篇

【关键词】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体制

2000年1月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印发拉开了我国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多个配套文件相继引发。我国传统的卫生防疫站同时承担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服务功能的局面迅速得以改变,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在我国建立起来[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作为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的第二个层级,作用十分关键,既承担着卫生监督执法职能,也承担着指导下一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其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省的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因此,研究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机构官方网站公开的信息,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30日。

1.2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内设机构和机构编制情况。

1.3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的分析均通过SPSS13.0进行,计量指标计算其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数;计数指标计算其频数和频率。

2结果和分析

2.1机构名称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来看,最主要的三种命名方式为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卫生监督所、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另外分别有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机构采用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局、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总队和省(市、自治区)卫生执法监督总队这三种命名方式,见表1。

3讨论

3.1结论

3.1.1机构名称不统一,两种主流名称不利于突出行政执法特性目前,我国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有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卫生监督所、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局、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总队和省(市、自治区)卫生执法监督总队六种命名方式,机构名称不统一,命名方式五花八门[2],不利于塑造统一的卫生监督机构形象。而在五种命名方式中,前两种主流名称均含有“卫生监督所”,笔者认为,这一命名方式不利于突出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特性,同时也与省级机构的较高的行政层级不太相符。

3.1.2体制改革步伐不统一,成立时间有早有晚2000年1月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划分卫生监督与卫生技术服务职责,将原来由各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的各项卫生监督职能集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机构适当加以精简、归并、调整,组建卫生监督所,专职承担卫生监督任务。2001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设置、卫生监督执行机构的主要职责与分级管理等具体问题。而各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也主要集中在2000年和2001年,能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推进改革;但也有一些省份卫生监督机构成立时间较晚。

3.1.3内设机构数量差距悬殊,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标准各个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中内设机构最少的为6个,最多的为22个,平均为12.8个,内设机构数量相差悬殊。而目前,我国对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内设机构也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标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内设机构原则上包括综合管理、许可审查、监督执法、稽查等部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承担的职责应设置综合管理、卫生许可、监督检查、队伍管理与执法稽查等内设机构;省和副省级城市的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相应的专业科室。上述两份文件中所作出的规定均较笼统。而《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则未对该问题做出规定。

3.1.4人员编制不足,机构编制类型多种多样各个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最少的为30个,最多的为155个,平均为95.0个。而根据测算,每家省级卫生监督机构需配备人员基数为129名,同时结合当地户籍人口数和人口密度进行调整[3]。而目前,各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平均为95.0个,大部分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数量主要集中在61-90个和91-120个这两个区间,还有小部分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在60个及以下。同时,机构行政级别、单位性质也不统一,级别有副厅(局)级和正处级两种级别;单位性质有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

3.2建议

3.2.1出台改革细则,全面、彻底地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自2000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卫生部分别于2001年、2005年和2006年出台了多个文件,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而由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以及考虑到各地的实际,这连续出台的多份文件均不够具体和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改革步伐不统一,改革步调不一致,制约了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而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完整的卫生监督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也积累改革的经验,有必要出台卫生监督体制深入改革的细则,全面、彻底地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3.2.2统一机构名称,选用突出卫生监督行政执法特性的名称2006年印发的《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卫生厅(局)卫生监督局、县(区、旗)卫生局卫生监督所[4]。省级机构这一名称能较好地突出卫生监督的行政执法特性,也有部分省份已经更名。但市级机构采用的“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中同样的“局”字重复用了两次,县级机构名称中的“卫生监督所”不利于突出行政执法特性。因此,建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名称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卫生监督局、县(区、旗)卫生监督局;或统一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监督总队、市(地、州、盟)卫生局卫生监督支队、县(区、旗)卫生局卫生监督大队。

3.2.3出台机构建设具体标准,涵盖机构建设的方方面面2005年,卫生部印发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对机构建设标准仅有房屋建设、车辆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设备、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信息建设等五个方面,而对内设机构的设置、机构编制类型和级别、人员编制等其他问题没有做出规定,导致内设机构数量相差悬殊,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少不利于工作开展的专业和细化,另一方面内设机构数量过多也与机构数量精简的原则不符;同时,机构级别高低不等,人员编制也多种多样。因此,建议出台机构建设的具体标准[5],涵盖机构建设的方方面面,合理确定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内设机构数量,机构级别统一定为副厅(局)级,单位性质统一定为行政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6],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数量。

参考文献

[1]赵营营.山东省卫生监督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林敏,刘扩军.从公共行政理论角度探讨省级以下卫生监督机构实行一体化垂直管理体制模式[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3):239-245.

[3]陈刚,陈文,孙梅,等.《我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研究结果简介[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9-153.

[4]杨明亮,王汉松,陈刚,等.我国卫生监督体系框架概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6):414-418.

卫生监督论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模式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新型要求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和信誉分析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加强自身管理建设,规范卫生监督行为,使执法强度、执法水平、执法效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为适应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及公众对食品卫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建立的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全新的卫生模式。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的量化分级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餐饮单位、部分食品加工经营行业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效推进我市食品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1 工作开展

1.1认真学习,强化培训,营造氛围:为了使大家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一个明确地认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认识到学习宣传是开展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初衷是通过完善企业卫生设施,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加大了对卫生监督员、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学习培训的力度。

一是组织有关监督员认真学习有关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文件精神和卫生部下发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结合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实际状况,对评分表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学习讨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卫生管理模式,卫生监督员对评分标准不熟悉、不掌握,在认识上不一致。评分表分为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督两种,卫生许可量化评分由负责办理许可证的科室完成,日常监督评分表由具体监督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完成,理论培训结束后,在市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评分演练,按评分标准,进行了现场模拟评分。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卫生监督员准确地把握住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内涵和标准,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监督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培训,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举办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专题培训班,在培训中讲实例、谈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负责人对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了明确地认识,优先争取到了企业负责人的支持和配合。

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卫生知识和量化分级管理的内容,对量化分级管理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宣传,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学

习、培训和宣传,使广大的卫生监督员、被监督单位的负责人明确了各自承担的任务和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1.2自查自纠,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由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食品加工多以小型作坊为主,餐饮业主要以小型、个体摊点居多,因此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面大面广,任务繁重的客观现状。2008年对全市的417家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进行了卫生许可量化评分。

为了落实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我们克服了存在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员的主观能动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从抓基础的摸底登记等人手,狠抓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首先由有卫生监督人员对所辖的单位逐个摸底调查,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和积极性高的单位进行登记率先垂范,并要求他们对照考核评分进行自查,找出自身存在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在软件方面给予指导和纠正,被监督单位按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两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有效地把量化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例如有一家餐饮单位,对量化分级管理评级工作的认识比较到位,申报A级单位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自身存在的问题较多,与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差距较大,卫生监督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深入到该餐饮单位,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一是帮助该单位理清思路,使生产经营过程有一个符合规范的工艺流程;二是说服该单位负责人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三是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进行初步评定,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四是要求该单位的管理人员掌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内容,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经过反复监督检查,该企业变成一个由省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审组审验通过的食品卫生信誉度达到A级的企业。

1.3狠抓卫生安全,促进卫生管理水平:由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一个全新的卫生监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依靠监督员在日常监督中严格依法监督,认真履行卫生监督职责,抓住重点单位,促进食品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形式,鼓励企业自律,提高企业的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不仅使企业得到一个信誉度的级别,更重要的是,由过去对食品中产品的监督转变为现在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督,从而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守法意识和诚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卫生监督的日常监督执法工作严格遵循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标准是统一的,审查程序是公开的,结果必须向社会公示。

2 存在的问题

从我市的推行情况来看,量化分级管理的推行确实是提高了经营业户开展食品卫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经营业户达到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打下了扎实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

2.1预防性卫生监督难以落实,造成卫生条件先天不足。由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预防性建筑项目设计、审查、验收工作还没有效的开展,大多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用房在设计、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生产加工场所面积过小、卫生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给以后日常监督带来了很大困难。

2.2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不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部分企业负责人错误地认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卫生监督部门的事,与企业无关,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持观望态度,消极对待。

2.3卫生监督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必须有

一支综合素质高、数量足的卫生监督队伍来承担完成。目前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着不同知识结构和层次的人员,有的监督员是非专业院校毕业的,有的监督员是初级以下的职称,有的监督员是转业军人,有的监督员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胜任卫生监督员工作。监督员数量远远不够,导致监督频次和覆盖面不到位,有时会出现监督空白的现象。

2.4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消费者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卫生监督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对策建议

3.1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是一项社会工程。要使各项食品卫生法规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必须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各个阶层对卫生法规的认识,强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量化分级管理技术指导,积极参加各阶段的培训;必须研究讨论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在认真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3.2积极开展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动员全社会参与,为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实现食品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的动态管理转变,将注重最终产品抽检转变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

3.3继续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大多数企业对量化分级管理有一较全面、较系统地了解,必须加大宣传培训把申报工作变成自主的行为。

3.4统筹兼顾,分段实施。认真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3.5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仅靠卫生监督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方能保质保量按计划完成,因此,要及时与各有关部门互通信息,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卫生监督论文第7篇

[关键词]文化建设;卫生监督;科学发展观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44

1卫生监督文化分析

11卫生O督文化的界定

卫生监督文化是以执法队伍精神面貌、理想信念、团队意识、工作作风等为核心的,制度、保障、激励、真情等各方面文化的统称,可见卫生监督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对卫生监督部门人员的行为、意志、态度、素质等各方面体现,换言之,卫生监督文化既是对卫生监督机构成员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整体概括,又会对卫生监督机构成员的行为、观念进行引导、塑造。

12卫生监督文化的特点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使卫生监督部门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卫生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卫生监督文化和企业文化并不是相同的概念。企业文化强调,通过内部文化建设,使组织的形象得到优化,进而为组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而卫生监督文化建设,除结合卫生监督具体职能,对卫生监督部门内部进行建设外,还要对社会公共卫生监督文化理念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其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在提升自身卫生监督执行力的同时,更好地对公众卫生安全进行保护,使国家对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的能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可见,卫生监督文化是一种融合卫生监督行业特色的特殊社会文化,其既体现卫生监督的社会责任,又强调卫生监督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2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意义

21提升卫生监督队伍的执行力和服务能力

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和属性决定,其建设的执法文化应建立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并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约束机制,形成可以体现卫生监督特色的文化体系,进而使卫生监督部门在发挥部门职能的同时,以更加良好的形象参与社会。可见,卫生监督文化在大方向上,可以引导执法人员对卫生监督工作职能、社会责任等产生正确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促使其不断对个人行为进行优化和规范,进而使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一直坚持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落实人文理念,使监督执法部门人员在精神生活方面得到满足,在卫生监督领域形成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奉献意识突出、管理模式先进、服务水平高的行政执法队伍,提升卫生监督的执行力,提升卫生监督工作的整体质量。

22优化卫生监督执法的社会形象

在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强调通过一系列承诺活动的开展,使卫生监督现行审批制度、办证程序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贯彻落实和不断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使卫生监督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如合理地简化办证程序,通过现场办证为较集中分布单位提供办证便利,将服务深入社区,利用科技手段向群众及时、准确传递卫生安全信息服务等均是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将卫生监督服务文化以制度的形式被规范,这对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的社会形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3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的凝聚力

卫生监督文化可以视为卫生监督部门所有人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建设科学的卫生监督文化,可以为妥善处理和提升部门内部工作效率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在建立卫生监督文化的过程中,将卫生监督文化建设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可以在明确卫生监督各科室职责的基础上,降低科室间推诿扯皮现象发生的概率,引导卫生执法人员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的凝聚力。

24激励卫生监督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果卫生执法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提升整体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服务的质量,而卫生监督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依法执政、文明服务、廉洁奉公等激励机制建设,这为卫生执法人员提供了精神动力。

3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关键

在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的发展,使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符合现阶段国内外社会发展、卫生安全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卫生监督文化切实发挥作用的前提,所以在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卫生监督的行业特征和时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这要求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对管理理念、文化载体、文化内涵等各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进而明确更满足卫生监督的文化建设新途径和新方法,在此过程中,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认真吸取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将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论成果融入文化建设中,使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

4卫生监督文化建设推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水平提升的具体实践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和谐社会主义文化观的过程中,认识到卫生监督文化建设工作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针对卫生监督文化建设制订了《合肥市卫生局卫生减速所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宣传折页,文件和宣传折页中,具体阐述了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和方案,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为强化卫生监督精神,建设高素质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以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形式为依托,进行了具体的卫生监督文化建设。通过近8年的努力,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取得了可喜的文化建设成果,收获超过40项荣誉称号,提升了社会形象。

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原则,以“三集中三分离”为标准,所谓“三集中”即卫生许可集中办理、专项治理集中进行、处罚案件集中合议,所谓“三分离”即监督与许可相分离、罚款与缴款相分离、案件调查查办与处罚相分离,以先服务后监督为主要服务程序,以靠前、阳光、发送、追踪、限时、承诺等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监督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建立了将监督和许可并重、将执法与服务并重的执法模式。例如,合肥市卫生监督所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主动针对高校、医院、大型企业等组织进行上门监督服务,提供专项的卫生安全指导,使卫生监督工作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极大地提升了卫生监督的便民利民性;另外,合肥市卫生监督所重视对阶段性卫生安全大案、要案进行调查惩处和集中治理,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建设所长走访制度、网络信息平台及卫生监督长效机制。

卫生监督论文第8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创新思路 科学发展

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公共卫生秩序,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神圣使命。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应对全球各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我们应以人文本,创新思路,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的机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创建工作为主导,以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为宗旨,不断推进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发展。

1. 以人为本

创新卫生监督发展理念

卫生监督事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标,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卫生监督工作必须时刻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卫生监督工作最重要的标准,作为衡量是否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重要的标志。

1.1 理清思路,创新卫生监督模式

为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以把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为群众办实事,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关键点,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把制度创新作为工作切入点,增强服务意识,使卫生监督从监督执法型转向服务型,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环节,缩短许可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服务、高效、清廉的工作作风;把完善监督作为工作的关注点,围绕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强化内部监管;把提高素质作为工作的支撑点,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抓好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1.2 以卫生监督文化建设为推动力,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文化建设逐步被卫生监督人系统地引入卫生监督管理中,卫生监督文化是队伍建设和树立社会形象的推动力。为此,我们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讲党性树三关促勤廉等活动来树立监督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同时,我们以文化长廊建设和廉政示范点为载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卫生监督人员正确观念,推进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是树立爱岗敬业观念。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树立爱岗敬业观念,就是要求职工全身心地致力于岗位工作和事业中,否则即使有一定的才华和能力也不能成功,对事业无益,爱岗敬业应是职工必备的素质。

二是强化服务观念。牢固树立服务宗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卫生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监督与服务对立的思想。卫生监督的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社会与公众,服务应成为卫生监督员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是创新争先观念。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争先才能进步。要求卫生监督人员都要树立这个观念,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与时俱进,使其成为内在的基本气质和特征。

四是树立集体荣誉观念。集体主义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一个集体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同舟共济,珍爱集体的每一个进步和成绩,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拧成一股绳,团结奋进。

五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核心,是苦乐观、利益观的基础。价值观念教育的目的就是克服本位的、虚无的、拜金的价值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人民利益的价值观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强讲大局、讲奉献的意识,奋发有为,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我,贡献社会和人民。

六是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依法行政的要求是治国方略和卫生监督职责的性质决定的,卫生监督工作必须依法行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求卫生监督人员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行为的准则,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维护公共群众的健康利益,做保护人民健康的卫士。

通过六个观念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队伍的公正廉洁得到加强。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卫生监督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中心和大局,认真履行卫生监督职责,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逐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不断创新卫生监督执法模式,大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卫生监督执法长效机制,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2.1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以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为切入点,狠抓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工作,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建立并完善了卫生监督应急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二是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政府投入力度明显增大,我们先后购置卫生监督执法车辆和快速监测车辆,配备食品和公共场所等快速检测仪器,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卫生监督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卫生监督机构内部管理日趋规范,执法领域不断拓宽,监管职能逐步理顺,综合执法能力得到加强,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2.2 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年来,我们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取得良好成效。一是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我们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卫生监督执法难点问题,相继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打击非法采供血、医疗广告、涉水产品、餐饮消费安全、传染病防治监督等专项整治,取缔了一大批违法单位,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纠正了一大批违规行为,树立了一大批好的典型,社会反响强烈。二是日常监管扎实开展。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严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加强职业危害企业监管,放射监管得到全面开展。职业卫生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非法行医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市场秩序趋于好转。加大公共场所监管力度,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3 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一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员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效能机关建设,通过全员培训、案卷评查、进修交流、技能比赛、拉练演习等形式,提高了卫生监督员执法办案能力。二是执法行为逐步规范。以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为着力点,深入抓好办事公开、勤廉徐州、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法律知识技能竞赛,认真贯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惩教结合的原则,探索人性化执法,制定了一次性告知制度、AB角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次不罚规定等制度,使我所卫生行政许可行为更加便捷、高效,卫生行政处罚更加人性化。三是稽查考核日趋严格。制定了案件审查制度、案卷标准评审制度,实行重点工作督查制、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绩效评估。加强举报投诉案件受理督办工作,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和执行力度,保证了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2.4 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我们紧密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积极创新监管模式,探索卫生监督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推行监督与服务结合的执法模式。要求监督员树立服务意识,对管理相对人以指导为先导,突出教育,深入贯彻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落实,做到自律与他律、监管与服务、检查与指导的有机统一,帮助管理相对人全面查找和有效纠正在执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长期、动态、系统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效力。二是公共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成效明显。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执法监管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公共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在对公共卫生单位经营管理和卫生状况严格检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评价结论,以示范街、示范店带动公共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职业卫生监督成效显现。我们始终抱着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经常深入厂矿、深入一线,采取座谈、培训、指导等形式,促进企业建立职业健康档案系统,提高用人单位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及时、全面、有效地监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2.5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卫生监督应急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卫生监督应急组织,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响应和市县乡三级处置的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信息处理机制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市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重大活动保障等队伍实现了有效联动和互动,物资装备和检测设备和试剂得到了应有的储备,卫生监督队伍的应急演练实现了规范化和常规化。保证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响。

2.6 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作为履行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员的言行举止,事关卫生行政执法形象。因此,我们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在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和我为卫生监督增光彩的活动,认真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活动,积极参加全市万人评机关和文明示范岗等活动评议,着力解决影响卫生执法监督质量、效率和形象的问题,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中层以上干部轮岗制度,签订廉政责任书。卫生监督机构精神面貌和形象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得到全社会广泛好评。

3.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促进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八荣八耻”作为卫生监督员正确方向的思想行动指南,调动了干部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监督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与开展党的重点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树立先进理念相结合;与加强和提高监督执法队伍能力建设相结合;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与卫生监督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关心职工生活和切身利益相结合。先后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讲党性、树三关、促勤廉、保发展”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深入开展“两个习惯”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自觉养成“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等活动。经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了卫生监督员的综合素质,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未发生过一起违法、违纪现象;呈现出团结和谐、敬业、向上的良好氛围。

4. 对当前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强抓机遇,借势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工作的发展既是一个黄金时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卫生监督事业也是这样,面对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又存在快速发展的机遇。当前,正值国家“医改”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全球各项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改革和发展卫生事业,更加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卫生监督工作的宗旨与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丰富的执法经验、熟练的现场执法操作手段、高起点的执法服务工作艺术、要有高度的执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2 改革创新,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适应当前的改革和职能调整,保持卫生监督队伍稳定,转变卫生监管工作思路,按照依法行政、综合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推进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不断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行政执法效能。

4.3 转变执法理念和监管理模式,更新工作思路。我们应探索完善卫生监督工作重心前移的工作机制,转变执法理念,从实施行政处罚的事后惩处执法模式,向提前进行行业干预措施的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建立多级监管、联合监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公众和管理对象的卫生水平和法制意识。

4.4 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让社会了解自己。多年来,虽然 我们做了一些宣传,但是社会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应主动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积极拓宽卫生监督信息宣传渠道,倡导和营造卫生监管的大环境转变。我们的工作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成绩,很多程度取决于公众、政府主管部门对我们所做工作的了解有多少、是不是认同我们的工作、进而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