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6:09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七县共84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使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填报系统对和田地区84家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普查。1

.3数据处理

将所收集的数据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在数据校对无误后,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

2.1人力资源总量与构成状况

2009年和田地区乡镇卫生院共有各类人员2588人,院均30.80人,见表1。

2.2卫生技术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状况

2009年和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构成呈现“三多两少”的局面,即年轻人员多,低学历人员多,初级职称人员多,而高学历人员少,高职称人员少,见表2。

2.3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结构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结构见表3。84所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平均为9.07人,具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平均为4.51人,均低于2008年全国乡镇卫生院10.4和4.8人的平均水平。所有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的44.43%。其中,临床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资格为90.81%,护士具有执业资格的占63.48%,公共卫生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占3.81%,尤其是公共卫生医生和中医生特别匮乏,并且无专职中医生。

3讨论与建议

3.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配备严重不足,应采取措施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按每千农业人口计算,每千农村人口配备1.2~1.3名卫生技术人员。和田地区2009年末农村总人口为162.83万人,按此人口标准应配备卫生技术人员1953~2442人,现阶段和田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1715人,低于推荐标准配备人数。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量不断增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调查发现,许多乡镇卫生院往往是一人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不能落到实处,使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国家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首先,国家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1]。2007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为切实有效解决农牧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在新疆医科大学启动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农牧区医师培训项目,为农牧区免费定向培训卫生技术人员,这将缓解基层偏远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状况。其次,提高和稳定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保持卫生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服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人才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建立适合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体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遵循总量控制,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

三、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机构编制情况:

1、主要职责和任务

(1)乡镇卫生院按本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承担相应任务。

(2)、做好日常门诊、住院病人的医疗服务和康复工作,应用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防病治病,参加抢险救灾急救等卫生工作,参与医疗卫生科技活动和收集有关资料。

(3)、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推行计划免疫,开展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技术指导和职业病防治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4)、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群众改善居住、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条件。

(5)、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村卫生室和个体医的管理和技术监督指导工作,推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有计划地选送培训乡村卫生人员,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

2、卫生院单位规格注册资金25万元、全民所以制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差额拨款单位。编制员额5人,其中:单位领导正职1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疾病预防控制1名,妇幼保健1名、医疗卫生人员2名)。

(二)、现有人员情况:实有人数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单位领导正职兼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总数3人(初级3人,聘用3人)

四、岗位设置

(一)内设机构及名称

根据岑巩县编办下达的《关于我县事业单位定编的通知》(1988)岑编字第011号文件,平庄卫生院编制数5人,领导职数1名(含兼管理职责、按专业技术岗位待遇管理的1个),单位内设4个科室,分别为预防保健科、医技科、药剂科、医疗科。

(二)岗位类别

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类,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按照管理岗位不低于25%、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70%,工勤技能岗位不低于5%的规定要求,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共5个,其中:管理岗位1个(含兼管理职责、按专业技术岗位待遇管理的1个),占20%;专业技术岗位4个,占80%(卫生院专业技术主体系列是防疫妇幼保健科,主体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是2人,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50%,专业技术岗位辅系列分别是医疗科、医技科、药剂科,岗位设置数为2人,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50%)。

(三)岗位等级设置

1、单位领导管理岗位1个(兼管理职责、按专业技术岗位待遇管理的1个),其中:卫生院院长1个。

2、专业技术岗位4个,其中:中级岗1个,初级岗3个。

(四)岗位职责说明书

岗位职责说明书详见附件3。

四、岗位条件

1、管理岗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且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管理岗位兼卫生院管理职责、按专业技术岗位待遇管理,管理岗位应在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任职三年以上,有下定的工作经验或有较强的业务实践技能,能胜任和履行助理级岗位职责。

2、专业技术岗位:具备省、州规定各层级(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结合工作实际,各岗位各级别在聘任时还应具有本岗位说明书所应具备的条件。

五、岗位聘用

1、单位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合理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竟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开展岗位聘用工作,确保岗位聘用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专业技术中、初各层级岗位以及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工作,按照省、州规定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由单位组织聘用;管理岗位八级以上职员的聘用工作。

3、聘用的基本程序为:公布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和聘用条件,个人提出申请,资格审查,同等评议,组织考核,聘用公示,公布聘用决定,签订聘用合同等。

4、各类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单位管理工作特点,确因工作需要同时任职的,按照从严控制、规范管理的原则,明确具体岗位名称、岗位管理职责和任职的专业技术水平条件要求,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批准确定。对经批准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按其执行的岗位工资系列,占相应的岗位职数。

5、新受聘的职工在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

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批准后,按照宁府办公室《转发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宁德市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岗位与考聘分开实施意见(试行)》中规定的程序、形式予以聘任。

六、岗位补充

单位岗位因聘用人员退休、终止或解除合同等原因出现人员空缺影响工作时,须通过主管部门向人事部门申报人员补充计划,按《黔东南州事业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细则》(州人发[XX]10号)办理。

七、薪酬待遇

(一)薪酬构成

薪酬由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是指从XX年7月1日起实行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各层级岗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按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黔府发[XX]45号)文件执行;绩效工资包括:

等。

(二)绩效工资

根据国家关于绩效工资有关政策,将单位各种津贴补贴对应各类岗位的不同等级,设置绩效工资分配系数。绩效工资的40%部分随工资按月发放,60%部分根据业绩考核情况发放。

八、岗位管理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3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农村卫生发展要求的差距愈来越明显,改革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人才机制,已经成为我国乡镇卫生院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成都市卫生局医疗改革研究项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为背景,以对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获得的第一手真实数据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乡镇公立卫生院人事改革提供参考。

一、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以往相关研究主要以编制内人员为对象(编内人员数据容易获得),不能全面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本文分析对象包括乡镇公立卫生院的编内人员、支医志愿者、聘用(返聘)、临时用工等所有在职卫生人员,分析数据真实全面,避免了以往研究主要对编制内卫生人员或者仅以卫生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的局限。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现共有卫生人员556名(在编人数为2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占总人数的80.04%;管理人员22人,占总人数的3.96%;工勤技能人员89人,占总人数的16.01%。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效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单独将新津县12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数据与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年龄结构

通常35-44岁年龄段的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的骨干力量。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以3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占比69.88%),35-44岁年龄段与45-54岁年龄段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仅占21.13%,国家平均水平为43.18%。

(二)工龄结构

由于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的特点,通常是工龄在10年以上,其业务水平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龄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0年以上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比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5年以下工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43.59%,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

(三)学历结构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距离《卫生部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的规定,到2015年医师(士)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整体水平已经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好一些,但高学历人员比例偏小(占比仅4.72%;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8.37%)、低学历人员比例偏大(占比9.45%;2005年全平均水平2.24%)的现象还比较显著。

(四)职称结构

对比200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平均水平,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没有正高职卫生技术人员;副高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仅0.43%;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高达52.46%,比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有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显著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严重偏高。

(五)专业结构

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45人,占总人数(556人)的80.03%,低于2009年《成都市一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全院职工总数85%的标准。

国家规定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是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服务,显然,公共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首当其冲的重要职能,而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8.88%;乡镇公立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医疗中,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因此,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应是与日俱增,在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188名医生中,只有42名全科医师。

(六)执业资质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为31.68%,注册护士比例为11.46%,无资质人员比例为49.66%,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已接近一半。

二、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4人,比新津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少2.32人;其中新津县每千农业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76人,拥有注册护士0.29人。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但能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仍严重不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缺乏,严重影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工龄偏低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保证一个组织人力资源具有持续创造能力的关键,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以年轻、低工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体,工龄长、经验丰富的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过小,这势必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无职称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过多

职称等级是对卫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也是对卫技人员技能水平的肯定。合理的专业技术职称层次结构不仅能反映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发展潜力,体现其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能体现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师级、士级的人数比例为:1∶7.5∶44∶58.5,与卫生部宏观控制比例(1∶2∶4∶16)相比,高级卫生技术人员明显缺乏。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其卫生人员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应呈橄榄型分布,但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分布状况并不符合这一要求,而是宝塔形,并以初级和无职称人员为主。

(四)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师短缺

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在专业方面最突出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新津县平均每万人口仅拥有2.4名公共卫生人员,项目组在访谈中还了解到,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由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全科医师短缺,乡镇公立卫生院主要是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因此,乡镇卫生院只有不断增加全科医师的配置,才能在不影响其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减少专科医生的配置,进而减少医生总数。

(五)无资质卫生技术人员过多

卫生技术人员是否取得执业资质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执业资质是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新津县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无执业资质人员高达48.17%,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卫生技术人员属于非法行医。

三、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

在调研中了解到,除支医志愿者每人每月能得到800元的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工资外,其他人员的工资全靠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来支付。新津县12所乡镇公立卫生院每年大部分支出都是来自业务收入,在药物制度改革之前,乡镇卫生院主要依靠药品差价和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工资的发放;但现在药品差价这一收入来源已经不存在,乡镇卫生院主要只能靠其他基本医疗服务收入来维持卫生人员工资发放。

这样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也就直接导致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职工基本工资待遇过低,对经验丰富、高职称、有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以及本科毕业生失去了吸引力,致使人才外流,优秀毕业生也引不进来。

(二)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职能定位不清

乡镇卫生院普遍还没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乡镇卫生院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他们竭尽全力发展壮大自身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对于国家要求的乡镇卫生院重要功能――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通常选择应付了事,让无执业资质、低业务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去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三)社会需求不断增大

随着城乡医保的大范围普及,就医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必然导致乡镇公立卫生院的工作负荷不断加大。项目组在访谈调研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公立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通常是一人多岗,工作量相当大,面对各级卫生机构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的各类培训,乡镇公立卫生院经常由于人手不足,抽调不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相应培训,造成卫生技术人员有培训机会不能参加的局面;同时,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直接导致了卫生技术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其业务水平很难提高,也直接导致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对考取执业资质有所懈怠。

四、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优化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对整个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

首先,地方财政应将各乡镇卫生院编内人数的工资总额拨予卫生院,分配权归各卫生院;其次,乡镇卫生院内部实行竞聘上岗与绩效考核,在院内逐步淡化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区别;最后,各卫生院根据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对地方财政的工资拨款、卫生院自身业务收入用于工资支出的部分进行分配。这样既能提高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资水平,也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公立卫生院作为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普遍将基本医疗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而将公共卫生工作放在次要地位。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让乡镇卫生院能从公共卫生业务中得到适当报酬,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质量。

(三)多种方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当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工作负荷高、培训机会少、休息时间短的现状,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改善:建立以资深卫生技术人员为学科带头人的学习团队;对于各级卫生机构组织的培训,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派一名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参与学习,要求参加培训者回卫生院必须向其他人分享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2.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卫人发[2002]35号)[Z].

3.张晋,吴秀娟.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卫生软科学,2005(2).

4.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才出版社,2009.

5.吕龙驹.四川省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7.

6.燕燕.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4篇

关于落实《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的工作汇报

 

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我局承接《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2018年,我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名医工程”为牵动,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积极打造一支特色突出、技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学科领军人才,按照《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卫生实际,研究制定了《富锦市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运行)》,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优惠条件,成熟一个、引进一个、使用一个。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充分发挥我市名医示范带头作用,弘扬医者仁心文化,打造医疗服务品牌。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了“锦城名医”、“三江名医”、“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德技双馨医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等一系列优秀卫生工作者推荐选拔工作。其中,锦城名医活动推选出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骨伤及康复等类别医疗专家10人,并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开展了表彰先进活动;市中医院推选一名中医骨伤专家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称号;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和先进病区均受到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表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三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为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市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47名医学毕业生,并结合大学生实际离岗情况,我市2018年上半年为择林、隆川和二道卫生院招录3名大学生并已上岗;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引进医、护、药、技等专业人才17名;为中医院引进2名麻醉专业本科毕业生,弥补了临床需求。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但全市卫生人才总量依然不足,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有梯队已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高;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高;2017年之前,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将近10年未引进人才;同时,因“新鲜血液”严重不足,当前乡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老龄化比较突出。从年龄结构来看:56至70岁以上103人,占乡村医生总数35%。按照现行的村医退养补助政策要求,未来可办理退养的乡村医生将达到90人,乡村医生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现实亟待引起重视。二是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37.1%,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62.8;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0.5%,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60.3%。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市直部分医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影像、检验、B超岗位无相应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或临时兼职,诊断和检验水平难以提升。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队伍。

二、目标要求

依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任务和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坚持“什么岗练什么,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保证应参加的人员人人参加,全员达标。通过练兵比武活动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依法执业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琅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含中级)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四、活动内容

(一)学习培训内容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和核心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检测技术和结果评估,了解医学科技新知识、新技术。

(二)培训参考教材

1.临床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

2.护理人员:卫生部编《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

3.中医医疗人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医专业第七版、《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中医学基础。

4.卫生监督人员:卫生部编《卫生监督员培训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年版)、《卫生监督员手册》(赵同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版)。

5.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试验室设备操作和使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要点》、《突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资料汇编》。

6.妇幼保健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相关内容、《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指导手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7.医技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技分册》相关内容、《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各医技科相关内容。

8.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手册》相关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读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

五、活动安排

全县卫生系统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年8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组织“三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要做好广泛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学练技术、争创一流。要充分认清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认识到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阶段:岗位练兵阶段(年9月—10月上旬)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员工开展岗位练兵。采取自学为主、定期辅导、岗上带教、专题讲座、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并定期组织考试,检查学习培训的效果,确保学习培训的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第三阶段:技能比武阶段(年10月上旬—11月)

在学习培训基础上,采取闭卷考试、知识竞赛、病历书写和执法文书展示、现场技能操作演练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业进行技能比武。各医疗卫生单位按要求自行选择一定比例的优秀选手参加全县的技能比武,笔试与技能成绩按40∶60比例,两项成绩总和在前10名,做为评选全县卫生系统学习标兵的依据。同时,将各单位选手参赛情况列入本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具体事宜由县卫生局医政股另行通知)。

第四阶段:总结评比和表彰阶段(年12月)

技能比武结束后,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参加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报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将及时对本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卫生单位全体员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班子要加强对活动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协调、检查。

(二)立足岗位,注重实效。在本次活动的安排上,要保证日常医疗卫生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各科室的工作特点,科学统筹安排,将学习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要立足岗位需要,突出岗位特点。切实使这次活动达到让医疗卫生人员熟知和掌握本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娴熟应用的效果。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6篇

为了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构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二十七条的规定,在总结《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吸收、参考安全生产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办法》,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针对其中的两个重点条款,进行了解释说明。

第三十条施行说明

《办法》第三十条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并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该条对已经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

“依法”,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办法》第25条所列的各项违法违规行为。

“独立”,强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技术服务的责任主体,要求机构保持“身份”的独立性。在技术服务活动中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影响,以保持其公正性,并应当廉洁自律,禁止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行为。要求由本机构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独立完成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不得外聘专职技术人员;要求由本机构独立完成技术服务工作,不得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对于因计量认证范围限制或样品保存时限有特殊要求等原因无法自行检测的样品,可以委托技术服务所在省份具有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委托检测应征得用人单位书面同意,委托双方应签订委托检测协议书,明确双方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甲级机构委托检测样品数量不得超过样品总数的30%,乙级、丙级机构委托检测数量不得超过样品总数的20%,乙级、丙级机构有关委托检测的要求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具体规定。要求机构本身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分支实验室,机构承揽技术服务业务时应由本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进行,并出具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授权书。

“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

“科学”,指方法科学,要求技术服务依照国家、地方或行业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基于职业卫生有关学科理论,采用成熟的定性、定量方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

“客观”,指服务过程客观和结论建议客观,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技术服务事项的实际情况,应当不受或主动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实事求是地给出准确的结论和建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且应当满足可操作性、经济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真实”,指数据资料真实,要求技术服务机构所依据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反映的用人单位或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必须真实,出具的检测数据必须真实,确保技术服务活动可以溯源。

“技术服务事项”,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

“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对其所做出的评价、检测等结论负责,特别是对技术报告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一方面要做出书面承诺,另一方面要承担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出具的技术报告前言中明出承诺(或同时附法律责任承诺书),明确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制概况,对报告的质量、数据的真实性,建议措施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等做出保证,并对上述保证内容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职业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活动中存在违反“依法、独立”等要求的行为,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办法》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施行说明

《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发证机关应当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专职技术人员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内容:(一)职业卫生专职技术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能力;(二)是否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开展工作;(三)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是否完整;(五)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否健全;(六)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七)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该条规定了安全监管部门对已经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7个重点。

“职业卫生专职技术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能力包括培训合格情况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

培训合格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专职技术人员是否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办法》的要求;检测、评价、职业卫生工程、公共卫生和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人员数量、职称、工作经历等,是否满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条件评审项目标准及认可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所有专职技术人员均不得外聘,且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从业。

业务能力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专职技术人员是否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专职技术人员是否能独立完成相应的检测、评价等技术服务活动,是否能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

“是否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开展工作”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不能擅自简化工作程序和服务内容。原则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法独立服务。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不得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二是工作过程规范。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应当与用人单位(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协议、委托书),约束各方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做好合同评审记录;收集所需要的法律法规标准、立项文件和技术资料等,开展必要的初步现场调查。在对收集的技术资料进行研读与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评价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审核;进行现场调查与记录,做好工作日写实,全面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对象)、检测和评价方法;依据有关采样和检测标准规范,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职业卫生检测技术服务;现场采样和检测记录信息应规范、清晰、完整。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编制评价、检测等技术服务报告,并做好报告的审核;报告应按照要求打印、审核、签章和发送;报告及原始资料应完整归档,并按要求保存。

三是质量控制规范。技术服务活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做好必要的质控记录;必须保证技术服务中所应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现行有效;必须保证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了计量检定或校准,满足量值溯源的要求。

四是保密规范。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对其在技术服务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应建立保密措施。

“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规范标准”

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技术报告,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数据规范和内容规范要求。

数据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评价报告中引用数据的来源应当规范可靠,对于技术服务机构自行检测的数据,要保证样品采集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样品检测检验的规范性;对于委托其他机构检测或采用其他机构的类比数据的,应保证数据来源可靠有效;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应用应当规范,数据结果应当按照限值要求进行汇总,数据转换和修约应符合要求,并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等。

内容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技术服务机构所出具的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必须满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职业卫生评价通则、导则、细则等的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至少包含13项信息:标题(例如“检测报告”“检测与评价报告”);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或进行检测的地点;检测报告应有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客户的名称和地址;所用标准或方法的标识;检测类别;检测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采样目期(或样品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所用采样计划的说明;检测的结果;检测人员、复/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的签名或等效的标识;结果仅与被检测样品有关的声明;未经检测机构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的声明。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是否完整”

技术服务档案是反映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过程的证明,也是评价其技术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依据,要求技术服务机构不仅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档案,还应按要求保存。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技术服务委托文件(合同、协议或委托书);合同评审记录;评价、检测的方案、计划及审核记录;相关原始记录(现场调查记录、采样记录、实验室分析记录及原始谱图等);技术服务所需的技术资料(设计文件、类比检测资料等);技术报告及审核记录。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否健全”

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检查3方面内容。一是是否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含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二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完善规范,体系文件的内容应当满足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内容应覆盖评价与检测的主要作业活动,满足有效控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的要求,并有可操作性。三是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应有完善的记录,保证其可溯源,并通过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持续改进。

“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规现象”

对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依法依规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包括: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是否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是否存在《办法》第三十五条所列的违法违规行为;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是否按照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等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价、检测活动,是否存在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内容的情况;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其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是否存在有悖其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专职技术人员是否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技术服务机构执业。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7篇

一、培训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利用三年时间,对全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本药物规范使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全面落实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二、培训对象

全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乡村医生)。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1、镇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到局直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的形式,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合理用药、医院感染、适宜技术、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医改政策制度的培训,集中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0学时。到局直医疗机构进修时间不低于半年,镇街卫生院进修总人数每年不低于80名。

2、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按照《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在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在岗乡村医生,采取集中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以镇街卫生院为教学点,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每周培训一次,每次3-6学时,每人培训每年不少于120学时。

3、局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进修相结合的形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以深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急重症及某些疑难杂症为目的的各种教育进修培训活动。集中培训学习时间每人每年不少于40学时,到外地高层次医院进修时间不少于1年,局直单位外出进修总人数每年不低于20名。

4、防保、妇保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防保和妇保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防保人员培训内容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和艾滋病、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妇保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孕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保健技术,孕产妇和0—3岁儿童系统管理等内容。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20学时。

5、新招聘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各单位要采取岗前培训与外出进修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以及临床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新上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新工作岗位的需要。

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工作制度和人才培养工作规划。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高教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对在职读研究生的要给予时间、待遇等方面支持,取得毕业证后,按比例给予报销学费。今后,各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要事先向卫生局政工科、医政科提出申请,经审批备案后方可施行,取得学历证书的要及时报政工科进行学历登记备案。

四、时间安排

每年12月底前,完成本年度全系统各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任务。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培训计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结第8篇

卫生检验学(HealthLaboratoryTechnology,HLT)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包括卫生化学检验和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两大部分。通过日常的监测检验,以查明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可能危害,为卫生防疫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从而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保障人群健康的目的[1]。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至少卫生毒理学检验应该包括在卫生检验学科内,成为其第三大部分。作者认为,卫生检验学应定义为: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毒理学和预防医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产品和环境中理化、生物和毒物因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卫生检验技术,是指应用于检测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产品中卫生指标和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量值的技术。主要包括理化、微生物、寄生虫、临床和毒理学检验技术等。卫生检验,即我们常说的卫生检验工作,主要是指卫生检验技术工作,通常叫做卫生检验或卫检。它包含具体的检验技术工作和对检验技术的管理工作。卫生检验事业,是指把涉及到卫生检验的学科、专业、组织、技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当成一个完整的事业来看待,来研究。本文简要地总结了60年来新中国卫生检验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现状。展望了卫生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人才和卫生检验学科和专业的未来。

1国家卫生经费投入已大幅度增加,中央新政策再添新保证

国家卫生经费投入已大幅度增加。我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大幅度的提高,如2006年为1778.9亿元,是1980年51.9亿元的34倍多[2]。其中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费用无疑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如,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的投资2002年通过评估就达17亿元[3]。又如,200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项目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总投资为5.06亿元[4]。中央新政策再添新保证。2009年4月6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明确指出:今后三年中,“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主要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一,政府全额经费的保障将极大地提升政府经费的投入,将进一步推动卫生检验技术的提升和卫生检验工作的开展。

2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机构在增多,覆盖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的所有地区

卫生检验机构广泛分布于不同部门。目前,我国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工作的部门主要分布在国务院的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和教育部等几大部门的下属机构,尚不包括中央军委的总后卫生部的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如国家卫生部直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及全国各地的CDC,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生物制品研究院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及其相应的全国各口岸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和各地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环境保护部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各地环境测机构,水厂,制药,各大学医学院校、研究所等。卫生检验机构覆盖了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区。就各地CDC而言,都加挂了“卫生检验中心”的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足见卫生部对卫生检验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建国6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称卫生防疫站)由1949年的1个,到1950年的61个,1980年的3105个,1990年的3618个,2000年的3741个[2]。到2008年末的353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0个、县(区、县级市)级2708个。尚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310个等其他从事卫生检验工作的机构(此数据尚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5]。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3226个:省级34个(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地级333个(50个地区(州、盟)和地级市283个);县级2859个(1635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县级市368个和856个市辖区)[6]。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全覆盖了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区。

3从事卫生检验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素质在持续提高

从事卫生检验和研究工作的人力资源是卫生检验技术工作得以保证的关键。卫生检验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就卫生检验人员数量而言,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检验技术人员由1949年的东北原中长铁路管理局卫生防疫站的很少,到1952年底全国已建立卫生防疫站147个,各类专科防治所(站)188个,卫技人员19750人[7]。到198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3105个,人员103592人,卫生技术人员80874人。已经发生质变。到2007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数3585个,人员197209人,卫生技术人员148512人[8],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关于卫生检验人员占CDC人员总数的比例,1999年就有报道,北京市市级卫生防疫站卫检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为24.74%[9]。2002年也有报道广西103家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卫生检验人员占防疫人员的13.76%[10]。2002年还有报道深圳市区防疫站卫生检验人员占总职工数的比例为17.12%,该结果尚未包括从事毒理学检验和体检中从事临床检验的人员[11]。因此,若按照卫生检验人员占CDC人员总数的20%~30%的比例来看,目前在CDC的卫生检验人员估计在5万左右。若加上卫生部门的其他专科防治机构如慢性病防治中心、职业病防治院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机构,以及其他部门从事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机构,估计实际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工作的人员大致应在10万左右。但与2008年全国取得检验师(士)(主要在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师、士)资格的人数为30.5万[8]的人数相比,还差很远。卫生检验人员素质在不断提高。就卫生检验人员素质而言,从全国来看,有资料表明,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检验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总计100.0。按性别分,男38.4,女61.6;按年龄分,25岁以下4.1,25~34岁31.7,35~44岁35.8,45~54岁25.4,55~59岁2.6,60岁及以上0.4;按工作年限分,5年以下10.3,5~9年15.4,10~19年32.4,20~29年27.8;30年及以上14.2;按学历分,博士0.1,硕士1.5,大学本科17.4,大专36.5,中专36.5,高中6.0,初中及以下2.0;按专业技术资格分,正高1.5,副高6.4,中级38.2,师级/助理36.2,士级11.9,其他5.8;按聘任技术职务分,正高0.8,副高5.8,中级36.8,师级/助理38.4,士级12.5,待聘5.6[12]。可以看出,卫生检验人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44岁及以下中青年占主要(71.6%),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以上人员超过五成(55.5%),师级以上专业资格达到八成以上(81.9%)。与3年前的2002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检验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相比,人员素质和质量有明显改善。如学历构成(%)变化为,硕士由0.9提高为1.5,大学本科由14.2提高为17.4,大专由35.1提高为36.5。专业技术资格构成(%)变化为,正高由0.9提高为1.5,副高由5.6提高为6.4,中级由36.8提高为38.2[12]。此外,国家CDC的5位院士中,有4位是直接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并取得成就的。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卫生检验人员的数量从很少量到几万至10万之众,由没有接受多少专业教育到超过半数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且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和博士,中级职称近半数,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卫生检验人员的数量仍然不足,素质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p#分页标题#e#

4设施设备得到很大改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国家CDC和主要省市CDC的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能够为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提供技术保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全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的总体情况。国家CDC和全国主要省市CDC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尤其是通过2002年底和2003年上半年抗击SARS的洗礼,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防大疫的磨练,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卫生检测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今年我国在面临全球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下,到目前为止,最大限度地、最有效的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受到WHO的高度赞扬,这完全有赖于目前我国CDC系统的高水平的卫生检验能力,同时也是我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的最好明证。国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投入,疾控系统整体技术,尤其是卫生检验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CDC),其人力资源,中国CDC有5位院士,7位首席专家。中心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39%;高级工以上人员比例达65%以上,是部直属单位中高级人员结构比例最高的一个单位。其基础设施投资,如新址,总体建筑规模19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其业务机构,涉及检验技术的独立法人有:传染病所、病毒病所、寄生虫病所、性艾中心、慢病中心、营养食品所、环境所、职业卫生所、辐射安全所、改水中心和妇幼中心等11个研究所或中心;非法人独立单位有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中心和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等3个中心;挂靠单位有地方病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和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等8个中心或基地。这些研究所和中心的技术水平基本代表我国卫生检验的最高水平。其工作经费,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大量迅速增加。如2007年,全年工作经费合计达16亿元,是2003年的2.6倍。其科研实力,全年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仍然保持良好地增长势头。全中心列入科研计划管理的总课题数达到213项,实际获得科研经费约1亿元。2007年度获准课题80项,经费约1.5亿元。中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获奖5项,中华预防医学会奖20项。中心发表科研论文数量较往年有了明显增加,共1089篇,其中中文925篇,英文164篇(SCI收录139篇);出版专著35本,获准专利7项[3]。这些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卫生检验的最高水平。

全国各地CDC的设施设备也得到很大改善,卫生检验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如华南的广东省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321人,其士12人,硕士50人,获得高级技术职称资格人员103人,约占1/3。其基础设施投资,2004年,广东省CDC迁建项目批复立项,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投资5.06亿元。其仪器与设备,原价值约1.37亿元,10万元以上的230余件,其中包括: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仪、ICP光谱仪、多组分气体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车载式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遗传分析仪、全自动病理切片系统、全自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80万倍电子显微镜、超速离心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等。其检验能力,2002年就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认定。目前获认可项目有食品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和日化品、公共场所监测、防病检材等13大类共826项。获卫生部、农业部等认定或认可为: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机构、化妆品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毒理学试验机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机构(卫生杀虫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机构、BSL3(P3)实验室、HIV确认实验室、脊髓灰质炎监测实验室等;获省科委、省卫生厅认定或认可为SPF动物实验室、消毒产品检验机构等[4]。还有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的深圳市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264人,其士10人,硕士42人,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高级职称80人,也约占1/3。其基础设施投资,一个建筑面积4.15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7亿元的深圳市CDC新址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至2009年底完工搬迁。其业务科室,有18个:疾病预防控制4个;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5个;实验室分析与研究6个:理化检验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心、毒理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转基因研究室、二噁英研究室;服务部门3个:门诊部、检验检测服务部、消毒杀虫服务部。其检验能力,二噁英研究室是国家卫生部二噁英检测专业实验室,投入近千万元;卫生毒理研究室的学科带头人是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和亚洲毒理学会理事,有8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分子生物研究室率先由卫生部认定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艾滋病研究室拥有卫生部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转基因研究室是全国疾病控制系统少有能从事转基因检测和研究的机构,投入800多万元,荣获“转基因检测”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微生物参比实验室拥有P2及P3级生物防护实验室,千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荣获“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等国家发明专利;理化检测实验室配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ICP-MS、气质联用仪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二十余件,集日常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为一体,已开展苏丹红、孔雀绿、丙烯酰胺等400余项检测项目。中心200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率先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其科研实力,仅仅2002~2005年,中心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十五项目重大项目2项,国家863课题1项[13]。又如西部的四川省CDC,其人力资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36人。其业务机构,有16个专业机构。其仪器与设备,拥有DNA测序仪、ICP—MS(等离子质谱仪)、PCR定量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GC—MC(气相色谱质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生物鉴定及分析仪、γ能谱仪等高精仪器设备。

其检验能力,有生物医学材料安全性评价和检测实验室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取得了卫生部和农业部确认的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实验室等8项资质。其科研实力,建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等3个省重点学科,设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全国艾滋病防治区域培训四川基地、全球基金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培训中心等6个培训基地。主办有部级和省级期刊3种,其中,《预防医学情报杂志》和《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N)收录[14]。再如华北的北京市CDC,其人力资源,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中级人员占总数的61.8%,博士、硕士70多人。其基础设施投资,总部建筑面积4.3万m2。其仪器与设备,现有大型仪器设备800余台,价值7000余万元;实验室用房6480m2;其检验能力,目前已成为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证的检测实验室;卫生部、市卫生局认定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食品添加剂、化学品毒性鉴定(甲级)检测机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单位;农业部认定的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首批向社会公告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单位;联合国全球监测系统放射性核素监测站;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病毒监测项目在北京地区设立的实验室以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的北京市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是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公认[15]。再如华东的上海市CDC,是全国率先组建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市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公共卫生核心专业机构,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旨在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其业务机构,按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传染病防治部、慢性病防治部、环境职业卫生部以及下属的25个专业科室[16]。再如华中的湖北省CDC,其人力资源,现有人员672人,在职职工468人,副高以上职称14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6人,占10.4%,其士生3人。有14人为硕士生导师,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基础设施投资,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是全国专业设置最全、占地面积最大的省级疾病控制机构。其仪器与设备,现装备有荧光定量PCR、CD4细胞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近200台件,价值达2000多万元。其检验能力,建立了紧急疫情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体系和以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化学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体的应急监测检验防护实验室体系,拥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保健食品功能学实验室”、“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以及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17]。全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就检验能力来看,如广东省疾控机构卫生检验能力,有报道,2001~2003年共有241个(次)单位参加理化检验比对试验,全部项目合格单位占72.2%;有245个(次)单位参加细菌检验比对试验,考核成绩80~100分的占84.1%;有132个(次)单位参加病毒检测比对试验,考核成绩80~100分的占97.O%。表明广东省卫生防病检验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分布不均匀,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质量的控制与管理[18]。当然,中西部CDC的卫生检验能力总体上肯定要滞后于东南沿海的CDC。因此,2006年有人指出,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论从硬件建设、到技术力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p#分页标题#e#

许多省市CDC有能力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菌、病毒、霉菌及其他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生物恐怖、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检测,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健康相关物品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寄生虫病中间宿主和虫媒的抗药性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食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消杀产品和卫生产品卫生质量分析,健康相关物品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分析,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检测,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事件毒物分析,化学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核恐怖、放射污染事件因素检测分析,急性、亚急性、亚慢性与慢性毒性试验,刺激性与过敏性试验、致癌与致畸毒性试验,营养与保健食品功能试验与评价,化妆品功能试验与评价,其他健康相关物品有关功能试验与评价[19]。

5卫生检验学学科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于理论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卫生检验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以预防医学、分析化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毒理学和卫生统计学等作为专业基础,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通过检测与人体健康相关因素(产品和环境等)的量值,从而阐述这些因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关于人才队伍。目前,全国有一支从事卫生检验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10万之众的庞大专业队伍。从学历来看,仅华西卫生检验专业已经培养了30多名博士,130多名硕士,1500多名本科生,培养各种专业检验人才1500多名;从职称来看,全国有5000名左右的副高职称资格以上的高级人才;有博士导师10余名,硕士导师20多名;有从事卫生检验技术并做出突出成就的院士4名。关于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研究与实践的机构有国家、各省和市县CDC疾控系统以及其他机构,全国省级及以下CDC加挂“卫生检验中心”突显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全国有卫生检验学专业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卫生检验专业的大学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20余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国家、各省和大部分市有卫生检验人员交流技术心得的专业学会。关于教材、专著和杂志。国家有完善的卫生检验学专业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材,如上世纪80年代鲁长豪教授所主编的《食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学与卫生检验技术》和《食品理化检验学》成为该专业长期使用的经典教材,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专业规划教材有《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免疫学检验》、《分析化学》、《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等10余种;还有《现代卫生检验》等大型专著;也有能刊登卫生检验人员技术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的《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因此,目前卫生检验学学科的发展正在以一种良好的态势快步向前。

6我国原创的卫生检验专业正蓬勃发展

卫生检验专业得到国家批准列入专业目录。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原四川医学院)开始招收全国第一个3年制卫生检验专科班,招收40名学生。1974年该校正式创办了卫生检验专业(专科),1977年改为本科,1981年国家教委批准,卫生检验列入高等学校专业目录。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卫生检验学(先为卫生化学)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华西医大、哈医大等先后获得卫生检验硕士授予权。1990年华西医科大学获得卫生检验学博士授予权[20,21]。举办卫生检验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多。从35年前(1974年)的1所大学增加到全国目前约有20多所高等院校。举办卫生检验专业的院校的重要性在不断曾强。如全国重点大学已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仅硕士)等4所。还有地方著名的大学10多所:哈尔滨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南华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大理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此外,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清晰,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得到加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更加多元化。

7卫生检验学会得到壮大,学术交流活跃

全国学会已产生四届。至1988年12月成立了第一届全国卫生检验学会以来,到目前已经是第四届了。其中,第一届鲁长豪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委员为郁庆福教授,第三届主任委员为陈昌杰研究员。学会下设卫生化学教育、卫生微生物教育、食品理化检验等9个学组。第四届主任委员刘秀梅研究员。四届委员会构成充分体现了队伍年轻化、素质高、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举办16次全国学术交流会。学会交流活动频繁,已经举办16次全国学术交流会。有的省级学会学术交流更活跃,如广东省卫生检验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今年将举办第20次学术交流会和省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

8《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发展良好,已经成为月刊

稿源在增加,周期在缩短,栏目在增多,质量在提高。该刊稿源在不断增加,该刊1991年鲁长豪教授等创刊时为季刊,1992年起改为双月刊,2005年起改为月刊直到现在;定位更加清晰,主要栏目不断增加;读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刊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如论著:1993,3(2)期刊登了10篇,1999,9(6)期只刊登了2篇,而2006,16(2)期刊登了14篇,而2009,19(4)期刊登了19篇。因此,该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已被列入“科技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等检索工具。9卫生检验的未来一是卫生检验技术将向着高通量、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简便和高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公共卫生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卫生检验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是检验的种类和项目在不断增多,如二噁英、联苯、杀虫剂、重金属、毒鼠强、三聚氰胺、苏丹红、水消毒副产物、多溴联苯和氯丙醇等。二是检测对象的量越来越微量,如有些检出限要求已经达到ng、pg乃至fg级。三是要求检出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最近使全球卫生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2h就可以出报告了[22]。四是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处罚更加严酷。在国际贸易中,若检验发现违禁超标的微量污染物,将面临国际声誉受损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政府对卫生检验机构的重视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投入必将进一步增加。分析检验的手段将会不断增多,技术将会不断更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的操作将向着更加安全清洁、更加环保绿色、更加简便快捷、更加微量准确的方向发展。#p#分页标题#e#

首先,样品前处理将采用各种新技术,如采用固相微量萃取、加压液相萃取、亚临界水萃取和微波消解技术等。其次,仪器联用将变得平常。用于复杂体系中多成分的测定,可大大地提高仪器的分离检测综合效能,如气一质联用仪(GC-MS)、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液一质联用仪(LC-MS)等,对于各种环境化合物的检测限可达lng~lfg/L。再次,分析仪器高通量、高速度、小型化和智能化是检验技术发展的必然,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血球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全自动蛋白质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和DNA测序/基因分析仪等;全自动毛细管核酸分析系统,3~10min内即可分析12个样本,一次性可自动完成多至96个样本的上样与分析,样本进样量只需不到0.1μl,检测下限低至0.1ng/μl,检测分辨率最高可达2bp。软件使用简单、人性化,可实现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出。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能在20min之内分离长至几个kb的DN段,对于外显子大小的DN段,其分辨率可达到1bp。最后,多学科交叉技术的融合将是未来检验分析系统追求的新目标,如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totalanalysissys-tems,或Micrototalanalysissystems,MicroTAS,μTAS)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最大限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便携的分析设备中,甚至集成到方寸大小的芯片上,也被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LOC)。实现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如基因芯片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s)是μTAS中当前热点。未来检测仪器向着“手表化”、“钢笔化”、“手机化”、“数字化”和“组合化”等方向发展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