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10 23:13:56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1篇

一、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严格按照《四川__经济开发区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要求,加强管理,致力于提高开发区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入园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手续,经市规划局批准的所有工业项目的设计方案都备案在录;严格把握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规范企业围墙的色调、高度和规格,规范工业项目大门地坪与园区道路的衔接;调整工业项目用地建筑退让红线,加强马尾河、人民渠沿线的规划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使用强度,据此对《江苏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市工业园详细性规划》进行相应调整。经与江苏邮电设计院的多次沟通和实地勘察,以人民渠与马尾河三角地带为核心的江苏工业园景观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为全面启动康宁工业园的发展,总面积11平方公里,以食品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康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为打造__经济开发区商贸文娱中心,启动江苏工业园产业孵化基地商业项目,其初步规划方案已完成。

二、积极落实3亿中央资金,群策群力抓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工程:江苏工业园一、二期发展地块内的“九条道路、七座桥梁”及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面完工,区内道路全长16公里,均按城市道路标准实施;总长3.4公里的汽车城苏援大道项目,经一路、经二路、纬二路和纬三路四条道路已全部竣工。目前,江苏工业园一期区域的路网、水、电、气和通讯等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七通一平”的成片开发土地。投资1000万的拱星工业干道支线道路工程(经十三路)将于年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新市工业干道至关羽延伸段道路工程和江苏工业园泰州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在正在前期报批中,有望明年初开工建设。供电工程:投资约700万元全长约3公里的江苏工业园110kv供电线路已全面铺设完成;由德阳市供电局出资新建的江苏工业园110kv变电站也已启动,力争于明年7月投入运营;总投资约1000万元含汽车城、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供电配套工程的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完成,计划于年底启动建设,以全面保障各园区的永久性供电。排污工程:江苏工业园一期3平方公路的污水管道与道路同步实施完毕;为拓展园区发展区域,投资100万元在建武路南侧增设污水管道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日处理能力达2万立方米/天的江苏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力争于明年初投入使用;投资200万元的汽车城污水管道工程已完成立项工作,明年初启动建设,以切实解决汽车城污水排放问题。供水工程:投资200万元的江苏工业园和汽车城自来水管道分别与城区管网的接道工程均已全面铺设完工,实现城区自来水与园区的同步供应;投资100万元的拱星工业园华丰公司五福渠改道项目已启动,将全面推动华丰公司项目;投资100万元的汽车城水利设施改造项目在征得孝德镇和水利局多方的意见后,完善了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立项工作,计划于年底开工建设。于此同时,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江苏工业园雨污水管网穿越人民渠工程,以及正在完善设计中的马尾河河坎整治工程和二期发展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工程均将在明年初实施完毕。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江苏工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了园区发展和投资环境。

作为开发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规划建设部工作的核心任务。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继续加强与代建办的联系和沟通,并严格按照相关办法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全体同志时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刻,出现在建设工地的各个角落,全力抓好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为解决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先后组织协调会议32次,395人次分别到13个政府相关单位和5个镇进行联系,同时以185次书面公文及函处理相关事宜。

三、全程跟踪30余家企业,全心全意抓项目服务

规划建设部将服务园区经济、服务招商引资作为部门工作的原则,以科学、积极、认真、优质、高效地态度为开发区下辖的30家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从现场陪同参与每个项目的选址工作开始,规划建设部为入园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定专人与国土局和规划局对接,负责办理每个项目的用地宗地图、红线图和规划技术要求通知书、项目用地周边管线图等设计所需的前期资料;项目总平面及单体设计初步方案完成后,便于第一时间将方案报送市规划局进行审核,并就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全力给予妥善解决,以最大程度缩短设计、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进度。

为切实维护开发区基础设施,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预防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区内安全生产经营水平,今年以来规划建设部采取多项安全防范措施。一是针对江苏工业园投资项目施工建设和生产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拟定了

《安全生产责任书》;目前,已与15家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以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二是要求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等单位按项目金额缴纳一定比例的施工保证金,并发放相应数量的园区车辆通行证,以严格规范施工单位的作业行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切实维护区内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宣传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召开园区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发放安全生产通知书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树立安全生产的法制意识,推进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规划建设部全体人员积极、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申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存在的难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广泛收集项目建设单位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的需求,积极协调供水、供电、燃气、移动、电信、长通局等公用部门,为企业全力解决施工临时接水、接电和办公等难题;超前规划建设项目开工所必须的公用管线;以加快送水送电工程,确保项目开工建设需要。一年来,规划建设部的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倾心倾力先后解决了21个企业用电问题,共迁改供电线路5条、新架设线路16条;迁改企业施工场地内公司、公司、通信线路11条。

四、公开引进12家中介机构,倾心倾力抓园区软环境

为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入驻项目提供便捷、高效和全面的服务,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本着公正、公开、公平和鼓励竞争的原则,规划建设部于今年6月份在网络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类中介机构进驻开发区投创中心,先后23家单位报名参选。通过对各单位的审查,从公司资质、从业经验、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绵阳市华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入选,共涉及工程勘察、安评、环评、法律咨询等6大行业。

为规范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拟定了《四川__经济开发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与入选的中介单位签订协议,要求相关费用原则上只能按同行业最低标准收取。截止目前,各家入选的中介单位均已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了中介服务。其中,四川汇智成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已与企业6家项目建设单位签订了安评协议,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四川分院已承担了10余次项目设计和规划编制任务,四川__东方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已承担了区内5次建筑工程监理任务,四川大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先后共承担了总金额约20__万元的审计工作。

五、20__年工作计划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核心。进一步加强在建基础设施的监督力度,并加强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江苏工业园二期发展区域、拱星工业园和新市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工作。

2、继续坚持服务经济的工作原则。时刻牢记“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理念,继续主动深入园区,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于企业所提出的问题,尽量第一时间答复、第一时间进行帮办,为区内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重点抓中央资金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约9000万元,实施新市工业干道至关羽延伸段道路新建工程(20__万元),江苏工业园泰州路延伸段道路工程(1400万)、二期发展区道路地下管网配套工程(1000万)、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300万)、江苏工业园新市工业园和拱星工业园供电设施配套工程(400万)、汽车城供电配套工程(400万元)、德茂公路东侧污水管道工程(200万元)、昆山路南侧马尾河河道整治及水闸工程(1000万)、拱星工业干道支线道路工程(经十三路)(1200万元)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计划管理

综合计划是统领企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纲领,是加强集约管理、精细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开始,陕西省电力公司在基层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统筹、引领和调控功能得到增强。但也存在着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和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供电企业“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认真分析,加以解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及面临的问题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综合计划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主要计划指标的编制、上报审批、执行、协调控制、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精准计划、精确执行、精准控制,确保企业年度各项计划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管理是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摒弃过去计划按照部门分头编制管理的弊病,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经过综合平衡,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将各专业计划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年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是企业年度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具有优先性和统领性。

2、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四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管控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优,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年来,综合计划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约束力和调控力得到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一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层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企业原有的综合计划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和管理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综合计划的广度不够,没有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原有的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主,按部门、分层级分解拓展指标不够。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综合计划的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规模管理、轻项目控制”,“重宏观、轻细节”,“重独立、轻协作”的现象,综合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指标的制定存在“差不多”的观念和“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四是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业绩考核、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对于上述问题,供电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深刻理解加强“四化”管理,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认识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要求,实现“四化”管理、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原则

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以深化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为突破,夯实基础、规范流程、深入分析、精准控制、刚性约束、全面评价,集中解决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在提升综合计划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的方针,重点拓展综合计划的范围和深度,完善指标体系,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工作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坚持“综合平衡”和“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三是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建立综合计划分析体系,确保指标可控、在控。四是建立与全员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同业对标指标紧密关联的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三、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综合平衡,实现对经营工作的全覆盖

综合计划管理的重点是“综合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计划编制前要确定各职能部门应该编制哪些专业计划,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实现对经营活动的全覆盖和全介入。其次,在编制中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计划服从规划的原则,加强综合计划与各专业规划、财务预算、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和企业重点工作的紧密衔接。第三,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讨论审核,保障方案的统一完整和有效衔接。如参加省公司集中招标计划要和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资金计划的节点要保持一致。第四,对年初无法确定,未统一下达的计划,在实际下达时由主管部门提交计划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后归口下达,纳入年度计划进行管控。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

(二)“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逐级分解”是实现综合计划目标完成的重要保证。省公司下达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四类24项,供电企业应根据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1、计划部门负责健全全局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计划部门要根据省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针对基层供电企业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实际业务设立针对性的指标,做到每个部门都要有考核指标库和KPI指标。纳入企业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要达到省公司下达指标的2―3倍。

2、各部门、单位要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业务指标。综合计划指标要和业绩考核指标、专业指标有机结合。指标体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系统规程、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职责进行逐级细化拓展。

3、部门要指导班组和专责确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

各部门指导班组制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时,要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结合,部门和单位要书面与班组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将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4、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

各部门指标体系建立后,计划部门组织讨论审定,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形成以争先目标为导向、关键指标为重点、业绩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金字塔式指标体系。

各级各部门分解下达的指标要具体量化,可评价、可考核,无空白、无交叉。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制订指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避免出现“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让“使劲跳、够得着”的计划目标引着跑,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前进。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每年度应进行滚动修订,保证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趋于一致,保持准确、有效和统领性。

(三)“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

“跟踪监控”是实现综合计划可控、在控的重要手段。深化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跟踪监控异动和核心指标,精心打造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和深度,综合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是各部门、单位要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实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深化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尤其是做好月度跟踪分析。在分析中加强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的分析和控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指标分析按照逐级分析的原则,自下而上,从专责和班组分析开始,再到部门和全局。在分析中加强指导和引导,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数据罗列和牵强附会。既要关注内部因素,又应考虑外部影响。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督导问责,形成综合计划闭环管理机制。按月印发会议纪要,在下月会议上通报各部门、班组、专业改进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考核,保障综合计划的落实和执行。

(四)“刚性约束”,严格管控计划执行过程

“刚性约束”就是围绕综合计划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对指标的建议计划、分解下达、月度分析、跟踪考核、综合评价等环节进行细化和确认,形成制度并严格执行。

1、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保证指标可控在控

一是按照“分解下达、刚性约束”的要求,抓重点,攻难点,创新管理。通过月度计划指标任务的下达落实、分析改进提高、结果评价考核等环节,尽快形成计划管理的月度闭环管理模式,迅速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二是细化明确月度工作计划。要将年度计划和指标演化为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的具体月度工作任务,以月度工作任务的完成保证年度指标的完成。有班组的部门和单位每月制定下发部门月度工作计划,无班组的部门按月与员工签订绩效合约,明确指标和任务。形成月度保年度、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工作计划完成机制。三是供电企业和各部门要对指标和月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形成考核通报。针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要加强管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2、健全综合计划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计划的实行,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省公司对基层供电单位的工作评价和考核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围绕着各项指标和重点工作的完成来进行评价。

供电企业要解决工作业绩考核结构不合理、涵盖指标不全,考核内容不细,操作性不强,无完整的年度业绩指标考核办法等问题,适应“刚性约束”的要求。充分借鉴系统企业的先进经验,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和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年度业绩考核办法要明确综合计划指标和年度业绩目标的年度考核与兑现标准,做到每一项指标有责任部门,考核部门,考核条款,考核标准,条款分明、有据可依,避免不确定性和临时性。让每一部门对照条款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供电企业应修订、完善《综合计划实施细则》、《月度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保证实现综合计划闭环管理。

四、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的保障机制

(一)全面推进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由于综合计划涉及的专业面宽、数据量大,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积极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对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统筹、平衡、协调作用,提升综合计划的控制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已经完成,供电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凭借系统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提升,调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改进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工作中,供电企业要及时总结工作得失,积极探索并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长效管理问题,完善指标体系,深化指标分析,健全考评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发展,逐年提高管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计划工作的主导作用,针对本单位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改进。在每年底安排编制下一年度综合计划实施方案时,针对上年度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形成综合计划常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计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供电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要持续不断地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上进一步规范,指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计划执行上更加严格,跟踪分析上更加及时,管理手段上更加先进,逐步构建“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要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个转变”和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韩俊雅. 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07(02):72―74

②高喜利,晁阳等.强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思考[J].《陕西电力》,2009(05):86―88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3篇

的。

关键词:两册、供电所、表单、计划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两册”推广应用的背景。

在“两册”的推广应用前,笔者所在的供电所开展运维工作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运维工作包含周期巡视、消缺、大修技改、停送电操作等等,工作任务较多,到月底班务会议上回顾本月工作时,常常发现漏做了某项重要工作。

2、当班所长在外出差或时,想从班员那里了解前段时间开展了什么工作,得到的回答却是“年纪大了,记不太清楚了。”“具体哪个地点,忘记了。”“不记得是周一还是周二了。”等等。

3、作业表单使用由生技部下发的统一版本,表单上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作业前准备、作业步骤等,并不适用于所有供电所。

“两册”提出“计划+表单+系统”的工作模式,理清了工作思路,简化了流程,让供电所的员工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由谁来做。

二、“两册”推广应用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西联供电所根据以下的思路来开展“两册”的推广应用:我们从设备风险评估出发,确定设备的运维、检修策略,然后编制年、月、周计划。根据计划,梳理出日工作任务,再将对应的表单进行修编,然后根据计划安排,将表单应用到现场工作中。最后通过回顾,不断滚动修编风险评估、计划和表单,形成闭环管理。具体工作思路如下图所示:

三、“两册”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两册”理解消化问题。西联供电所运维班总共有8人,平均年龄在39岁,文化水平偏低,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的只有3人,班员理解和消化 “两册”存在差异。

2、“两册”业务梳理问题。“两册”的应用是一个闭环管理的过程,由于员工素质的差异,对业务熟悉程度的差异,在梳理日常业务时有不到位的地方,容易造成业务梳理的错、漏、乱,也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

3、表单填写问题。表单上的内容较多,部分员工年纪较大,眼力较差,填写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特殊天气,例如夏天,外出作业常常一身汗水,面对强烈的阳光,填写作业表单容易填错。

4、计划执行问题。计划编制很详细,但在实际执行时,容易受一些计划外工作或者其它突况的影响,容易导致计划特别是周计划不能按时完成。

四、“两册”推广应用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两册”理解消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供电所员工积极组织员工参加 “两册”应用培训学习,并且充分利用班前会和每周五的安全学习时间,将“两册”推广应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讲解,将应用模块分解,如计划模块、表单模块、风险评估模块等,每天或每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讲解学习,并向全体班员演示模块的实用操作,让全体班员逐步了解和熟悉“两册”的应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两册”业务梳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日常业务的梳理我们采用全员参与,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外援和本所老员工的经验和智慧各项作业任务进行梳理,制定运维和检修策略,编制计划,按表单实施,最后实现闭环管理。

3、表单填写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减少员工填写作业表单的难度,我们集中全所骨干对所里每项作业任务进行梳理,开展作业风险辨识,将表单彻底本地化,行成“一班一库”,达到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修编的原则是在表单主体框架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设备及材料、员工技能水平等,对表单内容进行修编。我们删除表单上多余的信息和修改表单上与实际不符的内容,做到填写表单只需要打“√”确认,而不需要每一项都要经过判断才能填写。现场作业人员只需要按照表单上的项目逐条进行,就能够规范地开展作业,大大减少了填写表单的工作压力。

4、计划执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1)根据电力行业作业方式、作业影响的特点,工作计划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编制,将重要紧急的工作任务安排在前。

(2)把每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如任务观察、安全工器具检查等安排在10—20日,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还能将这些任务重新编制在下周周计划中,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3)如有临时增加的工作,及时开展滚动修编,将其列入周计划中。

五、“两册”推广应用的成效。

1、运维工作有条不紊。通过计划的编制,再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我们不再有漏做某项重要工作的情况。班所长在外出差或者开会回来,也不需要通过班员回忆了解工作情况,只需要打开电脑,点开周计划,本周开展了哪些工作将一目了然。

2、运维工作得到减负。计划的编制从全局出发,结合工作的轻重缓急和季节性特点,运维工作得到了统筹安排;计划的编制从设备风险评估出发,不再做无意义的工作,将运维力量使在刀刃上。

3、运维工作安全规范。通过表单作业风险的修编,风险评估结合了具体的作业任务、作业环境、员工技能水平,作业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表单作业步骤的修编,作业步骤得到简化和优化,开展作业更加规范、高效,员工愿意去使用表单,促使员工养成按标准作业的好习惯。

六、结语

供电所 “两册”在推广应用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真正掌握应用了“两册”之后,对班组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对班员的减负却是显而易见的。“两册”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班组的管理水平,减轻了班员的工作压力,规范了作业流程,实现了闭环管理。我们将继续深化“两册”的应用,结合本班组的实际,对作业、设备风险库滚动修编,对作业表单修编修编再修编,持续改进,让“两册”实实在在成为班组减负的手段和工具。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著. 广东电网韶关供电局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配网运行维护班分册). 广东电网公司, 2012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规划;规划方法

1 企业物流规划的指导原则

物流系统规划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围绕企业所涉及的物流活动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所谓物流系统规划,就是把物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实现整体物流系统运行合理化和物流系统化的总目标。企业物流规划有以下指导原则:

1.1 客户服务驱动与改进服务目标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即在实现既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追求物流系统的改善。 

(2)为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得不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

(4)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水平。这是增加效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改进服务战略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尽管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成本,但由于顾客满意度的极大提高所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会超过成本的上涨幅度。在当今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去降低成本,可以说物流系统成本压缩的空间在不断减少;而改进服务目标战略另辟蹊径,从提高对于客户的服务水平着手,既符合“顾客至上”的企业理念,又避免出现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价格战而带来的两败俱伤局面。

1.2 减少固定投资与降低营运成本

减少投资是指改进服务战略的实施目标是使系统的总投资最小化,其出发点是投资回报最大化。例如,为避免进行仓储而直接将产品送达客户,放弃自有仓库选择公共仓库,选择适时供给而不采用储备库存的办法,或者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等等。与高额投资的战略相比,这些战略虽然可能导致可变成本的增加,但投资回报率得以提高。

降低成本是指在保持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尽量将系统总成本降到最低。通常需要评价各备选的行动方案,例如,在不同的仓库选址、库存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或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中进行选择,以形成最佳战略。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物流领域,物流的重要目标是消灭库存,把从起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所有运行工具和技术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最短送达方案,包括路途最短、时间最短和费用最低的综合目标。在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中,则要帮助企业实现即时生产,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费用。

2 企业物流规划的有关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包括众多子系统的复杂机体,其中主要有订单处理、运输、仓储、预测、采购与供应以及选址问题等。确定客户服务目标、库存规划、运输规划、物流设施选址、信息系统规划、多样化分拨是物流规划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决策都会影响到供应链各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率。

2.1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

确定客户服务水平是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的首要任务,企业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比任何其他因素对系统设计的影响都大。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物流各阶段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显然,服务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系统的总体效率发挥。过低的服务水平满足不了用户要求,过高的服务水平则会带来较高的物流成本。

2.2 物流设施选址

物流设施选址中,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考虑选址的环境。如既要考虑运输费用,又要考虑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等。二是要把握选址方法,目前主要有数学模型、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物流设施选址主要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良好的物流设施选址规划还应考虑所有产品的移动过程及相关成本,包括从工厂、供货商经中途库存点后到达客户所在地的产品移动过程及成本。如果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满足客户要求,如直接由工厂供货、供货商供货、经选定的库存点供货等,则会影响总的分拨成本。寻求成本最低的需求分配方案或利润最高的需求分配方案是选址规划战略的核心所在。

2.3 库存与运输规划

库存规划是指库存管理方式。即将库存分配到存储点与通过补货自动拉动库存,代表两种不同的战略。其他方面的决策内容还包括:产品系列中的不同品种分别选在工厂、地区性仓库和基层仓库存放,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来管理永久性存货的库存水平。

2.4 物流标准化及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物流、供应链渠道中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可替换的零备件、模块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以及给同样产品贴上不同品牌的标签等而实现,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供应渠道中必须处理的零备件、供给品和原材料的种类。通过延迟也可以控制分拨渠道中产品多样化的弊端。例如在彩电产品的新品设计中,如尽量作到零备件标准化,则可大大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2.5 多样化分拨战略实施的规划

(1)在同一产品系列中实施多种分拨。

(2)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柔性。

(3)实施分拨整合。

3 企业物流规划的设计程序

企业物流规划在设计程序上,规划设计必须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对原有系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找问题,为制定目标和工作程序做准备;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系统要求和功能的各种具体方案;对设计出来的各种具体方案,用技术经济的观点来评价其是否可行等。

3.1 企业物流规划的调查研究

对规划对象现实的物流和非物流情况进行调查,找出问题,为制订改进目标或提出新的目标做准备,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若干主要方面:①物流情况的调查。②贮运方法的调查。③贮运情况的调查。④贮运工艺和生产工艺的调查。⑤外部衔接的调查。⑥非物流情况的调查。是指除物流之外的一切关系,如生产管理、后勤服务,对外联系,规划区域的气象资料、建筑、朝向、总体布置、地质条件等情况,各作业单位之间的人事、组织、计划和业务方面联系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部情况调查完毕后,绘制出整个系统的物流图和相互关系图,为规划设计分析做准备工作。

3.2 实施调查情况分析

对所调查到的物流和非物流的情况,从整个规划系统的角度进行逐个分析,其分析的主要标准如下:①专业化组织生产。②合理批量。③环保绿化。④节约土地。⑤节约能源。⑥安全。⑦提高物料搬运“活性”。⑧集装单元化。⑨标准化。⑩工艺直线布置。B11利用空间。B12贮运过程中进行作业。B13均衡贮运。B14减少重复搬运。B15机械化、自动化。B16减轻体力劳动和过分疲劳。B17其他建筑朝向、建筑结构、区域道路、管线、建筑造型、通讯、联络、公路服务、后勤设施等应符合规模要求。总之,必须从规划单元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达到投资少、上马快、改善劳动强度,少占土地,好管理,收益大,使用方便,维修容易,便于发展和技术经济最佳的目的。

3.3 物流规划的初步设计

根据对规划单元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首先着手对规划内部各区域之间物流路线、方法、设备、设施和各种工位器具的类型进行综合比较。然后,进行物流工艺的设计,制订数个工艺方案,绘制方案流程框图。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绘制物流规划工艺初步设计图,完成设想到制订方案的过程,一般需提出2—3个方案供比较选择,最多不宜超过6个方案,并同时绘出相互关系图。

3.4 技术经济比较

对所提出的方案逐个从投资、建设、经济效益比较,然后要求使用单位、建设单位、使用者同进行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即多方案比较。在初评的基础上对整个规划进行修改,绘制出相对最佳方案,列出整个系统的概预算,经大家认可后请上级审批。

3.5 施工设计

对最终方案经过上级审批之后进行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包括整个系统,各区域内,直到各工段、工位之间,贮存点之间等的设备、设施、建筑、仓库和场所,以及工位器具等进行详细布置,选择各种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设计各种非标准设备、设施和工位器具,以及整个系统的道路、管线、绿化等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图纸,为整个系统的实施做好全部施工要求的一切设计文件、图纸等和详细的工作预算。

3.6 规划的实施

根据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文件要求,组织采购、订货、土建施工、加工制作、安装、调整、人员培训、后勤服务、企业管理等,同步进行检验,检查全部工作进度和要求,确认无误后即进入试运转阶段。如系统太大,可以分几期进行实施,同时在改造、扩建时,还要考虑到不影响目前的生产和原有设备、设施的利用和重新布置等。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5篇

第一条为加强管理,规范运营,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更好地为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回族自治区水工程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县人民政府与水投集团签订的《东部综合供水工程建设框架协议》有关精神,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照节约用水、有偿使用、均衡受益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东部综合供水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本工程涉及的各级水管单位都应严格遵守本办法的规定,维持用水秩序,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有限水资源,确保群众均衡受益。各用水户都有义务遵纪守法,爱护水工程设施,接受各级水管单位的管理,自觉维持良好的用水秩序,承担相应的水费支出。

第二章管理模式、机构及管理范围

第三条县人民政府、县水务局、水投集团、新海公司、受益乡镇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以及农民用水协会代表共同组成东部综合供水工程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受水区域总体用水规划、工程的重大改造方案、水价调整及征收方案,协调工程运营管理涉及的水量调配、水费征收、均衡受益等重大问题,解决重大水事纠纷。

第四条东部综合供水工程分为农业补灌工程和人饮工程两部分,由新海水务公司(以下简称新海公司)、县水务局、农民用水协会共同运营管理。

㈠农业补灌工程实行两种管理模式。其中,以公司集中经营的,实行新海公司+县水务局节水灌溉管理站(以下简称节灌站)+经营公司管理模式;以用水协会经营的,实行新海公司+节灌站+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

㈡人饮工程以大郎顶南侧直开口流量计井为界,分为大郎顶以北(上游)和大郎顶以南(下游)两部分。大郎顶以北实行新海公司+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大郎顶以南实行新海公司+县水务局水管所+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

第五条新海公司受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管理范围内的水量调配、资产运营和保值增值任务。具体运营管理范围如下:

㈠农业补灌工程骨干部分。具体包括:一至三泵站;红一、田三35KV高压输电线路;一、三泵站35KV变电所;一至三干管输水压力管道;小西沟、下马关、上马峰调蓄水池、原小西沟1#蓄水池、原下马关2#蓄水池。

㈡人饮工程大郎顶以北部分。具体包括:净水厂;红城水备用水源工程(含原人饮一至四泵站);新建人饮三、四泵站;人饮北至韦州甘旧庄南至下马关白家滩主供水管网及联户水表观察井以上供水管网。

第六条县水务局设立节灌站管理农业补灌工程;设水管所管理大郎顶以南人饮工程,承担管理范围内的水量调配、资产运营和保值增值任务。具体运营管理范围如下:

㈠农业补灌工程骨干以下部分。具体包括:各调蓄水池出口电磁流量计井以下供水管线和田间配套工程。

㈡人饮工程大郎顶以南部分。具体包括:人饮五泵站、人饮主供水管道及联户水表观察井以上供水管网。

第七条县人民政府指导各受益乡(镇)村组建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农民用水协会具体承担管理范围内的运营管理工作并协助水管单位做好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工程设施的运行维护和下游水量调配、制订用水计划、协调用水秩序、解决用水矛盾、收取水费并全额上缴新海公司或县水务局。

㈠农民用水协会由受益乡(镇)发起组建,报县民政局注册,报县人民政府备案,抄送新海公司或县水务局。

㈡农民用水协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受新海公司或县水务局的指导,自觉接受县人民政府监管。协会法定代表人由会长担任,会长由协会会员选举产生。协会法定代表人是协会与新海公司或县水务局节灌站的专责联系人。

㈢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分为农业补灌协会和人饮协会。农业补灌协会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由受益行政村、自然村人员组成,与节灌站签订供水协议,发生水事事务;人饮协会原则上以人饮支线为单位组建,由受益行政村、自然村、乡(镇)片区人员组成,大郎顶以北人饮协会直接与新海公司签订供水协议,发生水事事务;大郎顶以南人饮协会直接与节灌站签订供水协议,发生水事事务。

㈣农民用水协会与节灌站(或新海公司)签订用水协议,向用水户收取水费,向节灌站(或新海公司)缴纳水费。节灌站与新海公司签订用水协议,向新海公司缴纳水费。

㈤农民用水协会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水费全额上缴,支出的运行经费由新海公司或节灌站拨付。其中,农业补灌协会以及大郎顶以南人饮协会的运行经费由节灌站拨付;大郎顶以北人饮协会的运行经费由新海公司拨付。

第八条人饮工程联户水表观察井及以下到户设施的管护由用水户负责。用水户必须确保计量水表正常运行。

第九条节灌站(水管所)、农民用水协会应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协调用水矛盾,维持用水秩序。其中,新海公司主要负责维持农业补灌工程骨干部分和人饮工程大郎顶以北部分的用水秩序;节灌站(水管所)主要负责维持农业补灌工程骨干以下部分和人饮工程大郎顶以南部分的用水秩序;各农民用水协会主要负责维持本协会管理范围内的用水秩序。

第三章工程改造和维修

第十条工程的改造和大修,由新海公司与县水务局共同制定改造计划,由县水务局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获批后方可实施。工程的日常维修、零星维修或临时抢修,按照“谁主管谁维修”的原则,由工程管理单位负责,费用由工程管理单位承担。人饮工程联户水表观察井以下部分,由用水户自行维修;也可以申请由工程管理单位维修,维修材料加价率不超过10%,除此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四章用水计划和引水计划

第十一条按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以供定需,均衡分配”的原则,农业补灌和人饮用水均实行定额水量和实际流量双指标控制。定额水量依据工程设计标准确定,实际流量依据运行工况确定。

第十二条用水计划分为年度用水计划和月度用水计划。年度用水计划在每年3月15日之前编报;月度用水计划在每月5日之前编报,格式由水管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用水计划由农民用水协会根据各用水户的实际需求和管理需要编制并上报。其中,农业补灌用水计划报节灌站审核,再由节灌站报新海公司核定;人饮用水计划大郎顶以北直接报新海公司核定,大郎顶以南先报县水务局水管所审核,再报新海公司核定。新海公司收到用水计划后,在综合考虑总体来水情况、用水需求、水量调配等因素的情况下对用水计划进行审核和调整,并及时将调整后的用水计划反馈给水管所、农民用水协会。

第十四条新海公司在综合考虑水损、用水需求、水量调配需要等因素的情况下编制年度引水计划,并按要求时间上报红寺堡扬水管理处。

第五章水量计量及水费计收

第十五条水量应本着简便、准确、公开的原则,按照有关行业标准以及供用水双方签订的用水协议进行计量,并作为水费计收的依据。水管单位和各用水户要维护计量设备的完好和准确。

第十六条计量设备由供、用水双方定期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任何一方对抄验数据有疑问的,可申请对计量设备进行校核,并承担校核费用。

第十七条本工程总引水量由一泵站出口处的电磁流量计计量,由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和新海公司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并作为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向新海公司收取原水水费的依据。

农业补灌骨干工程水量由每个调蓄水池出水管出口处的电磁流量计计量,由节灌站和新海公司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作为新海公司向节灌站收取水费的依据;农业补灌骨干工程以下水量由每个支干管或支管上的水表计量,由各农业补灌协会和节灌站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并作为节灌站向各农业补灌协会收取水费的依据。

大郎顶以北部分人饮工程水量,由人饮主供水管道或支线上的流量计计量,由各人饮协会和新海公司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并作为新海公司向各人饮协会收取水费的依据;大郎顶以南部分人饮工程的总水量,由大郎顶南侧的直开口流量计计量,由县水务局水管所和新海公司共同抄验,互相签字确认,并作为新海公司向县水务局水管所收取水费的依据。

第十八条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水费由用水户承担。农民用水协会根据用水量向各用水户收取水费,归整后全额向节灌站或新海公司上缴。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新准则;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一、新准则修订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财政部持续积极地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工作。早在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改革以前,《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与其他主要资本市场的会计准则已经对职工薪酬的主要组成(如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计量及披露进行了详细规定。2006年,财政部实施会计准则体系改革,《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旧9号”),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有力助推了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不断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职工福利项目日益丰富,相关会计处理规范急切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与国际财务的趋同工作势在必行。2012年,财政部会计司深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1月27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新9号”)正式,于2014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二、新9号与旧9号的主要差异

新9号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适用于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对比新9号与旧9号,新9号体现出六大特色。

(一)明确了职工范围

“职工”的概念在新9号下进一步扩大,包括了三类人员。一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二是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三是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不管其是否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由企业正式任命,如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进入企业工作并提供服务的人员。因此,新9号中“职工”的范围涵盖了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

(二)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

新9号不仅将职工薪酬的内涵延伸到了离职后福利,而且强调了给受益人的福利。相比旧9号的简明扼要,新9号对职工薪酬的主要组成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定义,对 “短期薪酬”、“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及“其他长期职工福利”6项内容的内在实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与旧9号相比,“离职后福利”的提出是新9号最为显著的变化。新9号单独增设了“离职后福利”一章,明确划分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类离职后福利计划,并对二者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细致完整地规范。

(四)整合了“短期薪酬”规范

新9号单设“短期薪酬”一章,从四方面详细修订了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进行体例调整,在正文中纳入了与带薪缺勤和利润分享计划相关的规范(旧9号只在应用指南和讲解中涉及相关内容)。二是进行了内容整合。由企业缴纳的社会性保险,如养老及失业保险,其本质是提供给职工的离职后福利,相关内容纳入了新9号中“离职后福利”章节的设定提存计划。三是加强了实操性。新9号针对企业实务中非货币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答案。

(五)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旧9号中针对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在企业实务中容易引起歧义。新9号强调要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进行准确区别。辞退福利是针对辞退这一事项本身进行的补偿,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相反,离职后福利是针对职工离职前为企业提供的服务给予的直接补偿。另外,对于企业实务中的职工内退等现象,新9号进一步提出,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

(六)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及辞退福利是企业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除此之外,企业实务中还存在其他种类丰富、形式各异的职工薪酬,无法一一陈列。新9号单独设立“其他长期职工薪酬”一章,完整规范了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三、新准则中离职后福利政策解析

离职后福利的设立是新9号中的一大亮点。新9号统一规范了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要求等,有助于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职工薪酬制度的发展需要。

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服务,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给职工各种形式的离职后福利。离职后福利包括退休福利(如养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他离职后福利(如离职后人寿保险和离职后医疗保障),不含短期薪酬及辞退福利。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企业制定并告知职工的离职后福利管理办法,称为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企业承担风险和义务的差别,离职后福利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其中,企业向独立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称为设定提存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称为设定受益计划。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条款及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上。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的义务以向独立主体缴存的提存金金额为限,职工未来所能取得的离职后福利金额取决于向独立主体支付的提存金金额,以及提存金所产生的投资回报。设定提存计划的缴费对象为企业单方或与员工共同,缴费水平固定,收益水平不定,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职工承担。企业实务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就属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存金额,职工受益水平与企业在职工提供服务各期的缴费水平不直接相关。

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的义务是为现在及以前的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缴费对象为企业单方,缴费水平不定,收益水平固定,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实质上由企业承担。企业改制时特定人群的薪酬计划属于设定受益计划。

企业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的,无论是否设立了单独主体接受提存金并支付福利,均应当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要求对离职后福利进行会计处理。

四、结语

新9条实施后,企业应尽快对本企业的职工薪酬体系进行详细的梳理评估,并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提范围(包括人员范围及费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二是计量方法及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三是披露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文献:

[1]步丹璐,余婷.浅析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会计实务,2013(07).

[2]郭恒泰,曹晓宁.对职工薪酬准则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13(09).

[3]吴烨.关于应付职工薪酬征求意见稿的解读与思考[J].对外经贸,2013(09).

[4]张艳英.职工薪酬准则中离职后福利内容详解[J].商业经济,2014(09).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电力;创先;计划;信息;系统

文章编号:1008-083X(2016)03-0069-03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志码:B

南方电网公司于2007年提出创建国内先进供电企业的战略规划,并于2008年将贵阳供电局列为创建国内先进供电企业的试点单位。在“创建国内先进水平供电局”的关键期,贵阳供电局需要站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更宽阔的视野、更敏锐的眼光去谋划供电局的各项中心工作,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实现既定的创先总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贵阳供电局开展了包括流程运作体系建设、优化部门职责和岗位设置等一系列的创先实践,并且即将启动建立组织绩效管理体系与提升供电局创先能力、建立岗位绩效管理体系与提升员工胜任能力的一系列举措,将创先工作向纵深推进。因此,贵阳供电局以“创建国内先进水平供电局”工作为推进载体,以建立指标管理体系为项目目标,进行创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创先系统)建设。以创先建立责任传递机制,提高各级组织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贵阳供电局各项中心工作和关键任务落到实处。

1创先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1.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创先系统建设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了指标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该系统包括关键指标监控、机构职责管理、指标库管理、数据源管理、责任书管理和工作计划管理共6个主要模块,全面覆盖局级、部门和岗位的三级用户,建立了基层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和归口部门的三级数据管理平台,并在各个模块下设立相应的二级模块。

1.2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1.1.1关键指标监控模块包括关键指标运行数据、局级指标权重赋值和局级指标得分确认3个二级菜单。其主要功能是为局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提供关注局级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控平台,进而更有效地把握供电局创先实践的开展。1.1.2指标库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构建全局的创先绩效指标体系以及胜任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供电局和部门的二级分配矩阵将指标分配到部门和岗位。1.1.3数据源管理模块数据源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实现指标数据在基层单位、专业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的三级流转,从而实现数据的一次性录入进而自动汇总形成岗位、部门以及供电局的全局指标考核得分。每个月在进行当期完成值以及下期计划值赋值的同时,用户可以针对每项指标的运行状态、差异原因以及拟改进措施填写相应说明和分析。专业管理部门对于基层单位流转而来的各项指标当期计划值以及下期完成值,以部门为单位逐一进行审核,并可按单个指标进行多部门之间的横向查询与比较。1.1.4责任书管理模块包括责任书签署、得分汇总、奖金计算、参数设定、申诉提交、申诉处理以及责任书延期设置7个二级菜单。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发约人签署责任书,归口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得分进行排名以及奖金计算,责任书相关申诉提交与处理以及责任书延期等功能。1.1.5任务计划管理模块包括部门任务计划、局级任务计划、专项任务计划和任务计划延期设置4个二级菜单。其主要功能是为供电局月度任务计划汇总、上报提供便捷高效的实现途径。

2创先计划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贵阳供电局创先计划管理系统在国内电力行业首次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创先指标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服务于创先实践。整个项目在贵阳供电局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以指标考核责任书作为实施载体,逐级落实各类指标、各项任务,以量化指标和任务计划带动全局的管理。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闭环,体现了创先绩效运行水平的提升轨迹。

2.1指标管理闭环

围绕实现创先这个总体目标,在生成路径方面,通过5项关键成功因素和14项关键任务,规划我局创先总体行动路线图,使指标体系服从于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一体化管理要求,服务于我局创先实践;指标设置方面,通过分层、分类和分级,在五个层次和六个类别,建立全局608项创先绩效指标库和213项胜任能力指标库,运用两级指标分配矩阵进行三级分解,全面覆盖供电局、42个部门和606个岗位;运行机制方面,围绕指标、数据源和责任书等三个要素,减少指标管理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梳理指标建立和指标维护、数据提供和数据审核、责任书签署和奖惩等管理流程,理清工作界面和指标责任定义,建立责任系数和供电局、部门、岗位的三级联动系数,在总量控制之下拟定考核奖惩实施细则。(见图2贵阳供电局创先计划管理系统流程图)在系统中以省公司下达十五个创先专项计划工作为主,与公司下达考核工作和督办重点工作、局本部各部门的专业管理工作构成完整的任务计划体系,强调跨职能的横向协同,以及供电局层面、局本部和基层单位(含县级供电企业)的纵向贯通。将创先专项计划作为贵阳供电局整体推进创先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创先任务计划,以分类、分级和分项管理的形式,利用信息系统在年度和月度进行控制,闭环追踪任务完成状态,落实绩效考核,推进实施。

2.2数据流转

从实现创先的总体目标出发,主动导入广东电网公司创先评级标准,明确各项关键指标的实际运行状态和存在的差距,召集各部门围绕16项局级指标和42个部门的部门级指标,通过三值设定法进行计划赋值,重点强化指标过程控制和创先责任传递机制。以硬对接省公司下达的年度绩效考核重点任务,以及各项专项计划,确保里程碑事项按时完成。系统将指标当期完成值及下期指标计划赋值导入系统,通过数据流转实现计划端和评估端的滚动签署,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我局指标管理体系建设。针对42个单位按照“业务管理、生产经营、分县局、职能及党群”四大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和排名,按月指标运行分析报告,促使各单位加强指标管理。

3创先计划管理系统应用及运行现状

创先系统以指标考核责任书作为实施载体,逐级落实网省公司下达各类指标、各项任务进行“硬对接”,以量化指标和任务计划带动全局的管理,做到创先目标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衡量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使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其中引入指标成长链模型,以指标成长链为责任书这个实施载体的设计出发点,将绩效管理向前延伸至创先绩效指标计划、向后延伸至分析、改进环节,集成了指标、数据、措施等关键要素,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闭环,体现了创先绩效运行水平的提升轨迹,并对下一周期目标值赋值提供参照依据。再将指标当期完成值及下期指标计划赋值导入系统,经由数据流转实现计划端和评估端的滚动签署,通过创先绩效指标的提升和供电局整体创先能力的提升,共同促进局创先目标的达成。通过系统的应用和体系的构建,局绩效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有效推动了供电局各项关键指标的提升和供电局创先能力的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评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供电可靠性逐步提高,停电时间得到了进一步有效控制,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达到同类可比范围国内先进水平;第三方客户服务满意度达到了国内供电企业先进水平;直管范围内线损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创先系统的推广,强调并强化了指标管理责任和数据源管理,形成履盖全局各单位的指标任务管理平台,并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指标管理及其扩展运用,合理减少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4结语

供水业务工作计划第8篇

1人工制定泊位计划存在的问题

石湖港区主营集装箱业务,兼营荒料石、水泥、矿土等散杂货业务,近年来吞吐量稳步上升。港区挂靠船舶不仅日趋大型化、多样化,且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挂靠船舶艘,2010年艘,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0艘。随着业务的不断壮大与发展,石湖港区的泊位已远远不能满足船舶靠泊需求,压港现象日益严重。虽然挂靠船舶数量增加及船舶大型化是石湖港区业务量上升的标志,但同时对港区泊位计划、堆场计划、具体作业计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石湖港区采用的靠手工计算并结合个人经验制定泊位计划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船舶靠泊及作业,不利于港区作业效率的提升。

1.1人工泊位计划难以全面满足码头装卸需要

(1)难以周全考虑岸吊和岸线设置。石湖港区岸线的实际情况为:0号泊位主要作业散装水泥船,其余现有1号、2号、3号、4号等4个常用泊位,实际可靠泊长度为左右;2号泊位下游与3号泊位上游的交界处有拐角,不可作为连续泊位使用;1号泊位以靠泊荒料石船为主,2号、3号、4号泊位主要靠泊集装箱船。石湖港区现有岸吊情况为:0号泊位有门机1台,额定起升质量;1号泊位有门机3台,额定起升质量分别为,和,主要用于装卸散杂货船;2号泊位有桥吊4台,均为单吊具,只能单箱作业;3号、4号泊位共用7台桥吊,其中1台为单吊具,6台为双吊具。由于人工计划泊位无法将岸吊行走范围及岸线设置完全考虑到位,可能导致船舶原有作业计划发生改变,甚至造成船舶在计划外的移泊。

(2)难以适应抵港船舶的多元化。随着海运业的不断发展,船种和船型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于码头而言,最重要的船舶参数就是船长。如何使不同船长的船舶合理、安全地靠泊,并尽量缩短其在泊时间是码头生产调度的关键所在。人工制定的泊位计划只能提示船与船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而无法根据船舶资料、进出口货物数量、可分配机械数量、作业效率等自动生成船舶在泊时间,因此难以生成最优(或)泊位计划。

(3)难以适应散杂货船船体结构及作业的特殊性。散杂货(主要指荒料石)船的舱盖板一般由船方自行开启和关闭,其开关舱盖板及联检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只能靠值班调度员根据船方或其人提供的信息凭经验判断;但船吊的额定起升质量及类型、超大件货物清单、船舶吃水、船宽、舱体结构等可在船舶抵港前得知并录入系统。由于船舶泊位安排涉及多个环节,只凭人工判断难免有考虑不到之处,如果在制定泊位计划时能从系统自动读取船舶的各种参数,以提醒值班调度员或直接生成合理的泊位计划,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工泊位计划的不合理性,避免人工考虑不周而导致作业计划不能执行甚至移泊。

1.2人工泊位计划常见的考虑不到之处

(1)乘潮水位时的航道水深与航道实际水深的对比,即航道是否有足够的富余水深使船舶安全通过;

(2)船舶最大吃水与所靠泊位当天最低潮时实际水深的对比,即船舶所靠泊位在其停泊时间内的最低潮水深是否会导致船舶搁浅;

(3)船舶的舱盖板结构是否会影响靠泊时舱盖板作业或作业线安排等,例如,船宽以上的船舶在停靠石湖港区2号泊位时,只有5号桥吊可以满足其舱盖板作业要求,其余1号、2号、3号桥吊由于大梁后伸距长度不足,均不能满足舱盖板作业要求;

(4)在人工计算船舶停泊时间时,无法周全考虑作业线安排、后方堆场情况以及集装箱的箱型、箱种等,导致船舶的实际作业时间与计划作业时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后续泊位计划不准确;

(5)涨落潮时船舶靠离泊所需时间的不同;

(6)各类船舶的绑扎方式和甲板装卸箱量的不同影响拆加固时间,从而影响整船装卸进度;

(7)不能综合考虑各类船舶的属性以安排合适的泊位,例如,散杂货船、双吊具作业集装箱船、非双吊具作业集装箱船、利用钢丝绳开关舱盖板船、集装箱吊具直接开关舱盖板船、船方自行开关舱盖板船等各类船舶的属性和结构各不相同,所适合停靠的泊位也不尽相同。

如能将上述人工泊位计划考虑不到之处以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桥吊故障率等均交由程序自动读取并生成智能泊位计划,则可计算出相对准确的船舶在泊时间,从而避免人工泊位计划的不合理或不准确。

2泊位计划智能化的必要性

随着石湖港区腹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石湖港区的业务量不断攀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成为提升港区服务水平的必备条件。泊位计划的智能化程度决定装卸船计划、堆场计划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而影响港区整体作业效率的稳定和提高。

(1)应对港区业务量攀升的需要。石湖港区荒料石年吞吐量已超100万t,集装箱年吞吐量也已突破100万TEU。凭借特定的地理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业务项目,石湖港区的业绩还将不断攀升,对港区作业系统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码头企业以船舶作业为核心,泊位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对其他作业计划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成本控制、作业效率、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若仅依靠人工制定泊位计划,随着业务量的提升、船舶种类和数量的递增、后方堆场的复杂化,各种弊端将显现无疑,其中包括前后方作业脱节、作业计划多变、作业连续性得不到保证、成本上升、作业效率降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等。

(2)准确计算船舶在泊时间的需要。要缓解船舶压港现象,除提高泊位利用率外,还需提高船舶作业效率(包括整体平均效率、单船效率、单机效率等)。提高船舶作业效率的关键不在于岸吊操作员的水平,而在于后方堆场的通过能力。从目前来看,石湖港区的堆场形势严峻,而且暂时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加之受部分船公司经营方式、业务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堆场翻捣率居高不下。如果船方在港区制定泊位计划前,准确提供船舶进出口货物清单,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计算出该船的翻捣率,并结合后方堆场的堆存现状、堆存能力生成智能泊位计划,再由智能泊位计划读取该船的预单机效率并提供给泊位计划员,便能提高船舶在泊时间的计算准确性,从而为其他计划的合理制定提供条件。相比之下,在人工制定泊位计划的情况下,船舶在泊时间只能靠泊位计划员粗略计算得出,既费时又难以保证其准确性。

(3)港区降本增效的需要。泊位计划实现智能化后,一方面可减轻泊位计划员的工作量并提高其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判断准确性,从而避免因人工判断失误而造成的作业混乱;另一方面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泊位计划的相对准确性,使后方堆场管理部门能根据相对准确的泊位计划制定合理的装卸船计划、收发箱计划等,从而提高机械和场地的利用率,降低人员空耗,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3智能化泊位计划的生成

(1)码头中控室值班调度员和泊位计划员负责收集所有挂靠过或计划挂靠石湖港区船舶的详细资料、参数等,并将其录入计算机系统,不得遗漏船长、船宽、船舶进港靠泊时的最大吃水、舱盖板结构、舱体结构等船舶重要参数。

(2)码头与船公司或其订立相关协议,确保船公司或其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资料和数据提供给码头,比如船舶资料、进出口货物清单、积载图、预配图和到港时间等。船公司或其应在码头制定泊位计划前提供上述资料和数据,未提供完整资料和数据的船舶不予安排泊位。

(3)码头中控室值班主管负责协调泊位管理部门与码头内部各相关部门、班轮组及涉外相关单位的关系,收集所有岸吊的行走范围、码头岸线实际情况、泊位实际理基水深、航道理基水深、锚泊情况等,将可直接录入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并在数据发生改变时及时更新,不可直接录入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主要指航道理基水深、泊位实际理基水深等)则由码头综合部信息中心协助录入系统。

(4)码头综合部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更新和升级,使系统能自动读取泊位计划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并使系统能自动生成最合理的智能泊位计划,供泊位计划员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微调,进而生成最终的智能化泊位计划。智能化泊位计划的生成步骤如所示。

4泊位计划智能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