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15 08:45:04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1篇

关键词:常态化 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___ 班级___ 小组___ 活动主题_____

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记载、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他们档案袋中。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点是考察课程的落实情况及教学的实效。学校的教导处不定期参与活动开发、听各种形式的常态课、用调查访问等形式观察了解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考核,并记入教师档案。学校评价教师主要评价有三点:一是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从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附教师的评价表如下: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研究对象,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结合平常的教学,研究在常态下教学活动。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随时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进程。

转贴于  四、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初步形成并写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

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并加以完善,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应用性学习内容、目标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研究成果等。

3、总结阶段:

2006年4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并推广。

五、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两年来我们对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基本结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

学校按照教育局规定的课时(每周2课时)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台江区教育局文件中提出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的13项要求",并逐项予以落实。每学期初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制定学校学期教学计划,期末作好教学总结。每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校总课题的基础上确定子课题,然后制定其学期教学计划。每两个星期课题组开展活动,请区进修学校张天明老师作指导,在教研活动中讨论教学的心得、建议及困惑。教师在讨论与研究中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毫无顾虑地大胆展示自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二)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明确告诉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和灵活的。我校也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总目标,积极贯彻执行"台教综[2004]44号文件"精神,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根据学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确定合理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我学校地处中亭街,开展了有关中亭街风俗和商业的《中亭街的变迁》、《寻找中亭街的古迹》、《走进民族英雄陈文龙》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处和少先队配合开展有关文明礼仪的《我为爸妈过生日》、《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等综合实践活动;还充分利用猫头山国防科学基地和荆溪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状态,这种资源可以随时增加、重组和完善,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如学校把每次活动的资料装订成册,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让每次记载活动都留在 资源库里。

(三)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教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我校在制定评价机制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教师、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常态化的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在常态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增强了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常态化的研究中,教师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技能,站在整个课程的高度,对课程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要求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自然得以迅速成长。在活动中教师以"知微见著"的态度检验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不断从活动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若干专题,展开讨论。在反思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感受再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总结"的科研局面,教师在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创造的快乐。课题组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撰写了论文,并参加了总课题组论文评比活动,荣获包括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区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项。《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在区"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成果会上汇报,受到好评,其中案例分析、活动方案、反思等也收入区级的资料汇编。《学校—我们成长的摇篮》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送参加台江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荣获一等奖。论文《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及省一等奖。《我为爸妈过生日》在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展示评比中获二等奖。《洲边小学——我们的家》和《走向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区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的课程,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 必须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让学 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懂得了怎样与人交流,拓展了知识的视野,真正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对不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六、问题与思考: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的研究极为重视,组建了领导班子,组织教师参与培训,但随着常态化教学地深入,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一)学校没有配备综合素质全面的专职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老师在开展活动时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我校地处台江的西部,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的教师。教师习惯于用教材教学,一旦没了教材,教师就如失去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的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备课,加之很大一部分教师又身兼行政工作和主课,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苦恼。

(二)对教师和学生的 评价机制不到位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平时很少像语文、数学、英语之类主课程那样精心设计备课,上课的随意性大,课堂记录或评价也是空话。课题组为求规范,把学生活动列入学生期未评价,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期未确定学生等级时,怕麻烦和考虑学生评先等原因,任课教师并未按规定方案严格执行。另外在评价教师时,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还不能作为评定语、数、英职称的依据,这也削弱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改革回归"真人"、回归生活、回归自然,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一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邹开煌等:让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常态课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2004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2篇

一 、成果提出与内容界定

(一)成果研究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实施中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缺少活动过程方法的设计,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驾驭,仅仅停留在浅表化阶段,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缺乏深入的理解把握,很难全面反映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我们初步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基本活动模式:创境质疑――自由分组――引导分析――探究验证――师生评议――拓展分享,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随着我们对小课题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的不断深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是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兴趣不浓。表现为学生还是跟着教师和教案跑。通过对近24所学校调查发现,对于活动课堂,学生参与态度为:主动参与40%,旁观、偶尔参与20%,旁观20%―30%,与自己无关20%―10%。可见即使教学形式有了许多的新花样,但实质上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

二是师生互动性不强,体验不深。有不少课堂表面看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而实际上还是教师领着学生一步步往前走,学生思维发散和实践操作的探究学习的空间几乎没有。学生还是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是缺乏合作探究能力,探究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学生融入不到小组中。例如在课堂上,当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并制作时,学生还是习惯依赖别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妨碍了能力素养的提高。

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们积极调整活动模式思路以“激发兴趣――尝试发现――提出问题――探索交流――指导应用――活动展评”为主要活动流程,并在南岗区域小学尝试应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其中三个核心点是活动重要条件,我们又将其模式提炼为: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展评导学――创造应用)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作为主要活动载体。

(二)关于“小课题”概念界定 。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概念:是教师以两课时就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为载体。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选择并确定小型课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真实的情感体验过程。

“小课题”研究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课程模式。我们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中小问题为切入点,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系列化应用研究。便于教师操作与把握,更易于普遍实施,小课题从内容到形式灵活多样,让教师易导、学生更爱学,教学效果实在明显,有利于普遍实施和推广。

从我们常规教学的表现看,课题的内容范围应该比较小,从教学时间来说,每个课题大概只用1~3课时。从活动内容看,我们以编写8本教材为蓝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作为主要的活动线索。

二、成果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一)确定研究主要目标

教师: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尝试发现(创境激趣――体验发现),合作探究(合作体验――探究验证),展评指导(创造应用――展评导学)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老师的预设能力和指导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是以教学为载体,突出体验性、过程性、实践性、探究性。并应用于综合实践四种类型活动课中。以此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小课题”教学模式策略,构建综合实践“五学”课堂教学体系。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地在尝试体验中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在合作中分析问题,在尝试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学会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在活动性的课堂中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真正锻炼,能力素养得到提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成果研究具体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

从课程的特点出发,深入学科的教学领域,把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不同层面内容探究其应用的规律,并将其规律运用于具体实践中。我们在全市确立20所不同层面实验学校,着重于三方面实验研究。一是探究模式设计过程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过程,确保课程的实践意义。二是关注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三是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寻着这样的研究思路,深入挖掘活动内在功能,杜绝浅层次活动化内容。

2.选择重点内容攻关。

选择重点活动内容,以市级名优骨干教师刘颖、谷丽、樊金娜、刘佰玲、郭丽娜、计勇鹤设计活动内容作为突破点,集中全市学科骨干精英,组建建立学科团队观察体,对小课题确立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采取一课一议,分小组对小课题模式环节的合理性,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比如以刘颖老师的《七巧板探秘》一节课,集中全市骨干组建学科团队,对其活动环节设计,进行共同的听评议活动。以数据作为测量的尺度,以活动内容来体现模式思路。团队通过提炼环节――确定观察重点――开发活动量表――记录问题,分析其模式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并以此在市、省、国家学科活动中展示其研究过程。得到国家专家的认可。

3.以课题带动课程。

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就是以课题带动课程发展建设,探索小课题教学一般规律,推动小课题研究的进程。为研究深入,我们树立“开放研究”指导思想,突出学段特点,突出活动空间,突出学生选择性,突出学生兴趣点。我们尝试:理念先行、典型引路、区域推动、逐步发展的独特研究思路。提出“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策略:课题小、感兴趣、体验深、效果好的四个策略。准确把握小课题内容特点,依照学生的认知发展,以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关注活动过程体验为侧重点,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使教师亲历研究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形成一种技能。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调查。为了全面把握当前课程教学进展的现状,要实际调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理顺关系。对 “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的课堂现状进行广泛深入调查,此次调查研究情况由《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刊发。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同方多媒体杂志,论述了哈市综合实践实施状况,分析了原因提出对策,促使模式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是 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预案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探索预案设计策略最重要的节点,就是为教师、学生提供全新资源。我们用1年时间提炼整理了8本综合实践主题设计,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此系列内容不仅拓宽教师研究的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设计能力,促进了学生活动兴趣提升,这在我国课程体系建构中具有结构性的突破。

三是关注“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有效应对策略。“小课题”模式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预设与生成统一的良性发展,就须要通过对“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科学合理性。在大量的典型案例实践中,对模式的框架体系结构进行理解,体系创新进行不断调整,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哈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出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是重点论证“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教学中呈现的策略研究,模式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构建。通过一个阶段反复实践的研究,验证了“小课题”的科学合理。我们认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突破与成果

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我们所选活动主题设计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为载体,须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没有单一的答案,但是容易激发学生的新设想和新思路,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各种活动方式,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课程的生长点。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课堂活动。

开展“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我们根据小课题教学的活动类型,总结了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来确保每项活动学生都喜欢,都有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重点强调,学生体验在先,教师跟进指导在后的活动思路。在这种情境中,创造出学生喜欢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在交流研究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寻求引导应用。更好地全面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在活动展评中,不拘一格展示汇报,然后进行个人、小组、教师指导评价,既是过程小结同时也是过程反思,再现学生活动过程,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这种活动模式应用,无论哪种课型,都能灵活应用,使“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们设计《纸花飞转的秘密》《巧手做纸球》《神奇多米诺》《七巧板探秘》《中国结》《爱心义卖》等活动主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驾驭课程实施水平和能力,从而验证了“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3.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3篇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是受制于教育目的和要求,在本质上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广告学实践教学是广告学专业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因此,广告学实践教学是一种同于学科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据此,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以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索研究为基本方式;以提髙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价值取向;而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祌,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和事业心。②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协调的能力^③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跨学科综合知识,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掌握广告运作的科学方法,实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迁移。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全程性原则。全程原则就是遵循广告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将实践教学贾穿到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

第二,应用知识的原则。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强调教会学生如何把已经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第三,开放性原则。强调学习要与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紧密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第四,综合性原则。实践教学要瞄准学科动向和专业发展,提倡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统一、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统一、自选课题实践与指定课题实践相统一。既注重一般专业原理的确认和掌握,又注重专业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第五,效果性原则。即切实强调实践教学的效果,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它是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

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逨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逑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环节。从系统论原理出发,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有序结构的复杂系统,具体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估等五大要氣子系统)构成,这五大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实践教学有机的整体。为此,必须把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统一纳入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以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为基础,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概括地说,就愛四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为保障”,具体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四年不断线”是从实践教学的时间设计上考虑的,主要体现‘全程性原则”的,指将实践教学贾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间断。“三个层次相呼应”主要是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考虑的,包括第一层次课程实习;第二层次课程设汁及专业实习;第三层次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足前—层次的结果和S标,从而体观‘应用知识的原则”。“三大措施为保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保障、某本条件保障、组织体系的保障。教学计划保障趟指在教学汁划中,保证有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某本条件保障,主要足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经费支持、技术支持等。组织体系的保障,主要是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实施机构。从而体现‘综合性原则”。

2. 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娃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势必要对部分专业某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开设的方式,边立实训系列、综合实习系列、实战训练系列三大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坚持棊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广告作业素质。加强莪础知识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主要通过综合实习系列來完成。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不断线,在三大模块中加以锤炼。另外,鉴于广告业是一个H新月异的行业,必须加强学生A学能力的训练,抖体包括悄报信息的检索、搜集与运用,工具书、参考书的运用,分析、推理、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案的提出与论证,为学生论卜.社会,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打好终生学习的茶础。

3. 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咎理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笆理对于实现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0标其有蜇要的意义。其组织筲理由学科统筹管理、专家组监控笆理、导师其体筲理、学生A主管理四部分组成。学科负责为实践教学创设条件,掌握实践小组的活动情况;专家组负责对小组的活动进行监控,检查实践进度;导师其体负责实践教学的H常组织筲理工作,及时解决学生而临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践小组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彼此学习、协作及监督。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根据态度、能力和知识三方而的要求,确立实践过程评价、成果汇报评价、实践报告、论文或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三方而的科学考核,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边立高起点的实践教学某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沏、实践咿人才的重要途校之一,组织实施好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建设好实践某地。在实践基地边设中,>(、妨依托社会和企业,建立多点式的卨效实践葙地。由于广告学专业实习基地投资大、设备更新快,W此,釆取校内实习莪地与校外某地相结合,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的办法,是既经济,又便捷。在校外实践某地攰设中,一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主述立实践莪地,二足要加强与社会力最的合作,幵辟专门的实践某地。在校外实践某地边设中,玲先,要注重强化学研结合,使学、研双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逑设,述立学校与校外企业的学、研联合体。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校外实训某地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经过联系,愿意为学生提供实训方便的并其有实力和特色的企业,就可以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然后,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与企业逐步开展各项合作,与企业述立感情,企业愿意长期接纳学生实习的,经院企双方一致签记协议,就可以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训某地。挂牌以后,进一步与企业逑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最U,抓住重点,规范发展。对于那些条件好、领导高度重视、双方合作愉快的校外实习棊地,应优先蜇点逑设,使之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逍。

5.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学习环节,也可以14主形成实践小组定时到实践葙地完成规记的实践学习环节。学校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实地考察、模拟作业、顶岗实习、课外活动、专家讲座、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实地考察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之前,把学生带入广告活动现场进行考察、观摩,使学生对(4己未宋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摸拟作业是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前的环节,主要就某一实际广告问题,由学生扮演某一角色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操作,然幻由学生集体讨论,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开始,也足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渡和飞跃。学生边实习、边服务、边承担工作责任,使学生像一个真正的广告人一样,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筲理活动,一方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课外活动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专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主要釆取专业协会、兴趣小组、专业调研等方式开展。专家讲座是每学期有计划地聘请实践某地的领导、专家或普通高校的教授,举办专题学术讲座。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W实践环境施教,以学生为主,积极采用指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实践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1. 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

在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把全部的实践教学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安排在学年教学活动中,除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外,利用学分制优势,迕第十六周结束理论课教学后的两周,开展课程实习;第二块是每学年的暑假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专业实践,具体安排是:第一学年暑假完碑广告媒体与广告基础知识》综合实习,第二学年暑假完市场调研与新闻传播实务》综合实习,第三学年暑假完成C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广告摄影》综合实习;第三块是最后一个学期的专业综合实习。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取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以一位准广告人的身份参与广告业界的实际工作。

2. 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在任课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教师。其职责是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工作,異体任务为:—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二是向学生布罝和让学生自选实践课题,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三要协调、控制各小组实践课题进度,使各小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四是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实践成果的交流、展示及评价工作;五要逑立实践活动裆案,详细记录实践教学各方面情况,并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3. 组逨专家组,实行导师制加强指导

为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和领导,学科设立4实践教学活动专家组”,实行导师制。专家组由学科资深的教师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其工作主要是负责审定实践教学选题;此外,还要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评价等工作。导师原则上由具有讲师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组成,其工作是下到实践第一线,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4. 开展研究成果汇报与展览活动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实践活动完成后,各实践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专家组成员要进人现场进行成果评定。学科在此基础上,选择若干典型,组织全院性的成果汇报会和成果展览活动,以便进—步加强交流,扩大成果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四、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几年來,通过参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而所进行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在:

1. 毕业生就业率高

在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培养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创下了较髙的就业率。2004年首届毕业生78人在毕业离校时已有74人正式签定了就业协议,一次签约率在95%。这与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较髙是有密切联系的。

2. 学生职业素质明显提髙

这具体表现在:①通过学生科研创新葙金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年來广告学专业累计获得学校科研创新基金22顶(2000年6项、2001年3项、2002年4项、2003年9项),2001级(2001级的一位同学)撰写论文提交2002年10月在宁波大学召开的全国现代广告与文化研讨会”,有1组作品获2003年‘挑战杯”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组作品获鼓励奖;②通过实践环节的各种训练,锻炼了学生,提髙了能力,取得一定的成绩,2002年10月,有4位2000级的同学参加了第9届中国广告节期间的第三届“全国青年广告设计大奖赛”;2003年,有3位同学的两组作品分资迪光杯”浙江省第2届大学生多媒体设计兗赛平而组二、三等奖;2004年有多位同学的作品分获浙江林学院首届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2004年有多位同学的9组作品获第十三届中国时报‘金犊奖”入围奖。目前,又有多位同学的多组作品参加全国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学院奖“佥禾杯”的征评活动,其中一组作品获银奖,一组作品获入围奖。③2003年12月我校接受省教育厅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摄制完成了人文学院电视宣传片《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人文学院的迎评工作作出了贡献。④在广告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过程中,广告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髙,有不少同学分别获得了素质教汽的各种奖项,如广告学2000级的一位同学的广告摄影作品,美能达”杯全省首届髙校大学生摄影大赛三等奖;分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2000、2001级共有四位同学分别掏:《浙江日报》、《体坛报》、《浮玉》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共计8篇。

3. 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4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5篇

1.综合实践环节要求。根据2009年9月制定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环节教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能通过对热点或焦点问题的社会调查,培养、训练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员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形式改为调查报告。2009年《实施细则》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和方法,对社会调查的过程作了统一安排,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内容、格式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计划,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从而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改革后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特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在基层电大实施已近两年。2009年《实施细则》,明确社会调查选题,对调查过程要求详细,便于学生具体操作,便于教师在指导中监控,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选题,确定调查方向,使学员克服了选题的盲目性。2009年《实施细则》规定,社会调查对象由过去的自定命题调整为定向命题,提出以下三项专题内容供学生选择:“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中之一。选准、选好题目,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给社会调查的开展、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带来很多麻烦。社会调查题目首先要“新”,调查内容应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关注前沿性问题。其次,必须具体,题目过大过空,学员不易进行实际的调查。最后,选题应切合实际,应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调查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调查才能顺利有效。在以往对学员综合实践环节指导中,我们发现不少学员选题简单化、形式化,有的题目陈旧,缺乏前沿性、现实意义;有的题目大而空,没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最后难以完成。也有少数学员选题不认真,到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时,无资料可用,没有实际内容可写,无奈临时更换题目。还有的学员所选题目根本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范畴,不符合要求。盲目选题结果只能半途而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实践环节整体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调查题目与学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明确选题,确定社会调查方向,保证学员的在本专业范围中进行有效调查,有助于学员顺利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对象的定向使学员减少了选题的盲目性,帮助学员走好了社会调查第一步。

(2)重视调查过程,强调过程监控。综合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员的充分理解和重视。少数学员态度不端正,只求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的思想比较严重,无论对调查报告还是毕业论文,他们都敷衍了事,存在侥幸心理。东拼西凑,没有实际参与过程,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有甚者在网上或杂志上抄袭以前毕业学员的文章,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企图蒙混过关,这样的做法达不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对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评审表等书面材料,以结果考核为主,对学生的调查过程虽也有要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有效的监控,使部分学员钻了空子。2009年《实施细则》对综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安排,具体主要有:学期第四周前完成大课辅导;第六周前,师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对象;第9—12周前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第14—15周,将审核后的调查问卷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第16—18周,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改革后的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并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有效的监控。学员每完成一个环节操作,都必须经过指导老师甚至是上级电大的审核,只有审核合格后学员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保证了过程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整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后,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基本信息表、社会调查设计、访谈记录、问卷的填写、回收、输入验收和回访结果等为依据,最后才根据这些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改革细化了学生综合实践环节社会调查的过程,并且要求具体、明确,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方便学生实际操作,便于基层辅导教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的监控,克服了以往抄袭等顽疾。

(3)注重一手资料的积累,为学员撰写调查报告奠定基础,培养学员良好的科研习惯。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同时,必须保管好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做好保密工作。具体表现在上交材料中,除了原有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评定表外,还要有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材料:调查对象信息表提供了调查对象真实可靠的信息,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类型设置了个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四方面的调查内容,而且这些第一手调查数据通过网络平台汇总到上级电大甚至中央电大,可供需要时查阅。在此基础上,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认真整理,结合自身的感悟能力对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二、积极推进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员对综合实践环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教师、学员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环节教学不仅是开放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检验学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因此从校领导到指导教师、从班主任到学员都要提高认识,学校对学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学员从思想上、行动上端正态度,对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

2.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做好学员社会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第4周前各教学点必须做好社会调查组织工作,完成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大课辅导,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一是指导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按上级电大规定的综合实践环节操作流程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学期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份操作流程表,指导学员按此制定一份社会调查计划,保证每一学员的社会调查顺利进行,及时完成。二是落实辅导小组。行政专科学员人数比较多,责任教师负责把学员划分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都配备相应辅导教师,制定师生联系卡,明确师生联系方法(电话、邮箱等),方便调查过程中的师生联系,方便辅导教师对学员调查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三是强调社会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调查对象的条件、调查对象信息表的填写、调查问卷的操作、调查报告的要求和格式等,提醒学员在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四是剖解往届学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在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报告内容和调查内容不符合等。大课辅导的效果直接影响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方面责任老师必须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学员的到课率,责任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和支持下,必须课前对学员做好宣传动员,强调辅导讲座的重要性,绝不能走过场,敷衍了事。

3.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员自信心。电大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平时工作中从事文字方面的写作并不多,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高服务意识,通过改进指导方式和方法,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综合实践环节学习中克服畏难情绪。

(1)积极鼓励,多看闪光点。指导老师对电大学员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员能配合学校要求,参与社会调查,指导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2)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电大学员是业余学习,大多数人正处在工作紧、家事忙的创业阶段,能挤时间学习实属不易。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使他们心情烦躁,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退缩。一听说自己调查报告需要修改,就紧张。有时不免有些怨气,情绪容易激动。这时指导老师更需要有耐心,注意做好沟通工作,充分理解学员的心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明白,调查报告的修改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所有学员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有的学员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完成综合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指导老师需主动联系学员,积极鼓励学员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争取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3)指导意见要具体。特别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指导意见一定要具体,多提建议性意见。不能说大话套话,不能只提否定性意见,让学员一头雾水,修改时无从下笔。教师要明确指出问题在哪里,提出修改方案供学员选择,这样学员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便于进行修改。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6篇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1.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1.1.2 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

1.2 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2.1 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1.2.2 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

2 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1 拓展教材的活动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

2.2 主题性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3 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

3 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1 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①学会欣赏: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②学会体验: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③学会交流: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④学会感悟: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3.2 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7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培养与考评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94-02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长期自我培养、自我积淀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核心在于学生的自觉意识。面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加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创新性地开发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人文素质的自我养成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考评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养成作为独立一门课程,列入各专业培养计划,纳入学籍管理指标,贯穿整个高职教育过程,在总学分中记为2个学分,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和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大学期间实现人文素质养成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从“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一)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内容。人文素质养成课程贯穿学生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主修内容包括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典阅读等,毕业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测试,包括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人文素质综合测试。

(二)课程管理。人文素质养成课程由各教学部门管理,各班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最终评分。

新生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发放《人文素质养成手册》,手册包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案例警示、人文素质养成目标、课程内容分项考核表、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与考核汇总表、相关证明材料粘贴页。由辅导员举办专题班会,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按照手册所列的学习任务在大学里进行人文素质自我养成。

人文素质养成课程涉及的内容由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完成。例如,人文类必修课由学院公共基础部或思政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类选修课、人文类讲座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院团委和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经典阅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由各教学部门协同就业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和考核;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由各教学部门配合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

(三)成绩管理。成绩管理需要明确各项分值、评分标准和成绩评定。

1.各项分值。人文素质养成课程共计100分,完成课程所列相关学习任务即获得相应分数,由各班级学习委员协助辅导员进行汇总统计。其中,人文类必修课占10%,人文类选修课占10%,人文类讲座占10%,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占10%,社会实践活动占10%,经典阅读占10%,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占10%,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占20% 。

2.评分标准。人文素质是科学知识、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形成的一个内在稳定的特质的外化表现,难以进行精确的评分。因此本课程以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素质自我养成意识为目的,具体考核中,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人文类必修课、选修课按否决制计分,只要有一门课考试不合格,该项即计为0分。人文类讲座、校内文化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自主阅读则以参与次数和参与效果进行评分,完成规定的参与次数并按要求提交成果合格则获得相应分数,成果优秀者得分更高。此外,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和辅导员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并组织学生参加人文素质综合测试,这三方面体现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综合评价。

3.成绩评定。学生毕业前,辅导员组织各班学习委员收集《人文素质养成手册》,进行汇总评分。总分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并根据成绩颁发《人文素质养成证书》。

二、人文素质养成目标与考核办法

(一)人文类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通识性,注重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方法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心理健康、卫生、安全教育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养成目标: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应用写作等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各门课程由相应的科任教师进行考核,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二)人文类选修课。由学院教务部门对人文类选修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增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方面。养成目标:选修3门人文类课程,成绩合格。考核办法:人文类必修课学习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学生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课程全部合格者得10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三)人文类知识讲座。定期举办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人文知识开放性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听取5场人文讲座。考核办法:人文类知识讲座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每听取1场讲座得2分。

(四)校内文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古典名画欣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对艺术的认识及对美的追求,在参与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6次校内文化实践活动,其中2次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考核办法:校内文化实践活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由活动组织方进行考核。其中参与分值满分6分,每参加1次得1分;相关作品获得校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每项得2分,满分4分。

(五)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科研活动和社团活动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学生个人参与的社会兼职活动等。养成目标:大学3年内至少参加2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质量优良;大学3年内至少进行3次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效果良好。毕业实习另行考核计分,不含在此项计分中。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占5分,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占5分。完成1次社会调查并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得1.5分,调查报告被评定为良好以上或获奖的得2.5分,由各班辅导员组织考核。完成1次社会实践活动得1分,完成1次并获奖得2分。依托各社团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组织方进行考核确认;个人自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辅导员进行考核确认。

(六)经典阅读。列出指导阅读书目,鼓励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每学期举办读书主题班会,指导学生阅读。养成目标:大学3年期间至少阅读4部经典原著,每阅读1部原著提交2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和心得,读书报告质量优良。考核办法:经典阅读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每完成阅读1部经典原著并提交2000字以上读书报告或心得并合格的,得2分,读书心得被评为良好以上等级的得2.5分。

(七)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毕业实习不仅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从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练就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考验个人职业道德的一次真实社会经历。由学生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综合素质给予评价,包括实习中表现出的人际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该项考核可与招生就业部门每年进行的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相关调查相结合,在调查中加入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考核评价内容。养成目标:毕业实习所在单位对学生人文素质满意度良好。考核办法:该项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个等级,前4个等级分别得分9分、8分、7分、6分,评价为不合格的得0分。

(八)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辅导员在学生大学3年中,对学生生活、学习多方面进行管理,是对学生最为熟知的老师,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由辅导员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观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养成目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考核办法: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10分,评价细则与实习单位评价办法相同。其中各班优秀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20%,良好等级学生不得超过30%,中等级的不得超过30%。

(九)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以定性为主的人文素质综合测试不是判定学生人文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可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可组织制定人文素质综合测试题库,于学生毕业前开展人文素质标准化考试。考核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精神两方面,分值比重各占50%。人文科学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常见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社会时事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文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心理健康、日常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养成目标:知识面广,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考核办法: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综合评价在人文素质养成课程中占20分,根据人文素质综合测试得分情况转化为20分制计分。

总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应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温汉华.浅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喻红丹,杨华山. 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基金项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中青年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第8篇

徐四海

   教学实践报告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实践后,用报告的形式来反映教育实践过程和对教育实践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和提出看法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因此,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要扎扎实实地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多多益善地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其次是把教育实践情况、整理和分析资料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报告出来。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要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要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取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育实践报告要有事实、有分析、有理论、有自己的见解。

一.教育实践报告的特点

教育实践报告和调查报告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调查报告。撰写教育实践报告,首先要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教育实践活动也包含调查的成分。教育实践报告具有实践性、真实性、针对性、验证性、理论性等特征。

1.实践性

撰写教育实践报告者必须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感悟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教育的感性认识。收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真实性

真实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中所反映的全部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二是用事实说话,忠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用客观事实说明观点,讲清问题,不能有半点的浮夸和虚伪。

3.针对性

针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实践报告必须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究竟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应交代清楚;二是要明确教育实践报告的读者对象,具有针对性。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针对性是教学实践报告的灵魂。

4.验证性

教育实践报告应注意验证教育理论的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又反过来修正教育理论,使之更科学,更有实践意义。

5.理论性

教育实践报告不能只是流水账,要通过对教育实践材料的分析,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形成新的教育理论,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实践报告的种类

教育实践报告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有:

1.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

综合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而撰写的,要求在全面反映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剖析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取的各种材料,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撰写这种实践报告要注意的问题是: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要作比较完整的报告;对教育实践中收集和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作比较详细的交代;要以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全部内容串连起来,但要注意不能太“杂”和太“散”,要突出教育实践报告的主题。

2.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

专题性教育实践报告是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中某个具体的教育问题而撰写的。专题教育实践报告,研究和反映的内容单一,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

3.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

典型经验型教育实践报告的典型性、代表性比较强,撰写时,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据,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教育实践报告着重谈具体做法、成绩和效果,经验和体会,不十分强调教育实践过程的叙述。

4.探讨问题的教育实践报告

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报告主要是找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引起社会或教育部门的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类教育实践报告在行文上应特别慎重,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不可抓住一端不及其余,下结论不要太武断,要用探究式的语气。

5.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

政策研究型教育实践报告主要是为正确制定教育政策和正确执行教育政策服务的。撰写时,不仅要叙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的各种典型材料,包括数据、百分比等,而且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释利弊,权衡得失,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和调整教育和教学政策和规范提供依据。

 

三.教育实践报告的一般写法

教育实践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常见的写法是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构成的。

1.  标题

标题就是题目。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设想对象或主要问题作标题。二是用一定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三是用提问作标题。例如:《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XX小学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报告》、《怎样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在XX小学参加教育实践的体会》等。

2.署名

在标题下署上教育实践报告撰写人的姓名。

3.  正文

正文通常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又称前言、导语等,主要用以概述情况,例如对教育实践的单位、对象、目的、方式、内容等作扼要介绍,使读者对教学实践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开头部分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