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02 13:09:41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1篇

[论文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

[论文摘要]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着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认知价值和同一关系两方面,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分涵义和指称。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功能,由于概念模糊而功能广泛,弗雷格的涵义概念产生了诸多困惑。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和涵义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着名论点,弗雷格通过讨论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及其区别阐释,他的意义理论的思想。但是,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一些说明的例子,因而,弗雷格的“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谜点。这个问题之所以仍然值得探讨,首先是因为哲学家们和语言学家们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教条的理解分歧无存;其次是因为对弗雷格“涵义”概念引起的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当今意义理论的发展。

一、区分涵义和指称的理由

专名是指涉一个特定对象的符号或名称,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单独词项,逻辑中的个体常项,如,“晨星”、“暮星”等。在语句中起到专名作用的成分的是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的词组,如,“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指称一个对象的名称、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词组,在弗雷格看来都是专名。他是从区分句子的指称和涵义,进而区分专名和概念词的指称和涵义的。归纳起来,他对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主要作了如下两方面论证:

(一)认知价值论证

弗雷格根据康德关于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区分的观点,分析了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的识别。如,“晨星是晨星”,“晨星是暮星”,这两个句子虽然都体现了一种关系,但它们在认知上的价值是不同的。a=a的有效性是先验地可识别的,是分析的。即使不能识别晨星的人,也能证明“晨星是晨星”是有效的。a=b则包含了知识的扩展,其有效性是经验地可识别的,是综合的。即使是在今天,要辨认a和b两个名字或符号标志的是同一颗行星也是需要经验验证的。

“22=4”和“2·2=4”这两个等式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但是这两个等式的左边“22”和“2·2”可以互相替代,因为这两个符号有相同的指称。因此,“22=4”和“2·2=4”这两个思想不同的等式有相同的指称。同样,“晨星是一颗行星”,“暮星是一颗行星”,虽然这两个句子由于“晨星”和“暮星”的指称相同而真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同的,因为不知道晨星就是暮星的人,会以为这两个句子中一个是真的,而另一句是假的。因此,对于认知者而言,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是不同的。

(二)同一关系论证

a=b要表达的似乎是“a”和“b”这两个符号或名字所命名的同一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a=b是真的,那么a=a和a=b的认知价值就基本相同了。但既然用了a和b两个不同的名字,显然两个名字的意义除了对象以外,还有其他未尽之意。这未尽之意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同一个对象。“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那个出生在斯塔吉斯的古希腊的哲学家”两个符号的差异不在它们所命名对象的不同,而在于由于命名者的语境(或背景知识)不同,在于对同一个对象的给出方式不同。可见,符号“a”和“b”的差异只是在对象给出的方式或语境方面。

由此,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别涵义和指称”。弗雷格明确指出,专名的指称就是专名所命名的对象;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直陈句的指称是它的真值,直陈句的涵义是它包含的思想。但却没有明确指出专名和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如何定义“涵义”。

二、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功能

弗雷格首次区分了专名的涵义和指称,从此关于专名的意义问题便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专名有指称无涵义;第二,专名有涵义而仅仅在下述条件下有指称:只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对象满足专名的涵义。由此看来,专名的涵义问题是两种对立观点争论的交点。专名,乃至语言表达式的涵义问题在弗雷格理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取决于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多种功能。

(一)涵义是给出表达式指称的媒介

根据弗雷格反对逻辑心理主义原则,必须把心理学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区别开,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区别开。因而必须把语言表达式的指称与个别心灵的表象图像区别开。如上所述,专名的指称是它表示的对象,但是对于弗雷格来说,名字或符号并不能直接与其对象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或者通过符号出现的方式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当出现“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时,可能通过考察出生地,把那位古希腊人与这个专名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能通过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把那位柏拉图大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与这个专名的所指联系起来。如果把符号的给出方式理解为弗雷格意义上的专名的涵义,那么“专名通过涵义的媒介并且仅仅通过这种媒介与对象联系在一起”。

弗雷格指出,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在42=4·4这个等式中,不是概念的简单相等,而是对象,即概念的外延之间的相等。所以可以断言,两个概念词的指称相同,且仅当其从属的概念的外延重合。那么概念词如何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呢?弗雷格虽未明确说明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但根据他“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指称,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指称”的基本原则,可以把概念词的涵义理解为(表达句子的)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便可以认为,概念词是通过它的涵义与它所属的概念的外延相联系的。正如弗雷格所说:“不仅对于专名,而且对于概念词,逻辑必须都有要求: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且从涵义进到指称,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就会根本无法谈论指称。”

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从涵义进到指称的思想是否能推广到对直陈句的分析上呢?“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和“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这两个句子的思想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知道晨星就是暮星,那么我们便知道这两句的真值是相同的。如果我们用“暮星”替换前一句中的一部分“晨星”,便得到与前一句具有同一关系的后一个句子。显然,这两句相同的是真值,而不是思想。所以弗雷格明确指出,直陈句的涵义是其思想,直陈句的指称是其真值,并由这个假设推导出两个重点结论:第一,如果一个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指称,那么所有真句子就有相同的指称,所有假句子也有相同的指称。第二,保真互换原则,即当句子的一部分被指称相同而涵义不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因此,“一个断定句含有一个思想做涵义(或者至少要求含有一个思想作涵义);这个思想一般是真的或假的;就是说,它一般有一个真值。”这样,对于直陈句而言,仍然是从句子进到涵义,并从其涵义进到指称的。由此可见,涵义是联结语言表达式与其指称的认识论通道。

(二)涵义是间接指称的对象

与直陈句不同的是,间接引语的指称不是真值。在问接引语中,人们谈到的是另一个人某句话的涵义,所使用的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指称,而是通常作为语词涵义的东西。比如,“哥白尼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的不是其中的从句“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真值,而是哥白尼是否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这个思想”,可见,从句的指称不是其真值,而是其思想。由此弗雷格区别了语词的通常指称和间接指称,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一个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是被间接地使用,或者它具有间接的指称;类似地,也区别了一个语词的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并指出,一个语词的间接指称是它的通常涵义。这样一来,对于间接引语,保真互换原则就应该修改为:当从句被与其通常涵义相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整个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如上例,如果我们用“哥白尼认为太阳运动假象是由地球的真实运动造成”和“哥白尼认为行星的轨道是网形的”互相替代,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

弗雷格根据这个原则处理了命题态度的归属问题,例如,由“…认为”、“…相信”、“…推论”、“…认识到”、“…知道”、“…以为”、“看来…”、“指责”、“希望”、“害怕”、“同意”等所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其间接指称是其通常涵义。这样,在间接引语中,通常涵义就转变为间接指称的对象。

(三)涵义是语义理论的构成元素

弗雷格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语义理论,因为他没有使用元理论为他的基本推理原则和规则辩护。但是他使用自然语言介绍和论证了他的形式系统的特征,从而建立了他的语义理论。

弗雷格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逻辑主义计划,即模仿算术语言构造一种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因为他认为算术是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逻辑定律是严格论证算术定律的基础,这就要求算术符号语言必然扩展为一种逻辑符号语言。为了实现他的这个逻辑主义计划,他把函数概念扩展为逻辑概念,把含有空位的函数看作概念,用真值代替了作为自变元的函数值。真值是判断的可断定内容,“可断定内容”是弗雷格逻辑系统中很重要的语义概念。弗雷格把判断符号表示为上,他在《概念文字》中这样解释道:“水平线可以叫做内容线,竖杠可以叫做判断线。内容线通常也用来使任何一些符号与其后出现的符号整体联系起来。在内容线之后出现的东西必然总有可断定的内容。”在判断中可断定内容不仅具有概念(或函数)真值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另外两种功能,即指在一定背景中判断所能够表达的东西,以及断定的说服力。尽管我们断定某个东西时,我们实际上是说它是真的,但是我们所断定的不是真值。真值赋予句子并不是逻辑意义的全部内容,所以真值不能完全承担弗雷格所说的可断定内容的全部功能,仅仅满足了可断定内容的概念值的功能,而满足可断定内容后两种功能的东西,他称之为判断(即陈述句)的“思想”。而思想并不与他的逻辑中的函数和自变量直接联系,他给思想赋予了如下一些特殊的性质:

第一,思想不是思想者心理的对象,而是思想者思考的实体,或语言的实体。因为它们虽然是思想者断言或接受的东西,但却是独立于思想者的断言或接受而存在的。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2篇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之笔端”。陆机的这几句话高度地概括了想象的巨大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对想象也作了极为形象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种超越时空的想象作用,正是使文文学学创作与文学欣赏发挥巨大力量的心理认知过程。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中也离不开想象。没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就创立不了相对论;没有丰富的想象力,牛顿发现不了万有引力;没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想象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对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其今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有四个功能区域,一是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进行收集整理的贮存区;三是评价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方式把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而人们对想象区的利用率仅达15%。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目前对学生想象区的开发还远不够,这无疑阻碍了语文教学的优化进程。因此,开发想象区,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可能随意进行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强调记忆和知识的作用,充实想象的表象基础

想象是人的头脑在联想的基础上改造加工其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丰富的表象材料作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丰富的表象材料又只能来自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此,强调记忆和知识的作用,不断充实表象材料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的基础。

其次,注意在培养观察、感受力的同时,深想和想象领域,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黄山峭壁间的苍松、泰山上的碑刻、沙漠中的驼铃,……,许许多多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学生均可在老师的引导下产生许多神奇的联想和想象。这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问题。不能为观察而观察,为感知而感知,仅作表面肤浅的生活接触,而要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深入到联想与想象中去,激发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深入到审美想象的绚丽殿堂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如在学生观察一条小河时,不仅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小河两岸、小河的水、水中的鱼以及河力人的活动情况,而更要引导学生由小河所受到的污染及河边的污染源,联想到由于污染而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更联系到祖国山河的污染情况及污染原因,呼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然后想象出小河治理后的美丽景象。还可由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联想到人的素质的低下,联想到教育体制改革等。只要引导得法,由一个景观或一件事可产生一连串的无穷尽的联想和想象。

第三,充分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1.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语本中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特别是诗词,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或者说“隐形画面”,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的材料,教学中抓住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将“隐形画面”想象出来,丰满起来填补上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的情态:“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的卑怯心理、凄凉的身世、地位的低下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心态都隐含其中,这都需要读者用想象去弥补,去完善。而在描绘宛转流利的音乐之后,突然写出“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什么“无声胜有声”?而“幽愁暗恨”又有多深?这个“无声”的空白,实则包含了宏大的空间。又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到先生正为五位青年作家被捕而焦虑不安时,突然听到他们已被杀害的消息,文章至此只有一句话:“原来如此!……”这个省略号中所留下的空白,省略了多少内容,留下了多大的想象空间,又给读者留下了多大的想象余地。这些空白,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按钮。

2.利用文章中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不少是文学作品,且是名家名篇。这些优秀作品中有着种种优美的意境,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

通过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整体知觉是其前提。只有从知觉整体性认识中,才能发挥想象,发展想象力。清人刘熙载说:“诗与文不外情境二字。”“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这就说明了作品的意境是通过整体表现出来的,如不从整体去知觉,就把握不住文章的意境,更无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例如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的《山羊兹拉特》,当主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忍痛卖掉山羊兹拉特时的情景。作者用一个个画面表达全家人对山羊兹拉特的“不舍”,勒文之所以“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才决定卖掉兹拉特,阿隆母亲的“不禁泪流满面”,阿隆小妹妹安娜和米丽昂“也哭了起来”,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带兹拉特上路,“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这种种画面,都集中表达了对山羊兹拉特的“不舍”之情。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触点。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3篇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和涵义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论点,弗雷格通过讨论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及其区别阐释,他的意义理论的思想。但是,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一些说明的例子,因而,弗雷格的“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谜点。这个问题之所以仍然值得探讨,首先是因为哲学家们和语言学家们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教条的理解分歧无存;其次是因为对弗雷格“涵义”概念引起的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当今意义理论的发展。

一、区分涵义和指称的理由

专名是指涉一个特定对象的符号或名称,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单独词项,逻辑中的个体常项,如,“晨星”、“暮星”等。在语句中起到专名作用的成分的是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的词组,如,“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指称一个对象的名称、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词组,在弗雷格看来都是专名。他是从区分句子的指称和涵义,进而区分专名和概念词的指称和涵义的。归纳起来,他对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主要作了如下两方面论证:

(一)认知价值论证

弗雷格根据康德关于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区分的观点,分析了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的识别。如,“晨星是晨星”,“晨星是暮星”,这两个句子虽然都体现了一种关系,但它们在认知上的价值是不同的。a=a的有效性是先验地可识别的,是分析的。即使不能识别晨星的人,也能证明“晨星是晨星”是有效的。a=b则包含了知识的扩展,其有效性是经验地可识别的,是综合的。即使是在今天,要辨认a和b两个名字或符号标志的是同一颗行星也是需要经验验证的。

“22=4”和“2·2=4”这两个等式表达的是不同的思想,但是这两个等式的左边“22”和“2·2”可以互相替代,因为这两个符号有相同的指称。因此,“22=4”和“2·2=4”这两个思想不同的等式有相同的指称。同样,“晨星是一颗行星”,“暮星是一颗行星”,虽然这两个句子由于“晨星”和“暮星”的指称相同而真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同的,因为不知道晨星就是暮星的人,会以为这两个句子中一个是真的,而另一句是假的。因此,对于认知者而言,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是不同的。

(二)同一关系论证

a=b要表达的似乎是“a”和“b”这两个符号或名字所命名的同一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a=b是真的,那么a=a和a=b的认知价值就基本相同了。但既然用了a和b两个不同的名字,显然两个名字的意义除了对象以外,还有其他未尽之意。这未尽之意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同一个对象。“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那个出生在斯塔吉斯的古希腊的哲学家”两个符号的差异不在它们所命名对象的不同,而在于由于命名者的语境(或背景知识)不同,在于对同一个对象的给出方式不同。可见,符号“a”和“b”的差异只是在对象给出的方式或语境方面。

由此,弗雷格认为,“必须区别涵义和指称”。弗雷格明确指出,专名的指称就是专名所命名的对象;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直陈句的指称是它的真值,直陈句的涵义是它包含的思想。但却没有明确指出专名和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如何定义“涵义”。

二、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功能

弗雷格首次区分了专名的涵义和指称,从此关于专名的意义问题便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专名有指称无涵义;第二,专名有涵义而仅仅在下述条件下有指称:只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对象满足专名的涵义。由此看来,专名的涵义问题是两种对立观点争论的交点。专名,乃至语言表达式的涵义问题在弗雷格理论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取决于涵义在弗雷格系统中的多种功能。

(一)涵义是给出表达式指称的媒介

根据弗雷格反对逻辑心理主义原则,必须把心理学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区别开,把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区别开。因而必须把语言表达式的指称与个别心灵的表象图像区别开。如上所述,专名的指称是它表示的对象,但是对于弗雷格来说,名字或符号并不能直接与其对象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或者通过符号出现的方式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当出现“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时,可能通过考察出生地,把那位古希腊人与这个专名所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能通过他与其他人的关系,把那位柏拉图大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与这个专名的所指联系起来。如果把符号的给出方式理解为弗雷格意义上的专名的涵义,那么“专名通过涵义的媒介并且仅仅通过这种媒介与对象联系在一起”。

弗雷格指出,概念词的指称是概念,概念的外延是对象。在42=4·4这个等式中,不是概念的简单相等,而是对象,即概念的外延之间的相等。所以可以断言,两个概念词的指称相同,且仅当其从属的概念的外延重合。那么概念词如何与其表示的对象联系起来呢?弗雷格虽未明确说明概念词的涵义是什么,但根据他“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指称,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指称”的基本原则,可以把概念词的涵义理解为(表达句子的)思想的一部分。这样便可以认为,概念词是通过它的涵义与它所属的概念的外延相联系的。正如弗雷格所说:“不仅对于专名,而且对于概念词,逻辑必须都有要求: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且从涵义进到指称,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就会根本无法谈论指称。”

从语词进到涵义,并从涵义进到指称的思想是否能推广到对直陈句的分析上呢?“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和“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亮的物体”这两个句子的思想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知道晨星就是暮星,那么我们便知道这两句的真值是相同的。如果我们用“暮星”替换前一句中的一部分“晨星”,便得到与前一句具有同一关系的后一个句子。显然,这两句相同的是真值,而不是思想。所以弗雷格明确指出,直陈句的涵义是其思想,直陈句的指称是其真值,并由这个假设推导出两个重点结论:第一,如果一个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指称,那么所有真句子就有相同的指称,所有假句子也有相同的指称。第二,保真互换原则,即当句子的一部分被指称相同而涵义不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因此,“一个断定句含有一个思想做涵义(或者至少要求含有一个思想作涵义);这个思想一般是真的或假的;就是说,它一般有一个真值。”这样,对于直陈句而言,仍然是从句子进到涵义,并从其涵义进到指称的。由此可见,涵义是联结语言表达式与其指称的认识论通道。

(二)涵义是间接指称的对象

与直陈句不同的是,间接引语的指称不是真值。在问接引语中,人们谈到的是另一个人某句话的涵义,所使用的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指称,而是通常作为语词涵义的东西。比如,“哥白尼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的不是其中的从句“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真值,而是哥白尼是否相信“行星的轨道是圆形这个思想”,可见,从句的指称不是其真值,而是其思想。由此弗雷格区别了语词的通常指称和间接指称,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一个语词在间接引语中是被间接地使用,或者它具有间接的指称;类似地,也区别了一个语词的通常涵义和间接涵义。并指出,一个语词的间接指称是它的通常涵义。这样一来,对于间接引语,保真互换原则就应该修改为:当从句被与其通常涵义相同的一个表达式替代时,整个句子的真值保持不变。如上例,如果我们用“哥白尼认为太阳运动假象是由地球的真实运动造成”和“哥白尼认为行星的轨道是网形的”互相替代,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

弗雷格根据这个原则处理了命题态度的归属问题,例如,由“…认为”、“…相信”、“…推论”、“…认识到”、“…知道”、“…以为”、“看来…”、“指责”、“希望”、“害怕”、“同意”等所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其间接指称是其通常涵义。这样,在间接引语中,通常涵义就转变为间接指称的对象。

(三)涵义是语义理论的构成元素

弗雷格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语义理论,因为他没有使用元理论为他的基本推理原则和规则辩护。但是他使用自然语言介绍和论证了他的形式系统的特征,从而建立了他的语义理论。

弗雷格有一个雄心勃勃的逻辑主义计划,即模仿算术语言构造一种纯思维的形式语言。因为他认为算术是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逻辑定律是严格论证算术定律的基础,这就要求算术符号语言必然扩展为一种逻辑符号语言。为了实现他的这个逻辑主义计划,他把函数概念扩展为逻辑概念,把含有空位的函数看作概念,用真值代替了作为自变元的函数值。真值是判断的可断定内容,“可断定内容”是弗雷格逻辑系统中很重要的语义概念。弗雷格把判断符号表示为上,他在《概念文字》中这样解释道:“水平线可以叫做内容线,竖杠可以叫做判断线。内容线通常也用来使任何一些符号与其后出现的符号整体联系起来。在内容线之后出现的东西必然总有可断定的内容。”在判断中可断定内容不仅具有概念(或函数)真值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另外两种功能,即指在一定背景中判断所能够表达的东西,以及断定的说服力。尽管我们断定某个东西时,我们实际上是说它是真的,但是我们所断定的不是真值。真值赋予句子并不是逻辑意义的全部内容,所以真值不能完全承担弗雷格所说的可断定内容的全部功能,仅仅满足了可断定内容的概念值的功能,而满足可断定内容后两种功能的东西,他称之为判断(即陈述句)的“思想”。而思想并不与他的逻辑中的函数和自变量直接联系,他给思想赋予了如下一些特殊的性质:

第一,思想不是思想者心理的对象,而是思想者思考的实体,或语言的实体。因为它们虽然是思想者断言或接受的东西,但却是独立于思想者的断言或接受而存在的。

第二,思想是公共的,可分享的,它的理解和识别是独立于思想者的。思想是或真或假的,思想的真就是与客观一致,所以思想依其断言为真必须是客观的。

第三,思想不等同于句子的意义,因为只有陈述句表达思想,非陈述句,如疑问句、祈使句等不表达思想,但非陈述句是有意义的句子。

第四,判断表达的思想独立于附加在句子上的语力。句子使用不同的语调,对句子的语力是有影响的,“他真会这么绝情”,用升调和用降调表达的语力是不同的。而且句子使用了不同修辞色彩的词也会影响句子的语力,用“战马”代替“那匹劣马是红色的”一句中的“劣马”,句子的语力就不同了。用“但是”和“并且”连接的句子语力不同。然而,判断表达的思想不涉及语力方面的东西,只涉及推理中与形式表达有关的东西。

第五,思想是对象。思想是作为具有真值的东西出现在判断中的,真值是句子的指称。另一方面,弗雷格把“p这个思想”这种表述看作构成对象的专名。在这个意义上,思想具有对象的特征。

一个句子代表或表示一个真值,它表达一个思想。真值是句子的指称,思想表达了句子的涵义。可以说,弗雷格把可断定内容的功能区分为两种,然后把这两种小同的功能指定为句子的真值和思想,即句子的指称和涵义。他的语义理论是以区分句子的涵义和指称为基础的,对涵义特征的论证是他的语义理论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4篇

关键词:区域创新;绩效;灰色关联投影;理想点

一、 引言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要实现上述目标,更多地取决于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效率,尤其是在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应该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客观地评价,以便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创新情况,有效地识别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区域科技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效率。目前,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提出的评价模型大部分是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以及其拓展模型为主,但区域创新绩效评价问题更具备灰色系统的特征,因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中既有已被了解的白色信息,又有尚未被发现的黑色信息,而更多的是一般性了解的灰色信息。因此,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与矢量投影原理相结合,提供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投影的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对评价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方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1. 灰色关联投影法原理。灰色关联投影法是从矢量投影的角度探讨多目标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以各方案在理想方案上的投影值大小,作为评判决策方案优劣的标准,并通过特定的算法,使重要指标的加权系数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决策方案和理想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使得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更接近客观实际。考虑到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对象集合a:a={a1,a2,…,am},各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v:v={v1,v2,…,vn}。记评价对象ai对评价指标vj的属性值为rij(i=1,2,…,m;j=1,2,…,n)。一般来说,为了消除原始数据指标单位及其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

第一:收集数据,确定评价对象集a和属性指标集v;

第二:对原始数据r按照式(1)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 r′,同时确定最佳评价对象a0;

第三:利用式(9)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w=(w1,w2,…,wn);

第四:用式(3)计算子因素r′ij与母因素r′0j的关联系数?酌ij,得到由?酌ij组成的多目标灰色关联度矩阵f;

第五:利用式(6)计算各待评价对象在理想最佳评价对象上的投影值di。

三、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计算结果。设计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从本质上讲,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创新绩效概念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由于研究者对区域创新绩效含义的理解不同,所给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原则,在创新投入方面主要选取r&d研发人数(v1)和r&d研发投入资金额(v2)两项指标,在创新产出方面主要选取专利申请授权数(v3)、发表科技论文数(v4)、国内外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v5)、大中型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额(v6)以及当地gdp水平(v7)五项指标。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的相关数据,并按照公式(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见表1所示。按照公式(2)选取比较序列,再按照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分别带入表1数据进行计算,便可得出表1第9列和第10列的评价结果。

2.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由表1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绩效排名前十的地区既有处于东部的省市,如北京

市(排名第二)、上海市(排名第三)、辽宁省(排名第四)、天津市(排名第五)、河北省(排名第六),也有处于中部的省份内蒙古(排名第八),同时还有地处西部的新疆(排名第一)、青海(排名第七)、甘肃(排名第九)以及贵州(排名第十);区域创新绩效排名后十名的省、市、自治区中,东部地区(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和海南)占到了50%、中部有江西、黑龙江和安徽,西部有西藏和宁夏;同时还可以发现,创新绩效排名在第11到第21的地区中,只有一个东部省份广东,其余均为中西部地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域创新绩效和地方的经济强弱并无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内。

为了分析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这里引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中的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次序,重点分析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地区,他们分别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湖北、四川和重庆。从表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地区其相应的创新绩效未必高,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创新绩效水平与其创新能力有所呼应,而江苏、浙江和山东的创新绩效水平却处于后十名,广东、湖北、四川和重庆的创新绩效水平则处于中等水平。

摘要: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另外,评价指标的权重对最终的创新绩效评价影响很大,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评价矩阵的固有信息,利用逼近理想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区域创新;绩效;灰色关联投影;理想点

一、 引言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要实现上述目标,更多地取决于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效率,尤其是在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应该对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客观地评价,以便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创新情况,有效地识别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区域科技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的效率。目前,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提出的评价模型大部分是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以及其拓展模型为主,但区域创新绩效评价问题更具备灰色系统的特征,因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中既有已被了解的白色信息,又有尚未被发现的黑色信息,而更多的是一般性了解的灰色信息。因此,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与矢量投影原理相结合,提供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投影的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对评价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方法,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1. 灰色关联投影法原理。灰色关联投影法是从矢量投影的角度探讨多目标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以各方案在理想方案上的投影值大小,作为评判决策方案优劣的标准,并通过特定的算法,使重要指标的加权系数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各决策方案和理想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使得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更接近客观实际。考虑到区域创新绩效的评价对象集合a:a={a1,a2,…,am},各评价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合v:v={v1,v2,…,vn}。记评价对象ai对评价指标vj的属性值为rij(i=1,2,…,m;j=1,2,…,n)。一般来说,为了消除原始数据指标单位及其数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3.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

第一:收集数据,确定评价对象集a和属性指标集v;

第二:对原始数据r按照式(1)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 r′,同时确定最佳评价对象a0;

第三:利用式(9)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w=(w1,w2,…,wn);

第四:用式(3)计算子因素r′ij与母因素r′0j的关联系数?酌ij,得到由?酌ij组成的多目标灰色关联度矩阵f;

第五:利用式(6)计算各待评价对象在理想最佳评价对象上的投影值di。

三、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计算结果。设计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的

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前提和基础。从本质上讲,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创新绩效概念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由于研究者对区域创新绩效含义的理解不同,所给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原则,在创新投入方面主要选取r&d研发人数(v1)和r&d研发投入资金额(v2)两项指标,在创新产出方面主要选取专利申请授权数(v3)、发表科技论文数(v4)、国内外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v5)、大中型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额(v6)以及当地gdp水平(v7)五项指标。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以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的相关数据,并按照公式(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见表1所示。按照公式(2)选取比较序列,再按照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步骤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分别带入表1数据进行计算,便可得出表1第9列和第10列的评价结果。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 品牌;内聚性;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087-03

[作者简介] 石鹏义,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山东 维坊 261011)

杨延村,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山东 济南 250013)

品牌的内聚性是指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品牌感知纬度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一个品牌的内聚性越强,表明其跨地区或全球化程度越高,相应地,他的品牌形象被不同的市场接受的可能性愈大。因此,品牌的内聚性可以作为一个品牌跨地区或全球化程度的一个指标。

本研究选取国产彩电品牌进行研究,由于经费、时间等方面的原因,研究局限在山东省范围内,以在山东地区具有较好口碑及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海尔、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厦华、厦新及其他品牌等彩电为具体研究对象。

之所以选取彩电品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分析研究的对象应是国产同类产品品牌,因为同类产品的产品属性、品质、价格以及企业采取的营销手段相似,这样品牌形象具有更强的可比性。2.研究涉及到了品牌形象维度的探索,而品牌形象维度在产品制造中,无论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动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彩电作为家用电器是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同时充满了形象与时尚的情感联想;又像电影一样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满足。3.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彩电行业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行业,上述我们所选择的品牌都已经在山东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品牌形象,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彩电生产企业花费了大量的广告费用来巩固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联想。4.由于本研究涉及品牌形象维度较多,故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设问的方式主要采用态度调查方式(李克特量表)。

一、家用电视机品牌形象维度的提取

在进行主要的调查之前,本研究使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法,结合投影技术法进行初步探索,最后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家来甄别,确立彩电品牌形象的测量维度。

第一步,我们对20名消费者分两组进行先期的品牌联想调查,被调查者的条件是:1.有产品购买经验,近两年内购买过品牌家用电视机。2.人口统计特征,年龄25――50岁之间,学历高中以上,职业不限。3.本人或家人没有在市场研究行业工作,本人过去半年内没有接受过市场调查。4.性格外向,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调查采用完全自由联想的方法,提问被调查者:你买电视机或者你要买电视机,你会想到什么?在被调查者回答时,主持人可以插入适当的提示,以便联想更加丰富、充实。

第二步,在消费者联想的基础上,由一位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一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硕士,一位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组成专家小组,对20位消费者对购买电视机,要买电视机时所涉及到的联想,进行甄别,选取16种以利益为导向的联想作为家用电视机的形象维度。分别是:1.流行款式;2.外观造型美观;3.最新技术;4.功能强大丰富;5.典雅高贵的风格;6.优良可靠的品质;7.能耗低;8.最新制造;9.高价位;10.良好可靠的部件供应商;11.自主可靠的技术研发能力;12.良好可靠的产品配送渠道;13.良好的售后服务;14.良好的消费者口碑;15.本地品牌;16.良好的公司声誉。

二、实证研究

在确认了上述16个初始维度以后,本研究设计问卷,在山东省选取德州、威海、滨州、日照、菏泽等5个地区进行样本采集。山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强省,居民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据有关资料,2004年,山东省百户居民彩电拥有量达到119.59台,我们选择进行调查的5个地区,彩电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德州119台,威海139台,滨州116台,日照108台,菏泽119台,具备进行调查的基础条件。每个地区选取60个样本,由3名经过初步培训的3年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采用街头拦问、入户访谈的形式完成调查。

1.使用数据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没有考虑上述品牌在五个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同,所以这288份问卷在5个城市间基本是平均分配的,另因问卷数据繁多,故本文中使用的原始数据都在文后的附件中给出,正文中将不再列示。样本数据是通过拦截调查的方法获得的,调查是由训练有素的调查员在主要的商业中心,使用彩电的品牌名称作为刺激物来刺激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完成的。

2.实证分析的结果

我们通过一个区域性的样本来研究彩电品牌形象维度,这个样本包含了山东省五个城市的被访问者,他们评价几个熟知的彩电品牌,每个品牌包括16个属性,获得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因子,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所获得的因子载荷结构(表1),设定特征根大于1为抽取条件,最终获得5个主因子,它们解释了74%的方差(表2)。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五个地区范围内,品牌的内聚性较强,可以使用统一的维度来描述彩电产品的品牌形象。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分析因子载荷的分布情况,我们将品牌形象描述为5个维度(表3):第一是质量维度,包括流行款式,外观造型,最新技术,功能强大,可靠品质,能耗;第二是功利维度,包括风格,最近制造,本地品牌;第三是感觉维度,包括售后服务,消费者口碑,公司声望;第四是生产维度,包括供应,研发,渠道;第五是经济维度,包括价位。

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得到的维度结构,我们以地区为单位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构如表4所示。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因子指标载荷分布存在一些差别,但是都可以归为质量因子、功利因子、感觉因子、生产因子和经济因子。

品牌内聚性较高的结果一方面表明,5个地区的在社会和文化特征方面差别不大,由此导致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产品的评价方式基本相同。此外,彩电产品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耐用消费品,消费者的决策评价模式也相对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一结果也反映了彩电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彩电产品的属性特征雷同,营销策略类似,处于低水平的竞争模式。虽然结果显示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广同样的产品,进行一致的营销活动,但是厂商之间缺乏独特的个性和吸引力。

由于品牌形象评价的内聚性较高,我们有理由认为得出的五个维度可以度量不同品牌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品牌形象差别。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使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计算不同品牌在不同地区的因子得分。

不同品牌在不同地区的品牌战略和营销策略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品牌形象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它们之间的差距可以使企业看到自身的优势区域和劣势区域,为将来营销战略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提供参考和指导。我们根据计算的得分,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来描述不同地区之间品牌形象距离,结果如表4-5所示。

我们将计算了基于品牌起源地与其他城市各个之间的品牌形象维度列值上的欧氏距离,并就品牌各维进行汇总,最后结果显示了在各城市品牌跨地区的区别。从表中可以观察到下面的规律:

(1)在地理上与品牌起源地邻近的城市的被访者与该起源的本市被访者倾向于感知类似的品牌形象。例如,海尔(起源于青岛)在威海和日照的品牌形象比在山东省其他城市的品牌形象更加接近起源地即青岛。

(2)根据地区品牌形象内聚性,其中固有的品牌特点似乎在决定其跨地区程度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一个具有高度区域化的品牌,如海尔,海信,TCL,长虹等等,更加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华贵性能上。其次,考虑品牌起源地时,省外品牌总体上拥有较低的区域内聚品牌形象。

(3)我们会发现存在于区域品牌性形象的内聚性和知名度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联系。其中品牌知名度被作为在区域样本基础上的品牌认知。这一发现证明了品牌知名度反映了品牌在消费者思想中的优越性,而且知名度也与品牌形象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Keller 1993)。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等著.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3]罗子明.品牌形象的构成及其测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

[4]江明华,曹鸿星.品牌形象模型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5]范秀成,陈洁.品牌形象综合测评模型及其应用[M].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城市文化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创造”正逐渐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中国创造”所包含的内容中最惹人眼球的部分是伴随着创新而来的高附加值,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经济方面的回报,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潜力的释放。一大批怀揣梦想,充满活力的中国人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但不管怎样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市场价值是他们的核心内容。这种现实的要求让政府、企业、开发人员等各方要素聚集在了一种平台上――高新科技园区,这种结合的有效性已经被国内外的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美国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都是这类奇迹诞生的地方。虽然各个高新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多样,命名方式不同,但这些高新科技园区的共同特点却显而易见:聚集着大量的社会精英,朝气蓬勃,具有冒险精神,富有创造力,引领科技发展。

“截止2012 年底,我国已经形成105 个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就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看到,从北到南三个园区因不同的城市文化孕育出的独特个性,让他们成了所在城市一张张响亮的“名片”。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同城市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推进我国其他地区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提供理论依据。

1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曾珊, 2005年本科、201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讲师,曾任职于深圳多家广告设计公司。2013年,指导的学生作品“Gift”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平面广告类金奖。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

不同的人在各自角度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要问从哪些角度来评价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好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归类后大概有以下几种:(1)政府角度:区域开发、城市竞争力、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角度较宏观。(2)企业角度:重点在经济范畴,看重其发展的实力和潜力,而非文化或美学角度。(3)学者角度: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看重起形象与文化的关联性。(4)媒体角度:政府管理、行业活动、市民行为等,注重其风貌和个性。(5)员工角度:就业机会、发展空间、工作氛围等,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6)市民角度;园区环境、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是孕育城市文化和园区风格的深厚基础。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越复杂的综合体越难以用文字语言来全面描述。人们对这些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可以说还比较模糊,需要辅以有效的视觉语言来更好地展现这些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这些梳理和引导过程就是园区形象塑造的一部分。塑造良好的园区形象,对内能增强认同感,对外能提吸引力,进而对园区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影响。因此,高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很有必要。

2高新科技园区形象塑造与城市文化的关联性

不管是文字语言还是视觉语言,对某件事描述得再多都难以尽善尽美,反而容易把人弄糊涂。从传播的角度来说,简洁的内容更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保持准确度,不断重复这种相对简洁而准确的信号,就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这个信号因此变得清晰有力。按照这个想法,对高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以点带面,更容易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清晰有力的形象。那么高科技园区在形象塑造中树立个性是问题的关键。

因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地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高新科技园区,地区间竞争激烈。为了争取到更多优质资源,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各地不仅在包括硬件设施在内的“硬环境”上狠下功夫,更对文化生态所孕育出的“软环境”投入了大量关注。这些不约而同的选择表明,高科技园区的形象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高新科技园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当然与城市的形象密不可分,城市形象建设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城市文化,这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与硬件设施堆砌出来的“硬环境”不同,“软环境”中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短期内能够靠“赶工”完成的。在同质化情况严重的今天,能够更多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追求的高科技园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人才是保持园区活力常在、健康发展的能量。人气集聚的地方往往能够带来更多财富,实现更大梦想。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除了加大硬环境建设的投入,还需要注重其文化软实力的释放。用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高新科技园区的形象塑造注入个性。

3高科技园区形象塑造中对城市文化的体现

高新科技园区形象的塑造并不等同于形象设计,他是将园区发展战略、资源配置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协调好政府、企业、人员等多方面关系,涉及的层面更广,问题更多,所以他的这种特殊性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建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7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想象;联想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79-03

一、音乐欣赏中想象与联想的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改造和组合,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音乐想象是艺术想象的一种,但是,音乐想象的分析和综合并不是停留在表象材料之中,而是有一个转换和创造的过程。音乐家首先创造出听觉表象,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在头脑中先还原出原作的艺术形象,即听觉表象,然后再以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去丰富和补充原作的艺术形象,对这些听觉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作进一步的想象。

音乐的想象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们重新组合,使曾有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表象的心理过程。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具有自由性、情感性、差异性的特点。聆听同一首作品,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情、个性特征、艺术修养及爱好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与想象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聆听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虽然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理性认识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不同,想象和命名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对音乐基本情绪的把握却是相同的。这说明音乐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想象的特点,这就是音乐想象的自由性、情感性和差异性。

联想则是指人脑由某一事物表象的激发而想起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人脑在其意识和无意识中贮存了大量的取自现实的表象。由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音乐感知过程中,由于某一事物表象的诱发,必然引起对与之相关事物的回忆与再现。因此把由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作联想。

音乐欣赏中,激发联想的事物表象是音乐的旋律,乐曲种类与表现手法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引发联想内容的差异。第一,音乐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音响的艺术模拟,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景和意境的联想。与建筑、绘画艺术相比,虽然音乐在塑造具体形象上有难度,但是,有一些作曲家却能运用象征类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生动、具体的音乐形象。第二,音乐以文学、戏剧中的题材内容为呈现的主题,欣赏者可以通过情节性的标题进想。我们在欣赏这部分作品时,如果预先了解了文学、戏剧或民间传说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聆听音乐作品,边听边想象,就可以充分领略音乐作品中各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场景、冲突、矛盾,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第三,根据声音与其他感觉(主要是视觉)的类比关系,运用“通感”所引起的联想。圣・桑斯《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曲在深沉的低音区奏出,且用粗笨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演奏,很容易激起听众对庞大笨重的大象形象的视觉联想。

概而言之,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与联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想象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所引起的一种构筑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而联想则主要是从已被感知的音乐形象中回忆起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事物。两者共同建起了音乐与欣赏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对音乐的接受和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两者的区别还是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想象是由抽象的乐曲到具体的音乐形象,音乐联想则是在已有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两种心理过程所借助的基础平台存在差异。

二、音乐欣赏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音乐欣赏中,音乐音响刺激欣赏者产生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这种想象与联想使得音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听觉感触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虽然很多同学没有看到过黄河,但仍然能通过音乐联想感受到黄河在怒吼、在咆哮,通过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也能联想到人们在哭泣、呜咽。在音乐的审美欣赏活动中,想象与联想为欣赏者插上了轻盈的翅膀,使欣赏者能轻松、自由地翱翔在广袤的音乐之域。

另一方面,想象与联想有助于把音乐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会让我们在欣赏音乐中找到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知,引起内心的共鸣,使自身的情感得以升华,放出独特的光彩,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积极正面的感悟,使得音乐的社会功能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沟通音乐与现实生活的无形桥梁。例如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这种恰如其分的联想拉近了音乐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音乐不再抽象和遥不可及,变得更加具体,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由此可见,想象与联想对音乐欣赏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音乐欣赏活动不仅仅是简单被动的听辨过程,而更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只有全身心的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终极目标。

三、音乐欣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提高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对于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深刻准确地理解音乐内涵、提高音乐鉴赏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好的教育者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积极的想象与联想,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给他们。教师在培养学生展开音乐想象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以音乐音响为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面对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欣赏者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想象。对音乐的想象与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与乐曲无关的主观幻想。音乐中的想象与联想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本身准确而深刻的感受与理解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专注地倾听音乐,学生忽略音乐音响运动的诸多特征进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应受到教师干预,否则不利于学生对音响的听觉感知辨别能力、对音乐特征的捕捉能力以及对音乐稳定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妨碍其音乐想象力的真正发展。例如,能从《彼得与狼》的“彼得主题”中捕捉到其中降E到B的增五度进行所导致的紧张感的学生,对彼得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快乐、明朗了,还会有危险、淘气、不听话的感受;能从《卡门序曲》结尾捕捉到不祥音调的学生,会对这一故事的悲剧性产生更强的预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并尽可能完整地捕捉音乐音响的诸多特征,让听觉感受在联觉规律作用下自然地引起对表现对象的联想与想象。

(二)以“理解向导”为指引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理解向导”是指在确定音乐表现对象中起定向作用的标题、文字说明及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时代特征、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等。如果有“理解向导”的指引,音乐的表现对象就会更加确定。了解作家生平、时代特征、创作背景等非音乐的知识,能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联想与想象提供精神背景,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更具体生动,也更丰富、更多层次,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的理解感悟也会更深刻。提供“理解向导”的指引,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更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独立见解也会更有价值。

(三)以遵循学生认知度为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音乐想象与联想能力是音乐鉴赏能力结构的一部分。我们在不同学段,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类型的欣赏材料,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一步步地建构他们的鉴赏能力。这个循序渐进的梯度是符合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的,因此是不能被盲目打破的。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理解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一个欣赏材料承载的教学任务,抓住重点,科学施教。例如在欣赏乐曲《空山鸟语》时,教师不要单一地让学生凭空想象为乐曲起名字,而要侧重引导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想象以及对二胡表现力(特别是造型及抒情能力)的审美感受。因此,培养音乐想象与联想能力应符合音乐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师要了解各种能力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脉络,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这将对“培养学生音乐想象与联想能力”,“鼓励学生对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产生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想象与联想在音乐欣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音乐鉴赏中想象与联想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更能使鉴赏者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音乐视野,获得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韵佳.音乐想象不能天马行空[J].大舞台,2011(9).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第8篇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以思维的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性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一、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符合其特点。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般而言,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三、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另一方面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申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四城市联结而成梯形,俄罗斯地名后多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两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