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野外实训总结

野外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3 07:11:46

野外实训总结

野外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江苏省;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

中图分类号:G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46-04

1前言

野外生存训练是指人们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在非生活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力的行为活动。人们通过参加野外生存训练后,能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知识,锻炼独立工作、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是一项新兴的户外运动项目,因其惊险刺激、极富挑战的特性、追求回归自然、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野外生存训练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较长时间。国内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正处于初始阶段。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江苏沿海发展已从省域规划上升为国家规划,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圈”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开发利用江苏省沿海城市的自然资源,建设野外生存训练基地,是回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策略。加强这一策略的研究,对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服务好区域经济建设;拓展学校教育内容,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江苏省沿海开发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优势

2.1开发时机

2009年6月中央批准“沿海大开发”战略,并提出加快实施的目标与要求。江苏省位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国家对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大力扶持,将会在江苏沿海形成整体产业链,将江苏沿海城市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座城市沿海而置,“沿海大开发”战略必将培育其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城市。城市的迅速发展必将带来经济的快速腾飞,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省旅游发展战略,扩大消费需求,繁荣第三产业。要实现江苏省旅游的发展规划,就要创新性和适度超前性地改进以前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目前,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与利用在江苏沿海产业体系中还是一项空白,及时地投入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将为江苏省的旅游环境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并推动沿海旅游、体育、教育、文化、交通等产业市场,满足众多喜欢从事野外生存训练者的需求。“沿海大开发”战略和“旅游强省”的方针政策已形成良好的外因,为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开发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资源优势

2.2.1旅游资源

江苏沿海北有连云港海滨、云台山风景区。中部有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与我国珍稀动物麋鹿保护区。南有南通市,市区濠河风景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江苏沿海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为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特色建设提供了区域性条件的优势。旅游资源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基因”。旅游资源是地方整体产业优化与升级的重要条件。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起着引导产业更新与发展的动力作用。因此,发挥江苏沿海旅游资源优势对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开发与建设将起着基础性的功效。

2.2.2气候资源

江苏沿海位于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北为暖温带季风气候。江苏沿海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因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沿海城市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850―1080mm,全年总日照时数为2100―2650小时,总辐射量110―126千卡/平方厘米。江苏沿海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规律具有“过渡性”与平稳性的特点。江苏沿海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日照资源为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提供了理想气侯环境。自然气候环境是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江苏沿海气候变化幅度的平衡性从客观环境上决定了开发与利用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的可行性,不会因为气候变化的因素而造成难以克服的自然障碍。

2.2.3土地资源

江苏沿海现有滩豫面积978万亩(含建国前盐场),其中潮上带390万亩,潮间带398万亩,辐射沙洲190万亩。潮上带已围276万亩。沿海滩涂每年淤长面积近3万亩。江苏沿海滩涂巳被国家列为土地后备资源。辽阔的沿海滩涂是潜在的国土资源,是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的希望所在,是发展科学高效农林牧副渔工各业的基础。沿海良好的土地资源为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样的自然土地资源条件是十分优越的,完全适用于开发野外生存训练的众多项目。

2.2.4生物资源

沿海生物种类多样,陆上植物以及潮间带与近海生物,既有亚热带种,又有暖热带种。植物资源中芦苇有19万亩,白茅有10多万亩,大米草有近30万亩,沿海现有防护林带面积约10万亩;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140多种,底栖动物近200种。沿海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以为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后向人们提供可观赏的、参与实践活动、供给营养产品等优质服务项目。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需要在优质自然生物资源基础上进行开发与建设,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沿海生物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的物质条件。

2.3人文环境

江苏主要沿海市县南起启东市,北至赣榆县共14个县市。分属南通、盐城、连云港三个省辖市。海安青墩遗址的发掘说明江苏沿海至少在距今5000多年之前已成为人类聚居活动之地。受长江流域、黄海流域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是我国海盐文化发源地之一。江苏沿海有着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通市有全国八小佛教名山这一的狼山,著名园林水绘园、啬园、定慧寺和中国花木大世界,海上奇礁蛎蚜山、江海风情园等;中部盐城市沿海滩涂湿地,被誉为“湿地之都”,物产丰饶,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北部海州湾有部级名胜景区云台山,有与《西游记》有关的富有神话色彩的花果山,以奇石著称的东磊,幽静绝俗的宿城山谷,孔望山的汉代佛教造像石刻,锦屏山将军崖的岩画,徐福故里等。这些民俗、景点都说明江苏沿海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沿海开发野外生存训练基地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2.4区域经济态势

根据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南通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51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3%;盐城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连云港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50亿元,增长13.3%。可见江苏沿海地区经济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沿海大开发”带来的区域发展巨大优势将迎来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崛起。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要超过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达到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江苏沿海开发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江苏沿海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着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双轮推动,江苏沿海地区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江苏沿海开发有着很好的条件,有港口优势,也有资源优势,以及延伸出来的能源资源优势,特别是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优势非常明显,蕴涵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沿海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为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特色

3.1多样性

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其参加野外生存训练的目的多样,在不同的经历和各种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其参于动机、需求、价值、观念等各具个性,共同达成生存训练目标则也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这就要求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应满足参加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和特点,考虑基地训练功能的多样性,并充分利用江苏沿海地域广阔、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地理风貌多样、人文景点繁多的特色,使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2针对性

设计和实施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要从参训者的需要、兴趣、直接体验出发,结合其运动经历和生存训练经验的原始储备,结合沿海区域特殊的地理地貌进行针对性建设,创新开发生存训练相关的项目和内容,充分凸显出其应具有潜在的价值。拓宽视野,改革创新,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寻求新的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空间。用科学、和谐发展的思路激发人们主动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积极参加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以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3生态性

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要关注研究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它们彼此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重视保护生态资源;同时,也应重视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原始生态性的特色建设,没有原始生态不能算野外、没有特色的训练基地发展前景不会光明,开发应重视滩涂和湿地的开发和利用;芦苇和海堤防护林的开发和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利用;沿海港口的开发和利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等。合理开发利用江苏沿海生态资源,对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意义重大。

3.4社会性

社会需求人们应具备的良好发展能力。野外生存训练可以让参加者走出原有的生活、学习、工作空间,走进自然、熔入社会,通过生存训练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应该注重参与者对生存训练得感受和体验,注意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要争取社会的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获得社会各方的共同合作、综合开发,在经济社会大环境下,注重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效益,强调谁开发谁收益,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护措施,从而使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在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进行。

4江苏省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举隅

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建设应结合自然界原生态的地理地质地貌,有选择的进行开发建设。江苏省沿海因其丰富的自然地理区域特质,可进行多种类型的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开发和建设,依据沿海自然地理区域特质,举隅论征设置相应的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包括山地生存训练、芦苇水网生存训练、沿海海边生存训练、林海定向越野生存训练等。

4.1连云港云台山山地生存训练基地

山地生存训练是野外生存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培养人的定向感、时空感、平衡感的功效;对于人的运动知觉与心理稳定性的潜在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效果。山地野外生存训练需要具备开设登山、攀崖、爬树、山林生存、定向越野等生存训练项目的条件,通过训练可以提高人的爬越、攀登、柔技等运动技能。连云港云台山又称苍梧山。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苏省最高峰。植物种类1014多种,是沿海地区罕见的天然植物园。花果山座落在云台山中段,云台山有“三十六景”。山上树木茂盛,古树参天,奇峰、异洞、怪石遍布,青竹夹道,遍生碧桃,景色秀美。连云港云台山山体陡坡度适中,氧气充足,一般人群从事相关山地运动项目锻炼有着较好的适应性。这与山地野外生存训练所要具备的客观的自然基础十分吻合。应用云台山复杂的山地地形条件和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设山地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符合体育运动的特点。因此,选择连云港云台山建立生存训练基地,既具有自然条件的优势,又具有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

4.2沿海水网生存训练基地

利用河网湖面进行水上生存训练也是野外生存训练的一种经常运用的方式。让人们从事与自然水域状态相适应的水上运动以及过去传统的利用水资源生存的方式、手段,提高人们的水上生存和水上运动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新的运动休闲方式。这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通过回忆过去的自然水资源生活所给予的“关怀”与“支撑”、“富裕”与“贫穷”,重复与水相依的快乐,身心得到愉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水上运动实践的体验,不断增强保护自然水资源的意识。水上生存训练基地应能开设划船、汽艇、竹排、穿越芦苇、垂钓、游泳、捕抓水中螃蟹、河虾以及保护水上动物等项目。江苏沿海水网具有广阔、独特的自然水域特色。如盐城市建湖县的“九龙口”,总面积约35万亩,9条河流从四面八方向“一荡心”小岛蜿蜒而来,犹如九龙抢珠,故名九龙口,汇合口水域约有1000余亩。再如盐城市盐都区的大纵湖距今800多年。水面积56万亩,养殖水面31万亩,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九龙口”与大纵湖河流纵横交错,拥有一望无垠的湖荡水面、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等良好的湖荡湿地生态资源;网圩区、湖荡境内水生植物近百种,动物野生兽禽类有60多种。上述苏北沿海的两个著名河网已经具备了沿海水网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的必备物质条件,现已初步开发了多种具有运动休闲特质的水上项目。因此,利用江苏沿海自然水域生态资源的独特风情以及创造保护自然水域原始形态的各种运动项目,是开展水网生存训练的必然选择。

4.3沿海海边生存训练基地

选择与开发海上生存训练基地需要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从客观环境上要求应有海滩、岛屿、滩涂、渔港等,从资源上要求有海洋生物、海洋产业等。江苏沿海符合海上生存训练条件的地方较多,这些地方具有海边地域较宽长、各具海上生存训练特点等条件优势。如东台市港镇是沿海著名的渔港,近海鱼类180多种,盛产珍稀贝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栖息成长的优良场所。再如南通如东县有104万亩的大滩涂,沙滩坦坦、自然风光独特。再如蛎蚜山是部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全岛方园达6600多亩,岛礁上沙丘起伏、生长着奇特的贝礁物种。上述典型为生存训练者从事赶海生存、滩涂生存、海岛生存的训练,可以提供比较丰富的海上生存与运动资源。能够有选择的开展学习海洋知识、认知海洋产品、航海训练、海上捕鱼、海钓、海上救护、沙滩漫步与游戏、滩涂踩蛤、捕捉蟹虾、海边游泳、“滩涂摔跤”、沙滩球类运动、海上汽艇冲浪、滩涂越野探险、海岛潜渡等海上生存训练项目。这些项目的设置在江苏沿海许多县、市、区、镇都可布点,其中比较突出的东台市、如东县、海门县的海边体育运动资源十分丰富。由此可见,海边生存训练的物质基础是开发海边生存训练基地的前提。

4.4大丰林海定向越野生存训练基地

定向越野是生存训练的重要形式。在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定向越野已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并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择内容。国内许多大学也把定向越野作为体育选项课。满足定向越野的条件有丛林、指南针与运动图示。就丛林条件要求来分析,大丰林海是部级森林公园,东临黄海。总面积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8.6%,森林资源优为丰富。生存训练者可以在林海丛林进行定向越野训练,野营等活动,能有效提高穿越森林、野外奔跑、丛林生存、安全自救等野外生存能力。因此,利用大丰沿海原生态的林海森林公园作为定向越野生存训练基地,无疑是一种上佳的选择。目前许多学校已有意向选择与开展定向越野教学,但对定向越野环境的选择和利用,一直存在着物质条件限制。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各级学校可以利节假日与军训时段,进入大丰林海开展定向越野生存训练活动。这对于提高大中小学生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学习使用地图、提高人的智力与体力水平、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与体育精神具有长远的潜在效应。由于定向越野活动的组织方法简便,不同人群都可以参加,如军人、企业员工、公务员、预备役人员、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都可以选择定向越野生存训练作为培训内容。另外社会各阶层人群也可以把参与定向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有了参与定向越野生存训练人群数量的基础,那么,这项运动就有了可实施的条件保障。随着中央制定的发展沿海大城市战略的实施,大丰林海定向越野生存训练既可以作为各级学校的生存教育基地;又可作为沿海体育产业“链”条;能够在国内起着推广定向越野运动的示范作用。

5江苏省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策略

5.1系统规划

根据中央“沿海大开发”战略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海开发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沿海范围内地级市以及所属市县区应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将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沿海开发发展规划之中,也可由市县区制定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的专项发展规划,包括社会发展需要、专项发展目标、可行性论证、经济投入机制、项目系统设置、市场发展预测、效益评价系统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通过各级政府的系统规划,促进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进入政府工作序例,成为地方政府所要实施的产业经济计划的重要内容。并为实施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加快开发沿海经济产业资源,逐步形成体育产业特色,发挥“动力”机制的导向功能。

5.2立项启动

以江苏省沿海各地适宜建设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县市区为申报单位,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依据市场需求启动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对拟建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项目技术、经济、合作开发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一旦项目通过专家及专门机构的论证,即申请上报开发项目。然后由市级政府统筹规划,进行项目评估,最终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及审批权限上报批准立项。沿海范围内地级市以及所属市县区应科学整合资源、从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工程、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在项目合同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备的法规体系。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3投资机制

江苏省沿海各地建设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性。运用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投资体制,改变了以前投资体制单一化的局面,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的投资主体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各类企业投资以及国内外私人投资等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第二,投资方式的灵活性。改变过去只有政府拨款建设单一方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发展成为合资、合作、股份合作、项目融资(BOT、TOT等)、承包、租赁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的灵活体。笫三,投资资金多向性。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专项基金、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主体自有资金、发行债券、国外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等多向的资金渠道来共同构成。第四,投资管理的科学性。生存训练基地建设投资管理中遵循科学管理,逐步用指导性计划取代指令性计划,运用产业政策、税收、价格和利率等间接调控手段调节投资方向和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发挥市场机制规律,运用经济杠杆调节资本要素的配置;在野外生存训练基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

5.4服务体系

第一,面向多群体进行服务。江苏省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系中都设有野外生存训练的课程内容,建设大量的、安全防范能力强的、紧急救援措施高的、具有较高锻炼意义的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对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截至2007年12月,全国约有80万人经常性地参加探险和主动性的野外生存活动,偶尔参加野外生存活动不计其数。目前江苏约有7万多人经常参加野外生存活动,并成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人是野外生存训练的先行者,代表了现在生活的新理念,应重视他们在市场上的引导作用,为这个群体提供良好的野外生存活动环境;江苏省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将为社会群体提供良好的野外生存训练平台,为公务员培训与社会特殊岗位培训等提供野外生存训练机会,并面向社会各类人群开设野外生存训练项目。

第二,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目前江苏各地区旅游的发展比效重视人文旅游和人造旅游景区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并已经达到基本饱和状态,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各旅行社正在想方设法开辟新颖旅游项目。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为多数旅游者提供一种新的旅游体验,基地开发者应加强与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体的联系,与旅行行业通力合作,建设野外生存训练旅游市场平台,推出新型野外生存训练旅游服务项目,促使野外生存训练成为社会上时尚的户外运动,对区域经济建设和江苏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第三,建立服务保障体系。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应建立并提供交通、餐饮服务、生活用品、户外营地、运动场所、训练器材、休闲娱乐、电子通讯、服务网络、安全防范、紧急救援、人身保险等服务保障,并对这一系列服务项目进行科学化与法治化的管理,如:给所有向导配备现代化的无线电子跟踪系统设备,给紧急救援队伍配置现代化的救援工具和设备,随时让监控中心得知训练小分队所处位置,发生情况立即从最近的紧急救援站点派出队员,确保人员安全。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江苏沿海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的开发向良性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第四,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建设,应重视管理、服务、向导、紧急救援队伍人员的培训建设。首先构建一支优秀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建成高层人员管理机构队伍,把相关管理、服务人员送出去培训,迅速提高野外生存训练基地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组织水平和服务能力素质;要重视向导队伍建设,对每位向导员做好岗前的培训,使向导员熟练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另外,根据基地地形特征,建立一支优秀的紧急救援队伍,通过培训使紧急救援队员熟练掌握各种紧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并能做到随时随地做好救援工作。

野外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92-02

一、问题的提出

拓展训练是由德国教育学家库尔特·汉恩所提出。1941年第一所拓展训练中心在英国成立,以上海训练模式全力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身处险境的船员,培养坚毅的性格和建立无畏的勇气面对逆战,拓展训练1995年进入中国,并蓬勃发展起来,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列为培训项目,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拓展到提高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心理素质训练,如今,拓展训练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户外拓展训练课的优势研究

常规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却影响不大,而户外拓展运动的本质是通过野外活动、交流感觉、反思归纳、超越提升,最终演绎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共同的经历促进人们学会积极的参与,充分运用个人和集体的能力来克服所面对的挑战。其目的是激发潜能,熔炼团队,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峰,它可以使人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磨练意志,调节心理状态,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关心他人,并更融洽的与他人合作。

三、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引入普通高校体育必修课的可能性分析

(一)现代大学审核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人的沟通、困难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吃苦精神、团队的合作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个性心理品质等。而拓展训练是一项来源与挑战极限的训练活动,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人的团队意识,能从多方面补充和延伸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户外拓展训练能实现体育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五大领域的需求,运动参与目标,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锻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社会适应目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户外拓展训练课引入普通高校体育必修课的理论依据

(一)开展大学生户外拓展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2年教育部办法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二)通过户外拓展训练能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目标。

1、户外拓展训练课的特点基本相近。

2、户外拓展训练的培训过程和与体育教学的过程基本相同。

五、户外拓展训练课程体系设计

(一)户外拓展训练课的指导思想

户外拓展训练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就是通过户外体验式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户外拓展训练课的教学目标

户外拓展训练项目设计多是针对人的心理和团队建设,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常规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而户外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户外拓展训练课的教学内容

户外拓展训练内容繁多,但又各具特色,在高校中开展既要考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现有条件,又要考虑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大目标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在设计户外拓展训练教学内容上应该以场地项目为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再设水上项目和野外项目。课程项目设置可以包括:信任背摔——彼此的信任是基础;高空单杠——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潜能发掘,电网——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鳄鱼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空中断桥——体会自我超越的感觉;相依为命——角色转换;冲霄云梯——学会与人合作;盲人方阵——合理有效地组织;荆棘取水——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凝聚成团结能力;数码雷阵——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果断决策;有轨电车——团结协作能力;海南逃生——团结、协作、奉献;孤岛求生(盲人岛、哑巴岛、珍珠岛)——信息沟通的重要性。教学的程序应包括以下: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野外基本技能学习、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基本体能训练、特训技能训练、心理训练、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基本体能训练、特殊技能训练、心理训练、野外综合训练、野外险情的处置、野外伤病的自救与互救、野外应急措施、野外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收。

(四)户外拓展训练课的组织形式

1、大学体育课基本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大一新生刚刚经历高中的紧张学习阶段,他们都是高中班里的佼佼者,而到了大学,这个精英集中的地方,有些同学根本不相信人外有人,不呢个承受比别人差的事实,这个时候如果不加强心理训练,可能就会导致学生的一些不正常心理现象的发生。所以,安排户外拓展训练课的最佳时间是大学一年级,可利用课堂、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等。

2、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两部分,常规教学和野外综合实践。常规教学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在教师、操场、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野外实践既是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训练课,又是对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综合考核,须在野外的环境中进行,形式可分为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

3、每学期可安排36—72学时实践课可以安排学生每两周一次,时间是3小时,其中理论课、实践课、野外综合实践课的学时是经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出结论认为比例1:2:3为宜。

(五)科学进行学习评价

户外拓展训练课虽然在有的高校已将开展了,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再加上各个高校条件各异,教学模式没有办法达到统一;在专业师资的培训、危险救助、突发事件的防范、安全责任、时间安排等方面问题也急需解决,所以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吸取军事体育的相关科研成果,加强组织、开展野外生存活动的宣传。

参考文献:

[1]张慧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20.

[2]王坦.现代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1.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18.

[4]季克异.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1):5051.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8.

[6]李智新.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研究报告.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3.

[7]李舒平.登山、户外运动在体育领域中的研究与对策.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3.

野外实训总结第3篇

课程实用性强传播前沿知识

国际野外急救培训课程上,孙老师带领8名学员在一个露天平台上模拟野外突发哮喘时的场景,剩余学员则一板一眼地扮演起施救者。“你们假扮成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山上吸了一口冷气,一下就滚下去了,脑子撞到石头上。”在国际野外急救培训课程上,培训教师孙灵野正面授机宜。“你们要假装呼吸很快,如果救援人员问呼吸为什么这么快,你说有哮喘,如果问你有喷雾药吗,你说有,但喷了没用,再喷,还是没反应。”

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随意提问,随意发言,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两天的课程。

“你看你前额有块淤青,伴随头疼、呕吐,这说明什么?脑部受损,颅内压升高!”孙老师则频繁使用PPT,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地讲解,在频繁的提问和互动中,引导学员们轻松愉快地掌握野外急救知识。

贵阳医学院大学体育教育部的田维华感叹道:“这样的课程挺实用的,两天时间太短了,信息量太大,有点消化不了,如果能上4天课就好了。”

来自浙江温州大自然户外的曾胜平认为:“户外运动本身肯定是好事,不过确实存在风险,在西方国家也一样,伤人甚至死人的事情也是经常有的,但它们有非常健全的救助体系,不应该因噎废食,出了事就限制。”

课堂上,孙老师还澄清了户外急救中的一些误解,比如,冰敷只是缓解疼痛,并不能治疗;比如,传统对心肺复苏技术的理解,必须先吹气再按压,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先吹气或先按压都可以。

建立户外继续教育制度

培训与教育研讨会期间,各位领导和专家都做了主题发言。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续川以《登山户外文化初探》为题,系统介绍了文化与登山户外运动的关系;培训部主任马欣祥博士则介绍了我国户外培训教育现状;总局职鉴中心职鉴管理部丁涛博士全面介绍我国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内容;培训部教练王云龙介绍了户外职业培训管理及其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杨汉老师介绍了我国高等院校户外专业方向教育现状。

户外教师、领队要带队出行,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本次培训除了组织理论考试外,培训结束前,还对学员们还进行了体能考核:登顶怀柔红螺山,“关门时间”为90分钟。几乎所有学员都顺利通过。

马欣祥博士说:“希望把户外继续教育制度建立起来,让学员通过这样的培训,对户外运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对专业的内容有所巩固。”他认为,这次培训及测试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教育研讨会也为地方登山协会和高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平台,学员问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这些教师其实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数据上看,培训总量已经提高了1倍,质量也提升了不少。这样的培训我们会坚持办下去。”

两项举措助力户外培训事业

在本次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了两项消息:设立登山中心科研课题;实施户外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野外实训总结第4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运动训练方法进行了调查。从“三从一大”科学原则的角度分析定向越野训练方法的实施,为定向越野理论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广东省高校 定向越野运动 训练方法

一、引言

定向越野是定向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是运动员按顺序通过各检查点,然后到达终点,在准确通过各个检查点的前提下,以全程耗时最少者计为优胜[1]。在高校开设定向越野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启发智力,对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终身锻炼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广东省高校定向越野运动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调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为促进高校定向越野运动的开展、普及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检索项“主题”、检索词“定向越野”进行检索,得出论文579篇。通过对论文的统计、阅读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对于该项目教学的研究比较多,而有关于训练方法的论文较少,且研究成果和结论较为混乱,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科研水平较低,十分不利于我国定向越野训练水平的提高。据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定向越野训练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笔者的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为我国定向越野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从“三从一大”的科学原则来分析定向越野运动的训练方法

(一)“三从一大”训练的基本核心——从实战出发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这四条实际上不是一个并列的关系,从概念上来说,应该是一总三属的关系,最重要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2]。从“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来看,从实战出发就是定向越野训练的基本核心。回顾中国竞技体育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在这一训练原则的指导下,经过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并且将继续是我们今后应该遵循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有利武器。如何把握“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本核心——从实战出发,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不断进取的关键所在。

(二)从实战出发——把握定向越野训练的主导思想

从实战出发是定向越野训练的基本核心,把握这一主导思想,就要从日常训练入手,在安排常规训练及强调技能应用等方面都要根据比赛的实际要求着手,从实战出发培养运动员的比赛适应性。

1.强调准备活动——日常训练等同比赛实际情况

定向越野比赛中不论是某项,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但这也是许多运动员在训练中忽视的问题之一。在定向越野的日常训练中,尤其是在野外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好不容易进行一次野外训练一定要在技术上有所提高[3]。

2.抓技术求稳定——争取取得佳绩

能够在大赛中充分发挥水平、特别是超水平发挥是每个运动员的目标,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运动员具备非常稳定的专项技术和成绩水平。因此,必须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提高在稳定性和成功率方面的要求,提高训练的质量,以便不断增强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成绩的稳定性,同样是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3.控制训练时间——多时段训练与比赛要求结合

定向越野专项体能训练区别于普通的田径训练,定向越野的比赛场地是非固定的,特别是山地比赛,遇到的情况会极其复杂。专项体能训练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安排在2点半左右。开始可能会有队员不太适应,但这就是比赛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运动员从机体到心理对此时间有适应性,在比赛中才能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样运动员在比赛时间内容易产生兴奋性和形成好的身体状态,在同等条件下更有利于发挥水平。

4.坚持以赛代练——加强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

从实战出发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比赛,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如何能把每场训练作为比赛对待才是以赛代练的关键。首先要从思想上着手,加强理论指导,强调把训练当比赛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训练中要有竞争机制,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加强运动员的重视程度,路线设计、场地情况、布点的准确性、比赛流程等,都要与比赛一致,营造比赛的气氛增强自信心。日常训练要坚持以赛代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员比赛的适应能力。

(三)从实战出发——重视比赛客观因素的存在

比赛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天气、人为、心理等,我们应重视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从实战出发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这些客观因素的意识。

1.适应不同天气状况

定向越野是一项户外运动,因此天气条件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在同场地内进行比赛,所受到天气的影响也是同等,所以谁能更好地适应比赛时的各种天气情况,谁受到的影响就会少相对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就大。

2.严格控制无效成绩

定向越野比赛的偶然性是非常大的,一点点小的偏差可能就造成无效成绩的出现,造成无效成绩的可能性有两方面: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打错或打漏,二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违规的现象。一般大型定向越野比赛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违规现象监管得比较严厉,为了给所有运动员一个公平竞赛的环境。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每一次外场训练都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的要求,努力做到能够在不犯规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的把握性。

3.提高比赛心理素质

如果说以上几方面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或者说是“硬实力”,而这一条则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它是发挥硬实力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因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丰富的比赛经验,专项素质和技术再好、平时训练的成绩水平再高,也往往难以在关键和重要的比赛中发挥出来,而且运动员水平越高,“软实力”的重要性和作用越大。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以上因素的重要性,并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下大力气去抓的话,一定会有所收获,大大提高实战能力,从而提高在重大比赛中发挥水平的把握性。这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和素质水平同样的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更为重要,万万不可忽视[5]。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学习和参与训练实践证明,“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了定向地图知识,加深对所学图例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思维、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提高定向运动识图与用图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二)“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可以丰富定向运动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定向运动教学与训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议运用“三从一大”科学合理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再组织多层次定向比赛活动。随着广东各地定向运动的蓬勃开展,各地市均有能力组织省级的定向比赛。各地市要先经过比赛选拔,选派最强前3-5所学校参加省级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为各地学校节省开支,而且能给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参加省级赛事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2] 肖天.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讲话[R].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材料.2005(1).

野外实训总结第5篇

9月10日上午,阿拉木图无线电技术学院。随着哈萨克斯坦总参谋长扎苏扎科夫上将郑重宣布“开始!”,备受瞩目的“和平使命――2010”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式拉开帷幕。

“联合军演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意义本身。”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演习开始仪式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演习主题是‘和平使命’,表明我们是为了和平而战。我们的演习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将为维护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恐怖主义是本地区的现实威胁”

秋季很少降雨的阿拉木图,在演习正式开始的10日上午淅淅沥沥下起了细雨,空气一下子变得凉爽清新起来,似乎预示着演习将有一个好的开端。

举行战略磋商的无线电技术学院,是一所在苏联时期就创建的军校。尽管学院的基础设施显得较为陈旧,但为了准备这次活动,哈方进行了精心布置,“和平使命”演习的徽标和各成员国的国旗标志随处可见。

当地时间上午9时整,“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战略磋商正式开始。各成员国总参谋长和高级军事代表团成员共聚在一个面积不到50平米的会议厅里,厅内一面巨大的沙盘占据了几乎1/3的面积。沙盘显示着此次演习的企图立案――在恐怖势力的策划下,本地区某国发生严重骚乱,应该国政府请求,经联合国授权,上合组织决定各成员国派出联合军事力量,帮助打击恐怖主义、恢复社会秩序。

为打击而动用多国联合陆空军事力量,这是否“杀鸡用牛刀’?面对一些记者的疑问,各成员国总参谋长在战略磋商中分析和论证了采取这样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指出,当前中亚地区“”活动仍然频繁,“并与国际贩毒集团、外部势力、国际恐怖主义相互串通勾结,制造麻烦,破坏稳定”,严重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则对俄塔社记者表示,恐怖主义早就跨越了国家界限,成为一定的跨国犯罪,“所以需要所有国家联合打击,才能战胜这股恶势力”。他说,演习不仅将锻炼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军队抵御外部威胁,而且还包括打击侵入或盘踞在成员国境内的非法武装。

“事实已经证明,恐怖主义是本地区的现实威胁。”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俄罗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马卡罗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特地举了近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央市场的汽车炸弹事件,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已造成上百人伤亡。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及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进一步对本刊记者分析说,上海合作组织的“现实威胁”,包括来自阿富汗、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此外,乌兹别克斯坦的可能得到了阿富汗恐怖势力的资助,类似恐怖组织在塔吉克斯坦境内也存在。

“如果分子在和中国有着共同边界的塔吉克斯坦(境内)发展,那么他们就可能在中国(境内)发展。所以,中国政府对加强本国军队的反恐技能抱有兴趣”。

近年来,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国内局势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受到遏制,这与“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发挥的震慑作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和平使命’系列军演,恐怖势力肯定比现在更猖獗。”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告诉本刊记者。

哈萨克斯坦“妇孺皆知、举国动员”

对于这次联合反恐军演,参演各成员国都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元首观摩“和平使命――2007”上合组织联合反恐军演时,哈萨克斯坦方面就提出要承办一次“和平使命”演习。在2008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杜尚别会议上,哈萨克斯坦承办“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被写入会议公报,随后得到各成员国元首批准。

为了筹划和准备此次联合军演,各方进行了精心准备。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五国先后进行了4轮磋商,在此基础上,中哈双方还进行了一次工作磋商。

作为东道国,哈萨克斯坦对举办这次演习可谓不遗余力,不仅构建了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野战兵营、将马特布拉特综合训练基地修缮一新,而且还从其他军区抽调了近万名官兵和大量车辆保障此次演习。

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本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路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自己国家正在举办一项重要活动――“和平使命――2010”联合军演。哈萨克斯坦国防部官员告诉本刊记者,在前几轮磋商中,每一次哈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充分报道,基本达到了“妇孺皆知、举国动员”的程度。

尽管由于通信基础设施的落后,哈萨克斯坦被称为“世界上上网最贵的国家”,然而在马特布拉克诸兵种合成训练场营区,哈方还是为记者们准备了可以免费上网的新闻中心。虽然上网的速度只与国内拨号上网差不多,但可以感受到哈方已尽了最大程度的努力。

中方对此次演习同样高度重视,不仅参演部队规模接近总参演人数的1/3,而且参演装备都是最先进的国产装备。经过6天7夜、近5000公里的远程铁路跨国输送,中方参演部队陆军战斗群成为第一支抵达演习地域的外国军队。

中方共派出1000名官兵,组成1个陆军战斗群、1个空军战斗群和1个综合保障群参加演习,参演部队都是中国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其中,陆军战斗群以某集团军为主编成,包括了步兵、炮兵、特种兵和陆军航空兵,空军战斗群在全空军范围内抽组而成,包括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和特种支援作战力量。

中方的参演装备将是此次演习的一大亮点。参演装备全都是中国军队现役主战装备,而且全都是国产装备,其中一部分还参加过去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包括坦克、轮式步战车、装甲输送车、车载自行榴弹炮、突击炮、防空系统炮车、轰炸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等。除了没有海军和二炮部队的装备外,基本体现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水平。

俄罗斯派出了部署在奥伦堡州的中部军区所属某独立摩步旅1000多名官兵参演,配备兵器包括约130辆装甲车辆、100多辆军用汽车,此外还有1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提供空中支持。

据俄方参演陆军司令部战斗训练局局长彼得罗夫少将介绍,俄方参演的这支独立摩步旅,是承担俄军试点改革任务的“重型”摩步旅,代表着俄罗斯陆军改革的发展方向。“这支摩步旅参加‘和平使命’演习,能有助于我们做出改

革是否有成效的重要结论。”他说。

在开赴演习地域之前,俄方参演部队已组织了相关针对性训练,在与演习地域地形相似的托茨基靶场组织了野外拉练,其间进行了班排战斗合练、连级战术演习,演练结束后还进行了考核作业和队列检阅。

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也都派出了分队规模的参演兵力。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都是各自国防武装力量中的精锐。

从“野营村”到“野战兵营”

秋日艳阳下,一望无际的草原色彩斑斓。

在哈萨克斯坦南部马特布拉克诸兵种合成训练场深处,一座由数百顶帐篷及附属配套设施组成的野战兵营仿佛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

距阿拉木图市约200公里的马特布拉克诸兵种合成训练场,是哈萨克斯坦面积最大、功能最齐的训练场。演习场正面宽40公里,纵深40公里,总面积近11.5万公顷,主要进行实兵战术演练、规模战术演习、实弹训练、各种装备训练打靶,适应各种类型武器实弹射击,可一次性容纳两个诸兵种合成旅同时参演。

这里曾是当年苏军的重要训练基地。近年来,随着哈武装力量的转型发展,这个基地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改造。2008年,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曾在此举行“协作――2008”联合军事演习,2009年,哈俄两国还在这里举行了“空军――2009”首长司令部演习。

在以前历次“和平使命”演习中,各方参演官兵驻训的营地都称为“野营村”,而这一次随着演习更加实战化,“野营村”也成为了“野战兵营”。

从“野营村”到“野战兵营”,名称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演习理念和内涵的变化。

一般来讲,“野营村”是为了临时陛训练的需要而开设的临时驻地,主要提供驻训官兵的饮食和住宿生活保障,而“野战兵营”,则是为了某项作战任务的需求而开设的营地,不仅仅提供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具备作战的决策、指挥、辅助等功能。

在野战兵营,记者看到,仅帐篷的种类就有6种之多:配备各种通讯和指挥设施的指挥帐篷、提供官兵住所的宿台帐篷、提供官兵就餐设施的餐厅帐篷、供官兵文化娱乐的文化专用帐篷、用于洗澡和储藏食品等用途的保障帐篷以及储存弹药用的弹药帐篷。

帐篷里,床架、卧具、野战桌椅、软体便携式脸盆、软体储水罐等设施一应俱全,4张床摆放在帐篷中也并不显得拥挤。“我曾经住过四五种帐篷,这次住的最舒适。”中方参演陆军战斗群一名士官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帐篷整体重量只有40多公斤,和以前的棉质帐篷相比,不仅更加轻便易于携带,还具备隔热、保温、防水、防潮等多种功能。”

野战兵营中,五国参演部队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哈、中、吉、俄、塔的顺序一字排开,营区门口飘扬着各自国家的国旗。

在中方营门口两侧,“加强反恐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幅标语格外醒目。营区内,2台冷藏车、4台炊事车和2台主食加工车保证官兵一日三餐能吃上可-口饭食。中方自备的1台淋浴车和哈方提供的3个淋浴帐篷保障官兵能够洗上热水澡。野战俱乐部帐篷内,存有上千册图书,配设卡拉OK、乒乓球、台球和中国军棋、国际围棋等文体器材。此外,本次还专门设置了“民族文化屋”,与野战俱乐部并排而立,通过图文说明和实物,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其他国家军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功能齐全、面积达4120平米的野战军营,是中方第一梯队官兵抵达后,在一夜之间搭建完成的。

随着各成员国参演部队陆续到齐,13日上午,野战兵营举行隆重的开训仪式。身着迷彩服的各国官兵,步履铿锵地通过检阅台,随即投入紧张的适虚性训练之中,为于24日展开的联合反恐战役实施进行最后的准备。

野外实训总结第6篇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前身为1984年创立的工程勘测系,之后也曾使用地质及岩土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等名称。自1978年招收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到现在近35年,为我国培育了近3000名优秀人才,在水利、电力、土木、交通、矿山、科研、教育等行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地球科学与工程系设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地质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每年招收约100名本科生。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较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学校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建立实习基地,目前,我们就拥有南京湖山、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从学生进校到毕业,共安排了四次较集中的野外实习,如图1所示,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地质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普通地质学课程结束后)、地质填图实习(一般安排在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地质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地质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论撰写之前),尽管这四大实习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师组合,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但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

图1  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示意图

二、四大野外实习目标任务及技能培训的分工

四大野外实习各自的内容如表1,各自要培训的技能见表2。

表1  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的基本内容汇总表

实习

内容

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填图实习

地质生产实习

地质毕业实习

1

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掌握路线踏勘及地质填图设计书的编制

掌握地层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掌握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2

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掌握实测地质剖面的选线原则和比例尺的确定

掌握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特别是规模大的有控制性的的主干断裂

掌握坝基(肩)岩体稳定性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3

对三大类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掌握实测地层剖面的一般程序、内容和工作方法

掌握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

掌握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4

掌握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图件编制

掌握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的野外识别

掌握地下建筑物围岩稳定性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5

掌握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掌握地质观测线和观测点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掌握地形地貌的判别和分析

掌握水库渗漏问题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6

掌握沉积岩层面的判定及产状量测并了解化石的识别和采集

掌握野外地质点定位的方法

掌握天然建筑材料的勘查要点

掌握水库浸没问题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7

掌握常见构造现象的野外识别方法

掌握各类地质点野外观察与描述的方法

掌握不同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和勘察报告的编制体例

掌握水库淤积问题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8

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寻找地质点,识别地质构造

掌握野外信手剖面和地质素描的方法

掌握钻孔岩芯野外编录和成图的方法

掌握库岸稳定问题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9

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掌握地质图中各类线条和地质现象的勾绘方法

掌握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成图的方法

掌握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10

掌握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制方法

掌握野外裂隙量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掌握其他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方法

表2  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培训技能分工

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填图实习

地质生产实习

地质毕业实习

地质锤使用技能

地形图读图技能

活断层识别技能

围岩分类技能

罗盘使用技能

地质点定位技能

古滑坡识别技能

边坡调查技能

放大镜使用技能

地层剖面实测技能

岩溶识别技能

地质体变形监测技能

野外记录本使用技能

地质点野外记录技能

同位素示踪技能

遥感资料分析技能

岩石定名技能

岩层划分辨析技能

现场测试技能

力学参数确定技能

构造识别技能

GPS使用技能

现场取样技能

统计分析技能

信手剖面技能

地质素描技能

水文点野外描述技能

地质预报技能

照像技能

地质成图技能

裂隙量测技能

平切图成图技能

标本采集技能

野外生存技能

钻孔岩芯编录技能

地质体三维显示技能

寻找化石技能

危险处置技能

平硐编录技能

综合分析技能

地形辨识技能

沟通协调技能

其它坑槽探编录技能

计算机软件使用技能

专业教学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地质工程方面的合格人才,但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四大实习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每个实习各有侧重点,如地质认识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地质填图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地质技能,地质生产实习重要培养学生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能力,地质毕业实习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四大实习分工的合理性,但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四大实习的四个侧重点实际上又体现在每个实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四大实习的推进而不断地升华和提高,这就决定了四大实习相互协同的合理性。

三、四大野外实习的高效协同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尽管地质工程专业四大野外实习有各自的目的任务和功能分工,但在地质基本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上有相通之处。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四大野外实习就是一个典型的协同现象,从时间上看它是有序的,四大实习有先有后,从内容上看它也是有序的,四大实习循序渐进,但四大实习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了毕业后从事工程地质勘察所应具备的各项技能,所以就必然要求每个实习要很好地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使四大实习产生的整体功能大于每一个单项实习功能之和,或形象地表达为:1+1+1+1>4。

例如,地质工程的三大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其使用技能贯穿于四大实习的全过程中,但这三大工具的基本技能必须在地质认识实习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并要求人人过关,如果把这三大工具的基本技能放在地质填图实习中花大量时间重复训练,甚至作为必考项,就不是非常合适,同时,三大工具特别是罗盘的使用技能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地质认识实习能用罗盘量一个固定面的产状,到了地质填图实习,可能就会加强抽象面及线状构造的产状量测,到了地质生产实习,可能就要加强产状量测速度的训练,而到了地质毕业实习,就要加强产状量测后的即时分析能力训练,学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量测一些典型产状,不同实习阶段同时又能弥补部分同学在某些阶段技能的缺失。从上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罗盘技能培训在四大野外实习中的分工与协作。

四大实习的任务分工是指明确每个实习具体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每次实习时应该把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完成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上。它体现了每个实习队带队老师的的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而四大实习的协同是整体范围内相互帮助、支持对方工作,显示整体效能的一种方法。由于主客观原因,每次实习的带队老师并不相同,这就需要所有老师都非常熟悉四大实习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仅仅熟悉自己所带的某个实习。

要做到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四大野外实习的有效协同,切实提高四大野外实习的总体效率,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学校各级领导与实习队队长之间的关系。

四大野外实习往往有不同的老师承担,这就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特别是分管副院长和系主任要负起统筹协调责任,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制定统一完整的实习教学大纲,有法可依,二是慎重选择每个实习的带队老师和队长,三是定期把四大实习的带队老师集中培训,统一认识。

实习队队长事关每个实习的成败,必须综合考虑,必要时竞争上岗。一个优秀的实习队队长要严格按照分管院长和系主任批示办事,自觉服从上级领导,听从上级指挥,维护上级威信,自觉为上级排忧解难,如实向上级请示和汇报工作,同时又要非常尊重实习队其他老师,对他们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职权,不乱指挥,不乱加干预,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以势压人,和谐共处,相互理解、支持,真诚相待,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拉帮结派,不拆台,分工协作,不争功诿过,不自以为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处理好每一次实习带队老师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实习都有若干带队老师组成,一般6人左右,这些老师之间本身也有分工与协同的关系。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带队老师在实习期间的一切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充满激情,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少数老师以项目创收为第一要务,正常教学让位于赚钱谋利,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应该从实习老师队伍中清除。

每一位带队老师也不可能都是全才,术有专攻,“人无完人”是指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而毫无错误的,但与“个人”相对的集体却可以发挥出超越各自才能相加的优势,将每个人的优势集合并掩盖住个人的不足,成为一个完美的团队。因此,学校领导在组织一个实习团队时,不仅要考虑该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人才的优势集合起来,发挥出团队合力的智慧。

第三,处理好实习带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在实习时往往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各自为政,很少沟通,并不是说老师之间的水平有多大差距,但毕竟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长,如何让参加实习的学生广泛吸收营养,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首先要分工不分家,老师不能只关注分到自己名下的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学生也要同样的关心和爱护,当然,学生也不要有问题只问自己的指导老师,而应该大胆向对某一问题有较多研究的老师请教,打破门户偏见。

其次要因材施教,这是一个老话题,但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非常困难,现在有一些很不正常的因象,就是教师大多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注:极端情况是伴随学生几年的班主任老师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对学生个体不了解就谈不上因材施教,核心问题是现在的教风出现了倒退,教师不愿意多投入,少数教师甚至就盯着通过实习赚取一点工作量和补助费,指望这样的老师因材施教,岂不是痴人说梦。

还有一条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绝大多数地质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是隐藏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地质现象揭示地质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工程实践。其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总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工作,而应具备主动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有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激发正能量。

四、小结

野外实训总结第7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县区政府均组建了普查领导机构,制定方案、落实经费、安排人员、宣传动员等工作的完成情况都很突出。在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后,市政府召开会议,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优质、高效、顺利地完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开展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保证了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市的积极筹备和广泛展开。

(二)组织培训推进普查工作。20*年4月24日至30日,市普查办举办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市直及十一县区。参训学员遵守纪律,刻苦学习,通过野外实习和考核,获得了“普查员资格证书”。市培训班结束后,*区、*县等相继组织培训,并直接培训到乡镇干部,为文物普查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形式多样,开展宣传动员。市及各县区利用广播、电视、板面和橱窗进行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市文物普查办公室领导相约市电视台在新闻频道节目,对*市的文物情况、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与主持人进行了交流,向观众宣传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利用普查培训班的开班典礼,请了市政府、市人大和普查领导组的成员单位领导、各县区文体局长、电视台记者出席,广泛作了宣传。从培训班开班至普查试点实习,电视台跟踪报道,在学员实习乘坐的车上张贴了横幅标语,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

(四)制订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省文物局要求,*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区、*县、大关县、*县、镇雄县、*县、*县等相继制订了本县区的普查方案,明确了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范围、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组织实施以及相关问题。

(五)订立信息报送和督查制度。市普查办设置办公室于市文体局,要求各县区普查办按月向市普查办上报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度情况。由市普查办汇总按季度向省普查办定期上报。市普查办不定期对各县区进行督察,协调各方帮助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进行业务指导,保证各阶段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基本情况

*市文物普查工作总体进展较为顺利,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建立机构、开展培训、配发设备等项工作已于20*年底前完成。第二阶段以县区为单位开展田野文物普查的工作于今年起全面展开,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市普查办20*年12月中旬进度表显示,市及十一个县区成立的普查领导组和办公室均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机构成立率达到100%;普查设备到位率为100%;全市文物普查经费到位191.58万元。其中:市级到位经费88万元,县区到位103.58万元;参与普查工作的人员有192人;县区正紧张进行田野文物调查,文物普查到乡覆盖率99.3%以上;完成率92.31%;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处,其中新发现1040处,复查269处;调查登记消失文物66处(详见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度汇总表》)。目前,*、*、*、*、*、*、*等县区已基本完成了田野调查工作。

三、第二阶段工作顺利推进

(一)野外普查全面铺开。各县区根据国土面积和历史文物情况,按照20*年12月前完成野外普查的要求,市要求各县区组建普查队伍2至4个。从20*年8月开始,每个县区实际组建了1至2个稳定的普查队伍,铺开了野外普查。*、*两县,野外调查一开始就与基本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结合起来,率先进行*、*渡电站影响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区配合古城区恢复的文物保护工作,首先进行古城区内的古建筑、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等的普查,各县区均各有特点和办法。

(二)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进普查工作。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后,20*年12月9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紧急召开了扩大会议,韩梅副市长作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讲话。会上,市财政局和部分县区政府作了发言。市人民政府领导与各县区政府领导签定了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各县区按照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县区政府还与文体局和乡镇政府签定了责任书。

(三)培训技术规范,保证登录质量。经过县区近半年的普查实践,针对全市文物普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市普查办公室于20*年4月21日至25日举行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业务培训促进会。参加会议的有市文普办全体人员,各县区文体局分管普查工作的领导、普查队(组)长及部分普查骨干共68人。着力解决普查队员在野外调查中的技术难点和问题,规范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填写,强调了野外调查方法和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为保证田野调查信息表填写规范、完整和准确,本次培训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进行答疑和研讨,并由市文普办提前选全市完成较好的主要项目制作成模本供全市参考,为高效率地推进全市野外调查夯实了基础。

(四)把文物普查宣传工作贯穿始终,不断创新宣传模式。在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市和各县区普查领导组一直重视普查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版面、手机短讯进行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在春节文化活动和“三下乡”、“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大张旗鼓地宣传,使文物普查深入人心。除常规宣传外,市普查办在*日报开办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栏”,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解读。适时、及时开辟手机报短文报道。与*电视台合办了4期共45分钟《从文物普查看*历史文化》访谈节目滚动播出。各县区也纷纷组织普查成果展,扩大了普查的影响和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宣传效果十分显著。

(五)寻找文明,普查队员吃苦耐劳扎实工作。全市阶段性普查成果的取得,赖于许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线普查队员和群众的积极支持。为了调查大山深处的一处传说中的铸币地,*县年近六旬的林庆明队员,在披荆斩棘中掉进了枯树洞。在*县鸡婆山悬棺普查中,当地许多村民积极带路,八旬老人王满富在带路途中走失,队员直到夜晚才找到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镇雄县普查队在大湾古镇的妥泥村攀爬上近800米高的悬崖,发现了约600米长的巨石阵,疑是一处重要的国力所为工程,发现重点文物的喜悦,驱走了工作的疲惫。白天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对疑难问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查大量史料进行考证,保证普查质量,这样的例子各县区均有。大部分普查队员,每天的野外出差补助仅20元,普查访问时,需要自己买烟酒招待老乡,即使20元的出差费,也因经费不足,自己垫支,有的普查员垫支金额已逾千元。普查工作全凭着一股奉献精神。

(六)加强信息报送和督查制度。市普查办共制作了11期简报宣传和介绍文物普查工作。为了指导好各县的文物普查,市普查办先后两次组织对各县区的文物普查督察,并于20*年8月29日至9月5日争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进行调研,协调各方帮助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进行业务指导,保证田野普查阶段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存在问题

一是少数县区和有关部门对文物普查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力量,对普查工作的推进不力。少部分县新发现文物的数量就明显表现出工作相对滞后。

二是普查经费落实不到位。由于*市所辖大部分都是部级贫困县,地方财力较差,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县区难以及时落实经费和缺乏基本数额的经费保障,文物普查工作进度迟缓。

三是普查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项非常科学规范的系统工程,对普查员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普查人员量不足,总体水平低且参差不齐,缺乏普查经验,无法支持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四是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同时又受到雨雪和地震灾害的影响,给县区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是信息通报制度没有完全落实,普查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在宣传、报送上不够及时,工作成效未得到充分报道。

五、下步工作及整改措施

为了优质、高效、顺利地完成*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力争年内完成全市文物普查田野调查阶段工作。

(一)组织保障。争取各级政府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经常协调和沟通,确保普查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得到进一步保障的情况下有序推进;市普查办进一步与省、县区普查办加强沟通,严格执行简报、月报制度,及时汇总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督促县区加快进度,完成田野普查,并及时上报普查信息和工作成果。市普查办积极做好田野调查验收工作和转段准备。

(二)经费保障。在省级财政下拨文物普查补助经费的基础上,争取市、县区继续安排配套经费,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供经费保障,加大投入,专款专用,重点保障一线队员野外补助、保险等事关基层工作者切身利益的支出,保护和发挥普查队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制度保障。要健全普查信息员队伍体系,全面落实普查信息通报制度、普查资料汇总上报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定期不定期上报普查信息,及时通报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扩大宣传。市普查办将加大组织督查力度,总结和介绍普查工作经验,对做得不好的地区和单位通报批评。

野外实训总结第8篇

论文摘要:由于地质勘探的自身工作特点,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供大家借鉴参考。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既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从事地质勘探的基层单位,由于其生产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恶劣、人员及装备投人量大等特点,使得其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从业风险高,因而备受企业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地加强基层野外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各地质勘探单位的从业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认真作好项目的二次踏勘

对于单位来讲,在项目投标前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踏勘,以编制投标计划书。但由于野外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对作业区域的了解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吃透,尤其是有些地下设施、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因此二次踏勘,可以在一次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细化,对于正确认识项目风险,进行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内容上应包含地理、地貌;交通能源天气水文疫情医疗条件、风俗、政策与法律规定、工区建筑、环境敏感点和当地人的安全意识等。

二、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安全管理是动态的,可能有些风险是随着施工进行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后而产生的,因此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预案,甚至计划都得进行及时的变更。因此建议单独列此项内容,有助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操作。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因此预案演练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但可针对项目安全特点的关键因素进行演练,其它的都必须在项目工前教育中全部宣贯到位。

三、着力工前培训

一方面除了企业与员工参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强制取证、认证培训外,厂处级机构每一项目结束都要对员工实行为期1个月的专门整训。作为基层队站,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必须作好项目施工任务、形势与安全交底,要员工了解新项目、新工艺、新环境、新制度、新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同时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质量要求、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与操作相结合。另外对于培训结果要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参与项目作业。对于培训要有档案记录,有可追溯性。对于过程培训,除定期要求的项目外,应因时、因情况而进行,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四、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的专业知识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技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五、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千人重伤率、损失工作日、整改率等)规定下来,然后实施与考评。

(1)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①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0”目标,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②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③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④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   (2)目标设立后,及时进行分解,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3)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目标考核是一种奖罚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对于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可以了解和发现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是否有力得当,从而可以为今后安全生产目标的修改提供依据,有利于改进以后的安全生产管理。

六、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具体进行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出队前应对全体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能否适应野外生产。

(3)检查野外生活用具和必要的医疗急救、保健药品的准备情况,如需野外宿营时,还应检查宿营装备的准备情况。

(4)组织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

(5)出发前检查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工具的性能,确保它们性能良好,能可靠运转。

(6)根据勘探区域是否在山区、林区、平原、草原、高原、沙漠、沼泽、水上、放射性区域等不同作业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7)根据勘探季节是否在高温、寒冷、降雨、降雪、雷电、风暴等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8)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

七、地质勘探的伤亡事故管理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地质勘探伤亡事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报告。地质勘探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地质勘探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勘探单位负责人。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程度组织相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要做到“四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按章处罚。

(4)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伤亡事故档案应做到完整、有序、查找方便,有条件的还应存入计算机中。

八、 结语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人、机、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虽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论述,但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多变,甚至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发生。所以,要搞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中,要及时总结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确保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