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一生物总结

高一生物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7 13:23:32

高一生物总结

高一生物总结第1篇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讲解清晰化、结构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讨论时间,学生关注的仍然只是自己,而不是整个小组合作和交流。此外新课改提倡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和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表扬。这样太多的鼓励,学生都听腻了。长期下去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未来怎么能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性原则,才是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评价。

三、加强实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提前3天开出实验通知单,实验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我必须亲自先做2至3次,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要向学生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对学生分组实验,我必须在实验前让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报告册,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员要协同教师随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表解决。实验结束,让学生填写好“学生实验情况登记”,对有报损的仪器还须填写“仪器报损登记表”,我也要签上姓名和处理意见,然后有实验员签上处理意见后报上教导处审批。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高一生物总结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二、教学方面

中学生物学九年义务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学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总结出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直观教学。首先学生经验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其次,高一生物学教学内容是细胞,从走进细胞开始,细胞的组成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当于把细胞的生老病死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全部了解一遍,细胞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学起来比较麻烦,比如说细胞器,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以及细胞的分裂等,非常抽象,如果能够在抽象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模型,那就简单直观多了,像细胞核的模型等,还有就是如果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内容。为此,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除了写好教案,还精心准备好这一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还有就是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辅助资料导学大课堂,因为其上面的知识预览设计的非常好,相当于我们所要求的学案,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教学内容不是很好的完成,尤其是最后一章只是重点讲了一下细胞的增殖,其他的只是简单的讲了一下,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特别好,所以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了,我上课的基本流程是:让学生自学课文,并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导学大课堂上的知识预览; 然后让他们自己互相指出错误,并且提出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由“接受”转向“发现”,由单一、机械的“听讲” 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这是比较成功的。它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问题与反思

1、由于中考不计成绩等原因,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有的学生连什么是细胞也不知道,而我作为引导者,在这方面没有及时地给与正确的引导,以至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甚至不学的情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因为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生物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

高一生物总结第3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师的角色是单一的。而目前,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应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物理教师应该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又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呢?

1 掌握好高中物理教育规律

高中生不是第一次接触物理了,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理概念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也基本掌握了一些物理规律和概念,但是初中物理不同于高中物理,大多数的物理定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掌握好高中物理教育规律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首先自身要弄清楚物理的规律。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相比以前来说增加了很多,这就要求教师熟练并且准确掌握物理教育规律。

教师要认真探究和摸索,平时多和学生交流谈心,真正做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各自不同的学习以及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系统地讲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此外,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也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并且实际化,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不仅仅是让学生在科研理论中使用物理知识技能,而且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和工作中也有所用。

2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汲取知识、去发现知识,并学会用自己获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教师扮演的角色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还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更是一个引路者和导航者。

高中物理课堂不应是死板的,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听课、记笔记和写作业如此机械式的结合。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逐渐理解物理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并把其内在联系找出来,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让学生学会用探究性的思维来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3 灵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教育体制,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单一老套,要有灵活性,能灵活地应对不可预见性的教学问题,同时还要定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生一样时刻进行学习补充,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教师要对自己高要求,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3.1 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功底,还要更新观念、更新教学角色等,实现全面提高。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高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果要对学生有高标准的要求,就要对自己有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彩,就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3.2 充分备课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课时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概括和总结,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要了解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脱离教材这条主线,还要分析和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讲解知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3.3 启发式教学方法

1)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在解答问题时要学生先阅读思考的问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自己思索解决思路。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总结学生自学时提出的不同的问题,给予帮和引导性的提示,让学生大胆探索,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在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大致思路后,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索基础上为他们开拓一个更广泛的思路,把简单的问题适当地复杂化,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了解哪一块的内容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哪一块的内容是学生容易混淆模糊的,注意要把物理过程分析透彻,介绍清楚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做一道题会十道。

3)进行小组讨论。讲解完问题不是最终的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交流思想的过程,同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进行疑难争议和讨论之后,也能得到比较正确和较为完善的答案。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大胆质疑,让讨论的问题不断深入,达到拓展学生思路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留心观察,不让学生偏离问题的主向,针对出现的问题和难点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4)课下再巩固。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上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这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课上的时候,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首先要正确的理解题意,让学生练习如何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根据关键部分选择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后根据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推导来解决问题。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做题格式和步骤,提醒学生单位和取值要规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做题,为学生选择典型性的可以锻炼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习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做到一题多解,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效果。

3.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观察,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也要注意留意这个问题,在上课时多多关注成绩较差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多鼓励激励他们。不要一味地否定他们,这样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思想,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适当的表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要多留意学生的态度和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并且简单易懂,要一点点地启发他们,逐步打开他们的思路。要避免难度大的问题,在问题方面多设一些阶梯来逐步引导他们。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有提高,稍稍深化一下基础来拓宽他们的答题思路,给予他们多些思考时间,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知识的深化,及时进行总结和讲解。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要依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并设立一个难易适中的梯度,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来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样的课堂内容才会更有效。

4 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

总结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养成注意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高中物理知识杂乱复杂,及时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总结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知识。

4.1 进行课下总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上一节课后,就对课上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的是,不是自己进行小结让学生做笔记,而是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在课后找一个学生进行课堂的归纳总结,有不足的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再来补充完整。也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小组交换交流,把众人的结晶汇集到一起。

4.2 进行单元总结

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整体要求,把其中分散的知识点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找出每个知识点的联系,以理清学生的做题思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来进行点评,最后还要进行完善和补充;也可以小组进行交流,找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还可让学生进行模仿。

4.3 进行全章总结

章节总结归纳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要加以一定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画出大概的物理知识结构图,图要简单有条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补充剩余的知识点。学生熟练掌握总结归纳知识的技巧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把全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做到心中有数。

5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表现突出的教师都比较善于学习和反思,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是提高自身的过程。教师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反思总结,把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总结和改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反思总结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反思提高反思提高,这样反复的循环,会使教师更加完善,学生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也可以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换一下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听取别人好的建议,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

6 结语

总之,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它是每个物理教师共同的目标和动力。真正的有效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要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卫星.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付兴锋.运用原始问题促进中学生物理思维品质发展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高一生物总结第4篇

目的研究榜嘎总生物碱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小鼠扭体反应,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灌胃给药,观察榜嘎总生物碱抗炎作用。结果榜嘎总生物碱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及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结论榜嘎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包括抑制多种炎症介质。

【关键词】 榜嘎;榜嘎总生物碱;抗炎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the total alkaloids of Herba Aconiti. MethodsThe models of auricular edema in mice induced by dimethyl benzene,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celiac blood capillary and body-twisting reaction induced by acetic acid, paw swelling induced by zymosan A and carrageenan in rats were prepared. Then the total alkaloids on Herba Aconiti was given to the rats or mice by ig. ResultsThe total alkaloids on Herba Aconiti inhibited the auricular edema, decreased the permeability of celiac blood capillary, reduced the paw swelling induced by carrageenan and zymosan A. ConclusionThe total alkaloids of Herba Aconiti have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Key words:Herba Aconiti; Total alkaloids of Herba Aconiti;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榜嘎(藏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船形乌头Aconitum naviculare Stapf或甘青乌头Aconitumtanguticum (Maxim.) Stapf的干燥全草[1]。榜嘎为常用藏药,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始载于藏药的医药古籍《月王药诊》中,《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注释本》以及《晶珠本草》均有记述。其味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治传染病发热,肝、胆热病,肺热,肠热,流行性感冒,食物中毒等[2]。关于榜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参考文献方法[3,4]对其中的有效部位之一总生物碱进行抗炎实验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品与试剂

榜嘎总生物碱粉末,自榜嘎生药中提得,含量>75%。榜嘎药材购自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本研究室刘圆副教授鉴定为榜嘎,船形乌头Aconitum naviculare (Brahl.) Stapf (A. ferex Wall. Var. naviculare Brahl)。实验前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消炎痛(山西临汾制药厂,批号20070806),用蒸馏水配成1.2 mg·ml-1。酵母多糖A(Sigma,批号Z4250),用生理盐水配成6 mg·ml-1。角叉菜胶 (福建省石狮市闽南琼胶有限公司,批号20071011),用生理盐水配成12 mg·ml-1。

1.2 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214-07号;Wistar大鼠,清洁级,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215-07号;SD大鼠,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第0158-07号。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仪器

76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FA1004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s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2 ml·kg-1, 榜嘎总生物碱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 ,0.4 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消炎痛0.017 g·kg-1,1次/d,连续4 d,于末次给药后1.5 h,用二甲苯30 μl均匀涂于小鼠左耳两侧,致炎30 min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 mm打孔器于两耳相同部位取下两耳片,精密称重,以下式计算肿胀度。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表1 榜嘎总生物碱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肿胀度(mg)=左耳片重-右耳片重

2.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取 110~150g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榜嘎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给药方法同“2.1”项,阳性对照组给予泼尼松0.017 g·kg-1,1次/d,连续4 d。于末次给药后1.5 h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每只0.1 ml,并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2,4,6,8,12 h测量足跖容积,以下式计算肿胀百分率。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后足跖肿胀反应,低剂量组除1 h外亦均能抑制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后足跖肿胀反应,低、高剂量组均能加速炎症反应的消退。表2 榜嘎总生物碱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略)

肿胀百分率(%)=注射后容积-注射前容积注射前容积×100%

2.3 对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取 (18±2)g昆明种小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组及给药方法 同“2.2”项,连续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1.5 h,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 0.01 ml·g-1,随即腹腔注射0.6%冰醋酸0.012 ml·g-1, 20 min后,腹腔注射5 ml生理盐水,脱颈椎处死小鼠,然后从腹腔内吸出未染血的腹腔冲洗液2 ml左右,1 000 r·min-1离心10 min,用 762型分光光度计于590 nm 波长处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 。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低、高剂量组能抑制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中高剂量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表3 榜嘎总生物碱对冰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略)

2.4 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18±2) g昆明种小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榜嘎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给药方法同“2.1”项,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02 g·kg-1,1次/d,连续给药5 d,于末次给药后1.5 h,腹腔注射0.6%冰醋酸0.012 ml·g-1,观察小鼠的扭体反应,并计算30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减少扭体次数。表4 榜嘎总生物碱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2.5 对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炎症的影响

取Wistar大鼠40只,雄性,(110±2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榜嘎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给药方法同“2.1”项,阳性对照组给予消炎痛10 mg·kg-1,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后 1 h,分别于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5 mg·ml-1酵母多糖A液,每只0.1 ml,用足跖容积法测量致炎前和致炎后 1,2,3,4,6,8 h大鼠的右后足跖体积,计算足跖肿胀百分率。结果见表5。实验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低、高剂量组能对抗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且优于阳性对照组。 表5 榜嘎总生物碱对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炎症的影响(略)

3 讨论

藏药榜嘎用于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是藏药十三味榜嘎散和十一味金色丸等的主要药物。关于榜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其中总生物碱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口服给药方式,对榜嘎总生物碱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榜嘎总生物碱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抗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本实验表明榜嘎总生物碱对炎症早期渗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榜嘎总生物碱明显抑制酵母多糖A的炎症反应(P

综上所述,榜嘎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视为榜嘎有效部位之一。其作用机制与消炎痛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具体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24.

[2]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第2版[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3564.

高一生物总结第5篇

【关键词】 饮用水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引起给水管网中细菌的重新生长和繁殖的主要诱因是出厂水中残存的异养细菌生长所需有机营养基质,即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iodegradable organic carbon,BDOC),细菌在管网中生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3〕。要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关键要控制有机营养物的量〔4,5〕。为了解饮用水输配管网内的生物稳定性,以便及时准确加以控制,为保障饮用水微生物学水质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于2004年5月~2005年4月,对北方某市的市区配水管网进行检测采样,检测了总余氯、自由余氯、浊度、pH、水温、细菌总数、AOC、BDOC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样的采集 在北方某市的市区配水管网上选取了6个取样点,取样点包括实验小区管网入口点、沿程点、末梢点及一个高层水箱点(4号点)。其中1、6号点为管网入口点,2、3为管网末梢点,5号点为沿程度,高层水箱总为4号点。管材均为铸铁管,2号点管网较为陈旧,为20世纪50年代铺设;6号点管网较新,为2002年辅设;其他取样点管网为20世纪80~90年代辅设。取样均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水样采集后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水样进行测定〔6〕。

12 实验仪器及方法 采用HACH 46700-001型余氯仪测定总余氯与自由余氯;用温度计在取样现场测定水温;异养菌平板计数(HPC)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R2A培养基(R2A Agar medium)进行平板计数〔6〕;按照文献〔7〕方法测定AOC、BDOC,并对其平均值进行作图分析〔7〕。

2 结果

21 细菌总数变化规律 实验中发现,水温对细菌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大,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674。将2004年5月~2005年4月各监测点的细菌总数取平均值作图,见图1。

图1 不同月份各监测点平均细菌总数比较(略)

从图中可见,随各月水温的升高和降低,细菌总数也随之增加和减少,说明水温是影响细菌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还可以看出,水温对2,3和5号3个水质相对较差的监测点细菌总数的影响,要大于1号和6号2个管网入口点,与余氯的衰减、浊度的增加,水质有利于细菌生长有关,使得管网沿程和末梢监测点的细菌总数水平较高,水温的升高更有利于其繁殖,经指数增长后,其数量比管网入口点有较明显增高。当水温较低时,水体中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较慢,新陈代谢产物较少,所以消毒所需氯量也相应较少,随着水温的升高,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大大加快,代谢产物增加,相应耗氯量也显著增大。水温还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影响细菌再生长的其他因素,如净水设备运行效率,消毒剂的灭菌效果,消毒剂的扩散,管道腐蚀速率,管网水力运行状况等。

22 AOC的相关研究

221 AOC水平 AOC的实验共获得监测数据132个,范围在20~284μg/L,如按

222 AOC与自由余氯的关系 将所测各监测点的AOC与相应自由余氯测定结果作散点图。结果显示,AOC与自由余氯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1500。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自由余氯水平较高的6号与1号点细菌总数较少,且菌体受余氯抑制,对AOC的代谢水平较低;自余氯水平较低的2号点细菌总数较高,对AOC的代谢水平也相对较高,使其AOC水平相对较低。

223 AOC与细菌总数的关系 将各监测点的AOC与相应细菌总数测定结果作散点图。结果显示,AOC与细菌总数间相关关系较差,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0603,即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AOC水平较低的4号点细菌总数却较高,而水质相对较好的1号和6号点AOC的水平却相对较高。

23 BDOC的相关研究

231 BDOC水平 对BDOC的检测共得到数据86个,范围在0027~0757mg C/L以内。Sam等人通过动态模型计算出管网中BDOC低于025mg C/L时能达到水质生物稳定〔9〕。Laurent等人通过SANCHO模型计算出BDOC

232 BDOC与自由余氯的关系 将各监测点的BDOC与相关自由余氯测定结果作散点图。结果显示,BDOC与自由余氯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332。说明自由余氯较高的监测点BDOC水平相对较低,自由余氯较低的监测点BDOC水平相较高。这与AOC的测定结果相反。

233 BDOC与细菌总数的关系 将各监测点的BDOC与相应细菌总数测定结果作散点图。结果显示,BDOC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3033。即细菌总数随BDOC的增加而增加。BDOC代表了水中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含量,体现了细菌在管网中再生长的潜力,其含量多则表明可供细菌降解的有机碳源丰富,可支持较多的细菌生长,因此,其与细菌总数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总之,对AOC和BDOC与细菌生长关系的认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足够的证据和理论依据。该实验管网的测定结果表明,AOC和BDOC的水平均较高,该管网处于生物不稳定性状态。AOC与自由余氯间存呈正相关关系;与细菌总数间无相关关系。BDOC与自由余氯呈负相关关系;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结果可见,BDOC的测定结果与自由余氯及细菌总数的相关性较好,这也说明对该实验小区的生物稳定性分析应以BDOC为主。同时也说明,要控制管网水中细菌的再繁殖,只控制生物稳定性指标是没有效果的,应将AOC的控制与消毒剂余量的控制和浊度的控制结合起来进行。管网中细菌、AOC和BDOC、自由余氯水平及水力条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而且不同的管网间差异较大,管网内部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Wadowsky RM,Yee RB.Hot water systems as sources of legionella pneumophila in hospital and non-hospital plumbing fixtures[J].Appl Envir Microbiol,1982,43:1104-1110.

〔2〕 Engel,H W B ,Berwald,L G.The occurrence of mycobacterium in tapwater[J].Tubercle,1980,61:21-26.

〔3〕 Lechevallier M W,Lowry C D,Lee R G.Disinfection biofilms in a model distribution system[J].J Am Wat Wks Assoc,1990,82:87-99.

〔4〕 Goshko MA,Minnigh H A.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ndard plate counts and other parameters i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J].J Am Wat Wks Assoc,1983,75:568-571.

〔5〕 Mccoy WF,Olson BH.Relationship among turbidity,particle counts and bactreiological quality within water distrbution lines[J].Wat Res,1986,20:1023-1029.

〔6〕 中国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76-531.

〔7〕 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44-247.

〔8〕 余国忠,王根凤,尤小庆.给水管网的细菌生长可能机制与防治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8):18-20.

高一生物总结第6篇

一、运用生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生物探究欲望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要立足于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生物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欲望。例如,笔者在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专门设置了树叶照片的形象实验,以此作为引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分析中。笔者指导学生选取胶卷底片,将其固定在植物的叶子上,同时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开展光合作用。经过几天时间,笔者要求学生将底片拿掉,把叶子采摘下来,将叶子放到煮沸的酒精里面,待叶子的颜色退了之后取出来,脱色后的底片放在培养设备中,滴上几滴碘液,原先的照片就会在叶子上出现,形成了树叶照片。在实验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研究充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是因为底片黑白浓度差异导致接受光合作用强度不一,产生的淀粉出现差别,而碘的染色度就会出现差异形成人像。在这样的实验引导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且在问题答案的探寻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强化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验操作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是指导设计实验观察方案。在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即可。笔者在教学中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实验观察方案,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研究设计观察活动方案,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实验器材用具,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研究分析操作程序,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观察方案,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是启发总结实验成果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宜直接给予结论,而要注重启发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对相关的结果进行论证,并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并在提炼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三是改变条件鼓励学生实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促进作用有限。对此,教师可以依据这样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条件、实验形式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成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实验。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进行大的原则性把握和审核,细节与操作环节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付诸操作实施,一直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整个过程都注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摈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对生物教学课堂进行优化与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是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传统的灌输模式不同,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要点设计为思考题,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思考,自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思考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与线索,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是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研究。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独立思考、相互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带着积极的探究心理去思考研究,相互之间不仅交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针对观点不一致的环节进一步分析,深刻思考,以及采取辩论的方式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是搭建平台要求学生完善补充。在运用启发性、互助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规律的实验验证,又要掌控好整个教学节奏,把握好教学大局。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之后,还要做好梳理、甄别、提炼、总结工作,针对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要求他们汇报交流并进行讨论分析。如果出现不一致的观点,则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教学成果的完善也有更大帮助,以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拓展。

四、鼓励分析总结经验,提炼生物学习技巧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既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总结自身的技巧方法,两者融会贯通,在创新中提升技巧水平。

一是总结记忆理解技巧。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先进的记忆经验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一些较实用的记忆技巧,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许多学生的记忆方法简单实用、科学高效,如联想记忆法、框架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生物教学知识点形象地记在脑海中。

二是总结思维探究技巧。学生在分小组学习及小组间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思维探究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宽广度,拨开云雾见天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探究的技巧总结出来,或循序渐进,或紧扣要点,不同的探究技巧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高一生物总结第7篇

【关键词】 高考生物 复习教学 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4-01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不断的实践,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必须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完善。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有效的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简化传统复习教学的环节,还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复习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概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不再单单是为应付高考,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整理归纳、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再次认识、学习和整合,为学习基础的巩固和思维的优化奠定基础;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主导地位下引导学习积极参与到复习教学中来,从而为复习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的探索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达到复习教学的目标,在强化学生学习成效和能力提升时就应加强小组学习方式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就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科学配置

小组学习成效的高低源于小组配置的科学合理性的高低。因而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就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配置,为组内沟通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究其根源,主要是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需要柜内、加工、整理的生物较多,且大都较为零散,加上不同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同,其所学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配置组内人员时就应确保小组内的成员得到科学的配置,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既能避免同一层次学生过于集中,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成绩较好的学生得到巩固,体验满足感,成绩欠佳的学生则能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帮互助的作用。

2.2 明确分工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已经科学的分组,教师就应对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促进合作效率的提升。鉴于高考生物复习教学内容较多,因而在开展小组学习时应往往需要分成多个部分才能完成整个复习教学,而且在每个部分中的知识又较为分散,所以必须引导学生明确的分工,一般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复习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他小组成员则对其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由学习成绩欠佳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复习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归纳总结,实现二者的互换,这样使得其通过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掌握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进行第一轮复习时,由于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按照章节将知识点理清,并配合经典试题,切实掌握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与考点,因而第一轮复习时就应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总结和归纳难点,再引导成绩欠佳的学生效仿,加上教师的引导,就能为第二轮复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沟通,科学评价

在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方式,由于小组内的成员得到明确的分工,教师就应引导组与组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即对每一轮的复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在每一轮复习过程中的对自己的复习过程进行总结,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通过客观的角度对自身的在生物知识总结和理解方面的水平,并在下一轮复习中进行总结和改进,同时对自身在复习中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完成生物知识的复习,达到复习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第二轮复习教学开展之前,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第二轮复习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夯实上一轮复习质量的同时为下一轮复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考生物复习教学中小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意识到小组学习方式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生本原则,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科学配置小组的成员,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有效沟通,采取生生评价、组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促进高考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为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展.浅析理综高考生物教学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3).

[2] 黄吉镇.高考生物复习中解题思维的变化分析[J]. 新课程(上),

2011(08).

高一生物总结第8篇

关键词:乌头碱;刺激性;给药;皮肤;致敏性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8-0014-04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川乌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乌头总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免疫、抗肿瘤及强心等作用[1],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晚期疼痛等病症。现有的给药方式有注射剂、片剂、丸剂等[2],但口服制剂在胃肠道中产生首过效应,注射剂在注射部位产生疼痛和肿块。贴片通过局部透皮给药方式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有效地避免了胃肠道破坏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我们采用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川乌的乌头总生物碱,将其制成贴片,以10% 1,2-丙二醇和1%氮酮为促透剂,压敏胶为粘合剂制成粘胶骨架型贴片。本研究在制备乌头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其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评价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外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

1.1药物

乌头总生物碱贴片(自制);贴片赋形剂(基质混合液);脱毛剂(Na2S・9H2O)5 g,洗衣粉1 g,加50 mL水溶解);2,4-二硝基氯代苯为分析纯。

1.2动物

新西兰家兔(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1016),体重2.0±0.2 kg,雌雄兼用。豚鼠(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1014),体重350~400 g,雌雄兼用。实验动物均由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提供。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皮肤刺激性实验

2.1.1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前24 h用脱毛剂脱去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约50 cm2(相当于家兔体表面积的10%)。破损皮肤组用砂纸划破去毛消毒过的皮肤,以渗血为度,左右两侧皮肤的破损程度基本一致。实验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每组4只。完整皮肤组分3组,Ⅰ组为贴片高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30 mg/g),Ⅱ组为贴片中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15 mg/g),Ⅲ组为贴片低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7.5 mg/g)。破损皮肤组分2组,Ⅳ组为中剂量组,Ⅴ组为低剂量组。左侧去毛区贴约8.8 cm2的受试药物,右侧涂赋形剂作为对照(空白),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给药24 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受试药物[3-5]。于去除受试药物后1,24,48,72 h,肉眼观察皮肤有无红斑(包括焦痂)和水肿,按表1评分。皮肤刺激性强度的评价标准见表2。刺激分值评价:刺激分值=(红斑反应总分+水肿反应总分)/每组动物数。

结果表明,单次给予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故推断对其破损皮肤也有刺激性。单次给予中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破损皮肤可见轻微红斑、水肿,强度为轻度刺激性。单次给予低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有刺激性。结果见表3。

2.1.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方法按2.1.1项进行,连续给药7 d,停药后再观察7 d。结果表明,多次给予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有中度刺激性,故推断对破损皮肤也有刺激性;多次给予中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破损皮肤可见中度红斑、中度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等异常反应,强度为中度刺激性;多次给予低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可见轻度红斑、轻度水肿,强度为轻度刺激性。见表4。

2.2皮肤过敏性试验

随机将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为高剂量组(含乌头总生物碱30 mg/g),Ⅱ组为中剂量组(15 mg/g),Ⅲ组为低剂量组(7.5 mg/g),Ⅳ组为赋型剂组,Ⅴ组为阳性对照组(1% 2,4-二硝基氯代苯),实验动物于每次涂药前24 h用脱毛剂脱去背部毛,脱毛范围为每侧约3 cm×3 cm,左侧为涂药区,右侧为激发区。

致敏接触:每只动物分别给约8.8 cm2乌头总生物碱贴片、1g赋型剂、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涂于背部左侧脱毛区,涂药期间动物单笼饲养,使药物与皮肤接触6 h,第7天和第14天用同法重复给药1次。

激发接触:于末次涂药后14 d,将约8.8 cm2乌头总生物碱贴片、1 g赋型剂和0.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涂于背部右侧脱毛区,6 h后去除受试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72 h再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根据反应程度不同,按下式计算致敏发生率和用表5评分标准计算平均分值[6,7]。

致敏发生率(%)= 过敏反应动物数(只)×100%/动物总数(只)

皮肤过敏反应: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按表5评分标准评分和表6标准评价过敏性。反应观察时间为去除药物后0,24,48,72 h。

实验结果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组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作用,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其致敏发生率分别为30%,10%,10%,其采用的赋形剂也无致敏性。2,4-二硝基氯代苯对豚鼠皮肤致敏发生率为70%,平均分值给药6 h后为 2.2±0.9,24 h后为1.6±0.5,48 h后为1.0±0.12,见表7。

3结论

本研究观察了乌头总生物碱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及过敏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多次给药有中度刺激性,且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作用,致敏发生率为30%;中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中度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致敏发生率为10%;低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有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停药后上述刺激反应消失,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在此剂量下对家兔皮肤的刺激反应是可逆的。结合前期乌头总生物碱贴片的药效学研究表明,高剂量及中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均有抗炎镇痛效果,故以中剂量为临床最佳使用剂量。

综上所述,乌头总生物碱贴片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靠,是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信义,李峨,侯丽,等. 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923.

[2]黄衍民,李成韶,潘留华,等. 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9):6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6-118.

[4]Andersen F, Hedegaard K, Petersen T K, et al. Anti-irritants I: dose-response in acute irritation [J]. Contact Dermatitis, 2006, 55(3): 148-154.

[5]Talley N J.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Intern Med J, 2006,36(11): 7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