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7-24 11:51:31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1篇

万圣节除了是传统节日之外,还有它的习俗活动,万圣节的活动是为了庆祝节日的到来,那么在万圣节的饮食习俗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万圣节传统美食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圣节传统美食习俗南瓜馅饼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万圣节,南瓜在万圣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万圣节是祈福平安的日子,同时也是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这时候美国人和西方很多国家会庆祝万圣节吃南瓜饼及各种南瓜美食。南瓜仿佛已经成为秋季的代表美食,也是秋天丰收的象征。

“万圣到,吃南瓜。”南瓜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另外烘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当做万圣夜的食品。

南瓜饼做法是将南瓜切块去瓤,蒸熟后去皮捣成泥,加蜂蜜(蜂蜜食品)、面粉、糯米粉,和成软软的南瓜面团后下锅炸熟。

香料生姜手指饼干

万圣节的传统食物是苹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馅饼和女巫状的香料生姜饼。

杏仁适量、无盐黄油100克、细砂糖60克、香草粉1/4小勺、全蛋液30克、低筋粉220克、泡打粉1/2小勺。黄油室温软化,加入砂糖和蛋液,用搅拌机打发。低筋粉、泡打粉、香草粉混合,筛入奶油中,用橡皮刮刀稍微拌和,用手抓成均匀的面团。

将面团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待凝固。将凝固的面团分割成小块,用手搓成一端粗一端稍细的条,直径比手指稍微细一点,因为烤制时会膨胀。取一粒杏仁,按进较细的一端,做成“指甲”,再用手捏出手指的形状,用小刀在手指饼上切几条皱纹,就可以进行烤制了。

焦糖苹果

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焦糖苹果成为应节食品。做法是把苹果从果蒂部直插入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浸在糖浆中沾上一层糖衣,有时再黏上果仁、棉花糖、小饼乾、爆米花等,有时会添加一些肉桂粉,成为精巧的零食,有时也会浸入巧克力来做,外头再黏上彩色的巧克力米。

教你焦糖苹果的做法:苹果去核切片待用;取一半黄油,加上红糖,置于平底锅内,用中偏大火加热;红糖逐渐熔化起泡,看差不多全部熔化了,就再加入另一半黄油,倒入苹果片和威士忌(一汤匙);煎到苹果片向下一面颜色变深后,将苹果片翻面;两面都变色后,熄火,撒入肉桂粉拌匀,即可出锅。

热苹果西打

和苹果有关的还有热苹果西打,西打就是苹果汁或苹果酒,这种饮料是用苹果酒加热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热时已经挥发得差不多了。这种饮料在欧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过圣诞节到春天,热红酒也常常在这个时候喝,做法颇为类似,就是把苹果酒换成红酒。

爆玉米花

众所周知,南瓜食品是万圣节的必备,但你知道,爆米花也是万圣节不可缺少的食物。爆玉米花很简单,是一道快手零食,交给你这个做法,你可以随时有零食吃,买来爆米花玉米,花生油(黄油也行)加白糖,炒一下就得了。买来小玉米粒。锅里到花生油,凉油放5大勺糖,放入玉米。慢慢翻炒,用小火,等玉米均匀炒热后,盖上盖子,将火加大一点点,盖上盖子。

盖上盖子之后,摇动锅,使底面的玉米受热均匀,这时玉米开始爆开,快要结束时,停火,出锅。装盘晾凉,装到密封盒里,随吃随取。

糖果

万圣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会化妆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种糖果也算是应景食品的一种,这时候商店里卖的糖果较受欢迎的是各种鬼怪造型的糖、和以万圣夜常见的橘色、棕色或黑色为包装的糖。

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粟米糖

粟米糖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万圣节流行。粟米糖是模仿玉米粒,有三种颜色,每片约3倍的一个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浆,人工色素和粘合剂。传统粟米糖片是三种颜色:黄色,橙色,白色。

太妃糖苹果

因万圣夜临近苹果丰收期,甜甜的太妃糖苹果便成为应节食品。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将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又甜又脆的太妃糖苹果很受小孩子们的喜欢。从前,各家各户有送太妃糖苹果给小孩的习俗。

万圣节演变传说德鲁伊神话

在古罗马时代,当时的高卢(今天意大利半岛北部及部分法国地区)不列颠和爱尔兰都信奉着一种原始的宗教,而这种宗教的祭司被称为德鲁伊,德鲁伊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

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信奉的死神萨曼会把那一年死者的鬼魂统统招来,其中恶鬼要受到变成动物的惩罚。为了不受到这些鬼魂的骚扰,人们点起冲天的篝火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都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凯尔特神话

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凯尔特人将10月31日认定为夏天结束的日子,也是新年伊始,严冬来临的一天。凯尔特人相信亡者的鬼魂会在这一天回到生前居住的地方,寻找活人夺取他们的身体借此重生。

因此,人们为了让死者无法夺取活人的身体,就会在这一天熄灭炉火烛光,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让亡魂无法找到活人。等这一晚结束后,人们又会重新点燃火种,象征新一年的开始。

南瓜怪的传说

演变到今天的万圣节,南瓜灯笼似乎已经成为了节日的标志,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一个叫JACK的人,是个喜欢恶作剧的醉汉。在万圣节当天,他设下圈套将魔鬼困在一棵树上,逼迫魔鬼答应永远不让他下地狱。但JACK死后因为他不信神,所以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为了让JACK找到回人间的路,魔鬼就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碳,JACK将这块碳放入大萝卜雕成的灯笼中就变成了“JACK的灯笼”,但JACK还是没有找到回故乡爱尔兰的路,于是他就带着灯笼永远流浪人间。

演变到今天,古老的萝卜灯笼就逐渐变成了JACK的南瓜灯笼。

万圣节前夜介绍万圣节前夜(英语:Halloween),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等。

万圣节前夜,又名万圣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2篇

一、复活节 Easter

复活节是一个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西方传统节日,它是人们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宗教节日,也是象征重生与希望的节日。在春分节(3月21日)当日或春分之后见到满月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天即为复活节。复活节对于中国孩子们来说相对陌生。在节日前夕,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利用媒体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复活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并且要求每个同学将一个煮熟的鸡蛋绘制成复活节彩蛋,让他们对节日活动有很高的期盼。节日当天,大家展示出自己的艺术作品——彩蛋,由同学们自主进行一次艺术评奖。之后,选择一个地面干净的室内场地,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同学按接力赛的规则轮流把自己的彩蛋放在地板上,鼓起双颊用力吹动使其向前滚动。比赛可进行多个回合,中途彩蛋破裂者必须淘汰出局,而最终剩下最多完好彩蛋的组为优胜者,可赢得所有的彩蛋。

二、母亲节与父亲节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母亲节与父亲节是美国两个颇具人情味的节日,它们分别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两个节日创立皆源自于人们深感父亲和母亲的含辛茹苦与伟大。

同学们可以集中利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分别为父亲和母亲制作一张卡片。卡片上用英语写上最真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和美好祝福。在节日的当天早上,轻轻地把贺卡放在父母亲的床头,并做几件令他(她)们高兴的事。在第二天的英语课堂上进行一次What did you do on Father’s Day /Mother’s Day ?的谈话。

三、万圣节 Halloween

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它是由孩子们扮演主角且倍受他们欢迎的一个节日,学校可举行一个万圣节狂欢会Halloween Carnival。首先,选定一个宽敞的室内活动场所,师生共同布置“幽灵鬼屋”和制作南瓜灯,即把南瓜中间的瓜瓤去掉,表面刻上各种图形并在里面点上蜡烛。在狂欢会上,由几个身材高大的同学把自己的脸部画成女巫或魔怪的妆容,穿上怪异的服装,戴上高高的黑色帽,手持魔具,乔装打扮成大鬼的模样。其余的同学扮演小鬼的角色,在鬼屋中玩起“大鬼抓小鬼”的游戏。被抓者必须表演一个与英语有关的节目来避免被拖走的“命运”。

四、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每逢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独创的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举国同庆的盛大节日。教师可趁感恩节这一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表达感恩之心,让他们从小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首先,由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感恩节由来和习俗的影像资料,使其对感恩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感恩之心。之后,学生们为自己心中最感激的人制作一张卡片,用英语写上肺腑之言,表达感激之情。当然,在严肃的话题之后可组织同学们玩一个感恩节传统的游戏——南瓜赛跑,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玩法是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一个大南瓜和一把小勺,参赛者只能用小勺推着南瓜跑,而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为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越有趣。

五、圣诞节 Christmas

纪念耶稣诞辰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西方最大的的节日盛会,也是个充满着欢乐、爱心和美好愿望的节日。互赠礼物和圣诞卡、装扮圣诞树、孩子挂长袜在床头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及唱圣诞歌是圣诞节的传统习俗。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导入 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本课属于《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的阅读课“Halloween”第一课时。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本课通过万圣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开课前,我花了很大的心思,精心设计了如下导入:

T:Show pictures of some festivals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Check answers and show the last picture of Halloween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Discuss Halloween in Groups.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复习各种节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顺势导入万圣节。开课前,在平行班试上时,当被问及“What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时,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们对万圣节知道得很少,少数孩子仅听说过而已。于是我又进行了调整,借鉴了一些好的想法,重新设计如下:

T: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in China?S1:Mid-Autumn Festival.T:?Why?S2:Because I like to eat mooncakes.S3:... T:How about in the west?

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接着我以播放视频和问题讨论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背景知识,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播放视频:夜幕下,一群穿着奇怪的戏服,戴着面具的“僵尸”,伴着凄凉的音乐缓慢起舞,令人悚然……

T:Oh,so frightening! Who are they?S:It is Halloween.All the ghosts turn up!T:Why?S:传说2500年前,一群居住在英国北部的凯尔特人,他们认为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是死去的人的灵魂回到人类世界的日子。(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T:Really?What will they do?S:随死神来到人类世界的坏灵魂,想要杀掉人类来当替死鬼。

T: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world for Halloween?

我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Do you want to know this?孩子们几乎齐声回答:Yes.OK,let’s find it from the text.自然而然地将孩子们引入到本课内容。

从孩子们涨红的脸蛋,兴奋的眼神,课后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万圣节,我知道这一节课成功了。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的充实,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价值与意义。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1998:3)在阐述文化意识时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文化能促使学习者更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所以培养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经是教学中不争的共识。

(二)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在英语教学中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即英语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技能和语言知识,至于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可让学生自行获得。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忽视相关的文化内容而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语言,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不知道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语言交际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容易违反说话规则,影响交流与沟通,甚至产生文化撞击。

(三)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得体性、合语法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一个没有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适当导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需导入有关的文化内容。

1.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先要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哪些内容是应放在教学中的,有必要进行取舍。取舍中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有文化项目都应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并组织讨论。

实用性原则是指导入的文化项目在交往时是实用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一般性文化交往中会经常用到,并促使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应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询问天气情况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先将“background information”(英国多变的天气及见面爱谈天气的习惯)加入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项语言功能的了解。

2.导入的内容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三年学生应掌握的文化意识: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总之,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及目标,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认识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与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参考文献: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4篇

一、词汇教学,彰显文化特色

词汇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才能向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迈进,如句子、篇章等。词汇中往往含有诸多文化因素,教师要从跨文化角度看待词汇教学,以充分彰显文化教学特色,让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带动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打好英语学习基础。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B中的Unit 8 Pets这一单元时,教师在教授词汇时,挖掘出文化因素,进行渗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有关宠物的词汇,在讲述到dog, cat时,教师融合文化学习为一体,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如:dog,西方人将其视为人类的朋友,因而有lucky dog, clever dog, love me love my dog等词组;而在中国,与狗相关的基本都是带有侮辱性的,如猪狗不如,狗眼看人低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对dog的看法也不一样,蕴含的文化因素有巨大的差异。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cat。通过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因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词汇学习也变得鲜活起来。

二、挖掘教材,顺势拓展文化

词汇中含有文化元素,教材中的句型、内容等也蕴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尽力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顺势拓展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更多的跨文化内容,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理解差异而造成交际失败。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中的Unit 5 Good manners这一单元时,教师以教材为本,拓展文化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中西礼仪”问题,以The UK为代表,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引出更多有关这个国家的文化礼仪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方式逐层引导。师:What’s the proper way to greet people in the UK?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与自己亲自示范,增强理解。紧接着,教师继续带领学生深入学习:Do they greet people with a kiss? How do people start a conversation? 学习完这些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美国人见面时的礼仪,延伸出更多、更广的文化礼仪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互动讨论,增强文化理解

在文化学习中,教师不能一味以灌输方式进行,要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为此,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文化话题,引导学生互动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选择本小组感兴趣的西方节日,然后进行互动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呈现出西方的节日,如:Saint 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Christmas Day (圣诞节)、Halloween(万圣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节日进行讨论,学生需要互动讨论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习俗等。在互动讨论时,学生可以借助身边有限的学习资源辅助讨论,以便在讨论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最后,每一个小组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整体汇报。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形成互动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互动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书籍、报告等,丰富有关西方节日的学习。

四、实际模拟,体验异国文化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5篇

万圣节的介绍

10月31日是万圣夜英文:Halloween,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称为万圣节。

Halloween is a holiday celebrated on October 31. By tradition, Halloween begins after sunset. Long ago, people believed that witches gathered together and ghosts roamed the world on Halloween. Today, most people no longer believe in ghosts and witches. But these supernatural beings are still a part of Halloween.

万圣节前夜是在10月31日庆祝的一个节日,根据传统,万圣节前夜的庆祝活动从太阳落山开始。在很久以前,人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女巫会聚集在一起,鬼魂在四处游荡。现在,大多数人们不再相信有鬼魂和女巫的存在了,但是他们仍然把这些作为万圣节前夜的一部分。

The colors black and orange are also a part of Halloween. Black is a symbol for night and orange is the color of pumpkins. A jack-o’-lantern is a hollowed-out pumpkin with a face carved on one side. Candles are usually placed inside, giving the face a spooky glow.

黑色和橙色仍然是万圣节前夜的一部分,黑色是夜晚的象征,而橙色代表着南瓜。南瓜灯是用雕刻成脸型,中间挖空,再插上蜡烛的南瓜做成的,带来一个毛骨悚然的灼热面孔。

Dressing up in costume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Halloween customs, especially among children. According to tradition, people would dress up in costumes (wear special clothing, masks or disguises) to frighten the spirits away.

盛装是最受欢迎的万圣节风俗之一,尤其是受孩子们的欢迎。按照传统习俗,人们会盛装(穿戴一些特殊的服饰,面具或者装饰)来吓跑鬼魂。

Popular Halloween costumes include vampires (creatures that drink blood), ghosts (spirits of the dead) and werewolves (people that turn into wolves when the moon is full).

流行的万圣节服装包括vampires(吸血鬼),ghosts(死者的灵魂)和werewolves(每当月圆时就变成狼形的人)。

Trick or Treating is a modern Halloween custom where children go from house to house dressed in costume, asking for treats like candy or toys. If they don't get any treats, they might play a trick (mischief or prank) on the owners of the house.

欺骗或攻击是现代万圣节的风俗。孩子们穿着特殊的衣服走街串巷,讨取糖果和玩具之类的赏赐。如果他们得不到任何的赏赐,就可能会对屋主大搞恶作剧或者胡闹了。

The tradition of the Jack o' Lantern comes from a folktale about a man named Jack who tricked the devil and had to wander the Earth with a lantern. The Jack o' Lantern is made by placing a candle inside a hollowed-out pumpkin, which is carved to look like a face.

南瓜灯的传统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戏弄了恶魔,之后就不得不提着一盏灯在地球上流浪。南瓜灯是用雕刻成脸型,中间挖空,再插上蜡烛的南瓜做成的。

There are many other superstitions associated with Halloween. A superstition is an irrational idea, like believing that the number 13 is unlucky!

和万圣节有关的迷信还有很多。迷信是一种不合常理的想法,比如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

Halloween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upernatural creatures like ghosts and vampires. These creatures are not part of the natural world. They don't really exist... or do they?

万圣节还和一些诸如鬼魂和吸血鬼之类的超自然的生物有关。这些生物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许他们其实真的存在?

Witches are popular Halloween characters that are thought to have magical powers. They usually wear pointed hats and fly around on broomsticks.

女巫是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人物,人们认为她们具有强大的魔力。他们通常戴着尖顶的帽子,骑在扫把上飞来飞去。

Bad omens are also part of Halloween celebrations. A bad omen is something that is believed to bring bad luck, like black cats, spiders or bats.

恶兆也是万圣节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人们相信恶兆会带给坏运气,黑猫、蜘蛛或者蝙蝠都算是恶兆。

万圣节的英语故事

After the stealing of fire,Zeus became increasingly unkind to men.One day he

ordered his son Hephaestus to build an image of a beautiful maiden out of clay.He then asked the gods and goddesses to award her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gifts.A charming young lady,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hat ever lived.Zeus called her Pandora.Because she had received from each of the gods and goddesses a gift.The gift was harmful to men.

Zeus decided to send her down to men as a present. So Hermes them essenger brought her to Epimetheus, brother of Prometheus. The greatness of her beauty touched the hearts of all who looked upon her, and Epimetheus happily received her into his house. He had quite forgotten Pometheus' warning: never to accept anything from Zeus.

When he was busy with teaching men the art of living, Prometheus had left a bigcask in the care of Epimetheus. He had warned his brother not to open the lid. Pandora was a curious woman. She had been feeling very disappointed that her husband did not allow her to take a look at the contents of the cask. One day, when Epimetheus was out, she lifted the lid and out it came unrest and war, Plague and sickness, theft and violence, grief, sorrow, and all the other evils. The human world was hence to experience these evils. Only hope stayed within the mouth of the jar and never flew out. So men always have hope within their hearts.

偷窃天火之后,宙斯对人类的敌意与日俱增。一天,他令儿子赫菲斯托斯用泥塑一美女像,并请众神赠予她不同的礼物。世上的第一个女人是位迷人女郎,因为她从每位神灵那里得到了一样对男人有害的礼物,因此宙斯称她为潘多拉。

宙斯决定把她作为礼物送给世间的男子。于是信使赫耳墨斯将她带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她姿容绝美,见者无不为之倾心。厄庇墨透斯兴高采烈地把她迎入屋内。普罗米修斯警告过他不得接受宙斯的任何馈赠,而他已将之忘于脑后。这一对夫妻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灾难却降临人间。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6篇

摘要:圣经文化深深植根于美国社会与文化当中,并广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探讨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历史积淀,分析了它在美国社会沿袭、价值观、文学创作以及风俗习惯诸方面所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美国社会文化给予了启发和铺垫。

关键词:圣经文化:价值观:文学创作:风俗习惯:影响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95-02

圣经文化即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圣经》与圣经文化对美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已远远不只在宗教领域,更是深入到价值观、文学创作和民俗信仰等诸多方面。

董小川教授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宗教是美国人个人的心灵慰藉;从群体心理意识出发,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从民族精神出发,宗教是美国事业的精神支柱。而在美国诸多宗教中,基督教和《圣经》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其它宗教的影响,这就是圣经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1 圣经文化与英国社会沿袭

自北美殖民时代至今,宗教就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一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暧昧关系:早期移民始祖清教徒以“上帝选民”为己任,在漂流越大西洋后就在北美大陆建立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国建立之后,以新教派为主体的的基督教势力利用其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大力宣扬基督教精神,广泛传播新教伦理道德;19世纪前半叶,美国宗教势力在全美掀起的社会改革浪潮此起彼伏;19世纪下半叶,美国宗教势力在南北战争、黑人教育以及人民党运动中,在呼唤民众争取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事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世纪初的进步运动、和平运动到中后期的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反核运动和海湾战争,再到21世纪初的反恐运动,美国宗教势力无不身先士卒,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可见,宗教在美国历史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的在作用,构成了美国文明的核心要素。

2 圣经文化对美国价值观的影响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纽豪斯说:“关于美国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在美国人自己的概念中,他们大多数都是基督徒,他们和许多非基督徒都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道德。”事实上,有关统计表明,约60%的美国人是正式教会成员,其余大部相信上帝但不属于任何教会;而在正式教会成员中,大约93%多是基督教徒,其中58%左右为新教徒。这充分说明,圣经文化在当代美国仍然有着极深的社会文化根基,圣经文化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2.1 对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美国,宗教对个人的影响作用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之中。从婴幼时由父母带去参加洗礼、弥撒、布道、《圣经》读书会等活动,到小学开始上主日学校,再到日常祷告和上周日教堂等接受比较系统的神学思想和详细的宗教礼仪知识,再加上家长的灌输、传授宗教信仰,让孩子参加慈善救济、大型布道会以及外出宣传等组织活动,圣经文化对孩子们的思想影响力极其长久。而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儿童的意识往往在潜移驮化中将其内化为自我行为,在道德上内化为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他们固有的美国化的宗教价值观。

研究表明,95%的美国人相信上帝,82%的人承认是基督徒,60%的美国人定期做礼拜,71.5%的人每月至少上一次教会,只有2%的人从不祈祷。由此可见,新教伦理是构成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2.2 对教育的影响

从宗教层面的教育目标来讲,就是要信徒们读懂并领悟《圣经》,以便用上帝的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拯救灵魂的目的。这一目标在美国早期阶段表现的尤为突出。而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最初都是由教会创办的,是由清教徒或牧师等私人慈善机构资助发展而来。

此外,从殖民时代起,为缩小种族差异,增强美利坚的民族凝聚力,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就在教育中贯穿“美国化”的教育意图:尽力把千百万移民所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语言、宗教、社会和政治传统融化在以信奉新交的盎格鲁撒克逊白种人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文化之中。如今,由教会创办的私立学校承担着美国12%的儿童教育,美国85%以上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这说明“美国化”这一教育目标在众多移民后代身上已经得到传承,并且依然在进一步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3 圣经文化对美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美国,从近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无不受到基督教影响,美国文学传统其实也是美国社会传统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再现,是历史、宗教、伦理、神话内容在文学作品里的具体反映。一些作家的基督教意识,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已渗透到字里行间。事实上,避开了宗教的熏染,美国文学就不成其为美国文学了。根据2008年最新哈里斯民意调查显示,

《圣经》一直是在美国成年人中最受欢迎的书。这是因为,美国作家长期生活在基督教的氛围之中,对基督教的信仰,已以一种潜意识的形式积淀下来,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如惠特尼《草叶集》中的篇章“亚当的子孙们”,爱莫生关于向西部扩展疆土的“重建伊甸园”的概论等,都是对《圣经》中某些的事物的直接引用;《押沙龙,押沙龙》和《下去吧,摩西》更是直接援引《圣经》的故事作题目;《红字》、《白鲸》等作品从《圣经》汲取题材进行再创作;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中体现的勇气和描述二战中德国对英国火箭袭击的作品,都暗喻了诺亚与上帝的约定。由此可见,基督教是美国文学的肥沃土壤,它使一大批作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写出了许许多多传世佳作。

4 圣经文化对英国风俗习惯的影响

美国风俗习惯的影响可谓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公元纪年、圣诞节、万圣节、礼拜天、复活节、情人节、守斋习俗以及清教徒登陆纪念日等,无不与圣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作为美国独创的合家欢聚的感恩节则是对早期清教徒移民感谢上帝恩宠的继承和发展。此外,社会团体、亲密朋友和结婚典礼通常都由同一宗教的人员组成,美国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出生、成人、婚姻和死亡,都是由宗教提供习俗和札仪。

5 结语

总之,圣经文化是美国文明的根基和先导,美国文明是圣经文化的传承和演变。美国的社会变革、价值观的转变以及文学创作等方方面面无不有着圣经文化的深刻烙印。

参考文献:

[1]董小川: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M],人民出版社,2000:4

[2]王恩铭等: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澎:当代美国宗教[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江宁康:美国社会与文化[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本文结合高专学生的特点,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作初步探讨。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认知需求

高专学生通过在中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不仅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一种对英语国家知识和文化的渴求。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单一,黑板加粉笔,英语知识的识记过程过于枯燥。而多媒体课件展示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声、像并茂,可以给高专学生进行视、听、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在学习课文Disneyland and Theme Park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动图片,可爱的卡通形象,迪斯尼公园的地图引导或是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参观介绍,通过声音、图画、视频多方位的展示,配以提示性的文字和英文朗读,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适时地转化为强烈的认知需求。

二、教师备课灵活,扩宽教学空间

授课教师教学的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挑选相关材料进行补充,利用多媒体,直接把需要补充的内容如背景介绍、文化习俗、历史事件等展示出来。教师还能够通过制作图片和插入歌曲欣赏、开心幽默、视频连接等内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改善学生倦怠情绪,使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讲授Maglev一文时,通篇介绍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传统授课很生涩、枯燥,像是在讲一节英文版的物理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导人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磁悬浮列车的外观、运行模式、历史发展以及优点,然后再学习课文就变得易于理解了。

三、提供大量信息。扩大教学容量

英语学习中有很多词汇、短语、句型、固定搭配等需要学生对比记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板书。费时费力,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效果也会不佳,毕竟课堂容量有限。而多媒体教学突破了这一局限,利用计算机能智能化地、最大限度地、高质量地处理各种声音、文字、图像、视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如教学Halloween一节,教师可以根据万圣节的风俗制成多个幻灯片,引出“Trick-or-treat,ack-o-lantern,pumpkin,Mack cat”等万圣节风俗及来历,而后是几段情景式对话,让学生感受万圣节时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有关Halloween的一切都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且潜意识里和中国的节日做对比。整个教学程序有条不紊,方便快捷地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善视听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专学生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迫切希望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传统的课堂里,由于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相对不足。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时间和强度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件中预先插入课文朗读,学生可以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图片和文字内容,从而把视觉和听觉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下载VOA(voice of American)或者BBC(Bddsh Broadcast Company)的新闻资料,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视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且可以令他们获得更多的时事信息。在每次上课之前。作为导入,教师可以从CRI Online(国际在线)网站里摘录“一句话新闻”,最新的新闻图片展示,简单扼要的英语解说提示。然后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相互探讨评论,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像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把英语说出来,会使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使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课堂大容量、新信息、多趣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相比,课堂上不断变换的大屏幕,制作精美的画面,形象直观的阐述,丰富生动的信息,都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1]石岩岭,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信息,2008(21):452.

万圣节的习俗英文第8篇

(一)通过办英语手抄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有谁能在不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和造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兴趣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下只是抄课文,写单词。为了巩固所学的单词、句子,不知要抄写多少遍,这样的机械重复,枯燥呆板,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教师的观念要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要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英语课堂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向课外。我们可以利用 “手抄报”让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学习,去想,去观察思考。

(二) 通过英语手抄报学习单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较难记忆的单词,不管教师怎样提醒,总有学生记不住。反复地朗读又太机械、枯燥,会使学生渐渐失去读的兴趣;反复地写,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小学生都喜欢涂涂画画,小学阶段学习的单词,大约有一半是可以用简单的图画表示的,这时,我们让学生在手抄报上画上这个单词的图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使学生边听、边想、边画,在兴高采烈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了理解和印象,然后在图片的旁边写上这个单词。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记住这个单词。

在小学英语三年级教学Animals这一模块时,我就安排学生画一张有关动物的手抄报,再让学生们发挥想象,自己动手画,动手写。学生兴致高涨,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把单词学会了,而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看到学生们一张张不同形状的动物手抄报,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学生也深刻地记住了这些单词。

(三)通过办手抄报这一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手抄报”的内容哪里来?我们安排学生们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英语方面的读,天文、地理方面的也读,大量地阅读,不断积累,他们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

例如: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基础浅,我们把学过的英语单词让他们进行分类,水果类的单词,apple,orange,pear……,而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把没学过的watermelon,mango_……都找到了一起。这样,既复习了课本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

(四)通过办手抄报,既丰富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经常涉及到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些知识距离我们很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就想办法,让孩子们办手抄报,把抽象的东西明朗化,更易于学生理解。例如:四年级学习课文“Halloween”(万圣节)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万圣节的知识,万圣节的来历,万圣节时英国的孩子们怎么过?杰克灯的制作等等,把这些资料汇编成小报,使之加深印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俗话说,“要在游泳中学游泳”,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老师在校期间的指导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倡导学生们在课外的时间多涉猎些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书籍,经常看一些英文音像制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