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9 11:57:10

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第1篇

通信工程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就业情况:通信工程专业介于电子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之间,就业方面还是很广的,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文章屋网 )

通信工程专业第2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82-02

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现在通信网的支柱。伴随着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深刻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目前,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有线信道传输方式。光纤通信课程作为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综合了材料、通信、光学和半导体光电子等众多学科内容,其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基础理论深、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难度比较大。加之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很多概念理解不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开设光纤通信这门课程时,需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抓住重点,又要更新相关知识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光纤通信课程目前面临教与学双向的压力,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方案,希望对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光纤通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其内容综合了通信、光波导和半导体光电子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是:通过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端机、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进行阐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熟悉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网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经研究表明目前各专业光纤通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光纤通信课程本身与物理、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光刻等技术知识联系密切,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大量理论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没有一定的涉猎,对一些基本器件,如半导体器件、光检测器等没有一定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者接触。那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此外,对于通信、电子类专业,对于物理学科不重视,只学过普通物理的课程,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相对薄弱,造成学生在听课或学习时感觉内容过于抽象,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理解很模糊,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陈旧。光纤通信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照本宣科,按书上的内容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在不自觉中,学生就以为光纤通信就是一门理论课程和讲解器件原理的课程,而忘记了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更多地认为这是一门与物理、数学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光纤传导模式内容,学生更多的认为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方程,而不是一门应用类的课程,导致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实践指导的意义不大。同时,教材的更新无法和光纤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吻合,造成教材的内容过于老化,使得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感觉乏味、枯燥,无法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置有缺陷。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一般来讲,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光纤通信的内容以及光纤器件全部囊括。这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来讲解,或完全依附于所选教材,导致教学的片面性、重点不突出。而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课程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和繁琐,没有连贯性。

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光纤通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将注意力放在课堂讲授和板书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遍反应是缺乏课堂活力,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由于课堂讲授的理论性很强,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知道这些知识用在何处、如何运用。另外,光纤通信的考试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涵盖课程的核心内容。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而且提出一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目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光纤通信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科研促进课程深化改革以及改进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的讨论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设置。光纤通信课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课程,但不同专业对光纤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各专业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差别很大。考虑到光纤通信对材料、物理、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光纤通信又是一门与通信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学物理通讯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是有一定通信背景以及数理知识。此外,由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从事通信、电子类的工作,因此也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如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概论、光网络技术等)来强化光纤通信的运用。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光纤通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考虑。

理论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对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系统、器件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反映比较难懂的理论,有计划地复习和补充一些前导知识进行理论铺垫。例如信息光学、高等数学、导波光学等知识都是本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同时课堂内容的讲授要特别注重思路,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先通过介绍器件的理论模型架构,再用严格的理论分析推导,说明器件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想要把所有的理论内容都讲深讲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专业需要在课堂讲授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以点盖面,每次课只讲一个重点内容。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框架清晰、重点突出,方便理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笔记,思路清晰。其缺点是信息量小、形式古板,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可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上课的趣味性,而且能加快教学速度,减少教学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例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图片、动画、影音等多媒体文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主要从课堂实践、课后团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借助光学仿真软件,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光纤色散对光传输线路的影响,通过改变光纤长度来说明光纤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另外开设实验课,可以借助光学模拟软件以及光纤通信实验设备来进行光纤连接以及光学传输系统特性的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

3科研促进课程的深化改革。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发展迅速快,专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更新快,导致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中现有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光波分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孤子技术和相干光通信、光接入网等,这些技术中有的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很多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同时很多新出现的技术还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近前沿,可以尝试将将最近的科技进展融入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中,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以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科研的窗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相应的以科研推动光纤通信精品课程建设。

4改革考核体系。闭卷考试一直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加以重新设置,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光纤系统组建、光纤熔接、光纤损耗测量等实验情况的考察;创新能力考核可通过只提出对于光纤系统的总体要求(传输容量、带宽、响应度等),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软件以及试验箱进行相关的仿真实验,同时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第3篇

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联专业课程可构建成四个课程集群,即“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集群,“通信软件设计与实现”课程集群,“信息与信号处理”课程集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集群,做到每个课程集群内橫成层次,纵成序列。通过课程集群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边缘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不断涌现,特别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大范围杂交愈加频繁,传统上孤立、分裂的学科正在更高层次上走向综合化和整体化。高校陈旧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体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整体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1]。课程集群是将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群。近年来,很多学校进行了课程集群建设,但其效果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将课程集群理解为相关课程的简单集合,课程集群内部缺乏条理和层级,合而不和;二是课程集群缺乏相应的整合型实验或实训课程,导致学生仍然只是学到了支离破碎的知识,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缺乏对应课程集群的实践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围绕“层次化”培养思路和“工程化”教育理念,探讨了通信工程专业课程集群建设的思路。

一、以层次化培养思路构建课程结构框架

在每个课程集群内,各门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遵循从易到难,从知识到技能的规律来构建课程集群的课程结构框架。否则,集群内的课程将会层次不清、功能不明,课程集群将成为相关课程简单的堆积。基于“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将通信工程专业学习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及创新教育4个层次。

(一)通识教育层

通识教育层包括人文科学、文化素质,体育健康,数学、物理、计算机类基础性课程等。

(二)专业教育层

专业教育层包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对应的实验、实训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基本实践能力,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三)能力培养层

能力培养层包括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等,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的。能力培养层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教育层

创新教育层包括理论及实践教学中的创新环节、学术与科研活动。每个专业课程集群内都有专业教育层、能力培养层和创新教育层,做到每个课程集群都能自成体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以工程化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结构框架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应树立“工程化”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工程研究、设计、制造、施工等一系列的综合创造和创新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2-3]。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按照知识体系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的。而在实际工程开发中,开发人员是以“设计———仿真———试做———调试”的路线来进行研发工作的。因此,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学过程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的课程系统结构已经不适合“工程化”的教育理念。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在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后,才能熟悉和掌握职业活动的技术路线。因此,在课程集群内部课程结构框架构建中,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突破以知识为本文的课程结构构建思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工程项目为主题的课程结构框架。在宏观课程结构采取建构模式,中观课程结构采取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块,微观课程结构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的项目课程为主。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综合了“层次化”培养思路和“工程化”教育理念。首先,课程体系以知识模块课程为起始,配合以对应多门知识模块课程的综合基础实践课程。通过知识模块课程的学习,奠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随后,通过能力模块课程及对应的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最后,每个课程集群以一门校外工程化实训课程为结束,让学生了解熟悉职业过程,更好更快适应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通信工程专业课程集群建设

基于上述思路,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联专业课程构建成四个课程集群,即“通信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课程集群,“通信软件设计与实现”课程集群,“信息与信号处理”课程集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集群。

四、课程集群化建设的制度探讨

在构建好课程集群后,还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课程集群负责人的选拔和日常管理每个课程集群都应该配备一个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集群负责人,在日常教学管理、教研教改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专业建设的负责人为系主任或者教研室主任。但一个专业内部往往有多个学科方向,彼此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特性。很难有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够包含整个专业体系。而将学科建设的责任部分划归给课程集群负责人后,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科建设和教研教改任务[4]。(2)课程集群的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工程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对应的实践实训平台来支撑。“工程化”实践实训平台是以“设计———仿真———试做———调试”为主线构建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程一个实验室的构建方案,逼真模拟实际工程开发过程,探索全新的工程化实践实训平台的构建。未来的实践实训平台,可能是一个小型化的工厂或者一个小型化的研发中心[85。同时,要与企业联合构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鼓励教师与科技人员承接大型的工程项目,一方面使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应用于企业界和工程界,另一方面能培养一支具有“工程化”能力和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科研工作反过来促进“工程化”教学的深入。

作者:孙元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吴添祖,鲍健强.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23-29.

[3]王传忠,杨玉春,何秀兰,等.工程化:高等工程教育的战略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23):122-124.

通信工程专业第4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领域跟踪和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和国际竞争意识,具备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能够成为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通信、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网络工程师;

5 无线通信工程师;

6 技术支持工程师;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8 射频工程师。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

通信工程专业第5篇

您好!

我是XX大学XX校区通信工程系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XX大学XX校区是我国著名的通信、电子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XX大学XX校区通信工程系则是全国著名的电子信息学科基地之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XX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通信工程专业第6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培养

大学的学习,与义务教育相比,专业性更强,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今后的就业方向密切相关。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成绩,也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因此培养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同”及“专业认同”

“认同”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认同理论。随着人们对认同研究的深入,认同的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认同”(identity)细化到“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安芹、贾晓明(2006)认为,专业认同涵盖以下内容:是否喜欢所学专业,基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在工作中能实现自我价值,遵从专业及职业规范,并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李慧敏等人(2008)认为,专业认同包括报考专业、专业学习及就业态度三个方面。基于以上定义,本文认为,专业认同感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认可接受程度,并能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以及择业就业起导向作用。

二、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通信产业蓬勃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是笔者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发现,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本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认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涉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生源的扩招,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多数学生报考大学专业前首先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广,层次高低具备,其主要方向涉及电信部门、通信公司、民航、交通、银行、国家行政部门、部队等企事业单位的通信及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通信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营销;学校的电子类实验室。尽管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就业认识不到位,并认为毕业后只能从事修手机或贴膜等工作,从而很大程度较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专业学科特点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二级学科。根据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本专业以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方向,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通信和电子产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制造、生产管理、服务及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开发、调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尤以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为主干课程,课程专业性强,各阶段学科连贯性强。因此,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难度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专业教育环境

大学生在踏入大学之前,都在心中建构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蓝图,包括大学校园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等,但入学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学生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能认同,从而难以进入学习者的角色。此外,学生对专业任课教师的认同,任课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入学前,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型老师学识广博,课堂轻松有趣,而专业教学中,部分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由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为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各类实验实训,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训、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等课程。综观文献及实际工作表明,大学学习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专业教育环境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一定影响。

2、主观因素

(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它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培养等与国家重点本科类院校存在一定差异。独立学院的生源录取分数与“二本”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约30-50分不等,有的相差近百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及方法效果与一般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态度,间接降低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

(2)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受家庭因素影响,父母决定子女学习专业,导致其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所学的专业,怀疑自己是否能将所学专业学精学透,另外,本身的学习基础也降低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他们一旦在专业学习中受挫,便降低了学习的动机,对其所学专业产生怀疑甚至否定所学专业,使自己的专业认同降低。

(3)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持的动机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把专业学习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时,便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从而提高对专业的期望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优越,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应付,以取得学位证书为目的,对于持有这种动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认同会更低一些。

三、培养学生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途径

1、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

对于多数新生而言,所学专业由父母决定、受市场需求影响选择专业或受专业调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了解不深,知之甚少。开展大学新生人学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通信工程专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专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和方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和生活,进而提高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

2、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意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岗位要求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针对各类岗位要求,强化专业学习意识,促进综合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

3、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大体沿袭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致使整个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基本理论课程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实现高教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院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我院实际情况,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坚持“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及“循序渐进”原则,形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同培养对象和不同培养目标要求而灵活组合的课程模块体系。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选修模块及实践模块。这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4、努力拓宽科技竞赛渠道,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院努力为大学生拓宽科技竞赛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检验专业学习能力,以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发散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大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此外,学院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参观公司运作流程,实地感受工作环境。实际工作表明,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科技竞赛,以及参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的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同感较高。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

独立学院的学生智力水平不差,但心理素质较差,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及自信心,思维活跃但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从众性较强。因此,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应结合独立学生特点及通信工程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动机,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念。

总之,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结合社会市场需要及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坚持内外因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推动通信工程专业发展。(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安芹,贾晓明. 2006,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4(2)

[2]李慧敏,胡成功,刘浩. 2008, 法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报告[J]. 中国电力教育(125)

[3]马红英, 2012, 浅析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J], 职业与技术 (03)

[4]张美红,黄春芳. 2011, 浅议科技竞赛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9)

通信工程专业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97-02

独立学院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办学的本科院校,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体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确立区别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及技能型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独立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开办以来,大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构建了符合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并对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了一系列教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培养质量。其目的是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独立学院作为三本院校,如何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创办之初,通信工程专业作为其母体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均依附母体高校,培养体系基本沿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有效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注意到,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大量能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融技术与服务为一身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工程应用服务型”人才,以达到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精神,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学院构建了符合学院实际、特色鲜明的基于“平台+模块”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是指专业能力模块。为实现“工程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体现以能力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对各种课程进行大胆的裁并、整合和内容更新,将学生应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实践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立体式学习成长环境。

(一)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传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学、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规划职业生涯能力。

(二)学科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电子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三门课合成一门统称为“工程数学”,着重强化数学的工程应用;增加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三)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包括通信工程专业基础及专业必修课程,注意培养应用能力的基本支撑要求;注意课程间知识内容的渗透和融合,注意课程之间衔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减少课程门数和提高课程群综合化程度的目的。通信工程专业由10门左右的主干课程串成专业主干知识和专业必须具备的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

(四)专业能力培养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是为适应市场和就业的需求,在学习和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于通信领域某一专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有射频技术和通信网络两个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射频技术方向开设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通信的射频技术、射频电路设计实训等课程,依托射频通信实验室,配置了射频通信实验系统及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射频测量分析专用设备,用于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射频方向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通信网络方向依托通信网络系统实验室。开设了信息网络集成、通信网络组建维护与管理及其实验、实训等课程。通信网络系统实验室是按照电信运营机房的标准,采用华为公司的SDH通信网络商用设备建立起来的,拥有涵盖程控交换、SDH光传输、宽带接入三大通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网络方向的相关课程和实验,毕业后从事通信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等工作很快就可以上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从学生的就业来看,通信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毕业生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工程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竞赛、工程实践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加强学生电子制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实践性环节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本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做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一)探索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子线路CAD及仿真、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内验证性实验采用理论与实验合一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实验室上课,主讲教师同时负责理论与实验教学,在同一课堂上主讲教师讲完某个理论知识点后,学生马上动手做相关实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除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安排了诸如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电子技能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逻辑电路实训、EDA技术及应用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通信网络综合实训、射频电路设计实训、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实训、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等课程实训、课程群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采用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的一部分。通过实训,学生的电子制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

(三)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目前,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和现代通信原理等课程实验均采用开放式教学,以学生预习、自选时间和自主做实验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为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指导书,并且将示波器等重点仪器的使用方法印成卡片,每个实验位置放一份。学生做好预习才能准许进实验室,老师不讲解只辅导答疑和检查结果,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了提高。

通信工程专业第8篇

通信行业是http://一个技术更新快、发展迅速的行业,也是一个聚集和储备高新技术人才的地方,其不断增长的用人标准很难及时得到满足。很多高校学生接受着和现实行业发展存在差异的传统型教育,知识结构并没有根据新的形势进行相应地调整,也没有相应的实验实训环境,更得不到进入通信企业实习的机会,这些都造成了大量通信专业的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行业不对口,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现象。[1]

目前本科院校主要采用的培养模式依然是“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是研究型人才,这一套教学体系和指导思想对于“211”院校和一本等资深的老牌本科院校来讲是非常适合的,但是对于像长沙学院这样的新升本没多久的二本学校来讲却不太适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条件和学生自身的条件都不能和名牌本科院校相比,如果依然走他人走过的老路,那么学生在市场竞争上一定处于劣势,而且在当今大量扩招、人才过剩的情形下,还会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严重的问题。

相比于职业中专来讲,本科有自己的优势:学生素质好,培养时间长,基础扎实等,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也要求技术人员对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调研,长沙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职业中专的培养模式和传统本科院校培养模式之间取长补短,找到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之上,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与定位

1.培养方案的形成

本科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通过对湖南省高等院校的调研发现,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湖南省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在此条件下长沙学院通过以下三个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方案。

(1)组织教师对周边地区的通信工程人才需求与就业要求进行详细而周密地调查,以产业技术为参数,勾画出就业能力—知识—技能—课程详细的内在关系图,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2)去中兴、华为、思科等主流通信企业调研考察,了解这类企业的应用型岗位的用人要求,同时还对他们的渠道、服务商、运营商人才的培训体系做深入探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充分吸收他们的成熟思想,适当地加入企业现有的培训课程。

(3)学校从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中兴、思科等设备制造商聘请专家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委员,定期开展座谈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2.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定位

长沙学院是一所地方院校,本身定位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其通信工程专业的定位就应该服务于学校的大方向,所以长沙学院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即培养具有一定通信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通信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能从事生产第一线的通信设备制造、应用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集成与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且具备解决通信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2]专业的建设应该突出“应用”,既要遵循一般本科人才培养的规律,又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注意学生通信基础理论的培养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突出通信理论教学和通信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通信工程科学教育和通信工程实践训练并重,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1.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对原本科院校和企业中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进行较大程度地修改,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课程、教材、先进的教学方式为龙头,逐步对通信工程专业原有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实验进行改造,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的要求。

(2)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和重点,与企业合作建设具有多媒体学习、在线作

转贴于 http://

业、在线考试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争取在4年内有10%~15%的课程建设与http://教学水平达到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上,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好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就业与职业竞争力,以及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能力。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通过课程建设更新观念、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师资水平。

(3)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群建设。根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一步优化改革。注重整体优化和系统整合,构筑宽厚基础和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地位、要求,减少总学时、强化基础,突出主干课程和拓宽知识面;对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构建课程模块,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减小不同课程中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和课程群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好学科课程群、专业课课程群。

(4)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购买和制作多套多媒体教学课件,或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免费“拿来”企业中知识更新快捷、内容通俗易懂、反映真实技术潮流发展的高质量企业电子课件,以内容置换形式积极加以使用,并通过免费在线考试平台,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实现教考分离和教材国际化。

2.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在应用型本科提出之前,本科教学中的实验基本环节与实际应用环境相脱离,如通信工程专业课的实验基本是以实验箱的形式完成的,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能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但缺乏对整张通信网网络层次上的认识,这对培养他们参加工作后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任何好处。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在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吸收企业的经验并做了较大地改动。

(1)按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认识实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将集中实践从32周增加到40周,课内实验从过去的289学时增加到约480课时,累计实践教学环节达60周以上。此外,通过课外的开放性实验、各种行业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远远超过60周以上。

(2)对于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电路等专业基础课,依然采用传统的实验箱形式开展验证型实验,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使用常规仪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的基础技能,为学生以后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做好准备。

(3)引入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专业实验室。学校在2008年通过思科公司的捐赠项目和采购建立了数据通信实验室,满足了数据通信、路由交换、网络安全等课程的专业实验实训要求;2009年通过与中兴公司校企合作建设了程控交换、光传输、移动通信的实验室,满足了现代交换原理、光传输、移动通信等课程的专业实验实训要求。

(4)针对已建设的数据通信、程控交换、光传输、移动通信的商用设备实验室,专业老师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以数据通信设备为硬件基础配合web技术开发出一套远程实验系统,通过和网络中心的协调,学生可以在寝室、教室、家里等任何一个能接入网络的地点登陆实验室设备进行真实的实验,教师也可在课上讲解原理、协议、操作等知识时,同时登陆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验证,及时加深学生印象,最大程度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数据通信三个实验室互连互通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套商用的全网通信系统,为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活动,提供一个非常完美环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ystemview和ns2开展一定的仿真实验,让学生在提高应用能力的同时具备科研能力,为他们考研和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