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22 15:22:52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1篇

【关键词】高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5-02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出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具有诱导、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必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向知识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沟通空间,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花费更多的精力,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更不是一个机械的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丰富生活阅历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增强德育课吸引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案例是现实社会或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凝聚了正能量,有的可以吸取反面的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能够吸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诱导、激励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德育课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包含的人生哲学,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明确自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案例教学法具有协调作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课案例进行教学,既能消除德育课教学给学生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又能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德育课本身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发挥了协调师生间关系的作用。

二、如何正确运用案例进行高职德育课教学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必须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上进行探讨。

(一)案例的收集。德育课教学案例的收集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德育课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是常用的、间接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案例收集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案例收集。尤其要注重收集在社会上、理论界、学术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思考的、有争议的案件,是德育课教学的最好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但能够说明一般的理论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盲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讨意识、兴趣。

2.网络收集。网络收集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网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收集资料、备课的最有效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多,内容更新快,教师可以通过网路收集到最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增强说服力。

3.实践收集。实践收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德育课教师也不例外。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德育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课教师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案例,通过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并把收集到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通过资料收集、网络收集、实践收集到的案例,并不一定都适合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课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德育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包含或者准确说明德育课中的某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同时,德育课中的许多基本原理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基本原理,作为德育课教师,不但要精心阐述、论证德育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分析进行说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地思考,分类选择。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具有说服力的、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

选择案例的原则。如前所述,德育课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有的还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德育课教师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德育课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德育课所讲授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记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纯粹的选择案例。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德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准确说明德育课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思想、聚集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思想认识的案例,杜绝选择具有非科学思想的案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针对德育课教学中某个章节、某个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案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案例选择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案例也不能说明教学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方法,所以,运用案例教学要跳出案例看案例,正确运用案例。

1.案例的运用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以运用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对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教学中运用。另外,运用的案例既要简单,又要说明问题,复杂的案例,最好不要运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案例的运用在精不在多。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但是,并不是运用的案例越多越好,过多地运用案例,不但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影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运用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即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突出一个“精”字。

3.案例的运用要适时更新。任何一个案例都有特殊的适应范围和时限,即使同一个案例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能运用,也不能反复运用,如果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反复运用某一个案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要适时更新,每一个案例最好运用一次,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最多使用两次。

参考文献:

[1]王跃.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2]陈钧芩.浅谈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年19期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2篇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德育课程授课对象分析。德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德育课程认识不足,所以较为缺乏信心,更有甚者认为技工学校旨在学习技能,而忽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另外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德育课程教学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物质享受追求较高,相对来说做事情吃苦能力较弱,缺乏恒心与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知故犯。

2.2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技工学校的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等情况,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第一册德育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为主的第二册德育教材以及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的第三册德育教材。大致来讲这些教材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整体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都有着完善的作用。[3]

3.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示范

3.1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案例对教师提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从而设计出与教学案例实际相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者,分析讲授整个案例内容。通过教师自主的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这个案例,可以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在于集体主义原则”的理念,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更加透彻。

3.2互动交流式教学案例。“生本”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要灵活的利用这种交互交流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小结

德育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教师应当明确德育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的反复思考,设计出最佳的案例,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产生对德育课程的积极兴趣,并提高其整体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孙锦媛 单位: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3篇

关键词:财会专业 教学 德育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财会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目前一部分财会工作者缺乏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意识,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为企业做假帐,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钻法律的空子。这就导致许多企业的财会信息管理混乱,财会信息被严重扭曲。究其原因是由于过去我国的财会专业教学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财会专业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财会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德才兼备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财会教学领域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财会行业需要掌管大量的金钱流动,德育教育对于会计人员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的作用愈发明显,他们不仅参与核算,还参与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他们不单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都将成为会计人员,作为未来经济活动中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走向。所以,财会专业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专业知识与道德并举,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不忽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维护我国经济秩序,推进我国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在财会专业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财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财会专业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法制教育在德育教育中也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法律知识,才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总而言之,要在德育教育中充分贯彻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方面,培养拥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财会专业人员。

(一) 在讲课中融入德育教育 树立模范典型

在讲解财会课程的同时融入德育教育的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逐渐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思想十分重要。例如在讲解会计的职责和作用的时候,可以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应用实际生活中会计行业的模范人物来进行烘托,向同学们宣传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过树立模范典型,让学生们提升对于自己将来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于财会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意识。

(二) 案例教学法 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在上课时,如果一味的向学生灌输大道理,学生势必会产生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用实际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所受教育的印象。教师选用案例要同时注意正面案例的选用与反面案例的选用。例如在进行财会审计方面的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采用正面案例,向同学讲述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严格守法,做好本职工作的案例。同时,反面案例也十分重要,例如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节目经常曝光一些会计,擅自挪用公款,最终犯下弥天大罪的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进行相关理论德育知识讲解的同时,多向同学讲授这些实际案例,警告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要克己奉公,不能以身试法。同时,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 加强社会实践 实施现场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所受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是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教师应带领财会专业的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各种实习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实践来加深学习印象,从而提高职业道德。例如,老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德育教育基地,例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将讲堂延伸至课堂外。现场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组织学生与一些金融犯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得学生得到警醒,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自重、自强、自励,做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财会工作人员。

(四)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入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运用图像、视频等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在财会教学的课堂上,可以精选一些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观摩。例如CCTV2财经频道每天都有很多财经节目,这些节目包含了相应的财会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在观看节目的时候加深对于财会工作的认识,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节目中的财经精英的先进事迹可以感染学生,提醒他们要自强自律,做好本职工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案例。学生也可以和老师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沟通,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4篇

【关键词】德育教学;专业课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促使高职院校增设各类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它不仅影响着高技能人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直接决定人才最终的效用。美国社会学家杜波依斯曾说过:“所有真正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为木匠,而是使木匠成为人”,这句话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尤为合适。

当今社会是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能的高新技术人才,而不是单纯的加工型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职校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课程普遍出现学问化倾向、内容安排上不尽合理、与学生现实生活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密切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一、根据本校开设的专业灵活处理教材,重新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设置是以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普遍性和共性为前提,各所高职院校使用材。但由于各所院校开设的专业不同,如果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授课,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那么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无法直接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本校开设的专业灵活处理教材,重新整合德育教学内容成为高职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意在强调其授人以谋生技能的特色。因此,德育教学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德育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为学生将来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职业院校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德育课程,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等。这些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本人所教授的对象是护理专业的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护理专业的特色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要着重讲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拟定,《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要着重讲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课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

(二)适当调整教材中的教学案例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设置的普遍性与共性导致教材中的案例素材不具备针对性。如我所教授对象的是护理专业学生,纵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本教材,几乎没有一个是针对护理行业的相关案例素材。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案例素材是为理论知识服务的,假如不针对专业特点对案例进行适当调整的话,一方面不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由于案例离生活、专业较远,学生不感兴趣,也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的调整教材中的教学案例很有必要。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这本教材第一章讲授的是职校启航,其中有一小知识点是“成为业界最棒的人”,这里我们就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选用有针对性的案例,如护理专业我们可以采用南丁格尔的事例,也可以采用本校往届毕业生成功的事例,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专业前景、帮学生树立自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挖掘专业课资源为德育课教学服务

要想做到德育课教学与专业课紧密结合,这就需要德育课教师主动去挖掘专业相关的德育问题,力求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接触。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作为德育教师,要结合德育课知识积极的去寻求和专业课相关的德育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如蒋晓虹在对苏医毕业生情况调查反馈中指出:有17.92%的毕业生在职业竞争、收受红包、礼品、职业观念上存在矛盾心理,82.08%的毕业生对不良行为持否定态度。[1]因此,我们在对在校生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应切实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比如可以通过实践仿真教学,把学生放置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性。[2]还可以学生自编自导的情景剧等方式教育学生热爱护理行业,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要具备勤奋、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心态、自我管理能力、学习习惯等得以提升。

作为校方,要为德育教师提供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如以“导师带教”的形式或“结对子”形式,鼓励督促德育课教师多听专业课教师的课,多了解专业课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的德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以便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德育课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增强对专业课的了解

作为职校的德育课老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德育课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对所教授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切实从实践中了解自己所教对象将来所面临的工作细节、注意事项以及体会这一行业中的酸甜苦辣,为自己增加贴近学生专业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本人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到医院护理工作第一线,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护士岗位职责等相关知识,及医院大致的护理人员的学历状况和晋升途径等。其中包括:门诊护士、导诊护士、急诊科护士等岗位职责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内容都是我之前所不清楚的,导致上课时候只能空洞的说教,即使去网上搜集些护士相关的素材,但讲课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对护理这一方面知道的很有限。俗话说的好,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经过这次实践,使我对护理的相关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但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而且充实了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高职德育教学过程中,通过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深挖专业课资源、增强德育教师对专业课的了解等途径,巧妙地与专业课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既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充满信心,从而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晓红.从苏医毕业生情况反馈看我院教学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进思路[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0).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5篇

一、渗透课程德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实现与德育的融合,主要是因为德育与很多课程存在共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德育意识,从而逐渐达到德育的重要目的,这也是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管理理念,必须先将德育管理方法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开展高师幼儿专业教学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以高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发掘思想政治课本质特征,将其与德育本质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导入,要求学生探讨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整理归纳学生的观点,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幼师虐童”这个事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幼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匮乏,为幼教事业抹黑。发人深思的事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对德育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高师德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课程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就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目的。

二、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纵观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意识。也有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时候,习惯将德育束之高阁,使得德育虽作为一种理念被学生熟知,但学生并不了解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现阶段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增强德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探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某学生的观点如下:幼儿园暴力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反映出幼儿园管理的不完善。教师的“暴力”给幼儿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守护儿童成长,杜绝暴力事件,加强师德建设是基础。幼儿园要做好师德的教育培养工作,大力开展向道德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坚决惩罚、开除暴力对待学生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风、教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既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认可,又要以高尚品德获得学生的爱戴,做到自醒、自强、自重、自律等。该学生的观点涉及到教师“师德”“师风”“教风”“道德素质”等内容,从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已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师应重点剖析学生的观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本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德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是什么和德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真正达到高师幼师专业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要增强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的德育认识,教师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由学生解析德育各部分内容,再由教师弥补学生的观点漏洞,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从而逐步付诸实践。由此可见,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德育认识,不断提高幼师专业德育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透彻理解德育的含义及其本质。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要实现德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必须深层次发掘德育的本质内涵,结合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特征,制定完善、科学的德育管理规范。在实际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自然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例如,在某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中,教师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如每人每学期的基本分为100分,实行加减分制度;每学期颁布一次德育考核结果,对一周内扣分超过10分者,及时告知家长及其班主任;而每学期考核低于60分,则无法享受助学金,甚至无法办理毕业证……具体的管理条例,为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在借鉴该高师学校德育管理成功经验,对德育管理经验进行广泛普及时,还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调查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高师幼师专业的学生德育水平偏低。这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定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中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对自己“自暴自弃”,导致他们无法对自身德育素质形成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制定德育管理规范的时候,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放置在平等地位上,以同样的规则规范要求学生。如一学期内迟到超过5次无法享受助学金和奖学金,在校期间打架则视为严重违纪等。教师只有将这样的规定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目前我国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综合情况而言,首先,幼师专业教师对德育认识不到位,导致德育难以贯彻落实;其次,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要改善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现状,必须集中解决教师观念和德育管理规范的问题。对于部分教师缺乏德育观念的问题,就要求这些教师要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教师还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课程,发掘教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切入点,使德育理念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对于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就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整体特征,制定完善且具有可行性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先行。因此,要推行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德育管理规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在教育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改善幼儿教育现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将德育与幼儿教育联系起来,是改善当前幼儿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幼儿专业学生教学管理中,必须实现德育理念的有效融合,通过高效的德育管理,提高幼儿教师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为规范我国幼儿教育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宁婧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利兴,王定国.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原则[J].思想战线,2011(02).

[2]段丽萍.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07(03).

[3]刘志平.浅析影响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因[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4]王克洲.发挥政治课优势加强学生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03).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6篇

一、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困境

1.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自古以来倡导德育为教育之首,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却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以考试分数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学生的智育是考核的硬性指标,而德育只是辅助的软指标。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改革,改善了传统的家教学模式,但是长期的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难一蹴而就。

2.家庭、学校、社会德育教育不能统一

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是三位一体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统一战线,共同努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任务基本都落在学校肩上。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孩子品质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父母往往觉得给孩子最好的条件,选择最好的学校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影响,从而使学生们形成一些浪费、虚荣的不良品质。再加上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单方面的道德与法制理论指导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

3.道德法制教育与生活活动脱轨

我们从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内容来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很多课堂实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是在教学中只进行口口相传,例子中反应的问题也是教师直接总结一二三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实践经历,自己体会。这种与生活脱轨的教学方法,使本来具有生活趣味的德育教育变得单调、刻板,严重阻碍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有效进行。

4.学校道德与法制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一直将德育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通过学校开展道德法制教育课程和活动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教师往往被分配到智育的教育科目中任教,在德育教育中的教师素?|往往相对比较低。同时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智育教育永远凌驾于德育教育之上,进而使得德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受重视,严重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策略分析

1.转变教育模式,进行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缺乏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难以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提起兴趣,而且这种生硬的讲解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有限。因此要想将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的元素,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或者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对教学进行改善。比如在学习《走进法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意义以及与其他规章制度的区别。在讲解完法律的意义后,教师可为学生例举几个例子,1.违反学校的规定,迟到早退。2.违反商场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3.违反公共治安条例,打架斗殴致人重伤。然后问学生哪一条属于违法行为。这样通过生活例子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违法的概念以及法律与一般性规定的区别。

2.加强组织与道德与法制相关的实践活动

当前在中学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中,仍然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为空谈,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讲解中需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3.提升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引导者,所以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学的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还需要注意校园风气和环境的营造。首先在教师的素质提升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道德与法制教育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对生活中关于道德与法制事例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在教学中能够多为学生讲解案例,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上,可以通过粘贴道德与法制相关的标语或者板报等来加强宣传,同时设立“道德与法制光荣事例园地”,将学生在道德与法制的践行中的事例利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塑造榜样力量。

4.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政治知识比较乏味,激发兴趣,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如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形式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将这些时代性的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政治课堂体现时代性,使政治课永葆生机与活力。

如新第一课第二框的《少年有梦》的教学时,融入提出“中国梦”而导入新课:中国有梦,中国强,少年有梦,则少年强。再以徐州铜山新区的寒门女孩宋爽从小就立下梦想――考上清华,成为2017年的徐州娇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说明“心中有梦”的重要性。

教师再用多媒体呈现刘翔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双手擎起五星红旗,发出“有梦,就有希望”的获奖感言,再次呈现马丁.路德金的成功的视频、呈现李宁的“冠军之心”的图片、呈现“鸟巢,不是刘翔梦想的重点”,让后,教师的“让我们来分享各自的梦想吧!”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7篇

现在的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说教,这一方面源于学生一定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也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爱听自己的唠叨说教,就一定要学会运用技巧和方法。既然单调的说教没有用,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较为感性的心理年龄段,这个阶段学生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理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往往拥有更高的接受度。了解了学生这一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小故事,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往往会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讲到《人不能选择父母》时,培养学生的孝义就是本节知识的德育目标。为了增强说服力,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搜集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事例以及一些身边的事例,同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由于事例的真实性,使得学生内心获得了很大的触动,从而也令德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的渗透

很多家长都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总是喜欢窝在家里打游戏、上网,事实上,造成这样的局面,责任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于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如今的孩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身上都背着沉重的课业压力,一些教师为了追求高分、升学率,往往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而作为家长,要么因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无暇照顾孩子,要么就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至于社会,也很难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这种种的原因都使得如今的孩子太缺乏实践的机会。事实上,通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除了理论的说教,一定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体会深化道德认识,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主题辩论赛,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课,参与一些社会公益行动等,这样,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性体验,并通过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最终内化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中。例如,笔者在讲到《遵纪守法》这一课的内容时,就带着学生去实地参观了一次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守法的悲剧、不懂法的悲哀,充分地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学生德育教育实例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

前言

职业中学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进行全面推广,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起到了对学生的引领与指导作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心理正在逐步趋于成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引领着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职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也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品质。这是新课改革对于职业中学德育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要求。有效地开展职业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使德育管理工作不再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与现实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职业中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发展依据,将德育教育的作用价值完全体现出来。职业中学德育教育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保障。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就是使思想素质品质有效地提升,使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二、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一)缺乏实践

在农村职业中学教育工作当中,德育教育长久以来得不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众多职业中学开始将德育教育真正纳入到教学当中去。虽然德育教育形式化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其他问题存在。当前的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大多着重于理论教学,德育教育如果只从理论出发,而不结合实际应用,那么德育教育无异于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因为缺乏实践的德育教育理论是无法发挥其教育作用的。即便学生掌握了德育理论的内容,却只能落实在书面上、口头上,无法落实到实践当中,这与德育教育的实质相违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利用德育教育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当前农村职业中学在德育教育过程当中正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脱离实际

当前农村职业中学的德育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都不尽合理,除了轻视实践应用之外,还缺乏与实际的结合。根据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农村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还缺乏对学生自身情况的参考,每个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不能统一而论,而多数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另外,许多职业中学的德育教学内容已经沿用多年,已经落后于当前的发展实际。德育教育不能贴近生活,德育教学内容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当前的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对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德育教育,是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教学思路需要有所转变。

三、德育教育教学思路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的根本是提升学生的素质品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教育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和品德良好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目标。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这是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良好基础,学生能够自主接受德育教育。职业中学德育教育首要的就是结合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在德育教育教学当中,建立相应的生活情境。以甘肃省宕昌县职业技术中学为例,在课堂教学当中,模拟相关的社会活动。职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职业人才,就业是学生未来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德育教育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求职招聘为例,在课堂当中模拟招聘场景。教师作为面试者,通过招聘会的模拟,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可以给予有效的建议。而教师可以将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传达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了求职招聘的过程以及技巧,还对相关政策有所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有了初步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由于长期以来,职业中学的教学办法都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德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改进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浙江省永嘉县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为例,该职业中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进行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并不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办法,而是应用多种教学办法,例如案例教学等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开展课堂辩论赛,由学生自己寻找案例,在辩论当中,对德育教育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教学。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当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德育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再由教师来决定。而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教师给予参考意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正是由于先进的德育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思路,永嘉县职业中学才能够成为全国的优秀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因此,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德育教育达到实际的效果。

四、结论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人修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教育职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当前农村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予以反思,转变教学思路,从正确的角度展开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寇得胜.农村职业中学德育工作新方法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3,18:115.

[2]宋宜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