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工程运维

电力工程运维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1 14:46:52

电力工程运维

电力工程运维第1篇

[关键词]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50-01

在变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切合了时展的要求。最近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大,在之前的变电设备运营模式之中,停电检修的工作必须要有运营方和检修方同时在场,这样的情况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模式的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已经和电网的飞速发展脱轨,不能够满足当前电网发展的要求。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优势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之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国家电力部门在当前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维持变电设施的正常运行,高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业内相关的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交流。在传统的变电设施运行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具体的安排工作人员,详细的记录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为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利的保障,这样才能够使变电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由于受到工作要求的工作地点的制约,相关的维修人员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电力设备的精益化要求,这就导致了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给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变电设施的维修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不经意间的疏忽或是大意所造成的纰漏也给变电设备的维护工作造成困难,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中变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失去了意义,影响到了设备的正常的运行。

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具体实行之后,变电设备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就应该由专业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工作,这样就解决了在工作过程之中维修不到位的问题,为变电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除此以外,采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还可以完善电力部门的运营和发展,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部门相关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更好的理论知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正确运行还可以对电力部门内部的工作和效益作出有效的贡献,促进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工作强度和风险,在实际的工作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遭受打消,导致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变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漫不经心,工作情绪消极而散漫,严重降低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部门应当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职责,展开工作岗位的技能培训,在原有的培训机制中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今后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时,电力部门的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优秀的专业工作人员在实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仔细的讲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技巧,建立高效的工作培训模式,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有更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培训,改善工作人员对岗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有效性,为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加强责任感,重视安全性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不得不提的重点内容,有关电力部门应当给予重视,安全问题也是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目前的变电设备维护工作中,我国政府针对电力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方针,政府的相关监督部门也加强了对于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过程的安全监管,@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安全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电力部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标准、规范的安全工作模式,监督和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的安全性,规范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安全。

(三)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

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监管工作可以有效的保障变电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成果。针对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情况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遵从从简到繁,由易到的难工作原则,优先对低风险、低难度、低工作量的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开展,明确工作的顺序,规划工作环节,通过这样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在当前的工作任务开展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通过运用具体有效的方式,保证所有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落实安全要求,充分的了解和践行运维工作中的工作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性,实现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

三、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具体原则

(一)保障安全,逐步推进

成功有效的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必须要建立在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营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应该合理的分配相关的工作人员,挑选合适的操作工具和配件,在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工作的试点运行,在总结了相关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改善相关的工作规划、工作规范,保障工作人员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整合人才,组建优秀的工作队伍,保证生产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试点工作,提升素质

为了更好的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的是多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培养双师型的工作人员,在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技能培训,让运维人才掌握到规范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保障人力资源的管理,这一举措对推动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合理引导,激励保障

运行运维一体化,改善传统的生产工作模式,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还能够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建设运维一体化的过程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奖金的支持增加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保障运维一体化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总结

综合本文所讲,建设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不仅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还可以减少在工作过程当中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工作内容重叠的情况,在未来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必然是电力行业发展和管理的主流,也是电力行业创新工作模式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保障了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亮.探讨如何实现变电运维的一体化[J].低碳世界,2014,19:78-79.

[2] 葛雷.如何实现变电运维的一体化[J].科技传播,2015,19:39+29.

电力工程运维第2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引言

尽管电力企业在不断的改善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导致变电运维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意识,尤其是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疏忽职守。现县级供电企业变电站大多数是35kV的,变电站都实行了无人值守,以下则是对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进行研究。

1、关于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隐患的分析

通过对35kV电压等级分析,从中可知,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变电运维工作缺乏安全管理

当前,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电力企业在展开变电运维工作的过程中,都没有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导致变电站缺乏科学的管理。正是因为缺乏安全管理方案,使得电力企业很难有效的管理员工,进而形成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较轻的局面,这样变电站就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

1.2工作人员缺失正确的操作观念

由于变电运维作业的操作量较多,而且操作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缺失正确的操作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并且因为判断失误,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这就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

1.3仪器设备老化

变电仪器设备时变电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会受到影响。根据研究发现,部分变电站的员工由于工作意识薄弱,没有良好的责任感,进而在检查仪器设备时,没有发现仪器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设备老化,安全问题也不断的产生。

2、针对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的安全隐患提出的解决方案

2.1确定运维操作存在的危险点

操控变压器作为变电运维中重要流程,其主要功能为正反充电、切合空载运行等,因此,在控制安全隐患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确定运维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点。在操控变压器时,要能确定分合电出现高低的差,检测变压器的承受能力和存在的危险点。当明确危险点时,要及时让员工了解,保障其在操作时能加强防范。

2.2遵守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解决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隐患时,电力企业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培训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培训方案中,进而在培训员工时,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此外,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能遵守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明确变电运维存在的危险点,如:直流回路操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解列操作时产生安全隐患、母线操作时出现的问题等,并将相关的解决措施灌输于员工的思想中。

2.3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而言,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影响着自身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的操作理念灌输于员工的思想中,并且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自身的工作的重要性,要能保障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具备安全第一的操作理念。另外,电力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及时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避免其工作态度影响其他员工。

2.4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

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能做到定期检测仪器设备,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设备要快速的进行检修,而对于无法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将其处理掉,以预防因为仪器设备质量的问题,产生安全事故。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形成正确的监管意识,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测,从而确保变电运维时能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也能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5将新技术、新科技融入变电运维

目前变电运维采取的航拍技术、红外热像仪技术、动态采样分析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已经大大缩短了变电运维的电气设备与人的距离,并安全可靠的有效进行非接触式的探寻和诊断工作。这其中从发现隐患、到分析隐患、到确定隐患和缺陷的种种步骤已经趋于规模,如何成熟合理的应用还是目前和将来需要细致分析的课题。

2.6加强培训,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

电网要想安全运行必须有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做保证,电力运维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来实现,具体可以采用外送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请专家现场指导、进行一些必要的反事故演习等方式开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运维人员的现场培训的开展,通过实施现场培训运维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为了有效防治变电运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重视在变电运维中积极引入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探索一些非接触式探寻与诊断技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安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需要结合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特性和实际的变电运维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大力实施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其次,电力企业需要对运维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并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只有增加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才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坚守岗位,做好自身的工作,进而减少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隐患。

电力工程运维第3篇

关键词:大检修;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47

0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稳定提升,原有电力维修管理工作采取的是分离性管理,也就是运行、调度与维修管理工作是分开进行的,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各个管理工作之间并不了解,协作效率低下,甚至还会造成电力系统出现电力安全事故。伴随着电网智能化建设,解决传统用电局限性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电力生产力。在这中背景之下,我国制定了“三集五大”,大检修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1 大检修要求

我国电网公司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同时按照电网发展趋势,提出了大检修观点。大检修观点在电力系统运行落实过程中,有关科研人员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工作,希望能够对于大检修运行模式有着更加全面性了解,为大检修运行模式在电力系统内落实探索出一条最佳途径,真正发挥出大检修运行模式在电力系统内所具有的优势。

电力行业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电网结构及生产模式真正发生着较大的改变,传统电力生产管理模式与电力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在不断提高。首先,电力系统内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与质量在稳定提升,电力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工作已经并不适合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同时还会出现检修漏洞的问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其次,电网结果越加复杂,检修工作数量几乎是呈现几何倍数在增加,这样就造成检修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在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生产管理模式,降低检修人员在实际工作内的生活压力,提高电网运行安全质量[1]。

按照大检修要求,电力管理模式在工作方法上面会发生显著改变,电网建设规模与人力资源都在稳定提升,电网检修也应该逐渐有原来的状态检修转变为动态检修,以电力设备运行生命周期作为前提,开展动态化的电力设备检修工作。

2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2.1 建设标准化变电站

变电站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标准,标准变电站需要在6个方面达成统一,分别是功能配置、回路设计、端子排布置、接口规范、报告输出与格式输出。不同变电站之间所具有的差异要是越小,这样在检修过程中的难度及工作数量都能够得到有效减小。例如在对于回路设计方面,变电站采取规划设计,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动大检修运行模式的落实,为运维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2]。

2.2 员工培训

大检修运行模式想要在电力系统内深入性落实,发挥运维一体化所具有的运行,这就对于检修体系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上面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要求,检修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对于电力设备在检修上面所具有的问题十分了解,同时还需要对于有关调度命令,进行电力设备运行操作。电力设备运维检修人员想要将自身的角色发生转变,就需要对于有关电力设备运行模式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解,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所以,在对于检修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应该按照大检修体系的有关规定,根据检修人员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保证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具有人力资源上面的保证[3]。

2.3 员工队伍建设

变电站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主要趋势,变电站电力设备智能化运行与管理已经成为在电力系统内落实。在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继电保护工作上面,有关工作数量逐渐增加,怎样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就成为继电保护工作首要面临的问题。在对于运维工作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于专业工作人员的比例进行调整,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严禁工作人员在疲劳状态下个工作,同样这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4]。

2.4 对于制度与作业流程进行改革

大检修体系在电力系统内不断推进,真正落实运维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这就需要将电力系统有关制度标准不断进行完善,例如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制度标准等等,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维检修工作流程不断进行完善,逐渐提高检修工艺质量,对于检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及标准化的深度性设置,保证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质量,让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都能够在可控状态下开展,提高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所具有的安全性能[5]。

3 结论

伴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电力系统原有检修模式与电力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正在逐渐增加。大检修运行模式在落实过程中,能够不断对于电力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对于电力系统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控制,逐渐降低电力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帮助供电企业完成从分散粗放管理模式转为程精致效益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9):12-13.

[2]何金武.大检修模式下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84-89.

[3]李诗华,邱爱林.大检修模式下的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188-189.

[4]蒋一平.“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四川超特高压“大检修”体系建设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4(32):98-99.

电力工程运维第4篇

关键词: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法

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的核心是运用“两书”(生产准备工作计划书和变电工程作业指导书)、“三卡”(工作风险预控卡、生产准备工作验收卡和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一规范”(变电工程生产准备标准化规范),提高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变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模式化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该工作法是衢州电力局检修公司总结多年工作经验,于2009年首次探索实行,并在7个大型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中成功运用、不断完善的工作法,成效明显,为全力保障工程的顺利投运和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流程图 (见图1)

二、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主要做法

1.深度参与工程设计,固化运维专业审点

在设计阶段,运维部门可通过参加可研、初设、图纸会审等深度参与工程规划可研、设计工作,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差异化工程设计要求,并总结经验,固化审点。主要指电气设备方面、土建基础方面以及辅助设施方面应满足要求。

2.精心编制生产准备计划书,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组工作制度》的要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般在工程计划投运6个月前成立生产准备工作组,在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组织生产运维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生产准备相关工作。衢州电力局检修公司严格执行该要求,并将此制度延伸到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在成立工作组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及时编制变电工程生产准备工作计划书,明确各个阶段和专业责任人、工作项目、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等。计划书的内容包括:

(1)质量跟踪:索取整套施工图纸、重要设计变更文件、设备说明书等设计技术资料。索取主变压器等重要设备开箱相关报告,参加重要设备的开箱检查;见证施工过程中的主变压器、GIS耐压和局放试验,主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等;参与计算机监控系统、防误闭锁系统、图像监控系统等的安装调试。

(2)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工作组的运维人员通过学习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现场配合施工和调试等方式,全面熟悉变电站一二次接线特点,各种设备的原理、性能和实际位置,熟练掌握倒闸操作和故障处理步骤,以及设备巡视、维护和异常处理要求。

(3)设备台帐建立: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在变电工程设备配置至现场时,做好一二设备铭牌的拍照和整理工作,并根据设备出厂报告、说明书、试验记录等资料完善台帐信息。

(4)标识设置:生产准备运维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调度命名和生产准备标准化规范中的模板及时设置户外设备搪瓷牌、二次屏柜和开关柜标识、压板、空开、熔丝的标签、变电站门牌以及安全警示牌等。

(5)典票运规编审: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应依据相关规程和制度、变电站接线方式、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和整定单等资料编写典型操作票和运行规程。典票、运规的初稿一般于工程投运前15天完成,并在投产前完成审批流程。

(6)工器具等设施准备:安全工器具及相应的存放设施、防汛和消防工器具应在工程投产前一周配置到位。操作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物品应由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在工程交接前与建设部门交接。

3.实践变电工程建设作业指导书和风险预控卡,控制工程建设风险

生产准备工作组运维人员负责编制变电工程作业指导书和风险预控卡,并在工程电气施工阶段全程进驻变电所基建现场,实践指导书与预控卡,从“面”和“点”上控制工程建设阶段变电所的安全风险,确保变电所安全稳定运行。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实践重点内容包括:变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项目和工期,生产准备运维人员督促建设人员按规范合理布置现场围栏和进出通道,隔离施工区域与运行区域;变电工程建设的配套措施;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缺陷管理。

工作风险预控卡的主要内容是风险管控力量化分析。生产准备工作组根据变电工程建设涉及的重大操作任务和生产任务按4个步骤、对照14项指标进行管控力量化分析并形成可视化结果。结果分为5个档次:

管控力优(白色标识):分值在25分>白色≥14分;

管控力良好(绿色标识):分值在35分>绿色≥25分;

管控力可控(黄色标识):分值在45分>黄色≥35分;

管控力难控(橙色标识):分值在55分>橙色≥45分;

管控力不可控(红色标识):分值≥55分。

针对五个档次的分析结果,遵照“逐级管控、总体协调”的原则进行管控:

(1)管控力优、良好时,现场运维人员严格遵照“六要七禁八步一流程”开展倒闸操作和现场工作。

(2)管控力可控状态由运班组负责控制措施。通过与调度沟通调整作业时间,指派技能素质、安全素质、精神状态更合适人员,减少或延后管理工作,增派备班力量等进行管控。

(3)管控力难控状态由变电运维部门负责控制。通过从其他班组增派合适人员、指派到岗到位人员、协调基建部门不集中安排工作等措施进行管控。

(4)管控力不可控状态由市局层面负责控制。通过调整作业安排、调派其他单位的专业人员、指派到岗到位和安全监督人员、向上级部门汇报等措施进行管控。

4.“持卡”验收生产准备工作和设备启动状态,保障工程安全有序投产和长期稳定运行

生产准备验收是变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关口,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变电工程安全有序的投产和长期稳定运行。

生产准备验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验收准备阶段。召开工程竣工验收准备会,各专业管理部门、运维部门、建设部门、监理公司、设计公司等单位参加。建设部门、监理单位汇报工程施工及自验收情况、监理及初验收情况。生产准备工作组汇报重要试验项目见证情况、隐蔽工程及中间验收情况、生产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二是现场验收阶段。生产准备工作组和验收组成员前往现场对工程整体进行3~6天的全面“持卡”验收和试验,对发现的问题向各生产准备专业负责人反馈,并由各生产准备专业负责人汇总、讨论并确定缺陷整改方案及期限。三是复验收阶段。建设部门根据验收组提出的验收意见,组织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单位进行整改消缺。监理部门复查后,竣工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复验收,依据复验收情况,对验收缺陷消缺单逐项确认。验收合格后向变电工程启动委员会汇报。

变电工程启动前状态的正确性是保证工程安全投产的关键环节,生产准备运维人员专门编制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从而确保设备启动前状态、方式与启动方案完全一致。该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编审。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变电工程启动方案,按照启动方案和现场整定单的要求,依据模板编写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并提交生产准备运维管理人员审核。二是设备启动前状态操作。生产准备运维人员准备好操作工器具,根据启动方案对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等进行操作,并依据核对卡进行初步核对,保证设备状态与启动方案要求一致。三是设备启动状态核对。生产准备运维管理人员在设备启动投产前一天进行变电工程基建现场清场,要求无关人员全部撤离变电所。同时依据设备启动状态核对卡对一二次设备状态进行逐项核对打钩确认,杜绝发生因设备启动状态不正确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三、变电工程生产准备“231”工作法的成效与改进

1.评估方法和成效

(1)分析统计安全管理成效:安监部和运维检修部人员在变电工程建设阶段对变电所安全措施的布置、倒闸操作执行等情况和工程安全有序投产情况进行评价。运用该工作法后,安全效益明显提升,7个变电工程倒闸操作万余步,许可终结工作票数百张,合格率均为100%,未发生任何影响安全的事件。

(2)分析统计生产准备工作质量:评价变电工程生产准备运维专业验收设备标牌正确率、典票运规编写的正确性、规范性。省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实用化核查工具和局生产管理系统工作组对变电工程设备台帐资料的完整率、及时率、准确率进行考核。自运用该工作法后,生产准备工作质量明显提升,7个变电工程编制的典票、运规、标牌无明显差错,设备台账完整率、准确率、规范率均为100%。

(3)统计比较生产准备运维专业工作效率:目前,220千伏变电所新建生产准备运维人员需要6人,110千伏变电所新建所需运维人员3~4人,比之前所需人员减少了30%以上,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4)统计比较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通过对工程投运一年内重要及以上缺陷出现数、因缺陷停电数等变电运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价,评价变电工程生产准备的工作质量。7个变电工程投运一年内未出现重要及以上缺陷,也未因变电缺陷造成事故或障碍,继电保护正确率100%。

(5)分析统计变电工程达标投产率:省公司在工程投产移交生产后第4个月内组织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监理等单位,按达标考核表对达标投产进行考核。7个变电工程均为达标工程,其中崇文、南竹、清漾变电工程被评为国家电网优质工程。

2.存在的不足和完善措施

变电工程生产准备“两书三卡一规范”,通过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和总结,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电力工程运维第5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由于电力信息通信中对于运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如果能够正确将运维管理系统运用到电力信息通信中,不仅使电力信息通信的整体运行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还使电力信息通信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所以为了确保电力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我们应该对电力信息运信中运维管理工作更加重视。

1 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功能

1.1 运维管理系统中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个人办公桌模块功能,值班管理模块功能,检修计划管理模块功能,检修或停复役和告警或故障管理模块功能。其中,个人办公桌模块功能主要是实现并完成待办工作的,值班管理模块则是由网络运行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核心模块内容,而检修计划管理则是为了满足时间灵活调整的需求,提前对检修工作进行合理化安排,检修或停复 管理则主要是检修工作的流程管理功能,促使检修结束进行具体分析和整理,这样更有利于运维工作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2 电力通信网运维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1.2.1 电力通信业务的变化与新需求。

1.2.2 信息通信网络的进一步融合。

1.2.3 通信专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2 电力通信网运维的现状分析

2.1 电力通信网现状分析。由于A、B两省电力通信系统建设时间不同,因此其通信网的建设规模,网络拓扑,网络容量,承载能力,复杂程度等都将是衡量一个网络安全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运维模式及效率。

2.2 机械设置及运维模式。在“三集五大”建设后,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将是影响运维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电力通信网运维存在的问题再现

3.1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不规范

运维管理系统正常运得受运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电力信息通信中,没有对运维管理工作内容实行具体化和标准化处理,对于各种数据的统计方法又较为落后,一些报告还无法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科学依据,其中一些运维管理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导致对运维管理系统的管理不成熟。

3.2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整体运维管理工作的总结和经验交流

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工作,运维工作的分析,总结,报告及经验交流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长期以往,人们在运维管理系统中遇到的基础性问题也很难得到处理。因此,我们在对整个运维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控制时,就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运行。

3.3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强化运维管理工作的总结和经验交流

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工作,运维工作的分析,总结,报告及经验交流等,往往被人们所抱视,长期以往,人们在运维管理系统中遇到的基础性问题也很难得到处理。

3.4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强化运维管理及其他系统管理的互通性。

3.5 由于运维管理工作和其他系统管理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系统之间缺乏资源的共享和联动,导致在效率存有一定的缺陷。

3.6 电力通信网络的规划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这将造成网络结构不合理,业务安全性较低,通信资源浪费等问题。

3.7 随着信息与通信网络的不断融合,运维人员在业务配置过程中若未充分考虑整体资源,而忽略了安全性和互补性,这将会降低业务的安全可靠性,也会增加后期运维成本。

3.8 随着运维界面及范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未及时调整,这将影响运维政策的有效落实。

4 电力通信网运维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途径与对策

电力通信网的运维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通信业务的安全可靠性,而其管理方式将是决定运维效果最直接的因素,鉴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开展电力通信网运维工作时,我们应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网络规划及业务配置,并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及时进行机构调整和制度完善,这样才能及时调整运维模式,提高电力通信网的运维效率。

4.1 合理规划网络,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

4.2 充分考虑业务接入需求,合理配置业务。

4.3 加强外委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4.4 加强建转过程管控,进一步完善运维机制。

4.5 及时调整运维模式,提高运维效率。

5 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运维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集相关数据信息,才能确保运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数据的建模,还要使数据的采集过程促使运维管理技术得以实现。

结束语

在电力信息通信中采用运维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保障。与此同时,在运维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更需要创新思维,采用相关技术手段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保证运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促使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毅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维护与管理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

2010,29(15),22-24.

电力工程运维第6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存在问题;维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53-02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通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不能正常、安全运行,并造成严重的安全后果。因此,只有将其中存在的问题透彻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维护策略,才能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安全。

1 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原则

要想妥善处理电力通信光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便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原则,才能确保维护人员在处理故障过程中有章可循,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并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1)如果电力通信光缆出现突发性的中断、拉伤、刮伤,且损坏、断裂现象较为严重的故障,维护人员要及时上报通信部门,并出派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到故障现场进行抢修。(2)在对通信光缆线路进行抢修的过程中,要将确保通信线路恢复正常通信、主干通信光缆线路尽快恢复正常作为维修原则,并对故障、支干线路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维修。而在对OPGW类通信光缆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特殊应用类型的区分,确保其接地方式为上部、下部共同接地[1]。(3)只有确保电力通信光缆可以正常运行,再对光缆的故障进行修复。抢修技术人员、抢修部门、电力部门三方之间的关系要进行调整,才能加强动心光缆故障问题的处理水平,处理的主要内容包含重新更换、捆绑光缆,重新更换、捆绑光缆光纤挂钩,对重新增加的光缆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还要对光缆正常运行产生安全影响的杂物、垃圾进行及时清理,还要将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异常线路问题进行及时排除、修改等。(4)ADSS型光缆可能会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断缆、光纤过短等问题,在对ADSS类光缆进行维护过程中,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力度,可在其表面涂抹防腐材料等方式,确保ADSS可以继续正常运行[2]。

2 电力通信光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人为因素导致的运行故障

(1)工作人员造成的电力通信光缆故障。在工作人员对电力通信光缆进行维护的过程中,由于其只依照自身多年具备的维护经验进行维修,并没有按照相关标准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故障问题,从而导致电力通信光缆的故障问题更加严重,不仅没有对通信光缆进行及时修复,同时还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故障。(2)外来人员对电力通信光缆造成的故障[3]。例如有部分不法分子会盗窃电力通信光缆,由于交通车辆的疾驰、超高也会对电力通信光缆造成损坏,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忽视了警示标识,从而使用机械设备将地下埋设的电力通信光缆造成损坏。另外,还可能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电力通信光缆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等问题,造成误差,使得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2.2 设备因素导致的运行故障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力通信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能传输功率以及电容量都在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力通信光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电力通信光缆的更新换代还处于进展较为缓慢的阶段,主要由于相关技术较为滞后,还由于电力通信企业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电力通信光缆更换措施。同时,在维护企业对电力通信光缆进行日常维护时,没有采用合适的检修仪器、检修设备,使得无法对电力通信光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准确检测,从而造成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问题频频发生。

2.3 环境因素造成的运行故障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电力通信光缆遍布的范围极广,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而电力通信光缆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便是雨雪、高温等环境因素造成的,致使故障发生,并对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运行产生恶劣影响。若将天气温度为例,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温度最高气温可超过40摄氏度,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便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如果再与外部温度互相叠加,便容易使光缆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造成光缆的故障。

3 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措施

3.1 硬件维护

要想避免电力通信光缆出现故障影响运行质量、运行安全,便需要做好日常的S护工作,而在对光缆硬件方面的维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

(1)定期巡视。定期巡视是电力通信光缆日常维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定期巡视的过程中应注重检查以下几点:检查光缆是否出现了下垂现象、设备机柜中的内尾纤是否存在挤压或变形等现象、在光缆引入部位是否受到了腐蚀、在光缆的接头部位是否具备松动或损坏现象、在余缆架位置是否伴有脱落现象。在巡视过程中,应做好对上述几点的检查工作,才能确保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并维持运行稳定。(2)定期测量。测量的主要对象便是光缆的各种数据、各种参数。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缆的接头部位便会出现功率逐渐衰减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便需要利用光功率计对其进行测量,并最终得出衰减值。再得出具体的光缆衰减值结果之后,要将数据结果与以往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其变化规律。工作人员应在通信光缆的使用前期,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对其进行测试,在测量四次之后,便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继续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通信光缆各种参数与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要将温度信息的变化完整记录下来[5]。(3)突发事件。在电力通信光缆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还会由于非人为的因素出现各种故障,例如环境因素、天气因素等。因此,应制定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措施,才能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电力通信光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行,从而不会对人们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3.2 提升光缆维护人员的培训力度

首先,应对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要将持证上岗作为人员要求基本原则,并将维护人员的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其次,要定期、不定期对电力通信光缆维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其对电力通信光缆的基本运行知识、运行原理充分掌握,并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各种专业设备熟练操作,并在维护人员脑海中构建完善的电力通信相关知识体系。在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设备进行操作,并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奖惩机制,如电力通信光缆出现各种问题、各种故障,便可以找到负责人,通过处罚、奖励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电力通信光缆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外力因素受到损坏,因此需要配置专人对光缆的重点位置进行严格监督,并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其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从根本上加强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维护水平。

3.3 构建完善的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检测体系

除了对硬件以及人员进行规范之外,还应构建完善的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检测体系。应确保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的相关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光缆运行维护工作。制定严格的运行维护制度,才能确保检测工作有章可循,提升检测过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工作人员在检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按照检测制度严格完成,才能检测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4 提升电力通信光缆运行水平的日常检测措施

在对电力通信光缆运行过程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插入法、剪断法、后向散射法。其中剪断法的特点便是操作简单,且检测的准确度较高。但这种检测方式会在检测过程中对光缆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常用的检测方法便是插入法与后向散射法两种。

4.1 插入法

插入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便是利用较为稳定的光源、光功率计对光纤衰减度进行测量[6]。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仪器波长应与被测光纤的工作波长一致。插入法的光纤损耗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

4.2 后向散射法

利用后向散射法对电力通信光缆进行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在光纤中的散射光强弱程度决定了光纤长度表面的各个衰减度,将此作为基础,利用反向散射法,将检测到的反向传输至输入端,通过背向散射光、菲涅尔反射光功率,最终将光纤损耗的系数确定下来,从而可以将光纤断电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

5 结语

科技水平、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质量、运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为了确保电力通信光缆可以充分满足人员的通信需求,便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手段、方法在日常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才能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运行质量、运行安全。另外,在电力通信光缆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方面因素出现各种故障,应针对故障的原因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加强抢修的效率,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通信服务。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维护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缩短故障抢修的时间以及日常维护的水平,从根本上确保电力通信光缆的可以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顾育君.浅谈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J].机电信息,2011(06):67+73.

[2]梁芝贤,张晓东,魏明海.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及外力破坏防范措施[J].电力系统通信,2011(06):67-72.

[3]陈向元.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及外力破坏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202.

[4]李芳亚.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及外力破坏防范的初探[J].通讯世界,2014(11):106-107.

电力工程运维第7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 运行 维护

1 输电线路运行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1.1 外部环境影响出现问题及应对方法

在输电线路运行中, 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雷击、鸟害和覆冰。其中雷击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更是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威胁的自然客观因素。雷击主要发生在具有多雷雨天气,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雷击带来的强大影响,会导致绝缘子串闪络、导线闪络和断地线等情况,造成瞬间电源跳闸以及导线短路等, 甚至还会造成整体输电设备和线路严重破坏。鸟害是造成架空输电线路经常跳闸的主要原因之输电线路的组成部件大多是在户外运行的,极易受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电网供应系统的规模的扩大,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是一项拥有巨大挑战的工作。鉴于输电线路运行的环境, 以及其在供电系统中扮演输送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角色, 同时也是电网供应系统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 所以电力行业必须加大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监测和日常维护检修工作, 做好电网供应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鸟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粪便以及身体短接都可以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造成电网供应系统跳匣的事故。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是通过损坏架空线路的导线以及相关设备疲劳来体现, 不仅容易造成电网供应系统的频繁跳闸, 而且还会造成输电线路的杆塔断裂倒塌等, 是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大威胁。在输电线路运行中, 面对雷击、鸟害、覆冰等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重大威胁,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来提高预防雷击、鸟害、覆冰等危害的能力。例如,为了预防雷击灾害造成输电线路的影响, 可在雷雨天气来临的时候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采取架设避雷线, 加强线路绝缘水平以及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等措施, 提高输电线路整体的抗雷能力和耐雷水平。其次,为了应对覆冰与鸟害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影响,要在容易出现覆冰和鸟害的地区和季节,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加强日常的巡查巡检工作, 加强输电线路设备抵御鸟害和风雪覆冰灾害的能力, 同时对已经出现灾害的地区要及时做好解除灾害的应对措施, 以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1.2 人为因素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除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工业开采行业和工程行业的发展破坏了原有输电线路和输电线路设备、人为无意识破坏和不法分子为个人私利偷电偷盗电缆等行为。工业行业开采工作的开展以及市政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原有建筑的改建都有可能会造成输电线路的损坏和安全隐患, 特别是不法分子为了个人私欲而偷盗电线设备及电缆的行为, 更会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中断和危害电网供应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应该加大输电线路巡查监督力度。可加派人员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工作,或设置输电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等,确保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其次,加强新建或扩建线路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对新建或扩建的输电线路进行划分区域管理, 适时调整输电线路,以满足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需要。最后,加强公众保护输电线路系统意识,严厉打击破坏输电线路设施设备的行为,严惩偷盗输电设备和电缆的行为。

2 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

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输电线路日常的维护和管理,随着电力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 输电线路维护工作越来越复杂和困难, 加强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开展是为了保证庞大的电网供应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输电线路的维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维护作业的要求, 进行有效的维护管理工作。维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充分的维护准备, 明确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任务和范围, 完善运行维护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来确保输电线路日常维护工作达到可控制的范围, 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效果。

2.1 加强日常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

输电线路维护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维护流程, 要有明确的维护管理工作标准和规范,有专门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线路维护工作及时高效的开展。首先,加派人员对输电线路定期进行巡视巡查, 遇到故障的输电线路要以及时积极的状态进入检修, 遵循一定检修工作规范,对输电设备和部件故障要在正确的诊断和检测技术下, 进行维修工作, 并同时对设备异常以及维修状态做好检修记录。其次按输电线路不同区段和不同时间区段进行维护管理工作, 这包括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天气变化情况进行的特别维护、不同时间区段的日常维护。特别维护时针对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而采取的有效维护措施, 包括应对雷击、特大暴风雨、大雪天气等维护措施, 主要以加强输电线路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状态。日常维护要以时间定期为原则,开展有效的维护管理,具体表现为加强夜间输电线路巡视和维护, 保障输电线路夜间运行的安全,还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偷取输电设备和电缆的行为。此外,还要加强日间各区段巡视巡查的力度,清除输电线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保障广大地区电力用户的安全。

2.2 开展综合维护工作

输电线路的维护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维护过程,同时也是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因此维护作业的开展要注意综合维护, 即人员的安全维护和输电线路的维护要以安全为原则,综合维护为主的系统维护流程。在进入输电线路维护工作流程前, 要确保维护人员做好一切安全设施准备, 明确维护人员的维护任务和职责, 并按照相关安全维护标准进行维护作业。维护作业的负责人员必须检查维护现场的安全措施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综合维护。如明确杆塔、架空线路、绝缘及导线部分等的维护重点,有效的开展综合性维护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电网供应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输电线路的运行及维护, 所以必须要加强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的管理力度,注重以预防为主,加强输电线路的巡视检查工作, 严格要求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工作人员按照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做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 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赵瑞.浅谈输变电线路的管理维护[J].民营科技,2011(8).

电力工程运维第8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 一体化 现实意义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40-01

前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2012)180号文件提出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运维一体化。

1、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实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之后,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巡视工作,由于时间充足,巡视工作就会很仔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另外设备维护工作也是在工作时间进行,这样能够随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在变电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 可以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经过对于相应工作人员的重组,可以有效的实现运行和维修人员之间的相互补充,从而也就减缓了人力资源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2 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促使工作人员多项技能的学习,在保障有一个特长的同时也就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扩展提升。

1.3 有利于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有效的实现维修和运行人员以及工作之间的有机的结合,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可以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相应的维护工作人员可以熟悉和掌握运行工作的相关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4 运维一体化的实现有效的整合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以及维护检修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运维和检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虽然变电运维和检修工作都是面向相应的电力设备,然而,运维工作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而检修工作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这种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工作人员所要掌握的技能难度越大,那么其培训的周期也就越长。

2.2 现场施工中安全控制环节易缺位。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要保障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有效布置,明确带电的设备,进行安全交底的工作,这是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的前提。在传统的方式下,由于检修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变更的时候,则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行人员进行许可把关,在完成设备的检修工作之后,由运维工作人员来负责验收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两方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加的清晰,并且还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过程,方便现场安全施工措施以及工作质量的控制。

2.3 单一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比较大。在传统管理方式当中,运维人员要在单一的工作环境中承担运行以及检修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任务量较大现象的发生,任务强度比较大,这样就会导致安全风险增加,若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会导致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对于开展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意愿不会很强现象的发生。

3、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提供便利。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制度,切实有效的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相关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一体化运维工作稳定可靠持续进行。

3.2 加强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加强培训,超前谋划,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将运行和维护工作进行了整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达到“运维双能,一专多能”,在运行时要对其工作能力进行严格的鉴定,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涵盖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切合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加强相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能够使运维工作有规有序,可以确保流程、工时、监督及验收等工作的可靠完成。

3.4 强化风险控制,确保运维安全。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运检部、安质部应共同审定运维业务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对于运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并且要求运维人员严格执行,以此来确保运维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

3.5 明晰职责,强化监督。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安全措施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下,如果需要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变更,变电运行人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许可把关,并在设备的检修完成之后,由变电运行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在双方的职责上有清晰明确的界限,到位的监督可以落实变电现场的安全措施制定与工作质量的管理,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可能会是同一人承担原本的变电运行人员与变电检修人员两者的责任,这样就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功效,容易出现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和安全风险。同时,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实现之后,运维人员承担了原本分属于不同人员的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方面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电运维的工作量与安全风险,如果此时没有与变电运维岗位工作强度与安全风险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电网上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认可程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维一体化,实现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