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5:40:12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1篇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建设体系;整合性原则

幼儿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站,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否合理、科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用积极的态度,依据原则进行策略的创新研究。

一、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随波逐流,缺乏自己的特色

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一些幼儿园在盲目追逐新潮中渐渐迷失了自己的特色,在课程建设上囫囵吞枣,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学生得不到发展,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拾起一样又丢了另一样。一些幼儿园看到其他幼儿园的方式的方法好,不考虑自身条件就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注意变通,丢掉自我。

2.教师缺乏理性科学的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也较低,教师的素质比较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通常是在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非考虑学生,致使学生缺乏交流、研究的能力。一些幼儿园还容易对资源产生忽视,如,社区资源、物质资源。

二、对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的策略研究

1.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幼儿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的建设者,在遵循儿童心理和生理客观的自然变化基础之上,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等方面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发展性的课程。任何时候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幼儿课程的建设是以幼儿为起点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需求。要在充分尊重幼儿需求的原则之下,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课程安排,以达到幼儿在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课程的建设要充分有效

课程的有效建设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践课与理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带动幼儿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塑造,在课程建设产生成效的时候,幼儿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在同时进行,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要以幼儿心理的发展为理念,进行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系统的构建。

3.课程建设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

各个课程的建设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整合性的学习策略,这样有利于知识之间的串联和迁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幼儿课程建设应该树立科学的整合观念,进行各方面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构建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

4.课程建设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

幼儿尚处于各个方面都不太成熟的方面,在这个时期,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但切不能急于求成,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客观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获得对现实事物本质的认识,构建幼儿健康有价值的认识观体系。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幼儿园在自身的发展和实践当中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且符合幼儿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的客观规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学习环境,遵循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要切实考虑自身条件,进行灵活的改变,使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2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 家长参与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On Parents Involved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ssues Discussion

LIU Yuanyu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 each of the parents of the kindergarten has been gradu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parents partn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acher; it i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majority of parents were not conscious of this aspec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ograms do not have muc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and therefore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s not big. In this paper, parental involvement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lated issue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kindergarten parents, hoping to play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course reform; kindergarten course; parents involve; interest

0 引言

幼儿园建立较为有效的课程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家长的兴趣,因而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可以依据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来定夺,然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对这方面的意识就不到位,自然也没有多大兴趣和积极性去参与到幼儿园课程中。

1 家长是孩子们的基本教育者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社会上对家长跟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开始密切关注了,然而在具体的关注中,只是片面地关注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而在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教育的意识以及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话语权等等方面没有予以重视。

在我们看来,对幼儿的教育不单单要靠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外界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其中,家长是幼儿最基本的教育者,他与老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他们共同的责任。 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并不是自此在教育上不再有责任,而是自己寻求到了与自己共同教育孩子的专业合作人,而对于幼儿园的老师来说,在课后并不是要安排家长们做什么,而是要询问家长希望跟自己一起合作什么,家长与老师之间那种互不来往、不知所以的关系应该要得到改善,两者应该发展成为合作的关系。

2 当前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家长对课程的理解不到位

当前幼儿园的家长一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或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出生的,因而他们在受教育的水平上相对来说会比较高,然而尽管如此,在他们的思想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以及课程观,因而在他们看来,幼儿园的课程也同样就是上课,他们也是更加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学到了什么,自然也就将认字、绘画、算术等等作为幼儿园的主要课程。

2.2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对我国大多的幼儿家长来说,他们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中,关心的只是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而且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幼儿园老师们应该尽的责任,自己最多只是配合完成老师们安排的一些任务。绝大多数家长对于自己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一份子的身份并不认同,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参与积极性,往往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对待幼儿园课程建设,当然也就不能设身处地对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做出有效的评价,更加不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2.3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家长处于被动的地位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的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幼儿园墙报上公布的每月和每周的课程教学计划以及家园互动的网络平台上的信息,有的家长直接是通过孩子回家的讲述得知的。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也大多是老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并没有让家长充分地参与到其中,而是将家长置于一个次要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家长只需要辅助完成就可以了,因而这也是造成家长和老师之间没有形成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地位需要得到提高。

2.4 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就目前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来讲,一般是通过老师们的安排,家长帮助老师监督孩子们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及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里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完成老师交代准备的材料,还有就是有时幼儿园安排家长前来参与开放日以及节庆活动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家长与幼儿园的所有来往,从这些也都可以看出家长们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参与者以及评价者的身份并没有被真正运用起来,所谓的家园互动也就局限于一般的沟通、了解情况上,而在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以及评价工作中,家长并没有真正地参与进来。

3 促进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3.1 通过时常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

对于大多的幼儿家长而言,对课程的认识大都是停留在小学化的基础上,并没有充分地理解,因而要将家长们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更为深入化,幼儿园就可以将传统的家长开放日改为主题互动式家长开放活动,以这样的活动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当中来,通过感受主题墙上的相关课程信息、参与活动区的亲子活动以及观看孩子们吃饭、盥洗等良好的习惯,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真实变化,以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们明白在孩子幼儿时期对其进行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接受幼儿园课程安排的意义,这样一来他们日后也就更有积极性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当中了。

3.2 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兴趣

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不仅仅要让孩子们有参与其中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们的参与把对课程的兴趣延伸到家中,能够跟家长一同去研究探讨,这样的课程设计才是最有效的。因而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多加考虑怎样才能保持并且发展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对此在给孩子们进行活动或游戏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太过尽兴,这样他们回到家后才有兴趣去跟家长继续做下去,这样一来也就带动了家长们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兴趣。另外就是可以通过给孩子们布置一些家庭作业,通过这些家庭作业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然后进行辅助完成。针对不同的家长,老师们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才能确保让家长充分地参与进来。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兴趣。

3.3 建立科学合理的家长参与制度,从而使家长养成参与的习惯

对于家长参与制度的建立也要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因而首先要召集幼儿家长代表、老师,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具体制度要结合家长们的参与情况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意见定夺。在此基础上将初稿交由各班的家长来进行修改,最后形成家长参与制度定稿。制度的大体内容应该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间以及方法等等,这样就使得家长参与课程变得有章可循,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且掌握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通过家长参与制度的制定,让家长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参与课程建设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养成参与的习惯,这样他们潜意识中就会自觉地去关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等等情况,自然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来了。

3.4 家园互动评价,彼此共同进步提高

通过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提高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积极性。一方面幼儿教师作为更专业的教育者,可以针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存在的、亟待解决的教育子女问题、家庭教育措施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为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幼儿园要充分调动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和评价。例如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可以进行参与式培训、经验交流会以及辨析会等等活动,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家长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提出自己对幼儿园课程的具体理解,对于一些较为有用的经验幼儿园可以加以推广,供其他家长学习借鉴。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也能带动家长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预设课程;幼儿园生成课程;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11-02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幼教界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幼儿教师都对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同,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反思在实践中如何实现二者统一的问题。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含义

首先对生成课程这一理念详尽阐述的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在出版的《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I}中,提出生成课程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并不断调整课程计划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我们认为将生成课程运用到幼儿园领域后,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生成能帮助幼儿获得情感、道德、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活动过程。

二、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相比较

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中,预设课程占支配地位,其思想长久不衰有着一定的社会适宜性。与生成课程不同的是,预设课程主要是指执行国家统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各省和地区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方案,幼儿园按照这些预定的方案设计课程计划并付诸行动的课程。它与幼儿园生成课程不同之处在于:

1.课程目标的不同

幼儿园预设课程是教师依据幼儿发展水平,围绕课程大纲,预先设计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据此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可否认,这种目标具有预见性,但它更关注的是具体目标的实现。就因为有了明确的预设目标,教师就不得不控制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实现预设的目标。因此可以说,幼儿园预设课程是相对固定、不灵活的。

幼儿园生成课程则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一般的、概括性的目标,教师只需在头脑中把握整体目标,即以幼儿道德、智力、情感等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对目标做出适当调整,然后转换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它较之预设课程更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

2.课程内容的不同

课程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在传统的幼儿园预设课程中,课程内容往往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设计的教科书、课件以及幼儿画报等,这些课程内容由教师掌握。虽然在传授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将其传递给幼儿,但教师始终处于知识拥有者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只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相比之下,幼儿园生成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可延伸性,注重知识、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之间的关联,重视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之间有联系的内容,以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幼儿身处的一切周围环境都有可能是教学的内容。幼儿园生成课程让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生成多样的课程内容,从而培养幼儿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不同

在幼儿园预设课程中,教师事先制定教学计划,为达到预设目标设计环环相扣的步骤,这些计划是非常全面的,甚至具体到幼儿园中每一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实施方法与步骤以及通过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教师只需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幼儿只要带着自己的自然状态进入到活动中就足够了。

与之相比,幼儿园生成课程中,教师并非没有设计,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粗略的框架,这种框架有可能生成各种可能的主题网络;在课程实施方面,幼儿园生成课程不拘泥于课程设计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敏锐的观察,及时捕捉幼儿兴趣和需要,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便于实施幼儿所生成的课程内容。换句话说,幼儿园生成课程的设计总是伴随着课程的实施,课程是在师幼互动中生发出来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共同探索的过程。

4.课程评价的不同

长期以来,幼儿园预设课程评价主要参照的是泰勒的目标本位评价,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终结性的一元评价。但由于幼儿园生成课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在一定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进行的,是灵活、多样的。因此目标本位评价在生成课程中并不适用。幼儿园生成课程参照了布卢姆的形成性评价,即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处于发展或完善阶段所进行的评价,可以说学习中有评价、评价中有学习,评价活动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分析幼儿,进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有助于课程生成的评价。

5.师幼关系的不同

在传统预设课程的师幼关系中,教师是执行者、传授者,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幼儿园发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安排和掌握中,而幼儿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并参与到活动中,这样的师幼关系是不平等的。

生成课程中,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的关系,他们共同参与到感兴趣的事物中。生成课程所确立的教学模式,主动权掌握在了幼儿手中,教师仅是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这种师幼关系有助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另外,生成课程中,幼儿受到了尊重和理解,在成人为幼儿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和理解,这一切都将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建立和发展。

三、反 思

通过将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生成课程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幼教界理论工作者及一线幼儿教师的眼球。它的确表达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理想,但在我国现阶段师资相对匮乏的现实状况下,完全实施生成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践中反思,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统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扬长避短、并存共用,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1.在课程预设的基础上,培养幼儿教师的生成意识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抛开预设谈生成。不管教师在设计预设活动前对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有多了

解,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幼儿的动态发展,所以说预设是相对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预设基础上,培养生成意识。其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更多幼儿兴趣的生成点,并根据幼儿的生成点、兴趣与需要再预设下一个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发幼儿下一次的生成点,以此类推。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不断地循环往复,使课程预设和生成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

2.在实施预设课程过程中,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教师在预设课程时,设计应考虑周到,留下弹性空间,当遇到幼儿自己生成的内容时可以从中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其中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进行价值判断。

所谓价值判断是指教师对所观察到的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够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或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对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傅判断,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若判断生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或和预设课程相关的,并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即时兑现,甚至可以放弃原来计划即时生成活动。

(2)若判断生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但条件尚不成熟,就可在生成的基础上预设下一相关的有价值的课程。

(3)若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无价值,教师不防采取暂时忽略的对策。

当然,对幼儿兴趣和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往往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教育机制,不断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生成课程。

3.建立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发展生成课程能力

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成活动。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交流随时都会发生,因此在这过程中就孕育着生成课程的时机。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教师与幼儿是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彼此投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成课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适时调整自已的角色地位,首先成为一个倾听者,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个幼儿交往,随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行价值判断,以便生成有意义、有价值的幼儿园课程;其次教师应该成为观察者,教师应学会关注幼儿在教学和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体察幼儿的兴趣、需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心态促进生成课程的发生;另外,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用赞许、肯定、好奇的语言支持幼儿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除此之外,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以便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接近、了解幼儿;最后,教师要发挥其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观察、倾听、支持、参与的基础上,诱导幼儿生成的活动向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发展,这种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成课程。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生成课程[M1,周欣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唐淑,幼儿固课程研究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春燕,对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4(8)

[5]冯晓霞,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J],早期教育,2001(8)

[6]卜湘玲,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之比较及其反思[J],重庆职业术学院学报,2005(7)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4篇

关 键 词幼儿园课程;家校合作;课程资源;网络直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幼儿园在实践摸索中逐渐明确了课程构建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园本特色课程。但是,在课程建设中,幼儿园常常忽视了家长的主体参与。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对幼儿园如火如荼的课程建设往往一头雾水,高达81%的家长不知道幼儿园在使用什么课程,或者不了解幼儿园在研究什么课程;8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上课,游戏和自主探究活动不算是课程。[1]这意味着幼儿园的园本研训、课程研究被孤立为幼儿园和老师的事,与家长和孩子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这导致幼儿园错失了家长和社区等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此,第一实验幼儿园汲取新教育所倡导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不断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着力唤醒家长的主体自觉,与家长一起建设园本课程,与孩子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创新亲子活动形式,促进家长的课程理解与认同

亲子活动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幼儿园课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幼儿园一般都会通过家长会、家园开放活动、艺术节等开展亲子活动。这些都是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需要幼儿园对其进行整合梳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从而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一幼在实践中认识到,亲子活动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的教室和操场,而应拓展家庭和社区资源,让亲子在美好的自然与社会中感受生活,增进亲子关系。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与孩子一起游戏,有利于家长理解儿童世界,建立与儿童一起成长的理念。基于这一认识,一幼不断拓展游戏课程空间,策划了系列丰富而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春天,仙林湖风景如画,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环湖徒步,感受湖光美景带来的身心愉悦,在湖边的草地上开心地玩着各类亲子游戏,完成了一个个有挑战性的游戏任务。秋天,栖霞山红叶似火,师生、家长一起登高望远,在爬山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沿途捡拾火红的枫叶,和孩子一起感受家乡的美景。冬天,初雪的清晨,家长志愿者早早来到幼儿园,带着孩子们穿上雨靴,戴上手套和帽子,一起扫雪,顺便再堆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

生动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家长收获了满满的亲情,更增进了家长对于游戏等幼儿园课程的理解。许多家长开始积极支持幼儿园开展的探究活动。例如,大三班的叶叶妈妈是一名垃圾废品收购站工人,得知幼儿园美工课活动需要用废旧的牛奶盒子时,每天在垃圾分类时都会留意收集。一个月后,叶叶妈妈将清洗干净的几十种牛奶包装盒送到了班级。在众多像叶叶妈妈的家长支持下,大三班的创意美工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此后,在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实践中,幼儿园还邀请叶叶妈妈带着孩子参观垃圾分类回收站,给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大三班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幼儿园对家长资源开发的反思。选择教育背景良好和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普遍的做法,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更受青睐,而外来务工家长等低收入弱势群体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弱势家庭或许没有支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专业能力,但是他们会用淳朴无私的支持,撑起家园共育的一片天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形式,为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学习与实践创造机会,吸引每一个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二、开发网络直播课程,吸引家长主动参与课程实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等媒体已成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借助网络媒体技术,能够链接学校、家庭和社区,整合学习资源。栖霞区在新教育实验中,整合行政部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构建了CCTALK数码社区。只要借助一部手机或电脑,家长和学生便能实现实时在线学习。这为一幼开发新的课程形式,让家长和社区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借助CCTALK数码社区,一幼开发了沪江网CCTAK网络直播平台,让师生、家长利用手机上网,现场视频,实现在线学习。例如,当教师在班级开展交通安全学习活动时,现场连线了一位交警爸爸。这位交警家长现场指挥交通,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如何看信号灯过马路的技能。为了拉近亲子距离,一幼在寒暑假开发了“萌宝俱乐部”,采用网络课堂的形式,每周一次,邀请爸爸妈妈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开展各类家庭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不出家门就能和小伙伴们互动学习。

丰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工作要求。网络直播课程的开发极大拓展了一幼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思路,借助这一平台,一幼建立起互助式家园指导模式,使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幼儿园家园工作的一项常态内容。

如今,一幼以沪江网络CCTAK网络直播平台、家长园地、微信和网络群等为常态手段,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大型活动、后勤保障等等内容,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状况的同时,不断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也积极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实现了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动态课程资源库,激发家长参与课程的主体自觉

在亲子活动课程和网络直播课程的创新开发过程中,一幼认识到,家长和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他们不仅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资源,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动态资产”。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明确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2]e极开发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资源,并保持其活力,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将亲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不断传递给家庭和社会。

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家长增进了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幼梳理总结已有资源,并开发潜在的家长资源,建立了动态资源库。

一幼对全园家长资源(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进行充分挖掘、清理,并分类整合,进而形成了全园共享、随时更新的家长信息系统。在日常教学中,各班教师通过小班入园家访,对本班家长资源作出详细{查,并在幼儿入园的三年中,逐渐将家长资源从孩子的家庭拓展至“亲友团”,积极争取更广泛的社会人员参与幼儿园教育。经过三年的家园合作,许多家长与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些已经毕业离园儿童的家长,也会时常关注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幼永久的教育资源。

例如,中三班晓晓的爸爸是消防支队大队长,一幼不仅邀请他对老师和孩子们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还通过他获得了消防队的支持,带着孩子到消防支队观看消防队员的日常训练,一起观看消防安全教育影片等,并带领孩子们现场体验消防器材,如消防车、消防栓、防护衣等,让孩子获得直观感受,拓展消防知识学习途径。借此,一幼与消费支队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社区作为幼儿的重要生活场域,同样蕴含着宝贵的课程资源。幼儿园的探究实践活动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一幼带着孩子们从家庭的小空间走进生活其中的社区,或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取快递,教孩子如何使用数字和二维码取物;或参观社区垃圾回收中心,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喝完的牛奶盒清洗干净后,能成为美工室不可多得的材料;或把社区吹糖非遗传人请到幼儿园来展现绝技,丰富了孩子们角色游戏的内容……

动态资源库建设实现了家长与社区资源的共享与动态更新。如今,一幼从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园服的款式与质地选择,到各类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处处都有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印记。例如,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举办食堂厨艺大比拼,不仅邀请家长担当评委,更邀请拥有厨艺“绝技”的家长一同参加比赛。赛后,食堂师傅根据获奖菜品,为孩子们开发和创新更加美味、营养的菜肴。如此,让家长对孩子在园饮食更加放心、满意,更加自觉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是幼儿园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园共同努力。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家长的主体自觉性,才能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为幼儿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未来,一幼会继续努力,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37-53.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5篇

一、开发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背景下的课程适宜性研究必要性

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为选择目标、确定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这是由课程专家泰勒提出的。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任何课程开展的环节都包括“学科体系、个体心理特点和社会需要”三个要素。幼儿园课程适应性同样与这三个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在课程适应性中充分运用起来,才能创编出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课程内容。具体表现为:知识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置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如菀坪幼儿园从选定的特色民族的习俗、饮食、服饰、建筑等民族资源入手,以语言、数学、科学、社会、音乐、美术、健康七个维度来编制特色课程。在实施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寓文化于玩乐,有效整合区域活动与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游戏,实现渗透式文化教育,初步探索形成游戏化园本课程。

菀坪社区中,多民族文化是该社区儿童生活的主要社会背景,在课程的构建上,应该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的适应性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习,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在其学习发展的阶段上,让其接触综合性的多民族文化资源,可以使儿童个体对每种异样的文化都有着高度认同性,他们会在不同文化环境当中适应不同的语境形式。对于非少数民族的儿童来说,民族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其在所在地区民族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融洽相处的初始意识。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民族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和对其他民族的认识,为他们在现在主流社会中获得尊重地位。同时,民族文化教育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多样性日益繁荣的今天,幼儿教育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培养幼儿在面向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平等互助的态度。

二、开发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的措施

1.在开发幼儿教育资源方面,多种丰富的潜在资源为课程适应性提供保证。

在这其中,主要有以下主要方面:①人力方面资源。人力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社会人文资源、幼儿家长资源、幼儿园社区家庭资源和当地的民族文化管理者资源等。②民族方面资源。民族方面的资源有民族音乐、民族节日、民族传统、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等。③社会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的内容有社会宣传手段、民族环境创设方面的物资资源和各个民族地区文化组织活动等。这三种幼儿教育资源为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应性的开展提供的稳定来源,也是开发幼教课程适应性的首要措施。

2.设立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幼儿课程。

每个课程体系的构建都需要有一定的依托,设立在民族融合地区的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当地的本土特色民族文化。幼儿园管理者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尊重所在地区的各个民族的多样性,把各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尽可能地融合到课堂教学里。例如,可以把彝族的火把节以图画和漫画的形式、以插图的方式适当地放在幼儿课堂的课本上,让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和直接地体会到彝族的文化氛围。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学到文化知识之外,还可以增强其民族认同意识,使其从小就形成民族多样性的原始概念。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化课程是体现课程文化自觉性的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任何课程体系的构建都不应该离开民族特色的因素。这样的课程体现出教学活动是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纽带,也是沟通老师和幼儿、幼幼的纽带。民族文化的教学只有植根于本土的民族文化土壤,才能为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适应性研究开展设立前提。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和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教师在推行多民族课程中的主要价值观念时,需要注意选择好各种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之间的交合点。这种交合点可以理解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汇合点,其基本立足点就是各种异地异族文化在本地生根发芽的生长点。异地异族的文化只有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才能为自身在当地的存在和发展找到契合点。通过各个民族之间的那种最原始的交流,为各个民族的发展和壮大营造一种包容和宽容的社会氛围。这一切的交流方式都需要通过本土的特色课程作为桥梁和媒介。

3.营建课程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

课程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课程体系之下,受教者可以通过多民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多民族文化氛围。在以往的幼儿课程当中,课程设置多数都只是体现和凸显出社会社群当中的主流文化。随着人口的迁徙,多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接触到的往往是具有多民族文化价值的一系列观念。因此,在生态体系上融入多民族文化要素,可以使人们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使他们了解到各个个性的文化、民族风俗和传统价值体系都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的一员。因此,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当中融入生态平衡的内容,有利于将各种文化资源结合和组织在一起,培养幼儿园教育人员的文化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4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学前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开发幼儿潜能,做有发展后劲的教师。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我校以“多方向、模块化、重实践、强技能”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育类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园实际需求,高专院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特别要把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大领域课程整合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和疏理,形成整体融合的课程体系。做到横向结合、纵向贯穿、多方渗透、全面拓展。为实现“课程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减、调整、合并,使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结合。

针对领域教法课程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评价单一的情况,应确定以“写、上、说、评’’为课程核心能力目标。“写”即会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上”即会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说”即会说课;“评”即学会教育教学活动评价。从而优化了课程内容,确立“总一分一总”的课程内容体系,即“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其他类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样,就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五大领域”分为三大模块:

模块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途径、教学方法、教育活动设计程序及教案编写、教育活动评价等内容。这一部分将教法课程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模块二,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前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的内容。二是各领域典型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如艺术领域的歌唱、律动、打击乐活动,科学领域的观察、实验、技术操作活动,健康领域的心理健康、体育、身体保健、安全自护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是教法课程的核心内容。模块三,综合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二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学生掌握了各领域教育特点和规律后,学习将各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我校确立了以教育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新的考试模式,制订了相应的教育技能评价标准:如,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要求学生会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制作课件进行说课;教师口语:要求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掌握朗读、朗诵、演讲等口语表达方式,会精讲5个故事,会根据不同情境使用幼儿教师教育口语与教学口语;舞蹈:要求学生掌握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五大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组合及儿童舞蹈创编方法;美术:要求学生掌握造型、构图、色彩、装饰画、水墨画、构成基础等基本技能,掌握简笔画、纸工、泥工、儿童水墨画、废旧材料利用、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实用技能。学校每学年都举办语言艺术大赛(汉语、英语)、英语儿歌抽查、视唱抽查、儿歌弹唱抽查、简笔画比赛、儿童舞创编比赛、幼儿操创编比赛、服饰艺术比赛、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比赛、钢笔字书写比赛、学生课件说课等活动,以文化引领,活动育人,强化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学做合一,即出即用”。

三、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积极进行分方向培养探索

为了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我校尝试将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不断细化,在原来一个标准的培养基础上,开展了分方向培养的尝试,师生双向选择进行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科学。在深入调研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学前教育这一核心专业,拓展了幼儿园英语方向、科学教育方向、早期教育方向、体育教育方向、幼儿园环创方向、音乐教育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舞蹈教育方向、儿童绘本方向等十个培养方向。在方向课的课程设置上,做到理论知识专题化,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体现“精品+实用”的原则。方向生的确定为双向选择,学生具有选择权,教师具有淘汰权。学生自由选报方向之后,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建议其选择其他方向。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把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思考、行动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集中展示学生特长,以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优势。同时,又遵循幼儿师范教育要求,将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

分方向课程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每个方向在课程结束时均举办成果汇报会,集中展示学生特长。在近几年的毕业生素质教育成果汇报中,各个方向的学生均受到了幼儿园、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主管部门及领导也对我校分方向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分方向人才培养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就自己。我校的分方向培养模式,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省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各专业宣传工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科学教育方向采用“理论+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为依据,全方位渗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学求知的意识、习惯以及多元获取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理念是“玩中学,做中学”,根据这一独特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设计、讲解、改进,通过综合主题创作和单一主题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等,帮助他们从容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学生依据生活性和适宜性原则,制作幼儿科学玩教具,体现常用科学教育方法一实验法、游戏法;科学内容涉及力学、声学、光学、能量、平衡和科学模型等。自制关于幼儿数概念、集合、对应、图形、时间、空间等概念的玩教具,寓教于游戏,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环境创设方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熟知儿童学习的特点,以正确的儿童观作支撑,又要具备实用美术的版式设计与手工制作能力。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造就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登封的嵩山木雕、禹州的钧窑、南阳的汉画像石、方城的石猴、淮阳的泥泥狗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环境创设方向的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纸箱、废旧报纸、饮料瓶,树皮、树枝、石块,将这些废旧材料作为他们环创的最好材料。环境创设的方向生专业能力深受幼儿园园长的赞扬,特别好就业。授课教师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模拟案例中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会使幼儿在感知、欣赏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通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个方向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稳步向前发展,幼儿园更加信任学校,愿意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学校通过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强化教学管理,为幼儿园提供适合幼儿园实际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校、园双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方向培养是我校专业教学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方向课授课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进程。加大师资队伍培养经费的投入,用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2.扩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实习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多媒体课件开发、特色教材建设等。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要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包括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业实践锻炼经费;中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培养经费;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经费;教师科研奖励经费;“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访问学者培养经费;专业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养经费;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经费等,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园课程建设;园本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发现我园的园本课程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在学习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0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我园决定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对原有课程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一、措施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园制定了综合主题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建构了一套幼儿发展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案,并创建了课程资源中心。下面主要就区域活动和评价体系进行介绍:

(一)提供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1 区域活动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设立了展示区、语言区、运动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数学区、建构区和角色区,并创设多元、丰富、开放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活动。

2 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坚持适合、丰富、实用、安全、卫生的原则投放区域材料,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材料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孩子提供不同水平的材料,以促进孩子对经验的整合和提升。

3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时刻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通过观察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估,了解幼儿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以便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我们构建了幼儿发展评价方案,从多方面考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儿童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

2 评价视角的全面性。每个主题活动都制定了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评价量表。在主题活动结束时逐个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主题活动中教师就能全面地关注到每个幼儿各方面的表现。也为学期结束时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3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和档案袋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

4 评价者的广泛性。评价除了关注教师描述幼儿在园表现外。还将家长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吸纳进来,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请家长在集中培训后一对一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评价。

二、成效与思考

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构建园本课程实现了幼儿园、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幼儿多项智能得到和谐发展。关注幼儿个性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和谐发展。通过各种渠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幼儿的成长——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身体素质、审美情趣、探究学习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各级各类才艺展示、竞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质的提升。2004年以来,课题组成员近百篇论文和活动方案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课题研究成果《幼儿成长记录册》在市教研室协助下出版,并在吴江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名教师在市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奖,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

三是幼儿园的办园内涵不断丰富。与研究进展同步,幼儿园的文化内涵、办园水平、保教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以来,年年获得市幼儿园年度考核一等奖。并获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等光荣称号。幼儿园通过幼儿发展、教师发展提升声誉和品位。

通过研究。我们形成如下思考: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应把幼儿的多种智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 课程目标应注重全面性。首先,课程目标必须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扬长补短。全面发展”是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基本追求。其次,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在认识和关注不同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原有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要在保证全体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 课程内容应注重生活化、经验化和多元化。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注重对生活中课程内容的挖掘、选择和利用,要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学习主题必须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渐进地贯通整个幼儿学习阶段。经验化是指课程内容必须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的认知经验。多元化是指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还来源于家庭和社区,且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性的,都可作为课程内容。

(二)创设多元、开放、丰富的环境是促进幼儿智能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1 让环境成为引发幼儿探究的天地。首先,应优化有利于幼儿智能发展的整体环境。我们根据园内建筑的分布,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各景点,园内水池、沙地、草坪、绿树一应俱全。使幼儿园的一墙一角、一草一木,均能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其二,开辟不同教育功能的专用活动室,发挥各专用室特有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幼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其三,充分利用场地设置活动区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园班班设立八大区域,且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丰富区域内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以自主探究的活动形式探索学习,亲身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第8篇

一、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

无论是将资源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是儿童的学习资源。都只从改善教学效果,增进儿童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资源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儿童。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受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均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资源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家长,而这种作用又将积极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如图)。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支持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有效设计活动、加强对课程的反思以及增进家园联系,这最终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它基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更多样化地理解幼儿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随着《指南》的颁布,将《指南》中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工作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有效观察、记录与评价儿童的学习,并结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开展家园互动。(2)能够结合《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与《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具体的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课程。(3)能够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结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教师以上几方面的专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解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还应包括:(1)与《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资源,让幼儿的学习行为“看得见”。(2)在《纲要》和《指南》指导下,体现过程与内容有效结合的资源,包括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参考性资源。(3)便于教师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现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资源。(4)用于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评价和反思课程有效性的资源。(5)支持幼儿园文化积淀,反映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等。这些有关课程构建、教与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儿童发展评价等与幼儿园教育实际密切关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落实《指南》,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有效资源。

(二)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般人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很难在幼儿园层面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狭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与学的视听动画等。事实上不尽然,尤其是《指南》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能否有效落实《指南》的关键。为提升教师有效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把评价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作为主体建设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比如,教师应依据《指南》指出的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来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课程的设置。幼儿园可以借助园本教研,通过让教师撰写并交流儿童的学习故事来分享观察心得,在提高教师观察与评价儿童能力的同时,积累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关幼儿学习故事的资源。幼儿的学习故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学习活动情景进行真实描述。第二部分是“学习了什么”,即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包括儿童对各领域内容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品质)进行解读、评价和回应。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教育策略”。这是对教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指导的计划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积累、筛选、完善与整理,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成为生动、直观呈现儿童在五大领域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二部分内容则可以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的学习行为、如何适宜地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三部分内容则能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结合儿童的表现反思当前教育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考与调整的资源。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进一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成为园本教研的主题或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又可以成为幼儿园文化积淀中很有意义的一个音盼。

由此可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幼儿园完全可以自行建设,而且这样的资源建设对于幼儿园的意义与价值更大。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幼儿园可以巩固园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炼、整理与结构化的过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能会迷失在资源的海洋里。将资源的积累变成了资料的堆积,这是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那么。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将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园长具有相应的领导力,要在宏观把握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建设发展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资源的类型、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收集时间、资源的编辑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并确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有意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建设资源。一方面,每一次资源收集之后就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给予一定的编码,即给资源贴上相应的标签,明确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和作用;另一方面,还应该依据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则对每一个资源进行及时的剪辑与整理。比如,传统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师只能大概了解活动的计划与思路。教学过程录像则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无用信息过多等原因,教师不愿意从头到尾细看,而且由于容量较大,在储存和传输方面也存在较多不便。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完整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案,既能使教师快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脉络,又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师幼互动过程加以聚焦,还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教案资源建设既反映了资源建设的有意性,又体现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性

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某些方面不仅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竞争力之所在,它赋予幼儿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积累传承本园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积淀园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成为幼儿园办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长期的资源建设将会成为一所幼儿园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这样的特色创建能够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涵,有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