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15 10:13:03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1篇

各路国际明星的首选

Huber 系列产品具有功能训练、评估、康复三种功能。Huber® Spineforce 与Huber® Motion Lab是Huber®系列的主要产品。

HUBER® MOTION LAB在世界各地知名的脊柱治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及精英运动训练中心等都有被广泛使用。而前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齐达内亦在法国开设了一个运动员训练中心(Z5 Centre),并以HUBER® MOTION LAB来训练运动员。前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世界冠军Frederick BOUSQUET,前世界单板滑雪冠军Romain Restin也使用此仪器来进行一些专项训练。

国内外专家齐聚共同探讨Huber®的产品功效

2012年3月20日在陈方灿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举办了“运动动力链与功能训练的创新”专题研讨会,会议的“主角”便是Huber®产品,法国ESP(The Exercise Physiology Institute)运动生理学研究机构专家Jean Bernard Fabre, 世界单板滑雪冠军、国际专业高尔夫球教练Romain Retsin, 法国著名科学运动训练专家、体能康复师、理疗师Jean Marc Hervier都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陈博士生动地讲解了动力链的理念与应用,随即邀请了一名参会人员(身体某部位带伤)现场在Huber® Motion Lab上进行演示,帮他进行体能康复训练。他是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由于内翻崴脚,挤压到三角韧带,导致踝关节受伤。Jean Marc与Romain Retsin 指导他在Huber® Motion Lab上进行针对其受伤部位与康复的专项训练。康复训练结束后,该参会人员的受伤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Romain Retsin还在会议中介绍了针对高尔夫球和滑雪运动专项体能训练,Huber® Motion Lab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两项运动的训练要求。

有效地锻炼脊椎深层肌肉,并进行训练评估与监控

功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者专项运动能力,可以进一步挖掘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天赋,使其协调性、平衡能力、速度、灵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Huber® Motion Lab运动员功能性训练及评估系统是以国际领先的运动训练及康复理念,结合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为运动员提供一种全新的智能化整体训练模式。内设多种运动项目的预置程序,可锻炼肌肉的爆发力、速度力量及耐力,并且能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专项力量、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本体感受能力,和在不稳定运动环境中的身体控制能力。它是一台集训练、康复、数据评估及存储的综合性设备。

传统的力量训练很难募集到脊椎深层的肌肉,现在也是仅依靠一些简单的健身球与悬吊绳进行练习,但是效果一般,也无法进行评估与监测。Huber®系列的创新就在于此,它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脊椎深层肌肉,达到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而且可以进行训练的量化评估与监控,让核心力量训练变得可见、可测、可感知,使训练更加的科学化、定量化。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2篇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12月选择经脑CT或MRI明确诊断的初次发病患者8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3岁;患侧肌力0~2级,生命体征平稳,无精神障碍及感觉性失语。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急性期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瘫痪的进展停止、意识状态恢复后1~3天开始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①床边治疗:保持良肢位;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肩外展、外旋、屈曲,膝伸展等;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床上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起立训练。②训练室训练:翻身、骨盆上举等训练,持杖步行训练,上下阶梯,驱动轮椅,实用性步行训练。

作业治疗:患者坐位维持30分钟时开始实施训练室作业治疗,如编织、书法、套圈等作业方法;进一步可实施生活关联动作与就职前训练,如扫除、洗刷等家务活训练。

康复治疗时间安排:每日1次,每周5次,由康复医生执行。对照组未应用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指数评分法,满分为100分,包括就餐、洗澡、更衣等十个项目评定。对每位入选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瘫痪的进展停止后进行第1次ADL评定,在30天后进行第2次评定。

统计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两组患者ADL评分: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未应用康复治疗之前,第1次ADL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康复组应用康复治疗30天后,进行第2次ADL评定,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脑卒中急性期,随着血肿的吸收、脑水肿的改善,偏瘫症状可相对自然恢复。但为了减少患者愈后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瘫痪的进展停止后就尽早开始,包括良肢位保持、变换、被动运动等。在急性期后期、慢性恢复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增强,通过康复训练,让患者不断重新学习,可促进损伤部位或下位的脑组织功能重组,而产生新的神经功能。而且,一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每个神经细胞均通过突触与其他众多的神经细胞联接起来,形成了许多复杂的通路,次要通路一般不使用;而当主要通路损伤时,反复使用次要通路,其兴奋传递的时间可缩短,通路的传递效率也会提高,这有赖于给予患者适量的康复训练,反复学习。已有研究证明:运动再学习是产生脑可塑性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神经突触受体的传递功效是其基础。本组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自然恢复的能力很强,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无明显差别。但其自然恢复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康复组经过适量的康复治疗,反复学习训练后,进行第2次ADL评定,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蔺勇,殷淑萍,等.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70-71.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3篇

【关键词】运动康复产褥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4-089-02

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产褥期是分娩过程的一个整体部分,在此期产妇身体机能恢复的好坏关系到她们一生的健康与幸福。我们改变传统的产褥期保健一在家“坐月子”的模式,融合产后休养、健身、恢复形体的产后病区一一“温馨月子中心”,观察产妇各器官恢复的情况及心理状况,指导产妇进行产后早期形体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我院分娩且入住温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90例产褥期妇女作治疗组,均为初产妇女,平均年龄26.5岁,身高159cm、体重60.3kg,新生儿平均体重3.255kg,其中剖腹产的20例,并另选同期相匹配的90例产褥期妇女不做产后康复操作对照组。

1.2 方法治疗组从产后第2天开始做康复体操,先作简单的腹肌运动,就是在仰卧下,两臂上举到头部两侧,深呼吸时,腹肌收缩,使腹壁下陷、腹腔内脏器上提,然后慢慢呼气,两臂亦慢慢复原;以上运动2次/d,10~15min/次。随着产妇体力的恢复,即可进行以下的康复体操。

1.2.1 盆底肌张力训练:①仰卧,双膝弯曲成直角,双腿稍分开,肩、足跟支持身体,抬高臀部。双膝并拢,同时收缩阴道、骨盆底,坚持1~2分钟。②缓慢地蹲下和站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5天后酌情增加运动次数。

1.2.2 腹部肌肉训练:①进行直立、屈膝、弯腰及平卧,双手交替扶膝运动,吸气、收腹,屏住呼吸直到需要吸气时,再重复10次,每日2次。②交替踢腿运动。仰卧,双手置臀下,双错上抬,足心向上,膝微屈,收腹,保持背部平直,然后轻轻地交替上下踢腿,坚持10分钟。

1.2.3 胸部肌肉训练:①向前弯体训练。仰卧,两膝弯曲,两脚略分开,双手置于大腿,呼气,抬头及两肩,身体向前伸,两手触摸双膝,吸气并放松。②向后弯体训练。直立,两腿弯曲稍分开,两臂在胸部合拢,呼气时骨盆稍前倾,身体渐渐向后弯,次数不限。

1.2.4 胸腹肌综合训练:①躯干扭转运动。仰卧,双手抱头,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左肘触右膝,头转向右侧,收腹,左腿屈膝,向上提起,与右腿并拢;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姿势,扭转身体,向相反方向重复以上动作,重复20~30次。②举腿抬下颌运动。仰卧,两腿并拢抬起,双脚上抬,头部稍离地面。举腿同时抬下颌,收紧腹肌,下颌抵住胸部,。头部还原,然后再抬起,再低住胸部,屏住呼吸,重复20~30次。

1.3 评定标准与统计产褥期满后42d进行评定,均由同一位医生于治疗前后完成;子宫缩复不良的评定标准是恶露未干净,B超显示子宫长、宽、厚三者之和大于15cm;腰骶痛的评定标准是平卧时有或无疼痛症状,站立5min后出现腰骶部疼痛或疼痛症状加重;子宫后倾后屈、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直肠膨出的评定标准见妇产科学;痔疮的评定标准见实用外科学上册;本研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两组妇女产后42d各项检验结果的比较见表1。表1显示治疗组妇女子宫后倾后屈、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我国妇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产后锻炼的认识不足,担心产后过早运动会影响健康,有的甚至认为产后1个月不能下床,不能活动,加上盲目进补,从而加速了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的康复,而且对产妇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产后肥胖的妇女往往出现尿失禁、子宫后倾或脱垂等问题;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形体训练显得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产后形体训练指导,不仅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预防痔疮、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等产后并发症,同时可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哺乳后下垂;特别是早期形体训练,对促进产妇形体的恢复,预防产后肥胖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可调节产后体内脂肪分布,重塑健美形体,满足现代女美的心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潘迎,武明辉,杨美英,等产后保健质量评估与需求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89

2 郑怀美.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36,351―355

3 石美鑫,熊汝成.实用外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93~696

4 邵卓旦.产妇做保健操与传统修养法康复的对比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6

5 邓敏,古剑雄.运动疗法对产褥期妇女的康复作用[J].现代康复,2001;5(8):101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4篇

关键词:肢体残疾 现代康复医学 社区方案 回归社会

The community extremity remnant recovery at the beginning of plan searches

Wu Zhiguo

Abstract:This article application moder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idea proposed the body disability should take enhance the integrated func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s a goal; Advocated the extremity remnant recovery plan should include to the body disability patient carries on the function barrier the appraisal.Prevents the complication to the body disability patient nursing, the surviving function training instruction.The assistance and the instruction life takes care of oneself nursing and the ADL training, the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medicine massag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an en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is the body disability clinical recovery direction.

Keywords:The body disability Modern rehabilitative medicine Community plan Return society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3-01

现代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是以提高机体生存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社会行为为宗旨;在方法上以临床治疗学为本,以物理治疗为主,以工程技术、社会、心理、教育等多种措施为辅;在治疗方向上着重于人体功能(包括认知和感觉)的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通过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来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与生活状况。WHO总干事布伦特博士(Dr.G.H.Brundtland)说过:21世纪人类卫生问题最大的挑战将是改善生存质量,健康将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最重要的前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前沿,特别在肢体残疾恢复期。肢体残疾是指四肢器质性疾患和损伤引起的残疾。肢体残疾患者常有情绪反应,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悲观厌世的心理,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要积极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病室的环境对肢残患者心理也可以产生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病人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适当的配合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看电视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心情愉快,做好心理护理才能实现心理康复,在心理康复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理想的康复效果。

社区康复治疗的理念和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特和读者探讨如下:

1 对肢体残疾的患者进行功能障碍的评价

首先观察与评价肢体残疾者失去了哪些机能,尚残存哪些机能,这是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康复方案的制定和正确指导功能训练的基础,功能康复的评价要贯穿康复服务工作的始终,以检验功能康复的成效。

2 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对肢体残疾患者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对于消化系统有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给营养非富,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还要注意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 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

保持关节功能位,要指导患者在休息,坐位时,使残肢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时膝关节应尽量处于伸直位,而上肢静止时,肘关节应维持在屈曲45度位置,这样可以预防止关节挛缩。在康复训练中,还要注意维持和发挥健全肢的功能,保持健壮的体魄,以获得最佳的功能。对于比较软弱、力量较差的肌肉,要采用有选择性的肌肉训练的方法,对某一块肌肉或某一肌群进行专门的训练,护士要对不同的肢体残疾采取不同的训练指导方法,对于上肢残疾的患者,除了要保持好下肢的正常功能训练外,对上肢的训练,指导患者做肩胛骨内收、前伸,肩部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肘屈曲,伸展,前臂旋后、旋前,腕屈曲训练,增强手指的屈曲、抓握、对掌及拇指的内收的训练,可用捏皮球的方法来训练手指的功能,每一项做20次,动作要缓慢、用力,每一动作历时3-4秒,如果肌力微弱或关节活动度很小,不能有效的抓握,可用海绵块代替。如果上肢正常,对于下肢的训练,护士要训练下肢的屈伸,髋关节屈曲、外展、处旋、内收、内旋,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踝背伸和内翻,踝跖屈和内翻,足趾背伸,每项做20次,时间、次数要因人而异如果患者自已不能完成训练,护士要协助患者做被运动训练,防止废用性萎缩。

4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护理及ADL的训练

在进行训练时,有目的进行,要针对患者的职业和日常和活的功能的需要及其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增强治疗的目的性,提高患者康复训练兴趣和信心,加快康复训练的速度,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饮食、排泄、清洁、更衣,移动等是生活必要的基础动作,加强肢体残疾的机能训练,护士要将功能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中,护士要训练患者自已坐起,扶助坐起或床头拉绳坐起,然后训练站立、床头站立,原地左右移动重心,练习移动。对不能独立做的,可借助平衡木训练上述动作。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机能及自助具学会吃饭、清洁、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至轮椅,众轮椅至厕所的移动动作,从而提高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5 现代康复技术和中医传统医术推拿针灸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5篇

【关键词】 产后;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

Effect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 postpartum woman ZHANG Li, LIANG Gui-ying, LU Yu-shan. Foshan Sanshui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Foshan 528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in postpartum woman after speci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rimipa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postpartum education and norm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pecial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llow-up was performed in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and the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s of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3 was higher,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exual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postpartum intervention, including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an improve maternal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prevent futur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Key words】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临床上盆底功能障碍在经产妇女中较多见, 主要是因为产后盆底的支撑结构受损伤, 表现出子宫脱垂、不同程度尿失禁以及性功能的障碍[1, 2]。有很多报道提出, 妇女产后及时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盆底康复可改善产后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本文主要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筛选2013 年8 月~2014年4月来本院待产的初产妇, 年龄25~34 岁, 平均年龄(29.6±4.7)岁, 孕周36~41 周, 平均孕周(38.4±2.8)周, 均为单胎妊娠, 围生期未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疾病, 且无妊娠相关合并症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符合以上条件的初产妇共200 例, 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和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

1. 2. 1 对照组 每位产妇在待产时均给予围生期健康教育, 包括定期排便, 减少增加腹压的运动, 拒绝酒、碳酸饮料、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及进行一般康复训练。

1. 2. 2 观察组 需额外在产后先评估其盆底肌功能, 包括阴道的收缩压、盆底肌力大小等。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产后护理计划。本组产妇按照计划, 需完成锻炼盆底肌的工作, 方法如下:肛门收缩舒张运动, 单次收缩舒张时间各为3 s, 每次持续20 min, 3次/d。在此基础上, 按照盆底康复程度制定有效电刺激(盆底肌治疗仪, PHENIX-4U)计划。康复训练的不同姿势, 包括婴儿样仰卧、腿上升仰卧以及双脚并紧, 均需一一完成训练。

1. 3 观察指标 在产后1、2、3个月随访并检查。产后3个月时检测各产妇盆底肌肉的张力(0~5 级, ≥说明为有效恢复);同时产妇需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有无盆腔器官脱垂(POP-Q 评分), 有无尿失禁, 性生活是否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产后第3个月,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盆底肌肉的张力, 实验组盆底肌力≥3 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2.013, P<0.05), 见表1。

2. 2 比较产妇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对照组, 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盆的出口有多层肌肉和筋膜共同组成了女性骨盆[3], 盆底的支撑系统则由盆底各肌肉群、韧带筋膜完成, 盆底的支撑系统能够保持盆腔器官(包括子宫、子宫附件、直肠与膀胱等)位置固定。除此之外, 阴道紧缩度和排尿、排便功能也得益于正常的盆底的支撑系统。妊娠时, 随着胎儿重量增加, 体积增大, 逐渐增大了其对盆底支撑结构的压力;另外, 分娩时, 胎儿通过产道时, 对骨盆底支撑结构有直接的机械性压迫[4], 同时盆底神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故产后妇女盆底支撑结构功能往往下降。对产后妇女进行系统和规范的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电刺激作用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 提高其兴奋性, 进而提高神经细胞之间的效能恢复至正常[5]。电刺激强度的确定主要是在产妇耐受的程度以内, 即电刺激时不引起疼痛为佳。

训练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方法, 包括盆底肌的训练、电 刺激、生物反馈等。因为这些训练方法需要的护理器械, 因其费用等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地方基层医院尚未完全普及, 而本次研究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即盆底肌的训练、电刺激)措施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利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 原理是:通过电刺激诱发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性收缩, 激活盆底肌内相关活性因子, 能够提高肌细胞的收缩力, 另外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 减少或者预防盆底肌肉内不断堆积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改变了肌细胞代谢, 最终本体感受器受到激活, 从而促进了盆底肌神经和细胞功能恢复至正常[6]。另一方面, 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受到抑制可以增加膀胱储存尿液的体积;通过刺激盆底尿道外括约肌发生收缩, 来提高产后妇女的控尿能力。因此可以缓解产后尿失禁至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在规范评估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前提下,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辅助电刺激疗法, 得到满意恢复效果。实验组盆底肌力≥3 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对照组, 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孕妇产后特殊干预, 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 能够提高产妇盆底肌力, 预防产妇日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竹, 郑颖.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32):7823-7825.

[2] 邓晓云, 于雅, 吴秀娜, 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0):2393-2395.

[3] 王莲萍, 阚影, 王芳, 等.1270例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29-31.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6篇

【关键词】 产后;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肌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22-02

女性的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当女性的盆底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乃至相应器官的生理状态及功能会发生改变,如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粪失禁、障碍等,该类疾病称之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据文献[1]报道,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即使选择剖宫产也无法完全避免盆底肌损伤。吴梓瑛等[2]对3500例产妇调查发现,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可达到3.06%;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此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3]。目前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有Kegel盆底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阴道哑铃、生物反馈等。本研究运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肌收缩力的提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产妇知情同意并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住院经阴道自然分娩且产后42 d来院复查的、常规妇科检查无异常、手测盆底肌力3级以下的产后女性50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手测盆底肌力筛查分级见表1)。其中年龄22~29岁,体重62~77 kg,产前均为单胎足月初产妇,产前无器质性疾病及严重妊娠合并症,所分娩新生儿体重为2520~4125 g;排除产后42 d复查恶露未干净、阴道及泌尿系感染、严重的盆腔疼痛以至于插入电极后阴道或直肠明显不适者;有安装心脏起搏器、痴呆、不稳定癫痫发作以及盆腔肿瘤者也不列入本研究。

1.2 训练方法

根据产妇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按照盆底康复治疗的原则,采用法国PHENIX 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训练时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头轻轻置入阴道内至电极颈端,先行1~2次的电刺激治疗,电刺激频率一般频率为8~33 Hz,脉宽为320~740 μs,电流的大小以产妇感觉盆底肌肉有明显收缩感而无疼痛为标准,作用是刺激盆底肌肉本体感受器、刺激肌肉被动收缩、诱导神经反射、增加血液循环等,然后再按照屏幕显示的生物反馈压力波型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训练,先对Ⅰ类肌进行训练,当Ⅰ类肌达到3级时,再对Ⅱ类肌进行训练,等Ⅱ类肌也达到3级时,最后做整个盆底肌肉增强训练,再配合做场景反射等。总共10次一疗程,15~25 min/次,每隔2~7 d做一次。整个训练过程产妇都可以跟着笔者设置的模块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并将其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压力曲线反馈给产妇,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有效地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和纠正,逐渐提高盆底肌力,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法国PHENIX 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检测并记录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前及训练一个疗程结束后盆底肌肉肌电检测结果(肌电检测盆底肌力见表2),肌电测得会阴肌力≥3级为治疗有效。(2)观察治疗过程中产妇有无不适以及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产后42 d的产妇盆底肌肉训练前和训练一疗程结束后进行盆底肌电检测得出的盆底肌力比较,结果盆底肌电检测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的盆底肌肉及筋膜吊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并维持着正常的、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妊娠时,盆底的神经肌肉及胶原纤维在孕激素的影响下逐渐扩张伸展,发生张力性松弛,并且妊娠时腹部向前、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于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甚至出现肌纤维断裂,可见妊娠本身对盆底肌损伤有重要影响。分娩时胎头压迫、会阴极度伸展、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等均可导致盆底神经、肌肉及筋膜的损伤,使会阴张力下降,盆底肌肉无力,甚至逐渐发展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据文献[4]报道,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很好地预防盆底器官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这可能与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使盆底肌群有节律地进行主动收缩和放松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锻炼盆底肌群力量,增强周围韧带及筋膜的张力,激发盆底神经纤维的有效运动单位和兴奋频率有关[5]。

电刺激治疗是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探头传递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刺激盆底的肌肉和神经,使产妇盆底肌肉、筋膜、组织产生规律性收缩运动,强化盆底肌肉收缩的力量。电刺激还可加速神经轴突再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恢复,促进肌纤维代偿性增生和终末运动单位增加[6]。谢江南等[7]研究发现,产后早期进行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后盆底肌收缩肌力分级和阴道肌电压升高要明显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组。

生物反馈是通过阴道内的探头检测盆底肌肉收缩电信号,并采用模拟的视觉信号反馈给产妇,使产妇确实感觉到或识别到盆底肌肉收缩,从而使产妇并学会如何改变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通过生物反馈和场景反射,学会对盆底Ⅰ类肌和Ⅱ类肌的协调收缩,并形成条件反射,更有利于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8]。

盆底肌肉分为Ⅰ类肌和Ⅱ类肌,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及阴道紧缩度,保证尿道括约肌、直肠括约肌的正常功能。Ⅰ类肌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功能特点为强直收缩,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功能特点为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42 d的手测盆底肌力3级以下的产妇,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1疗程结束后,盆底肌电检测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训练前显著提高;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3/50)和92%(46/50)。此与寇金玲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产后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盆底器官的功能恢复,提高产后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esnes S L,Hunskaar S,Bo K,et al.The effec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and delivery mode on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A cohort study[J].B J O G,2009,116(5):700-707.

[2]吴梓瑛,李穗芬,张蕴慧.女性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18-19.

[3]李妍,黄丽,白淑秋,等.Kegel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44-145.

[4]Weidner A C,Baber M D,Visco A G,et al.Pelvic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of levator ani and externalsphincter in nulliparous women and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6):1390-1401.

[5]仝选甫,张璞麟.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3-74.

[6]王晓光,裴兆辉.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75-576.

[7]谢江南,谢姣莲,彭凌.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7-19.

[8]张晓薇,曲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83-585.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7篇

上海读者刘鉴泉写信给本栏目,自述患有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爱好运动的他十分痛苦,因此,希望叶老师给以帮助。自本栏目开办以来,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我们只能选择有共性的问题在此解答,其他人的求助均通过单独联系的方法及时进行了沟通。叶老师在运动方面,尤其是对易筋经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我刊和叶老师都相信,时间能够证明运动疗疾才是最好最安全的治病方法。

【叶华强语】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位读者朋友在身体状况发生变化以后能自己调整锻炼方法是可取的。对于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来说,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健身方法,而进行康复训练则更要有科学性,也就是说,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和运动量,这样才能使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与康复。如果锻炼的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像这位朋友所说的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的身体状况,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以对整体和局部的皮肉筋骨进行静力性、缓慢地牵拉为宜,应尽量避免会对膝关节产生磨损的活动,如登山、跑步、长时间行走等。对于骨质增生有一点需要了解,即治疗的目的不是消除增生的骨质,而是针对其周边的软组织病变,通过康复训练和其他疗法来消除关节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易筋经健身操(见本刊2003第3期)是一种通过内力对全身的皮肉筋骨进行静力性、缓慢地牵拉的健身方法,可以作为骨质增生患者的较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不过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每节动作做1~2个8拍为宜,在身体适应以后再逐步增加到每节动作做4个8拍。

另外,建议这位朋友要定期检查身体,针对病因进行必要的治疗,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和理疗会产生更好疗效。

这里根据这位读者朋友介绍的身体状况,结合易筋经健身操的健身机理,另外再编一组康复训练的方法,供这位朋友在平时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

1、双脚训练: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应该避免在双膝负重的情况下锻炼双膝,但是双脚还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改善双脚的气血运行状况,尽量使双脚功能恢复正常。

(1)张紧脚趾: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之后对脚趾进行训练: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趾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在脚趾逐渐张紧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张紧4~8次左右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2)勾脚尖:同上,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尖向内逐渐勾紧,同时,在脚尖逐渐勾紧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勾紧脚尖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3)绷直脚尖:同上,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尖向前逐渐绷直,同时,在脚尖逐渐绷直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绷直脚背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4)深蹲:自然站立,双手扶着固定物,全身放松,之后缓慢下蹲(下蹲到极限以后可用全脚掌或者脚尖交替承受身体重量),在这种双膝屈曲到极限的状态尽量保持全身放松(特别是双膝放松)3~5分钟以后再双手扶着固定物缓慢起立(起立的过程中可先抬起臀部,然后再逐渐站起),起立以后轻轻拍打双脚一会儿。

2、双手及咬牙训练:针对“右手中指,右耳前牙骨关节酸痛、活动不便”状况。

(1)双手张开、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之后对手掌和手指进行训练: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渐张开、张紧,并逐渐越张越紧,这样连续张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2)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动作:同上,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并逐渐越握越紧,这样连续握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3)咬牙训练: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渐将牙咬紧,并逐渐越咬越紧,这样持续咬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几点说明:

1、进行上述康复训练时松和紧都很重要,松的时候要身心都放松,紧的时候应用内力渐紧,即用力要柔软均匀、轻缓自然,不要用僵劲。易筋经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是: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放松,放松的目的是为了气血更好地运行。

2、呼吸时宜顺其自然,不宜强呼强吸,更不可憋气用力,以免出现不适。

3、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训练,以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每次将上述动作各练习3组左右、每组练习的时候以不会觉得太累为宜。总之,进行易筋经康复训练的时候应掌握一个原则:训练方法要得当,训练强度要适当。

产后康复的训练方法第8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3―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还可因呛咳、误吸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此对吞咽功能的正确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我科5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分别于发病2小时至7天入院,均经头颅CT确诊,男32例,女24例。年龄36岁~78岁。其中脑出血型30例,脑缺血型26例,住院时间14~70天,首次发病34例,再次发病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1.2 吞咽障碍诊断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按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估:患者饮30 mL温开水,观察全部饮水完成的时间及过程。一般可分为:a、一饮而尽,无呛咳;b.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c、一饮而尽,有呛咳;d、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e、呛咳多次,不能将水喝完。判断标准:正常a且用时5 S;异常c,d,e。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虽然经过抢救,生命得到保障,但多数都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容易产生失望、沮丧、无用感甚至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反应[1] ,早期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向患者讲解吞咽机理,告之训练方法,使其明白吞咽障碍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是能恢复功能的,充分调动患者的配合意识和训练积极性。通过心理暗示,赞扬、鼓励的语言劝导,加强其康复信心。

2.2 鼻饲期间的康复护理:存在静息性误吸危险、处于昏睡或觉醒状态下的患者容易发生误吸,而且通常无咳嗽症状,不利于临床观察,应首先选鼻饲。鼻饲时尽可能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卧位,喂食时不宜过快过量,喂食后保持进食30min~1 h后,方可进行翻身操作及经口喂水、试食等早期康复训练,并做好口腔护理。在观察患者经口进食量恢复一半以上,连续2 d无呛咳时,则可拔除胃管,避免长期鼻饲所致吞咽、咀嚼系统的废用性萎缩[2]。

2.3 间接吞咽训练(基础训练)

2.3.1 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口唇、舌、颊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如发i、u音,龇牙、微笑、吹吸水管、鼓腮、吹气球。舌向前伸、向上抬,舌抵压硬腭,舌尖在两侧嘴角间来回摆动,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舔上下唇。被动活动时可用手、棉棒或压舌板进行,每日2-3次。

2.3.2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用棉棒蘸冰水放在前腭弓部,左右交替摩擦5~8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2.3.3 吸吮训练:可让患者将戴手套的手指或奶嘴放入口中,模仿吸吮动作,反复练习,直至产生中度吸吮力量,每次训练20次。

2.3.4 喉上抬训练:是让患者微低头,抬高舌后部,做吞咽动作或将喉头向上推拉,促进吞咽,协调一致,即产生吞咽动作,循序渐进,直至唾液不从口角溢出,达到逐渐恢复吞咽功能。

2.3.5 咳嗽训练:指导患者努力咳嗽或按压腹部,加强咳嗽练习,以加强腹直肌的肌力及咳嗽发射,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每日2-3次。

2.3.6 屏气-发生运动:患者坐于椅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生。次运动可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3]。

2.4 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

2.4.1 取利于进食的:①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患者健侧,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②坐位:头稍前屈,身体可倾向健侧30°,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如头部能转向瘫痪侧80°,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误咽。

2.4.2 食物的性质 :根据吞咽困难程度选择食物形态,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随着吞咽功能改善和体质恢复,可将食物做成胶冻样、糊、粥状利于食用及吸收。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

2.4.3 进食的协助 ①把握好一口量: 进食时应把握好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动作,一般以3-4ML开始,酌情增加,餐具选择采用薄而小的勺子为宜,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②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颌部等感觉食物的位置,有利于食物的吞咽;放入食物后可将勺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咽部;每次摄入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

3 结果

患者出院前进行训练效果评价,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2级,进食量增加,进食时间明显缩短为显效,19例;吞咽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进食量增加,进食时间缩短为有效,34例;吞咽障碍无改善,饮水试验无变化为无效,3例。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45%,占全部吞咽功能障碍的25%[4]。吞咽功能障碍能导致患者脱水或营养不良,影响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经过早期积极康复,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5]。在患者意识清醒、身命体征平稳\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对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以摄食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需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进食训练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进食时引导患者再识记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增强其成就感,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进食后要及时清理口腔。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需要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摄食方案,并将其延伸到家庭,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J].护理当代医学,2010,16(7):117-118

[2] 杨锦媚,潘慧珍,李桂萍,莫艳玲.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4-465

[3] 吕新娟.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