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5:43:28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推进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按照“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岗位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以制约和监督权力阳光运行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和机制为重点,从源头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机关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二、基本原则

着眼于项目审批(核准)、资金安排、项目建设和干部成长安全,坚持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相结合、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相结合、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纪检监察机构组织协调与委机关科室具体实施相结合,按照分级管理、责权明确的要求,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个阶段实施过程防控,依托预警、防控、考核、修正四个环节实施循环管理,初步形成内控防范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事后考核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三、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促进岗位工作职责、廉政责任进一步细化,廉政风险点进一步明确,风险防控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监督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

(一)风险意识增强。机关防范廉政风险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防范廉政风险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二)廉政风险查找准确。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得到全面排查,做到廉政风险查得准、查得全、查得深。

(三)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岗位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主动预防、超前防范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四、实施范围

委领导,机关各科室。委属单位可参照本意见组织实施。

五、方法步骤

(一)加强教育,广泛宣传发动(8月6-31日)

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使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岗位风险排查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抵触情绪。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多种途径,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中纪委六次、市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市发展改革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预防腐败的警惕性。召开动员会议,全面部署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推行工作,强调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既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加快惩防体系建设重要举措,也是最大限度教育保护干部,促进发改中心工作与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同发展、共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深入排查,找准和合理评定廉政风险(9月1-30日)

1.梳理岗位及职责。根据承担的行政管理事项梳理处内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市发展改革委职能配置和履责实际,风险岗位包括:委、科室领导岗位;项目受理、审批(核准、备案)岗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岗位;人事机构干部管理岗位;财务预算编制管理;综合管理岗位等。具体岗位名称可由各科室根据职能和日常工作情况自行确定。

2.制定工作流程。机关各科室按照“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能,梳理工作事权,制定岗位工作流程,明确具体运行环节和各岗位工作任务及职责。编制主要职能工作流程图标,明确各岗位或环节工作要求。

3.个人查找具体风险。以岗位为基础,工作人员查找履行岗位职责和行使权力过程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情形,以及由腐败行为易引发的行政风险情形。

4.集体评查风险,确定风险点。各科室内部组织互查,对工作人员自查风险情况进行评查,分析产生风险的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原因。存在风险的岗位或工作环节为廉政风险点。各科室应归纳综合风险评查情况,确定本科室廉政风险点、风险表现情形、涉险岗位人员等。

5.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岗位风险等级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和后果危害程度评估确定,划分为三级:发生可能性大、后果严重的为一级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后果较严重的为二级风险;发生可能性较低,后果较轻微的为三级风险。各科室要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进行平衡比较评定等级,不需考虑与委内及其他科室的衔接平衡。

6.组织审定,进行公示。各科室风险排查结果经委分管领导审阅后报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办公内网统一公示。公示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再反馈相关科室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归纳综合机关风险排查情况,对风险点及风险等级进行初审,并制定市发展改革委廉政风险点及等级目录,报委党组审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三)完善机制,有效实施监控(10月1日-10月20日)

1.工作人员针对岗位风险,按照自我防控要求,提出个人风险防控具体措施。

2.各科室针对机构职能和岗位风险,从加强对涉险岗位人员教育管理、配置制衡权力、完善流程设计、规范和监督职权运行制度等方面制定本机构风险防控措施和计划。防控措施既要有适合一般情况的对策,又要有针对每个风险岗位的具体办法。要梳理有关工作制度,需要修改、制定的制度办法应列明具体名称和完成时间。对需要综合评定的防控措施,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

各科室应将主要工作职能、工作事项、职权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点、风险情形、风险等级、涉险岗位人员、防控措施和制度修订完善等方面的资料编制成册,经委分管领导审阅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3.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综合防控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求,在组织审核各科室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综合形成市发展改革委廉政风险重点防控措施和计划,报委党组审定。

(四)分类管理,明确防控责任(10月21-11月10日)

1.实现分类防控。以岗位工作人员自我防控为基础,各科室负责防控职能范围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主要负责人承担风险防控的主要责任。各科室组织工作人员签订廉政风险提示书。

2.实行分级监督。委党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纪检组长对一级风险负责防控,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对二级风险负责防控,三级风险防控,由各科室负责组织开展。

3.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因监督不力发生腐败问题的,要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问责领导干部。

(五)过程管理,全面推行风险防控(11月10-30日)

1.提示风险。编制委廉政风险点及登记目录,采取签订风险提示书、职权流程图表等方式向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提示风险。开展党纪国法、党风党纪教育、廉政主题教育、正反典型警示教育。按照分级防控要求,委党组领导、科室主要负责人定期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谈话。实行廉政风险预警,收集研判风险信息,向相关科室和个人提醒。

2.监控风险。各科室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加强风险岗位监督。运用和发挥政务公开、审计、检查考核、举报、政风评议、效能考核等监督功能,从风险防控角度分析研判情况,发现职权运行和工作人员履职中出现的廉政风险迹象和问题,加强风险监控。

3.处置风险。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处理和消除风险。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风险隐患,根据风险等级,视情况采取警示提醒、诫勉谈话、责令整改、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等措施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对违纪违法行为,予以纪律追究。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权力制约、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规范,消除风险隐患,防范问题再次发生。

(六)强化考核,修正检验防控管理工作(12月1-20日)

1.检查考核。对各科室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由各科室作出自查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核查。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作为科室和干部评先评优及任用的重要依据。

2.修正完善。评估风险防控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根据形势变化、职能调整、预防腐败任务要求,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对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适时作出修整和完善,进入下一个防控管理运行周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1.统一领导。成立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承担日常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

2.领导带头。委领导,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把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任务、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履行风险防范的领导、指导、组织、推进和监督检查职责,带头查找分管工作领域的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综合风险防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明确责任。各科室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标准,细化行政责任和廉政责任内容,落实具体岗位责任人,实现工作任务、廉政目标与岗位责任相统一。

(二)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实效

要注重贴近委中心工作和自身职能,从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入手,重点查找制度机制缺陷,防控措施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人员,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确保风险查找准确到位,防控措施切实可行,防控作用明显有效。

(三)鼓励改革创新,有效规避风险

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科学借鉴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在完善制度、风险预警、及时纠错、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轮岗交流等方面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形成适应各科室自身特点防范风险的工作套路。

(四)建立工作档案,适当进行公开

要及时总结归纳廉政风险、行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做法,注意留存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片资料,建立包括工作会议记录、评定结论、新建或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项防范措施、实施效果等内容的专门档案,为检查抽查和评估考核提供依据。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2篇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广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氛围

(一)思想认识到位

我局先后组织学习了县有关廉政建设的文件和规定,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上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了解并掌握查找风险点的原则和方法,为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到位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我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确保组织实施落到实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教育到位

召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讲案例摆事实,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参与到工作中来,共同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周密部署、积极排查,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点

(一)制定方案、稳步推进

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制定并下发了《自治县商务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实施的主要对象、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以及工作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周密部署开展工作。

(二)清权确责、查找风险、评定等级

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的规定,全面清理和明确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分项梳理,编制“职权目录”,逐项列出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项职权,优化运行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同时,对单位内部的人、财、物管理等职权和每个岗位职责进行清理、规范、绘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明确内部职权行使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

根据单位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围绕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4个方面,从岗位、内设部门、单位3个层面,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全局共查找廉政风险点118个。

在查找廉政风险的基础上,依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廉政风险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评定。

针对廉政风险和风险等级,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三、制订措施、强化监控,严密防范廉政风险

(一)制订防控措施

围绕排查确定的廉政风险点,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按照岗位、内设部门、单位3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对照法规、政策,按照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4个方面,分类制定防范措施和制度,对已有的相关工作制度和规程,按照廉政风险防范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切实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经整理汇总,对确定的118个廉政风险点制订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开展公开承诺

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通过自查自找和征求意见,对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制定防控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使全体干部职工互相监督。同时,要求每名干部职工,依照个人的岗位职责,职务安排等情况,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公开承诺。

(三)进行实时监控

一是建立廉政风险监督渠道。今年以来,我局制定和完善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8个制度。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把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纳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范畴,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党员干部零违纪,实现对廉政风险有效地防控。

四、积极防控、注重效果,努力提升部门新形象

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我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找准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把风险点变为安全点,使机关干部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强化,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一)增强了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经过学习动员、相互讨论、岗位查找、措施制定、廉政承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接受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进一步澄清了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上的误区和模糊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各自工作岗位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树立“廉洁型机关”形象、履行“服务型机关”职能的需要。

(二)规范了内部防控措施

廉政风险排查是对各岗位人员职责履行的督查,根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和责任,结合有关规定,以量化的形式,制定考核办法,深化政务公开,加大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的公开力度,接受领导和社会监督。严格实行目标管理,促使机关党员干部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和廉政风险的防范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是短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规范的,而是长期的反腐倡廉活动,为此,我们在制订完善防控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识别新的廉政风险内容及防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机制,达到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党员同志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缺乏足够重视。

2、惩防体系中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学习和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法律教育、纪律教育,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政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觉悟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构筑反腐防线。进一步完善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填补空白、堵塞漏洞,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政策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立足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3篇

一、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高度创新性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我国在新二十一世纪初期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的经营市场已经开始走向世界,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积极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很多企业也主动入驻到我国国内市场[2]。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风险,但是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环节展开中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在改革创新中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个企业对发展过程中风险应对能力表现较差,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式,企业在运行中能够积极合理的对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进行创新与改善,使得企业不能及时的把握发展的形势与机遇,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企业相关制度体系的支持 

只有有效合理的企業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政策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环节展开中,虽然已经有相应的行业执行标准,但是对于企业的具体运营来说,整个企业制度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企业内部实施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是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还有待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评估标准是否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还值得探讨与商榷[3]。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价标准,将会大程度的增加企业在于风险的几率,在风险出现时并不能积极有效的应对与处理,极大的导致企业增加了损失。因此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应用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团队管理与创新意识 

在当前的全球化经济市场的运行过程中,我国企业不仅应当积极的对运营风险进行规避,还应当主动抓准发展机遇。在经济危机的爆发过程中展现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较多问题,企业领导与高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给予高度的认识与理解。企业应当结合时展的特征进一步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全面的为企业积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管理思路,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从而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操作水平,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进行完善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建构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程序,加强企业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 

(二)全面完善企业运行的管理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全面以风险评估为主要依据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积极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程序中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财务等工作方式,有效的实现对企业发展风险的预防与规避。一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风险,应当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应对预防方案,按照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结语:综上所述,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展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企业在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资本主义带来的挑战。本文围绕着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应用实施的有效策略两个重要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希望能够全面加强我国企业运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的健康运行与平稳发展,从而为我国企业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邃墨.企业风险管理(ERM)框架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4-448. 

[2]陈关亭,黄小琳,章甜.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应用[J].审计研究,2013,(6):93-101.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4篇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动员会,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化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认识,对我局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等会儿,范组长还将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作安排,请同志们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背景下,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于在新形势下更好的保护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保证单位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举措。

廉政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建立起反腐倡廉建设与行政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政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要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廉政建设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要从建立科学严密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需要来看待这项工作。

(二)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需要。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将现代管理理念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以防控廉政风险为核心,对防控工作实施质量标准管理,以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腐败的新途径、新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三)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进一步做好水务工作的强力保证。

水务工作的行政执法、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财务管理等不得有任何一闪失。仅仅灾后恢复重建这一项工作,我们就涉及到水库、水利、水产、堤防、人饮、水土保持、防洪预警、水资源监测等方面的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工程涉及面广,项目多,建设期长,项目总资金过亿,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要做好这些工作,要求我们具备清醒的头脑。只有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才有利于推进水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大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第一,要全面排查“廉政风险”,做到廉政风险“找得准”。

“找不到风险点才是最大的风险”,风险点查找不出来,或者找不准、找不全,建立防控机制就没有针对性。因此,对廉政风险排查工作一定要细致,要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方法,认真查找廉政风险。对查找不准、查不全,风险等级评估不到位的,要责令重新查找和评估,直到审定过关为止。

第二,要着力构建“三道防线”,做到廉政风险“防得住”。

各股室、局属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查找出来的岗位廉政风险,明确防控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而达到化解廉政风险,有效预防腐败,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的目的。

第三,要认真搞好“五个结合”,做到廉政风险“抓得实”。

要把这项工作放到进一步推动罗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一是要与落实惩防体系任务紧密结合,把它列入惩防体系建设中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要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充分发挥每个责任主体的作用;三是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岗位职责、清理工作流程,完善和优化办事规则,规范操作程序,净化工作环境,推动业务工作再上台阶;四是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要针对查找出的风险点,完善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五是要与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要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全局统一部署,采取有力的措施,创造性地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要加强学习,营造氛围。首先要吃透弄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任务、方法步骤,还要理解掌握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决不能生搬硬套、不懂装懂,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局干部要通过加学习、交流等方式,真正认识到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意识,在全局形成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作为今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步骤精心组织实施。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把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在抓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三要大胆创新,积极推进。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推动过程中,要积极开动脑筋,敢于创新,在制定防控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开展动态监控等方面,凡是有利于发挥积极作用的思路和办法都可大胆探索和尝试,真正使这项新工作能在我们局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的经验,取得好的效果。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5篇

根据《中共市国有企业工作委员会系统2019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书》要求,为切实加强公司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源头防腐治腐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廉洁风险,结合公司上一年度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情况,制定2019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线,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公司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工作体系,确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原则。将廉洁风险防控建设与推进构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融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廉洁风险防控,为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2.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原则。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始终贯穿于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全过程。坚持防范前移、预防在先。以教育为基础、制度为保障、监督为关键。

3.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全面分析、认真梳理,紧紧抓住工作中的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严格按照梳理、排查、评估、建制的步骤稳步实施。

4.坚持扎实推进,力求实效原则。与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不断规范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监督等职责的行使行为,促进公司领导干部职工依规履职,公正用权,廉洁从业。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

主要工作任务:以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廉洁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找准业务范围和工作岗位中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和廉洁问题易发多发的廉洁风险点,落实监督管理责任。

工作目标: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动态监控,全面覆盖、运转顺畅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使廉洁教育更富有成效,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权力运行更为规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惩防体系建设得到有力加强,推进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工作范围

公司各部门、控股公司。

四、组织领导

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实行公司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责,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五、实施步骤

(一)对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动员进行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明白“风险防控为什么”、“风险防控做什么”、“风险防控怎么做”等问题,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风险大家谈、风险大家找和风险大家防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宣传,切实增强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廉洁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排查岗位、职责、制度机制造成的廉洁风险点,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内控制度,逐步建立“点(管理岗位)——线(业务流程)——面(工作制度)”有机结合、预警在先、防范在前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有效预防腐败。

(二)通过采取自己找、群众提、领导帮、组织定等形式,全面开展2019年度“风险点是什么?风险点在哪里?风险点有哪些?风险点怎么防?”的排查活动。

重点排查四个方面风险:一是思想道德风险。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作风不扎实和职业道德不牢固对正确行权力的影响,可能诱发行为失防的风险;二是制度机制风险。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制度漏洞、缺失的风险;三是权力行使风险。重点查找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运行程序不规范等可能造成权力滥用的风险;四是外部环境风险。由于来自外部的利益诱惑或其他错误的影响,可能导致行为失范的风险。

查找廉洁风险点要以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内控制度为依据,围绕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业务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和判断。要坚持“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找准风险点”的流程,逐一对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引发行为失范的风险点,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廉洁风险点。(认真填写《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自查表》附件1、附件2)

(三)针对存在的风险,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入手,着眼加强教育、明晰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方面制定防范措施,积极防控管理风险点。(重点岗位人员签订廉政承诺书,附件3)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通过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找出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以防控,以达到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促进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落实工作责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查找职责范围内的廉洁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避免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

(三)突出排查重点。各部门要突出对涉及人、财、物有决定、经营、管理或监督权力的重要岗位和重点业务进行重点排查。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6篇

铁路安全实践表明,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条件、管理的失误缺陷息息相关。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正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从本质安全化入手,升华和发展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一是对铁路安全风险认识的升华和发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较之传统安全管理,在遵循管理的宏观对象就是由人、物、环境和管理所构成系统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阐明了安全管理的微观对象就是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强调除不可抗力外,一切事故致因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二是对铁路安全管理方法的升华和发展。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精髓是对系统中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归类,对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能否被接受进行量化评估,对不能接受的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达到降低直至消除损失的目的。因此,较之传统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更加强调尊重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以及通过科学方法确保系统安全状态。它将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自然科学引入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管理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安全风险管理的量化概念和可操作性,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笼统定性、管理无据的状况,实现了对安全系统的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国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电气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等发展迅猛,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铁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导致在时间序列上应该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对的问题,被压缩到了同一个发展时空中,造成软硬件的不适应、不匹配、不协调、不完善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的不利局面。这些突出的新问题和新隐患,要求在安全管理上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路。通过增强风险意识、识别和研判风险危害、实施风险控制,实现铁路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在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创新方面,通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解决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导致的高铁安全规律掌握不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技术作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工程质量源头管理存在缺陷、关键产品准入管理把关不严、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不够科学精细、职工安全及技术教育培训严重滞后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问题。在重载铁路安全管理创新方面,通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解决我国重载铁路网快速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重载列车长度长、质量大、行车密度大,以及繁忙干线客货混跑、“速密重并举”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问题。

安全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完整性,机制上的层次性和方法上的关联性。管理内容上,安全风险管理涵盖了组织协调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奖惩、安全投入保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处置等众多内容,充分体现了安全系统的完整性。管理机制上,安全风险管理强调发挥组织机构职能,重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建设,强调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重视强化全员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教育培训,主张系统思维、精细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在事前的风险预判、事中的风险防范和事后的风险危害控制上,充分体现了安全系统的层次性。管理方法上,安全风险管理从危险源辨识入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建立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调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确保安全生产各个环节风险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安全系统的关联性。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铁路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要求安全管理必须从系统观点出发,建立起科学、完整、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而安全风险管理正是这一系统思想的集中体现。许多国家在制定铁路系统风险管理标准时,充分运用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例如,英国铁路采用的低且合理可行原则,法国铁路采用的至少总体良好原则,德国铁路采用的最低限度内源性死亡率原则等,都是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方面的成功案例。特别是根据英国ALARP原则制订的标准以来,已被丹麦、新加坡、泰国和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铁路行业采用。这些都为我国铁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之间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目前在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不是脱离现有安全管理另起炉灶,而是要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引入安全风险意识,实施新的方法,创新性地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在全路推行和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必须着力强化6个方面的重要支撑条件。

1风险管理意识支撑条件

成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强烈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尽管长期以来广大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危及安全生产的问题和隐患仍然不少,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全路要广泛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教育,切实把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

1)牢固树立安全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取向。在全路有效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的安全价值观,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新理念,借此进一步统一全路干部职工对铁路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2)牢记“三点共识”

铁道部党组“三点共识”是全面实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石。全路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和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动权。

2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支撑条件

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完善的体制与机制。创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中的关键在于首先做好顶层设计。

1)以现行的铁路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我国现行的铁路安全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模式,从体制上保障了安全责任的履行、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管理的控制,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也为铁路建立新形势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时,应以现行的铁路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

2)实用有效突出重点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铁路现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坚持实用有效、突出重点的原则,大胆创新,形成行之有效的新的综合管理体系。要切实抓住当前制约运输安全的主要矛盾,围绕高风险环节、关键岗位,实施系统管理、过程控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重点,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为载体,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全面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构建铁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3)分层分级有序推进

创建安全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尊重铁路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坚持分层分级、有序推进的原则。一是要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法,结合实践持续改进完善,逐步实现全面覆盖。二是科学设定阶段目标,首先建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适用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经过深入实践后,再基本建成机制健全、科学高效、管理规范、覆盖全面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安全基础全面加强、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各级专业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风险管理的主管责任,切实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四是各综合部门必须承担风险控制措施的综合保障责任,保证监督检查、安全投入、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组织作用等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3技术支撑条件

安全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之上的管理方法。铁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全面掌握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

1)发挥安全生产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

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应继续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政策、投入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对铁路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进行科技攻关,争取在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继续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标准化建设,搭建科技研发、安全风险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监测、安全培训、安全标准认证与咨询服务技术支撑平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和推广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机制。

2)掌握风险管理技术方法

风险管理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工具,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方法,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管理学科。因此,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必须要求全路干部职工学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全面掌握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的技术方法。

4设备支撑条件

安全风险管理的宏观对象是人、物、环境,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铁路技术装备的质量和保障能力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措施,也是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防线。

1)完善设备准入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强调的是事前管理,消除风险要从源头抓起。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要求严格设备准入制度。全面提升设备质量,必须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的物资采购机制,健全铁路产品技术标准,规范铁路专用设备准入管理,完善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2)加强设备检修维护

保证设备运营过程中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是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健全铁路设备养护维修机制,牢固树立“检重于修、慎修精修”的理念,切实强化线路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把好项目确定、作业精度、质量确认等关键环节,完善设备检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流程,加强日常检查监测和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3)采用安全新设备

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研发应用先进可靠的安全技术装备。其中,需要重点发展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灾害监控及应急救援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采用先进的安全检测监控手段,深化固定设施服役状态监测,加强移动设备在线检测,对铁路设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动静态监测,提高基础设施综合检测、预警及分析评估能力。同时,还需要完善高速动车组车载诊断技术,提高动车组运行可靠性;积极研发高速动车组车载接触网在线安全监控装置;建立健全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置风、雨、异物侵限、地震等监测装置,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5基础建设支撑条件

全路干部职工只有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打牢安全基础,才能适应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新形势,不断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以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

1)明晰和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

全路需要进一步完善铁路安全监管体制,建立权责明晰、运转高效、落实到位的铁路安全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加大铁道部对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形成权责明确、监管有力、协调顺畅的安全监管格局;进一步加快确立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落实铁路局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各专业管理部门还需要切实加强专业管理。

2)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一方面应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净化铁路安全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形成科学严密、规范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开展好考核评估工作,以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3)注重安全风险的科学研判和有效处置

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安全风险的过程控制,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是对安全风险的研判。为此,要根据风险因素不同层次与类别,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其中,要明确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和职责分工,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针对不同风险,按照设备质量标准和职工作业标准,分系统、分层次制定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的措施,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把风险责任和风险措施落到各工种、各岗位。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置工作。

6职工素质支撑条件

风险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在于职工素质的提高。

1)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搞好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领导,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安全风险管理作为提升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带头学习风险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程序,督促各部门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职责。

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行风险识别、估计、评价、决策、监控的全过程控制,需要安全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指导。为此,全路需要注重安全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安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使用管理配套政策,加强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

3)全员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普及

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每一个职工的参与。为此,必须加强对安全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使全路职工理解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标准和方法,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安全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培育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另外,还要把握好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突出抓员工的岗前培训、发生事故后的反思或定期的工作总结等环节,实现全体员工“我会安全”的目标。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控管理

一、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认识程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0)

[2]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第8篇

一、目前内部运行机制建设的现状

1、机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行组织架构和内设机构的设置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基本都能按照现代流程银行的管理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行长室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基本都能按照实施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的流程化内控要求和风险防控三道防线要求,设置合理的机关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着力构建“扁平化、垂直化”的总行支行管理架构。基于董事会、监事会、行长室各自下设委员会的支撑,使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清晰,“三会一层”职能明确,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运作流畅。

2、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备规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均十分重视内控制度建设,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思想,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并重的要求,基本做到了“开办一项业务、出台一项制度、建立一项流程”,初步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发展、全面覆盖经营管理领域、各个环节、各个部位的内控运行制度体系,确保了内控机制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部分机构开发了知识库系统,将人行银监部门、省联社及自身现行的各项制度录入知识库系统,供员工查询和学习。部分机构还建立了制度定期后评价机制,结合检查发现的问题,由相关部门按季对制度、流程的科学性、完整性、严密性和有效性进行后评价,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3、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能积极落实监管要求,把有效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在内控中的作用、职能和地位,形成由各部门共同防范风险的组织体系,逐步塑造和形成了以“全员共同参与内控、以强化内控促效益、业务发展坚持内控先行”的内控文化。二是强化了内控关口前移的理念。树立了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制度先行、对经营管理的重点和业务发展的热点进行重点监控、重要提示和预示经营管理风险和业务风险等观念,从而不断强化内控效能。三是建立了主要风险防范机制。如在信贷方面通过建立了分级审批、审贷分离、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决策水平、规范了审查审批程序、提高了信贷审查审批效率、明确了信贷审查审批责任。

4、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得到体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均已逐步建立健全了包含收益和风险相平衡的风险绩效评价体系。一是董事会对行长室进行考核。根据省联社每年制定的发展目标,制定董事会对行长室的绩效考核办法,强调规模与质量、效益与风险的协调统一。二是行长室对各支行进行考核。行长室根据董事会发展目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解,逐级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或者责任状,同时各支行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落实到每个员工。三是强化条线考核。分别制定委派会计主管、信贷主管、客户经理、柜员等岗位考核办法。四是建立贯穿各个领域的问责制度。落实省联社《员工违规处理办法》、《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制定本单位相关管理办法,为责任界定和追究提供了依据。

二、现行内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内部运行机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队伍结构与目前经营现状之间的矛盾。一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虽然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大了新职工的招聘力度,但从目前来看,40岁以上的员工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接受新知识新业务的能力有所欠缺。二是一线营销人员偏少。一线业务和营销人员相对较少,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各项业务的拓展。三是根据自身发展和监管的需要,内设的机关职能部门越来越多,但名称及职责又都不统一,缺乏规范性。

2、内控制度的建设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前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制定空缺。有些新业务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还存在盲点;二是制度建设滞后。有些业务已经发展变化很大,但原有的业务制度和规范却没有及时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薄弱点;三是制度执行不力。

3、灵活的经营机制与严格的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随着风险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往“短、平、快”的运行机制受到了一定制约,流程环节越来越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效率,传统的快捷灵活的经营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同时,现行机关职能部门这几年设置过多、过细、过快,形成部分职能重叠或空白,导致职责不清,影响了业务发展也不利于风险防控。

4、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单一的产品结构之间的矛盾。一是业务品种相对较少。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还不够丰富;二是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因为基层单位人才的缺乏,导致研发各类代收代付业务发展较慢,其他银行已开办多年的中间业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至今还未开办;三是产品市场细分不够。信贷产品缺乏有效的市场细分,没有针对常规客户、高端客户、个性客户等各种不同客户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

5、风险控制能力与业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重营销轻管理、重放款轻监控、重外延轻内涵、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防范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全面树立。一是对宏观、微观经济形势的把握不够准确,制度的覆盖面和风险控制的措施不全面;二是风险管理工具缺乏。风险管理仍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科学的计量分析,风险预警措施不多;三是信用风险等主要风险还不能够做到动态监测,从风险产生到发现风险有一定的时滞。

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加快理念转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发展方式转变,从侧重贷款利息收入,转变为逐步增加新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形成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实现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效率的大提升。二是加快业务转型。进一步加快中间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大力发展代收代付业务、网银业务、银行卡业务和POS收单业务,实现业务经营多元化,降低经营风险,努力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三是加快服务转型。在各层各级中同时推行从“坐商”向“行商”的转变。加强对客户经理营销技能的培训教育,要求营销人员敢出门、敢登门、敢找人,提高营销的主动性,并加强业绩考核。

2、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建立健全流程管理组织架构。以流程银行建设工作要求为指导,理顺职能部门、网点和各环节的职责定位,打造快捷灵活优势,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一是在业务流程上,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的要求,改进现有的制度流程,实行扁平化管理,用“短、平、快”来拓展优质市场和客户。二是在管理流程上,以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为出发点,整合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实效。通过检查、评价和改进,不断主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科学有效制度执行体系。一是结合机构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结合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不断建立、完善、修订、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强化信息科技支撑手段。在建立规范、职责清晰的岗位职责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对流程和岗责进行固化,建立流程岗责文件体系,形成有利于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体系和管理流程体系。三是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全员合规教育,利用各种载体,如职工会、新进员工座谈会和网点、部门工作例会等,不断向员工灌输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按程序办理业务的意识,真正把制度执行落实到“言必行,行必果”上来。

4、强化全面风险管控,促进风险管理机系建设。一是明确各个主体责任。董事会制定风险偏好以及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责任分配,高管层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管理事项,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全面风险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并研究制定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和缓解方法,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的联动机制。二是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关口前移,预警范围覆盖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信贷管理要求、客户风险三个层面,确保风险识别的及时性。三是畅通风险报告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沟通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明确风险报告的分类、对象、内容、频率、路径,全面及时地反映各类风险,并通过排查、问题整改、问责、再排查,逐步建立起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