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5 17:39:53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1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 建议措施

一、安徽外贸企业现状

2016年中对外贸易500强企业榜单,除了行业中屹立不倒的龙头老大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外,安徽省仅有9家企业入选榜单。其中,铜陵有色以39.8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列第72位,安徽国贸集团进出口总额34.75亿美元,排名77位,比2014年提升了17位。联保(合肥)电子科技公司以24.5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超越马钢,与上述两企业一同成为了安徽省仅有的进入前200强的三家企业。

由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我省企业表现差强人意,仅对比同样专注于电子科技领域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昌硕科技等公司的前50强地位及超百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我省的部分电子科技公司300名开外的排名和不到10亿美元的总额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在上升空间极大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把握住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地域和政策虽然是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因素,但文化差异因素无疑在某些时候和场合发挥了更大影响。许多公司在初期拓展对外市场时,对由于巨大文化差异导致的与国内大相径庭的国际商务活动根本无从下手,这时部分企业选择了知难而退,从此再无消息;而有的企业则积极寻找差异处,不断采取措施改进和配合贸易方的需求,从此走向辉煌。

二、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的关系

文化是指在一个具有相同经历的环境中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或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产物,文化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指这种有形或无形的产物由于地域、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另一方面,国际商务则是指跨越国界的经济及管理活动。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在国际商务中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影响,那么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及贸易交流的失败;另一方面,如果国际商务中失去了文化差异,对外的贸易交流及商务也将不复存在,这个世界的多样文化也将灰飞烟灭。因此,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二者缺一不可,既然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我们只有正视其与国际商务的关系,认真分析其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才能帮助企业在当今时代的浪潮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从而较为顺利的开展国际商务进程。

三、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一)商务合同中的文化差异

在国际商务中,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待合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这种对合同的理解和重视的不同态度,导致了签订过程中的纠纷。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签字就意味着合同生效同时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更是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在上面签字仅仅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美国人在商务活动中把速度和金钱摆在首位,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常常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的法律赔偿问题,把合同的条款写得很详细。因此在与美国人进行合同签订时,公司应当加倍仔细的查看合同条款,否则摩擦与误会是不可避免的。而商务合同是国际商务的开端,一旦初始工作存在纰漏,再好的谈判或礼仪技巧都无法弥补合作的破裂。

(二)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谈判有着不同的理解,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甚至于谈判时的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艰苦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首先,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里被认为是合理的行为,而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在谈判中暂时的沉默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战术,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表现。同样,在美国,商务人员拖延谈判可能是由其他业务繁忙或工作无法协调造成的。而对日本人来说,业务上数月甚至几年的拖延,并非是他们失去了对该业务的兴趣,而是想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达到最满意的报价或是利润最大化。另外,在权利分配方面,中国谈判者会认为作为买方的谈判者处于谈判中的强势地位,那么就有优势提出有利于本方的提议。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谈判的双方是平等的,谈判的内容也是平等的钱物交易。

其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谈判的。相关实验表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全盘的。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反映到谈判桌上,就形成了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即先明确谈判的总体原则,再对具体问题达成一致的谈判方式。而西方人由于受逻辑思维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谈判中他们会在最初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谈判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美国人的交流方式比较直接,他们通常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而东方文化中,则经常使用间接、委婉的语言。总之,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谈判时,了解和注意他们的文化特征,便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三)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文化的交流和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如果只掌握外贸、外语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了解各国的商务礼仪,才能更大程度上促进国际商务的顺利开展。当代国际商务礼仪中既有通用的知识,如求职面试、工作着装、头衔称呼、业务联系、商务会议、公众演讲和商务旅行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然而由于国情、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还存在许多不同,特别是与我国的现代礼仪相比,当代国际礼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个人至上,它强调以个人为本,个性自由,反对损害个人尊严;二是女士优先,它强调在一切交际场合,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更要讲究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体谅妇女、帮助妇女和保护妇女;三是交际务实,指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造作,不过分的客套,不过度的自谦、自贬。由于这些差异,许多国人对国际礼仪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国际商务的过程中,如果想作到表现得体,就要学习和遵守国际交往惯例。

例如拜访礼仪,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美国人都十分注重在拜访前预约,双方先约定拜访时间,客人准时赴约,主人才欣然接待。如果事先没有预约贸然造访,则被视为无礼之举,主人可能正忙于处理其它事务而拒绝接待。而在中国的礼仪规范中,没有“不预约则失礼”这一条。因此,中国人在拜访他人时往往随心所欲,很少考虑主人是否有事在身。对于不速之客,中国人一般不以为无礼,即使手中有十分紧迫的事正在处理,也要抽出空来予以接待,否则即被视为不好客。

在国际商务中的表现与作为,往往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对于商务合同、商务判及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我们应当重视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的解决。

四、建议及措施

(一)培养跨文化及掌握多元文化身份

跨文化意识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信仰、价值观以及他们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和情感,这些不仅通过语言来表达,也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衣着、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及动作行为来表达。当今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跨国、跨文化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了解和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减少或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和冲突,对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提高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与单一文化身份者截然不同的是多元文化身份者。多元文化身份并非仅通过多国居住经历来确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形成多元文化意识,掌握其他文化影响下的不同行为习惯、社会准则以及价值观念来确立。多元文化者不仅能熟练掌握其他不同国家的语言,更能够真正内化一种或多种其他文化,理解和运用其他文化。这无疑是国际商务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学会换位思考及采取灵活的谈判策略

在国际商务谈判时,经常会有争论很久无法妥协的情况出现,最后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相悖的观点,只是沟通上产生了问题。对于沟通问题中语言方面的障碍,需要翻译人员力争准确无误的翻译;在理解上的障碍则要求谈判人员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和信息,以便进行仔细研究,避免不必要的僵局。因此这也要求我们要采取灵活的谈判策略,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抓住对方的心理,善于利用自身的优点,克服沟通中的障碍,才能取得谈判的最终成功。同时,一位优秀的谈判者是可以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实现谈判双方共同目标之间实现平衡的,因此了解谈判对方的目标、预期及谈判策略对谈判者来说至关重要。而在国际商务情境下,这种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障碍。尤其是在谈判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谈判亟须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换位思考不仅有利于帮助谈判者认知跨文化谈判情境、形成谈判解决方案,而且更有利于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使得谈判走出僵局,走向合作。

(三)注重国际商务基本礼仪及塑造个人形象

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有助于国际营销活动的成功。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体现相互尊重的一种行为准则,主要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提出了一定要求,用以规范日常商务活动的行为方式。商务礼仪不仅是企业员工个人素质的表现,也反映出其所在公司的公司文化和管理规范水平。外贸从业人员应该熟记一些国际通用的商务礼仪知识,包括像工作着装、头衔称呼、业务联系、商务会议、商务旅行、协调与客户的关系等方面,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差异。企业员工在国际商务交际中一定要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及仪态,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以免闹笑话或无意中冒犯客户。得体的商务礼仪可以赢得客户的好感,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维护及提升公司的商业形象。我省企业良好的文化环境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及国际贸易交流的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时代背景下,忽视文化差异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商务活动受阻,企业的良好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外贸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中,提升个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正确地认识及接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才能理解、适应目标市场国不同的国际文化环境及文化差异,拉近与目标客户的文化距离,从而促成企业实现自身国际商务活动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双方必须站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寻求进一步的合作与发展。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在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上会大相径庭,沟通双方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所难免。在国际商务进程中,我们需要展现本公司的文化特征,也应理解和尊重文化背景不同客户的、价值观、工作习惯、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将文化差异带来的劣势降到最少,求大同存小异,在经济贸易或商务合作等方面和外国客户达成一定的共识以实现本企业国际商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莎莎.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分析[J].统计

与管理,2015,(01):148-149.

[2]乐文娟.文化差异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研究

[J].现代商业,2016,(11):182-183.

[3]孙明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14-15.

[4]画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5,(46):35-36.

[5]刘卓瑛,郑平坪.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J].统计与管理,2015,(07):156-157.

[6]石海霞.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国际商务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2篇

摘要:本文试从商务英语专业最近几年就业方向以及前景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提出了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对策。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高校应从课程模块的设置和增加实训课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满足多变的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就业

中央高校项目:外国语学院特色方向商务英语建设(编号:ZYGX2010J144)

一、引言

为适应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截至2011年3月,教育部已批准15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并由对外经贸大学牵头,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起草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这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影响较大。提出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陈准民,王立非,2009) 传统的英语教学常以语言以及文学的讲解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少有提及。若要成功地培养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人才,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就面临改革,探索一条社会、学校和学生多赢的发展商务英语的道路。

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SWOT分析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10位。总的来说,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90%以上。下面用SWOT分析法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具体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在高校中的课程设置。

从商务英语专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而言,与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多了“商务”二字,就业的方向就不在局限于纯英语方向,具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更强的竞争力。与商科非英语专业的人才相比,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多了“英语”二字。在同样掌握了一门技术(如金融)的情况之下,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多了英语优势。事实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英语+商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就商务英语专业自身的缺点(weakness)来说,结合目前商务英语在中国的现状,出现了学科体系不健全,课程模块设置含混不清,高校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稀缺等等问题,这些都成了一段时间内制约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硬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面临择业时由于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往往是具有英语的基本功,但是在管理,经济等商务方面的知识是十分欠缺的,只知道经济方面的皮毛,跟专业学生相比差距是很大的。

就外部因素的机会(opportunity)来讲,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商业贸易、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商贸英语人才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人才、通用人才。自入世后,我国更加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与各国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就业前景未来是相当广阔的,而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

最后就SWOT中的最后一点威胁(threat)而言,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会面对各种挑战,竞争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凸显自身的复合背景优势,把英语和商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有机会在职场脱颖而出。

三、逐渐形成模块化课程设置

为了让商务英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适应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高校应完善课程设置,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大多数院校中课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课程,即报刊选读,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第二类则是专业课程,即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金融英语等。但传统课程的安排弊病明显,外贸函电和商务英语有的内容是相重叠的,而报刊选读里选用的章节都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而专业课程中所讲的市场营销和金融英语等专业知识体系松散,没有整体性,很难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

随着商务英语最近几年的发展,在高校中已经掀起了对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外经贸大学提出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能力的4大模块。由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组成,旨在培养学生在具有从事商务活动的语言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尊重各国文化传统与习俗,方便商务活动能顺利展开。(陈准民,王立非,2009)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中,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这是学生顺利完成商务沟通和交流语言上的保障。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中,学生要学习的不是零散的章节,而是系统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中的训练会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外文化和习俗,提高跨文化背景中用沟通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一种灵活创新的思维模式,用中西方两种文化创新地解决问题。

四、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

在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的课程中,除了学生商务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外,还需要培养一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书本上是很难得到锻炼的。于是在课程体系上增加实践性的课程是不可缺的。在像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讲解中,可以增加结合语言、商务知识以及业务流程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谈判流程,也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各组间进行贸易,签订贸易合同,将贸易术语、国际支付与结算,运输和保险等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用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校企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在大四阶段,带动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前期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工作中,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的实用复合型人才,在就业中凸显优势。

五、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突出商务和英语的有机结合,在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的方式,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才能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更为突出,专业特色更加明显,在商务环境中有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_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_试行[J].中国外语,2009;7

[2]赵琛.实用性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3篇

一、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涵的解读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既涵盖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风险控制目标,又包含强烈的群体意识、科学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控制机制、正确的竞争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可靠的价值取向,其中有几点尤其值得重视:

一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深层核心。它将银行风险管理层的管理体系、控制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以及风险管理传导方式等,与员工所认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风险管理的目标、理念、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这种文化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层核心的完美体现。

二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的一种行为规范准则。这种风险管理行为规范的形成是自上而下、上下身体力行的,同时又是左右部门互动的控制体系,这种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生长自然形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形成后,银行高级管理层依据其制定银行经营政策并极力监督执行之。只有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才会转化为全行的行为准则,才能赢得全行上下一致的支持和有效实施,才会在银行风险管理一线转化为真实的战斗力。

三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最佳媒体。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总行对分、支行,还是分、支行对总行,无论是银行内部部门对部门,还是银行对外部客户,都是以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在的精神与原则作为协调的基础。风险管理文化的沟通,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

四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风险管理之手”。国际上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创立了一整套成型的诉诸文字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规范银行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风险管理发挥出特有的功效,就如同亚当·斯密所形容的市场规律是对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看不见的手”。

二、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实现其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转化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将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首先会表现在企业文化竞争上。银行风险管理受制于风险管理文化,而风险管理文化又将驱动银行风险管理机制逐渐趋于成熟,未来的商业银行将是一个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金融实体,风险管理越来越受风险管理文化的强大制约。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已势在必行,是实现银行风险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银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建设。2l世纪的国际金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架构的知识金融,金融模式是以控制风险、促进风险管理和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经济。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必要被推向国际化经济的大环境中,从而迫使每个企业都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枢的银行业就更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强化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以企业文化的力量推动和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企业文化的力量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因此,抓住新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新形势,着力建设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是必然发展趋势需要,是确保商业银行持续和稳健运营的需要,是迎接日益激烈竞争挑战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文化系统。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存在于各个业务环节,而具有银行独特性的流动风险又贯穿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在客观上,风险管理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渗透于商业银行业务方方面面,影响行员的精神和灵魂。中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上大型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文化,学习和掌握时代前沿的企业管理理论,发扬本行的优秀管理文化传统,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和综合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为中国商业银行逐步国际化并最终步入世界大型商业银行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政策实施和解决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风险管理文化的支撑。在新世纪,人们所看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经济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金融企业文化的兴起已倍受世界关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正受到金融界的广泛重视,风险管理文化发展不断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要实现政策支持和解决现实问题,从中求得自身效率的不断提高和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商业银行本身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强化风险管理,调整内部结构,改善管理方式,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具有自我约束、知识更新、务实求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一个商业银行要拥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全体员工所认同的银行风险管理价值观,形成一个整体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构建既具有中国商业银行鲜明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三、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客观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文化体系。目前,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外部影响和内部认识两个方面。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风险管理文化受控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它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信誉、信用直至行政因素。当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信誉和信用环境相对较差,政府干预银行业务,客户的管理水平和信用观念等。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很多股权多元化集团公司组建起来,关系公司之间频繁进行关联交易、同业的无序竞争等等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对风险管理认识与现实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些银行员工错误地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行政约束,将会阻碍业务发展,在研究业务发展的同时忽略了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者在理念上不到位,仍停留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社会风险、国际风险等重视不够,同时也忽略了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不同地区存在不同风险度的差异等。三是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不完善。比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仅注重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运行安全性等,而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手段落后。四是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独立、超前和客观的分析方法,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五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缺位和失真等。凡此种种内外因素都直接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使风险管理成为银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

因此,建设良好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在吸收和创新中确立正确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要寻求建设良好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合理路径。

(一)走出误区并确立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打开各种金融报刊和网页,令人眼花缭乱的“企业文化”字眼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但真正让金融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心悦诚服的不是太多,特别是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方面。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底蕴首先来自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文化,建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也是如此。国际化、本土化、本行化、多元化和人性化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所以,建设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以开放、兼容和求实的学->j--精神,主动吸收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优秀企业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本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防止引进经验过程中出现的食而不化或全盘照搬。

(二)寻求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合理路径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由于其涵盖的内容广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复杂和经验的缺乏,建设和培育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广阔的空间,未来发展前景美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准确传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理论概念和实例。引进国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和传播十分必要,但对这些引进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中国金融理论界应当着手进行整理和规范,使之更加条理化和本土化。对那些半生不熟的东西坚决摈弃,对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合理分类,从理论上、概念上使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有所适从,在操作上有所依托,从而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打开理论通道和成功之门。

第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理性分析,选择正确的创建形式。风险管理文化创建采用何种形式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作为新建立的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其风险管理文化可采取一步到位的创建形式,用独特的创意、挑战性的理念、新型的相处原则来凝聚意志和人心。而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最好走渐进式创建路子,在渐进的过程中,促使风险管理文化的发育和整合,激发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层的主管群体高度重视和合力创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成功的商业银行一定要有优秀的和成功的银行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成功离不开银行专家的设计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家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银行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提出建设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设想。经过精心和周密的设计,反复宣传,采用多种传播方式,让全体员工统一认识、规范行为,使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四,全面系统地丰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内容。要突破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中的概念化和零散化状态,归根到底还在于银行是否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深度和独创性,并能使之系统化。离开了银行本身丰富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内涵,任何新颖的提法、时髦的创意都掩盖不住概念化和零散拼凑所带来的虚弱,而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就不会有让人们满意的结果。应该看到,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深入的过程,实用主义、拿来主义、急于闪亮登场往往都事与愿违。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在银行高层管理中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创建意识、参与意识和指导意识。对中层管理者要进行全面辅导,开拓思维,增强创意。对员工要进行宣传及时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增强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全体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创建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信心。

第五,创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坚持专家参与,在关键性的操作中获得画龙点晴式的提升。实践证明,没有准确的概念及丰富的内容,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就是抽象和无序的,仅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想象存在,这是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初级阶段,并不具备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功能。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真正进入高层次,要面向国际社会,离不开金融家和各类专家的介入。其原因在于:一是优秀的金融家具有足够广阔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视野,对国内外银行文化的状况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正确分析和创建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避免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设计的失误与偏差,有效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创建的成功率。二是金融家介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建,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创建采众长,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特色的形成。因此,当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文化创建目标,追求认识上的沉淀和丰富银行文化内涵时,应当请金融专家进行高层次的策划,一举突破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单纯概念化和无系统的状态,推出具有独到理念、全新形象和精良品质的、能够被全体员工认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4篇

[关键词]日语人才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 商务礼仪课程 必要性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2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90-02

随着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日语继英语已成为第二大外语,对日语人才的迫切需求持续升温。需求是变大了,但是高职商务日语毕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日企需求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有各种因素所在,但最重要的是反映在面试时由于不了解日本企业文化、日本商务礼仪而给企业留下不良印象。因此,在高职高专开展商务礼仪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日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日语人才?校方应怎样培养有竞争力的日语应用型人才呢?本文从日语人才市场的现状着手,分析日企对商务日语人才所具备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探究商务日语专业开设商务礼仪课的必要性。

一、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日资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日本成为亚洲地区对华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之一,大面积向中国转移的除了制造业外,还有金融、物流、零售等现代服务业。在此背景下,日企人才需求不断高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当前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中的语言课程,从整体思路上看,既兼顾理论学习又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明显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对于实际在校时间为两年半,零基础的高职商务日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扎实的日语知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确实难度大。所以在学好基础日语课程的基础上应增加适当的商务类课程,并且要选择成体系的商务课程来系统教授,在提高学生日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职业运用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商务礼仪的综合能力,进而在求职过程中更有竞争力。

二、日语人才市场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日企要求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大致要具备以下四方面能力:

第一,商务日语的能力。针对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不同目的而分开使用的会话交际能力。特别要求能够有在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对领导和部下所使用不同的敬语的能力。还有接听电话和发送邮件等“非对面型”的交际能力、并有书写文章和整理资料的理解能力。

第二,了解并理解日本商务文化及商务知识。包括日本企业特有的文化习惯、企业理念、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作为“社会人”在企业中工作的“社会人意识”以及“社会人行动”等能力。

第四,注重中国和日本两国存在的文化差异,能够理解日企“异文化”的立场、进行“异文化”交流。

第五,工作能力,不仅要有专业性(专业知识、专业用语、业务知识、专业技术)也要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事物。接待客人的能力,实际翻译能力等都是作为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但对作为商务礼仪的“汇报,联络,商谈”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总而言之,理解日本的商务文化和商务知识,作为社会人对公司有忧患意识,收集情报,有集约能力,有规律意识,项目管理能力,也就是有“广泛的能力”才是真正有“工作能力”。换句话说“语言运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为一体的“实质行动能力”。

目前高职高专的日语课程偏向于读、写、理解和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对策上,并没有充分地培养好学生们的实践性操作能力,还不具备真正对工作指示的理解能力。据日企透露,即使是日语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语法,却不能进行真正的交流,对敬语恰到好处的使用感到迷惑,通过能力考试一级的职员也对日语的暧昧性难以理解。商务工作现场所必要的不仅仅是日语沟通能力,还需要和日语没有直接关系的复述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复合型人才。正是这样的社会需求和日资企业的人才要求,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商务礼仪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三、商务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数据来看一下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日本问卷调查公司(workium)从2005年到2009年对公司职员进行了四次有关商务礼仪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第一回:2005年

1.对于“是否接受过商务礼仪的教育”的提问有68.9%的人回答“没有”。

商务礼仪是在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礼仪,只有三成的人接受过培训,大部分都是在没有商务知识的情况下直接参与接待、接打电话等工作。

2.对于“认为商务礼仪重要吗”的疑问99.8%的回答“重要”。

3.对于在“说话的要领”“寒暄”“仪表”三个中认为哪一项最重要的提问的回答是“说话的要领”为75.1%居首,其次为“寒暄”70.5%,最后为“仪表”46.6%。

第二回:2006年

对于“对你的接听电话的能力有自信吗”的提问,“非常有”为1.2%,“多少有”为27.1%,“不怎么有”为59.3%,“一点都没有”为12.4%。接打电话,看似简单,可是作为商务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九成以上的人群由于对方电话态度不好而导致对其企业印象也相对下降,或早或晚地离开那个企业或店铺。电话回应的态度的好坏,可以说左右着企业或店铺的命运。

第三回:2007年

在四人当中就有三人对不能够正确使用商务语言而感到困惑。为了在客户面前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商务语言需要更多的训练。对“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使你感到不快呢”的疑问,回答最多的是“熟不拘礼的说话态度”为47%,第二为“呶呶不休”为42.2%,最后是“拉长句尾”占35.1%。

第四回:2009年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80%以上的人对敬语的措辞上没有自信。表明“非常自信”仅为0.7%,“多少有点自信”为17.7%,“没有自信”为65.5%,“干脆没有”为16%。大部分成年人对敬语的使用感到不安。

对“你认为在商务活动中哪些是最重要的”的提问,进入前三名的依次是“措辞”85.6%,“打招呼”81.6%,“仪容”72.7%。根据年代来看时,哪个年代都举了“措辞”这一项。由于年代不同而显示出明显差别的项是“电话回应”“表情”“汇报、联络、商谈”,其中“电话回应”是随着年龄越高,所占比例也越多。“表情”是年龄越低,所占比例越高。有关“电话回应”按性别来看,女性为39.2%,男性为25.5%,男性和女性在意识上有差别。在这点可以窥视到相对来说女性从事秘书、接待等接电话频率较高职种较多,因此在此项比男性的意识较强。

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对商务礼仪及商务语言表达感到非常困惑。在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本国的商务活动当中也有这么多人对商务语言及商务礼仪难以把握,更何况对我们刚刚步入日语世界的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高职商务日语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了。笔者认为在中国国内日企工作的职员们一定也面临着以上诸多问题,如果就职活动时有商务礼仪课并且得到重视了的话,那学生们肯定受益匪浅。

理光图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管理部人事经理何苗表示,“新入职员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报(汇报)、联(联络)、商(商谈)。商务礼仪也非常重要,职场礼仪会贯彻到整个职业生涯”。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在中国企业,特别是在日企工作时的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电子化、情报化、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日本企业内部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国际化推广,社会结构发生任何变化,支撑着企业的还是“人”。在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品质没有太大区别的现代社会,能够拉开与其他公司的距离的只有由“人”来提供的服务及其形象,因此在企业面试时,对求职者的内涵及外在的商务礼仪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笔者认为任何企业都想以最少的本钱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益。每个企业都希望新入的职员通过短期培训就能胜任公司内部的各种业务。为了高职高专的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们有更多的竞争力,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就要加大学校的商务礼仪课程的力度。

日本商务礼仪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日本企业的相关文化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既是提高学生日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日本企业环境和提前做好就业面试的准备过程。

任何人一进公司就是独立的社会人,应该有与学生不同的心态和表现;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准备是否充分是能否进入目标企业的关键;了解日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流程,对企业需要什么养的人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对就业活动大有益处。商务礼仪课程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及模式,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在商务礼仪方面,先向学生完整介绍商务礼仪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使其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商务礼仪各个分支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礼仪规范。具体还介绍服装仪表礼仪、商务会话礼仪、相关仪式礼仪、会务用餐礼仪、访问礼仪,打电话和发邮件时的注意点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掌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为其踏入社会、发展自我、开拓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论

在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在了解中国和日本的一般礼仪文化和商务礼仪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中日两国各种具体而实用的商务礼仪规范和要求,以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品行,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礼仪素质,提升其职业素质、职业品行与职业形象,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成功地开展,维护并增强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只有掌握中日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日企文化及日本商务礼仪。

不同的环境要求不同的语言表达,能够运用标准的商务用语是最基本的。为了成为合格的商务工作者不仅在言语表达上,还要在心理素质及仪表等非语言上下功夫。在给日语学习者授课过程中,只重视探究日语语言的话很难靠近日本企业所希望的人才标准。作为今后要在日企工作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懂得什么才是日企所希望的人才这一点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正是商务礼仪课的宗旨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绮霞.论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第22期

[2]卢学梅.从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谈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6.12

[3]朱思金.浅析交际教学法在“商务日语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2009.9

[4]朱小霞.浅析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开设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必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第5期.

[5]小野寺志津,李得奉,金久保紀子.ビジネス日本語教育のあり方―新入社員教育マニュアルから見えるもの[J].東京家政学院築波女子大学紀要第8集,2004:127-137.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5篇

摘 要:由于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强、用语正式的特点,所以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普遍存在着用词不当、专业知识模糊的误区。为了更加准确的开展翻译工作,要求翻译员能够全面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采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尽量保证翻译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了目前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常见的误区并给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误区;改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向前推进,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多样,为了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少企业实行了跨国交易,国际贸易成为现代商业主要的模式。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用语,相较于普通的英语场景,商务英语在翻译的时候具有独特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一、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1.语言专业化强

在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商务英语的翻译与实际交易中的理论联系较为密切,导致在翻译时经常出现专有性名词,这就要求翻译人员能够掌握商务贸易的基本内容,熟记商务英语翻译中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另外,在商务英语中,还会出现一些复合词和缩略词,如果翻译人员不具有一定的商业学习背景,则很难了解其真正的含义,而且在商务英语中经常会出现相同单词不同含义的情况,这就需要翻译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理解。

2.使用的词汇和句式较为正规、严谨

由于商务贸易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对于某些重要的国际合作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国际贸易代表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需要秉承公平公正、相互尊重的原则,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正规性,尽量使用国际通用的词汇和语法,做到简洁明了。同时,英语翻译是合作双方了解彼此、增强信任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翻译时需要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能清楚的表达合作双方的意愿。

3.词汇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国的政治、文化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商务英语在词汇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要求英语翻译能够紧随时展的步伐,及时了解变化的市场环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从而在实际翻译中准确的开展工作,避免翻译错误现象的发生。

4.与文化、习俗联系较为密切

各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受当地文化的影响较大,东西方国家在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进行商业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和采取的措施有所区别,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合作双方要尊重彼此的文化和习俗。而在英语翻译中,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呈现不同的含义,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避免因翻译不当而导致的纠纷和误解。

二、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中常见的误区

1.语法理解错误产生的误区

要做到准确的英语翻译,不仅要弄清单词的含义,还要理解句式、语法的用途,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相较于东方国家,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对逻辑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而东方人则偏重形象思维,所以在进行表达时,西方商人对客观事物的叙述较为重视,往往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而对于东方国家的商人而言,更注重对“意”的表达,从而导致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语法理解错误的误区。另外,在商务英语的表达上,同一单词的单复数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含义,例如:shipment是动词,指的是装船的动作,而shipments则是名词,指的是装运的货物。

2.词意理解不当产生的误区

商务英语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将其翻译成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则很容易出现表达不当的现象。而且同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被理解成不同的含义,例如:对单词zephyr的理解,中国人和西方人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该词本意是“西风”,在中国人看来,西风一般指的是较为凛冽的风,给人较为萧瑟的感觉,而对于大西洋附近的西方人来说,西风则带给他们温暖、和煦的感觉。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可能就会带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甚至出现翻译错误,所以翻译员应充分了解不同单词所具体表达的实际含义,从而使翻译内容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形,避免对表达内容的扭曲。

3.专业知识模糊产生的翻译误区

商务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专有名词数量较多,而且省略词的用处较多,这就会给翻译增添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有些单词而言,在实际的生活中所体现的含义并不完全适用于商业英语的翻译,例如:bankapplication在生活中的含义是“银行申请”,而在商务英语翻译则是指“向银行申请”。所以翻译员应充分了解商业英语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4.英语与美语的差异引起的误区

英语虽然是通用的语言,但是却存在美语与英语之分,在这两种语言环境下,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会有少许的差别,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经常会产生误区。例如:裤子在英语中的表达是pants,而在美语中的表达则是trousers。另外,在发音方面,也分为英音和美音两种,要求翻译员在进行口译的时候注意场合,根据实际的情况区分不同贸易环境下的翻译要求。

三、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改进策略

在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所以要求翻译员能够准确、合理的对交易内容和要求进行翻译,不断改进翻译策略。

1.忠于原文的完整性

由于商务英语翻译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为了更好的表达合作双方的意愿,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尽量忠实于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尽量减少意译。而且在国际贸易中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商务合同、文件都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尽量采用确定的表达,在进行概念性或者专业术语的翻译时采取直译的方法,尤其对于数字、单位等内容的翻译要格外准确,避免因翻译不当而导致的理解错误,引起商业纠纷。

2.语言规范、语体恰当

因为国际贸易的合作双方一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在行为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要采用统一、通用的单词或语法,从而使交易双方都能清楚的了解合作的内容和要求。在进行书面翻译的时候,表达要符合商务文书的规范,对于涉及到的专有名词采用标准的词语,在用词或表达不太确定的情况下,一定要多查阅相关资料,切不可模棱两可。另外,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要注意译文的语体要恰当,措辞、语气等要尽量符合原文的特色,能够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合作双方的意愿,在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礼貌用语的使用,说话语气尽量委婉、温和,从而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增加合作成功的机率。

3.增强跨文化意识

文化是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进行跨国交易时,文化对合作成功率的影响较大,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求翻译员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首先,出国旅游是最能体会异国风情的方式,通过深入当地来了解风俗习惯,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翻译员在接到翻译任务时尽量到合作双方的故乡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避免在翻译的时候出现差异;第二,加入国际化团队。要想加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入国际化团队,在团队里积极向他人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备不时之需;第三,可以邀请外国友人共进晚餐。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餐桌上的礼仪来体现,所以可以邀请外国友人共进晚餐的方式来了解他们国家的文化。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聚会的方式来了解外国人的偏好与习惯。

4.全面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商务英语不仅具有较多的专业词汇,而且在使用的时候专业性较强,单词的变化性较大,可能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场景和背景下会翻译成完全不同的含义,所以要求翻译员能够对商务英语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全面把握,了解商务英语语言上的特点和对单词的具体用法。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员,还要对政治、文化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灵敏性,掌握各国的发展态势,从而在翻译时做到准确、合理。

四、结论

在国际贸易上,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需要翻译员在翻译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增强跨文化意识,全面掌握与商务英语相关的专业词汇,努力实现语义信息、文化信息与风格信息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黎明.商务英语翻译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探析[J].商务必读,2011(10):216-217.

[2]马苏鄂.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商务必读,2014(4):161-162.

[3]陈怡,廖丽蓉等.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策略[J].商务必读,2012(2):239-240.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6篇

论文摘要: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因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愈加明显,这为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跨文化意识的导人要坚持实用性、阶段性、持久性原则,并具体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导人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自如地与外国客商进行沟通,这正是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它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体与另一种背景的人或者群体所进行的交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中西方人无论是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还是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词义、句义理解上的差异。不了解他国的文化,这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及日后的商务交往中遇到文化障碍,甚至是文化休克。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的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涉外交流时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

商务英语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但其教学大都依照“英语十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学校往往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与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分离,只是简单地用中文讲授跨文化知识,但在商务英语的专业课中(如外贸函电、商英阅读)却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其教学目标是讲授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偏重语法训练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同时造成了交际障碍。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导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为日后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课时安排有限,专业知识繁多,而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过程中导人文化因素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实用性原则

现阶段许多英语专业都开设口语课,有的还是外教任教,但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一些生活用语,与商务实际运用联系不大。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没有完全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看书,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合国际竞争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导人跨文化知识必须要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结合,那些课堂上教授的跨文化知识,应该与学生在各商务情景中的英语交流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就文化而学文化。

(二)阶段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导人的文化内容。

(三)持久性原则

文化一词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非短期内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文化的学习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持久性原则要求将目的语的文化持久、系统、高强度和循序渐进地导人。通过案例法教学、任务法教学、情景法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和商务文化方面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再通过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历史、文学、典故、习语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目的语商务文化。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一)在商务英语基础阶段多开设文化欣赏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了卜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开设一些英语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学选读、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国际商业文化等课程。

(二)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实用性

每一门商英专业课程其中的语法、课文、词汇、听力材料、泛读材料,无不包含文化内容,只有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导入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多渠道的合力教学,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合格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人才。

如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例.过去人们往往都过多的专注于商务英语写作的书面格式、语用规范等方面的“技术性”要求,而对商务英语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跨文化意识”重视不够,或根本就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实际上,将“跨文化意识”纳人商务英语写作框架之中,可以使商务交流的目的和用途表达得更明确、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词汇表达方面

在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中对于同一词语理解的差异性,我们在使用某个表达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得从跨文化知识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在中国成语中带有“狗”字的往往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等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视狗为忠实的伙伴,"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时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语体风格方面

除常规的语体格式和篇章规范外,还应该注意中西商务书面交流时语体风格方面的文化因素。一般而言,英美商务人士更注重商务书信、函件等的简练、准确和直观;这与中国人的间接、委婉的表达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用英语进行商务写作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避免写作中母语文化习惯的干扰,从篇章大局把握,在整个语体风格上与国际商务写作保持一致。

(三)多渠道文化沟通,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翻译;措施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日益发达,企业的跨国经营也随之日渐频繁,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这就不得不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去深入了解并学习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进行融合,有效的规避文化差异可能会带来的翻译问题,以体现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的专业化和高水准话以及整个商业活动的顺利完成。

一、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体现几个方面

(一)对事物认知有差异

对事物的认知来源于各个感官的综合感受,看、听、闻、触等,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按词汇原本的含义去进行翻译,势必会造成语境的不符,因而导致翻译错误,不管是翻译工作本身,还是正在进行商业活动,都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

(二)对数字理解有差异

受到本国或者本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对于同一类或者同一个数字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喜好。在中国,人们比较偏好双数,认为这是吉祥、好运的象征,中国有好事成双的说法。比如说6和8,通常6被理解为一帆风顺、六六大顺的意思,而8直接取于它的音译“发”,也就是发财的意思,因而商务活动也经常用到,意义在于一切顺利、生意兴隆。所以,中国人偏好这类数字。但是,在西方国家完全是相反的认知,比如说666和888这样三个相同数字在一起,在圣经里面比喻成是魔鬼,人们相当避讳。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以免造成对方的反感和不必要的误会,否则将会影响商业英语翻译的工作效率和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对颜色感知有差异

上文提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是截然不同的,那么颜色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众所周知,中国人偏爱红色,认为红色代表喜庆,代表幸运,代表美满,因此在比较热闹和喜庆的场合中会大范围的使用到红色。春节时,对联、窗花、鞭炮、灯笼等等都是最直接的象征。中国人的婚礼也是如此,新娘新娘的礼服和大大小小的装饰都是主打红色,非常耀眼和喜庆。因而,中国商人形成了“开门红”的一个经商意识,人们也非常推崇。但是,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红色是负面的,人们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代表着不吉利和暴力。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要避开西方人所忌讳的颜色,避免因颜色词的使用不当二影响到商业活动。以此类推,西方人更爱白色,认为白色是美丽、纯洁和美好的象征,而中国人却非常忌讳白色,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因此,从颜色的喜恶上和运用上,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应对措施

(一)重视各国的文化背景

商务活动是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商人所进行的商业行为活动,商务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要与对方进行一次专业的、融洽的商务会谈,必须熟知其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提前做好这项准备工作,在日常学习和积累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外国文化知识,以至在正式进行翻译工作时避免一切文化差异问题的发生,确保翻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注重翻译时的语言环境

商务英语翻译时的语言环境决定着翻译的准确度,商务英语翻译的最大禁忌就是按部就班,意思是翻译时完全按照词汇原本的含义来进行,没有考虑到当下商务活动的实际语言环境,这样会造成不合时宜的交流氛围,让交流显得尴尬,甚至影响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要根据实际语言环境来对交流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翻译,使交流氛围融洽、舒适。

(三)提高英iY,-~语的理解能力

商务英语翻译最重要的一个准则就是等值转换,意义是译文与原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完全一致,没有一点偏差或误差,也就是高精准翻译。因此,一个高专业水平的商沼⒂锓译工作者必须同时具备英汉双语的超强理解能力,其中包括熟悉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掌握几大翻译方法和技巧,了解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及文化差异,进行综合理解和吸收,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翻译能力,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做足了准备。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有严酷的,但结果却是非常理想,这也是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四)寻找文各国化差异的契合点

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固然存在,也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尽可能多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来解决翻译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够尽可能的找到更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对于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能够一定的减少翻译的工作量。契合点就是共通点,就像日常交流当中寻找共同话题一样,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尽量的从契合点去突破,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交流空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第8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通互联,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商务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变得炙手可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很好的研究,了解其自身的特点与问题,熟悉相关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翻译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运用好相关的对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特点

商务英语从根本上讲还是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英语学科的基本特征,但是它又是英语与商务知识的一个综合体,还必须以商务知识作为前提。商务英语的这种性质,决定了翻译商务英语的难度要比普通英语的翻译大的多。当今社会,商务活动开展比较频繁,通过商务活动的开展,有经济联系的双方可以很好的进行交流,从交流中获取自己更多的利益。商务活动离不开商务英语的翻译,翻译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到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要求准确,这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1.翻译要对词义表达准确完整。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一定要对被翻译的语句进行完整表达。只有对译入语翻译的完整无误,才能够让听者明白说者的意思,进而完成双方意愿的表达,对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好铺垫。

2.语言术语翻译精确。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它专业的一些专业术语,所以商务英语的翻译者要对多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准确的翻译出对话的内容。进行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翻译者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从而是听者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对方的意愿。

3.翻译的语句要简单、大方、得体。商务活动的开展一般时间都比较紧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是每个参加方的意愿,所以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所用的语言要尽量简洁高效。在注重简洁的过程中,语言也要考虑礼貌和一些民族禁忌,做到精练而不是优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目的性、客观性,不求华丽的辞藻和装饰。

二、存在的问题

1.词汇。

(1)意义不同。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肯定会遇到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在英文中有而在中文中没有对应词汇的字词。比如“desk cop”,在英语中讲的是“出版社向出书者赠送印刷出来的样书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汉语中就没有合适的词汇进行对应。把它翻译成“赠书”,就没有了表示感谢的意思。有时候还会碰到一些英语中和汉语中都有,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比如,我们中国所说的“龙”意义是圈里高贵、吉祥的一种象征,而在英语中龙的意思是恐怖的怪兽。我们中国一提到西风,就会想动寒冷,而西方一提到西风就会感觉到温暖,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一些词汇也有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汇难翻译。专业词汇的翻译,一直是商务英语翻译的难点所在,很多翻译者不能很好胜任的原因就在与此。专业词汇的量非常广,而且设计的领域又非常多,很多词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它的意思跟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却相差甚远,如果翻译不准确,就会让别人觉得太通俗不够专业。如果翻译不当,有可能会导致整句话意思的错误。比如,“shipper”“carrier”普通英语中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商务英语中的意思却完全不同。“shipper”是运货人,而“carrier”是承运人。

2.句式。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英语注重逻辑和抽象,而汉语注重形象思维,这种中西方语言所代表的思维和逻辑差异,会导致英汉句子句式的截然不同。

英语句式注重“形式”,它的逻辑性很强,非常注重句子的完整程度。一般对客观的叙述比较关注,很少使用人称。所以,在商务活动或者商务合同中,英语的表现主要是被动句式。在行文上,结构完整、紧凑,意义连贯,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汉语句式注重意会和悟性,对信息是否表达的完整要求严格,主要注重意思的表达,而不很重视语法,一般使用人称进行表达。

3.语用方面。在语用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也很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的体系,不同民族之间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一些问候语句、称呼等都会有很大不同。比如对回复感谢时,中文一般会用“不客气”或者“不用谢”,如果进行英文的翻译,“Do not thank me”是不合适的。

受到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语气一般非常婉转。所以,商务交往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中国人使用“可能”“也许”这些词语,即使非常肯定也会使用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但是在翻译中是不能直接翻译的,如果这样可能会让对方产生疑惑或者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文化负载词。伴随着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不同,不同地理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人类。受区域、历史以及一些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商务英语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词”,汉语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即使有也不是很恰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意思的解释,以使听着了解词汇的深刻含义。

三、翻译的解决对策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类,随着人类的发展,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各种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往往有语言理解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了解说者的文化背景,搞清楚一些词汇的真实意义。同样的词语在两个国家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词语的运用上一定要考虑详细。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好交际双方文化上所特有的的语言和一些非语言行为,对他们的价值标准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工作。

对商务活动进行英语翻译时,还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特点,培养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中出现的跨文化意思的敏感性,尽最大能力对交往双方所出现的文化信息能够准确的进行翻译,以免影响双方的理解。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品牌,七匹狼,在进行英文翻译时,要考虑的到一些欧美的数字习惯,“7”在欧美等地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是各非常吉利的数字,考虑这一因素后在翻译时翻译成“7-wolves”就比较合适,如果翻译成“Sept-wolves”就少了那么点文化的魅力。

2.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曾经提出过等值翻译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翻译理论,目前是知道我们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最好原则。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双方的文化信息相等或者等值,应该遵循忠实准确、语体得当、规范一致和灵活转化的原则。

忠实准确讲究的是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忠实于原文,不能自己添加信息,要非常准确的把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用语言翻译过来,从而实现信息在内涵上的对等。语体得当讲究的是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通过合理的方法使得文化信息能够对等和等值,译文要在格式、措辞和语气等方面尽量能的语原文保持一致。规范一致讲究的是译文无论在行文方式还是语言上都跟商务文书上的语言和行文规范相一致,这些一致包含概念、译名和专业术语的一致,不可以把这些专业术语进行随便变换,否则会影响文件的效用。灵活转化讲究的是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能够很快的对原文相类似的文件进行讲解和阐述,使听着能够更好的对原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3.专业术语要熟悉并掌握。商务英语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与普通英语翻译有着非常的大的区别,商务英语所包含的专业词汇数量大,而且专业性非常轻,词义也非常的专一,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的文化和相关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商务英语所包含的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的拼读。所以,要想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能力和质量,不但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商务活动中所涉及的语言特点和方法,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或文化差异增强认识,整体上把握好翻译的真正含义,避免因为语言翻译错误而出现的不必要麻烦。

4.不同文化契合点的寻找。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差异,很大文化信息在对方的文化中不能够对号入座,所以,等值翻译的标准就很难做到。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时要准确的寻找到两种文化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够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还原信息的本意,做到等值的标准。如果两种文化的契合点找到了,那是最好。假如没有找到,就要我们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灵活多变,寻找一种更好的方式力求寻找到对等的文化信息,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尽可能的融合。

比如,“Gold lion”这个非常出名的男装,如果用汉语翻译成“金狮”,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我们可以保留“gold”的意思,而“lion”则采用了音译的手法,然后连在一起就成为了“金利来”。这种翻译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美好的心理追求,又让这个产品变得“高大上”,包含着大吉大利的寓意,肯定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天津的名吃狗不理包子,在进行英文翻译时,难倒了一大片人,如果直接翻译,肯定会让人产生反感。厂家通过谐音的翻译,最终选出“Go believe”这个品牌,在发音时跟狗不理有的相似,而在英文意义上也有很好的寓意,让英文国家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东西,效果也非常不错。

5.顺应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将来商务英语的外来词汇肯定会越来越多。在对这些词汇进行翻译时要综合考虑,可以使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对方的意思,并让另外一方听起来顺耳符合当地的文化要求即可。

我们汉语中的很多词语也创建到英语的词汇中,比如“taikongnaut”。当年,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且把我们的航天员杨利伟带入到了太空中,这一当时轰动全球的事件在全球中广为传播。为了纪念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功,西方把中文的“太空”的拼音和英文“naut”进行了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因为词汇“taikongnaut”,这一词语的使用很快传播开来。这些词汇的创建和交流,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共识。

国家之间进行商务合作往来时,离不开商务英语翻译的贡献,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求我们生动形象的提供好翻译服务,而不是刻板的把字句翻译过来。这从根本上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翻译,彻底驾驭翻译的工作。在翻译中要努力达到语言信息、文化信息和风格信息最大程度上的对等。只有如此,才能够胜任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厚,郑双.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应用[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1).

[2]杨鹏鲲.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朱凌燕.英汉对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