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8:27:59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重要性

1生态文明视域下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有效发展林业经济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林业经济的发展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林业是生态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文明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来说,林业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切实保障林业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取得较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效果,进而才能够促进整个生态文明体系的实现,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地区,林业的作用更是极为核心。林业在生态文明体系中的作用极为突出,其不仅仅能够有效保护当地水土环境,还能够在生态稳定性方面发挥较强的保障作用,进而也就能够维系生态安全,确保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有序,避免出现物种方面的问题[1]。②从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基本表现上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森林资源的总量严重不足,并且呈现出了逐年降低的趋势就会明显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效果,也制约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整体质量水平不高,相应的产业结构也不合理,存在着明显的粗放型发展特点,可持续性不明显,急需进行整改[2]。这种不良现状表现更是在较大程度上需要加强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尤其是要促使其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③从现阶段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上来看,随着这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应的措施也应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林业作为整个生态文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需要依托于国家整体重视程度提升的大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促使林业经济能够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得到一定的变革性发展,充分体现自身最大的价值,这也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和要求所在[3]。

2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措施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方针也应该进行有目的地调整和优化,这也就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结合当前基本状况,可以采取的具体发展措施和手段有以下几点:①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量开采较为明显,进而也就导致林业资源较为短缺,明显不符合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基本要求,这也就需要进行改进,相应地改进措施和手段主要就是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降低滥采滥伐问题发生几率,努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的有效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后备森林资源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林业资源需求量较大,并且自身基础较为理想的地区,更是需要重点加强相应的改进,提升当地的森林资源数量,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保障森林资源的总数量能够不断增长,进而也就能够为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创造理想的基础条件[4]。此外,基于现阶段我国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形势,相应的造林绿化工程发展速度必须要加快,促使其能够有效应对越来越恶化的外界环境,如此也就能够保障自身价值的体现,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到重点区域的大力攻克,比如对于防风固沙带以及海岸基干林带,都需要重点加强建设,提升该区域的林业资源数量,促使该区域能够受益。②优化林业经济应用局面。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不仅仅要加大相应的投入力度,逐步提升我国林业资源的总体数量,还需要重点从应用角度进行探索,促使林业资源的应用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进而才能够较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也才能够较好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来。比如尽可能实现林业经济的最大化,促使农民能够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实惠,能够取得越来越高的利润,进而也就能够保障其更加重视该方面的建设和参与度,最终实现整体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对于这种林业经济的最大价值呈现而言,其需要重点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不断调节和优化,尤其是对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相应的地质因素,更是需要进行全面考虑,进而才能够在物种的选择方面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促使林业资源能够较好培训和发展,并且能够为当地农民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实现“越砍越多”的局面。③完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于现有林地资源的保护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林业经济发展举措,并且同样也是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基本要求所在,尤其是针对现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些滥砍滥伐问题,更是需要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一经发现,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法规和制度要求进行惩处,当然,这也就需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围绕着整个林业资源发展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以及所有的林业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分析,保障相应的保护制度能够实现全方位监管控制,逐步规避不法行为的产生[5]。④提升林业发展的稳定性。从今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来看,要想实现最大效能,还需要重点从自身稳定性角度进行分析和优化,切实提升自身的稳定性,才能够规避一些不利问题的出现,促使自身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6]。从该方面来看,必须要加大林地资源多样化的培育,促使林地内的树木资源尽可能的丰富多样,避免单一栽植一种树木,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其整体稳定性效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升林地区域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调整能力,这也是生态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来看,其积极作用和重要性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林业经济如何发展才能够取得最大效益,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也就需要加强对于林地资源的全方位探索,促使其能够在总量提升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满足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彪,于立云,李健毅,等.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5):18-23.

[2]高为民.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14(12):40-41.

[3]秦武峰.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发展:兼论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J].学习月刊,2014(6):63.

[4]狄方耀,杨慧.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视域下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7-42,138.

[5]叶功富,卢昌义,尤龙辉,等.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海岸带林业建设与发展[J].防护林科技,2013(1):1-4.

林下生态经济第2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发展;意义;措施

对于林业来说,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保持生态平衡,相应的,林业经济可以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林业经济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林业产业来说,它是利用木材、药材和森林旅游产品等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里,林业经济占据基础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的森林绿化覆盖率高低代表着这个国家对于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这也体现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

林业是生态要素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在上个世纪,因为我国对于林业重视力度不足,所以对于林地资源的浪费严重,人类无节制导致很多生态资源濒临枯竭,自然灾害数量越来越多,一方面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走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大对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视力度,通过开展保护天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等诸多生态林业工程,逐渐改善了环境、获得了很好的环境治理效果。

林业部门是一个基础性部门,它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要素。林业资源不仅要供给林业产品,同时还肩负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环境不断恶化,生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林业经济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森林资源短缺,林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在近些年来,因为林木乱砍滥伐问题严重,导致我国的木材总量越来越少,森林的总量也进一步减少。在开展人工造林的过程里,因为树种的单一性,所以很多幼林很难存活,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导致林业产业基地质量水平较低,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从分布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而中部、东部次之,不过类似广东、浙江和福建等东南部发达地区林业经济水平较高。在我国西部地区,尽管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其资源利用率不高,加上产权配置上存在问题,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导致林业发展水平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林业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很多区域资源的拥有量和发展速率没有达到统一。

2.林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林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其技术含量水平不高,效率低下是其突出的问题。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整个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据比例过高,而第二三产业占据比重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整体经济实力下降,林业经济效益缺乏足够的拉动力,不利于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对于林业的第三产业来说,它不仅仅是现代林业产业系统的关键部分,而且也会推动林业体系发展,可以从实际上体现林业现代化发达程度。

三、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缓解林业经济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于林业经济发展来说,森林资源是其基础和前提,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重量,就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在树种的选择问题和培育问题上下功夫,加大对森林树种成长的监管力度,提高树木幼苗的存活率,进一步加大林地以及湿地清理力度,从根本上扩大林业资源的发展空间。通过创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一方面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林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发展林业资源进一步优化制作成本,有利于更好的降低市场价格,加速市场流动,通过互联网和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业品牌的形象力,缓解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由于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平衡,所以要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按照我国的林业政策确定优化方向,进一步加快林业市场流通,尽最大努力开拓第二、第三产业市场。由于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因此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融通,推动中小型林木企业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理财属性,所以它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相符合,通过互联网的作用开发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引导其他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龙头企业提高核心企业数量,促进林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3.加大对林业产业科技水平的重视力度,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按照我国的有关政策加大对林业产业科技的整体水平的重视力度,有关科研人员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解放劳动力,降低林业经济的生产成本。举例来看,我国现在流行一种多功能智能木材分检设备,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以取代6个人进行木材分选检查的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林业经济的生产速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中,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显得格外重要。

四、总结

综合来看,我国现在的林业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同时也会有很多发展机遇。要想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就要和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积极解决林业经济发展过程里的问题,通过和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下生态经济第3篇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农业发展方式

一、现代农业“三个导向”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三个导向”农业现代化道路体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增加,生态危机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发展层次,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十后,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对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密集调研的基础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三个导向”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即以解决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都市生态农业撑起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一片蓝天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体现“三个导向”的发展战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践行了“三个导向”,实质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环境修复与治理成本极高,都市将会为今天快速挤压式的增长付出巨大代价。只有都市生态农业才是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我国各地生态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为现代都市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从发展实践看,都市生态农业以进一步开拓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高效、绿色、可持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能力。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注重将农业生态建设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生态系统循环持续发展机理安排农业发展道路、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投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个导向”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性。

二、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一)林下经济是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形式

本世纪初林下经济在我国开始逐步兴起,林下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农林牧产品综合开发等,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区和都市生态区发挥林业产业生态的优势,逐步将林下经济开发作为都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而加快发展。在国内外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得到重视。德国是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较早的国家,在都市农业发展别注重生态发展,高度重视林业的生态效益,将林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形式。德国往往在一些大城市加大林业经济发展,将许多发达工业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在国内都市农业发展中,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大城市也非常关注林下经济的开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如北京市近年来在首都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展了林药、林菌、林桑等十种经营模式,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林业的主流形式之一。林下经济服务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农民增收,并为首都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二)林下经济关注生态等多重效益,助力都市生态农业

1、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近年来,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多重效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2013年10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了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以典型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从我国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看,林下经济有助于发挥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如北京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注重发挥其生产、生活、生态多种功能;上海市林下经济最终目标是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天津市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2、林下经济多重功能开发,有助持续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业生态环境,将林、草、农、牧有机结合,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游等模式,进行多功能农业开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以林禽发展模式为例,我们可以从图1看出,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缓解了土地压力,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利用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又很好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在林——禽产业互动中“生态”和“利益”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3、特殊的空间,拓展都市林下经济的特殊功能。在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近郊和都市区林下经济处于特殊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而社会对其也会有特殊的需求,特殊的需求就要求发展特殊的功能农业。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都市林下经济,有很好的生态维护功能,一方面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帮助现代都市污染防治。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唤起居民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意念。都市区林下经济所处的这一特殊的空间,要求满足都市区发展的这些特殊社会需求。

三、都市林下经济模式选择与发展对策

与山区、丘陵林业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域林下经济的发展不同,都市林下经济处在现代都市发展这一特殊的发展空间,还有特殊的社会功能,这是都市林下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因此,对于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林下经济,在进行模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首先必须服从城市需要,服务现代都市发展,凸显都市林业的特殊空间地位,农、林、工、服多产业联动,开拓都市林下经济的都市服务功能。林下经济为现代都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屏障,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功能,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重功能。在具体模式选择上,要发挥都市旅游休息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林下休闲体验、林下旅游等林下经济。做好都市林下经济科学规划,因为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

1、加快都市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技术突破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下经济是典型的林业生态环境依赖性产业经济,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都市林下经济实现持续高产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都市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林木和其他生物的综合效益,急需科技创新。都市林下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农林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都市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技术成果不多,储备不足,限制了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力。

2、加大投资力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都市林下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这就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践已证明,林下经济是一项投入、产出较高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单靠农民自己和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支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产水平,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民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发展林禽、林畜、林菌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与其他产业多产业联动,打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3、注重特色培育,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依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创建特色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林下经济特殊的地理空间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充分体现并依此形成特色。在我国未来都市林下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按照“林木发展,生态第一”的原则,着力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都市林下休闲体验、都市林下旅游、都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产业化集群。围绕集群培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每个集群都有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刘君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周振“.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J].江汉论坛,2014(7):42-49.

林下生态经济第4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林业;产业发展;研究

一、发展林下经济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林下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1)林下种植:包括林下种植花卉、中药材、牧草、疏菜、果树、粮食作物、菌类、茶叶等及其产品初级加工。

(2)林下养殖:包括林下养殖家禽(鸡、鸭、鹅)、牲畜(猪、牛、羊、兔等)、蜜蜂、蚯蚓、青蛙、珍贵野生动物(野猪、蛇、鹿等)、其它鸟类等及其产品初级加T。

(3)林下采集:包括野菜、野生菌(磨菇)、野生中药材、竹笋、藤、草、松脂等的采集及其产品初级加工(含藤编、草编)。

(4)林下旅游:包括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衍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绿色产业。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效益

之所以说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由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的,可以说林下经济的应用完美地契合了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

1.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的实施,可以有效扩大森林资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可以充分发挥森林对于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增强区域范围对于自然灾害,如狂风、暴雨、沙尘等的抵抗能力,同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绿化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实施,可以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说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促进贮藏、加工、运输、包装及服务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3.经济效益

以某县的林下经济发展为例,本县共有林地约233333.33hm2,其中生态公益林地102000hm ,在正常的情况下。要加强生态公益林地的管理和保护,禁止采伐林木,林地的收入只有靠政府对生态公益林林地进行补偿20元/667m2,与其它林地相比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为增加生态公益林地的收益,只有经过不断发展扩大林下经济,提高生态公益林地的经济效益。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县仅林下经济推广面积达到300Ohm2,经济收益为1500万元,每667m2可多增加收入33.33元,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十分可观的,从而推动生态效能升级,优化生态环境,并且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三、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措施

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因此,需要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1.政府要高度重视

把林下经济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2.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可以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以林花模式为例,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我们国家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然后,可以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别是丘陵山区,要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最后,可以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3.政府部门要促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4.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

5.建立销售网络,培育龙头企业

地区政府部门要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市场销售网络。要建成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从而保证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增加林业经济效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促使生态林业的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

林下生态经济第5篇

关键词:林业环境 林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涵义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二)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三)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产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发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三)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1、林业的生态效益: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生态效益经济的意义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最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收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现金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办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2、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3、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国.森林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2,(03)

[2]袁嘉祖.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1,(03)

[3] 李笑华,李海东.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D].中国林业企业,2001年5月.

林下生态经济第6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策略

引言

林业建设可以优化人们生活环境,也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如今更应该从林业的生态效益出发,从而提高营林能力,建设出一条符合实际林业发展的经济道路,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提高林业生态发展能力,下面通过林业生态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分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几方面内容:

1发展林业的战略思想

从发展角度分析,发展林业的目的在于持续平衡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环境发展为根本,坚持生态林业建设,从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出发,开发出一条符合实际发展的林业建设道路,从而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明确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也要从居住环境和农业与工业生存条件出发,做到生态战略上的有效发展,并且有计划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方面建设能力。通过最佳的经营策略,不断提高战略思想转变,明确林业发展阶段不同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经济发展战略。从实际建设内容出发,在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林业发展战略下林业的长期稳定建设。从客观方面分析,在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下的林业开发与保护是一场持久性的战略,其发展更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2最优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性

最优森林经营是“持久战”战略的基本目标。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产力,提高森林利用率,提高森林的社会效益。

2.1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原则

生态战略发展下,必须保证森林覆盖率,在这一原则基础上,需要从资源优化出发,从林业开发与保护出发,相关工作人员与部门必须明确林业发展也代表了国家建设能力,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在维护自然生态与人们生活环境方面必须把握好尺度,如今,各个国家都在积极保护林业生态,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标准,明确覆盖率建设目标与基本保护的内涵,同时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效益,找出符合物质建设方面,包括林业的结构、树木的品种,结构、林龄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规划,也要有布局,通过这些问题之间的有效协调,使得林业资源种类丰富起来,这样以覆盖率为基本原则,提高林业数量。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2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原则

提高森林生产力,是森林经营中的一个中心任务。也要积极分析影响森林生产力水平变动的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林业发展能力,明确不同地区发展不同林木营林,明确适宜林木生长的环境因素。要保护好良好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要保护现存的常绿阔叶林,并积极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自行调节、自行施肥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森林生产力。

2.3林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林业生态战略在建设过程具有非常的意义,尤其在具体发展战略落实方面,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是一体的,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实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基础上,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就会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林业资源的生态作用非常明显,必须以生态系统建设为主体,明确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在林业产业化发展前提下,以优化经营为主,找出符合发展的可持续利用优势。这样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找出实施与定位的有效项目,进一步深化发展,从而不断建设生态林业。

3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3.1通过对林业生态发展的实际问题分析

就要能够通过针对性策略进行应对,笔者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制定了相应策略,希望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将自然和经济、社会等复合于一个系统当中,而可持续林业目标只有在自然以及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才能得到有效实现。这就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有效专业技术进行研究,将森林资源承载力进行有效提高,对森林生态过程进行有效维护,这样才能对人们的林业需求得到满足。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将国家意志转化成有效自觉的地方行动,还有是要能够建立以及完善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等,这样才能有效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

3.2对林业生态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科学的采取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林业经济的促进作用,重视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经济发展限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积极发展林业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做到开发有度,优化有效。从木材的生存向生态建设转变,发挥出更高效的生态林业功效,从具体措施与实际操作过程出发,对于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积极给以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落实,针对林场等企业,要加强管理与监督,转变经营思路,通过造林成效的提高,保证我国林业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存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前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而受到制约,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前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其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从林业发展情况看,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这也明确了林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门,必须从林业生态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有效制度,进行强化管理,同时更要坚持发展林业建设,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做好林业生态发展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开发,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为林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李丛.林业生态建设中政府职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4.

林下生态经济第7篇

关键词:贺州市;杉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林场改革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74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国家于2015年3月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国有林场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营林目标,将林场营林引入市场机制,重点体现其服务性质,以服务生态、服务社会为推动力量,全力营造经济生态型林场。对于贺州市国有林场而言,其营林中主要以杉树为主,如何构建经济生态型杉林成为改革的重点。

1杉树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1.1杉树的经济功能

杉树是松科乔木,木质硬度中等,纹理直,其特有的香味具有防虫的作用,是广西的特产树种之一。杉树商用时间只有十年左右,被用于建材、电力、桥梁、农具、生活用具等[1],是市场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占全国建材的25%。可见,杉树的经济功能能够为营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2杉树的生态功能

杉树种类较多,各品种的高度不同、冬季着叶方式不同,对于绿化的意义也有区别。但总体来说,由于杉树的根系发达,稳固水土作用明显。杉树虽不耐寒冷,但确喜欢在阴坡无风处生长,因此,在海拔500~4000米范围内均适合杉树的营林,对增加森林覆盖率作用较大。

2国有林场改革背景下杉树高效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特点

2.1贺州市林场区域营造杉树的立地条件

贺州市林场区域海拔平均在800米左右,土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地势利于排水等优良条件。另外,贺州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光照和降雨量,都非常适合杉树的生长发育和丰产。为了配合《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落实,贺州市在杉树林营林中,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的,进行纯杉林营造(大乔木品种和常绿乔木品种混交)、杉与细柄阿丁枫混交林营造,大大提高了林场的绿化面积和利用率。

2.2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特点

贺州市在响应生态营林建设中,以生态恢复为主导,在杉树营林中,注重对传统营林技术的缺点进行改革与创新,开拓出特有的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即从水土保持、生态混交林和不抚育三方面进行科学营林及科学管理。相较传统营林而言,其特点分别为:杉树营林不炼山,增加林地地上植被覆盖率;杉树大乔木品种与常绿乔林品种混交,杉树乔木与其他阔叶乔木混交,科学利用林场空间光照;精细化日常管理,肥水控制到位,及时做好林地补苗和疏苗。

3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效益分析

3.1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经济效益

贺州市在国有林场改革背景下,计划运用新型高效的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对林区进行科学营林,每公顷林场计划栽培纯杉木3330株。每公顷混交林中杉木为3000株,细柄阿丁枫为1110株。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在先期投入上明显比传统营林技术降低54.14%。主要是因为传统营林需要一次炼山和三次抚育,混交搭配少。而经济生态型为恢复生态为战略发展目标,在营林上采用不炼山、不抚育,虽然增加了混交林的面积和增加了苗木最初用量,但在苗木运输上加大了投入,但从其营林总体投入来看,节约资金十分明显(见表1)。

以杉木成材的周期大约为10年计算,经过10年的科学管理后,以杉木现行的单株立木蓄积量按0.186立方米计算,纯杉林可形成木材蓄积量619.4立方米;混交林中杉木蓄积量为558.0立方米,细柄阿丁枫单株立木蓄积量按0.245立方米计算,木材蓄积量为272.0立方米。以目前杉木的市场价格600元/立方米计算,可以得出传统型营林技术经济效益为37.1640万元,杉木与细柄阿丁枫混交中,杉木经济效益为33.4800万元,细柄阿丁枫市场价为450元/立方米,经济效益为12.4400万元,经济效益为而经济生态型营林总的经济效益则为45.9200万元(表2)。可以看出,贺州市国有林场在进行改革后,10年预期经济效益提高24.22%。

3.2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生态效益

贺州市国有林场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后,将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对促进区域生态恢复、保证国有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具有重要作用。

3.2.1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采用不炼山营林,幼苗不抚育的技术,将林场林地的地表覆盖的植被加以保护,再配合乔灌木的强大根系盘扎作用,水土流失大大降低,春秋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就会明显减少。而且混交林中的细柄阿丁枫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快速对水土进行稳固。贺州市全面推进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将会每年最少降低固体径流量4.3亿吨以上,减少液体径流量658.2立方米以上。可见,新技术对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对于促进区域小生境的优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2.2绿化面积增大 新技术在杉树营林的整个过程中均保留地表植被,地表绿地面积比传统营林增长了50%以上。由于空间混交林的交替作用,林场整个空间的绿化面积成倍提高。每年可减少泥砂冲刷量15吨/公顷,大大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同时混交林的空间梯度对降低贺州市风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细柄阿丁枫是阔叶乔木,其水分含量较高,对于杉林营林起到较强的防火作用,对于促进生态型杉林的快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生态循环向良性方向发展,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3.2.3林地空间利用率高,生态环境再造和谐生物链 经济生态型营林,将杉树营林生产为主转向以杉树营林服务生态恢复为主的营林计划当中,将贺州市有限的林地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地表、表上草类、灌木、竹林、乔木、大乔木等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环境,草木茂盛,吸引众多野生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纯净的生态生物链,对改变整体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4结语

贺州市的气候条件、林地立地条件都非常适合杉树的生长发育。对于广西特用木材的树种――杉树来说,在《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指导下,采用创新的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走服务生态路线,对改善贺州市的生态环境作用显著,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方树清,胡建文,项根乃,等.浙江林业科技[J].1995,15(02):16-22.

[2] 汤魁光.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3(05):106-107.

[3] 叶南珠.浅析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及生态效益[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6):46-48.

林下生态经济第8篇

关键词: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发展;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山区农村来说,确实是一大政策利好。这不仅能有效地释放出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能量,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而且将进一步促进山区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般而言,山区农村在发展中由于耕地少,往往先天不足,但拥有广袤的山地资源可加以有效利用,重点是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山区农村发展,必须要对林业经济加强重视,积极分析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以有效途径及策略积极发展山区农村林业经济,使其进一步加快发展。

一、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的重要作用

首先,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增长乏力,亟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效利用山区农村广袤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过去一段时间里,在山区发展林业经济都是以农户分散性经营方式为主。新常态下,应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倡集中式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加大力度发展林业经济,注重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促使山区生态环境得以较好改善,防止水土流失情况产生。同时,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可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是一项重要措施及发展途径,在当前合作社经营模式下,对山区脱贫致富十分有利,形成山区特色产业,提升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其次,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可持续具有促进作用。俗语有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见,发展林业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山区经济能够得以稳定良好提升,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加强山区林业建设,积极实现林业综合性发展,使林业经济所具备环境特色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林业经济能够实现生态化发展及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应当对林业经营管理加强重视,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合理规划及经营,对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利用并合理调节,使山区农村经济较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却越来越严重,发展生态经济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及目标。无疑在众多经济形式中,林业经济是最具有生态经济特征的形式之一。对经济发展来说,千万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当加强对国家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严禁乱砍滥伐,避免出现人为破坏情况,确保林业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事实证明,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林业,可使生态系统得以强化,使生态环境得以较好改善,可使社会对于生态环境需求得以较好满足,这在山区经济生态建设方面可提供良好支持及重要保证,可使山区经济得以更加健康发展。

二、当前山区农村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资源相对较少

当前,发展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森林资源相对不足。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总体数量虽然较大,然而人均占有量却较低,森林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导致林业经济未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以L县为例,北部山区由于传统上是林业产品的输出地,其森林资源占有率就相对较高,当地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就高;而在中南部地区,受林业经济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影响,则是荒山较多,森林覆盖率明显不足,植物多样性不显著,树木品种有限,当地农民仍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主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好处,国家虽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投入力度,滥砍滥伐情况仍比较严重,造成植树造林没有砍伐快,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二)植树造林技术较落后

发展山区林业经济,必须加强植树造林。其中植树造林技术是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林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植树造林水平仍旧比较低,尤其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来说,造林技术作用难以得到较好发挥,在有些山区农村植树造林过程中,由于缺乏眼光和必要的技术手段,未能对山地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合理的应用,导致山地被浪费。这不但对环境保护十分不利,而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经济发展。

(三)林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林业经济结构。而林业经济结构变化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就是市场价格规律。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林业种植业以及林业加工业比例均会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在林业加工产品市场比较良好的情况下,林业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林业加工业比例必然就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以L县为例,其林业经济结构模式仍以林业种植为主,林业产品加工为辅,受资金、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林业加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情况,所生产的林业产品质量及效益均比较差;而林业种植方面,也表现为林木品种单一,没有兼顾生态平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破坏情况比较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林木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很多人不考虑实际情况,对山区森林资源大肆砍伐及掠夺,或者是大量连片种植单一品种,比如在我国很多地方引种的速生桉树林,导致很多林业资源被破坏,尤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有些地方还出现土地沙化和饮用水危机,危害和破坏了支撑林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直接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破坏也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加快山区农村发展林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林业知识宣传力度

为使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得以更快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应对林业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要加大《森林法》及相关法规的普法教育,并扩大其普及范围,使山区人们意识到发展林业就是经济发展、收入增加、脱贫奔康。而林业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周期较长,问题较多,且难度较大。对此,主要还是要从教育入手。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发展林业经济的教育,促使他们充分认识林业经济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惠;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学习相关的林木栽培、保养、砍伐等专业技术,作为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推广林业种植相关技术,提高他们的林业知识理论水平,保证农民能够对林木进展合理种植,保证林木得以更好生长,激发其发展林业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森林资源能够得以增加,为林业经济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物质条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农民尽可能多地订阅林业科技期刊,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林业发展前沿信息及市场导向,使林业经济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林业经济要得以更快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导向作用,尊重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及时加快转型升级,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合理方式对山区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既要发展经济林,也要发展生态林,防止出现产业结构单一情况。以L县为例,可依托各地的资源禀赋开展多种产业项目,要以建设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如大力发展油茶、松香加工、百香果等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可以把林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对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积极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多样化,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使林业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

(三)合理选择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山区农村,林业资源得天独厚,因而林业经济模式对农村发展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因此,选择合理林业经济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山区农村发展林业,应当注意与地理环境、气候物种相结合,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林业经济得以更加健康良好发展,如若所选择林业经济模式不合理,不但无法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并且还会对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最终会对当地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发展林业经济时,应当对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调查研究,选择能够与当地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推动林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

为使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得长远,必须要使林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想效果。实践中,要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及发展观,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充分认识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发展林业经济加大统筹力度,对林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对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两者最优结合点应当科学把握,从而实现平衡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当对林业资源所具备的生态型功能充分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满足现代社会良好生态需求,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者予以依法严惩,不断丰富林业资源,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及保证,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