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授课艺术

授课艺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9 02:37:21

授课艺术

授课艺术第1篇

一、教学目标

授课之前要制定好该课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制定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为依据,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教学目标要明确,要求适度,能体现教材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教学资料

授课时要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授课计划、教案、PPT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料要齐全完整,教材要选用恰当,符合学生水平和专业特点,授课计划要符合实际、安排科学合理,教案书写完整、规范,要与授课计划相符合,PPT制作精美,多媒体教具使用正确熟练。

三、教学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一是师德素质。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热爱才能投入,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师爱能使学生有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只有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学生才会尊重和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本学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老师要为人师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时老师不能迟到,服装要整洁,不穿奇装异服,要讲信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知识素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要勤于学习,孜孜以求,广泛涉猎,兼收并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三是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能力素养是衡量教师素质的关键。这种能力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能力,上课时教师都应该使用普通话,语言要规范、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用语适当,表达确切、通俗易懂、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有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推理严密。其次是书写能力。教师要有较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是粉笔字和简笔画,板书要工整、正确,布置要合理,不能在黑板上随意乱画,不停地檫黑板,板书要有利于展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做笔记。再次是表演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表演,把枯燥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乐于接受。最后是课堂掌控能力。教师就像演员,要善于表演,但又不是演员,不能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表现和讲笑话,甚至跑题,要对课堂气氛和节奏有掌控能力,也就是要收得住,能够灵活处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时间安排和把握适当。总之,一切都要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等。首先,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教学课时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正确地处理好教材,教材上的东西不一定全讲,要有取舍,有时候还要根据当时教学的需要进行增加扩充。最后,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做到容量适当,注重基础,全面覆盖,重难点突出,重点时间要保证,难点解析恰当,难点尽量分散,各个击破。知识讲授正确,概念正确,事例准确,数据精确。教学内容一堂课要相对完整,要有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授课内容充实饱满,还要有一个有力而生化的结尾。

五、教学方法

授课艺术第2篇

关键词:中职;设计;单元式授课;美术专业

1中职艺术设计教学的单元式授课的背景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到中职上学之前绝大多数是没有美术基础的,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设计的教学目的又不同于中小学的美育目的,不但要提高审美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中职的艺术设计专业课就会面临着从头学起,狂学恶补的问题,相当于要把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的高中段的美术基础和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在两年的时间都要学完。如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每周共有30节课的课时,其中美术专业基础课就占用了10课时,专业电脑技能课每周10课时。其中的美术专业基础课,由于时间紧、课程种类多,都只能按照单元式进行授课,即把课程内容按四个周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排课。以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为例,共十六个周的课程,就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分别安排素描、速写、图案以及色彩四种不同的课程。也就是说本学期前四周共有40个课时的美术专业课都上素描课,四个周即一个单元后就换速写课,由另外一位老师担任。

2单元式授课的优势和缺陷

2.1单元式授课的优势2.1.1短小灵活,方便排课在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美术基础课和电脑课都是需要重点学习的专业课。而每一门课授课时间都是有限的。其中美术基础课单元授课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设计专业的课程种类非常多,如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色彩、图案、素描、速写、三大构成、图形创意、标志设计、VI设计、海报设计等,这种多样的专业课是很难安排的,而单元式授课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种类繁多造成的排课困难。2.1.2有利于发挥教师专业优势教师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都是有侧重点的,谁都不是全才,当然每个人的后期发展也会有所不同。而按单元进行排课,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个专业老师带一个班级的局限性,既有利于培养专业老师的精和专,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强项,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授课水平。2.1.3能够调整师生情绪,使之保持新鲜感中职的学生存在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也比较缺失,又没有高考的压力,所以普遍比较浮躁。但是按照单元式授课,每单元换一门课程,这样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对课程的新鲜感。而及时更换授课教师,也能更好地保持学生对老师的新鲜感,也能够极好地调整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当然由于单元式授课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及突出特点也可以极好的调节教师的情绪。毕竟每个班级的学风有一定的差别,到学风和素质好的班级上课,教师如沐春风;到学风差的班级上课,教师往往身心疲惫,所以单元式授课也能够起到调节教师情绪的作用。2.2单元式授课的缺陷2.2.1课程内容衔接性差,也不利于吸收和巩固众所周知,设计课程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衔接的,如我们熟知的三大构成是一种递进关系。而单元式授课为了协调教师和班级的重课问题,只能把相距较远的课程安排在两门有关联的课程之间。势必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衔接性不够强。而且,单元式授课的授课时间相对较短,一个单元的课程结束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开始,对于知识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来说,往往是刚刚入了门就又开始下一门课程了。而时间短,知识就得不到更好地吸收和巩固。2.2.2增加教师备课的难度专业教师要上好每一门课程都要付出很多努力,如果按照本校艺术设计在校生每年维持在12个班来说,每个专业教师往往每个学期要承担四五门以上的课程,而教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单元式授课必然加大教师每个学期的备课难度,也就必然会影响备课的效果。2.2.3影响学生的纵向发展按照单元式授课的模式,每一位专业教师基本平均对待所有班级的学生,责任心维持在上完课就走的层面上,这种较平均、分散的授课势必造成教师没法加强对任何一个班级同学的了解,也没有一个人真正对学生的专业负责。不利于学生的纵向发展。

3问题和建议

授课艺术第3篇

关键词:教学;创新;实践;素质

一.突出问题

所谓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素质,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优秀而又正_的的教学方法。教员的个人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而正确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决胜的关键,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军队院校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员,但就教学能力而言,仍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下面就院校教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教学功底不深。许多院校教员虽然已从事教学多年,但在理论基础、授课方式、讲解示范、课堂设计等基本功方面明显薄弱。例如授课方式不够吸引人,存在许多依靠教材和依靠课件教学的不良现象,上课不懂得“引人人胜”和“循序渐进”,而且教学语言既不够艺术也不够精准,事例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一堂课枯燥而又生硬。

(二)教学思想套着传统的枷锁。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传统的课堂多以“老师主导学生跟”的教学为主,而紧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方法明显已显露出缺陷。现在的教员,应该是一名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一堂优秀的课堂应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多一些教员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起来,更能吸引人,而这样的课堂往往更能成功。

(三)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有力。课堂借助现代化工具不仅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平面东西立体化,而且还能吸引人的眼球,是课堂成功的有效保障。而当下的教员,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上课只单单停留在了点击鼠标的层次上。虽然如此,运用现代化工具只是一个辅的手段,应做到因需而用,适时适度,而不是多多以善。

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教员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的基础和自身良好的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包括理论功底,知识面广度,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基本功等。

一名优秀的教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功底,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教员站在更高的视角,更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除此之外,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也是一名优秀教员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教员严谨的逻辑思维让教学设计更加严密紧凑,亲切自然的教态能使课堂更加轻松自如。

基本功的积累离不开教员的勤学苦练,这也就要求教员注重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良好的导课做开端,辅之以正确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名优秀的教员必须有好的教学引导能力,才能有好的开始。好的导课对于课堂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好的导课如同通往新的知识的桥梁,又如同为学生指引方向的路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如用故事、事例、经验、视频等手段进行引导,使学员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追随着教员的思路走。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员与学员的重要纽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教员的教学活动与学员的学习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正确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员努力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以及亲身考察教学等。

虽然如此,然而好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做到适时调整,灵活变通,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三)大胆的创新是教学成功的必然要求。虽然教学创新对于教员而言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要想培育出善于思维的学员,教学创新是必然要求。

授课艺术第4篇

一、增强教师讲课艺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上课没有激情,艺术魅力不够,是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1.优化课堂结构,把握学生课堂注意力。

许多老师都有同感:上公开课的时候,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发言。这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教师在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比日常教学更注重课前的精心准备,优化课堂结构,力争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在新授的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游戏、儿歌、比赛中,学生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例如:认识《长正方形的周长》之后,出现一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比赛。设计由易到难的题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中获得奖励,让学生在紧张又刺激的氛围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有效避免学生上课时的“走神”现象,而且避免枯燥机械的练习,在竞赛中培养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精神状态良好,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又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利用适当的评价,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

通过课堂评价语教给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进行激励。课堂上有些学生很调皮,爱做小动作,不爱听课;有些学生不能安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而总是举着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因此课堂上的“注意”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老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指导,如让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样”?“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并且鼓励的方式要多样化。课堂上的奖励有“物质”和“精神”的,但以“精神”奖励为主,如用你“懂得真多”、“真会观察”、“听得真仔细”、“真会评价”等激励性、表扬性的语言进行适度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努力,持续发展。

二、提高课堂调控能力,预防学生注意力分散

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时,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有效调控,就会造成更多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师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调控能力,预防学生注意力分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许多名师在课上好像是漫不经心地闲聊,但学生的思维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培养了能力。主要是因为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了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不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当别人发言时,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善听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四心”:要耐心,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3.控制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授课艺术第5篇

[关键词]点面结合、立体分层教学,开放武教学,“新媒体”课后反馈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必须找准方向,深刻领会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积极推进、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当前艺术类高职声乐专业在发展上面临的困难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速度较缓慢,不适应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艺术学院是由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后,虽体制上转型,但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依然沿用中专“一对一”授课模式,教学内容也与本科如音乐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高度重叠。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着知识结构错位、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相对短缺,课时安排上只能被动缩减学生课时量。由每周一节减至半节课。第三、生源质量(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有的新生入校时专业基本零基础。

“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实用性”、“高技能型”的特点,为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声乐课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继续沿用艺校类中专,也不能照搬高等音乐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必须结合所在学校具体学情,建立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培养出的毕业生一专多能,能在就业岗位上充当多面手。

二、个别课授课组织形式改革具体改革方法

课内由传统“一对一”授课组织形式调整为:个别课与小组课相融合的一体化、开放式、分层教学授课组织形式;课外运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实现日常跟踪教学。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一对四”为基础,不改变教师总授课量的前提下,延长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每周半节课对教学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三年的大专学习,去掉毕业实习及军训和各类节假日,实际授课时间还不到两年。众所周知,艺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熏陶和积累。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学生培养出有一定专业演唱水准,仅靠一周半节课是很难实现的。

把每人每次半节课,调整成四个人一起上、轮流唱,每人每次上二节课。在没有增加教师总课时量的同时,延长每位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一名老师同时授课四名学生。教师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例如,将唱得相对好的,接受能力强,能够尽快进入歌唱状态的学生两人,与程度不高、歌唱状态要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才能进入的学生两人,搭配在一起。先给唱得好的学生授课,把课堂气氛带动活跃起来,对唱得相对差的同学进行感染,节约了单个上课的个别“预热”时间,提高课内教学效能。

2、“点面结合”,个别问题个别讲解,共通问题小组集体授课

声乐教学包括演唱,表演,语言的教授。对于基础性训练,比如歌唱的站立姿态,舞台形体姿态、手势、眼神;个别声乐技术、技巧知识点比如如何吸气、换气,如何打开喉咙,抬起软腭等;语言教授,比如怎么念意大利文,德文歌词(学生除了学习中文歌曲还要学一定量的外文歌曲)等共通的知识点进行授。这样既避免重复性教学,节省大量时间和老师精力,也方便开展课内讨论。

教师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心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老师问“歌唱时怎样的站姿是最科学省力的?”老师发问后,学生共同思考、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综合性归纳后再发问。在几轮的发问、讨论、归纳后,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通过讨论,学生统一了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再个别进行演唱尝试,教师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依次予以纠正。这种讨论班形式的小组课,确保人人有机会发言,演唱,避免上集体课有可能引起的肤浅、片面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学习的机会。

3、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

笔者对我校声乐毕业生的就业现况进行分析,就业方向以艺术培训班,家教、少年宫、文化宫、群众文化馆、演艺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为主,专业演出团体为辅。这些工作虽对专业性的要求不像音乐专业团体那么高,但都需要有较好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舞台组织,调度经验。比如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发展,需要招收能在单位文娱活动中独挡一面的人。既能独唱或领唱,又能充当音乐指导,o单位职工排练和指挥合唱,小组唱;还能组织编排文艺节目,主持晚会。因此,除了在琴房里教学外,还要把部分教学内容直接移植舞台,按每周一次、每月四次授课课时计算,授课地点两周安排在教师独立小琴房,两周安排在配有正式舞台的学校音乐厅或有舞台的大教室。让学生更熟悉舞台,使教学实施更贴近今后的工作需要,将教学与艺术实践合二为一。

4、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音乐厅或大教室上课时,采取开放式教学,加入旁听生。老师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旁听,(也欢迎对歌唱有兴趣的在校生旁听)。对旁听生而言,长期的观摩交流会使学生得到“灵感式”的启发。从长远的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给不同学生授课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的解决方法,长期耳濡目染,学生能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大有裨益。对舞台上表演的学生而言,旁听生充当真实的观众,舞台的特殊空间和台下观摩学生,会给台上表演的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刺激。增加台上上课同学的演出现场感,促使他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字一腔都从舞台实际效果出发,而不是单纯的发声训练。观摩人数越多,越能锻炼学生的舞台感,激发表演欲。一曲唱罢,在老师的安排下,旁听生从观众的角度给舞台上上课表演的学生提意见或建议。听听观众(旁听生)的意见而非老师一家之言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唱得好,老师的表扬加上观众(旁听生)从不同角度给予的赞赏,会让舞台上表演的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加深了对自身优点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唱得不好,老师的教导和观众(旁听生)提出的意见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此教学方式既锻炼台上的上课学生,又给旁听生提供了观察、学习、熏陶的机会。台上台下“一箭双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传递的知识量,远大于小空间,短时间的单个教学。

5、立体化分层教学

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基础好,条件好的学生,声乐教学向纵深方向延伸,以培养专业演员为目标。曲目量,高难技术、技巧掌握程度,舞台表现力要求较高。基础差,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教学过程以声乐基础培养为主。曲目够用为度,突出经典曲目与常用曲目教学。以培养培训中心音乐辅导、音乐陪练、群众文化馆、群文工作者为目标。注重发展学生横向综合能力,如基础音乐辅导能力,组织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即兴伴奏等。

6、增加课后反馈,运用新媒体“微信”、“QQ”实现课外跟踪教学

建立学生微信群或QQ群,为师生间搭建课外互动交流平台。

首先,实现学生课后反馈,老师跟踪教学:学生在课后练声,练歌中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与老师进行视频对话,教师通过视频,进行教学,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避免学生课后练习“走错路”。

其次,老师定期推送国际、国内优秀歌唱家音乐视屏及声乐论文、音乐评论文。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最后,搭建学生间互动平台,将课上的“小组讨论课”形式延伸到课后。用于学生间课后交流,探讨歌唱艺术,组织学生课后互学互练。

二、改革的授课组织形式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

以唱歌时眼神的运用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眼神的落点要稳定,眼珠子不能乱转,要根据歌曲的需要运用眼神。但是在个别课中,学生经常过度重视发声而忽略了眼神,下意识地到处乱看。在新授课方式中,上课要求学生当着众人演唱,在这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教学环境中,刺激学生跳出单纯发声训练的禁锢,注重舞台整体表现。主动管理自己的眼睛。台下的旁听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眼珠子乱动的危害,也会警醒自己。在学生演唱完后,可以让观摩的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合理地运用眼神”的问题。而后老师进行引导,总结,提炼。此教学法有利于在同一空间、时间内,同时调动诸多人的学习主动性和观察、模仿力,提高教学效能。

2、培养协同合作,创新力

歌唱有时就是靠情绪的带动。比如说唱高音,技术有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心理上的恐高情绪。坚定勇敢地大胆去试。有的同学的恐高情绪根深蒂固,还没唱就有一堆的所谓理论支持自己放弃,比如“气不够”、“快到我的换声点了”、“我是中音不能唱高音”、“今天感冒了”,其实都是内心恐惧的托词。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既慢又费劲,如果结合敢唱会唱的同学一起,形成强大的情绪气场,四个人一起鼓励,一起带动,轮番上阵,各显其能,软硬兼施,把情绪焦点由“种种恐惧”引导到“大家都能唱我也能唱,大家都敢唱我也敢唱”上来。加上老师准确的技术讲解和示范,高音会容易解决得多!老师也可以发挥多人上课优势,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歌剧重唱或由歌曲发展而来的小组唱,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类似舞台剧的合作表演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据笔者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了解,近一半的学生毕业后自考了教师资格证,当了老师。有的在艺术培训班,有的在私立幼儿园、早教、小学、中学,有的在艺术团、群众艺术馆、少年m。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教”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必不可少。笔者在“一对一”授课中选择时机,让学生改变完全“受教”角色。在对待相同发声技术,技巧点的教学上,如果甲同学已完全掌握该技巧,老师可以试着让他去教不会的乙或丙,给他们做范唱和讲解。老师在一旁监督,发现甲生教授出现方向性错误时,老师及时纠正,并讲解原因。教学相长,甲生首先要用心观察“错在哪”,然后找出错误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迅速组织语言解说,并配以范唱。为了让“学生”理解。甲生需要更主动更富于表现力地去范唱,不仅强化和坚定学生对此技术技巧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建立学生连贯、整体、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观察力。通过成功把别的同学教会,也初步建立学生“能教”的信心。在学生“教”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与学生分享教学经验。并介绍和引导学生阅读与教育和演唱相关的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书籍,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教学自学能力。

结语

授课艺术第6篇

关键词:人文艺术 公选课 对策研究

一、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课程特点

人文艺术类公选课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学生数量一般在120-160人,授课对象的学科背景复杂,学缘异质性较大,这都要求人文艺术类公选课必须要具备以下特色。

(一)人文艺术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为主,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是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正是要秉持通识教育的理念,重在知识的传播和观念的引导,重在学习氛围的创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重在培养完善人格,而不仅仅是塑造什么样的人,开展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是人之所以是人而后成为什么人的实现方式。

(二)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授课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

人文艺术类公选课针对的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甚至是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的选课动机大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但对该课程的理解往往只限于表面,既不能融会贯通也不能独立解释,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要对整个课程的来龙去脉有全面了解,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案例支撑,既要保证课堂的生动性,又要保证课堂的知识理性,所以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授课内容涉及面广,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大量史实、故事、多媒体影像、音响等,以保证课堂效果。

(三)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授课方法灵活多变,重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是所有课堂教学的整体趋势,而不仅仅体现在人文艺术类公选课上,但人文艺术类公选课对参与和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艺术类公选课与理工类公选课的区别之一在于其不用大量的工程制图、公式推导等技术性较强的授课方式,贯穿人文艺术类公选课课堂始终的是语言交流、概念理解和图像影音,所以经常且有效的师生互动、简洁明快的课堂表达和随时随地的话题调整及转换是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授课方式,同时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控制的必要手段。

二、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学生对人文艺术类公选课选课积极,上课消极。

人文艺术类公选课虽然门类繁多,但主要体现为某一学科的“赏析”、“欣赏”、历史沿革等,趣性较强,同时涉及较多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考试压力小,所以同学们选择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热情较高。并且根据笔者2年来的授课经验,选择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学生大部分是理工类学生,但选课是一回事,上课却是另外一回事,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公选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可听可不听,因而上课出勤率普遍不高,同时由于公选课大部分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和周六周日等休息时间,多数学生上课不积极。

(二)教师授课方式单一,难以照顾课堂需求的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复杂,层次水平和学科跨度较大,这都对对人文艺术类公选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方法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个人能力的差异,很难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精准的把握,要么是滔滔不绝的理论使学生一头雾水,从而引起学习倦怠,要么是没完没了的音像资料使的学生以为上课就是看电影,失去课堂的严肃性和知识性。无论哪个方面都会导致人文艺术类公选课课堂教学的失败,必须要两者更好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原本就有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三)缺乏对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系统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

在现在推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公选课作为一个单独的学分模块已经确立,但对这一模块的系统管理尚未实现,公选课无须补考,一般只需修够一定学分即可,这就导致选择的随意性很大,公选课的考评和必修课的考评放在相同的位置上,如果教师管理的过于严苛,学生会通过网上测评报复老师,这样学生制约老师,老师却难以制约学生,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在公选课的选课、时间安排和教师与学生考评上统筹协调,才能切实改变“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尴尬现实。

三、提高人文艺术类公选课课堂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通识教育理念,提高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教师对通识教育的认知。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要追求什么样的理想目标和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目标的认识。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教师首先应当确立通识教育理念,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有效把握通识教育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的精选和优化教学内容,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进行有序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取得理想的教学结果。

(二)提要教师的授课技能,加强对课堂的控制。

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教师除了有深厚的学科背景之外,还要有高超的授课技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本着对课堂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课程负责的态度,及时纠正课堂的不良风气,避免这些不良风气大规模传染。只有教师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效结合,学生原本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激发,课堂效果才会日益显现。

(三)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建立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良性评价机制。

首先在人文艺术类公选课的授课时间安排上尽量不要在周末而是在晚上,一次授课时间不应超过90分钟。其次是应在选课前的1到2周内进行试听,然后开始正式选课,主要是让同学对课程和老师有一个整体认知。再次,在公选课的考评必须要注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多样性和客观独立性,以求评判公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兰春. 王双成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控制与教学策略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2(7).

授课艺术第7篇

一、高校艺术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

随着艺术高考的改革,高校艺术类教育发生改变,艺术类教学正逐步走向成熟。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发现,目前针对艺术类教育方面的改革多集中在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题方面,往往忽视了艺术类基础课程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理论基础课程重视不够。艺术类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这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文化修养,开阔设计思路,为专业课的学习及专业设计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一些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对艺术类史论课程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情方面有了很大变化,这充分说明时代不同了,学生的信息量广,思维活跃,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敏感度与以往不同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艺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动态的社会发展与静态的理论教育必然导致今天教与学的矛盾,处于动态中的学生面对史论课程,大都怀疑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很多师生认为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艺术基础史论课程尚属艺术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艺术类理论课程无法做到直接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和绘画水平,让很多家长和学生理解为“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让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下直接提供强有力的就业砝码,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觉得这类课程对今后的设计和工程实践没有实际意义。为何要开设基础史论课,如何使该课程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是此类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够

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迅猛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往往理论课的教授由同一教师担任,缺乏丰富理论课授课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少有创新,目前基本上是沿袭美术史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采用相同的内容与形式授课,即“授课+图片+(参观)+论文+部分闭卷考试=结课”。教学形式填鸭化、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传统考试方式很难达到完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等问题,都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改革方向。

(三)理论与实际脱节

不够重视创新能力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对理论课的认知有误,认为其仅仅是讲授一些历史理论知识。事实上,好的理论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品质技能更好的发展。艺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转型的主要问题在于课时量不足、教学内容与教材不符合现实需求等方面,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旧有的教学方式缺乏与现实技能培养的联系。

三、艺术理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

(一)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安排授课内容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找到一种更为适合理论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变换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专业的艺术理论课程授课必须由该专业的专职任课教师担任。教师能非常清楚本专业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授课,课程中所举案例则结合专业前沿内容。这样一方面针对本专业内容讲授案例,充分挖掘其知识深度;另一方面教授其他专业的基本知识,充分拓宽其知识面。

(二)采用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授课前要经过充分的备课,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针对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好措施更加具体,行而有效的开展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被理论课教学所吸引,注重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和当前的设计热点的紧密联系,及时地反省并总结教学的效果,以便在今后的课堂上减少遗憾。

(三)灵活运用教学形式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理论课教学中改变以往讲解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相关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学习成果随时调节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课堂内教学讨论的形式则可以使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完成,课后的教学辅导可以通过网络依靠信息技术发展来实现,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点,透彻理解理论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技能学习的同时,更要能帮助其树立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要广泛阅读、欣赏、交流、合作、讨论、调查、综合、比较、怀疑、想象、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打破常规等,培养其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自由地表达自己。

总之,无论是艺术理论课的建设, 还是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都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设计行业的发展、高校类型的定位结合起来,才能对丰富设计的内涵和形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HYB13195)

参考文献:

[1]纪向宏.美术史论课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6,(6).

授课艺术第8篇

序号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授课语种

招生名额

学费/年

备 注

1

130401

美术学

油画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汉语授课15人

7200元

版画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汉语授课15人

7200元

中国画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汉语授课15人

7200元

2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汉语授课15人

7200元

3

130503

环境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汉语授课15人

7200元

4

130504

产品设计

民族工艺装饰设计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5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民族服装设计

蒙语授课15人

5700元

6

130202

音乐学

音乐教育

蒙语授课20人

5700元

音乐类统考

汉语授课20人

7200元

马头琴

蒙语授课20人

5700元

统考主试为

马头琴

音乐表演方向

(声乐、器乐)

蒙语授课20人

5700元

不含马头琴

汉语授课20人

7200元

7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蒙语授课25人

5700元

专业课联考

8

130404

摄影

蒙语授课30人

5700元

美术类统考

9

040106

学前教育

师范教育方向

蒙语授课20人

5700元

音乐类统考

蒙语授课20人

美术类统考

汉语授课20人

7200元

音乐类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