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排水沟施工总结

排水沟施工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20 18:03:26

排水沟施工总结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1篇

【关键词】公路;排水系统;施工质量;问题;措施

目前,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公路排水系统作为公路施工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公路日后的排水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对公路排水施工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公路排水施工管理体制,确保排水设施齐全,从而保证公路排水施工的效率与质量,真正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因此,本文以公路排水施工的现存问题和措施为主要内容,对公路排水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总结出自身的一些看法与解决措施。

1、公路排水施工质量问题

1.1施工中边坡的质量问题

边坡作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对路基地面的积水进行及时的控制。因此,在进行边沟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边沟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对边沟位置的设置问题,一旦边沟设置不放,就无法将积水快速的排除,从而造成边沟内的水流溢出,这些问题无疑会对公路路基造成一定的破坏。其次,施工人员在砌边沟时,要采用质量合格的泥浆,保证边沟断面的平整性,避免勾缝出现脱落的现象,从而确保边沟的正常使用。

1.2施工中盲沟的质量问题

盲沟亦称作暗沟,与地面排水沟相比,它是一种地下的隐蔽工程。因此,在实际的盲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不然将会引发冻胀破坏等质量问题。其次,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对盲沟施工现场做出认真仔细的勘察,就无法设计出相对完善的盲沟施工方案,最终导致盲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盲沟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一旦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必然会对盲沟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3施工中渗沟的质量问题

渗沟,是一种使地下水通过沟底通道流至指定的地点的排水设施的总称,其运用的是地下水的渗透作用使其汇集于沟内的。在渗沟的施工中,若没能详细对当处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一定的勘察,即对形成渗沟的种种功能不精通了解,又对渗沟的结构形成要求不能达成,则直接影响渗沟应有的作用失效。

1.4路面的排水设施质量问题

由于路面的排水设计不完善,使路面积水无法及时排除,中央分隔带的排水效果也不理想,最终导致路面排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形成大量的路面积水。其次,路面边缘料质量不合格问题,致使公路整体的排水系统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无法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公路进行认真仔细的勘察分析,就不会设计出较为全面的公路路面排水设施,使得公路排水设施不齐全,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公路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2、主要防治措施

2.1针对边坡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因为实际的边沟排水量并不是很多,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沿线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施工方法。其次,对于边沟位置的设置问题,应该将其进行单独设置并单独使用,坚决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共同使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边沟的长度问题,边沟长度的设置不宜过长,还需要时刻增添涵洞,并且水流引入到路基旁侧的沟内进行排除。但是,由于排水的困难地段是处于出水口附近,这样就要对边沟进行专门的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边坡的设计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选用科学合理的边沟方案,从而确保边坡施工的质量。

2.2针对盲沟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掌握不同位置的盲沟的效用,和盲沟设置中的注意事项,是确保盲沟充分发挥效用的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排水量以及地质条件来最终敲定组成部分的人小尺寸,依据当处地质以及用料等条件来确定盲沟的使用类型。

2.3针对渗沟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掌握渗沟的多种形式,依据不同作用选取相应渗沟形式在其施工中,定要遵照相应设计规定与施工规范施工,还要注意渗沟施工要求,如管式渗沟,此种形式常用于引水距离较民的地下水,为了对地下水的分段排除有良好效用,应在其末端设置横向泄水管。对于洞式渗沟此种形式,应用于地下水流量人的地域,适合应用浆砌片石砌筑的洞壁,还有应用盖板覆盖的洞顶;设反滤层在渗沟排水层、沟壁之间,此反滤层可选用颗粒人小接近的砂,石材料分层填埋,要注意相邻的两层,其粒径比例不能小于1:4。

2.4针对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要高度重视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质量问题,确保路面排水设施能够充分发挥使用功能。因此,在进行路面排水设施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周围,应该设置纵向集水沟,和纵向排水管,还有横向出水管等,这样才能够组成相对完善的公路排水系统。其次,对于基层的透水性材料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确保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水分能够快速进入到排水层中,再流入到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内,最终通过横向出水管将路面积水排出。其次,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长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内,并在分隔带的底部放置土工布进行封闭。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公路实际情况有着详细的掌握,并对路面排水设施做出全面的设计方案,从而避免排水设施发生质量问题,确保路面排水设施施工得以顺利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公路排水施工质量对于公路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公路积水对公路路面的冲刷和腐蚀,使得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因此,要高度重视公路排水施工质量问题,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设计人员要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公路排水设计,并且,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从而确保公路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福龙.山区公路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10)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2篇

关键词:隧道路面渗水治理;U型盲沟;优势;工艺、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1概况

大广高速段武吉北段(武宁至新余K2588+000-K2779+750)全长191.75KM,地质复杂,隧道多,同时在赣鄂省界段形成隧道群。其中部分隧道区构造溶蚀、侵蚀、剥蚀地貌,沟谷发育,山体多呈浑圆状,又以石竹坪隧道(k2716+023-k2716+518)、大岔岭隧道(k2602+212-k2602+421)尤甚,因这两座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并且地表出露大量石牙、溶沟槽、溶洞等现象,除岩溶以外,断层是隧道区的又一不良地质问题,隧道位于新建大断裂的断裂带内,次级断层发育,岩体受到山体的挤压或切割而变得易为破碎。在武吉高速公路隧道土建新建的施工中,专业设计师们通过设置多道防线,层层设防,基本解决了隧道除路面外的渗水现象,但却忽视了对路面防水措施的加强。由于隧道的开掘挖进改变了山体内部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山体内地下水向开挖临界面渗透。当橡胶止水带铺设后二次衬砌浇注完成,地下水被堵截,只能向洞内防水相对薄弱环节的路面底渗流。

2路面渗水原因

2.1路面结构与隧道仰拱间的填充松散、脱空,大量积水;

2.2因施工的原因,原设计的防排水系统受到破坏,或无法发挥其作用。且道路基层与排水边沟间的横向排水盲沟排水能力过低,不能将基层中的积水有效排出;

2.3隧道底有丰富水资源且水压较大。路面渗水处、洞口处位于断层破碎带、洞身段处于岩溶区,地下水发育,水压力较大;

2.4部分区段原设计无仰拱,有仰拱区段可能出现仰拱断裂、抗渗强度较低,或没按照要求做仰拱;

2.5路面混凝土是多孔及板块物质,路面结构层与隧道仰拱间的积水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必然会通过路面结构层及混凝土板块之间的施工缝渗出。

3治理方案

针对隧道路面渗水的现象,我们按照“预防为主,防、排、截、堵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治。在武吉高速的隧道治理中,用到了“防、排”的措施:首先是“防”:在无仰拱的地段,将两侧边沟开凿并加深,沟底形成突变,坡度放缓,用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向隧道路面的渗透。其中,“排”的措施是QC质量管理小组经过多年实践后,总结得出的治水效果良好的措施。

下面分2个阶段着重对“排”的措施进行介绍:

3.1第一阶段的方案:在2009年至2011年,主要是以在路面渗水处,开凿埋设PVC花管,将水引流至边沟,达到排水目的。此方案的优点在于埋管所花时间短,施工方便,能避免长时间占用车道,快速恢复交通。但是通过对渗水点处理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整治后的路面渗水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局部仍无法根治。

QC质量管理小组分析并总结出了此方案存在的弊端:

3.1.1由于只是在路面层进行排水引流,而未对基础部位进行处理,导致处理点无渗水,但周边仍有不少出水点。

3.1.2通行车辆经过时会发出因PVC管空洞的回响声音,导致行车的舒适度大大降低。

3.1.3处理点在经过一个雨季后,仍然会出现渗水情况,原因是路面渗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容易堵塞四周的透水孔,导致PVC花管排水失效。

QC质量管理小组围绕此方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实践,最终改进了PVC花管的施工方案,重新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方案,即第二阶段的方案。

3.2第二阶段的方案:

3.2.1在路基增设碎石盲沟:在冒水路段,每隔20m设置H型盲沟,长度2m,由路侧往路线中间方向延伸,以尽可能排除路基中心的积水;两条H型盲沟之间,紧贴水沟壁纵向设置一道或多道Z型盲沟,长度0.8m,并在出水量较大位置设置一条M型盲沟,长度7m,增加排水效率。

3.2.2在沥青路面及混凝土面层增加浅表U型槽排水措施。

U型槽排水法施工步骤:

(1)施工工艺流程

在施工点按安全规范摆放安全设施----找出水点----开凿引流槽----橡胶软管引流封层----封层面防水处理----路面封层----清理现场回收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2)施工方案及细则

①查找、确定出水点及渗水范围

清除路面积水,洒铺干燥的PC32.5#水泥查找出水点和渗水范围,同时观察路面浸润情况,路面上有明显冒水或大面积浸润范围的中心点即为出水点;

②开凿引流槽(发电机、冲击锤)

单个出水点:从出水点开始,横向开槽,将水引至隧道原有的排水沟;相邻多个出水点:直线形式将各点连通,根据路面坡度,将水引至低位处的横向槽内;开槽尺寸:开凿宽10~20cm,深10~20cm的U型槽;沟侧凿平,沟底坡度大于1%,确保排水通畅;用竹刷清理槽内泥沙等杂物后,用水冲洗干净,便于观察沥青层缝隙间的水流情况。

3.3开槽注意事项:

3.1开凿时,找准出水点和渗水范围是关键,不能为凿槽而凿槽,以免破坏路面结构;

3.2橡胶管引流封层:准备好长度0.8至1m,直径1.5cm橡胶管数条,长度1m,直径4cm橡胶管1条;在槽内放入小号胶管,视槽内出水点数量,如2个出水点,放入2根小胶管,以此类推,最多不超过4条,将胶管一头对准渗水点;再将大号胶管放入槽内;泡花碱与水按配比勾兑成化学液体,根据水泥标号掺入想对应的液体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采用人工踩实、揉搓,进行充分融合,加以密实,直至封层料呈暗黑色凝胶状后使用(俗称:钢性胶泥);封层:从出水点开始,将调配好的封层料覆盖在槽内胶皮管上,填充厚度至路面以下5~6cm为宜,填充长度离胶管外露端头15cm,待凝固5min后,封层料稳定时将胶皮管抽出,留10cm在封层料内,使引流槽底部形成流水空洞即可,如此反复,直至封堵到排水沟,并确保空洞内水流可顺利排入排水沟。封层完毕须1小时后待强度达标后,方可继续下步施工;

3.3封层面防水处理{环氧树脂、丙酮(C3H6O)或乙二醇(HOCH2)2、酚醛胺(T-31)}

按配比将三种化合物搅拌均匀,用毛刷将其均匀涂刷在整条槽内,厚度为1cm,以防止封层料开裂、破损时水流上涌的现象;8小时后,待封层面防水料凝固,才可摊铺面层料;

3.4沥青面层(沥青砼、环氧树脂、稀释剂)

用沥青砼将盲沟填充并压实后,再将环氧树脂均匀的涂刷在沥青层上,宽度以超出盲沟边各2cm为宜,待环氧树脂完全凝固后,方可开放交通;

4治水效果和经验总结

通过第二阶段隧道路面渗水的治理,QC质量管理小组对新工艺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4.1操作简单实用,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养护作业人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

4.2通过二年多的观测,原渗水路面已不再有渗水,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4.3原方案费用成本偏高,新工艺可将成本费用降低45%。

参考文献:

[1]邵强.隧道内渗水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23-25.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3篇

关键词:明沟排水;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连井管线沿沟渠走向,沟渠内水深约2m,部分沟渠有内衬。连井管线沟槽距水渠的距离约为10~15m,当地土质基本为粘性土,土的渗透系数较低,根据上述情况,此次连井管线沟槽土方开挖中,初步确定采用明沟排水,对于特殊地段(如遇砂土、粉砂等),渗水严重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2 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是现场最普遍应用的一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工程中由于沟槽较浅,采用普通明沟和集水井排水。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在开挖沟槽靠近水渠的一侧,设置排水边沟,每隔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于集水井内,用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外。

(2)排水边坡纵向坡度随连井管线坡度设置,沟宽0.5m,沟深0.4m,集水井的截面0.8m×0.8m,深度低于排水边沟lm。

(3)现场设6台水泵(2台备用),周转使用,管径100mm,将水排至旁边的水渠内。

3 轻型井点降水

当沟槽内排水量大,明沟排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本项目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拟降低地下水位3~6m。

3.1 施工流程

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3.2 轻型井点系统(见图1)

主要设备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1)沟槽开挖深度在-2.00m左右,降水深度为-3.00m,深度超过2.00m的,降水井点管相应加长。

l~井点管;2一滤管;3一弯管接头;4一集水总管;5一水泵;6一沟槽;7一原有地下水位线;8一降低后地下水位线

图l轻型井点系统示意图

(2)井点管选用直径50mm的UPVC管,长度3.5~4m,井点管下端2.0m范围内,管壁上呈梅花形钻直径15mm的孔,孔距为25mm,管壁外包滤网2层,外面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l0铅丝绑扎一道,防止泥砂进入。井点管上端用弯管接头与总管相连。

(3)连接管选用直径50mm的UPVC管,每个连接管均宜装设阀门,以便检修井点。集水总管采用直径100mm的UPVC管,每隔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

(4)抽水设备:现场共备真空泵两台,离心泵4台(2台备用),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管径100mm,抽出的水排至水渠内。

(5)水枪:50mm×5mm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l6mm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6)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7)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3.3 操作工艺

3.3.1 井点布置

当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深不超过5m时,采用单排线状井点,本工程中井点设置在靠近水渠的一侧。

井点管距沟槽壁1.5m,间距设为1.6m,入土深度比所挖沟槽底深1m左右。为充分利用泵的抽吸能力,集水总管标高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

轻型井点布设长度按35m一段考虑,设置2段,总长70m,在需降水的部位按顺序向前移动,周转使用,满足管道安装需要并及时回填。

3.3.2 井点管埋设

根据管线走向,确定井点位置,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启动高压水泵,水压控制在0.4~0.8MPa,采用水枪高压水流冲击成孔,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间隙,以便于填充砂石。井点管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滤水管部分埋入含水层内。井孔冲击成型后,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点管插入,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填灌砂石滤层时应注意:①砂石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②滤管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在60~l00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③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超过滤管顶以上1m,一般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④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3.3.3 集水总管及连接管安装

沿井点管线外侧,通过连接管使井点管和集水总管相连,要保证管路严密,无漏气现象。

3.3.4 检查管路

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先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真空表一块,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压力表一块。试抽时,随时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及抽水设备的运转情况,当真空度达到550mmHg(73.33kPa),可进行正式投入抽水。

3.3.5 井点管使用

井点管运行后要连续工作,现场备双电源以防断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较混,或清后又混等要及时纠正。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等简便方法检查井点管是否淤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管线运行良好,才能满足连井管线施工要求。

3.4 质量标准

(1)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组井点管和接头中心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井点埋设应无严重漏气、淤塞、出水不畅或死井等情况。

(3)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73.33kPa,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3.5 成品保护

(1)井点成孔后,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加盖盖板,防止物件掉人井孔内堵孔。

(2)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3)井点使用要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3.6 安全措施

(1)冲孔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落成人员伤害死或设备损坏。

(2)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3)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4 沟槽支护

施工中为保证沟槽边坡稳定,不发生坍塌,在降水的同时,要对边坡进行支护。

(1)边坡支护采用竹跳板与48×3.5mm钢管固定绑扎,支护在靠近水渠的一侧,上部钉木桩锚固,下部用木方水平支撑。

(2)边坡渗水可由竹跳板缝隙渗出,而保证土方不坍塌,支护长度按200mm考虑,针对易发生危险部位周转使用。

(3)对井室、管接头部位设长期支护,对渗水严重部位,在井室、接头预留处打防护桩,采用l50mm圆木防护,待井室、接头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

(4)管线安装完毕并进行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

5 结束语

通过采用明沟排水和轻型井点配合施工,使水位降到沟槽底部500mm以下,保证了连井管线的顺利施工。实践证明,轻型井点降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降水方法,有效降低了土方施工难度,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在今后的施工中,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4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施工要点

水作为当前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路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在对公路路基排水工作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环境因素、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对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水患、路基泡水、路基损害等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路路基的建设质量。

1 公路路基排水施工分类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前我国的公路路基排水工程施工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当前我国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公路路基公路路基地下水施工,第二类为公路路基地面排水施工。

公路路基地下水施工主要通过排水沟、暗沟、渗沟、渗沟、检查井等对地下水进行排除,降低公路路基范围内的水分,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公路路基地表排水主要是通过截水沟、边沟、排水沟、拦水带、蒸发地等完成对地表水的排除操作。排除地面水的过程中,上述设施可以有效提升地面水的排除效果,方式水流流入到地面路基中。

2 地下排水设施施工技术及施工要点

2.1 明沟及排水槽

明沟及排水槽主要是用于地下水位不高,浅水层埋藏不深的情况下。在上述地下水排水设施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将明沟及排水槽嵌入到潜水层,将明沟设置为梯形,边坡比例保持在1:1.0~1:1.5.明沟纵坡设置时要对边坡倾斜度比例进行适当加大,要以干砌石片对边坡进行加固。要合理设置反滤层将水渗入到明沟中,保证水流顺利排出。排水槽在设置时尽量设计为矩形,使用混凝土、浆砌片石、干砌石等材料修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要设置一排或多排渗水孔,通过外部粗颗粒透水材料对边侧进行填筑,每隔10~15m槽沟填筑一次。

2.2 暗沟

暗沟可以有效对地下水进行拦截或降低地下水,能够有效提升地下水的控制效果。暗沟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引导,能够通过自身沟渠,通过沟内分层填充的不同颗粒直径的颗粒材料,将水分排出。在上述操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暗沟中的颗粒材料透水性进行分析,观察路基范围内泉眼及渗沟组织对水流的汇总效果,一旦发现渗水材料质量不符合当前需求,要及时进行材料转换。

暗沟在施工的过程中断面主要为矩形或上宽下窄的梯形,其底部一般宽度在0.3~0.5m,高度一般为1.0~1.5m。暗沟包括填石渗沟及反滤层两部分。填石渗沟施工中要保证渗沟形状与暗沟一致,最好选取较大碎石或卵石对填石渗沟的底部及中部进行填充,选取较细颗粒在碎石或卵石两侧或上部进行填充。反滤层设置时要对碎石或卵石上部及两侧进行控制,保证颗粒比例逐层减少。

2.3 渗沟

当前常见的渗沟主要包括填石渗沟、管式渗沟、洞式渗沟。不同形式的渗沟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填石渗沟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于渗流较短的地段且纵坡低于1%,管式渗沟主要应用于地下永引水较长、流量较大的区域,洞式渗沟主要应用于地下水流量过大的区域。在上述三种渗沟应用的过程中,填石渗沟要对自身原有地下水位进行严格控制,渗沟低部应在最下层不透水层上;管式渗沟长度应在100~300m,末端要适当设置横向泄水管分段对地下水进行排除;洞式渗沟在设置的过程中应保证路基干燥状况。

除此之外,在上述三种渗沟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1)保证地下水流及渗沟布置相互垂直;(2)将渗沟的横宽埋藏深度、排水等与维修要求结合在一起;(3)要防止含水层中砂、土等挤入渗沟中,合理设置反滤层。

3 公路路基地面排水技术及施工要点

3.1 边沟

边沟是当前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边沟主要指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及低路堤路基的坡脚外侧,以汇集及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小量地面水沟槽完成路基排水的措施。在边沟施工的过程中应将边沟设置在挖方地段及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边沟设置的过程中平曲线处要保证沟底纵坡与曲线前后紧密连接,保证两者衔接的平顺效果。要对曲线内侧可能出现的积水及外溢现象及时进行控制,对曲线外侧的边沟及时进行加深,确保提升曲线总体排水效果。曲线增加值要保证等于等高值。

在土质地段施工的过程中当低沟纵坡大于3%时要进行加固;要选取平整面的干砌石对边沟进行铺砌,使用小石子对砌缝进行填充;使用砂浆进行铺砌的过程中要保证砂浆的饱和度,对可能出现的沟深漏水及时进行处理。

3.2 截水沟

截水沟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对自身的位置进行充分考虑,要保证在合理的位置下对截水沟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截水沟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对其边缘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进行控制,尤其是在无废弃土堆的情况下,要严格依照土质状况进行明确且不可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在实际截水沟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弃土堆,当存在弃土堆时要根据土堆的位置对施工操作进行合理选取。当弃土堆在路基上方是要保证截水沟与其距离在1~5m左右,弃土堆坡脚距离路基挖方坡顶应大于10m,要将弃土堆顶部设置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截水沟在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在长度500m处设置合理的出水口,将水引到山坡侧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处,完成对水的合理排放。截水沟设置是要对其出水口进行严格设置及修建,保证出水口的质量。在一定情况下还要设置排水沟、急流槽或跌水等,保证出水口与周围其他排水设施之间的平顺衔接,降低可能出现的水流下渗及冲刷效果。除此之外,在对截水沟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还要对截水沟进行防渗及加固,防止出现截水沟外渗问题。

3.3 排水沟

排水沟在设置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当前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标准,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第一,要保证排水沟的线性平顺效果,控制排水沟的半径低于10m。在排水沟施工时要尽量选取直线形,要在转弯的过程中设置成弧线形,其具体设置是要根据施工状况进行控制,一般状况下要保证在500m以内;第二,排水沟在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远离路基,保证路线布设和排水沟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排水沟中的水流速度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要对沟底及沟壁进行表面加固,保证坡脚高于3~4m。

3.4 跌水及急流槽

跌水台阶高度在设置的过程中要依照地形及地质状况进行严格控制,要对多级台阶的不同高度与排水要求向符合。急流槽设置是要对坡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提升排水的质量。在该部分施工中要严格符合以下规定:(1)使用浆砌圬工结构,依照地质条件及环境条件,对各项台阶进行控制。该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各级高度及长度之间的比例与原有的地面坡度比例相适应;(2)急流槽纵坡的设置要保证在1:1.5之内。当急流槽较长是要将槽底设置成不同的纵坡,确保上下段之间出现明显分隔断。该纵坡坡度在设置的过程中要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适应;(3)当急流槽长度过长时要进行不同长度分段,每段的长度都应该在10m之内。接头处要使用防水材料进行填充,对空隙状况进行补充;(4)急流槽在设置的过程中要对自然流水及涵洞进出口过渡段进行设置,建立合理的端护墙。

4 总结

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有效性与当前的水的控制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对公路路基排水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排水工程及地下水有效结合在一起,对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形成完善的路基排水系统。施工人员要全面控制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当前公路路基排水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沟槽开挖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1)挖沟前应认真研究图纸,充分调查了解开挖地段的土质、地下水位、原有排水系统、已有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交通道路等情况,确定排水措施、开挖断面、开挖方法和安全措施等。

(2)在选择开挖断面时,应考虑土壤性质、施工场地大小、施工方法、管径和埋深等条件,既要满足施工排水的需要,又要保证管道结构施工的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2沟槽开挖工艺要点

现场地下水位应较高、土质水渗透系数大,人为扰动和地下水孔隙水压力作用,易造成地质土液化地基失效,边坡失稳。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由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判断应否及如何作好边坡防护。

(1)开挖前由施工人员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需有专职施工员在现场配合。

(2)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在挖掘机开挖过程中,必须按规范要求放坡和预留工作面,及时测量槽底高程、中线、轴线位置和宽度,防止超挖。在离基底设计标高约20cm左右采用人工开挖整平。

(3)如在开挖过程中发生超挖或扰动,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将超挖和清除位置填回石粉或碎石、砂,并夯实,严禁用土回填。

(4)若开挖后地下水位较高,应开挖流水沟排出地下水,如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出现淤泥流出现象,则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大开挖面、换填沟槽土,打钢板桩等。

(5)雨天施工时,应在沟槽顶上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沟槽。槽内则要适当增设抽水机以便排除坑内雨水和地下水;并密切检查边坡的稳定性。

(6)槽底不得浸泡。

1.3沟槽检查验收

沟槽开挖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项目包括开挖断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沟槽边坡等。

2.管道安装

2.1安管前准备

对管子、管件等,查对出厂合格证书,并已按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核对无误。将管子、管件内部要清理干净、不存杂物。管安装前量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编号配管,选用其壁厚相同及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合对接。

2.2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采用人工安装。槽深不大时可由人工抬管入槽,槽深大于3m 或管径大于直径DN400mm时,用非金属绳索溜管入槽,依次平稳地放在砂砾基础管位上。严禁用金属绳索勾住两端管口或将管材自槽边翻滚抛入槽中。混合槽或支撑槽,可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送到位。

承插口管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面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低点向高 点依次安装。

调整管材长短时可用手锯切割,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管道接头,除另有规定者外,采用弹性密封圈柔性接头。

3.沟槽回填

沟槽回填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凡具备回填条件,均应及时回填,防止管道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损坏。埋入路基内的任一类管线,在该类管线安装完毕后,施工所开挖的沟槽必须用沙回填,并用水冲压密实,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3.1回填土施工

沟槽回填施工包括还土、摊平和夯实等施工过程。还土是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同时管腔两侧同时进行。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的范围内均应采用人工回土,超过管顶50cm以上时采用机械回土。还土时按分层铺设夯实的要求,每一层采用人工摊平。沟槽回填土的夯实采用人工夯实。

回填土压实的每层虚铺厚度按250mm。回填压实逐层进行。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压实,应采用薄铺轻夯夯实,管道两侧夯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管顶50cm以上回填时,应分层整平和夯实,若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若较重车辆在回填土上行驶时,管道顶部以上必须有一定厚度的压实回填土,其厚度不小于70cm。

3.2施工要点

(1)回填前必须将槽底杂物(草包、模板及支撑设备等)清理干净。

(2)回填时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严禁带水回填。

(3)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的范围内回土,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进行,不得直接堆在管道上。

(4)采用木夯、蛙式夯实等压实工具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cm。

(5)检查井、雨水口及其它井室周围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a)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

b)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cm。

c)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d)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4. 质量保证措施

4.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

4.2工程严格按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将ISO-9001工作程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4.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奖优罚劣。各分项工程,各道工序,定人、定岗、定责。验工计价,必须有质检人员签字,建立定期质量评比制度,奖优罚劣。

4.4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加强重要结构、重要部位的质量检查,认真执行工程项目监理规定;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自检,以抓好工序质量,要做到每道工序未经质量部门检验、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从而使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和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4.5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成立对重点工序、重点环节的领导小组,要经常对进度,质量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各小组及质控部门每月必须进行一次质检活动,分析质量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每次活动必须详细记录,活动内容要有措施,有预定目标。

4.6严格审查供料方资质,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进入现场要提供合格证及相关试验报告,对于进入现场的材料进行产品标识、状态标识、并及时送往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做材料复试。主要材料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

4.7施工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上岗。

4.8工程实行专业化施工,成立专业施工队伍,并在施工前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的培训。

4.9项目经理部在现场设置测量队,中心试验室。测量队负责测量复核的管理工作,对重要轴线、水准点进行复核检验和竣工测量;试验室负责各种材料的进场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提供和试块的制作、养护、送检等各种试验工作。

5.结语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是隐蔽工程,隐蔽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环节中的重点技术,才能保证市政排水工程

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6篇

关键词:客运专线;隧道;综合排水;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XXX铁路客运专线XXX隧道全长1800m,20‰单面下坡,覆盖层厚度50~90m。设计为时速250km/h的有砟轨道,线间距4.6m。隧道区域以砂岩为主,夹泥岩,地下水总体不发育,砂岩段基岩裂隙水发育。该隧道中心里程附近地表有一灌溉水库,占地面积约4800,水深2.0~3.0m,影响长度约100m。

2 隧道排水设计

隧道防排水设计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构筑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作妥善处理,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排水设计措施主要有排水沟、排水管和引水盲管等。

2.1 排水沟

线路中心线设盖板矩形沟,净宽×净高为600mm×790mm;双侧设置侧向排水沟,净宽×净高为300mm×940mm。

2.2 排水管

边墙设横向排水管,出水口距轨面高度为390mm,间距不大于10m,采用Ф80mmPVC管,将纵、环向盲管通过接头引入侧沟;道床排水管位于填充混凝土内,出水口距轨面高度为1.18m,一般间隔40m设一道,采用Ф100mmPVC管,壁厚5mm,其作用是连接侧沟和中心线矩形沟,使其形成排水通道。

2.3 引水盲管

隧道初支表面与防水层之间设环向盲管,间距不大于10m,采用Φ5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壁厚3mm,外包土工布,并以麻绳或透水胶带间隔捆绑,间距不大于200mm;纵向盲管设置于边墙内,间距不大于10m,采用Φ8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壁厚4mm,外包土工布;明洞衬砌背后竖向排水管及横向引水管采用Φ50HDPE波纹管或PVC管,将积水引入侧沟。

3 现行排水系统常见问题

现阶段隧道工程渗漏现象广泛存在,久治不绝,潜在较大安全隐患,造成效益流失。常见问题主要有地下积压水引起道床不均匀升降或混凝土开裂、导致轨面起伏,影响列车正常运行;造成电气化、信息系统损坏,现代电气化铁路绝缘、防锈要求极高,不允许隧道出现渗漏;二衬混凝土表面或施工缝渗漏严重,四处漫串,一处治愈另一处复发,无法有效根治;仰拱施工缝出现涌流,处理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4 分段排水与分区减压工艺方法

分段排水是指隧道衬砌前,在初期支护表面间隔100~150m环向钻设一排Φ34mm孔,间距1.5~2.0m,于孔口处环向并列设置3根Φ50mm打孔波纹管(外包土工布),波纹管通过侧沟与中心线矩形沟连通,当衬砌背后长时间积水产生一定压力,将积水分段排除,避免在二衬背后串流,从混凝土不密实部位或施工缝处渗出。

分区减压是指在隧道中心线水沟内,间隔20~30m,预埋1根Φ100mmPVC管,使隧底基岩与沟底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当隧道地下水汇集在下部并产生压力时,可直接排放,避免了仰拱施工缝渗水现象。

4.1 分段排水工艺方法

4.1.1 根据排水带规划里程,防水板台架就位,并作好临边防护和照明措施;

4.1.2 在初期支护表面沿环向断面用红油漆大致标示出钻孔位置,间距1.5~2.0m;

4.1.3 连接风水管,调试设备,保证凿岩机正常运转;

4.1.4 在标示出的孔位处钻孔,钻孔深度一般为300mm,以钻至基岩面为停止标准;孔径一般为Φ34mm,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1.5 在孔口处并列安装3根Φ50mm打孔波纹管(外包土工布),波纹管采用硬塑胶带或土工布带固定,用水泥钉或射钉固定在初支面上,间距约1.0m。

4.1.6 按设计图纸要求敷设土工布及防水板;

4.1.7 道床横向排水管施工时,在对应排水带位置,增设1~2根Φ100mmPVC管,将线路中心线矩形水沟与侧沟连通,形成流水通道。

4.2 分区减压工艺方法

4.2.1 仰拱浇筑前,在线路中心线水沟范围内预留一根Φ100mmPVC管,管底紧贴隧底基岩,管口高出水沟底约80mm。管底与管口均采用土工布或胶带密封,防止水泥浆进入。

4.2.2 紧靠PVC管设1~2根Φ16mm定位钢筋,防止混凝土冲击导致管道倾覆。钢筋锚入隧底基岩60~100mm,增强其牢固性。

4.3 控制要点

“分段排水、分区减压”属于隧道排水探索型综合施工方法。操作简单,质量易于控制。

4.3.1 初支表面钻孔深度应保证与基岩面连通,否则将影响排水带效果;

4.3.2 三根波纹管并列设置,互相紧贴,中间一根波纹管尽量位于钻孔中心位置;

4.3.3 排水带处预埋的波纹管应全部与隧道侧沟连通,严禁漏接、堵塞。

4.3.4 减压孔PVC管应与隧底基岩连通,土工布或胶带封口应严密,采用细钢丝捆绑,如被堵塞,应重新设置;管道埋设牢固,防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出现倾覆等。

5 分段排水与分区减压应用效果

“分段排水、分区减压”综合加强型技术是在总结隧道排水施工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处于摸索、试验阶段。实施效果良好,衬砌混凝土表面及施工缝处未出现渗水、涌漏等。

6 结语

“分段排水、分区减压”综合加强型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费用投入少、实际效果明显、潜在影响大等特点。在施工阶段并不会立即产生经济效益,但远期价值较大,一是可有效减少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和施工缝出现渗漏现象,减小运营后治理难度及损失;二是对提升企业形象和产生良好社会效应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后隧道工程建设中,需进一步拓展思路,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总结有效施工方法,如降低侧沟底标高,减小施工缝渗漏机率等,确保防排水施工质量可靠,运营、使用有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7篇

滑坡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一般来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也起着主要作用。地下水软化岩土体,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诱发滑坡的产生。

另一方面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滑坡的危害

滑坡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常见的病害,西南、西北、华东和华北等山区、丘陵以及黄土高原地区都有大量滑坡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铁路、公路的不断扩建、增建和城市旅游开发等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原生地表,尤其是开山炸石,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高边坡滑坡事件屡见不鲜。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危害实例:狮子山位于成都市东南郊,为南北方向的低缓丘陵,成昆铁路以长约1.4公里的双线路堑通过这里。线路纵坡6‰向昆明方向下坡堑坡和中心挖高最高18米。由于对于膨胀土以及开挖后的路堑边坡土体软弱结构的性质认识不够,设计、施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致1958年9月开工的次年雨季6天内,连续发生滑坡的地段共长约1000米,滑体32万多立方米,钢轨被扭曲抬起。

滑坡的治理

1. 滑坡的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的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2)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3)全面规划分期治理的原则;(4)综合治理的原则;(5)治早治小的原则;(6)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7)科学施工的原则;(8)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原则;(9)加强防滑工程维修保养的原则。

2.滑坡的预防

(1) 防止古老滑坡复活a.不在滑坡上方作填方加载,不在其抗滑段作挖方削弱支撑力b.不在滑坡体上设易渗水建筑物c.严格管理生产生活用水不使其渗入滑体d.设置必要的防滑措施e.有条件时改水田为旱田(2)防止已变形滑坡大滑动造成灾害a.停止施工,加强监测,防止灾害b.加强地表排水,夯填地表裂缝c.上部减重,前缘反压和排地下水常是有效措施(3)防止易滑坡地段发生滑坡a.高边坡地质资料的勘察分析,包括①地层岩性,坡体结构②易滑坡地层及其分布位置和性状③地下水分布及出露位置b.可能发生的变形类型和规律分析c.合理的坡形、坡率、坡高及加固措施设计d.科学的施工方法和顺序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

1. 绕避或消除滑体 (1) 改移道路; (2) 全部或部分清除不稳定体; (3) 架桥跨越滑体2.减少下滑力 (1) 改变线路位置或坡度;(2) 排除地表水;(3) 排除地下水;(4) 减重。

治理实例:以成昆线狮子山滑坡治理措施为例。总计本段交付运营以前,先后清除坍方60万立方米,作纵向盲沟1300米,横向支撑渗沟及边坡渗沟110条,总长约1700米,支挡建筑物长2300米,使用片石3万余立方米,是成昆线路基病害整治工程中最大的工点之一。

1962年年底铁道部对本段滑坡的整治原则方案,总体设计进行了鉴定,在本段交付运营前的整治措施,基本按鉴定意见设计、施工。总的原则是“疏挡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①用木撑渗沟疏水,同时支挡滑坡,提高了滑床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了滑坡推力,渗沟长短间距可灵活增减,适应工程需要。支撑渗沟为柔性建筑,允许土体产生小量膨胀变形,从而降低膨胀力。

②在路堑坡脚设置挡土墙或片石垛加固,使支撑渗沟沟间土体及挡墙连成一体,增大抗滑作用,并便于渗沟纵向排水。侧沟基础依托于可靠挡墙或直墙上,否则易于破裂,难以排水。

③设置渗水暗沟,引走支撑渗沟内地下水,形成地下排水网。将水引向南端低地以疏干路基。完工以来,暗沟内水流不断,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沿暗沟20~30米距离设检查井一处,施工检查井时,周边土体向中心临空面膨胀,挤坏浆砌石衬砌,因此,改用了140级混凝土衬砌。

④为防止基床翻浆冒泥,在基床部分挖除膨胀土,换填砂卵石,由于路基两侧设有深渗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疏干效果较好,运营以来,基床基本稳定。

排水沟施工总结第8篇

关键词:公园景观雨水收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雨水收集利用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是非常重视的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这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洗车、浇庭院、洗衣服、冲厕和回灌地下水。于此同时,人民也开始注意把城市景观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结合,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雨水收集利用城市景观案例。如,荷兰鹿特丹雨水广场、澳大利亚悉尼维多利亚公园、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美国波特兰唐纳德溪水公园等。

在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

1 概况

1.1 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地处中原,位于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的河南中部,因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全境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133公里,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全境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海拔高2153米,最低68.5米。

平顶山市地处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10毫米,其中45%的降水形成径流。平顶山市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4亿立方米,人均558立方米,略高于全省人均、亩均占有量,但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并且地区间分布不均,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大。

1.2 项目概况

平顶山市山顶公园坐落在市北部平顶山山顶,公园总占地约950亩,城市主干道新华路直达公园门口。平顶山属于石灰岩山体,表层土层浅薄、贫瘠,山顶地形总体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雨季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缺少水源,土地贫瘠,自然植物只有一些低矮灌木,经过十余年的经营,虽然种植了一些乔木,但由于严重缺水,大多数植物只能勉强维持存活。缺水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山顶公园的发展。

2 雨水收集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是“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技术,它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主要包括生态屋顶 (Green Roof)、绿色街道、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结合山顶公园现状,我们应用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山坡截流沟、蓄水池、以及沙石填充保水技术、明渠、暗沟等,将雨水收集用形象的、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形成园林景观,是园林与科普教育及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3 雨水收集利用景观

3.1 集水系统

明沟和暗渠:为了有效排放雨水,在各景区景点、服务接待点的建筑物四周设雨水明沟或暗沟,拦截雨水径流;在公路和游步道一侧或两侧开排水沟,必要地段设小涵洞;在各停车场周围布设雨水明沟或暗渠,以便迅速地组织地表水,排向附近沟渠中。同时为了体现生态性、软化硬性景观,明沟的做法采用自然做法。

3.2 保水与排水系统

1 山坡截流沟

由于山顶公园地形存在坡度,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需要修建截排水设施截流沟。截流沟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坡面径流,排除多余来水,防止冲刷。

水土保持工程学对沟渠工程的规划原则要求: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因地制宜确定沟渠工程的类型、数量,并按高水高排或高用、中水中排或中用、低水低排或低用的设计原则。本公园以种植林草为主的坡面,沟渠工程应采用均匀分布的蓄水沟与截水沟合二为一。

2 雨水花园

人工花园技术在国外的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利用该技术把截流沟改造成为公园内部带状花园系统。同时,该系统也把拦水、蓄水、排水与保水等多种功能全集中与一身。具体做法:在截水沟内沿沟底做暗沟,暗沟内每隔一定距离做一道横向拦水梗,以使水分就地保存,不至流失;暗沟内用粗石、建筑废料、沙、土等材料分层填充。如: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沙弗得附近建造的储水池,就是用粗石填满储水池。这些粗石使储水池的体积减少约55%,但减少蒸发约90%。在暗沟上选择种植耐水湿、根系发达、过滤性好的乡土植物。

3 跌水景观

沿公园主干道设置若干水窖,雨水通过排水沟就近排入水窖;各水窖通过地表排水沟相连,水窖在收集满后,就通过沟渠一级一级向下排最终排入集水池,形成公园内部跌水景观。此系统是目前我国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中的一种较成熟的雨水收集做法,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3.3 储水系统

本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做三处主要的积水设施:两处集水坑和一处小型水库。

1 人工湖

在公园中部、北部现状已经形成两个坑池,其中中部一个较大。它们是在公园的前期建设中经过人工开挖的,由于没有完整的配套系统及资金,该设想一直没能得以实施设施,工程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现在我们稍加整理即可成为人工湖。人工湖作为该公园的主题景观,它即丰富了公园景观元素,又解决了雨水收集储存的问题。

2 水库

在公园的后半部有一天然形成的谷地,我们在谷口修筑一坝,形成水库。其本身通过现状自然地形就可搜集大量雨水。由于谷地较深,为了减小水坝的危险性和增加对干旱年的少量雨水的利用率,我们通过在谷内修建多条水坝,对雨水实行分级拦

截。

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积水问题和缺水问题同时存在,如何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者的共识。当前,人民已经在居住区、学校、道路、公园、广场等区域成功的应用了雨水收集相关技术,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说明在设计上将雨水收集与景观结合起来,不但不会削弱景观的审美性,还能创造出一个多样的、高效的、可持续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陈盛彬,杜顺宝.木渎景区金山采石口植被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3008(5)

[2] 吴为廉主编.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赵方莹主编.水土保持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