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3 17:12:22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

1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物质基础检测的情况

土木铸造实物物质基础在发挥它作用的途径中物质基础监管检查测试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无可厚非,物质基础相关选择以及针对性删除要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在使用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物质基础时,他们有两种特别的属性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环境下的忍耐程度,以及在相对环境中的稳定存在状态,工程建造者一定保障这两种特别的属性。土木铸造实物启动项目在竣工后,由于它周遭的领域性地形是不可以预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土木铸造实物启动项目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非人力损坏的情况,例如:(1)阴雨天气的降水淋泡与降水后阳光的曝晒。(2)高温天气下的干燥曝晒。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一定要做好选取土木铸造实物物质基础方面的相关工作及土木铸造实物物质基础选择的监管检测直至排除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土木铸造实物物质基础可用性。

2相对于我国现况,大部分问题分布

根据网络上相关数据的调查,可以很清晰的得出结论,当下我国在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物质基础监管检查测试工作上没有一个很完善的工作系统,与之相关的物质基础监管检查测试机构相对于以往相关机构很是繁杂,但是一般情况下会隐藏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让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物质基础的监管检查测试质量在以往的比较中落得下风,监管检查测试获取的数据其实并不是很准确,这情况让监管检查测试人员不可以及时得到可靠的相对正确的理论依据。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监管检查测试人员使用的监管检查测试硬件的技术含量是不能与较于成功的技术相媲美,另外,相关的监管检查测试手段操作者相关的专业性信息了解不够完善、在研究探讨方向上金钱的投入量不足,由此,监管检查测试结果是具有波动不准确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波及到工程整体的质量除外。排除上述问题,到此时此刻为止,我国的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企业是依附在相对应的国内外企业之下,以及科研的土木铸造实物工程项目物质基础监管检查测试机构,将其物质基础监管检查测试相关管理层,这样就使得监管检查测试结果不精准的现象经常出现。

3提高相关监管彻查的监管质量的部分对策

3.1相关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监管彻查机构一定要拥有相当资本的相关操作人员,并对相关操作人员针对操作工程性质作业实际,进行有效的非纯理论性教育,让相关的操作者能够拥有一定的知识设计手段和实践操作经历。监管事件属性特质的工程性质作业注重的是相关操作人员的工程性质作业时的个人素养问题以及工程性质作业能力水平。在工程性质作业领域最宝贵的财富不应该某种机器,而是人才,这里人才工程性质作业时的个人素养问题以及工程性质作业能力水平一般决定了着管事件根本属性的工程性质作业水平。这里特别指的是人才圈子里的精英骨干,那么在他们的工程性质作业条件上就要有一定能力上的束缚,要重点监管检测其学历情况,就业的能力表现以及动手实践性的操作(包括相关技术以及对工程性质作业有条不紊的组织管理的能力)等。监管事件属性特质的工程性质作业应明文规定实践性手段负责人被应聘的条件与门槛,应明确规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条件以及从事实践性手段监管彻查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同时也应该对进行监管审查的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并应该针对于想要达到的目的,给予相对应人员所谓的培训,以应对考核。从其他方面来讲,针对于大众,进行相关职业的建设、清廉建设、相关人员行事的教育。

3.2相关工程所需材料获取

监管测验材料样品的制造和善后处理是监管事件属性特质的工程性质作业整个监管彻查其中的重要的一个重要检查换届。相关物质性实物性能的监管彻查报告是通过对所取相关物质性实物样品进行监管彻查得出的。监管彻查相关物质性实物有代表性的取样,这都是很值得人关注的环节。要是没有遵循相关科学性的规格取样模式方式方法、被确定的相关索取部位以及所需要的实际需求量进行获取,或者相对于不同要求,我们索取素材的地点与计划的不一样,就可能导致监管彻查数据有不同成都的事物存在,进一步的对整个相关物质性实物的质量监管测验工程性质作业拥有弊端。例如:水泥混合物形式的相关工程硬件的选取形式是水泥取样中的代表性取样,可以不断的取用,但总是用量的最小值是12kg(国标)。监管事件属性特质的工程性质作业内必要建立可以分辨拟监管彻查样品的监管彻查技术手段,只有按照上述才可以保障识别样品的途径中不会将不同的样品个体混合以至于不易分别。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不仅仅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问题作为其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切实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2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神盘公路

中图分类号:F301.24;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784-05

Ec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Expansion of Shenpan Highroad

ZHAO Yong-huaa,JIA Xiab,LIU Genga,WANG Xiao-fenga

(a.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b.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s and statistical data, the ec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e expansion of Shenpan road wa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ecologic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soil erosion conditions, et al.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on agro-ecological, fauna and flora resources and possible risk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 eco-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henpan road

公路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期均对地方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2],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神盘公路是陕西省神木县原煤外运的重要公路之一,属于二级公路,运力有限,已不能满足当今运输量日益增加的需求,因此对其进行改扩建,升级为一级公路,以满足实际运输能力需求。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3]的要求,必须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回顾性分析了拟改扩建神盘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并对建设期和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为项目建设和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神木至盘唐公路位于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属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下的榆神府黄土梁水蚀风蚀控制区,该区的生态功能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水资源短缺等是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1~8.5℃,极端最高气温38.6℃,日夜温差悬殊,最大冻深147 cm;年降雨量一般为350~400 mm,且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雨量多集中在7~9月,占总降雨量的60%,多为暴雨。气象灾害较多,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地貌类型有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土石山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区域地表支离破碎,岩体,山高谷深,沟谷切割剧烈,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主要有淡栗钙土、沙质黑垆土、沼泽土等分布。河流主要有窟野河、黄河小支流等。植被属于温带草原区域的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草本植物、灌木和小面积落叶阔叶林与温带针叶林,包括“三北”防护林,路旁、村边、地埂防风固沙林等。

2研究方法

2.1野外调查

调查项目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设置样方,调查沿线的生物信息,并拍摄样方照片;记录沿线居民经济收入和用地状况。

2.2资料收集

收集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的林业、农业、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统计数据等资料;获取遥感数据(以2007年6月28日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为信息源,空间分辨率为19.5 m);搜集植物量、生产力等相关文献资料。

2.3数据处理

对于沿线的调查数据和各部门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遥感图像进行校正、裁剪、监督分类、精度评价、矢量化、建立拓扑关系、统计项目两侧各300 m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植被类型面积等;并根据文献资料,计算沿线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按地貌类型分段统计各数据。利用Erdas、ArcGIS、Excel等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现状分析

3.1.1植被特征评价区植被类型主要有乔木林、灌木林、草本和栽培植被4类。栽培植被沿河流及梁峁缓坡地及较缓沟坡地呈现为带状,面积为107.83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3.04%;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评价区的各个路段,面积为2 133.35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60.16%,构成了评价区的景观基质;灌丛主要分布于评价区东南部,分布较为均一,面积为575.8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6.24%;乔木林主要分布于窟野河河漫滩、黄河滩地和公路两侧,面积为658.44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8.57%。各段植被特点与全区基本相似。张柏崖至沙峁段(上行线K8+000~K39+350、下行线K8+000~K40+800)以草丛为主,面积为1 728.01 hm2,占该区段的67.66%;栽培植被、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分别为70.09、195.80和500.41 hm2,占该区段的2.74%、7.67%和19.59%。沙峁至盘塘段(上行线K39+350~K55+700;下行线K40+800~K58+000)以草丛为主,面积为405.34 hm2,占该区段的40.85%;栽培植被、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分别为37.74、380.08和158.03 hm2,占该区段的3.80%、38.31%和15.93%。沙贺连接线以草丛为主,面积为62.54 hm2,占该区段的42.22%;栽培植被、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为3.85、39.70和39.90 hm2,占该区段的2.60%、26.80%和26.94%。

3.1.2野生动物项目所在区大型动物很少见,数量较多的有兔、鼠等,如草兔、田鼠、家鼠等;鸟类有石鸡、喜鹊、乌鸦、家燕、布谷鸟、猫头鹰、啄木鸟等;爬行类动物有蟾蜍、草蛇、红花蛇等;未发现有部级和省级保护动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3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陕西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资料,项目所在区榆林市面积43 578 km2,包括耕地面积6 410 km2,森林面积10 860 km2,草地面积19 552 km2(其中天然草地17 032 km2);项目直接影响区所在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总面积763 500 hm2,但大部分为山地和沙化滩地,耕地面积仅为45 220 hm2。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现状数据无法从统计数据中获取,其主要依赖于遥感解译结果。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TD/T1010-1999)等相关规定,将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共划分为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耕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等7类。评价全区及各段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见表1。评价区总面积

3 546.21 hm2,其中草地广泛分布于沟谷两侧,植被类型为小叶锦鸡儿灌丛和丛生禾草草原,植被长势差,以中低覆盖度为主,面积2 133.35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0.16%。未利用土地分为裸岩石砾地和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大面积分布于评价区基岩沟谷陡坡地,裸土地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区,面积0.58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02%。耕地分布于公路沿线两侧,河流一、二级阶地,梁峁盖地,梁峁缓坡地及较缓沟坡地,面积为107.83 hm2,占评价区域的3.04%。灌木林地主要分布于评价区路段的东南部沟谷两侧,以阴坡、陡坡、沟坡地为主,分布较为均一,其他路段分布较少,个别部位由于基岩,灌木林地很少,灌丛生长矮小,面积575.88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6.24%。水域面积较少,主要为窟野河和黄河,面积51.37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45%。有林地主要沿河谷和公路两侧分布于窟野河河漫滩,河流一、二级阶地和黄河滩地区,面积为658.44 hm2,占评价区域的18.57%。居民点沿河流二级阶地、道路两侧、梁峁地等分布,面积18.76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53%。改扩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其次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共占地34.81%,其余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较少。

张柏崖至沙峁段以草地为主,面积为1 728.01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67.66%;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为70.09、195.80、500.41、12.57、46.57和0.35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2.74%、7.67%、19.59%、0.49%、1.83%和0.01%。沙峁至盘塘段以草地为主,面积为405.34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40.85%;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为37.74、380.08、158.03、6.19、4.62和0.23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3.80%、38.31%、15.93%、0.62%、0.47%和0.02%。沙贺连接线以草地为主,面积为62.54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42.22%;耕地面积为3.85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2.60%;灌木林地面积为39.70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26.80%;有林地面积为39.90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26.94%;居民点与工矿用地面积为0.91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0.61%;水域面积为1.22 hm2,占该区段面积的0.82%。

3.1.4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丘陵沟壑强度水土流失坡沟兼治区下的丘陵沟壑剧烈、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亚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强制性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的土壤侵蚀分级标准[4],该区属于极强度和剧烈级别,其中张柏崖至二十里墩属于极强度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0 000~20 000 t/km2・a;二十里墩至郭家塔属于剧烈水土流失级别中的低级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0 000~30 000 t/km2・a,自然植被以灌草丛为主,地形较破碎,部分地段岩石出露地表;K19+000至终点属于剧烈水土流失级别的高级区,土壤侵蚀模数≥30 000 t/km2・a,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之冠,该路段地形地貌特征以土石山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明显,公路两侧以农田为主,自然植被以灌草丛为主,岩石地面情况较多。

3.1.5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5]。计算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土壤侵蚀严重,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年平均降水量很小,区域水热条件较差,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为一般。

3.1.6项目与湿地的关系根据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神木窟野河湿地保护范围为神木县神木镇到贺家川镇柳林滩村沿窟野河至窟野河与黄河交汇处,包括窟野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 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陕西黄河湿地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 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全部纳入黄河湿地保护范围,从府谷县墙头乡的墙头村沿黄河向南一直到渭南市潼关县的秦东镇十里铺村,其中包含着早已设立的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而本改扩建项目从K8+000~K41+300(K40+200)路段在窟野河湿地范围内,与窟野河是经过关系;上行线的K54+000至盘塘和下行线的K56+000至盘塘在陕西黄河湿地保护范围内,与黄河是相近关系。窟野河湿地和黄河湿地保护较好。

3.1.7回顾性环境影响分析已有神盘二级公路在施工期共设置弃土(渣)场23处,取土场5处;其中4个取土场在路边取土,1个为路外取土;13处弃土场设拦渣堤,10处为低洼地弃土,弃土场全部为荒地,所弃土石用于填土填沟,部分弃土用于路堤边坡的加宽。项目在建设期中对取、弃土场和临时占地采取严格的恢复工作,取土场严格按设计控制取土深度,其中坡地取土设计与自然边坡坡度相同,并设挡水埂,取土完成后,主要采取复耕等方式恢复植被。项目全线造林83.27 hm2,栽植油松5 300株,种草0.54 hm2;主要是在路堤两侧坡脚或边坡外种植高大乔木,边坡种植草皮。根据现场调查,现有神盘公路施工期设置的取弃土场经多年的恢复,场地的植被均已得到恢复,沿线植被长势良好。

3.2预测分析

3.2.1对沿线农业生态的影响分析改扩建项目全线新增永久性占地总面积为167.02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71%,其中,新增占用耕地为59.43 hm2,占新增总占地面积的35.58%,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68%;新增占用林地为107.59 hm2,占新增总占地面积的64.4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03%。项目占用农田约59.43 hm2,其中水浇地19.97 hm2,旱地39.46 hm2;区域基本农田占耕地总数约为57.40%,按此比例估算本项目区占用基本农田为34.11 hm2。尽管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较小,但毕竟耕地是农业的根本,是农民生活的基础和经济收入的来源,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对沿线农业生产及失地农民生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改扩建公路会改变沿线局部的土地利用现状,使耕地(含基本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但工程占用耕地的面积仅占该县总耕地面积的0.13%。考虑到公路为带状建筑物,永久占地对全县的影响比较轻微。但是对于一些占地相对集中的村,造成了相对集中的占地,导致了在乡镇或村范围内耕地数量的急剧减少,这对个别村、组土地承包人的影响较大。从农业生产减少的量上看,改扩建工程所经过区域减少的粮食产量为193.15 t,根据市场平均价格,耕地按照每公顷每年6 486.00元折算出工程建设永久占地造成的耕地农业生产损失每年为38.55万元;减少的产量和产值仅占区域总产量的很小部分,不会对地区经济和群众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属于重点建设项目,符合基本农田合理利用管理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公路用地范围,尽量少占基本农田,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设置临时用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2对植被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永久占地减少了沿线乔木林、草丛、灌丛等植被面积;施工期临时占地如弃土场、施工便道与营地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工程所处环境主要是农业生产用地,公路永久占用土地将造成占地范围内的带状地表植被的彻底损失,总计损失植被面积为167.02 hm2,占项目新增永久占地的64.42%,其中占用林地主要为公路两侧的四旁树和少量经济林木,以速成的杨树、柳树、枣树等为主,并非公益林等保护类林地。临时用地包括取土场、施工便道、拌合站、预制厂、堆料场等临时占地将对当地植被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造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工程施工期由于机械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等,施工作业周围的植被将遭到破坏,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破坏明显,特别是对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破坏,乔木层由于缺乏灌木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对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易感染病害和遭受风折。根据文献资料[6]和所得数据计算,拟建工程因征用土地,临时用地及取、弃土场地等使沿线地区的植被损失或损坏,造成植被生物量的损失约为2 779.71 t,其中生物量损失最大的地类是林地,占到了总生物量损失的76.48%。项目运行后,评价区内的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能力降低了253.47×106 g/a(C);林地降低了500.29×106 g/a(C)。农田生产力损失较小,不会对系统恢复力产生实质性影响。林地的损失量很大,主要是原来路旁的四旁树、经济林木等被清除,工程已经设计了新的防护林带,所以在工程完工后,林木在数量上能够达到原来的水平,经过若干年的生长,林地的生态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现有水平。

3.2.3对动物的影响拟改扩建公路两侧农业活动、煤矿开采和运输频繁,使沿线原有野生动物发生迁徙,沿线评价范围内无野生兽类的栖息地分布,分布的野生动物极少,主要有鼠类、蒙古兔等,施工期噪音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使其逃离施工区迁移到非施工区,但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基本不产生影响。但运营期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噪音、灯光和公路不封闭造成的阻隔影响等;但动物会避开灯光,利用桥、涵洞等穿越公路完成觅食、栖息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沿线鸟类种类数量少,且大部分为常见种,其活动受空间限制较小,会通过迁移和飞翔来避免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影响,工程建设对沿线鸟类的觅食等影响不大,施工过程中公路沿线周围环境的鸟类数量会有所减少,被施工影响的鸟类会在距离公路施工区较远的区域重新选择栖息地,不会导致鸟类多样性水平降低。施工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未及时处理的废弃物、多余或霉变的食品、饮料、破旧衣物用具及各种废塑料等引来的鼠类、蛇类、蛙类等,但施工结束后会逐渐消失。因此,由于该工程是旧路改扩建,原有工程早已运营数十年,许多野生动物早已离开工程区域,除建设期的施工噪音和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活动有一定影响外,运行期公路不封闭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兽类的阻隔影响很小;这些不利影响仅局限在施工区域,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当地野生动物基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4小结

1)项目区域处于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地形地貌属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是国家和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差,植被覆盖度中等,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河流数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很小,水热条件较差,沿线区域荒漠化严重,土壤侵蚀模数在10 000 t/km2・a以上,其中K8+000~K9+300段属于极强度侵蚀,K9+300至盘塘属于剧烈侵蚀,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沿线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2)项目区植被类型有乔木林、灌丛、草丛和栽培植被等4种,以草丛为主,植物有沙蒿、子蒿、柠条、锦鸡儿、杨树、柳树、枣树、苹果树等。评价区总面积3 546.21 hm2,草丛面积为2 133.35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60.16%;乔木林面积为658.44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8.57%;灌丛面积为575.8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6.24%;栽培植被面积为107.83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3.04%。

3)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水浇地和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与未利用地7类,耕地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3.04%,有林地占18.57%,灌木林地占16.24%,草地占60.16%;建设用地占0.53%;水域面积占1.45%;未利用地面积占0.02%。改扩建公路沿线以草地为主,其次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

4)改扩建项目全线新增永久性占地总面积为167.02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71%,其中,新增占用耕地为59.43 hm2,占新增总占地面积的35.58%,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68%;新增占用林地为107.59 hm2,占新增总占地面积的64.4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03%。永久占地中占用基本农田34.11 hm2,这种损失是永久的,应尽量减少占用和分割影响,并按照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应条款执行,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植被生物量的损失,因占用土地共造成沿线生物量损失2 779.71 t,损失最大的地类是林地,占总生物量损失的76.48%;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能力降低253.47×106 g/a(C),林地降低500.29×106 g/a(C)。永久占地对全县的影响比较轻微,在项目新建路段和旧路改建路段对公路沿线农户的影响较小。

5)项目沿线区域动物以常见种类为主,无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出现和栖息地分布。拟建公路所经区域地貌类型为河谷阶地、黄土丘陵沟壑和土石山,地形破碎,生态环境较差,较难见到有动物出没,在公路沿线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也很难见到有动物出没,加之施工期的施工噪音、人为活动影响和动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避险能力,导致动物在施工期会主动离开工程区域;而运行期公路不封闭,在设置一定数量的动物通道的前提下,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兽类的阻隔影响很小。

6)改扩建项目涉及窟野河湿地和黄河湿地,张柏崖至沙峁段(上行线K8+000-K39+350、下行线K8+000-K40+800)在窟野河湿地保护范围内,属经过关系;上行线K54+000至盘塘和下行线K56+000至盘塘在陕西黄河湿地保护范围内,与黄河是相近关系,在项目施工前应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合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看,该改扩建项目基本可行,施工过程需注意和加强环境保护,完善环境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字春霞,李蜀庆.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7-10.

[2] 董海燕,徐斌. 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林改造规划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53-55.

[3] 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

[4] 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

[5] 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S].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3篇

土木材料是土木建筑的基础,土木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决定了土木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土木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一般根据土木材料本身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分析、评定。

土木材料的特点

1.土木材料具有的塑性和弹性特点

土木材料的塑性是指土木材料在外力消失之后仍然能够恢复原样,在形状和尺寸不改变的情况下不生成裂缝的特点;土木材料的弹性是指土木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发生变形,但是在外力消失之后能够自行恢复到原状的现象。因此在土木建筑中不管何种土木材料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不发生变形,钢结构是最为常见的具有这样弹性性能的材料。一般土木材料变形的范围以虎克定律为准,变形的受力与变形的范围成正比。在材料的弹性模量概念中,表现为纵向应变与纵向应力之间的比例常数,当该常数值越大时再受热或者发生变形情况下的材料不易发生变形,能够在基体内产生相对性的应力,只有当应力在超出变形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会发生脆断现象;当该常数值越小,基体内做的功将应力消耗掉,材料就越易发生变形。

2.土木材料具有的韧性和脆性的特点

土木材料的韧性是指在受到外力时能够吸收绝大部分的力并且不发生破坏的特点;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到一定范围的外力作用是突然产生裂痕或者断裂的情况。因此绝大部分的土木材料都是属于脆性的特点,例如砖结构、石材、混凝土、陶瓷玻璃等,在高性能混凝土得到普遍运用的情况下仍会发生混凝土结构被破坏的现象,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混凝土的脆性问题,并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研制出具有耐久性和高韧性的复合型混凝土。

3.土木材料具有的耐磨性和硬度特点

土木材料具有的耐磨性是指材料在抵抗外来磨损的能力;硬度是指土木材料在抵抗外来硬物对其进行破坏的能力。

土木材料的遇水特性

1.土木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

土木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是指材料在与空气的接触过程中是否被水侵润的现象而进行划分的。绝大部分的土木材料都具有亲水的性质,水能够通过材料的毛细血管浸润到材料的内部,例如混凝土、木材、石料等,而石蜡、沥青等材料的表面则不能被水侵润因此属于憎水性材料,这种材料一般用于建筑的防水性。

2.土木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土木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被水侵润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水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材料的体积增大、强度降低,对材料的正常性能造成影响;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空气湿度变化的情况下既能够将水分扩散又能够吸收水分的特点,例如木质材料和混凝土,能够在扩散与吸收的过程中将水分平衡好,不影响材料的基本性能。

3.土木材料的抗渗性、耐水性和抗冻性

土木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能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该种性质的材料一般运用于水工构建筑和地下建筑中;耐水性是指材料在长期受到水作用下基本性能不发生变化、强度不降低的特点,该材料一般运用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建筑;抗冻性是指材料在水环境的作用下经过多次的冰冻和溶解其基本性能不发生改变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建设是为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对建筑材料的抗冻性也有特殊要求。

土木材料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

1.钢结构在土木建筑中的运用

钢结构是土木建筑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钢结构与传统的土木结构相比具有:(1)质量轻的特点,因此在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吸收变形的能力较强,不易产生脆裂现象,抗震性能较好;(2)承载能力强,钢结构的构建重量与同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相比很轻,并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割,大大的提高了使用面积;(3)在施工和安装方面,钢结构具有简单、迅速的特点,能够节省施工成本和工程时间;(4)对钢结构的拆除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环保和节能的特点,降低土木建筑的能耗的同时又降低了土地的使用面积。

2.混凝土在土木建筑中的运用

一般普通的混凝土是由细骨料、胶结材料、粗骨料以及水组成,混凝土是土木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制出了新型混凝土。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简单介绍,高性能混凝土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改良制成的新型土木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具有:(1)高强和超高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减轻了对地面的负荷以及自身的质量,能够节约成本;(2)高性能混凝土对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很强,能够保证建筑的使用周期,大大的减少了建筑的后期维修费用。因此在近几年,高性能混凝土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土木材料的运用要根据各方面外界因素结合材料自身的特点和性能以及建筑本身的特殊要求进行合理选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对土木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一些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土木建筑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选择土木材料时能起到借鉴作用。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道桥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要点

1土木工程道桥施工实例

某道桥工程位于高速路的重要结构部位处,总体建筑长度达到9.35km。为了杜绝车辆撞击造成公路桥梁引发车祸的后果,对于上述工程拟定将5.6m车行道与0.9m防撞护栏的组合结构布置于横向的公路桥梁构造断面部位,布置现浇混凝土的预应力连续钢构体系用于支撑上部的整体路桥构造,并且限定12.4m+2×21m+18.2m的道桥结构体系施工尺寸。施工单位针对道桥结构中的高墩现浇箱梁的路桥支架支撑结构实施了重点处理,严格控制在2.6m的悬臂总长度以及7.3m的箱梁总体结构宽度范围,而且控制在22.7cm的腹板部位厚度以及21.4cm的箱梁底板厚度,充分满足了道桥工程建筑物的基本施工质量指标。道桥建筑工程设计为7.9%的圆曲线超高值,拟定在曲线段布置桥面结构,控制于30km/h的路段车辆通行最大速度。表1为道桥工程的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2土木工程道桥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要点

1)道桥钢筋的施工技术。钢筋结构属于支撑道桥主体部分的关键工程结构,因此,决定了工程施工人员务必保证道桥钢筋的建筑主体连接部分满足最基本的钢筋荷载强度指标[1]。对钢筋结构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严格遵循现有的道桥主体框架图纸来进行钢筋位置的合理选择,禁止施工人员擅自改变钢筋的道桥主体支撑部位的位置。这是由于,具有支撑性的钢筋主体结构一旦产生了位移的现象,则很容易导致钢筋出现碎裂或者产生其他的施工安全风险,不利于土木工程的基本安全性能得到保障[2]。2)道桥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道桥主体结构主要涉及到道桥路面以及道桥路基部位。道桥路面的重要工程部位容易遭到过往车辆产生的碾压磨损影响,工程技术人员针对道桥路面的关键工程主体部位务必确保满足稳定性以及坚固性的路面施工检测标准[3]。具体针对砂石、卵石以及改性沥青混凝土组合而成的道路与桥梁主体路面结构来讲,应正确拌和各种不同的建筑工程材料,保证道桥主体路面结构达到最佳的结构完整程度以及结构安全性[4]。3)道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桥梁后浇带在道桥整体结构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桥梁后浇带的施工操作严格按照正确流程予以展开。浇筑道桥结构各个部位混凝土的时间间隔具有较长的特征,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建筑物附近楼板的预应力强度来完成后浇带的施工处理[5]。位于后浇带周边结构部位的施工缝必须保证满足特定的数目与长度,施工人员对此最好选择建筑侧墙结构与建筑结构板的周边区域。施工技术人员还需要略微调整现有的施工缝宽度与长度,防止由于不均衡的外界受力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较为明显的裂键。施工人员在留置超长建筑物的内部施工缝时,必须将止水钢板布置在相应的区域部位,对于分隔浇筑时间段不同的混凝土材料主要选择中层板来完成。施工人员对于跳仓施工方法有必要重点关注楼板跳仓工程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6]。施工人员应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严格按混凝土材料配比掺入各种材料。道桥结构中的混凝土材料应满足特定的材料性能强度,施工人员对此必须要严格加以控制。道桥结构混凝土支架安装施工的基本宗旨在于保证支架的坚固性,因此必须结合混凝土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基荷载限度来布置超长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支架,运用正确的支架拼接与支架安装工艺手段来进行处理。搭建混凝土模板以及布置钢绞线属于必不可少的超长结构混凝土建筑物施工要点。施工技术人员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模板结构在进行搭建与组装时,首先需要确定模板的预留拱度,充分保证浇筑处理后的超长结构混凝土能达到良好性能标准。工程技术人员在修正钢绞线的引伸量过程中,关键参考要素就是钢绞线本身的横截面积,并且针对弹性模量进行实地测量[7]。4)道桥路面的防水施工技术。公路分隔带本身具有阻隔外部雨水浸入公路表层以下的重要功能,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央的公路分隔带[8]。设计人员针对公路分隔带主要侧重于选择凹陷型或者凸起型的两种不封闭公路分隔带,或者通过设置封闭状的沥青铺面层用于形成公路中间部位的分隔带。桥梁与公路如果具有较小的公路坡度特征,那么最好选择拦水带的方式来阻隔外界雨水,然后运用集中排放路面表层存积雨水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9]。

3土木工程道桥施工技术的管理改进措施

1)道桥施工中的设备仪器保养。道桥框架结构的土木建筑工程本身属于规模较大的土木建筑工程,客观上决定了此类土木建筑物将会产生较高的施工成本消耗,其中重点包含了某些大型土木施工设施以及施工机械的物质资源投入。相关负责人员如果没有全面养护以及定期保养现有的土木施工大型设施与机械,那么很容易造成某些施工机械产生零部件锈蚀的安全事故后果,导致施工技术人员在操作上述土木施工机械时,发生伤害人员安全的不良现象。因此,土木施工单位针对施工大型仪器的定期养护必须给予全面的关注。针对道桥施工必需的混凝土搅拌机械设施、道桥路面的大型碾压设施以及运输车辆设施在实施全面养护的工程实践中,土木施工企业必须做到指派特定的施工机械养护负责人员,并且要求上述的专门养护责任人员通过实施严格的机械养护与设备日常维护举措,全面保证道桥施工大型设施与机械的良好安全性能。对于专门用于运输道桥施工材料的大型运输车,有必要定期实施全面的车辆润滑保养,避免出现过度磨损机械运输车辆的现象。2)道桥施工中的安全质量控制。道桥工程的具体施工操作人员要具备安全防护的意识,确保土木施工操作人员能及时发现某些细小的道桥框架结构安全风险,运用防患未然的思维方式对于现有的土木工程安全缺陷进行及时与全面的纠正。土木施工单位对于负责从事道桥现场施工的具体执行操作人员有必要展开全面的施工前期培训,要求上述土木施工人员充分掌握道桥施工的基本流程,按照土木工程特有的安全防护流程来进行正确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操作。土木施工人员对于道桥基础结构中的细小裂缝、结构渗水部位以及金属锈蚀部位都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查找,如此才能保证道桥施工企业全面防控各个典型部位的建筑安全质量缺陷,实现最大化的土木工程风险防控效益。3)道桥施工中的工程材料监管。道桥施工材料包含了钢筋、水泥、沥青砂石、混凝土以及水等,在道桥框架建造与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科学、合理地配制各种建筑施工材料。近些年来,很多新型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陆续出现。土木施工企业针对现有的各种不同类型建筑工程材料都必须严格进行全面的核查,通过实施严格的实验室测验,才能判断出某些混合建筑施工材料是否达到最基本的材料技术性能以及材料安全性能指标。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5篇

关键词:边坡 生态环境 生态防护 灌木

在公路、铁路、水利、矿山等基础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原地貌植被的破坏不可避免,弃土、弃石、开挖等会给和谐的自然环境留下大量的裸露边坡。这些边坡有的是岩质边坡,有的是土质边坡,或陡或平。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排除环境干扰的条件下,土质边坡有自我修复、恢复的能力,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及时达到防护和绿化的效果。岩质边坡因缺乏植被生长的条件,更难于自我恢复[1]。鉴于此,只有借助人工才能加快其恢复过程。利用植被稳定边坡、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学上称为边坡生态防护。近10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的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它不同于以往的工程防护措施,能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以坡面长期稳定为目的,以保护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恢复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减轻管理工作量为宗旨,主要靠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的附着力以及根系之间的相互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边坡生态防护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具有生态效益[2]。

边坡生态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对灌木、乔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较少,实践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态防护中有自己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着重研究灌木的应用前景。

1 生态防护的理论体系

生态防护的目标之一是使植物存活并正常生长。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把不良自然条件下树或草坪的成活作为研究目的,并在栽培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条件下的施工工艺或技术,如植生带、土工网、三维网、草袋、保水剂、生根粉等[4]。现代生态防护工程则不能仅以植物存活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边坡防护施工后,有的看似达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时间一长,由于植物之间的恶性竞争或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长势逐渐减弱,群落开始逆行演替,刚刚恢复植被覆盖的土地又会退化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现象[5]。

为发挥植物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应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关键是护坡植物的选择。下面研究在不同的边坡上制定物种配方应遵循的原则。

1.1 遵从植物生态习性,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态习性是指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气候生态条件、土壤生态条件、生物生态条件等。气候生态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决定植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土壤生态条件(养分、肥力、结构、pH值、盐分等)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生物生态条件关系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果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生长就要受到阻碍甚至发生退化。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种植。

1.2 保持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群落结构

目前,学术界就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设,如冗余种假设[6]、零假设、特异反应假设、铆钉假设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稳定的一个重要尺度,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物种之间往往形成比较复杂的关系,植物链或植物网更加趋于复杂,当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时,群落有一个较强的反馈系统,可以缓冲干扰。当某一物种发生病虫害时,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种,即病虫害不易传播。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是草、灌、乔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在一般的情况下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即使群落中一种或几种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而死亡,其他的植物也会填补其留下的空白。

1.3 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考虑,在利用植物进行边坡防护时采用的植物种类较多,这就要求拟定一个合理的配方,因自然群落中的物种、种群不是偶然的组合,而是生态上的协调与组合[7]。绿化植物的选配除了要考虑它们的生态习性外,实际上还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这是生态防护工作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和景观价值的提高。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使所选择植物生态位尽量错开,从而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8]。

1.4 遵从互惠共生的原理,协同植物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不仅是重要的吸收和代谢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分泌器官[9]。它一方面从生长介质中摄取养分和水分,另一方面也向生长介质中分泌离子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时,他们互惠共生,相互促进生长,如皂荚与七里香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促进作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时,就会影响其生长。群落中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选配植物种时应高度重视。

2 生态防护的现状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6篇

1.1灾害属性在整个宇宙系统中,灾害无处不在,甚至人类的诞生发展都与灾害息息相关:宇宙大爆炸、火星撞击地球、洪水肆虐等等。灾害具有7个属性:①灾害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灾害几乎与宇宙同生;②灾害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表现为种类复杂、起源不同;③灾害具有全球性与区域性,总体属于全球,但区域内灾种及程度不同;④灾害具有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以地震为例,其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强度均难以预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准确预测将不再是梦;⑤灾害具有突发性与缓慢性,地震、火山属于突发灾害,沙漠化、水土流失则属于缓慢灾害;⑥灾害具有滞后性与迁移性,人口膨胀滞后性表现突出,大气污染具有严重的迁移性;⑦灾害具有联系性与伴生性,暴雨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继而引发瘟疫、溃坝等。

1.2灾害的严重性①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全球自然灾害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不仅对动植物影响巨大,对人类的生存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地震频发造成的损失以亿元为单位估计,是人、财两方面的损失。②人为灾害广受关注人为灾害大体上包括战争、恐怖袭击、生态失衡、人口膨胀等几个方面。战争主要指非正义战争,比如日本侵华战争,这种战争不仅对受害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人民心灵的伤害更甚,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奴役我国整整14年之久,更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恐怖袭击首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此次恐怖事件共造成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人数3000多人,此事件之后,虽然掀起反恐热潮,但恐怖袭击案仍居高不下,呈日益严重趋势。生态失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是一个灾害高发的国家,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财损失,各种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尤其严重。人口的过度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老年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使中青年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经济的短时间高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应的在生产中,是否安全生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2.1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任务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地球上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依赖于其他部分人类才能存活在地球上,大气、生物、水资源等等。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对于每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圈”,比如大气圈,任何一个圈的平衡遭到破坏,都会对其他圈的生存平衡造成影响。因此,每一个圈都应该稳定的运行,过度的失调必将导致灾害的来临。比如,人类社会如果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不善加利用就会破坏岩石圈的平衡;人类大量捕捉动物就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破坏生物圈的平衡,最终会引发人类社会圈的失衡。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人类社会圈与其他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变化发展,反过来,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也会制约人类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灾害的发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各个部分不仅是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甚至是生死与共、错综复杂、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样的客观存在中,人类作为干预能力最强的主体,其干预能力一方面表现在干预的局限性上,即面对自然现象有时难以驾驭和掌握,如光、风、水等;另一方面表现在过度干预导致的“惩罚”上,这种惩罚即为灾害。

2.2防灾减灾成为重要学科随着灾害的日益加剧,灾害种类不断增多,灾害等级不断增强,逐渐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相继关注这个领域,并且逐渐形成一门专门学科———灾害学,其中包括众多分支,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很多领域。在这门学科中,各个领域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具有综合性,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制约关系,这是由于灾害本身具有复杂性。任何一个领域出现问题,必将导致其他领域出现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灾害链”。灾害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正确认识灾害并采取果断合理的措施才能减少灾害损失。面对这样一个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逐渐形成一个日益壮大的学科是必然的。

2.3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重要性①土木工程的属性防护性:现代土木工程的防护性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之中。超前性:土木工程的超前性是其重要属性,是与该行业与生俱来的。基础性:该属性表现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服役周期长。普遍性:土木工程的普遍性是由于各行各业对它的依赖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是永恒的,土木工程就是永恒的。②土木工程的重要性由于灾害具有随机性和预测困难性,因此,人们在面对这些突发灾害时,只好采取“守势”,而这恰恰是土木工程的优势所在。土木工程的五大属性决定了其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比如,我们虽然无法准确知道本年有没有洪水,但我们可以依据往年资料预计洪水并修筑堤坝。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土木工程依然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以火灾为例,由于火灾多发生在市区且频率较高,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就应该考虑防火墙、防火通道等设施,除此之外,在灾后救助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消防站,消防站首先应建设车库、油库、消防员居住及训练等设施。因此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无论在主动防灾还是灾后救助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3结论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7篇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城市园林

湖南地处中亚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且处于第二阶梯向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湖南研究和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

乡土树种就是多年来生长在本地的树种,适应本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便于栽种,易于成活的树种。这些植物与周围的生物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共同维护着当地的生态安全。传统观念里,柏木、香樟、银杏、油桐等是乡土树种。不少常青树很少被当作乡土树种,但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有相当一部分树种已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而生态特性保持原产地特征的树种,如白蜡、梓树、奕树、玫瑰、丁香等,也应被认为是乡土树种。

1推广应用乡土树种的意义

1.1利用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的特点,有效发挥其生态功能

乡土树种是当地土生土长、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适应当地极端高温、低温、洪涝、干旱等恶劣环境生存下来的树种,具有很好的抗逆性。如香樟在-18℃低温下才受害,有一定的抗海潮风、耐烟尘和有毒气体的能力。广玉兰能耐-19℃低温,对各种自然灾害均有较强的抵抗力,亦能抗烟尘。而有些外来树种虽然在暖冬时期能在当地过冬,但在极冷年份的冬季若不加以保护将会被冻死、冻伤。

1.2有利于形成地方特色景观

乡土树种分布具有一定地域性,大量应用一个地方的乡土树种后,必然会形成木地特有的植物群落,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园林景观。岳阳市地处中亚热带过渡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植被群落属亚热带绿阔叶林区域,常绿阔叶林是该植物群落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这类森林的上层由常绿阔叶林组成,其中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金缕梅科,山毛棒科为主,在森林中通常都有一至数个优势种,并常分为两个乔木亚层。乔木以青冈属、拷属、石栋属、楠木属等为常见。

灌木也多常绿种类,常见的有鹅掌柴属,冬青属、杜鹃属等;草本中有常绿的藏类。林内一般都有藤本和附生植物,在山地阴坡或避风面,树干上附生的苔鲜非常普遍。

该植物群落中竹林也占一定的比重。因此在岳阳大量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后必会形成常绿阔叶林植被群落这一特色景观。

1.3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树种丰富的资源,降低栽植养护成本

乡土树种种苗基地与造林地相距较近,可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了包装、贮藏等中间环节,栽植成本低、效率高。而且乡土树种有较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及较强的抗病虫能力,易于养护管理,在浇水、施肥、修剪、防病虫等养护方面明显比外来树种费用低。如栽种的奕树、梧桐等都易养护管理,很少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

1.4不会带来生物入侵

造成入侵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盲目引进各种外来物种,同时对生物人侵的治理,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未经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以夷治夷”方式,导致新的生物人侵的危险性。近来科学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发现众多能排挤、抵御外来生物人侵的乡土树种。这些本土树种不仅在本地覆盖、与外来种竞争以及天敌资源方面有巨大潜力,而且不会带来生物入侵,更为安全可靠。

1.5有利于丰富园林景观

乡土树种品种丰富,数量多,其中有许多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能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如四季常青的有香樟、杜英、桂花,春季开花的有杜鹃、映山红,夏季开花的有木芙蓉、蔷薇、合欢,秋季观叶的有奕树,无患子,盐肤木、水杉等,冬季开花的有腊梅、山茶,这些树种推广应用必将形成许多优良的植物景观。特别是垃圾山、大型工业区,高架屋顶等特殊的地方,许多树都难以生存,唯有乡土树种大有作为。

2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现状的分析

2.1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不丰富,数量少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除了原有的梧桐、香樟、广玉兰等行道树外,推广栽植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如奕树、抽子树、合欢和垂柳,杜英、梧桐,在公共绿地,庭院建设中也栽植银杏、水杉、垂柳、无患子、构树、木模、枫杨等乡土树种。据调查统计在市已推广应用的乡土树种有200种,乡土树种利用率仅为25.76%,岳阳市地处亚热带,植物品种极为丰富,可供城市绿化的树种很多,如大叶女贞、苦楠、乌柏、盐肤木、青冈栋,梓树、椿树等,都是园林绿化中极好的乡土树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2决策者、设计者对乡土树种的应用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进程加速发展时期,人们对自己生活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城市绿化工作出现了许多跟风现象,先后出现过丰花月季热、冷季型草坪热、红叶小聚热、大树热、色块热,南方热带树种热,认为跟上形势,园林绿化才有气魄、上档次、有排场,而对司空见惯的乡土树种丧失其应有的认识,认为其太普遍、太俗气、不上档次,特别是庭院小区绿化中大量引进外地名贵树木,追求所谓的热带凤光,追求所谓的欧式风格,殊不知树种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要建设出园林城市必须要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特有价值,才能建成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据调查统计邵阳市城市绿化近十年新引进的外来树种不下50种,但是对乡土树种的应用始终是那些已经成熟的品种,仅仅推广应用了木模、枫香、水杉、木芙蓉、储树、马尾松、柞木等,推广力度远远不够。

2.3乡土树种在生产和应用两个环节上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绿化工程中对乡土树种的需求量小,所以现阶段乡土树种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尽管乡土树种繁育较为容易,但因需求量少没有单位愿意生产,形不成市场,限制了乡土树种的推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现在湖南省的乡土树种如香樟,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前几年市场上对奕树需求量大,所以大力发展奕树,再等几年就可用于绿化工程上,但还有很多乡土树种没有苗木生产商生产,如枫杨、木芙蓉、苦糠、乌柏、椿树等。需用时,只能去乡村购买野生苗木,既难联系,又不容易找到质量合乎要求的优良苗木。

3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乡土树种对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有高度适应性,容易形成稳定的群落。再加上其成活率高、价格低、管理方便等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城市绿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发、利用和推广乡土树种已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常绿的乡土树种。

3.1乡土树种的推广先从工程设计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选取冠形较大的乡土树种作为背景树种、基调树种等具体办法,用景观效果好的树种遮蔽、阻档这些乡土树种,从而提高乡土树种的利用率。

3.2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对乡土树种的认识

提高园林设计人员对乡土树种的认识,增加对乡土树种方面的植物知识,避免盲目跟风和盲从某些领导的个人偏好。科研单位要科学选种,选取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物种,并在园林工程中推广这些乡土树种,扩大影响,打开乡土树种的市场,从解决需求的方面推广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3乡土树种的推广还需政策扶持

将种植乡土树种上升到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上,建立长期的、统一的和权威性的规划,把各项事业纳人系统工程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可以采取政府鼓励农户以及大、中型苗圃种植乡土树种、规模化生产大规格的苗木,既可保证有充足的苗源,又可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针对园林工程中采用乡土树种较多的项目实施优惠政策等方法。

3.4提高苗木的级别及质量是乡土树种推广的基础

现在很多苗圃在引种时都把目光投向热门的彩叶树及南方的品种,对种植乡土树种热情不高。而实际在城市绿化中,用的最多的还是乡土树种。很多乡土树种中的优良品种还没有被大家所认识。因而在种植乡土树种时出现结构性重复、过剩等问题,导致区域整体优势难以发挥。根据市场需求不难看出,未来需要的苗木是从苗圃里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和分级要求,干形、冠形、高度、根幅达到一定标准且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苗木。一些病、弱等“劣树”将渐渐失去市场。无论大小苗圃都应该把提高苗木质量作为发展之本。现在,大多数苗圃管理还非常粗放,生产的苗木良荞不齐。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将逐渐取代粗放式经营。因此,乡土树种的推广还需要提高苗木的等级和质量。

3.5引种驯化与乡土树种推广的有机结合

在绿化树种选择较少的邵阳地区,要达到较好的景观生态效果,还应坚持外地树种的引种驯化,要把外地树种的引进与乡土树种的推广结合起来。

在引进树种方面,不应舍近求远,把目光放在引迸外地树种上,在岳阳地区就有很多适于园林绿化的树种,邵阳县、新宁就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新宁地区种质资源相当丰富,如金田松、闽楠、祯楠、伯乐树、鹅掌揪、红豆杉等。

在引种的同时要严格苗木的病虫害检疫制度。近几年外地引进的油桐、水杉、雪松,10%患有根瘤病,因此,必须高度警觉引进外来种可能出现的生态人侵,对外来种的风险要进行科学评价。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钢结构技术;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58文献标识码:A

科技的进步,对于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钢结构技术,具有较大的优点,因此钢结构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抗压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环保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钢结构施工技术十分复杂,事故发生后造成严重后果等,因此对钢结构技术进行大力研究十分必要。

1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钢结构技术应用的复杂性

钢结构应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的质量问题,即便是出现相同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因素引发的。因此,可以看出,钢结构技术的应用十分复杂,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使用范围多加注意,同时以钢结构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从而使其承载力得到提升。进行结构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计算的精确性,钢结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并且有较多的图纸。

1.2钢结构技术应用具有严重性

钢结构设计过程中所具有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结构体应用不恰当,很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同时还会使工程工期被延误;另外,可能出现建筑物坍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并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这种情况发生后,建筑成本会有所增加,还会在社会上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

1.3钢结构体技术应用的可变性

伴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会导致钢结构质量发生改变,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1.4钢结构体技术的应用事故的频繁发生性

在传统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材料基本是以水泥为主,现在基本上均采用钢结构体。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从而导致建筑事故经常发生。

2钢结构技术应用与土木工程中的优点分析

2.1性能好

钢属于一种和钛硅锰等金属元素相互结合的金属材料。和传统的土木工程技术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性能优势,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还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和抗压能力,进而能够很大程度的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其次,是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结构具备着较强的延展性以及韧性。当前,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先进的钢材。另外,对于一些桥梁以及水利工程等,施工人员一般采用的是专门的钢材料,从而避免出现裂缝以及沉降等情况的发生。

2.2提高施工速度

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沙、石等材料,使用这类材料很可能由于天气等外界环境等的影响,延长施工工期。当下,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钢结构,可以极大的缩短工期。一般的工程施工采用的钢结构均是从厂家直接送到施工工地的,运输的成本较低,并且保存较为容易。另外,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混凝土楼板和钢结构交叉的方式进行。因此对外部装修时,还可以对钢结构进行安装。采用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施工速度。

2.3环保节能

当下,利用钢结构技术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是一种较为节能环保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第一方面,采用钢结构技术,不仅可以使工作量大大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噪音以及污染。第二方面,在土木工程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拆迁时的回收。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较为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建筑过程中使用钢结构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第三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在钢结构的材料质量还是保存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有着较低的成本。第四方面,钢结构所占据的空间较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木工程对环境的污染。

3土木工程建设中钢结构技术的施工要点分析

3.1钢结构的选材和连接

钢结构使用的钢材一般可以被分为四类:一种是板材、一种是型材、一种是金属制品,还有一种是管材。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是较为普通的碳素钢、优质的碳素结构钢、普通的低合金钢。采用钢结构进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柱子结构一般为“工”字形和“十”字形,并且这两种柱子的截面均是箱型。除了较为特殊结构的钢梁,其它的均是“H”型。对钢结构进行安装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各个焊接头所使用的材料和规格等制定出科学的方案。同时,针对梁和柱、梁与梁之间的焊接施工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法。例如,在进行高强度螺栓以及多样化焊接技术方面,对其进行焊接之前,施工人员要对连接孔的位置进行精准的测量。

3.2油漆工艺流程分析

油漆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对钢结构的基层进行处理,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做出适当的除锈工作。其次,实施这项工艺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手工处理的方式,利用钢丝刷对钢结构进行反复擦拭,然后再利用纱布对其进行反复打磨,直到钢材表面十分平滑光亮为止。最后,利用棉布或者纱布对钢材表面进行清理。针对一些锈蚀较为严重的金属,施工人员可以采用砂轮对其进行打磨。对钢材进行刷漆时,要保证油漆均匀、细致,并且不能使油漆进入钢材料的内孔中。刷漆工作结束后,待其干燥,然后施工人员利用与油漆相互配套的刷子对表面缺陷进行处理。对钢材进行刷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加入定量的红丹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钢材的亮度,最后进行钢结构的磨平处理。这些工艺完成后,需要对钢结构涂上一层磷化底漆,磷化底漆中主要有底漆以及磷化液。磷化底漆涂刷后,等待两个小时后进行底漆的涂刷。一天后,工作人员用清水将钢材表面的残留物清洗干净。

3.3钢构件的堆放以及选择安装机械地点

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较多的钢材,这就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钢材料的运输过程也较为繁琐,对其进行装卸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一定的装卸机械,还要保证钢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如果运输中钢结构出现变形,厂家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进行钢结构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搭式起重机,要保证起重机臂杆长度以及具备的起重能力符合建筑和材料的需要。

4结语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比传统的建设方式,采用钢结构技术具有较多优势。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的钢结构技术主要包括:钢结构的选材和连接、油漆工艺流程分析、钢构件的堆放以及选择安装机械地点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采用钢结技术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不但可以极大的缩短施工工期,并且具有一定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因此对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