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8 07:15:36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1篇

英文名称:Express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Information

主管单位:水利部

主办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0081

国内刊号:42-1142/TV

邮发代号:38-1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2篇

[关键词]水电开发 生态补偿 研究综述

一、引言

作为最直接的低碳能源生产方式,水电开发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实现减排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水电开发势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在这一点上,国内在水电开发领域也有众多研究,但只是对一些生态问题的解决停留在局部层次,只解决了一些局部性的问题。目前,针对水电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及与之结合的应用研究较少,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有关我国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研究进行综述,目的在于能够为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二、有关国内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笔者对2000年来30余篇有关我国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在我国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方面主要以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这三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因此,笔者也将在此部分主要就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关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的综述

到目前为止,尽管对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做了一些工作,但针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体研究尚少,已有的研究以单项功能如娱乐功能评价为主,也有一些涉及到水库的娱乐功能评价。正如鲁传一,周胜,陈星等人指出的一样“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湿地、土地利用等领域,对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影响的研究较少”。然而,莫创荣,李霞等人提到:实现水电资源可持续利用,需从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并且要在认识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生态补偿。例如,莫创荣在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可能受到水电开发影响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风光水利枢纽工程为例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和参数,计算其影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量,其结果是负效益占正效益的一半之多,以此案列说明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系统具有负面效应,而且不能不引起重视,因此,莫创荣提出了在水电开发工程应采取一定的生态补偿措施。

事实上,在莫创荣等人之前鲁春霞已经通过建立数量化评价方法,弥补了常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往往忽略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不足。比如,她将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依据不同的功能类型,针对水利工程产生的生态效应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河流净化功能的变化,确定了不同的测算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数量化评价方法。刘青则是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法、费用支出法、条件价值法、碳税法等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针对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进行研究。周志杰以羊子岩水电站为例就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影响进行评估,指出实现水能资源可持续发展,需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为基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评价方法较多,但并不统一,那么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环境评价时,由于评价方法的差异性,核算出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异较大。虽然,在评价方法和模型方面,我国学者做了一些研究,但还是没有形成统一认可和可操作性较高的评价模式。

(二)有关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综述

从上文所讨论的部分中,我们已经明显看出我国现在在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有关众多研究中涉及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影响的研究较少,然而,在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研究较多。

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于具体的水电建设项目或者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在此方面的评价主要有以下方法:确定性模糊评价方法、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与遗传算法相耦合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新模型等。近年来国内关于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也有了大量的研究,除了部分传统评价方法的实证应用以外,主要还有:层次分析法,比如薛联青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中采用了动态层次分析,而曾毅和吴泽斌则在分析了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之后,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比如徐福留等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的研究中采用了模糊聚类综合评价方法,李莉华等是在对水工建筑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应用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而李朝霞等在进行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了时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多方法相结合,比如,吴泽斌在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应用的是层次分析和模糊优选相结合的方法,而王翠文在马山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关评价研究中采用了景观生态学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三)有关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综述

本部分有关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查阅整理后,发现有关生态补偿标准的讨论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投入和效益两个方面为依据进行讨论,第二种类型是在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支付意愿及支付能力两个重要因素,而第三种类型则是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研究对象来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第一种类型,正如刘青等所提出当前绝大多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依据是基于投入和效益两方面进行,比如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研究中提出“以流域水质水量为主线,计算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总投入,按受益比例来分担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本,建立生态保护投入补偿模型”的思路。刘玉龙等也以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补偿量的实际测算为实例,从生态建设的总成本入手对生态补偿量进行测算。胡熠、李建建也认为以上游地区生态重建成本作为区际补偿的依据具有测算较准确、补偿金额相对公平和双重激励作用的特点,提出了闽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标准与测算方法。

第二种类型近几年才有学者提出来,是随着对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生态补偿行为的研究,才提出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还应考虑支付意愿及支付能力。比如,杨光梅,闵庆文等认为,补偿标准和支付标准是生态补偿的两个关键指标,以往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在受益程度这一重要因素上进行补偿标准的研究,而事实上,受益者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也是制定支付标准必须考虑的因素。张翼飞等通过对生态服务及其价值评估、支付意愿与补偿标准之间的理论联系进行系统的梳理之后,指出充分考虑利益主体的意愿是科学制订补偿标准的必要环节。

第三种类型主要是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研究对象来讨论生态补偿标准。比如,徐琳瑜、杨志峰、帅磊等以厦门市莲花水库工程生态补偿为例,将水库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为自然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三类,利用水库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王金南等提出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有核算和协商两种,其中核算的依据就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生态损失核算,以及生态保护投入或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成本。

尽管当前针对不同领域生态补偿标准的依据已在某些方面取得共识,例如,考虑受偿者与支付者的意愿已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但在目前补偿标准计算最多的成本构成方面仍然有待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三、总结

一方面,虽然生态补偿研究已在国内外广泛展开,但是生态补偿仍停留在个案水平,不具有代表性,并且理论和实践仍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生态补偿的机制问题上,未能形成一套具有一致性和广泛性的补偿理论依据和补偿标准。另外,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所计算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异有时较大,不能作为生态补偿的依据,对于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数额和定量化研究方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方法。

另一方面,生态补偿评价环节的缺失。目前对生态补偿评价的研究较少,生态补偿评价作为生态补偿效果的评判和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反馈在整个生态补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普遍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人就某一类型生态补偿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帅建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分析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2007,6(7):152-154.

[2]鲁传一,周胜,陈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测算方法与标准探讨[J].生态经济,2011,(3):28.

[3]莫创荣,李霞,高长波,陈新庚.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生态补偿[J].生态经济,2006,(4):54.

[4]莫创荣.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价值评估初探[J].生态环境,2006,(01).

[5]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03-807.

[6]刘青.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D].南昌大学,2007.

[7]周志杰.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8]薛联青.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成本辨识及其动态评估理论[D].河海大学,2001.

[9]曾毅,吴泽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中国水运,2008,(8):143-145.

[10]徐福留,卢小燕,周家贵.大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以巢湖“两河两站”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0-14.

[11]李莉华,王亮,张亮.水工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2007,(37):649-630.

[12]李朝霞,牛文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与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9,(28):36-42.

[13]吴泽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03.

[14]王翠文.水电站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马山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河海大学,2007.

[15]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0.

[16]刘玉龙 阮本清 张春玲.从生态补偿到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兼以新安江流域为例的机制探讨[J].中国水利,2006,(10):4-8.

[17]胡熠,黎元生.论生态资本经营与生态服务补偿机制构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11-16.

[18]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 2007,(27):10.

[19]张翼飞,刘宇辉.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2):39-44.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沼气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也在遭受不断破坏,作为支撑国家产业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因环境规划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比如,两岸山体由于人力开发造成了很大变化,大力开发的同时影响了水生植物生长,工程造成了水土流失等。这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国家正在着力改善,还需不断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自然环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大力做好环保工作。

1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1水利水电工程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性气候是由大气环境和水体分布决定的,大气环境和水体分布在自然状态下是平衡的,然而,在人类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后,或多或少地会对水体的分布造成影响。水是构成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水循环过程才有了气候的千变万化,水体分布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了气候的无法调控甚至灾难气候。

1.2水利水电工程对降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建造会使水库不断增多。经过阳光的照射,降雨量会大大增加,大量的降雨对于部分区域是“甘露”,对于部分区域却会引起洪涝灾害。据调查发现,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会增加,反之降雨会减少,即在距离水库比较近的地方,降水量反而会下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原本是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现在看来,似乎有些顾此失彼。长此以往,降雨时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南方的大型水库的夏季降雨量就会减少,冬季降雨量就会增多。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对降雨量、降雨分布、降雨时间分布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无形中的变化却造成有形的破坏。

1.3水利水电工程对水体的影响

当水库建成以后,大量的水容纳于一个地方,库内的水无法及时流出,造成“死水”的堆积,水库储存较久的水会让被淹没的植物腐烂更快,大量腐烂的植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水中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沼气甚至毒物质和难降解的重金属,形成次生污染源。

1.4水利水电工程对物种的影响

在大坝开闸时,水流速度过快,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幼鱼会因此死亡。鱼的大量死亡会对土壤造成恶劣影响,土壤的污染又会破坏植物。水库蓄水会造成水库周围土地大量被浸没,长久以来,周围的土地不再适合植物生长,不充足的氧气、土壤浓度的改变将会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危机。库区周围的土壤过于湿润,导致养分不足,植物无法扎根立足于此,造成大量的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1.5水利水电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并没有处理完全的废水,废水直接通过排放管道进入河道,造成河水的污染。水污染的严重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方便,比如,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味,含化学物质的气体进入人体内,潜移默化地伤害着呼吸系统;河道水污染造成周围的居民饮用水质得不到保障,长期住在附近的居民无法享受良好的水源,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施工期间,难免会产生噪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综上所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对人们造成了许多影响,空气质量的下降也使得生病率大大提升。

1.6社会及人文资产破坏

为了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在本地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与人文资产的影响巨大。如果一个地方确定要建设水利工程,则当地就要为此准备,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选为建筑地后,当地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曾经无数的记忆却成为现代化器械工作的场所。同时,如果水库恰好选中有大量文物古迹的地方,则为了大力开发水利水电,人文资产必定受到损坏,得不到保护的文化只能在经济发展中消失殆尽,唯一残存的可能只能来源于老一辈的记忆。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选址时需要慎重决策,尽量不迁移群众和破坏人文资产。

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2.1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工程联系起来

目前,水利工程设计基本都是考虑工程水文学,实际上,水利工程的建立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生态的破坏并不是人类发展的初衷,在专业化考虑的基础上,也应适时结合生态学。将生态学与水文学进行有机结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长足发展,才不违背人类发展的初衷。生态学为设计者提供了生态用水的理念,提供了自然发展平衡的思想,只有遵从这些理念,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才算是真正帮到了人类。因此,需要更好地将工程水文学与生态水文学相互融合,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宝贵经验和事实依据。在生态发展平衡的前提下,谈论水资源问题才不会本末倒置,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更加符合生态发展规律。

2.2合理规划和开发

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时,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长期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对库区附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各项资源的分布、开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考量,最终决定建立的地点、时间和规模,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切不可盲目、大量地开发利用资源,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

2.3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应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比如设计净水系统或排水系统,对水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减弱工程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因地制宜。

3结束语

目前,水利工程产业正在大力发展。在国内,对水利工程的建立在技术上仍有欠缺,高素质的人才也依旧匮乏。但在很大程度上,设计者们已经开始重视生态问题,将生态学与水文学有效结合起来,成为了设计者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国内,我们在充分掌握自然规律、自然界的运行准则的前提下,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立足国情自主创新,注重人才的培养,使专业化和先进的技术融入施工作业中;应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储备大量可用人才,在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走科学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动中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王得萍.浅谈水利工程的环保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

[2]姚华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的环保设计[J].水电站设计,1999(03).

[3]梁燕平.农民工居住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08(05).

[4]刘春妍.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3(15).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水轮机;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潘虹(1981-),女,江台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讲师;郑源(1964-),男,山东日照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项目编号:2009-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66-02

水轮机是培养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等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我国水电事业进入大电网、高电压、大机组、高参数的现代化发展时期,水电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也对水轮机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水轮机课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在教学环节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方式等环节进行了认识和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实效。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基石,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准确定位。近年来能源动力类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水轮机课程的学分也由原来的多学分(4~5个学分)减为2.5个学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1)根据培养要求的改变适时调整了教材,将原来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改为2003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水轮机》教材,并同时配套了2004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水电站动力设备》作为辅导书。

(2)教师决不能局限于对照教材“照本宣科”,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1]水轮机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介绍水轮机的工作参数、工作原理、相似理论、各种不同类型水轮机的基本结构和水轮机的特性曲线与选型设计。其中由于工作原理和相似理论数学推导比较复杂,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之间的联系过于客观,学生在理解上通常存在瓶颈。因此,对这两部分的教学尤其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随着水电事业的发展,水轮机制造水平的提高,即便新版的教材,其中也有很多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教师需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水轮机单机容量明显增大,如三峡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广西桥巩水电站单机容量5.7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等。

2.教学行为的问题

教学行为由两方面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组成,他们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2]

(1)建立热情、负责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首先,教师本身必须热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充满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其次,教学过程不仅是对水轮机课程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帮助同学建立工程概念,培养专业责任感和自豪感的一个过程。水轮机课程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这个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将来都会被分配到水电部门从事设计、施工、制造、管理、科研等工作,是水电基础行业的主干力量。然而很多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对于专业的了解其实是比较单薄的,甚至有部分同学是被调剂到所在专业的。因此,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环节多介绍些专业未来的工作领域,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工程素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教学过程中千万要避免“家长制”的作风,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2)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学生从简单的被动接收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在激发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总结了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方法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硬性地接受知识,没能够参与课程的讨论过程。尤其水轮机课程是一门对于数学要求非常高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推导公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难懂的感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同学提问和质疑,活跃课堂气氛。[3]

2)要避免只强调理论基础,忽视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法。水轮机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包括很多的实践环节,如水轮机实验、水轮机实习(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水轮机设计(含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熟悉水电站及水轮机的结构布置。理论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了解水电机组的平面布置,仿真机和水电站现场的实际演练,将书本中的结构与实际设备一一对号,把脑子里的“平面图”变“立体图”,弄清设备的结构、布置、连接、操作点实际位置。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国内外丰富的水电工程资料、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增加工程概念,便于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同时又可以为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大量引入日常教学,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的教学手段已经不是简单利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二维的教学课件,随着计算机仿真、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三维AutoCAD、3Dmax、Pro-E、Solidworks,Authorware等三维制作软件和以可计算信息为基础的虚拟现实(VR)系统被大量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目前在电气、机械、物流等专业教学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将课程内容做成融文字、声音、图像、视频、3D动画为一体的演示材料,具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原本静止的平面和单调的语言、文字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易理解课程内容。[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确实比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更具有优势,尤其在介绍实际工程案例的内容时。但是,黑板教学仍然需要合理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用鼠标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介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忙于接受知识,反而没有思考和理解的空间,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3)鼓励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否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索知识。现在教学要求已经提升到了研究性教学的高度,针对水轮机这种专业课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或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课题开发和项目设计等科学研究,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1.扩充资料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往往内容繁多,知识面广,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补充工程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感观认识。水轮机课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水电站现场的影像资料,或者通过建立教学模型或三维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水轮机的知识要点,此外,可以收集国内大中型电站的具体资料作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电站实际情况比较学习水轮机,提前建立工程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中应多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和研究性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比如教材中主要以混流式、轴流式机组为研究对象,但是随着电网要求的转变,抽水蓄能机组和大型的贯流式(灯泡式)机组在电网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上述特殊机组类型,并分析选择该种水轮机的原因。

2.提升教师能力,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环节的主要完成人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除了理论教学外,对自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也需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改进,要多和比自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深入观察、审视、评价自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4]

此外,教学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是直接挂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反思教学执行现状与工作实践之间是否吻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意见反馈,调研市场经济下人才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而调整授课重点,总结教学得失;[5]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水电和水轮机生产制造单位进行锻炼,与水电生产厂家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可以邀请水电生产一线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或举办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追踪水电站生产实际发展动态,增加学生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3.建立电子教案,实现网络互动教学

电子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成果,修正不足之处,并能将经验反映到后期的再教学过程中去,有益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保存。对于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极大地帮助其解决任教初期由于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和教学经验带来的教学问题。

此外,网络互动教学将是教学过程的发展趋势。水轮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知识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水轮机课程网站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之余,还有效解决了水轮机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目前,水轮机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实践和工程的结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与职业,2010,(11):42-43.

[2]李治军.教学反思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徐维晖.“水力机组辅助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5篇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企业职工思想工作是作为一名合格政工师的主要职责。帮助职工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所以作为政工师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可小觑。

1.政工师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

2.政工师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工师应具备强大的感染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状况,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员工遇到困难,能够首先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和困难。正因为有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因此可以促进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加强了员工在工作中为企业更多的谋取利益。

4.企业文化的构建也离不开政工师的能力素养建设,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不断推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仅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的不断向前。

二、水利水电企业对政工师能力素养的建设

1.不断提升政工师的自身修养。政工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提升自身的精神,思想修养,才能够给予他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否则不但不会起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说水利水电企业政工师的能力素养建设首先是从自我做起。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师需要从理论基础上不断深化自身政治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指导现实工作。其次,在生活上,要从理论上升到实践阶段,从实践中领悟,同时对自身的约束,自我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不断给予养分,到达更深层次的提升,更高境界的升华。在生活中,政工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人格魅力。最终做到能力素养的提供,做一名合格的政工师。

2.政工师知识的积累。知识就是力量,作为政工师需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这是作为当代合格人才的标准,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政工师的标准。作为政工师思想观念是占据首要位置,在思想观念上要坚持不断学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学习中提升自我文化修养。另外,作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政工师,不断学习与水利水电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各岗位各部门人员的情况,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将会与企业脱节,无法发挥政工师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水利水电企业的政工师要勤奋积极地积累知识,将视野内所发现的新的知识和观念都进行归纳和分析,抓住材料重点部分,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最后,借鉴他人的优点和观念也是政工师工作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结合自身工作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将其运用到工作中,转化成知识力量。

3.创新精神也是政工师需要。政治思想工作的建设是水利水电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师的专业素养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个精神构建。所以,水利水电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政工师的培养力度,提升其能力和修养,进行改革创新的活动,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文化,素养提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首先,在培养政工师的思想政治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获得更多的创新性想法,尤其是在实践中。水利水电企业中政工师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新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得到创新。只有自身的创新想法得到提升,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产生归属感。这样的方式能够不断鼓励水利水电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达到自我升华,人生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懈的动力。最后,政工师的工作单方面的提升是不够的,还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相互支持才能达到全面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

4.充实自身的本领对政工师的重要性。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水利水电企业如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巩固自身地位,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内部的建设,在不断提升的企业文化带领下逐步上升。因此,水利水电企业政工师在自身本领的提升中也至关重要。首先,在提升自身基本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素养建设,多总结,多积累,反思自我,积极改正错误,吸取其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另外,在工作中检验政工师的能力和素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的以实践的证实,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才能称得上合格,才能担任其指导作用。

三、结语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6篇

英文名称: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709

国内刊号:42-1231/TK

邮发代号:38-11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水电能源科学》(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国测水电技术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水利水电类核心期刊排名第6)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为华中科技大学D类期刊之一。

办刊宗旨:坚持以充分利用水、电资源与优化能源开发,促进我国水、电、能源事业的发展。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特色;信息反馈;多模块课程;产学研;大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2-02

大类招生通常是同院系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至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目前,按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是国内高校招生培养改革的一种新趋势。[1]大类培养满足了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但是,该培养模式也容易造成专业选择冷热不均,既影响弱势专业的持续发展,也增加强势专业的教学负担和就业压力。这一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因此,在大类招生的压力下,弱势学科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国内同类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专业发展受限,与专业特色不鲜明、社会认知度不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有极大的关系。[2]因此,在大类招生与培养的大背景下,坚持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形成具有行业或地域优势的特色专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3]本文拟从基于多途径动态信息反馈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产学研资源有机整合的角度,提出地方高校培养水利水电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化模式和思路。

一、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

1.基于多途径的教学效果动态反馈机制

学生的社会评价和校内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和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建设应主动对接外部信息反馈渠道。为此,应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了解水电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工作、学习动态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反馈渠道:社会评价信息反馈,主要通过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校庆活动、电子邮件、座谈、用人单位回访等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实习生的评价。校内评价信息反馈,包括:校督导组、学院督导组不定期听课,同行及领导不定期听课等,及时反馈教学问题;在期末组织在校生评教评课,对教师和教学效果给出评价;毕业离校时,组织学生代表座谈,对培养过程和育人环境提出意见。

2.基于动态反馈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中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水利工程人才的动态需求。

理论类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在校生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流体学科和固体学科两条线的特点,采取“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模式,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统一水利类专业基础平台;在专业模块中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建立了大容量的跨专业和学科的选修课程群,开设技术前沿的专题课程,构建了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技术前沿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

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构造“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按基础训练层、提高训练层、综合训练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实验模块、实习模块、设计(论文)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实践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统筹设计安排,通过系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模块课程扩展增强学生专业适应能力

水电专业多模块化设计[4]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传统的水利和水电工程建设将逐渐迎来发展调整期,专业设置上需要有所变化;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学生具有宽口径的就业能力。因此,本专业需要在专业模块设置上未雨筹谋。

基于大水利的理念,在水电专业培养计划中分别设置水利水电国际工程管理、农田水利、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在修完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相应的课程模块学习,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扩大到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水文水资源等领域。

二、产学研资源整合助推水电专业特色化建设

1.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办学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生产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形成相应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是水电类专业谋求行业和地域特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与湖南省水利厅、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省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总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湘江建设开发公司等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设计、生产单位签订了一系列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同时,通过学校与行业及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质量要求的研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吸引行业单位与部门参与教学建设和教学活动。通过上述措施,水电专业培养的人才始终能适应社会和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招生规模、就业形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发展和提高。

2.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资源,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有效挖掘校内实践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水电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创建网上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校内能得到初步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建设校外水利水电实习基地,紧密结合依托工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设置新的生产实训环节,以弥补校内实践不足之处。通过资源整体,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相结合、现场操作训练与计算机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校内导师引导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借鉴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5]的基础上,水电专业近年来开始在大三(学生分专业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既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学习、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导,还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和生产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项目、个性有所不同,同样学生知识结构、个人兴趣等也相差较大。例如:单从项目类型来分,可分为科研型和实践型,分别适应于不同学生。科研型适应于有志于进一步深造读研的学生,实践型适应于希望毕业后直接从事生产项目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导师和学生,鼓励师生之间的自由组合。近年来,一批大学生创新性试验和研究性学习等立项课题大多来源于老师的课题,学生们通过项目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通过与省内外水利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将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程知识的高级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弥补校内指导老师在工程经验方面的不足之处。我校水电专业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指导学生: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教学或作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半年安排部分学生结合科研或生产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每年选取部分学生,采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水利大类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创新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在此大背景下,建设具有行业和地域优势的特色专业,培养特色鲜明的水利水电专业人才,是保障本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行业与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论述了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水利水电专业依托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契机,坚持专业特色化定位和发展,不断积累行业和地域优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本科生招生人数和就业率稳中有升正是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肯定和鼓励。

参考文献:

[1]熊晓燕,肖蕙蕙.地方高校实施按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7):121-124.

[2]谢永和,殷文伟,李俊来.地方性高校部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26-27.

[3]刘尚蔚,于国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206,208.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第8篇

能源动力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在各行各业中有普遍的应用,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方向之一。能源动力领域人才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需求和经济分配状态的变化,科技发展的趋势等,都对本专业的生源、就业等形成了挑战。本期我们着重向大家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信息,以供考生参考。

李学文,太原市48中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太原市优秀教师,太原市优秀班主任,太原市十佳百优教师,太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师培养对象。

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

【历史沿革】能源与动力工程,2012年前称为热能与动力工程。该专业涉及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

【专业缘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比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就包括锅炉、电厂热能、内燃机、涡轮机、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冷冻与冷藏、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以及工程热物理等几十个小专业。但随着能源动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浙江大学率先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得到广大青年学子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不久后,清华大学也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成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1)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2)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船舶动力方向;(3)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4)以机械功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火力火电和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流体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机械工程科动力组,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时,脱离机械工程系变为动力机械系,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科系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国内外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教授、专家和学者。现有教职工258名,其中教师172人,实验技术人员62人,行政管理人员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部级教学名师2名、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教授75名、副教授59名。教师队伍士学位获得者占73.3 %。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与应用、化学工程等在内的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2003年增设的能源环境工程、后续能源与能源新技术、航空动力与空间环境工程3个博士备案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6个全国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是我国最早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下设热能工程系、制冷及低温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化工过程机械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等8个系和热与流体中心、教学实验中心。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主持国家973重大项目2项,并与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担了与美、英、日、韩、希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项合作项目。

在有史以来的多次部级评估中,该院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的评分均始终名列全国第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分也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有问必答・关于报考

问题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有怎样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或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领域工作。也可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还可在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问题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方向的不同有差异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问题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掌握哪些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问题5:能源与动力工程中的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什么?

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能源的生产必须高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意林散文】

羞 涩

文/刘心武

在我的艺术世界里,羞涩几乎无处不在。

我羞涩地画水彩和油画,不仅是因为我没受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也不仅是因为我害怕别人对我的画作鄙薄,而主要是因为我对色彩、明暗、笔触、韵味等充满了虔诚。对于我来说,那相当于宗教信徒走进了教堂。

我更常常羞涩地面对着大自然。

更具体地说,是常常羞涩地面对着大自然中最琐屑的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