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3 14:56:51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1篇

[摘要]关于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古今中外,不同的声乐教师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关于声乐方面的论著大多也只是论男高音的训练,而并没有更细的把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分开了进行论述,其实两者的训练方法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具体的训练方法却不尽相同。

关于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古今中外,不同的声乐教师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有关这方面的教学论文和著作也层出不穷,然而,关于声乐方面的论著大多也只是论男高音的训练,而并没有更细的把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分开了进行论述,其实两者的训练方法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具体的训练方法却不尽相同。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和探索,我深刻地体会声乐教学的艰难。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先天的优越嗓音条件、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声乐感悟能力,更需要他们有刻苦学习的干劲。特别是对男高音的训练,真是难上加难。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供同行和声乐爱好者们参考。下面我就针对戏剧男高音的高音训练来谈谈我的训练方法。

大家都知道,男高音一般分为: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两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缺少好的男高音。男高音——难就难在高音。如果你细心观察,凡是高音好的男高音一般都是一些嗓门较小、声音较柔和、富于歌唱性的男高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抒情男高音。而嗓门较大,声音结实有力的男高音一般高音很困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戏剧男高音。而歌剧咏叹调大多数的角色都要求用戏剧男高音来演唱,那么为什么戏剧男高音唱高音难?我们又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能更好地解决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问题呢?

一、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难是因为声带结构决定

戏剧男高音的声带比抒情男高音厚实一些,而他的共鸣腔体——咽腔、口腔也要大一些,这样戏剧男高音发出的声音要比抒情男高音宏亮、宽厚、结实一些;戏剧男高音唱到高音时真假混合就没那么自如了,如果真声多了声音就上不去,越唱越紧,用力过一点声音就容易破:如果假声多了高音能上得去,但高声区和低声区音色容易脱节,使得高音和低音音色不统一,甚至完全是假声,这就是戏剧男高音高音难的问题。而抒情男高音由于声带结构和共鸣腔体的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较柔和、细小而有弹性中声区假声成分多一些,当唱到高音时,真假结合自如得多,因此高音也就方便得多,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就好像一棵高高的树,树干的上节肯定比下节小,试想如果上面比下面大,那么这棵树肯定长不高。

二、解决戏剧男高音的高音问题

1、首先从转变声音观念开始——往往戏剧男高音声音条件好,在没有气息支持、喉部肌肉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发出较结实的声音,因此学生很容易骄傲自满,不求上进,以为自己的发声是对的,其实不然。相反,那些声音细小,声音稍暗的抒情男高音觉得自己条件不如别人好,于是肯于虚心求教,每个音都力求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发出,通过不懈努力,他也能发出优美高亢的高音来。这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一流嗓子不出歌唱家,二流嗓子容易出歌唱家”的道理。因此,我呼吁那些戏剧男高音们,你们拥有好的嗓子只是先天条件,你们更应该去学习科学的、有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不要一味去唱大声,有控制地发声,即使声音小一点,那也是好的声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好你的高音问题。

2、多进行哼鸣练习——大家都知道哼鸣位置就是歌唱时所想要的声音高位置。而哼鸣声就是真声和假声的连接纽带,当你发开口母音“a”到E、F、#F的三个过度音时,你会感觉到有点吃力,这时你就想到哼鸣的感觉来唱,或者a+ng(哼鸣),我想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唱好E、F、#F这三个过度音时,你的高音区这就自然地建立起来了,高音也毫不费劲地唱上去了。当然,这要有声乐教师反复地给予训练才能完成。因为声音是看不见的,而是一种感觉。因此,训练一定特别专心,当你找到这些哼鸣高音位置感觉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唱高音了。同时结合“u”母音来练习,因为“u”母音是中声区和高声区过度连接最好的母音,而且声音较窄,高音容易上得去。我们知道,半夜公鸡叫时发出的“呜……”声传得那么远,靠的是自然高位置的状态,因为鸡是没有思维的,只是随心所欲地“警报”——“天快亮了……”,我想多学习公鸡叫声,相信对高音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3、要多进行“闭口音”练习——戏剧男高音声音大、宽,发声时往往只能大而不能小,声音不集中。声音位置就低,位置低了假声就混不进来了,因此,越唱到高音声音就越紧。所以,练声时要多练“i”、“ie”母音,养成高位置小声练习的习惯。当你练“i”好了、稳定以后,渐渐地加入“o、u、a”进来一起练,这样声音永远在“i”的位置集中明亮地发出,再结合哼鸣练习,久而久之,高音就很轻松地唱上去,一点过度痕迹都没有,也不会出现真假转换脱节,声音从低到高就会很统一。

4、多进行“半声”练习——一般来说,不论是男声还是女声,中低声区的声音大而宽,到高声区,声音就逐渐变小而细,这是自然规律。世界头号男高音帕瓦罗蒂也是这样的,唱到高音时声音就小而虚一点,“虚”就是假声成分多一些。因此练声时要养成用横隔膜来控制声音,让音量控制小一点,特别是唱“E、F、#F”时,更不能加大音量,就是用你最大音量一半左右的音量就可以。这样久而久之,声音既能大又能小,伸缩自如,唱起高音就方便得多了。

5、唱高音一定要高音低唱。高音低唱——就是唱到高音时,横膈膜的支持更稳固,两肋的扩张更大,感觉声音就在小腹那里发出。很多朋友往往到高音时,为了获得高位置,拼命的往上喊,结果适得其反,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往上浮,声音发白无力,如果长期这样训练,声带一定容易出现毛病(声带闭合不好、声带小结等)。因此,唱高音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声音低落点的感觉。就好象我们想让乒乓球反弹越高,我们就得往下用力、使劲。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唱高音时要落底。我想只要认真去实践和体会,会感受到唱高音的乐趣。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2篇

笔者热爱声乐,学习男高音演唱多年并走上初步成功之路,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对于男高音的系统训练,我把它分为了如下五个部分:

1.喉头位置的训练

对于一个男高音歌者来说,喉头位置的训练决定着他声乐事业一生的发展和前途。曾经看到很多男高音,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天赋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在一开始的训练中得心应手,能演唱几首初级曲目。但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训练以后,换声点的难关过不去,甚至连以前的天赋都不见了,声音干瘪没有光彩。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于对喉头位置的训练不注意,认为太枯燥,“单调乏味”。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一个好的男高音会因为这个幼稚的想法和做法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在男高音的系统训练中,喉头位置的训练是最关键,最根本的练习。没有一个好的喉头位置,等于没有一个好的基础。没有一个正确的喉头位置,非但不会有所进步,反而会事倍功半,严重者还会由于长期的盲目训练使声带受到伤害,甚至产生病变,被迫放弃自己热爱的声乐事业。

2.呼吸的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与支柱。没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为支持,是不可能发出来好的声音的,而且,呼吸的正确方法与状态和稳定喉头的训练一样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时形成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目前声乐界对于正确的呼吸方法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是胸式呼吸法,有人说是腹式呼吸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其正确性与科学性。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对于男高音来说,应该是更科学更合理的一种呼吸方法。

歌唱呼吸的状态很重要,在吸气时要保持从鼻腔到小腹的整个管道的畅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歌唱的时候得到这个通道里面气息的支持,使声音更加坚定,具有穿透力。整个通道打开后,用鼻子与嘴同时自然、平稳的吸气,让气息通过通道到达小腹,这时的小腹完全放松而有了弹性,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也保持好放松的状态。吸气的感觉犹如我们在闻花的芳香,把气吸的越深越好,感觉到小腹向外膨胀,腰的两侧向外扩张。这时,稍加控制之后就可以配合喉头稳定的训练来进行。通过反复实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觉到气息的支持力了。

3.发声的训练

说到发声要了解我们的声带,因为声带是发声的振源体,也是决定一名歌者音质好坏的关键。在医院里,喉科医生可以通过喉镜来检查到每一个人的声带健康情况。健康的声带呈白色,表面光滑,边缘齐整、笔直。两条声带在发声时闭合状态良好,活动自如。好的声带是产生优美音质的物质基础。如果声带受损或产生病变,不仅无法学习歌唱,甚至连日常讲话都感到困难。

关于发声练习,首先说到发声的准备工作,应保持良好挺拔的站姿,口鼻吸气,然后稳定住喉头,让气息轻松的冲击声带,让声音有控制的,又是放松的从口腔里发出。(这时涉及到一个打开喉咙的感觉,当感觉喉头的位置轻松的保持住,让声音贴着后咽壁放松的唱出来,这就是打开喉咙的感觉。)

在发声时一定要以轻柔为主、切忌喊叫,这样才能获得一个较高质量的声音。

4.共鸣的训练

共鸣的载体―人体的各个腔体.人体有很多腔体:和我们声乐能够有关系的腔体有胸腔、咽腔(咽喉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头腔。一个好的男高音如果想拥有一个好的共鸣就必须把所有的腔体有机的运用起来,而不是低音区用胸腔共鸣,中音区用咽腔共鸣,高音区用头腔共鸣,这种把各个腔体割裂的作法是错误的。一个好的男高音应该学会三个共鸣腔协调运用,重点突出头腔,然后去带动其他的腔体。

胸腔是共鸣的最基础的载体,在发声的时候男高音应该充分利用自己胸腔的位置去歌唱,这样声音一定是饱满的、圆润的、具有穿透力的。当音从高到低时,胸腔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而从低到高时,一定不要把胸腔丢掉,一定要把胸腔挂上,这样高音就有了保障而更加松弛,完美。

咽腔共鸣的发挥也就是“打开喉咙”的体现,只有打开了喉咙,声音才会放出去。如果喉咙打不开,声音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出来,它只好另找出路,也就会出现错误的声音;如果喉咙打得不够大,那么声音由于没有完全放出来而显得干瘪、没有光彩;如果开得太大整个声音就会显得非常吃力、非常紧张,费力反而方法差。咽腔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形成一个声音的通道,上接头腔,下连胸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咽喉要道”。只有咽腔完全打开,形成一个管子,让声音从管子里顺利的从胸腔流出才能到达头腔,形成漂亮的、坚定的高音。

头腔共鸣是男高音最重要的共鸣腔体,是把声音送出去的最后一道工序,而且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因为头腔的构造比较复杂、抽象,所以难以掌握。声音从胸腔开始,经过咽喉要道到达头腔时,一定要让声音贴着后咽壁向上走,而不要图省事把它直接推到前面,虽然这样比较省力气,而且自己听起来非常响亮,但是这都是不科学的假象。自己听起来响亮是与耳朵离发声体近的原因。正确的声音是应该略感到一些发暗,而且是从脑后经过后再从前额发出来的声音。

5.语言的训练

语言在声乐的表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你的高音多么漂亮,你的高音多么的具有穿透力,但你咬字不清含糊甚至错字,那么你所唱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可以说语言是声乐表演者与听众交流的重要通道,只有听众听明白了你的语言才能明白整个歌曲的意思和歌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3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技巧;嗓音

J616.2

声乐是指人的嗓子通过系统的训练后,完成歌唱,将人的嗓子当成是一门乐器。学习声乐首先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决心努力学习声乐的意志和美好的愿望并充满信心,有健全、健康的发声器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基本乐理知识、对音乐的感觉和对音色的辨别能力。

初级阶段(入门)用自然声音学唱一些基本的练声曲,保持喉头往下,稳定喉头开始了解歌唱时呼吸与气息达到能初步运用。找到共鸣与共鸣体,找到呼吸支点主要用声乐练声曲,调整音色,掌握声乐发声的固定位置。对歌唱艺术方面进行锻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演唱水平。

一、自然声音与喉头稳定的训练

用自然声区的声音进行练习发音。自然声区的声音、音色是指平时在讲话时、和人的一些自然的声音,用这些声音进行练习,一般要求做到音低、音准、自然、开始学会放松、调节各个发声器官的肌肉紧张与松弛、保持喉头往下时的发音练习,并体会进入呼吸的训练。

在歌唱训练开始中,我十分重视喉头在练唱时做到不用力气地唱,并要求“用气不用力”喉头保持稳定的基本要领就是将喉头的部位处于标准的发音状态上,通过大量的元音,练习和对中声区以及正确呼吸的协调配合,把喉头放下来唱,因为对男高音来讲中声区是通向高音的基础部分,所以我反复强调,歌唱的自然声区、中声区、声音靠前这一系列的动作多是内部发声器官作调节过程,属于声乐训练的内容,必须掌握。

二、歌唱中呼吸的运用

我们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吹蜡烛和闻花很自然的方法进行训练,一般是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它的气量足、有深度,也能同时掌握呼吸的力度感和控制气息的力度感。而这种呼吸方法很容易找到歌唱中的呼吸支点。

呼吸的支点就是在声乐演唱时控制声部位置高、低和控制音量大与小的基点,对呼吸支点的训练是歌唱演员掌握的重点。它根据不同音高来决定支点的高低,属于声乐学习中的技巧。练习并掌握、运用呼吸支点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用时间去推敲,琢磨。

歌唱中的呼吸又叫“气息”,对气息的控制、运用,是每个歌唱者必须掌握的,开始训练气息是有点空旷的感觉,找不到呼吸的支点,一旦在训练中觉得呼吸时气息会跟着歌唱者随意指挥时,这种感觉就叫呼吸支点,运用良好的呼吸方法在歌唱中的最大作用是能让声音带入歌唱者的共鸣体之中,产生共鸣声,另外还能保护嗓子,歌唱时气息是贯穿在声音中而且音的高与低和气息有密切的关系。在歌唱中为了让呼吸与声音之间有密切的配合,就必须进行专门的“打哈喜”状态,在打哈喜时可以处于很放松的状态,能让呼吸有放松的通道,使得发声器官充分获得扩展,并能减轻喉部的紧张状态,使得声音达到圆润和饱满。

三、找到共鸣与共鸣体

找到共Q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功底,将各个相关的共鸣腔综合运用起来,浑然一体是共鸣体的充分体现和发挥。

怎样找到共鸣?用哼鸣唱法进行练习在学习声乐的起初阶段中,强调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以及呼吸支点,通过深深的气息把声音推向发声的共鸣区,一旦找到共鸣了就表明声乐学习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了。

要想真正找到共鸣,我们必须要在起初阶段的学习中掌握呼吸的运用和呼吸支点的建立,在练习中要不断提醒自己整个头部要保持放松的状态,特别是脸部保持微笑的样子,我们可以先用哼鸣唱法对声区进行定位,然后通过用模进的方法将嘴慢慢放开,在练习哼鸣的同时要保持绝对的气息,不要让气流太大或太小,因为在哼鸣音练习时声带会产生大量的共振效果,一旦将嘴放开时这种共振的物理现象就会因嘴放开的程度而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歌唱中的共鸣了,而整个脸部会觉得自己唱出的声音几乎漂浮在脸部上,好像带上了面罩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与现象就是共鸣的产生。有了共鸣声歌唱时的声音就会亮,有力度感,有一种穿透力。

四、正确的练声方法

1.音阶与音高的训练,巩固音高的概念,掌握演唱半音的技术,把音唱准作为重点训练项目,为今后演唱打好基础。

2.专门训练咬字、吐字,加强咬字、吐字的抑扬顿挫。

3.哼鸣音的练习,重点是唱练声曲。

4.音乐乐感的记忆与模仿。对音乐的乐感记忆是来自于起初的模仿,对音乐的乐感进行强化训练,会不断提高演唱者的音乐鉴赏能力,会丰富演唱者对作品理解、修炼的程度。

5.喉头与呼吸协调训练

保持喉头的稳定是歌唱中的一个普遍真理,喉头在男高音歌唱时应该说要做到相对稳定,只有相对稳定时歌唱者的气息才能畅通,从而达到发声系统器官的松弛状态。另外,还要求在歌唱时对通过的气息进行合理调节。

6.对中音区的练习

主要是唱元音为主,通过连音唱、进行上行或下行的练习,关键是对音色的要求:做到放松发音体的肌肉和喉头的位置正确。

7.对关闭过渡区的练习

从降B到F2一定要加强这个音区的训练。声音唱得圆润,通常是男高音引向高音时的引桥,是男高音成功的关键。

8.关闭法训练

主要是用“欧”、“依”等字音将所唱的声音往后靠,此时下腭自然下垂,口型打开,舌放平,脸部就像微笑一样的状态。

五、男高音的中音训练

对一个男高音来讲,中音区的功底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个优美的中音区的音色,为男高音获得良好的音色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中声区的训练应注意这几个方面:音区的划分从1到6就是中音区的发音,一定要加强1到6的几个音的训练。从高音1开始到高音4我们把它划分为自然高音区向真正的男高音过渡的阶段,开始进入关闭唱法前的预备区,要尽量做到放松、保持喉头的稳定、气息的畅通、音色甜美圆润饱满,对向上有一种感觉是来自气息的和共鸣的,在积极配合气息与声音向上时,我们的脸部肌肉应保持松弛和微笑,此时的口型不要张得太大,当进入关闭唱法时我们的每个发声体与共鸣的位置必须做到通力合作,但不是依靠喉部肌肉紧张而获得高音,而是需要绝对放松,必须做到让声音不断地集中起来,继续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另外我们把呼吸的支点提高到相应的音高上来,整个腹部相对有紧张的感觉,使气息畅通而保持声音的明亮、圆润,真正完成在轻松状态中唱高音。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4篇

关键词:歌唱教学;高中声乐特长生;换声区;训练

Abstract:Music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placed in important stage of whole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not only is an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organic constitute part, also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hat carries ou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student not very poor ground of senior high school walks into classroom, but backlog certain knowledge, technical ability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performance that has no lack of on the vocal music among them contains the student of opposite stronger advantage and we call it as "the vocal music special features living". Give vocal music special features students full demonstration and the space of development, ability full body now the student's Main body, but in sing the training, control unifying of good voice area, voice of flowing freel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sound area, among them a very important link, be want to control to change an area to sing a method so much.

Key words:Sing teaching; Vocal music special featur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 Voice change area; Train

在歌唱训练中,要掌握好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流畅及宽广的音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掌握好换声区唱法。无论男女声都会碰到换声区问题。

我们在“声乐特长生”声乐训练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女声常见的“真假声”打架,或者中声区用真声,特别是初学者,唱到高声区突然变成假声,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总有一个坎儿,形成中高声区的不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两截子”声音。男声常见的是高声区唱不上去,或者唱到一定的音高,喉头就上提,发出一种白声,甚至喊叫的声音,高声区总是掌握不好。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不懂换声区的唱法及没有掌握好换声区的唱法而出现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声的自然音域是非常有限的,不经过专业训练,人声的自然音域仅有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八度多点,如果超过了这个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恐怕大多数人都唱不上去,唱上去也可能是喊的声音。所以,超过了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就必须转换成另一个声区的唱法,这种自然声区到高声区的连接区域,就称为换声区。各声区从自然声区转入高声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转换点,这个点就称为换声点。男女各声部的换声点分别是在:女高音:#f2、女中音:be1、女低音:#c1、男高音:#f2、男中音:be2、男低音:#c2。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唱法,而是要使用换声区的唱法。

一、女声的换声区训练

女声各部经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真声唱,而是适当掺入假声,形成真假声,也叫混声。假如女声经过换声点时不掺入假声,那么中声区就会真声太多,再往上发展声音就会产生破裂,并且将失去高声区,或者形成中高声区的不统一。所以,女声的换声区训练,我认为主要是解决用混声过渡,而不能用真声,只有掌握了用混声过渡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才能使中高声区统一起来。

女声的换声训练多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采用“真声”和“混声”对比的办法

因为初学者往往不懂什么是混声,所以,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声”,什么是“混声”。教师可先示范一句真声,然后再示范一句混声让学生分辨,在分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掌握用混声过渡。

2.采用戏曲喊嗓的办法

我们知道戏曲喊嗓时,声音位置高,而且多采用混声去喊,所以,才开始练习可先不用音阶,而是直接用i和a两母音做喊嗓练习,要求必须用混声,而不能用真声。掌握了i和a后,再练习其它音。

3.采用下行音阶练习的办法

在分辨、喊嗓的基础上,再做音阶练习,开始最好用下行音阶,注意起音不要太低,太低了不易掺进假声,起音最好在换声点以上,但也不要太高,可先在b1或c2处做下行练习。因为下行音阶容易找到混声,特别是起音找到后,其它音只要保持住起音的状态,然后慢慢过渡到换声点以下。所以,最好先采用下行音阶,然后再用其它方法练习。

4.采用半声唱法的办法

换声点过渡时,还要注意不要用太强的音量,因为太强的声音容易发出真声,很难控制声音,而且容易产生真假打架,所以,要耐心有控制的用半声过渡,只有控制音量,才容易顺利通过换声区。

二、男声的换声区训练

如果女声的换声区过渡是解决真假声结合的问题,那么男声的换声区过渡,我认为主要是解决“敞开”和“掩盖”的关系。也就是所有男生各声部在通过换声点时,不能再用敞开的声音唱,而是采用掩盖的手段,比如:a母音唱到换声点时,不能再唱成纯a母音,而是略带点u音,形成一种a和u音的混合音,使a母音变暗变圆,这就是换声区的掩盖手段。这里不仅仅是指a母音,无论什么母音,在唱到换声点时,都不能再敞着唱,而是惨入u音的音色,形成换声区的掩盖唱法。所以,男声换声区的过渡,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掌握了换声区的掩盖唱法,才能顺利进入高声区。

男生换声区的训练多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采用母音掺u音的办法

可先采用上行阶,三度、五度、八度都可,注意唱到换声点时,所有母音都要掺进u音的音色,达到掩盖的目的。最好先用a母音练习,因为a母音过渡时掺入u音容易体会掩盖的效果。掌握了a母音的掩盖技巧后,再用同样的办法练习其它母音的掩盖方法。

2.放下喉头保持稳定

通过换声区时,还要注意放下喉头,找到打哈欠时的喉位,并保持喉头的稳定,不能随着音的升高而随意抬高喉头,同时,抬起软腭打开咽腔,使声音顺利掩盖过渡。

3.保持头腔共鸣位置

换声区过渡时,要保持头腔共鸣,使声音全部进入头腔,形成意大利关闭唱法。不能忽前忽后,更不能使声音掉进喉咙里,造成一种舌根下压发紧的声音,这样既影响换声,又影响吐字。

4.将声音焦点集中

进入换声区时,还要注意声音不要太散、太大,这样能很难控制声音的掩盖,而且容易造成声音吃力、疲劳,而是要将声音焦点集中,在保持声音管状的同时,将元音变窄,使声音形成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状,上小是指将声音焦点集中,下大是指将喉咙充分打开,这样掩盖后的声音就会省力、明亮、有穿透力。

5.采用下行音阶练习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5篇

关键词:美声唱法 男高音 整体歌唱 关闭唱法

许多声乐界的世界级前辈名家都对歌唱方法做过总结。笔者通过10余年的美声演唱经验及自己声乐教学实践得出结论:正确的整体歌唱声音概念,应该是腔体保持打开,声音、气息、共鸣、咬字、吐字都要通畅、流畅、松弛、饱满、圆润、坚实有力度;柔亮、响亮,如金属球般;干净、平衡、平稳、适度用声带;轻巧、清脆、富有弹性。声音柔和中兼具刚毅、富有穿透力,同时音色要上下统一,气息流畅,声音连贯富于共鸣,有着坚实的稳定性,有整体感。戏剧抒情男高音与戏剧花腔女高音声音特点基本一致,中低声区音色明亮、柔和、饱满,高声区音色高亢嘹亮,与中低声区音色统一,能发出金属球般极富穿透力的漂亮的高音。

一、自然声区的训练

男高音的自然声区也就是中低声区,是接近说话能够自然不费力就唱出来的声区。教师应该用较长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这个声区,运用国际美声界采用的正确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低喉位发声习惯,即保持在深吸气位置上相对稳定的自然低喉头位置,无论是唱渐强、强音还是上行琶音音阶都应该如此。加强声带肌肉训练时的负担能力(声带运用的程度上要最舒服、最省力、最柔和,同时把声带训练到能轻松附载有强弱变化的流动气息和混合整体最充分、最丰富、最大的共鸣共振而发声歌唱);整合身体各发声器官、肌肉群等,可调节或不可调节的骨骼空隙腔体做到该用的充分用上,不该用的完全甩掉,锻炼在歌唱中的身体充分协调运动的能力;建立歌唱通道的概念(歌唱时气息的通道、共鸣的管道、声音的过道都是身体内部的有关歌唱的通道);坚守“高位置”歌唱(从自然声区做起,再低的音也要有高位置即“头腔共鸣焦点”,再高的音也要有胸腔低支点,正确地训练整体歌唱发声进而达到声区统一)。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正确发出基音的情况下做到声音自然、音量宏大。

二、换声区的训练

男声由中声区向高声区转换时需要一种转换技巧—— “关闭唱法”(Closed Tones)。在换声区运用关闭唱法要更加积极充分地打开喉咽腔、口鼻咽腔、头腔,而在硬腭外部上嘴唇以上做上面部表情肌抬起微笑收缩,使元音呈金字塔般顶尖逐渐集中靠拢,待元音穿过头腔共鸣这个“针眼”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任意“引线”,腔体打开,稳定气息流动,放声歌唱,由于音位高,吐字便仍然清晰。需很细微地使气息上升至上腭与头腔共鸣区,运用腹肌向里收缩,横膈膜向上与胸肌配合来保持气压,软腭及小舌均向上提,然后以极缓的速度将气流运至头顶区,将音色变暗转向头的中区与后部,再向前送出,发出金属般的有力动人的头腔共鸣音,同时保持住胸腔声音共鸣的支点。男高音在换声区前四个半音就要做好准备,在每个半音上都要吸着点,让每个半音都贴着咽壁唱,稍带一点“o”的音色,在换声点上所有母音都带一点“u”的音色,并且有呼吸支持,进入头腔,就完成了换声。经过这一程序所发出的声音,比自然声区的声音更厚、音量更大。也可以用其他母音进入头腔高声区比如“e”。男声换声区的关闭唱法有一个“混合母音”的规律,可以概括为“a—o—u—o—a”的公式。男声的混合声区(中声区)中,开头的自然声区一个八度要唱纯“a” 母音,到了过渡音区就要掺“o” 的音色,到了换声区则掺上了“u” 的音色,再往上唱就要把“关闭”的高音“开放”,向“o”和“a”母音的音色上靠近。补充说明, “关闭唱法”是声乐演唱、从事声乐教学职业者在艺术生涯中保护嗓音最理想的“自卫手段”,能有效地延长声带的艺术寿命。

三、引导“关闭”的十字要领

“挂”“拢”“抬”,抬起软口盖小舌头;“哼”“翻”,心理上产生翻着唱高音的意念和感觉,想好之后用“气行于背”的感觉从后背向脑后一翻、一扣;“贴”,贴着咽壁吸着唱;“开”,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整体感觉是向外松开着唱;“叹”,胸口向下垂直叹气;“吸”;“混”,高音关闭要牢记两个混合:纯母音与变母音的混合,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混合。同时练习关闭高音时要心里想着往后边唱,同时混着气息的共鸣声音再向前、向远发出,往通里唱、松里唱、柔里唱、小里唱。待练习一段时间后,轻柔声可逐渐变得洪亮致远。

四、进入高声区之前的四个音的训练

在过了换声点之后还有四个音要使用“关闭唱法”状态下的重机能来演唱。首先高音“5”和高音“降6”要继续保持换声点时带“u”音感觉的“关闭”状态;在唱高音“6”和高音“降7”时,声音又在“关闭”状态下“二次开放”,并有胸声支持,就是在“关闭”状态下,母音向前延伸,声音较明亮,靠前一些,和自然声区演唱时的声音方向一样,只不过是在“关闭”状态下的共鸣管道里唱。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达到专业标准,使其学术水平高、音乐美学鉴赏层次深,掌握成熟的高音技术,演唱技法走向成熟完善。中外优秀男高音歌唱家的演唱,无不体现出这一技术特征,歌唱家们优美的嗓音、清晰的吐字和那极富穿透力的高音,令人兴奋陶醉。各个时代歌唱家的演唱实践更加确凿地验证了美声唱法中男高音必须正确运用整体歌唱概念和“关闭”唱法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00.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6篇

普通中学除个别学生有声乐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就像一张张空白的纸,可塑性极强。实践证明,学生由刚加入合唱团时的一片空白到具备良好的合唱素养,两年时间就可以达到。普通初高中校学制三年,这就意味着一个合唱队员在学校训练时间仅有两年,因为在第三年他们要面临中考或高考。在这两年中,合唱队员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他们在一次次训练、演出、比赛中日趋成熟,逐渐成为骨干,虽然每年都有一批面临毕业的优秀队员,但又会有“新鲜血液”不断地补充进来。因此新学期伊始,精心挑选合唱队员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如何挑选合唱队员?

音准是最先考虑的条件。一个学生即使音色再优美,音乐表现力再强,如果一唱歌就“跑调儿”,这样的学生也绝不能被纳入合唱团。笔者建议在新年级进行海选,对于已经具备声乐基础和合唱经验的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演唱,符合标准优先录取。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也是教师选拔合唱队员的优先考虑条件之一。有一部分学生,本身是唱歌的好苗子,自己却不知道,这时教师就是伯乐,通过海选的方式发现他们,及时纳入合唱队,防止资源流失。

新年级好几个班,海选的时间可放在新学期伊始的音乐课上,根据笔者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套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挑选合唱队员方法,即教师在钢琴上弹一组简单的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啊”母音模唱,接着教师在各个调上模进,也可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发生变化,即在旋律音程中间使用变化音,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分辨并准确模唱。

二、声部的配置原则

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音域、音质的了解,开始进行声部分配。方法仍然是模唱旋律音程,由低到高不断变化调,观察学生的最高音、最低音,有的学生音域宽广,既能胜任高音声部,也能胜任低音声部。这就要按照声部人数分配,决定其高低音声部的选择。应尽可能将有多年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安排在低音声部,因为大部分合唱作品主旋律在高音声部,易唱,而低音声部旋律不鲜明,相对不易掌握,有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音准、节奏概念比较强,相对容易把握低音声部旋律。

依个人经验,我认为声部人数的配置要依据合唱团整体人数而定,声部力量的配置则视作品的要求而定。但总的来说,声部从低到高的配置,应类似于梯形。低音声部的声音要求饱满、厚实,人数较高音声部要多些。高音声部的声音要求清脆、明亮,人数较低音声部要少些。

三、高效率的训练

精心挑选完学生、分完声部后,接下来就是精心细致地排练,因为每学期都会有规模不同的演出、比赛,所以要求合唱团短期内就要达到满意的效果,高效率的训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高效的训练?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的。

1.加强音准训练。

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是必须和谐统一,协调训练是关键。多年从事合唱训练,我发现即使有的老队员已经具备演唱合唱的能力,在演唱变化音时,仍会出现“找不到调”,如在进行《闲聊波尔卡》训练中,在多声部合排时,某个非主旋律声部出现随主旋律声部“集体大跑调”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该声部学生不太熟悉本声部旋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固定音高概念欠佳。解决的方法除了多熟悉本声部旋律外,我还采取了由浅入深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和声训练。具体方法是,在训练中进行完整的自然大调、和声小调的音阶连贯流畅性练习,要求学生随着钢琴用唱名准确唱出音阶。然后是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甚至七度音程模唱练习,这样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可以进行和声训练了。我通常先对学生进行旋律音程训练,再穿插和声音程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常我把简单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放到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中,整个班学生全面普及,合唱队员重点培养。做到长期而持久、循序渐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音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训练还可以放在合唱队训练中,如我们在排练中分四个声部进行和声训练,训练用的练习曲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是自己写的短短几小节的和声进程。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看指挥手势,做到强弱力度变化,要求轻声位置统一,我还要求学生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习惯性地用耳朵聆听其他声部,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训练中我还经常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中各挑选一个学生进行和声训练,由其他学生评判他们的音准。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认真进行和声训练,每个学生都要过音准这一关。经常性地进行有趣、多样的训练,使得学生在音准方面突飞猛进。我认为在整个合唱训练中,音准是合唱和谐统一的关键,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2.加强节奏训练。

如果说旋律是乐曲的骨骼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乐曲的灵魂。旋律的生命力寓于节奏之中。它的轻重缓急有赖于节奏。不规则的节奏千变万化成就了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旋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我会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等不同时值节奏的训练,平稳节奏的训练,变化节奏的交替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各种装饰音节奏训练等。除以上训练外,在排练过程中还可进行两声部交错节奏训练,让学生掌握多种节奏变化。加强节奏训练的关键是节奏的规范严谨,这一点不可怠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确定合唱曲目、拿到新的音乐作品后,教师应该提前分析音乐作品的乐句、弄清音乐作品的节奏、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确定音乐作品每个细微处的速度变化。在这方面我也总是本着尊重原谱的原则,对音乐作品反复推敲,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避免了音乐作品轻重颠倒、快慢无速度变化,避免学生随意换气、随意改变节奏的现象。我认为,合唱团节奏一定要严谨规范,节奏的随意和速度的不稳定是合唱的大忌。

3.加强声音的训练。

要想使合唱团音色优美、位置统一,在合唱训练中就必须加强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我在训练中采取的是声乐集体授课方式,首先是发声练习,在练习中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吐字,每次训练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不断努力提高歌曲演唱技能技巧。?

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各声部均衡,因此合唱的声音训练比独唱要讲究得多,也要复杂得多。在训练中,我通常采用直声训练方法,因为每个人在歌唱时会出现频率不等的颤音,控制不好会破坏整个合唱的协调性,而直声训练较容易产生共性,在合唱中比较容易听到其他声部的音色和强弱力度变化。

每次新的合唱队员加入到我们的合唱集体时,我都要郑重强调:合唱中只有“我们”,没有“我”。我强调合唱要讲求音色和谐统一,合唱突出的是整体,每个合唱队员都要像一个人演唱一样,不能像独唱演员一样根据自己的情绪去歌唱,但即使这样强调,训练中仍有合唱队员怕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声音扩大,我总是及时纠正这种倾向,直白地告诉他们,突出自己是合唱队最忌讳的,这样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相反破坏了合唱的协调与均衡。 所以我认为:力求音色统一是合唱团声音训练的目的所在。

4.分声部训练。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是合唱团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合唱团人数多则百余人,少至三四十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人音色虽各不相同,但合唱团最后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舞台上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胜任独唱,但把他的声音放到合唱中去,就显得刺耳了。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合唱的美就来源于各声部的和谐均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连续而持久的分声部训练。分声部训练即教师分别指导每一个声部单独训练。分声部训练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每个声部训练好后再分别与主旋律声部合排,最后是总的合排。例如我们在排练《太阳出来啦》四部混声合唱时,由于女高声部是主旋律,因此我让男高声部、男低声部、女低声部分别与女高声部合排,最后进行所有声部的合排。

在声部的音量的比重上,我认为合唱曲目不论分几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都最应该突出。如,在进行《遥远的小渔村》训练时,根据原谱要求,主旋律分别出现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不同声部,这时我们就应做到主旋律出现在哪个声部,哪个声部就突出,因为主旋律声部不清晰,有悖于听众的听赏习惯。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调动一切手段突出主旋律,同时合唱艺术十分重视和声的整体效果,因此每个声部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合唱团在突出主旋律声部的同时,做到不能掩盖副旋律声部,每个声部都要保持各自的音准节奏,否则弱势声部会被强势声部带跑,非主旋律声部会被主旋律声部带跑。

四、聆听、欣赏优秀作品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7篇

1 发声的状态是初级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几乎所有的发声弊病都与发声状态不正确有关系。这是由于在早期训练时没有及时纠正错误的歌唱状态和姿势,直接入手就练声所造成的。应非常注重初学者的发声状态,尤其是男高音在发声时如果前喉肌肉不放松、喉头没有很好的摆放,是绝对不可能发出高质量的声音的。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五步练声法:(1)吸气下喉练习,即在深吸气的同时将喉头放低;(2)吸气下喉保持练矾即保持吸气下喉的状态一段时间,仔细体会喉肌扩张的感觉并牢牢记住;(3)吸气下喉发低音练习,也就是在吸气下喉保持的同时尝试练习低音。此时喉头状态不能有丝毫变化而喉前肌完全放松;(4)吸气下喉发中音练了发声要求同上一步;(5)吸气下喉发高音练习,发声要求同第三步。

2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但是无限夸大气息的作用会造成声音的重、坠、浊、大、高音困难等发声弊病。学生在基本稳定了发声状态之后,有意识地加强气息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快吸快呼(俗称“狗喘气”)和快吸慢呼的能力。快吸快呼练习的是横膈膜的弹性和力量,这对于歌唱换气和声音的支持意义重大;快吸慢呼说到底就是歌唱当中气息运用的方式,歌曲乐句之间换气速度要快、吸气要深,而发声过程则是气息有控制慢慢呼出的过程。

3 找对“基因管发声”的声音形象。男高音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完成真假声的混合。而在“贝诺利民作用”下的“基因管发声”原理是解决男高高音的灵丹妙药。我在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示范(这种声音是有独特声音形象的、酷似婴儿啼哭声)来引导学生寻找和捕捉,教学效果很明显。

男生声乐训练的方法第8篇

关键词:WTC I/5 前奏曲 触键 视频反馈教学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61-03

1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概述

1.1视频反馈教学内涵

视频反馈教学法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爱伦(Dwight Allen)教授定义:“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系统,它使学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1]包含多层涵义:其一,它是一个控制系统,它控制着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是为了解决某一教学行为而设置的,有明确的针对性。其二,它是指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在多媒体环境里,回放实验过程所录制的音像资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验论证,共同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思路清晰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它是本实验立论基础。

1.2视频反馈教学模式

视频反馈教学法,根据文献资料、实验需要介绍澳大利亚利夫・特尼技能细部构成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特别适应技能性训练,由“准备、活动、揭示活动”三方面因素构成。重点放在技能活动的训练上,重视技能细部训练。重视化整为零分立训练,逐步过渡到部分综合及完整训练。

1.3视频反馈教学策略

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行动学习是在集体支持下不断的反思与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以反思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2]钢琴技能训练,在多媒体环境中,是可观察的,可描述的,可操作的。从微观入手,在老师主导下,不断反思体验,调节自我训练方案,重组知识结构。辨别训练效果显著差异,同时注重文字材料的实证研究。

2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时间、实验室

本实验对象是苍职2010级音乐班高考学生。实验时间从2012年4月起至2013年4月止,共2个学期,每周授课2个学时。

教学中心控制室配置:两台计算机、两台投影仪、两台摄像机连接技术台。教室配置20台电钢琴;配置两台音色差别较明显的三角琴。配有声学研究系统,对钢琴发音过程有一定鉴别作用。教室与外界有明显抗干扰能力便于操作。

2.2实验评价单制定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技能实际状态与预定目标相比较,做出价值判断;是实验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训练目标、要求、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定量评价单,定性评价单。确定测量等级量表法,等级标准划分为好、较好、尚可三档,根据各项指标在钢琴技能训练体系中重要程度,设置平均权重,形成分类评价单。

表1 钢琴触键教学视频反馈评价单(弹/重弹)

课题: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WTC I/5 前奏曲

评价员: 年 月 日

3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教学实验

3.1触键内涵

指尖下的音乐,是通过手指对键盘的控制来演绎的。触键核心技术是指尖通过键盘带动琴槌击弦产生泛音,泛音结构是触键状态直接反映。指尖准确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构建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载体。指尖感觉差异,指尖应变能力的发展,会对钢琴音色产生重要作用,对作品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演奏者不论有多好乐感,有多快速炫技,若触键不到位,就无法产生优美音乐。因此,学钢琴必须研究触键课题。

3.2触键类型

触键角度包括:高抬指、半抬指、贴指大角度触键;以手臂带动的触键、抬指的、不抬指的小角度触键。“各种角度的触键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领与音色特点”[3],调节指触角度、指触面积,调控期望的音乐色彩。

触键速度包括:手指快速触键、手腕快速触键、前臂快速触键、大臂快速触键。慢速触键包括:手指慢速触键、高抬手指慢速触键、贴键慢速触键、和弦及八度慢速触键。”[4]

触键后放松程度表现为:触键后立刻放松、触键后始终保持手腕紧张度、触键后稍晚一些放松。

触键深浅、高低程度表现为勾、摸、转、推等触键类型。在实际演奏过程,各触键方式并未曾细分,往往是综合运用,有机融合。

3.3 触键教学实验

3.3.1分析巴洛克时期典型的风格特征

J.S.BACH是当时杰出的键盘乐器演奏家。乐评:“巴赫演奏时手指的动作极小,几乎难以觉察。只有手指的第一关节在运动;甚至在最难弹的经过句手仍然保持着完美的手型;手指离键极少,几乎不比在弹颤音时抬得高,当一个手提起弹奏时,另一个则平稳地保持原位,身体的其他部分几乎不动,不象那些手够轻巧的人。”[5]巴洛克时期另一位音乐大师亨德尔演奏风格特征评论,“他的触键是如此平稳,就好像是他的手指长在琴键上”。“当他弹奏时,手指动作几乎难以觉察。”[6]这是音乐史家伯尔尼的评价。训练这类作品要严格把握巴洛克时期风格特征。确定训练重点,分步骤教学。

3.3.2曲谱低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本曲低音线条貌似单声部结构,其实隐藏在低声部线条中有两个层次,包含男低音声部与男中音声部两个线条。”[7](谱例1、2-⑤⑥声部)这两个线条同样呈现高度独立性,尤其低音线条,形成全曲真正的“主题”或“核心”。他的每个声部线条是复杂的综合体,是各自性格特点与节奏特点的综合体,为了体现低音部两个线条:男低音与男中音声部触键时,应用不同的触键方式引导声部明确发展。

男低音贝司触键重量大些,触键面积要浑厚些,体现男低音色彩,触键深度也较深沉、线条优美如歌,是和声架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其中含义,通过视频反馈教学,多媒体环境展示名家示范演奏,结合自己平时练习进行反复试奏,对其中比较难以把握男低音线条给予修改。从触键的处理方式到发音比较,给予评判、模仿、示范、反复比较,直至理解吸收。重弹时积极调节:①调整下键指触面积、力度、深度、角度;②声部音色处理,区分不同声部音色技能; ③通过想象寻找音色,适应作品风格特征。再难些,可以多次回放视频,定格,慢速训练;每个单音、小节、句子,步步掌控。音乐本来就是以音响为根本,视频反馈教学突出优势也就在这里。

次低音声部线条,是男中音色彩,与男低音声部相比较,触键较男低音声部明亮些,接触面积应集中些,声部更具有线条流动感。在认知结构中,乐曲增加低音线条层次感,这艰难的认知过程,结合音像效果,结合自己的视频反馈及时改变不正确因素,让弹奏更符合作品要求。

3.3.3曲谱高音声部线条分析与训练

乐曲右手声部也是暗藏旋律的。“通常由每一小节前三拍的相应位置形成,由每小组第一音形成旋律线条。”“女高声部与女中声部的二重旋律,均由每组16分音符第1个音分割形成,是前奏曲的主要旋律线条”。[7](谱例1、2-③④声部)在暗处,为了突出暗处的旋律线条,调节触键方式来改变音响效果。右手下键力度控制更微妙,力求份量有对比又统一。

这抽象的概念,通过视频直观展示、触键方式差异对比形成声线概念。右手触键相对于左手应轻盈应和着左手的低音线条,指尖通畅,力度转移平稳,同时也体现腕、臂、腰肌后方组织的积极配合。弹奏时,要用触键来塑造线条,强位音是落的动作,弱位音是滚的动作。寻找乐句所蕴含的有意义音,准确表达。这一技术要通过视频教学,清晰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通过评价反馈信息,多次反复试验,寻找到合理色彩。重构新的认知。

3.3.4片断技术分析与训练

作品倒数第三小节是超快速32分音符连续进行形成大乐句,应模仿古钢琴触键,下键敏捷度、深度要符合演奏需要。(谱例3)训练: (1)从慢练开始,时值节奏准确。通过节奏速度测试、掌控,重音趋于合理。(2)视频反复回放,研究如何才能快奏。力求体现原著风格,并且通过案例示范正面引导。(3)重构新的认知。调节触键方式,发展快奏技能。

3.4 触键实验教学结果

3.4.1实验终测报告单

钢琴触键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学员,实验信度、效度符合规定,样本尽可能科学合理,实验班、对照班随机选10对学员,以2012年4月份温州市上岗证钢琴统考成绩作为前测;以参加2013年4月浙江省高校招生联考的钢琴成绩作为终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考评成绩差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0.01P0.05实验决断为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视频反馈教学效果同比呈现显著优势。 实验终测报告单及检测运算。

表2 10对学生在两种钢琴教学法中测量的分数和差数

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 H0μ1=μ2(μD=0) H1μ1≠μ2(或μD≠0)

(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

两种教琴方法测验得分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出的相关样本,它们的差数的总体也呈正态分布。n=10

■=∑D/n=50/10=5.0

然后将每个差数平方,代入公式

t=■=■=2.805

(3)确定检验形式,双侧检验。

(4)统计决断 根据自由度df=n-1=10-1=9,查t值表。

t(9)0.05=2.262, t(9)0.01=3.250。由于实际计算出来的 |t|=2.805,

t(9)0.05=2.262

3.4.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视频教学训练,比较演奏的异同点,同学们参与鉴听,反复琢磨,观察学习,为信息反馈做合理评判,形成评价体系,指导被试者重弹。之后,低声部线条与次低声部线条综合训练,高声部训练,要区别对待,各声部暗藏着的旋律线条连接尤其难,声部层次感,主要是通过改变触键方式来阐释作品。通过再现式的视频回放,分析声部层次,分析音色明暗,反复论证,明确声部指向性。彻底从车尔尼式的框架中走出来。

视频反馈教学是一门系统论科学。信息加工过程,是对局部技术或教学片断进行细加工,在加工过程调整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加工结果进行编码储存,这一个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的闭环系统,在自我调控为中心的闭环系统中寻找美妙的音乐色彩。

3.4.3专家访谈

2013年12月咨询上海音乐学院专家孙维权先生。并运用于实验研究。

孙老师,您好。经常见到您以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有实践价值吗?

孙老师回复:通过视频回放方式教即兴伴奏,效果显著。能解决以下问题:即兴伴奏,配奏声部是遵循音乐要求即兴发挥的,瞬间即逝,不利于讲课;通过回放即兴伴奏视频可仔细检查,有利于和声、织体结构、曲式结构等方面有效教学,值得推广。

4 结语

钢琴触键视频反馈实验教学,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研究,又回到新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去剖析问题,去调控技能问题,完善钢琴技能训练。J.S.BACH《平均律键盘曲集》作品 WTC I/5前奏曲触键教学实验表明,视频反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宪恺主编.微格数字基本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P1.

[2]秦旭芳.在教师培训中如何运用行动学习法[J].学前教育研究, 2004(1),P46―48.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17.

[4]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P121-126.

[5]David and Mendel. The Bach Reader [M] P308.

[6]Grove’s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5th ed,V1, P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