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7 17:19:52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1-02

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其目的是掌握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况,发现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加强宏观调控服务。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职能是进行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审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审计,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使得内审工作操作难度加大。法规制度是执行内部审计的重要依据。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财经监督工作,必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很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足够重视,缺少健全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得内部审计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法规制度,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无法可依,还有一些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没有程序和规章,常常会出现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使得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执行,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二)机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很多单位采取内部审计与纪委、监察合署办公方式,有的单位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单位即使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也容易受单位内部的干预和控制,使其经常处于较尴尬的地位。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大部分内审人员的考评受单位其他各部门的影响,使得内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受到的“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干扰较多,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免会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现代的大企业中,仍有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职权和自由,而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企业领导是“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审计工作只是做样子,难于撼动领导权威,还有人对内审怀畏惧心理,持有怀疑态度。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种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认识的偏差,严重地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四)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能根据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的目标脱离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从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有的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甚至有的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按照领导的意图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整顿,从而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从而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

(五)内审人员的素质和配备,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现实中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能完全胜任,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以来作为单位的技术人员一直处于附属的服务地位,受到单位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自身有的安于现状,有的对岗位不满意,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使得审计队伍的素质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二、解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执行制度、激励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控制审计质量,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并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委派制,保持企业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审的权威性,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内部审计软弱无力的局面,这是解决内审工作现状的根本措施。

(三)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要把审计监督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管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行政发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手段提高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加强宣传,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基于其习惯性的认知,缺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真正的了解,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强调内部审计的服务性同时,应加强宣传,改变人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各项经济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内部审计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内容上,要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在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五)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通过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培训,要与财务人员一样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更严。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做好内部审计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内审工作。所有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正确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内审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审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审计监督,它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内部审计,而且在新的形势下,内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领导一定要坚决摒弃把企业内部审计当作摆设,认为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甚至把内部审计当作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的错误思想,从思想和行动上支持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2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跟踪审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项目跟踪审计和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更有突出的特点。首先,项目跟踪审计是项目成本的主动控制。从材料采购招标、材料设备合同,项目合同管理、索赔和反诉,预算审查、工程进度付款支付审计等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服务,合理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使工程建筑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 达到这一目标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其次,从时间的角度来看,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只能结束后。根据施工与监理单位提供结算数据审计;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许多变化建设不能准确地把握,使工程造价的潜在水分。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隐蔽工程, 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和获得的证据,以避免事后争端。通过参与施工过程的变化而设计的可行性变更和变更费用的论证,进步付款额分配审核,工程建设同步确定工程造价,避免大幅度超预算现象, 杜绝了进度拨款的失控,但也增加透明度的审计和审计后期工作量。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期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以维护国家或业主及参与工程建设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当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明确,无法合理地界定造价咨询单位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跟踪审计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年,但由于这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而业主对跟踪审计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跟踪审计就是控制对施工单位的付款额度,这样就将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这种错误认识产生了两方面不良后果:

①业主在进行招标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由于业主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仅仅关注各中介机构的审计收费额,将收费额的高低作为选择跟踪审计机构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致使中介机构不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而是通过低价竞争来承揽业务,形成恶性的不正常的价格战,而收费上不去,又无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收费高一些,而服务质量更好的中介机构反而无法生存。

②业主在与中介机构签订跟踪审计合同时,注重收费项目的谈判,而对工作内容却以跟踪审计四个字代替,没有进一步的关于跟踪审计具体内容、人数、跟踪审计方法等详细明确的约定。

2、部分工程项目的业主代表出于自身私利考虑,不想让中介机构参与过多,导致中介机构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3、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从事跟踪审计的人员良莠不齐,使跟踪审计流于形式。中介机构的人员都非常熟悉事后的结算审计,但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却是片面的、不系统的、不完善的。例如,我们发现大部分中介机构对跟踪审计的目的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在控制工程成本时,不但要考虑建筑阶段静态的工程造价,还要考虑竣工验收后项目的运营成本,跟踪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在考虑整个项目建筑及运营期的前提下,使项目建筑期造价和运营期成本合计的净现值最低。

4、在如何搞好跟踪审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跟踪审计人员的权力、责任认识不清,中介机构也不注重跟踪审计方面的培训,接到委托后,就直接派人,没有很好考虑委派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这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理解去从事跟踪审计,而认识上的偏差使他们虽然主观上想搞好跟踪审计,却力不从心或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思路、方法存在偏差,使跟踪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5、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为了获取业主的青睐和委托,大部分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投标书做的非常漂亮,对跟踪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明确的承诺,而业主在招标结束后,一般仅仅根据标书的报价签订审计收费,就把标书扔在旁边,却不注重投标书中中介机构的承诺是否兑现,就是发生的纠纷,也基本根据跟踪审计合同解决问题,此时,跟踪审计投标书仅仅成了中介机构获取跟踪审计资格的一种敲门砖,而没有成为对双方责权利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件,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

三、做好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1、在界定跟踪审计工作内容的情况下,提高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的素质,提高全社会对跟踪审计的正确认识,促进跟踪审计的发展。

2、中介机构加大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对出现的新问题内部进行集体探讨,以便集众之长,发现新对策,同时加大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减少跟踪审计工作失误,树立中介咨询机构的良好信誉,促进跟踪审计业务的良好发展。

3、业主在选择跟踪审计中介机构时,要完善招标程序及招标标书的设计。业主应该对将要委托的跟踪审计机构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然后在工作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再来比较各中介机构的收费额。实际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一定能选择比较好的中介机构,因为跟踪审计是一项服务,服务的好坏是很难评价的,好的中介机构提供的好的服务所节约的资金、带来的效益和一项不称职的服务相比,差异是相当大的,而审计收费和带来的效益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所以把审计收费当作选择的主要标准是不恰当的。

四、结束语

建筑项目跟踪审计已经在大中型建筑项目审计中采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和直接经济成果。为了使建筑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真正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筑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3篇

所谓的“内部审计”,其实指的就是组织内部存在的一种具有独立客观监督与评价作用的活动,通过审查并评价单位内部的日常经营活动与相关内部控制措施的适当性、有效性以及合法性以实现组织的相关经营目标。因此,在公路管理单位,积极展开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出其所具有的监督作用,不仅可帮助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我国众多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而且可全面提高单位内部相关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效益,从而有利于单位全面实现廉政建设。因此,在公路管理单位,积极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所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公路管理单位在内部审计给工作中现存的相关问题

1.对内部审计缺乏清晰的认识

如今,内部审计工作也已展开多年,但因人们在思想上还没有对其形成完整的认识,特别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对其重视度不高,认为在事业单位中,因其不具备生产的能力,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控制,且其财务也仅仅只是对本部门或是本单位的内部一些收支情况进行记录,故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对相关物资的购买与支付实施了政府采购之后,就无需进行内部审计了,甚至是有些领导人将内部审计同纪检监察画上了等号,没有形成对内部审计职能与作用的清晰的认识。而这些错误观念的产生,都将影响到公路管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内审工作内容单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当前,多数公路管理单位的内审工作的开展普遍都是围绕其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并突出对相关财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审查,而往往忽视了对其内部的稽查以及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各部门职能落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且在审计的方法上普遍是采用询问的方式展开,并借助于相应的内部控制文件与财务资料,而这种审计方式在技术手段方面较为单一,仅仅只是以查账的方式进行,无法确认相关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不能及时发现财务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同时,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无法围绕本单位以及本部门展开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3.内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内审审计属于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且是一项具备综合性且与高层次性的经济监督工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有扎实的思想素质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也需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审计技能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公路管理单位由于单位自身的性质,使得从事内部的审计人员普遍业务水平都较差,且内审的力量也比较薄弱,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前许多内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或其它部门外调来的,故其文化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都较低,由于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是纪检工作的人员兼任,虽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与经验,但是对于审计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第二,多为兼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职人员,且没有定期进行后续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现代化审计技能,同时,部分内审人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必备的职业道德,时常出现审计不规范的情况,作风较差,从整体上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形象。

三、加强公路管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1.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当前,公路管理单位中领导人对内审工作在认识上只可不断加强,切不可削弱,因此,若想充分发挥出内审工作的监督效应,全方位的提高人们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是目前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大宣传,并有效运用行政发文以及财政监督等手段,不断提高公路事业单位中相关领导、职工以及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其次,从内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逐步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必要性。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形成对内审工作高度的责任感;最后,将单位的内审审计同强化其经济监督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有效拓宽公路管理单位中内审工作的职能权限,真正发挥出内审部门的服务作用。

2.更新审计内容与手段,明确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部门应扎根于公路管理单位的各部门中,熟知其所在单位的薄弱环节与发展的关键。内部人员需不断拓宽其审计面与工作的领域,并提高内审的延伸力度,在结合相关财务数据的内审与业务审计的基础上,将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制度、对相关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等作为内审工作的重点环节,积极查处其在实施相关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盲点与偏差,从而有效规范管完善理制度,从根本上发挥内审工作查错防弊的功效,提高审计的效能。而在审计目标上,就需将简单的差错纠弊目标向有效评价并改善单位内部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目标进行转变,针对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全面的审计工作,并针对问题从体制、制度以及机制上及时的财务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防止错误的再次出现。

3.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建设并组织一支思想素质高、作风严谨且业务精良的内审工作队伍为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的学习,定期的展开有关审计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对日常内审工作中的相关教训与经验进行总结,以逐步提高公路事业单位中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内审人员的待遇等问题,全方位的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二,积极转好内审人员的应聘关,将那些具有较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高度责任感的人员引进单位内,提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总体质量;三,积极抓好有关内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教育工作,严格遵守持证上岗以及后续教育的制度,紧随时代脚步实时的对内审人员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以不断增强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其综合业务的素质;四,对内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营造严肃的审计纪律,以提高其审计的有效性。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4篇

一、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研究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定期召开学习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要求和规定;二是统一思想,明确意义。通过学习,局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自觉把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与审计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局班子成员对局长负责,各自按照分工抓好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机制。

二、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工作

(一)积极开展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促进廉洁从我局认真开展了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使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为民意识、严谨细致意识、职业敏感意识、执法程序与行为规范意识、廉洁从审与严格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强化了对审计风险的控制。

(二)加大了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区纪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强化责任,采取预防为主,狠抓源头的方法,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为审计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宣传,强化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一是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化。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形成了纪检监察牵头,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科室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的“大宣教”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教育。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学习贯彻知识问答》、《中国共产党历次汇编》,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切实贯彻,坚决维护,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强道德教育。采取召开局务会,党员会、干部职工大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进机关”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机发〔2009〕15号)等文件精神,提高了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四是加强纪律教育。我局认真开展了以党性、党风、党纪为重点的法制宣传和审计纪律教育,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纪律要求以及处分规定,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五是开展专题讨论。组织全局人员结合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讨论,严肃了党的纪律,把党风廉政建设同审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2、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继续深入推行送达审计,降低成本,减轻被审计对象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3、完善制度,严格执法,促进廉洁从政。一是强化责任。认真实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与各科室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廉政考核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二是规范审计行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审计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认真执行审计署6号令颁布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使审计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健全制约机制。严格坚持审计项目三级复核、案审会议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确保了审计工作质量,明确责任,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同时,把监督落实到事前、事中和事后,贯穿于审计业务工作的始终,通过审计回访,加大了对审计结果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对回访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和相关人员,提高了审计执行率,同时对审计人员遵守纪律情况进行了检查,将廉洁从审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四是提高审计透明度。通过局政务公开栏、电子政务等形式,将审计项目,审计流程予以公开,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向审计单位公示审计纪律,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监督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执法“十不准”规定和审计纪律“新八不准”规定的落实。

三、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宣教工作的落实

1、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搞好审前调查,坚持审前公示,实行双向承诺,开好审前座谈会和审结交换意见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清责任,依法处理问题。在纪委、组织、监察、人事等部门配合下,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对陈道蜀同志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经济监督和权力监督的作用,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2、认真开展各项协办任务。按照责任分工,我局在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审计工作中继续开展了探索防治“小金库”有效措施试点工作、加强抗震救灾款物管理监督等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5篇

关键词:行政 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注意到了内部审计的巨大作用。内部审计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处于被动接受外部审计的状态,内部审计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相对滞后。从理论、技术、认识以及实践等四个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理论层面看,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目前。从宏观来说,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其法律级别明显偏低,亟待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就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来说,根据已有内部审计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非常少。导致在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无法定性的问题,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2、从技术层面看,存在先进技术缺失和缺乏高级专业人员等现象(1)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查阅财务报表、账册、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抽查有代表性的业务案卷等方法,使用技术过于单一,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了解基本情况、统计基本数据,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形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但是,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人员中受过系统审计业务培训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抽调单位骨干会计参加,这样能够确保参加内审的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财务专业知识无可质疑,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审计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系统深入地排查线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包括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人员,还有法律、统计、金融和企业管理专业以及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但放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主力大都是单位的会计人员,这样的内部审计队伍。无法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3、从认识层面看,存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平衡现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就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反之,将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但目前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仍存在两类错误认识:一类可以概括为内部审计否定论,这种观点中有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的记账工作,从成本效益原则分析,不需要内部审计;有人认为,内部审计都是自己人审自己人,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还有人认为,如今的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行,以及比较频繁的政府审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已经足够,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另一类是内部审计绝对论,这种观点夸大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这两种错误认识都不利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第一种观点更加普遍。

二、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等职能。我们不能固执得认为内部审计在单位中高于一切,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与是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直接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应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防弊纠错、保驾护航、服务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的作用。

2、拓宽审计范围,发挥审计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的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6篇

审计员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一 弹指间,在审计局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工作将近一年时间,今天我带着三份自豪和七份惭愧,以及矛盾的心里向大家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分享我的学习、收获和启示。自豪的是能和大家一起工作和学习,享受从这个大家庭中汲取的帮助和各位领导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期望,惭愧的是和这些帮助、关怀和期望形成鲜明对比的自己的工作情况,竟然没有一样能够提得起来、拿的出来。但是,还是想借此机会,把今年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及同事作以简单汇报,分享我的进步和教训,听到更多的批评,以此为新的开端,做好今后的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成效

1.学习业务,使自己从审计工作的门外汉成为一个审计新手。虽然之前也是从事财会工作的,但是审计是一个新的领域,和单纯的财务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从实践中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在参与工作之余,我能够主动查阅一些关于审计的相关知识,主动接受各位同事的工作指导,并付诸于工作实践,可以说把头脑中对审计的空白渐渐填充为灰白,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用更强、更精、更多的审计知识填补这个空白。

2.按照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共参与完成20x年度全县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工作任务7项,参与完成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任务5项,参与完成专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任务3项,参与完成领导交办专项审计任务3项,圆满完成局里交办的各项审计工作任务18项,对待工作任务能够积极参与,有始有终,尽职尽责,未出现大的失误。

3.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在完成审计任务的同时,认真履行会计人员岗位职责,按时办理领导指示的业务工作,及时上报工资增减变动、工资晋升、事业单位岗位设臵,按时造册发放工资,按规定办理转账结算,会计账簿能够做到规范记载和日清月结,没有出现因业务操作给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

不足之处是学习不够扎实认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今后努力方向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个问题,我想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加以整改:

1.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政治休养是体现一个人内涵和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政治休养的高底又取决于是否有政治意识,而政治意识的前提,又决定于是否有高度的政治性敏锐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休养,更加注重培养政治意识,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努力使自己在政治意识上和组织原则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要做到三个先,即:遇到事情先请示,遇到工作先汇报,遇到困难先协调。

2.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审计是一个程序性、技巧性、专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是一项集中了业务工作、经济责任和规范执法三位一体的特殊工作,不仅关系到具体工作任务,而且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和国家法律法规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造成自相矛盾、关系混乱、印证错误,甚至引起法律纠纷,不仅影响到整体工作和整个单位,而且影响到个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两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审计业务工作水平,提高责任意识,尽快使自己成为业务上的好帮手。

今年的工作即将结束,这一年对我来说,收获、经验和教训都有,明年,机遇、挑战和成绩并存。但我自知,说的好不如做的好,时近隆冬时节,严寒促人奋进,我将以此为收获成功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够一如继往地给予我帮助和支持,多提批评意见,我将诚恳接受,并认真改正,争取以一个更加成熟、稳重、积极向上的我来迎接来年的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纵观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觉得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

一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审计资源不足,虽然本年度完成了审计计划规定的审计项目数量,但中途调整的审计项目较多,占到了年度审计计划的30%以上,以后要加强审计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二是公司招标工作的管理工作有所松懈,部分职能部门同志不遵守招标制度,有的标的发出的邀请没有针对性,有的标的评标没有客观准确的标准,审计部门在这些方面监督力度不够。

三是由于业务水平的局限性,审计部同志在工作中对一些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运用不熟练,许多审计项目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四是审计项目三级复核不彻底,由于专业因素限制,审计项目多级多级复核存在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质量。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搞好审计制度建设,争取在明年建立健全全方位的审计业务监督控制体系,使审计业务有章可循。

二是要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审计工作开创了新思路,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审计现代化,是内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测试,审计部要在明年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

三是按照xx公司和集团公司要求,搞好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按照将审计重点有查错堵漏向内部控制审计延伸的审计工作工作思路,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四是对我公司今年新成立和改制的xxxx公司、xxxx公司、xxxx厂立项,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审计,以督促建,帮助以上单位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和内控建设。

五是开展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对公司近三年由集团公司、物装公司计划投入和企业自行投入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六是基建项目审计试行项目管理和全程参与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对于投资大、规格高、公司和职工关心的项目要做到有资料,有报告。

七是加强设备采购审计,对投资额大、数量多的固定资产(设备)购置要采用项目管理式审计,将设备采购全面纳入审计的监督之下,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八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集中精兵强将把重点项目审深审透,争取审出一些拳头项目来,抓好重点审计项目、优秀审计项目,带动整个审计业务上台阶。

审计员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二 XXX年,我应聘成为XX公司的一员,承蒙领导信任,我履职集团审计部XX岗位。在工作当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管理经验和知识。半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与审计部近两任经理一道,带领审计部的全体同仁按照审计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参与)XX年后续审计、专项审计和日常监控,编写(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工作报告,主持部门工作会议,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参加公司管理制度评审。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内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XXX;2、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提高,审计工作也逐步规范;3、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逐渐认同、理解,集团审计部的管控职能正逐步得到体现。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与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我相信有公司领导的信任,有各部门及各子公司管理层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公司的内审工作一定会干得有声有色。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个人工作:

一、XX年工作总结

1、后续审计、跟踪

为验证各责任单位对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自查自纠情况,在董事会的安排下,我任组长带领XX审计专员对XX公司从XX、xx、XX、制度执行、XX等方面进行了后续跟踪审计。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结合年度的审计情况和各单位的自查自纠情况,编制了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审计方案,并对关联事项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对各单位上报的相关整改回复资料进行认真的归类和梳理,充分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进行现场审计前,组织召开审前会议,进一步明确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提高各子公司管理层的认知度。

从后续审计初期的情况来看,由于大部分整改回复与实际整改情况不完全相符,通过审计组细致、耐心地帮助相关人员落实整改措施,后续审计从XX月X日开始至X月XX日结束,整改率达到XX%。后续审计报告如实地反映出后续审计的情况后,引起了集团高层的高度重视,通过鞭策,各子公司逐步认识到了整改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至跟踪审计结束时,审计发现的XX个问题,除X项因特殊情况未能整改到位外,其他问题均在计划的时间内整改完毕,整改率达到XX%。

本次后续审计,对增强大家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也获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和体会:

1) 进一步熟悉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业务流程,在各子公司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

2) 加深了与各子公司管理层的了解,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3) 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审计监督与服务意识相辅相存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应把握好一帮二审三促进的原则;

4) 在后续审计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级管理层的支持与配合,责任单位对内部审计与审后整改工作的认识也进一步地提高。我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职员的尽职尽责是缔造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责任是职业和企业的生命线这句话的含义;作为监督服务的各级审计人员更加应该恪尽职守、严于律己、行为规范。

2、审计部日常事务管理

1)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审计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息息相关。为更进一步掌握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和最新的内审制度,我已报名参加中国XX协会组织的XX继续教育。平时注意收集、学习与具体业务相关的一些知识,如XX、XX、XX管理等方面,以适应全面审计、深度审计的要求,争取适当弥补目前XX审计人员的缺位。

2)指导业务,建设团队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较高,审计范围涵盖了公司业务的很多方面。审计部作为公司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其与外审不同的是,内审结论的约束力有一定的限度。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更加需要建立在内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相对精良的基础上。目前审计部的大部分审计人员均是工作经验相对欠缺的年轻人,加之部分专业人员欠缺,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为了逐渐提高审计专员的业务能力,提供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X月份开始,我们组织XX,明确和部署工作重点,探讨审计方法,提出应该注意的事项,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内审工作经验分享。

3)建章建制,工作有据

审计工作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章可循,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根据XX要求和XX调整,协助XX进一步明确了本部门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确定了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对部分审计事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本部门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但由于审计工作仍处于初期,要完成更深层次的跨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的考核办法仍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制度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

4)工作严谨,注重细节

要做好审计工作,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包括检查、分析各类资料,掌握有关规定,收集相关证据,提取有用信息,必要时,还需进行实地调查。审计依据是否充分、审计证据是否有效、审计结论是否准确,与审计工作人员能否细致认真地工作关系密切,往往一个细小的过失和疏忽,增加了审计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审计结论的错误。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但由于我个人的工作经验尚欠缺,难免还存在工作上疏忽和失误,敬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5)沟通协调,注重实效

审计报告是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xx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实效,在认真做好审计工作、编好审计报告的同时,须更加注重同各级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各级管理层的理解和信任。

3、日常费用审计

主要工作是xx费用、xx费用、xx费用、xx费用的监控。xx月份开始,依据《xx费用监控审计办法》对xx公司提供的《xx费用统计表》、《xx统计表》进行分析,现该工作由于所获取的相关资料有限,虽然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分析上,但各子公司已渐渐重视车辆的费用管理。xx月份开始,依据公司《xx监控审计办法》收集、整理、分析xx、xx、xx三项费用工作,现xx公司暂处于初步适应阶段,也在努力配合审计部的工作,审计部将从初步的分析阶段逐步过渡到监控阶段。

4、其他工作

我参加的其他主要工作是集团管理制度评审、处理投诉事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公司管理制度评审前,我首先会仔细阅读待审制度,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供领导决策;对于投诉事件的处理,我遵循的原则是及时、稳妥,及时地了解投诉事件的因果关系,用稳妥的方式尽快与相关人员沟通争取最佳处理办法,避免矛盾激化。

二、xx年的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个人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在新的一年里,我要以更加高度的责任心和忠诚度,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好份内的事,担当职责使命,让责任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实现自己的岗位价值。

1、 按照集团审计工作计划,制定个人工作计划,理清思路;

2、 加强个人业务学习,与大家一道共同提高业务能力、分享审计工作经验;

3、 以认真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结果,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以公司利益不受损害为衡量一切利益关系和处理一切矛盾时的最高法则;

4、 协助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及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指引,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条件、手段跟上公司发展的需求。尽可能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协助完善责任链,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

5、 结合公司实际,着眼于为公司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意识融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对被审单位进行公平、合理、客观的评价和监督,最重要的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被审单位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

6、 进一步转换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突出审计工作重点,识别和查找业务工作中的风险点和可控制点,从事后追踪逐步转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与风险防范,使审计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发挥现代审计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7、 增加团队凝聚力,组织或参加团队活动;

8、 利用公司现有的信息平台,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力;

9、 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三、结语

我们都知道,当水的温度升到99℃时,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加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动力和经济价值。这也就像我们的工作,完成99%不算成功,往往是差一点而导致整个工作不到位。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与全体xx一道,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精于细节, 肩负责任,创造未来。

审计员试用期自我工作总结范文三 我于年月借调至分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履行好岗位职责,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在分公司借调一年半期间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想,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袭,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

二、强化技能,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结构及审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为此努力掌握审计业知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7篇

关键词: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现状;思考

为了使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此推动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这其中就涉及到如何完善内部审计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展开论述。

一、企业集团和内部审计的基本含义

企业集团,是当前现代化企业中一种高级经济组织。它是通过将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作为核心,同时联合其他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组织。在企业集团内部,各种资本、技术联系非常紧密,产权处置、人事安排等工作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展开。一般而言,企业集团的内部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字塔型,另一种是围绕型。无论哪种组织形式,它都是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及契约关系来维持集团的存在。所谓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各机构的正常运营,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核实企业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使企业能更顺利的实现既定的目标。与内部审计相对的,是外部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企业能诚实的经营各项业务。

二、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开展状况。可是,就目前粮油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人员的认识现状来看,部分管理人员仍然认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查错防弊”。这种认识在过去看来是较为合理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从前面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知道,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但仅仅通过“查错防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性的企业,它是由多个企业组合而成,因此,企业的内部关系相对于一般企业更为复杂。不仅如此,少数管理人员由于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行动上对内部审计工作就不是非常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需要拓宽

从国家审计署对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的规定来看,其职责范围比较广,包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和非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评价等。从现实的角度看,这种规定是非常合理的,它有助于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使企业维持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但从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状况来看,其职责范围主要在财务会计方面,而对于非财务会计方面的活动,则较少进行监督、评价。由此可见,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职责,主要在于监督、审查和评价财务方面的内容。由于职责范围的限制,就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对于企业集团发展的重大意义也不能完全的显现出来。

(三)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当前粮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现状来看,审计工作人员侧重于事后审计。也就是说,当企业的某项经营管理活动完成之后,审计部门再来对该项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一般而言,审查和评价某一项活动,都是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的。这也就造成了审计人员侧重于事后审计的情形。但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已经越来越多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在事后进行审查和评价工作,而且还要在管理活动开始之前,就进行预测把关和阶段性的检查、监督。由此看来,当前的内部审计与现实的需要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难免影响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准确获知有利的决策信息,影响企业价值的增加。

三、关于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

针对上文提到的这个问题,企业应端正和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为此,企业可以安排管理人员去其他企业集团进行一定的考察。通过了解其他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的现实情况,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而且,通过这种切身的考察工作,还能使管理人员吸取其他企业集团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的优点,深化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此外,企业应该聘请社会上的知名学者、教授来企业集团授课,讲解关于内部审计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能使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在授课过程中,管理人员对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评价、咨询职能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能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职能,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

为了使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能切实的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集团的价值,企业就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也就是说,使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能对企业集团内部的所有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审查评价。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内部审计最初是作为国家审计的一种补充,因而关于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不是很规范,内部审计的体系也不是很完善。因此,很多管理人员以为内部审计只是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职责的明确,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具体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第一,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从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出发看来,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的价值。例如,帮助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控制好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大对企业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等等。第二,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落实相应的职责。这能够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制度化,反过来,规章制度又能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使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更加明确。

(三)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

针对上文提到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偏差的问题,可以采取通过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也就是说,在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事后审计的同时,进行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工作。通过事前预防,粮油企业集团能够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风险逐步扩大,乃至使企业出现经济损失的不良情况。而且,通过事中监督,管理人员能够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帮助下,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范围内,并最终化解风险。展开来看,就是针对企业的各种重大的决策,及重点投资项目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写出分析报告,供管理人员参考。同时,动态的跟踪各项管理活动,对已经处于发展状态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部审计人员,是改善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审计广角要内容。因为企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现实的需要,会不断更新管理方式,同时建立一些新的部门,使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来,培训内部审计人员,是保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的背景之下,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得到完善,知识容量也应得到相应的扩充。与企业相关的各项国家法令、当前的经济政策等,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当非常熟悉。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监督、审查的过程中,必须对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理论比较了解,这有助于他们完整、真实的掌握企业的各种信息,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具体说来,首先,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这是企业集团首先需要做的。其次,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在现代企业中,审计人员对企业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已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于计算机设备进行,所以这方面的培训也是必需的。最后,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谈了企业集团和内部审计的基本含义,之后,笔者对当前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第二,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需要拓宽;第三,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此基础上,笔者关于粮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作了一番思考: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其次,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再次,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最后,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希望本篇内容能给企业集团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改善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作者:王红艳 单位:中国中纺集团

参考文献:

[1]孙浩,李晶.关于强化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江苏商论,2014,(11):62-64

[2]郭艳平.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突出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188-188

[3]王贤江.关于强化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商情,2010,(13):80

对审计工作的认识第8篇

关键词:审计证据;证明标准;排除职业怀疑;实现与保障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8-01 13-05

一、引言

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是所有审计职业规范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并都承认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判断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时,为了便利审计人员对这两个审计证据特征作出判断,相关职业规范都对充分性、适当性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具体细化或规定。可见职业规范所强调的职业判断是对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判断,它们主要是想对这两个特征的判断提供指南。我们认为审计所提供的是一种保证服务(积极保证),这种积极保证源于审计人员的、经过其职业判断后的内心信念。这种内心信念的程度就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基础,也即是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职业规范中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之要求,针对的是审计证据,而不是审计证明,或者说那是具体证明标准下对审计证据的要求。可见现行职业规范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说它们根本就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们混淆了审计证据与审计证明。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重新思量,明确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丰富现行审计理论,指导审计证据的证明实践。

二、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

证明活动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此类证明一般表现为被说服者心中所形成的、一定程度的确信,日常生活中的证明活动一般没有预先存在的标准,它完全取决于被说服者自身的心灵反映。在法律诉讼中,因为裁判者所作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在诉讼证明中,必须解决裁判者在何种认识程度上可以认定事实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证明标准的问题。所谓证明标准表述的是一种评价尺度,即达到何种认识程度时,裁判者即可据此作出事实的认定。令人遗憾的是,作为社会公众的委托人,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牵系成千上万人的权力与利益,但其在利用审计证据欲以证明交易、账户余额或报表表达之认定或财务报表整体公允表达时,预先并不存在证明标准,或至少相关的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证明标准。

审计中需要证明标准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必须先回答“审计中存在证明吗?”,不知从何时起,审计职业界内开始视“证明”如皇讳,代之以判断、决策。事实上,无论是证明,还是判断或者是决策,它们都要以一定标准为基准,以作比较,后作定夺,这是人类此种认识活动之共性。这种标准和认识对象一起决定了这类认识活动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其中,对象规范的是需要认识的内容,标准所要解决的是认识应达到的程度,它犹如认识活动必须跨越的横杆。认识结果的状态只有超过标准之要求时,由此产生的主张才能作为证明、判断或决策的前提。由此可见,标准问题无论如何都还是存在的,且是必要的。

毫无疑问,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所规范的主体是审计人员,所指向的时点应该是审计人员根据其所获证据对具体认定或报表整体进行判断时。所规范的内容应该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所获得的关于被审对象的认识状态,这种认识状态的存在形式是包含了一定客观内容的个人主观判断,因为这种主观判断是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的。但在何种程度上,审计人员才能判定被审项目是公允的呢?这就是审计证据证明标准的核心问题,这实质上指的是审计人员认为某一认定(如报表某项目或其整体公允表达)的确信程度。例如“审计人员以95%的确信认为被审信息是公允的”用语。显然,审计人员所要说明的不是确信不确信的问题,而是确信的程度问题。那么,这种确信程度又该是何种程度呢?

诚然,最理想的、最能让审计主体之外的人接受的标准应该是“客观事实”。因为这是绝对的真理,所以,它具有绝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而具有绝对的可接受性。而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可以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图景,人类最终可以达到真理性的认识境界。受此观点的熏陶,使得人们认为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审计个案的图景也可清晰可现,每一个被审事实都可以最终查明。所以审计人员对被审对象的认识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情况,对被审对象的认识必须达到与客观存在的社会经验事实相一致,并以这种符合客观事实的认识为依据发表审计意见。

事实上,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审计学中的错误适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注的是普遍真理问题,适用的是科学这样的普遍性研究领域,因为科学是要努力在特定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描述性的、一般性的理论体系。而独立审计包含的是有针对地用于特定情况的一个规范的、一般的规则体系,这一规则体系并不是为科学的目的,而只是为审计的目的去建立或试图确立科学的理论、原则等。前者的“图景”往往反映的是规律的普遍性,后者却是偶然的。审计认识的真理是对具体认定是否恰如其是的判断,而不是对规律的抽象。

第二个可选标准是“审计事实”。莫茨和夏拉夫在其经典著作《审计理论结构》中,认为审计证据包括了所有影响审计人员思维的因素,这些因素影响审计人员对被审项目或认定的判断。但考虑到审计证据在决定真理时的局限性,审计中的真理只能是指与审计人员在检查时用已获证据确定的现实的一致性。所以,这种审计真理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一种主观事实,是审计人员所构造的、特定环境下的事实。我们称之为“审计事实”。若以此种事实为审计证据证明标准的话,则作为审计人员判断依据的事实就不是社会经验层面上的客观事实,而是经过审计程序重塑的事实。这种事实与客观事实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是由客观事实衍生而来,并不否认客观真实的存在,而是以被审对象所反映客观事实为基础,是对这类客观事实的模拟,是它们在审计中的反映。

要注意的是,这种事实观并不否认审计人员对被审对象的认识能够达到客观事实的程度,因为它同样承认审计过程之外有一个客观事实。它所说明的是,因为审计证据几乎无法导致确实的知识,审计人员应作的判断大部分都不可能获得强制性证据的支持,所以,不可能以客观事实本身作为审计证明的标准。其次,这种事实观也不否认审计认识对客观事实的追求。正如莫茨和夏拉夫所言:“审计人员应该认识到审计论题和工作条件带来的局限性,就问题的严重性和工作环境的局限性而论,在收集到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均为合理的证据之后,并据以得到明智的结论,应该认为是足以达到获得审计真理的目的的。发现了新的证据或对环境事实有了更好理解后,也许会向原来的结论提出挑战,甚至原来的结论。尽管如此,在审

计领域中,当时的最佳结论是能够尽可能地趋近真理的。”最后,这种事实观也并不降低审计证明的质量。从标准要求上来说,这种事实观的确要低于客观事实这个标准。但在方法论上审计人员无法以客观事实本身作为标准,所以,与其选择一个不实际的高标准,不如退而求其次,设置一种以“最大限度贴近客观事实”为要求的衡量尺度。

第三个可选标准是“排除职业怀疑”。《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十版)在阐述审计证据决策时,认为审计人员往往依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不相信会有什么确凿无疑的审计证据。在确定需要多少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要考虑取得证据和评价证据的时间和费用限制。……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认定,审计人员不可能毫无疑问,因而这就要求他们应获得发表审计意见所必要的把握。……只有当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被排除重大疑问之后,才能发表不带附带条件的审计意见。这一要求可视之为“排除职业怀疑”标准的雏形。排除职业怀疑的证明标准并不意味着要排除任何怀疑,而是排除那些根据普遍接受的专业常识和经验而被认为有合理的可能性或者或然性的怀疑。

三、审计证明的理性标准

证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提出的主张遭至别人反对,或别人对之半信半疑时,往往就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之类的方式说服别人。这一说服活动就是证明。作为证明类型的一种,审计证明也是运用(审计)证据论证特定命题成立与否的说服活动。但是审计证明不像科学证明,它不可能像苏格拉底说的“(学者)有权利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再者,审计证明事关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论证命题成立与否不能任由审计人员说了算。也就是说审计证明还必须设置一定的证明标准,上文已分析了若干种审计证据的证明标准,对于审计证明来说,哪一种标准更可取呢?在作出具体选择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审计证明的特征。

在逻辑形式上,不管证明的对象是什么,证明都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论题、证明的根据(论据)和证明的方法(论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明的论题,简单地说,就是被审对象的公允表达。为了便于实务操作,又可将被审对象细化,对于财务报表审计来说,这一对象就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几乎所有的职业规范都将其细化成财务报表认定。修订后的ISA500就将认定概念拓展为交易、帐户余额以及表达与披露三层次的认定框架。交易和事项认定有: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期末账户余额认定有:存在性,权利与义务,完整性,估价与分摊。表达和披露认定有:发生、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和估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认定中只有部分认定能够获得强制性证据的支持,其余的认定证据只能劝说审计人员相信其恰如其是。

审计证明的论据是指所依据的从中推出被审项目公允与否的那些命题或判断,我们知道审计证据几乎无法导致确实的知识,审计证明中的证明论据也不能是确实的知识,因而其只有合理的可接受性。审计证明的方法或审计论证,意为审计证明的逻辑表述,它与论题、论据不同的是,它既不是单一的个别判断,也不是所有个别判断的简单总和,而是这些判断所导致的一定逻辑结果的逻辑关系。形而上学地,审计论证有两个层次的论证,其中,一是由所获证据对具体认定的论证,二是由具体认定至报表整体公允表达与否的论证。现代审计是一种抽样审计,从逻辑上说,它应是一种归纳逻辑。在归纳逻辑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通常只是概然性(或然性)的。 “事实上,……新的全称命题在尚未遇到反例之前,我们可以视之为真。”

由上述审计证明的特征可知,其所需证明的命题或判断并非都是能获得强制性证据支持的,它的证明论据也不可能都是确实的知识,证明论证只是一种概然性的联系。这种说服性的、只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其结果只能是所证命题或判断在未遇反例之前,证明主体(审计人员)信服其为真的。所以,审计职业规范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对所有的被审对象都应以一种职业怀疑的态度对待。只有当其所有的职业怀疑被排除时,才能信服其对象的公允性。故此,我们认为审计证明的理性标准应为“排除职业怀疑”。也正因为这样,莫茨和夏拉夫认为审计学是依赖证据来消除疑惑、获得信念的研究领域。事实上,选择这一标准还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

从认识论上来讲,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官直觉或经验。经验之所以成为知识源泉的原因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凡是有开端的事实都有其原因,这一真理是和人类经验同时并存的。凡不是感官或记忆所验证的事实情况的一切证明和推理都源于因果关系,人们习惯于在当前的事实和另一事实之间寻求联系。在许多事例中发现两种对象往往在一起,就推论这些对象有因果关系,其中一个事例是另一个事例的原因,进而相信它们有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并不是对象间的必然联系,而是在人的观念中有联系,它产生于重复、习俗或习惯,是一种依赖于经验的心理必然。审计活动也是一个经验运用或利用的过程。关于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既不需要绝对的,也不可能得到绝对的。凡是在其执业过程中发现为真的,又被其应有的职业谨慎斟酌过的,在不存在反例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可以合理地接受它并据以采取行动,所以,审计人员不可能在超出其执业经验最大范围之外还能有把握地断定它。所谓“排除职业怀疑”便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它并不排除其他事由存在的可能性,而是在其经验世界里这种事由不可能出现。也就是说,当审计人员在其执行具体判断时,他不考虑这种事由,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丝毫疑惑,而是因为在其经验世界里,这种疑惑是没有合理根据的。

审计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所以其结果的真理性也必然受到这种推理逻辑的限制。推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也就是前提给结论提供理由或证据。在归纳逻辑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通常只是概然性(或然性)的,前提为真时结论不必一定为真,但可能为真。因此可见,归纳推理并不具有必然性的结果。所以也有人说归纳推理是一种非论证性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存在一定程度的概然性关系,从断定前提为真只能得出具有一定概然性的结论。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审计活动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来看,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方法论的本质来讲,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个或然性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只能在其所能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以某种程度的内心信念相信被审信息是公允表达的。

因此,从认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角度来讲,“排除职业怀疑”标准体现的是一种认真和科学的态度。这一标准尽管不是绝对的,但也不是给含糊不定留有余地的。它的选择只是考虑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局限性而作的次优选择,它和其他标准一样,就标准本

身来说,都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无论确定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对证据的评判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都是无法量化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有对这一主观过程进行规范。“排除职业怀疑”标准的实现最终也依赖一定的程序予以保障和规范。

四、审计证明标准的兑现与保障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证明标准的实现与保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当审计人员判断被审项目公允与否时,其内心状态是否真的达到了证明标准。这完全是一个主观方面的问题,对此的判断亦只能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个人信念。二是当审计人员宣称其内心状态已经达到证明标准的要求时,则此项要求就构成了对审计人员的有效的约束,这一问题也开始从主观走向客观,并具备了可控的性质。在现代审计中,证明标准的客观化是借助一系列程序和制度来实现和保障的。

首先是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要求是审计执业规范的基本内容,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认识,各国审计职业规范大致一样,都认为它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得的资料,它应该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的情况,包括与形成和发表审计意见有关的所有主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底稿所记录的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方面客观化的整个过程。所以,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就是对“排除职业怀疑”的判断过程的最基本的限制与规范。

其次是对审计计划与督导的要求。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各国审计规范都对审计工作的计划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审计工作应当充分计划,如有助理人员,应予以适当督导。总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就是一个审计策略(思路),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汁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它是指导、控制助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审计计划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排除职业怀疑”证明标准的基本前提与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审计人员真正达到与实现“排除职业怀疑”之标准,事务所还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

第三是对复核与行业复核的要求。往往一项审计具体工作是由一名审计人员独立完成,审计人员对有关背景知识的理解、对有关事项的判断等整个具体审计过程可能会出现偏误。因此,在整个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多层次的复核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便尽可能避免虚假实现“排除职业怀疑”之证明标准。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记录,所以,审计职业规范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结合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有效的复核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执行、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不仅如此,各国审计职业管理机构还要求其会员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次强制性的同业互查,并将检查报告向社会公开。例如,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AICPA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部提供资金成立了公共监督委员会(POB)。该委员会由声誉良好、职业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组成,并密切关注SEC执业管理部的活动,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调查报告。在这种职业监管及公众舆论的约束下,审计人员对被审项目的判断不得不慎重行事,并切实遵守“排除职业怀疑”的证明标准,为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