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6 10:52:36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1篇

食品冷藏链主要是面向于食品工业等领域,直接和人民生活相联系,它包括食品加工、保鲜贮藏和流通运输三大类,本文分析了食品冷藏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了食品冷藏链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食品冷藏链技术与应用发展前景。食品冷藏链设备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只要投入力量,摸清当前市场产品的现状,提高食品冷藏链设备自动控制水平以提高食品质量,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食品冷藏链现状前景预测

Abstract

Thechainoffoodrefrigeration,transportationandstorageisnearlyconnectedwiththelivingofpeople.Itincludesfoodprocessing,storageandtransportation.Thetechnologiesandtherelationsamongthesetechnologiesareintroducedinthispaper.Basedontheapplicationstatusquo,ananalysisismadetoforecastthedevelopmentofthis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andmarket.Thetechnologyandtheequipmentofthechainofrefrigeration,transportationandstorageareveryimportantforfood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istechnologywillimprovethelivingofpeopleandaccelerate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

Keywordsfood;refrigeration;storage;presentsituation;forecast

1冷藏链技术

食品的保鲜、贮存方法有多种,如:干燥、腌制、熏制、真空保存、添加防腐剂和低温贮藏等,现在采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低温贮藏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冷凝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其设备的种类、用途都在扩大。长期的应用结果表明,冷藏时因食品后熟、腐败速度较快,不可能实现食品的长期贮存;冷冻虽然能长期贮存食品,但由于食品的一部分细胞死亡,且在解冻时出现汁液流失,不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希望能吃到新鲜可口的、具有天然风味的食品,这一要求大力推进了科学工作者对食品贮藏方法的不懈研究,速冻技术和冰温技术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

速冻食品是指:在-35~-40℃的环境中,在30min内快速通过-1~-5℃的最大冰结晶生成带(即在食品中心温度通过所需的时间不得超过30min),在40min内将食品95%以上的水分冻成冰,即食品中心温度达到-18℃以下。

冰温食品是指:把食品放置在"冰温带"(0℃以下、冰点以上的温度区域)内进行加工、贮藏和流通,此类食品称为冰温食品,也即,食品的冷藏链为冰温链。

传统的"冷藏链"定义为从生产时间和地点到销售时间和地点之间,用于易腐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各种冷藏工具和冷藏作业过程的总和。然而这个链并没有考虑从销售时间、销售地点到消费者之间搬运和贮藏环节,所以"冷藏链"的定义,应该将终止时间、地点(销售时间和地点)予以扩大到"家庭消费"。这不仅仅是概念的变化,而是扩大了该产业的领域。

在冷藏链的加工、贮存、流通过程中所采用的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贮藏设备、流通设备、加工设备和特殊功能设备四部分。

2食品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发展状况

食品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冷藏链技术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容关键技术相关技术核心技术相关设备

食品贮藏

流通设备

加工设备

特殊设备

食品贮藏工艺

制冷技术(设备、系统设计)

隔热层(保温板)技术空气幕

设计技术

制冷技术

蓄冷技术

隔热层(保温板)技术

食品加工工艺

制冷技术

冰温技术、蓄冷技术

解冻技术(高湿度空气解冻,喷淋冲击解冻)

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

气调贮藏(CA贮藏)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控制技术

传感器技术

外观设计

制冷剂、发泡剂替代技术

汽车技术

加工技术

新材料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控制、传感器

外观设计、包装材料与机械、电解冻技术(红外解冻、电阻型解冻、高频解冻、微波解冻、高压静电解冻)

机械设计

外观设计

货币识别制冷技术

隔热层技术

食品贮藏技术

空气幕技术

制冷技术

蓄冷技术

食品加工工艺

制冷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

制冷技术

货币识别

机械设计大中小型冷藏、冷冻、

冰温库

陈列、展示柜、零售冷

藏柜

冷藏保温车、集装箱、冷藏保温箱、保温盒(袋)加工设备

速冻机、差压预冷设备、解冻设备、干燥设备、发酵设备

鲜花展示(销售)柜、自动售货机、小型制冰机、冷饮机

表2冷藏链的发展状况

内容国外先进国家状况国内状况原因分析

食品工业投资

占工业总投资

的比率

冷冻冷藏能力

冷藏运输能力

冷藏运输率

8%~10%

世界总量为5100万t

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冷藏保温挂车和半挂车厢万辆;日本:冷藏保温车12万辆,近年来年产量一般为2万台左右,其中冷藏保温车占25%,保温汽车占40%~50%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80%~90%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50%左右;

发展中国家:一般只有10%~20%

3%

500万t(冷藏:140,冷冻360)

冷藏列车:6792辆

冷藏汽车:20000辆

冷藏船:10万t

冷藏集装箱:10000个

我国保温冷藏车的年产量为1500~2000辆,其中冷藏汽车占10%~20%

目前全国调运易腐货物约4000万t,其中:

铁路运输率:25%

公路运输率:15%

水路运输率:1%

空运运输率:0.1%宏观管理失控:法规建立滞后

销售条件欠缺:缺乏冷柜和保温设备

产品质量难保:冷冻食品合格率仅为78.9%

中国体制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冷藏业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建设冷库存在3个不平衡:重视肉类冷库建设,忽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忽视产地加工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忽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我国冷藏运输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外贸部分为肉食出口,将苏联的"吉尔"载货汽车改装为保温汽车;60年代初,将国产解放牌汽车改装为冷藏汽车;60~70年代先后进口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的保温车;70~80年代中期,从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进行了数千辆保温汽车,花费外汇数千万美元;从1979年起,通过补偿贸易形式引进罗马尼亚技术,在江苏镇压江合作生产冷藏保温车;1982年我国颁布"食品卫生法",推动了食品的冷藏链和冷藏保温车的发展。

大量运输采用普通棚、敞车运送,缺少冷藏流通设备。由于运输业的资源配备不合理,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效率,改变单一的开发投入主题,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3冷藏链建设的迫切性

全国因食品冷藏链不完善,加之食品经营机制上的各种因素,每年有3000万t食品有待于从变质中拯救出来,易腐货物每年要损失十多亿元。按每一年减少十多亿损失计算,可建十二万t以上容量的冷库,或购置机械冷藏列车1000辆,是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的1/7。因养殖种植业的大幅度发展,而保鲜及贮藏、流通措施的发展极不协调,令食品产量与损耗率是逆向进行,产量越大亏损越多,我国人口十二亿多,食品资源非常宝贵,如不尽快改观,不仅是中国的食品工业的水平将大幅度落后于先进国家,而且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4发展冷藏链必须解决的问题

4.1冷藏链的建立、完善与发展与我国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车家政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需要有强有力的机构,实行跨行业宏观调控,进行规划管理,相关行业需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这项工作,制定标准、规划布局、统一价格、开拓新产品。政策上应给予保鲜产业倾斜和扶持,对整个食品产业包括冷藏运输体系,应从政策、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其发展。把冷藏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明确发展目标,统筹发展格局。

4.2立足中心城市,组建食品冷藏链中心

以组建食品冷藏链中心为纽带,把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有机联结起来。

4.3建立食品保鲜研究中心和加速食品保鲜技术的人才培养。

除研究冷藏保鲜、冷冻保鲜、速成冻保鲜技术外,还应研究冰温保鲜、气调保鲜、药品物保鲜、负离子保鲜、辐射保鲜等技术。

4.4开发实用于冷藏链各个环节的保鲜设备

如:加工设备、流通设备、贮藏设备及其它专用设备。

5食品冷藏链设备的技术与市场预测

速冻食品工业将在我国崛起,成为未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食品产业,成为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一个突破口。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0年中,与其相应的速冻机及其配套设施将是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牢牢地抓住这个时机,开发、生产相应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图3、图4表示了商用制冷设备现阶段各项技术及相应市场的发展状况。预计在今后5~10年内随着国外技术的流入和国内技术的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食品冷藏链将会逐渐健全和完善,其发展趋势如图5所示,其预测基准是:a.我国冷藏链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同;b.我国现在的市场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相对落后10~15年。

图3现阶段商用制冷设备的技术水平图4现阶段商用制冷设备的市场水平

图5商用制冷设备的国内城市市场预测

速冻食品和冰温食品机械的发展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合作,并形成体系。因为冷加工食品从原料起到制成产品后,必须保持在冷藏链环境中,只有冷藏链整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需要冷加工食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包装材料业、运输业与经销业等相关产业的合作,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冷藏链工业体系。所以发展商用制冷设备今后10年的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开发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原料的分级清洗、整理机械及面类、肉类、蔬菜等各类前道成型设备;

集中研制各类快速冻结装置等核心关键设备,如:螺旋冻结机、钢带式速冻机、液氮喷淋装置、沉浸式冻结装置及其自动控制设备

开发冰温贮藏、运输、加工设备;

国家应系统地组织技术力量开发新型制冷系统和制冷剂;

开发冷冻及保温运输设备,包括各种型号带制冷系统的汽车和无制冷系统的保温车、冷藏集装箱、保温箱和用于配送用的保温盒(袋);

发展既能耐微波调理又能保持速冻食品质量的新型低温包装材料,改变当前国内包装材料简单、单一的落后局面;

大力发展和推广美观大方的卧式、立式冷柜、陈列柜、展示柜、低温冰箱;

开发实用的集团伙食用微波炉、解冻设备及各种快餐配送设备;

有计划地建设速冻食品流通中心市场、开发仓储自动分检配送计算机管理系统;

重视产品配送,加速冷冻加工食品的供给及有效的售后服务;

6结论

从冷藏链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仍处于逐渐上升时期,有些技术甚至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链将会在5~10年时间内逐步完善起来;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0年中,与冷藏链相应的速冻机、陈列柜、展示柜、低温冰箱、冷藏保温车及其配套设施将是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牢牢地抓住这个时机,开发、生产相应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冰温技术在日本已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而我国还未起步,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有望在10年内开始被中国用户接受,象变频空调器一样,一旦被宣传,将会有较大的市场。

食品冷藏链设备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只要投入力量,摸清当前市场产品的现状,提高食品冷藏链自动控制水平以提高食品质量,将会给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孔凡真.真空冻干食品的生产机设备.食品与机械,1998(2):24~27.

2居荣华,陈永志.我国2010年速冻食品机械发展战略.食品与机械,1998(6):18~23.

3石文星,彦启森,马灵芝,川上恒(日).冰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3).39~44.

4石文星.关于冰温库蓄冷性能的研究.天津商学院学报.1993(3):11~15.

5国家统计局.199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6邹同华.杜建通,申江.冷藏保温汽车的发展及其在我国蔬菜运输中的前景,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3):45.

7章镛初,殷国柱.冷藏保温汽车维护与修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15.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2篇

关键词:食品冷链、制冷技术、自然冷媒

一、前言

近代日本社会,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如少子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独身及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逐步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的社会活动及生活节奏随之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日本外餐饮(指外出就餐和从便利店或超市或餐厅购入成品半成品,即外部人为调理过的食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家庭的平均外餐比例(36.0%),即使在家用餐也是尽量从简,多从超市或便利店购买加工或半加工食品(比例达44.7%),以减少花在调理家庭餐饮的时间。

从图2可以看到,外购的加工或半加工食品中非油炸和油炸的调理食品居高不下,分别占第一和第二位。因此,食品的保鲜保存以及冷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心,比较开始注重对冷冻食品的安全、安心、卫生、营养和色香味等各方面的控制要求。

食品中的肉类和鱼蚧类平均含水70%~80%,果蔬类80%~90%以上。因此,如何处理好“水”基本上决定着食品的保鲜。以下,本文分别介绍日本三种不同温度带的食品冷链及其相应的制冷技术,即:-40℃以下的超低温冷冻(SF级)、-20℃以下的冷冻(F级)和-20℃以上的冷藏(c级)。

二、-40℃以下的超低温冷冻(SF级)

以金枪鱼的超低温冷链为例。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大金枪鱼消费国,据日本《水产物流通统计》资料,其中用于刺身和寿司的生鱼片消费量占去80%以上。

对于一般冷冻食品的最基本温度要求是-18℃以下,这是因为低温状态可以最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细菌的活动能力,防止食物的细菌繁殖和腐败。然而,金枪鱼鱼体的无脂肪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呈鲜红色),只有处于-50℃以下才不会随时间而氧化色变成茶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所以对金枪鱼鱼体的保存温度设定为-55℃以下。图3是日本目前所应用的金枪鱼超低温冷链,过程如下:

a.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出海驶往指定渔场实施捕捞。

b.远洋冷冻运输船巡回渔区向各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收购金枪鱼,满载后返航基地。

c.卸下的金枪鱼立即被送入陆用超低温冷库冷藏。

d.金枪鱼进入中央批发市场的低温分区竞卖。

e.买主自己或委托加工,分类包装后运至目的地的市场上架出售。

f.消费者购买回家上餐桌。

以下介绍主要环节中使用的制冷系统设备及其相应技术。

1.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用制冷系统及其主要设备

近年口本的金枪鱼捕捞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采用对保护资源比较有利的传统的延绳钓法。在海上,把钓到的金枪鱼的鱼鳃和内脏进行及时处理,随后将鱼体送入-55℃的冷冻舱以最快速度强制冷冻至鱼体芯温-55℃,再转入-50℃的冷藏舱冷藏。这种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用的制冷系统采用海水冷却的NH3-R23复叠制冷配NH3载冷剂循环系统,这是为了减少R23冷媒的充填量,因为R23属于温室效应系数值偏大的HFC氟利昂冷媒。图4表示了远洋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用的NH3-R23复叠制冷配NH3载冷剂循环系统及其设备规格。目前,这一系统属于过渡性系统,替代了传统的R22单机双级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制冷系统会被自然冷媒的制冷系统所替代。

2.陆用超低温金枪鱼冷藏库的制冷系统及其主要设备

由大型远洋冷冻运输船在渔区收购洋上作业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冷藏的金枪鱼被运回基地卸货后,直接被送入-60℃的陆用超低温金枪鱼冷藏库储存。近年,有些陆用超低温金枪鱼冷藏库开始采用最先进的开放式空气制冷系统,如图5所示。

这种制冷系统的特点是:

①采用空气作为冷媒。

②直接把由压缩机升压后的过冷空气经膨胀机膨胀后送至库内,即制冷系统里不存在蒸发器。

③制冷系统中不需要使用冷冻机油。

④膨胀机、压缩机和电机合为一体,把膨胀过程作功的能啦回报于压缩机,起到节能作用并提高了制冷循环的COP,如图5的右图所示,在-60℃以下的低温区域,它的COP将高于传统的制冷系统。

⑤库内无蒸发器的开放式空气制冷系统以空气为冷媒,不仔在因冷媒泄漏污染环境的风险。

⑥在向库内送风的管道中设置了除霜设备,解决了库内积霜的问题。

这种SF级超低温玲冻冷藏库使用的开放式空气制冷系统,不仅逐步在日本国内被推广采用,而且在台湾和韩国等地区和国家也已经开始被采用,如图7所示的是采用这种开放式空气制冷系统的韩国超低温金枪鱼冷冻冷藏库。

3.中央批发市场低温竞卖分区的制冷系统及其主要设备

最近日本某市建设了一个被称具有全国一流卫生管理体制的中央批发市场,具体要求是在整个竞卖过程中控制被竞卖商品的温度。以金枪鱼为例,要求将超低温冷冻或生鲜的金枪鱼分别被安置于环境温度维持在4℃和10℃的区域。这个中央批发市场低温竞卖分区所采用的是利用电价较低的夜间电力的“夜间冰蓄冷+白天追加运行”的制冷系统,如图8所示。

三、-20℃以下的冷冻(F级)

以肉类食品的低温冷链为例。

1.冷链中的HACCP管理制度

在日本,自定义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为“预先调查食品从原料开始经过制造、加工、保存、流通最终到消费者手上为止的每一个工序可能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及腐败微生物等的微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以及物理危害,为防止这些危害的发生而实施对每一个工序的连续性监视”以来,开始对家蓄养殖场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实施HACCP管理制度的认证体制。

2.肉食品的全自动加工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除严格控制食品温度是一种有效防范微生物繁殖的措施外,严格预防来自带菌空气的侵入造成对食品污染也是一种必须的卫生隔离措施,比如冷冻冷藏库的送风系统将保持食品加工车间的正压预防来自外部空气中的细菌侵入,尽量实现食品加工的机械化以防来自工作人员的带菌作业等,逐步实现HACCP的管理体制。

3.速冻技术与速冻机

上文曾提到“食品中肉类和鱼蚧类均含水70%~80%,果蔬类80%~90%以上”。一般认为,水到了0℃结冰,称为冰点。当水中融入其他成分,其“冰点”便有所下降,比如食品的组织水分中融入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后,这个组织液的”冰点”就会降至-1℃~-5℃之间,被称为“最大冰晶生成带”。组织液形成的冰晶如果较长时间停留在这个温度带便会逐渐长大并相互挤压,导致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如图9。如能让食品组织液的冰晶在迅速通过这个“最大冰晶生成带”,便能有效避开组织液的冰晶在“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成长,组织细胞内外的液体冰晶的压力从而得以平衡,保护了食品的组织细胞不受破坏。

经过反复实验和实践,得出影响冷冻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风速的结果。根据这一结果,本公司研发并制造出喷嘴出口风速达到15m/s的喷流式速冻机(产品名ThermoJack),它的特点是冻结时间为传统冻结方式的三分之一,冻结质量稳定,清洗方便,节能以及结构紧凑,图10展示了这种速冻机的喷嘴结构和三种传送网带类型的喷流式速冻机。相比传统的速冻机,这种类型的速冻机提高了一倍以上的冻结速度,肉类组织细胞受伤要小得多,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4.现代化多温度冷冻冷藏库

日本仓库行业的《仓库业法》明确对各类冷冻冷藏库的温度范围作出等级分类,并规定相应温度冷冻冷藏库的使用用途,如表1所示。

在要求全球化的环境保护现状下,尽快寻求新的替代冷媒是全球制冷界面对现有技术的一个严峻挑战。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提出了五种适用表1中所示的不同温度带的自然冷媒来替代现在的HFC氟利昂冷媒,如图11所示。

考虑到各类冷冻冷藏库的使用特点,我们提出采用NH3和CO2两种自然冷媒,并研讨了它们相应的理论制冷循环特性,提出如下建议(如图12所示)。。

①蒸发温度约-20℃以上,采用单机单级NH3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蒸发温度-10℃以下带经济器)。

②蒸发温度约-50~-20℃之间,采用单机双级NH3制冷循环配CO2载冷剂循环系统。

③蒸发温度约-50℃以下,采用NH3-CO2复叠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④表1中的F级/c级冷冻冷藏库适合采用单机双级NH3制冷循环配CO2载冷剂循环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4所示的是本公司研发制造并投入运行的单机双级NH3制冷循环配CO2载冷剂循环系统(产品名为NewTon系列)的主要设备及其节能效果的统计,很明显,100多个冷库采用了这样的系统以后要比以前传统的tL22或NH3盐水系统节能约25%~30%。引进CO2作为载冷剂,利用它蒸发潜热大的特性大幅度减少了NH3充填量,如1万吨的冷冻冷藏库只需充填75kg的NH3冷媒。

这种系统的传热效果很稳定,因为CO2载冷剂循环中无油,所以库内CO2蒸发器不会出现像传统的冷媒蒸发器那样随运行时间而传热性能下降的现象甚至故障。冷凝器和蒸发器均采用完全焊接式的壳板式换热器,使整个系统结构非常紧凑并安置于冷冻冷藏库的顶层(如图15左)。为更安全起见,在机房外配置了自带应急发电机的NH3泄漏中和处理的冷媒净气装置(如图15右)。

售后服务方面也已超越现行的事故后修缮处置的概念。本系统采用配有卫星远程监控的“机能性维修保养”系统(如图16)。冷冻机制造者的售后服务部门值班人员通过卫星或光缆的通讯手段,对全部运行中的NewTon机组及其黍统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当发现出现异常运行数据时,会立即自动联网通知离用户距离最近的冷冻机制造者地方服务网站,在未发生停机事故状态下指示现原因并作出调整,如有必要立即派出24小时待命的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实施维修保养,预防事故于未然。一旦NH3泄漏超过法定量泄漏处理的冷媒净气装置会立即自动启动回收并用浓硫酸中和处理已被封闭式箱体上方的喷淋水稀释的碱性漏NH3,如果遇上因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主电源被切断的情况,启动应急发电机继续处理漏NH3。当然,至本稿发稿时还没有发生过上述情况。

另外,在近代的冷冻冷藏库中,还应该考虑为整个冷冻冷藏库建筑物引进保持内部正压和合适湿度的高效除湿装置(如图17),既保证出库商品的清洁卫生度,也防止外界热空气的侵入和节能。在冷库库门前设置本公司开发的高效风幕(如图18),防止库门开启时的内外大温差引起库内外的高低温气流的流出和侵入,影响库温控制的不稳定和机组系统耗能增大。

四、-20℃以上的冷藏(C级)

以果蔬类食品冷链为例。

果蔬食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含水80%~90%以上,其二是这类食品的化学反应以及细菌繁殖速度与温度存有很密切的关系。低温状态可以降低食品的分了‘运动能量、化学反应速度,抑制细菌的繁殖,延长食品保存的时问。但是,这类食品一旦在进入低于0℃以下的低温状态尤其是结冰后,它的活体会突显完全不同的生命活动体征,既便是通过解冻来恢复原状,遗憾的是无论在营养还是色香味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复原,见图19。

1.微生物繁殖的3个基本要素是吸收10℃以上溶解于水分中的食品营养,它的繁殖最旺盛的温度带是10~40℃。细菌在65℃以上会死亡,反之被降温至10℃以下会降低繁殖速度,低于-5℃急速抑制繁殖速度,直至低于-18℃以下将会被冻死或停止活动。(如图19左)

2.生鲜果蔬食品一旦被降温至0℃以下并进入“最大冰品生成带”,随着冻结时间的延长受冻害范围越广程度越深。(如图19右)

3.加热和冷冻处理都是食品的保存方法,其中冷冻方法适合于果蔬食品的长期保存,且只有急速通过0~-5℃的“最大冰结晶生成带”,果蔬食品的组织细胞才能不受到破坏或少受破坏。由此可见,采用速冻方法对于果蔬食品的保存是比较适合的,图20所示的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可以较长期保存果蔬食品的流态速冻机。

4.因为不同品种的速冻食品有着各自合适的解冻方法乃至调理烹饪方式,稍有不适都会偏离人们对食品色、香、味和所持有营养的要求,所以对冷冻食品的解冻方法乃至调理烹饪方式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也都是很重要的。

5.生鲜果蔬食品的保存方法,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在0-10℃之间,而且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产地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的各道处理工序。(如图21)。

6.自产地收割后的生鲜果蔬食品并没有因此停止它们的生命活动,而是开始消耗自身储存的营养和能量得以维持,所以从产地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的时间越短保鲜程度越高。严格的温度控制和最短的运输时间是保存生鲜果蔬食品的必要条件。2012年日本消费经济研究室研究课题为《从北海道向本岛运输生鲜果品的现状》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果蔬食品的运输时间最为关心,其次是对果蔬食品的温度控制。但是,生产者对在保持果蔬食品新鲜程度下的运输成本更为关心。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首先要做好生鲜果蔬食品第一时间的产地预冷,使其尽快进入休眠状态,以免消耗能量和营养;其二,尽量减缩中间处置环节和时间,可以利用冷冻冷藏车边运输边预冷或者利用产地低温水进行预冷及清洗,再经过分类、挑选、装箱直送达目的地,其中必须保持运输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温度控制,且做好记录并保存文档。

7.超市和便利店的制冷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在日本超市(SuperMarket,简称SM)和24小时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简称CVS)已经非常深入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其中各种用途的小型冷柜冷藏库也是必不可少。最近,这样店铺的中小型制冷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就是使用自然冷媒CO2的制冷系统正在迅速地替代具有高温室效应系数的HFC氟利昂冷媒的制冷系统,如图22所示。

在日本,至今已有600多家店铺的制冷系统开始采用CO2制冷系统。据制造者的统计,CO2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要比HFC制冷系统提高10%~26%。在日本,北方地区要比南方地区的节能效果更显著,这是因为北方地区的环境温度比南方地区低,同时也由CO2和HFC冷媒的热物性所决定。除日本以外,近年海外有名的法国超市连锁店家乐福和德国的麦得龙也相继提出采用自然冷媒的制冷系统。

五、结语

本文对三种不同温度带的日本冷冻食品物流及冷链技术概况作了介绍,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不:

1.食品主要成分是组织液和蛋白质等。食品保鲜是利用温度和速度追求对组织液的控制。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3篇

关键词:冷库 区域位置

 

1.冷库区域位置的概念 1.1 运用区位理论来确定冷库地理位置

区位理论是属于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汇科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某种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以及一定的经济设施为何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冷库是一种低温物流中的设施,所以冷库的区域位置体现得越来越重要。

确定区域位置又称区位理论或称区位论。最早出现于古典经济学派区位流派理论中。到19世纪初,在商业设施的规划和选点中也开始使用区位理论。西方经济学家从分析市场价格出发,利用边际成本和边际区位的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地域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位置论,在当时颇受实业界和经济学者的欢迎。在商业设施的选址上得到了较多的运用。

1.2 区位理论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成本、市场、行为三大主要流派。

1.2.1 成本学派

区位论中的成本学派,其核心是根据商品最低销售成本目标,来确定商业设施位置所在的最优区位。

1.2.2 市场学派

区位论中的市场学派,是强调在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将实现商品的市场价值作为企业首要的经营目标。要求企业的所选址区位,能够足以凸现其在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化位置。

1.2.3 行为学派

区位论中的行为学派,是强调人地因素的分析。对企业所处位置与企业经营行为、即对地与人之间关联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选址区域,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达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绩效和比较大的市场分额。

1.3 区位论在国内的应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内的一批经济地理学家已将区位理论运用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的选址和规划中。这些根据当时国情选址的建设项目,非常清晰的印现着我国各个时期的国策以及经济体制的时代特征。

冷库从上一世纪开始在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提供新鲜食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冷库现代化的发展,冷库已从冷藏链的一环变成为低温物流中的一个重要设施。运用现代的区位理论来指导冷库的选址工作,是一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是在今后冷库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科学论证工作。

2.冷库是具有冷冻和物流双重属性的设施 由于在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冷库只是起到一个低温储藏仓库的作用,是一个解决节假日食品计划供应的设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冷库的冷冻品原料、加工、以及冷冻成品的移动流程比较简单,以至冷库的物流属性长时间被其冷冻属性所覆盖。进入市场经济后,一些冷库由于其区域位置不能够适应市场对物流的要求,致使其经营业绩不佳,利润较少,以至企业处于困境。

冷库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物流产业范畴,是低温物流的一部分,是一座保持一定的低温和湿度的食品仓库。冷库的物流属性体现为经营者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者,货主等)的要求,将冷冻食品从供给地到需要地的转移过程。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冷冻食品在制造、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系统地加以综合和组织的一种经济行为。这与传统物流把它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的概念相比,在含义及概念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冷库的冷冻属性体现为,在冷库中使用制冷机械使冷库保持一定的低温和湿度。我们对冷库所涵盖的物流特性的认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而逐渐地重视和完善起来的。对这两个属性决计不可以轻视其中的一个,在目前要特别重视它的物流属性。

3.冷库物流作用的凸现,更显出冷区域位置的重要。 3.1 冷库已从“储藏仓库型”转为“低温物流型”。

过去,对冷库的要求仅仅是储藏而已,所以对冷库的温度条件很重视。现在对冷库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是储藏而已,而更要关注他的周转率,利用率,进出库的运输成本和对客户的吸引力。因此对冷库的关注除了低温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它的一些物流指标,特别是冷库的年运输量。

3.2 冷库的运输量在三大因素影响下有了很大的增长。

3.2.1 冷库周转率上升,增加运输量。

过去冷库以长期储藏为主,平时陆续进库,在节假日按计划分配给消费者。所以冷库的周转率处于较低的位置在1-3之间。

目前,货主为了减少所占用的资金量,降低财务成本,增加利润收入,一方面尽量减少冷库中的储存量,同时每批储存量在冷库中的储藏期也都大为缩短。冷库的周转率已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以上,达到了2-8之间。个别冷库甚至达到了12次。周转率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冷库的运输量。

以一个库容量为一万吨的冷库为例:在冷库利用率为80%、周转率为2,其运输量为1.6万吨/ 年;当周转率提高到6时,运输量就达4.8万吨/ 年。可见周转率提高后,运输量增加了3.2万吨/ 年,运输量的增长幅度是很大的。

3.2.2 带包装的冻品,增加了运输量。

现在冷库中所储藏的冻品已经从没有包装的白条肉和盘冻鱼改变为各种规格的包装冻品,特别是水产品冻品都有了包装。冻结品有了包装后就增加了体积。同时为了各种规格冻品的装卸货的方便,也需要空出一定的运输容积。这些都减少了冷藏车的装载量,增加了进出冷库的冷藏车车次。和以前没有包装的冻品相比需增加10-20%的运输量。

3.2.3 冷藏车的使用,增加了运输量。

最近几年,冷藏链的概念逐渐为企业所接受。原先最为薄弱的运输环节有了很大的改进。使用冷藏车的比例大大增加。由于冷藏车的可装载容积比卡车要小,在运输相同吨位的冻品时,用冷藏车运输的车次就要比用卡车运输的车次多。由此增加的运输量一般在15%左右。

3.3 冷藏运输量的增加,使冷库区域位置的重要性更凸出。

过去由于冷库的运输量不大,所以对于冷库所处的区域位置不佳、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利因素尚能克服。一旦冷库的运输量大幅度上升,单次运输成本增加的费用,累计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金额,量的积累形成了一个放大效应,冷库区域位置的重要性就更凸现了。

4.冷库区域位置已体现为冷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过去,和肉联厂,水产品加工厂,渔港和菜场所配套的冷库是不用自己去选择库址的。而对一些储藏性和分配性的独立冷库选址时也大多是在所划拨的土地上“随遇而安”。所考虑的大都是一些冷库本身建设中的一些诸如水电配套,地质条件等技术参数。

现在,冷库行业已经是完全竞争行业,已经打破了所谓“水产冷库”,“商业冷库”的专业界限。各个系统的冷库都可以在市场上承接业务,而需要储藏冻品的客户也可通过比较而选择合适的冷库进行储藏。这就使得冷库之间的业务竞争十分激烈。

4.1 客户选择冷库的三项主要标准。

4.1.1 冷库技术标准。

冷库的技术标准包括:冷库所保持的温湿度,-18℃或更低、温度的波动情况、以及冷库的保温状况。冷库进出货月台和停车场。电梯和堆装机械。

4.1.2 冷库服务水准和收费标准。

诸如:冷库的堆放质量、进出库速度、包装在搬运中的损坏情况、以及冷库的营业时间;冷库的收费是否合理规范、以及冷藏费的支付办法等。

4.1.3 进出冷库的运输费用

冷库的位置和主要运输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运输成本的高低。当然所经道路是否畅通和是否需要通行证也需考虑。一条太会堵塞的路和需要通行证的路都会增加运输费用。

4.2 运输费用已成为影响冷库在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冷冻品的货主在选择冷库时是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在冷库的技术标准、服务水准和收费标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冷库的区域位置影响了进出冷库的运输费用,由此而成为冷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力要素。

5.冷库区域位置的确定 以往在冷库建设时对库址的选择多偏重于一些具体的技术条件,诸如:不宜建在居住区集中的地区、在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有可靠的水源和电源、地势较高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等。而对区域位置的考虑是不多的。

区域位置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区。冷库的区域位置是指适宜于建设某种用途冷库的一个区域。冷库的选址应在冷库的区域位置确定后才进行工作。我们以商业零售设施的选址为例,如果在上海准备建一家百货商店,则先应根据其服务的消费主体来确定其合适的区域位置。即建在哪一个商圈如徐家汇商圈,四川路一条街等。然后再在选定的区域位置中进行设施的选址。另外,在确定冷库的区域位置时,除了要满足上述的选址条件外,还需要结合以下两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5.1 最小距离原则

应使这个区域的冷库离开所服务冷冻品货主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包括2个方面:冷冻品从货主指定点运到冷库的距离和冷冻品从冷库运出到货主指定的下一个送货点的距离。这是一个综合数值,是一个加权平均值。

5.2 最大辐射原则

冷库所服务的货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服务的地区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个理想的冷库区域位置,应该能够随着不断的变化而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吸引新的货主。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这个区域位置具有很强的业务吸引力,或者是具有最大的辐射能力。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4篇

关键词: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对策研究

一、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

1、农产品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统计农副产品产量呈连年递增的趋势,到2013年为止哈尔滨市农副产品交易量达500万吨。[1]哈尔滨雨润农副产品采购中心项目于2011年在哈尔滨双城区落户,据江苏雨润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道先介绍,作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强市,在哈尔滨的农副产品产量预期在未来仍将会稳步上升。针对农副产品的的交易规模,哈尔滨市需要食品冷链物流具备一定的条件满足其交易的完成。哈尔滨农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方向就是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导,而这将增大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预见,哈尔滨农副业的发展将为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支撑,促使食品冷链物流逐步发展壮大。

2、冷冻食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节奏随之加快。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速冻食品将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就现实而言,国内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达1200余家,生产品种超过百种。这些速冻产品经批发经环节和零售环节走进消费者的餐桌。这种流通渠道对食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需求。2012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户籍总人口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8.9万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471.4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可见,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城市,对速冻食品也有着极大的需求潜力,而速冻食品的市场规模扩大必将对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3、连锁超市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作为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连锁经营已经风靡全球。国内城市零售业经营模式中连锁经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哈尔滨的连锁经营企业中,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华联。这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将生鲜食品纳入到其经营范围之中,连锁超市在哈尔滨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也对食品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潜力。虽然部分国际连锁店在其食品冷链物流的运作中主要依靠国际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提供支持,但这种物流的运作模式在进入中国后,难免有“水土不服”之感,食品冷链物流运行成本在升高。这也为哈尔滨等城市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冷饮行业对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哈尔滨市也是黑龙江省的经济中心,该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在冷饮方面的消费量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在增长。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哈尔滨冷饮市场的年销售额平均大约为3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速度为大约3%。哈尔滨市居民的冷饮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即由防暑降温型消费正在向四季休闲享受型消费转变。在国内的冰淇淋消费市场,冬季的消费量为夏季消费量的 1/30,而在美国,冬季的消费量为夏季消费量的1/2至1/3,中美这种季节性消费差异的差距反应出,国内冷饮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2]

(二)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差距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哈尔滨冷鲜食品市场对食品冷链物流有着巨大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近年上升趋势。也即是说,哈尔滨的未来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点将是需求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调查,目前哈尔滨冷库容量约为430万吨,各类冷藏汽车3.5万辆,各类冷藏船吨位10万吨,各类铁路冷藏列车1000辆。[3]这样的规模难以满足现有的交易量。该市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应该作出调整,应首先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而在这方面应发展专业化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带动作用,所以,做大做强专业化大型食品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关键。

二、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未形成链条

近年来,哈尔滨的农副产品的产量在逐年平衡上升,这些农产品有蔬菜类、水果类、畜牧类和水产类等产品。而就哈尔滨的第三物流依旧以库存

理、手工搬运和定点运输、提供货物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相关的物流企业能够能提综合的、供全面的、冷链物流服务。正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度慢,相关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不全面,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缓慢,冷链物流质量、及时性都无法保证。食品冷链物流的这种不成体系的滞后现象某种程度上对哈尔滨市的农产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产品的有效流通起到限制作用。

(二)食品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行业质量差

在哈尔滨地区,速冻和生鲜食品有一部分为出口产品,其余大部分都在省内和市内,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这部分产品流通所需的物流配送绝大部分由产品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来独自进行,其中包含的运输与仓储业务也都是由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独自完成,较少利用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服务。其原因是在哈尔滨市范围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尚处于待发展阶段,特别是食品冷链物流的第三方服务行业显得相对落后,这使得哈尔滨地区的食品冷链物流业务成本始终降不下来,食品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较高破损率,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损耗率。

(三)食品冷链的设备陈旧落后

以国际经验来看,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既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与设备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现代物流所需要的设施与设备在自动化方面和技术的先进性方面都已达到国际水平或接近了国际水平,但是,国内的食品冷链物流所配备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却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包括冷藏车和冷藏库在内的冷藏系统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市场对食品冷链物流巨大需求。哈尔滨地区的食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同样有待完善,这种基础设施和设备相对落后的状态也是影响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四)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哈尔滨地区,食品冷链物流基础上是由生产企业按照其本身具有的物流运营经验来运作的,这种运作方式在短时期内可以满足企业在物流业务方面的需求,可就长远而言,由于缺乏一个从头到尾完整的供应链,食品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节点就无法进行有效规划与整合,区域内的食品冷链物流具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农产品物流过程的成本居高不下。

三、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形成链条

就目前而言,无论上食品冷链物流业中的物流企业,还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偏小,规模上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而国内的中小企业目前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发展迷局,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也同样受资金的困扰,难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更无法与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展开竞争。所以,从促进本地物流业发展角度出发,哈尔滨地区的政府在政策上应引导资金流向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尽快脱胎换骨,做大做强。国家已经将物流产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政策上发挥导向作用,使食品冷链物流业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改善物流企业的金融环境,如创新信用担保机制,使食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更方便,确保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二)推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运行标准化

哈尔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在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还应着手健全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使易腐食品在物流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测;国家也应加快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制定的速度,使食品冷链物流业具有准入门槛、实行企业诚信和资质认证,制定物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冷链物流市场进行法律规范。

(三)企业应大力推进食品冷链物流业的技术创新,改进物流设备

食品冷链物流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哈尔滨市应在保鲜技术、包装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技术推广。食品冷链物流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很多性能独特的冷藏库和和冷藏车等冷藏设备,冷藏设备的运作就要涉及到能源问题。目前在冷链方面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方面关注的都是怎样提高效率,而节能和环保的相关问题却很少被关注。所以,有必要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冷藏设备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冷链物流设备能高效率运作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四)对食品冷链进行整体规划,完善食品冷链系统各个环节

对食品冷链物流整体进行规划整合,政府、行业单位以及有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完善食品冷链上下游的缺陷,以多元化方式发展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其一,以哈尔滨大型食品企业和当地主要农产品企业为发展核心,形成哈尔滨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联通整个冷链的上下游供应链。其二,建立冷链质量信息物流信息平台,使其上下游能够及时取得沟通,获取有效信息,达到信息对称。

四、结语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发生转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业开始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国内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尚处在起步时期,哈尔滨市的食品冷链物流既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应根据国内和本地区的现状,努力提高自身冷链服务及相关技术,哈尔滨市食品冷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完善。探索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之途。将哈尔滨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金淑芳.rfid 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4)

[2]毕延彤,王心一.浅析现代水产品物流[j].渔业经济研究,2005,(5)

[3]陈柳钦.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j].中国水运,2005,(11)

[4]朱伟伟,陈蓝荪.我国食品物流的发展模式[j].时代经贸,2006,(2).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5篇

一、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分析

由于入世后我国连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这加速了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地区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另外,全球发达国家地区的知名企业已在我国兴办了合资或独资企业以大量产品占领我国市场,对我国冷冻空调行业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例如开利、约克、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大金、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立、东芝、富士通、三洋、三星、LG、克莱门特、格拉索、霖和国祥等外资公司已经在该行业的细分领域里得各自的半壁江山甚至稳坐该细分领域里老大位置等。

目前综合来看,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冷冻空调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挑战与机遇。首先,经济全面加速发展将拉动行业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富裕社会的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工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提升、商业贸易的繁荣都为冷冻空调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行业创造了需求。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冷冻空调设备,全球各个角落都是冷冻空调设备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第三,国际市场的扩大与发展给予了行业出口外贸的机遇。由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际经济逐渐复苏和加速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经济有了明显的回升势头,为我国冷冻空调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绝大多数是在赤道及其两侧,是特别需要提供冷冻设备的地带,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环境和物质是需要冷冻空调设备提供保证的。这一区域地广人多,而经济发展状况远落后于我国,正是我国产品最具潜力的市场,如果我国产业政策措施得当,必将是我国冷冻空调产品的巨大市场,目前这一地带市场开发远远不足,应是我国冷冻空调行业重点开拓的地带。

因此,我国冷冻空调制造业应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冷冻空调设备市场是广阔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如何开拓并占领这一广阔的大市场,需要全行业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冷冻空调工业结构上有众多不合理之处。第一,从行业结构上看,生产中、低档产品企业多,高科技含量产品企业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企业更少;第二,从产品结构看,品种少、档次不高,有些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尚不能适应变化着的市场的全面需求;第三,空调设备产品种类、规格、产量远大于冷冻冷藏设备;第四,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产品过剩,而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的产品不足,造成了此类产品进口量很大,或依靠合资企业提供;第五,从地区分布看,冷冻空调设备的主要制造企业大多数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很少;还有就是生产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提高大企业(或集团)产品多元化的生产能力,早日形成本行业的“航母”,以加强抗风险的能力。

2.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不足,使高端产品市场被他人控制。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控制,如离心式冷冻机市场的90%已被美国特灵、约克、开利和麦克维尔公司占领,中高档冷冻空调压缩机和元器件市场基本被美国艾默生、丹麦丹佛斯、德国比泽尔、台湾汉钟等公司占领。就些都是很好的例证。

3.冷冻空调工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滞后于行业发展。尽管标准覆盖率已达80%左右,但由于标准水平偏低,很难适应我国入世后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需求。另外,已有标准尚未能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

4.为冷冻空调工业配套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冷冻剂的研究、开发、生产远不能适应冷冻空调设备产量的增长,需要以昂贵的价格从国外大量购入。

5.人才缺乏。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研究开发等环节缺少领军人才,在设备制造中缺少能操作先进设备的高级技工,这直接制约了生产的发展与进步。

6.对节能、环保产品投入不足。节能、环保产品是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目前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不足,使此类产品发展迟缓,造成巩固并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后劲缺乏,开拓国际市场困难。

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特点

国内市场需求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轻型、廉价;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民用或家用产品在注意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售后服务等。国外市场需求特点:重点是环保与节能产品,有的国家本是耗能大国,但却提出了很高的能效比并以此作为进入该国的标准,其实质是以高能效比作为技术、贸易壁垒。为了使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冷冻空调设备,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四、冷冻空调设备需求发展预测

根据近五年冷冻空调行业各类产品生产、销售及市场需求的情况来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冷冻空调行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农业带动冷冻冷藏设备大发展。我国农产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无论是粮食、蔬菜、肉类、蛋类、水产品还是水果产量均呈现增长态势,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料,但目前农产品加工程度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能力一般都在70%,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我国加工食品仅占饮食消费的25%,可见差距之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但仍与社会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为速冻食品、保鲜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而为冷冻冷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产品的冷冻冷藏及保鲜、冷藏运输均离不开冷冻设备,而运输用的冷冻冷藏设备又是低温物流的关键设备,尤其是远洋捕捞的冷藏船、空运用的冷藏集装箱以及短途运输用的冷藏汽车发展空间都很大。目前,我国已形成的冷链中,冷藏运输是一薄弱环节,它制约了低温物流业的发展,今后应重点发展。除此之外,工业生产提供的冷冻设备需求量日益增长。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例,随着大型尿素、合成氨、乙烯、炼油生产装置的建设必将进一步促进氨冷冻压缩机和二氧化碳压缩机制造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电子、医药、医疗、生物工程、航天等行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冷冻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在水电站建设中混凝土搅拌、沙石料的预冷、搅拌混凝土的冷水、浇灌后大坝的冷却等都需要大量的大冷冻的设备,而水电站建设又是我国发展电力的主攻方向,必然需更大量的冷冻设备。该细分领域里的高端市场目前大部分被美国约克、欧洲GEA格拉索等蚕食,同时日本前川、美国维尔特公司等也紧跟其后加大跟进力度。

第二,建筑业拉动了中央空调设备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发展,如水泥、玻璃、钢材等行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空调设备制造业也是被其带动而发展起来的行业之一。对于住宅建筑来说,首先是房间空调器率先得到了发展,其次是单元空调机、窗式空调机都发展起来了。对于公共建筑,如办公大楼、商厦、剧院、饭店、宾馆、车站、候机楼、医院、学校、体育馆、商场、各级政府机关办公楼等绝大多数场所都选用了大型中央空调设备,拉动了中央空调设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另外,军事工程建设,如武器库、弹药库、导弹库等都需要大型中央空调与之配套,并需要大量的除湿机、恒温恒湿机为武器弹药存放提供必须的储存条件。

第三,餐饮、旅游业拉动车用空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旅游业迅猛发展。餐饮与食物冷冻冷藏、保鲜密切相关,它必然为冷冻冷藏设备制造和冷藏运输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很快,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这为列车、大客车、轿车用空调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四,速冻、方便食品需求增加带动速冻保鲜设备发展。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消费方式的改变,用于文化、娱乐、健康、公益方面的消费逐步提升,对于食物的需求人们更注重营养、健康、安全、卫生、味美等方面,为速冻食品、方便食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拉动了各类速冻设备、小包装成品、半成品保鲜设备的发展。

第五,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将使家用空调制造产业得到新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人口城镇化,以加速缩小城乡差别,使更多的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按照规划,到2010年城镇人口业已近达到50%,这将为家用空调器、家用电冰箱、电冰柜的更新换代营造又一个广阔发展空间。

五、当前我国冷冻空调产业发展的策略思考

我国冷冻空调制造业应在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总结以下几点策略思考:

1.优化我国冷冻空调工业结构。第一,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企业,优先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企业;第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慢,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全面需求;第三,努力发展完善冷冻冷藏设备的种类、规格、产量;第四,努力发展和完善能提高综合国力和能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的产品,减少对发达国家行业企业的依赖;第五,合理布局冷冻空调设备制造企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的数量和产能;还有就是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应提高大企业(或集团)产品多元化的生产能力和品牌号召力。

2.培养人才。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研究开发等环节培养领军人才,在设备制造中培养能操作先进设备的高级技工,这直接促进了该行业的生产发展与进步。

3.对节能、环保产品加大投入。节能、环保产品是本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同时需要相应产业政策制度的扶持。

4.在进入市场的品牌逐年增多、主机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日趋雷同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步转变为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利润已经大不如前,对产品的提价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成本居高利润偏薄的难题,如何寻找下一个蓝海成为企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企业该如何寻找下一个蓝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时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央空调行业正面临着目前来说最好的机遇,并逐年发展壮大,除却2009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拖累,市场容量有所下滑外,每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容量均呈现出较高幅度的增长。具体到每一个中央空调主机制造企业,高速增长的市场销量给他们的售前、售中、售后等服务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果哪一个企业能够在服务方面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体系,那么他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高速增长的繁华掩饰了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近几年,经销商或者甲方由于中央空调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但是,由于服务人员的缺乏或者服务意识的浅薄,这些问题总是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经销商或者甲方与企业之间交恶,直接影响到品牌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观导向,好的服务将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不承认,现今服务已经成为中央空调企业的竞争焦点。中央空调行业服务和销售部门其实同等重要。中央空调空调产业大规模发展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按照机组使用寿命10-20年计算,已经到了售后服务的黄金阶段,十余年积累下来的中央空调机组市场容量规模巨大,必将引起各方市场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这些主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服务业的滞后已经开始阻碍整个中央空调产业的发展。服务业是维护中央空调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央空调服务业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的专业性,中央空调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使中央空调产业更加利于管理。在市场容量高速增长、竞争日趋同质化的时代,服务业的先行显得更为重要。

在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我国冷冻空调产业要促进工程服务与现代制造有机融合。以工程服务提升现代制造,以现代制造促进工程服务,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冷冻空调产业结构调整,由世界冷冻空调设备生产大国向世界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强国过渡。

参考文献:

[1]姜尔宁:世界制冷压缩机发展趋势[J].制冷技术,2010(1):49-51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6篇

论文摘要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冷链食品市场的发展目前状况,然后剖析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新问题,最后从整体规划、体系建设和质量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平安,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非凡供给链系统。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功能,和消费者的饮食平安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一、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目前状况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中国冷链食品市场发展状况。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轻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和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二、中国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损耗浪费惊人。在我国,虽然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更多的易腐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却还远未熟悉到冷链工业为企业所带来的益处。食品冷链工业仍然是一片待发掘的“冻土”。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和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非凡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5%,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20%~40%、10%、0.3%,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非凡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平安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给链上,缺乏供给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中国食品冷链未来发展策略及思索

从目前的发展目前状况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摘要: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探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办法;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办法,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功能,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7篇

关键词:肉类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冷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82-02

引言

对于供应链视角下的肉类产品,冷藏链中的各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肉类产品在生产、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必须在作业上紧密衔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冷藏链。所以,以冷链物流为主导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模式分析对于生活中肉类产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冷链物流为主导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理念

冷链物流是指冷冻类食品从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组成冷藏链的各个环节和设施在运作上的一般原则是:一要保证冷藏链中的食品初始质量应该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新鲜度,如果食品已经开始变质,低温也不可能使其恢复到新鲜状态;二是食品在生产、收获后应当尽快予以冷加工处理,以尽可能保持原有品质;三是产品从最初的加工工序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均应该保持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中。

传统的“从农场到餐桌”的供应链中,食品原料和食品在途时间太长,很难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生产区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之后,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衔接与融合更需要一个冷链物流枢纽来过渡,流程再造原有供应链,形成多链条、多环节的控制形态,充分发挥冷链物流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功能。因此,作为国外先进的肉类流通方式,冷链运输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我国肉类企业所应用,并且必将成为我国现代肉类消费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冷链物流为主导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一)养殖屠宰环节

养殖场、农舍的环境卫生控制对于动物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环境能有效防止细菌的滋生,防止疫病的传播,给动物以舒适的外部环境。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和农户都要严格的控制投入品的质量,因为投入品的质量将影响产成品的质量。养殖场和农舍的布局要合理,需要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合理进行规划,确保动物有一个合理的生活环境。在养殖环节中要定期进行疫病检查,确保动物的身体没有患病,一旦患病须找专业的兽医进行治疗。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和农户都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养殖知识,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

在牲畜禽类的运输环节不需要低温控制,但要合理规划车辆运送的密度,确保车辆内的牲畜禽类可以正常活动。车辆在运输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因车辆不卫生造成动物患病的情况。运送牲畜禽类的车辆须配备必需的饮食设备,保证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得到正常的饮水和饲料供给。

到达屠宰厂时,屠宰场的工作人员须检查其三证,确保没有患病的动物进入屠宰场。进场后也要有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疫病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屠宰工作。

在屠宰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屠宰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屠宰场的工作人员要做定期的身体检查,确保不会在屠宰过程中因自身健康问题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二)冷链加工环节

根据低温肉类产品本身属性,每一加工环节都有特定范围的温度需求。从肉类产品的分割环节起,其操作环境的温度控制就变得十分重要。分割区的环境卫生和工具清洁也对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分割后的生鲜肉品就要进入预冷环节,预冷环节需要注意的就是预冷温度和预冷时间的控制,它们将直接影响预冷的效果。预冷的设备需进行严格的消毒以确保没有细菌污染肉类产品。预冷的各项操作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预冷的科学专业性。

充分预冷后才可以进入冷冻环节,避免直接冷冻破坏肉类产品的结构,造成营养流失。冷冻时间和冷冻温度都需要合理控制,确保冷冻的程度不会破坏肉类产品的质量。同时,要确保冷冻设备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冷冻环节同样需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尽量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肉类产品冷冻后需进行合理的包装设计,不要过度包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包装的环境和材料都要符合规定,不要对肉类产品造成污染。由于冷冻肉和生鲜肉包装的特殊性,需合理控制其包装的温度和包装时间。包装过程容易造成金属残留,包装完成后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检查。

在进入冷库前需对肉类产品进行检查,确保没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冷库。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冷库的环境卫生。冷库需配有先进的冷藏设备和保鲜技术才可以保证冷库储存正常进行。要合理控制冷库的温、湿度,不同的储存区需设置不同的温、湿度。冷库的工作人员需特别地注意其个人卫生,冷库的卫生控制比普通仓库的卫生控制要更为严格。

(三)冷链运输环节

肉类对运输市场的要求主要是低温度、批量适中、载重大、速度快、运费省等。肉类进行较长距离运输时,一般由冷藏车在低温下进行。在运输前需进行合理的运输包装,且包装材料须达到其卫生标准。搬运装车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物流人员和合理的在搬运装车设备,以确保搬运过程中包装的完整。根据目的地的需求并综合考虑路线环境,合理地设置其运输路线,控制运输时间。采用肉类产品的专业运输车,使用前需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肉类产品运输车辆需配备先进的制冷设备和充足的制冷量,确保其不会中途制冷中断, 一旦制冷中断,其运输的肉类产品都会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车辆可以配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肉类产品的不同需求自动调节运输车辆的温、湿度,更加有效地控制其质量安全。肉类产品的运输车辆必须配有专业的运输人员,不仅要求其有车辆驾驶技能,还要有专业的冷链知识,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合理地采取解决措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运输车辆应随时与总部保持联系,总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控制其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和运输信息。当发生紧急情况,总部也可以及时的采取挽救措施。

(四)冷链流通环节

肉类产品的销售环境主要是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肉类产品进入销售环节的第一步就是检验其三证,才可以收货。在卸货时及时核对单据、数量和包装是否完好,否则可以拒收或部分拒收。销售市场需派出专业的检测人员检测接收的肉类产品质量,检查其是否变质,是否患有疫病、细菌含量是否超标,合格后才可以真正的转入销售环节。

农贸市场主要销售生鲜肉品,讲究即时销售。虽然其卫生条件、制冷设备等条件相对较差,其质量控制难度很大,但理论上希望农贸市场的销售环节可以进行专业的控制。超市、专卖店陈列柜的环境卫生都要进行严格控制,以得到消费者的充分信任。肉类产品的陈列柜的布局很重要,正确划分区域不仅方便销售还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由于肉类产品的储存特性,陈列柜需使用冷藏设备,并要确保其干净卫生。肉类产品的销售人员须具备基本的销售素质,合理控制陈列柜中肉类产品的密度,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随时检查其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产品和编制产品。陈列柜中温、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其是销售环节肉类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市、专卖店需聘请专业的制冷设备维修人员,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情况,及时进行保养,一旦制冷设备出现故障也可以及时地进行修理,确保销售的正常进行。陈列柜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确保陈列柜中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销售的特殊性,在肉类产品的销售中,会有不同的消费者直接接触陈列柜,很容易滋生细菌,这就需要销售人员特别注意,合理地控制这种情况发生。

结语

冷链物流是在现代化物流工程和装备技术、食品检测和冷藏链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满足食品安全性、多样化消费和国内外贸易需求的现代化服务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突出冷链物流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以及肉类产品资源循环性的保障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教学和实践。我国的肉类产品从业者,必须加强肉类产品物流相关专业的建设,从供应链的养殖、冷链加工、冷链运输、冷链流通四个方面严格进行质量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 贾卫丽.连锁超市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问题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2012,(10):29-34.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第8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12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食品外贸出口领域对部分保温车辆进行了一定改装,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该法案的实施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形成了低温环境中的冷链物流理论,构建了冷链物流的结构体系。但是,大多数研究还都是基于全国的普遍性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区域性的局部市场环境。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虽然很多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一致,但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分析与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非常有必要。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 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 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 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 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 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 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 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 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 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 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 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 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运作成本较一般的物流高很多,同时,也需要非常多的先进技术支撑,且政府监管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河南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健全自身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在纳税、贷款、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全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也应适当为冷链物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逐渐完善车辆管理、年审以及载重等政策体系,制定符合河南省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人性化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俭.冷链:正在崛起的市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