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新工作举措

创新工作举措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03 04:05:26

创新工作举措

创新工作举措第1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创新 就业

一、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院系结合,以系为主,全员参与,重点考核”为工作方针;以提高顶岗实习指导水平、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全过程、全方位为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实现就业目标,开创顶岗实习及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新举措

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学院成立以系部主任为组长,学生主任为副组长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在稳步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质量。

1.做好就业回访、调研工作。

通过就业回访、调研了解市场的变化、市场需求,找到应对措施,同时给已经工作的同学送去鼓励,树立好的典型,对于失业的学生送去关心,承诺只要想找工作,学校随时为其安排,送去学校的慰问。

2.切实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1)合理调整专业教学计划,主动与企业合作,将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延伸到企业,深化教学—顶岗实习—就业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使他们在真实的一线现场的职业氛围中,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达到“顶岗”工作的基本要求。

(2)各专业要围绕职业技能考核目标和要求制定和实施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利用学院建立的培训站、进行技能资格培训和鉴定。

3.重视实验实训教学,加大实验室建设步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走向实习岗位以后动手能力弱、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我系加大了对实训室、实训车间的改造,扩建了仪器分析、测绘、可编程控制器、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改造、整合老专业,促进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

4.拓展毕业生创业渠道。

我院把培养“创业、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抓手,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新形势下的学生培养方案和新型就业模式。提出了把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经常邀请知名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积极开展课外学术交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科学研究的有效机制的建立,营造了学生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了毕业生的创业渠道。

5.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参加顶岗实习。

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扎实开展,鼓励学生到基层和农村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先后邀请了我系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创业之星等做专题报告。通过他们的创业、就业实践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深入基层,创造人生价值的创业价值观,鼓励毕业生确定目标,理清思路,主动创造创业条件,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系部也对服务基层的毕业生加强联系,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每年定期走访用人单位,直接了解学生基层工作生活情况,看望大学生“村官”,针对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工作适应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6.广泛动员,千方百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学校调动各职能部门、系部以及辅导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在专业领域和行业的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层层带动,获取最新最快的用人信息。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优化就业招聘平台,坚持“小型化、专业化、信息化、经常化”原则。加强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收集和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测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网络招聘,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工作开展的保障措施:

通过多年的工作,在培养高职人才方面有深厚的积淀,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并且对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开展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系部出台了一些列的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管理方面的政策及措施,努力为毕业生打造一个稳定的就业平台,使其能够在走出校园面向企业时,实现“零对接”。

1.重视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2.就业信息传达规范化

3.学生就业信息统计细致化

4.手续办理齐全化

5.互联网信息方便化

参考文献:

[1] 朱萍萍. 提高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

[2] 李汝顶. 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2.8

[3] 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 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课题名称: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顶岗实习环节的实践研究

课题性质:

“十二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

创新工作举措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国企政工;价值;关系;创新举措

前言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政工工作创新是企业进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企业的文化内涵、思政教育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现结合,符合我国市场改革的必然要求,加之当前国企员工的思想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思想的影响,政工工作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对国企、员工均具有双重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在国企政工工作中的价值所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潜在理念并对员工的行为方式、工作思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企业文化价值、工作准则、行为规范等内容,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可以为企业提供潜移默化地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快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引导员工朝着科学化、价值化的方向发展。国企政工工作顾名思义,则是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行为意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引与教育,以此来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础。一般来说,国企政工工作主要由四方面组成,分别是经济思政教育、政治教育、行政思政教育和个人思政教育,通过这四方面的科学教育实现国企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将企业文化与国企政工工作相结合,两者就其本质而言具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互为统一整体之中,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政工工作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政工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是相同的,两者在开展工作时都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整体需求,一切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与政工工作的目的一样,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政工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积极性。而且,企业文化建设与政工工作的开展相互促进,深入细致的政工工作支撑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政工工作有效的开展。

三、从企业文化角度出发谈政工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要符合企业管理长远发展的目标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单是产品研发方面的竞争,更是对员工素质水平方面的竞争,而加强企业的政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与政工工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从企业文化视角出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长远意义。

(二)企业内在对政工工作机制创新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国有企业的员工的工作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外环境的巨变造成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就需要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要有新的突破。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机制创新

开展政工工作是为了实现关心员工、激励员工的目的,但是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将两者融合;注重两者的结合形式;政工工作创新制度要完善。

四、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我国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举措

(一)企业自我提升,实现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方法创新

企业的员工是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对象,企业要利用电子高科技手段,可以采用互联网的媒介发挥其作用,使企业与员工进行沟通时,在价值观念、生活观上能对接。这样做能提高政工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为互联网把色彩、声音、图像集合起来展示,比传统纸质媒介有更大的优势,具有说服力,可以将政工工作内容和理念展现的更生动现实,使职工更容易接收和认可。

(二)观念与时俱进,实现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观念创新

国企政工工作中,不能循规守旧,不做改变,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要想创新就要改变原来的观念,要意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政工工作是为了解决企业员工思想上的各种问题,最终目的是达到企业与员工统一思想,不要认为政工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其带来的无形影响意义深远。要借鉴和吸取民营企业或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新理念。

(三)完善管理制度,实现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制度创新

完善管理制度,能促进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政工工作得到持久的发展,在制度上就要进行制度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删除陈旧不合适的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科学适合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手段保证制度顺利的推行和运用。在制度进行创新时,要引入国内外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如民主竞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以及企业职工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批评教育模式,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来实现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制度创新。

(四)以人为本,实现我国国企政工工作的内容创新

当今时代,开展国企政工工作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深入进行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面的教育,达到丰富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知识底蕴和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水平的目的。要开展形势政策的教育,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开展工作,要积极配合出台的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对企业员工要大力宣传国内外形势并进行教育工作,为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在企业中要有计划的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实行民主的法制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自觉守法,在经营中依法守法。

(五)注重价值的重塑

在国企政工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基于国企政工工作开展而言,还需要重点从价值观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这种价值观的优化和重塑主要就是围绕着国企政工工作开展的具体机制而言的,在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对于价值观的合理营造和运用,促使国企政工工作人员能够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价值观,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为国企政工工作的开展服务,充分贡献自身的价值和工作能力,保障国企政工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从国企政工工作开展的制度创新中来看,这种价值的重塑主要就是指应该围绕着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等进行合理构建,充分提升国企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

五、结语

国企政工工作的创新是以企业文化作为基石,企业文化像一丝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政工工作中,赋予政工工作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政工工作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深入发展。两者相互依存、互补促进,为国有企业的发展铸就了坚实的后盾,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l]黄河,张艳企业文化的国企政工工作创新举措分析[J].F代国企研究,2026,04:280一281

[2]陈雯静基于企业文化视角谈国企政工工作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6,02:270.

创新工作举措第3篇

关键词:纪检监察;新途径;策略;举措

要创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探寻新途径和新举措,首先要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纪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等思考解决的办法,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思维和模式,结合工作实际,找到与发展相适应的策略与举措,完善纪检监察工作。

一.纪检监察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一直在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对权利进行监督,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也加强了廉政建设,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腐败之风,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各方利益矛盾的冲突,传统的纪检监察工作出现了种种问题和冲突,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迫切需要。主要问题有:

1.落后的思想观念

一些老思想,老观念,老套路,是阻碍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障碍,有些人对纪检监察工作存在误解,认为它是挑毛病,得罪人的工作,有的则不敢监察,认为这会让管理出现混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

2.管理体制的问题

现有体制下的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独立性,监督职能难以发挥,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上存有顾虑,开展工作束手束脚,监督管理难见成效。纪检监察人员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纪检监察干部受知识面的制约,不可能样样精通,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3.监督机制的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的再监督是一个大难题,如果纪检监察工作出现了问题,该由谁去监督管理,这一直是监督工作自身建设中的难题。

4.纪检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一直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中纪检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是不容乐观。

二.纪检监察工作的新途径开创

1.开展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去了,行动才能跟上去。要想纪检监察工作有创造性,就必须要建立创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加大廉政教育和事前监督的力度,注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融入各项日常工作之中,贯穿于对领导干部的培养、管理、奖惩等各个环节,提高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最终达到解放思想,提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2.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工作职能转变,解决越位问题;收窄纪检战线,集中力量开展“对检查者再检查,对监督者再监督”,真正发挥纪检监察监督问责震慑作用,让纪检工作在廉政建设工作中发挥效用。要改变与发展不相适应落后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一是要通过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方针,要特别注重那些用人、用权、用钱等重点部门、重点人员以及关键环节;二是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深入研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协调机制和工作程序,形成强有力的反腐败整体合力;三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起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

3.创新信息化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强化自身建设,既“执纪问责”又“接受监督”,转变工作作风,彻底解决队伍软化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能让纪检监察工作变得高效灵活,富有时代感,且可以行之有效地减少腐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能;信息化丰富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得到,改变监督方式,可以政务公开,既丰富了纪检工作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又提高了监督效力。

4.深入理解和贯彻三个转变

实行“三个转变”,是中央纪委从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出发,落实赋予的职责和十确定的工作任务,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理解,转职能,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转方式,就是要创新思想理念,改进工作方法,讲求工作效果,工作方式方法要围绕工作效果来进行;转作风,就是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做到正人先正己。因为我们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队伍,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

5.纪检监察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

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广大纪检工作人员的努力,纪检工作人员长期在纪检工作的第一线,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往往有较为深刻和直观的理解,因此,通过对纪检监察队伍的教育和建设,特别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严把纪检监察干部“入口关”,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等方式,打造出“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

总结:在不断推进检查机关改革的今天,抓住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分析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思想上提高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创新工作思维,并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探寻新途径的策略与举措,从而完善纪检工作,相信随着社会和人们对于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将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冯军霞. 新形势下加强纪检监察反腐倡廉的思考[J]. 科技视界,2014,03:323.

[2]鞠伟鹏. 我国行政效能监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创新工作举措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党群 思路

煤矿工人是煤炭企业的主人公。煤炭企业的党群工作重点就是要通过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来促进职工业务素质的提升。因此,只有在创新党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上下功夫,才能增强党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就创新煤炭企业党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谈几点看法。

1.创新党群工作的思路,主要抓好以下方面:

1.1党群工作由“务虚”转向务实。

企业党群工作要做到虚实结合,才能有的放矢抓好工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要转变传统的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将理论学习工作从被动应付转到主动探索上来,将理论学习与指导企业实践紧密联系,化“虚”为“实”,“虚”功实做。要在理论学习的载体上实现“立体化”,通过制发文件、组织活动、编辑简报、宣传栏和局域网等宣传形式,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要把参与生产管理,作为提升党群工作水平的着力点,要随着企业经营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调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变单纯党群工作的“务虚”局面。

1.2党群工作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国有企业党的工作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在煤炭企业重大事务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应从制度上融入,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其次,要从工作方法上融入,企业党群部门研究、部署、开展工作应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同考核。三是企业党群工作的重点要放在落实上级精神、促进和谐稳定、支持生产经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价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推动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3党群工作目标与企业安全目标对接

煤炭企业要把党群工作目标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融合在一起,通过创新机制,落实制度,为实现安全生产和促进年度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煤炭企业党群部门应结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同时也需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党员认真履行义务。通过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带班作业、以点带面,把党群工作覆盖至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辐射到职工工作的每个岗位场所,不断提高和谐矿区创建水平。

1.4党群工作要助力企业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党群工作能够有效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在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员工”的理念,认真研究现实条件下企业各项工作的新特点和发展规律,党群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宣传造势,做到寓教于乐,取得实效。

2.创新党群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是将党群工作与职工业务技能相结合,减少职工对党群工作的“虚无”认识及逆反心理。把工作重点放在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并通过组织职工开展技能竞赛等,营造出“比技术、亮绝招、当楷模”的氛围。

二是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结合起来。通过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职工的主人公地位。

三是在煤矿职工中推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其目的在于用快乐的方式克服工作中遇到的一切不快乐因素,用快乐的方式建立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职工之间亲和、友善、和谐的关系,用快乐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克服困难、缓解压力.在快乐中创造价值。

四是强化“企业是我家”的企业思想理念。让职工在企兴我荣、企强我富中感受事业之乐,倡导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精神,引领广大职工把工作当作追求的事业,把岗位当作实现价值的平台,在忘我工作中感受奋斗和成功之乐。要塑造互相关爱、和谐共进的理念,把工友当作干事创业的伙伴、同甘共苦的兄弟和亲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默契合作、融洽相处中感受真情之乐。

创新工作举措第5篇

记者:近年来,应试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诟病,虽然通过各种努力使之有所转变,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赵亮:中小学阶段教育,是为青少年儿童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链条和环节。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发其潜能和智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熏陶浸润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并努力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其学会合作、感恩、包容、担当等,也就是要开发其情商,其核心就是德育。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加之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基础教育的应试现象得到了遏制和转变,但受各种机制体制问题的制约,其骨子里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家庭、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绑架”和“裹挟”。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还得从转变观念人手,构建全新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文化、学校文化、校长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家庭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之目的。

记者:鉴于以上您提到的种种原因,那么,贵市是本着什么样的基本思路来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呢?

赵亮: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立足于沧州建设“道德之城”、“好人之城”的社会大环境,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主线,密切结合沧州教育工作实际,以活动教育为主体,以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为保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

记者: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呢?

赵亮:一是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始终牢牢把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在手上。首先,通过聘请专家讲学和举办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水平。近3年来,我们先后聘请张国宏、魏书生、蔺桂瑞、吴增强等十多位专家来我市做专题报告,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课题,对全市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专业化业务培训。在进行市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各学校积极主动加强对本地、本校德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强我市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交流,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展示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作风,按照河北省有关通知精神,在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初赛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班主任基本素质大赛、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和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评审。其次,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我们在全市广大教师中大力倡导“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风尚,在全市教育系统中形成了“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同时,我们还将我市自1960年以来的274位曾荣获国家、省、市的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的人物事迹辑印成册——《烛颂》,在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队伍中宣传。最后,强化考核考评。我们将于近期出台《改进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对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作出了专门规定,旨在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的业务素质。对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人员,我局每年都要给予表彰奖励,以调动一线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今,各县(市、区)、各学校除了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外,还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适时开展各种培训、交流。如泊头市聘请魏书生回家乡免费讲学,肃宁县多次聘请国内知名学者讲学等。

二是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我们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注重发挥家长学校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将之作为宣传正确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和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工作桥梁,作为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使家长学校覆盖到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我们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完善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开展了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的“四个一”活动。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走在了全河北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多次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

三是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方面,以我市礼仪教育专家贝新苣编写的《礼仪教育》教材作为学校课堂礼仪教育的基础教材,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宣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践行《沧州市民文明公约》《沧州市民行为准则》,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师生多使用文明礼貌敬语,塑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广大师生中逐步树立起文明、守序、团结、助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沧州市文明礼仪示范校评选标准》,对照该标准,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到2011年底,全市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达到了100所。

四是通过“四个抓”,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五是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2009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提高了对校外教育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的重视程度。我市教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县(市、区)检查、指导工作,推动校外教育阵地建设。2009年,我们在南皮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了“沧州市校外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工作经验,提出目标要求,促进工作的开展。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师资培训,共组织培训艺术、体育、科技、设备人员3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在职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

六是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直以来,我们把开展典型宣传学习活动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广大师生以典型模范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涌现出了十数年如一日、背负残疾同学上学的市二中学生吕希庆,跳进冰窟救人的沧州师院学生王盼等一批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模范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吕希庆同学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原河北省省长陈全国,以及副省长龙庄伟的赞扬,并入围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还被搬上了银幕。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我市中小学生通过观看以吕希庆事迹为原型拍摄的电影——《亲爱的课堂》,通过写观后感、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榜样事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2010年上半年,我们还邀请部分“沧州好人”代表进校宣讲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典型模范精神。同时,我们还以《沧州教育》内刊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经验、先进典型事迹、调研理论文章的宣介力度,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氛围。

七是着手实施文明校园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文明层次。2011年底,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和《文明校园考核评估细则》,准备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市学校的建设、管理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12年年底,我们将对首批文明校园进行评估验收。我们通过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更系统、更有效,使学校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上面您所提到的开展主题特色活动“四个抓”的具体内容。

赵亮:一是抓爱党教育活动。首先,明确一个思路。就是把爱党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乡土化,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从爱沧州、爱学校、爱家人做起。我们编写了《中国沧州——魅力家乡》乡土教材,完善了一套系统的自幼儿园至大学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其次,建立一种机制。我们坚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强化分层次教育;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化爱党教育的学科渗透;坚持爱党教育的活动化,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认知和内化;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强化环境的熏陶与浸润;坚持明晰责任和目标,强化爱党教育人人抓、抓人人的良好局面。最后,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我们通过书记上党课、党代会代表作报告、中心组集体学习、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百千万工程”、“把党的旗帜亮出来”和“爱教育,作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对标、纲要,认责承诺”、组织红色之旅、国旗下讲话、警示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中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尤其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在青少年学生中有效开展爱党教育活动提供了较为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是抓好开展特殊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每年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班团队活动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雷锋活动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适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种主题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如每年3月,我们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期间,学校师生广泛开展宣传交通规章、维护交通秩序、帮助清理临近路段公共卫生等公益活动。每年清明节,我们广泛开展祭祀传统讲座、“网上祭英烈”、“寻找革命烈士守墓人”等系列活动。每年6月,我们又组织开展公共机构节能主题宣传周活动。每年9月,我们还组织开展重阳节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这期间,广大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为老人送去节日食品或礼品,开展联欢活动。同时,还开展照顾老人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助其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聊天、进行户外健身活动、观景赏花等。

创新工作举措第6篇

1.培育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1强化带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升级晋位。通过组织申报、委托审计、严格筛选、动态管理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档次;着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精心培育了金翼蛋品、迪康药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项目达到21个;大力推进名牌产品建设。全县拥有国家和省名牌产品5个。

1.2强化促动,加快生产基地建设 打绿色牌,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县优质玉米基地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绿色有机无公害水稻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东辽县被国家命名为商品粮基地县、生态县;打精品牌,建设规模化牧业基地。突出抓好肉牛、生猪、肉鸡、蛋鸡、肉羊等畜禽基地建设,提高了规模化养殖水平,全县肉牛发展到24万头、生猪32万头、禽类1800万只、肉羊11万只,全县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139个,东辽县被省列为牧业大县;打特色牌,建设标准化特产基地。突出打造柞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县柞蚕放养量达到1200把,是我省柞蚕产品重点出口县。

1.3强化联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重在落实扶持资金、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全县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协调企业和农民签订农业订单,完善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出资金、出技术,农民出土地、出工,开展专业化、标准化生产,2012年已流转土地10万亩。

2.打造优势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2.1搞好产业规划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五个产业经济带:东部以绿色有机稻米、肉羊等为主的产业经济带;南部以柞蚕、无公害蔬菜、生猪为主的产业经济带;西部以肉鸡、蛋鸡、优质杂粮为主的产业经济带,北部以优质玉米、肉牛为主的产业经济带;中部以生猪、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产业经济带。

2.2推进优势产业发展 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特产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了稻米、玉米、生猪、肉牛、肉鸡、蛋鸡、肉羊、中药材、柞蚕、食用菌、蔬菜等11个适宜东辽县发展的优势产业,着力积聚东辽农业后发优势。

2.3推动龙头企业做强 重点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的外向型龙头企业,现已发展部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8户,市级龙头企业16户,金翼蛋品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

3.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3.1强化政策扶持 制定了《东辽县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出台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发展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和相关奖补政策。几年来,县财政拿出3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和奖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2加大资金支持 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先后与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累计为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项目资金近3亿元;组建担保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协调,组建了吉林天翼牧业担保公司,在有效承接金融资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能力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组织部分龙头企业参与县级领导带队的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前往外阜举办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引进外阜资金5亿元。

创新工作举措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引进,理性举措

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项决定性指标,在高职院校建设、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制约,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饱受着人才紧缺的考验。理清、盘点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困境,认清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结合地域、自身优势,理性制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策略,便成为高职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的当务之急。

1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困境

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高职院校办学起点低、底子薄、区位偏僻等先天性不足,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

1.1区位局限性

高职院校一般由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自身办学条件并不优越,有些高职院校是由于中专招生情况不佳而被升格。这些高职院校一般地处在相对偏远的城市,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待遇略低、交通相对闭塞、管理观念落后。高职院校的这些先天不足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连锁性的障碍,与高校毕业生的大城市、好单位、现代化管理等理想大相径庭。因此,这些城市一般不被列入高校毕业生的理想去处,学院师资引进困难。

以皖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年招聘1名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师,报考者仅2人,根本不符合上级人事部门规定的职位与报考者的1:3的要求,后来经校方协调,才勉强允许该二人报考此职位。然而,在实际考试中仅1人参加考试,笔试成绩仅为31分,迫于用人压力,学院不得不一路绿灯让该应聘者顺利进入了面试、录用阶段。遗憾的是,该应聘者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所地域相对好的职业技术学院。

1.2学院需求与地方政策的差异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教学中只需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无需解释太多的为什么。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被要求具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熟悉相关的工作过程,而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多为高校毕业生直接从教,接受的是学术型大学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新事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迫切需要的是具有企业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类型人才,而这些人员学历相对偏低、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根据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事业单位进人逢进必考,进入高校一般应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招考中笔试内容为公共知识、专业理论等。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这些规定,给技能型人才设立了门槛,把高职院校所急需的企业人员拒之了门外。然而,在地方政策许可下,能够招聘到的教师多是学术型研究生,短期内很难迎合学院对双师教师的需求,招考根本解不了高职院校人才紧缺的燃眉之急。

由于地方教条化人才政策的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更加困难,学院无法保证引进人才优厚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难以为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后勤保障,难以给高层次人才以自由、卓越发展的平台,人才引进成为提高地区用人档次的口号。

1.3供求关系脱节

高职院校性质特征决定其人才培养类型,培养类型决定了师资需求类型。高职院校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以理工类专业群为主线,所需求的教师类型也理应是理工类居多。在国家就业政策鼓励下,很多理科毕业生或置身创业,或入聘企业,盛下来的多是被企业淘汰掉的技不如人者。同时,硕士、博士毕业生中文史类学生远远高于其就业岗位数,理工类毕业生低于就业岗位数,在应聘者中,通常会出现文科岗位报名火爆,理科岗位报名冷枪的现象。

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能够充分体验到人才供需的不均衡,也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了难度。表1.1为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四个专业的招聘人数与应聘者人数对照表,其中文秘专业报考者与岗位数比例为20:1,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仅为0:1。

表1.1

专业

文秘

思想政治

动漫

网络安全

招聘人数

2

1

1

1

报考人数

40

创新工作举措第8篇

关键词:创新,土地征收,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立机构,完善职能

为了保障我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加强省、市、县级征地机构的沟通配合、协调各方面关系,确保征地工作顺利实施,我省于1992年成立了贵州省土地开发中心,并明确了职能:一是组织实施省重点建设项目土地征收工作,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二是承担我省报部审批项目用地报件资料的初审工作,确保报件质量,减少或避免补件、退件情况。三是开展调研工作,对征地工作中的难点、要点问题进行调研,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四是对市、县级征地机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五是协调征地各方关系,解决征地过程中各种突出矛盾,切实做好征地服务工作。六是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承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组织实施项目,确保省级开发区耕地占补平衡需求。

随着省级征地机构的成立,各市、县也相继成立了征地工作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构体系。

二、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权威的征地事务管理机构

(一)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这是加强征地机构建设,确保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研究征地机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基本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征地工作的标准化、格式化管理,为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1、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对项目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人必须统筹安排,合理确定人员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责任表,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展期间,由单位领导、部门主管对其工作进度、报件组织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建立会审制度。在接手项目之前,需对项目报批要件进行审查,对于缺件或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协助业主办理、完善资料。土地报件资料编制完成后,须对资料进行会审,形成会审意见。对会审没通过的项目,责成项目负责人按会审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项目初审查制度。对我省报部审批的项目用地报件资料,由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初审查。通过对报件完整性、规范性、合法性等方面的审查,确保报件质量,减少或避免补件、退件情况。

4、实行周报、专报制度。市、县级征地机构每周向中心汇报项目征地进展情况,由中心汇总整理后以报表形式向省厅汇报。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征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纠纷,由中心进行协调,并以专报形式向省厅汇报。

(二)积极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系统人员素质

当前面临的征地制度改革,对中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树立认真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统领全部活动,针对征地范围、征地安置补偿、征地程序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有计划的组织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并不断创新和拓展培训形式,把学习培训融入工作实践,加强培训效果。通过邀请厅业务处室领导、专家讲课,单位内部业务交流会等形式,交流当前征地工作中的热点问题,研讨征地制度今后改革的方向,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练好内功、打好基础。

此外,中心还通过现场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方式,深入征地工作现场,多次在各市(地、州)县(区)组织了征地业务培训,培训人数达300人(次)以上;培训内容包括征地工作组织实施、征地丈量登记和补偿程序、用地报件编制组织、用地批后监督管理等,对地方征地过程中的技术环节统一规范、提出要求,保障了项目征地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一)依托省厅,做好征地服务工作

中心成立迄今,厅领导及相关业务处室对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厅领导深入项目第一线,指导督促征地工作,主持召开征地工作动员大会,协调各方关系,加速推进项目用地工作。同时,省厅邀请省直相关部门一起,对项目用地工作进行分解细化,限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单位,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征地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密度大的形势下,通过全系统人员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六沾铁路(贵州境)、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中缅油气管道(贵州境)、贵阳快铁网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预审及征地工作,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加强监督指导,确保项目依法、合法用地

在工作过程中,指导建设单位科学选址,注重项目用地选址的合理性,按照"少占或不占耕地"、"能占劣地不占好地"的原则,把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作为方案优选的基本指标,减少了为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拆迁等多占耕地或基本农田等问题。同时指导建设单位注意项目用地规模的合理性。根据有关供地政策和用地定额标准(如公路的定额标准等),指导建设单位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力促建设单位提高用地效率,严格禁止"搭车"征地、多征少用等问题。

(三)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