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质文化实例

物质文化实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7 16:14:18

物质文化实例

物质文化实例第1篇

[关键词] 急性重度;血液净化;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39-02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物品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患者的身体,造成器官受损,急性中毒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1]。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为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对急性中毒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采用起效快的治疗方法,目前对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洗胃、导泻的常规治疗和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为探讨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对该院在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验组67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32例,年龄范围:17~72岁,平均年龄46.9岁;对照组59例患者,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15~68岁,平均年龄42.5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洗胃或催吐的方式将其胃肠道的一些还未吸收的物质排出体外,对患者进行利尿、导泻,使患者将消化吸收的有毒物质迅速排出体外,针对患者的中毒物质采用相关的解毒剂。通过常规的方法,将有毒物质尽快的排除体外,对患者建立中心静脉置管的通路。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洗胃等常规治疗之后,再进行血液净化,采用血液滤过的方式,以对流的方法,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水分清除掉。再采用血液灌流的方式,将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或者药物吸附到灌流器中的树脂、活性炭等物质上。在治疗期间为患者进行定时的冲管,根据患者脏器的损伤程度,规定患者的的治疗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对于有较为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物质的补充。

1.3 治疗标准

治疗显效: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被完全清除,临床症状消失,身体的基本指标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大部分被清除,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指标趋于正常;治疗无效:体内的有毒物质未能得到有效的清除,临床症状恶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共67例患者,治疗为显效的有39例,治疗有效的23例,治疗无效的有5例,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共59例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3例,治疗有效25例,治疗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81.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

3 讨论

中毒主要要3种情况,一种中毒现象主要是表现为直接破坏细胞、造成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比如像肝肾中毒;还有是破坏了患者体内稳定的环境,比如出现了严重的有机酸中毒;还有的中毒是抑制患者身体基本的正常功能,比如服用了安定等药物造成患者抑制呼吸功能[2]。血液净化主要是将患者的血液通过一种净化器材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消除掉,使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血液净化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等,能有及时有效的将中毒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清除干净,减少有毒物质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避免对患者的器官造成损害,保持患者体内环境相对稳定[3]。对患者进行洗胃、利尿、导泻等常规的治疗,对于中毒情况较轻,发现较为及时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通过呕吐和排泄的方式将有毒物质排除体内,从而恢复患者体内环境的健康,使患者身体的基本指标都恢复正常,但是对于一些中毒情况较为严重,中毒时间较长的患者,有毒物质可能已经渗透患者的血液,因不能对血液进行净化,使得中毒严重的患者不能及时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清除体外,会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治疗效果并不显著[4]。在该次试验中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患者有23例,治疗无效的有5例,治疗无效的有11例,治疗有效率仅为81.4%,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急性中毒的患往往起病急,病情重,所以对患者先进性常规的治疗,将未被患者吸收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再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可以将患者体内的所有毒害物质排出体外,维持患者体内的有机环境,避免有毒物质对患者的器官造成伤害,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有39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2.5%。充分说明了对急性中毒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比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由于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要使大量的血液进行外循环,患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讲解,使其明白血液净化的重要性和成功率,消除恐惧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的治疗。在进行血液净化之前,护理人员要准备好供氧仪、强心药等急救的药品,保证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在血液净化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无菌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时候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基本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在血液净化后1 h内若出现发热、寒颤或者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对患者进行吸氧或者输入适量的抗过敏的药物治疗[6]。

综上所述,急性中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有毒物质在体内多待一分钟,就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多一分,所以要及时的清除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对急性中毒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快速有效的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振扬.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综述)[C]//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杭州: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2012.

[2] 姚月成,骆九源,陈少英,张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重度急性中毒的临床体会[C]//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2012.

[3] 付芳婷,赵丽.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的临床体会,附14例报告[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杭州: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2010.

[4] 楼宏青,刘宝峰,王佳慧,等.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毒物中毒74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2(17):167-168.

[5] 冯为盛,张海涛,赵鹏旭,等.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毒物中毒[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3(11):181-182.

物质文化实例第2篇

今年2月26日,我委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议案后,即将条例草案印发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征求意见。2月28日、3月1日分别召开专家学者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月底至3月上旬,我委会同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赴杭州和湖州等地进行调研,召开了由当地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对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3月16日,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和瓯塑),享誉海内外。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如何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保护意识淡薄,工作不平衡。不少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未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领导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有的甚至在未实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二是资源流失加快,传承后继乏人。近年来,有些团体和个人受利益的驱使,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转让出卖,以谋取私利。不少境外人员也以各种名义到我省各地,搜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造成民族民间文化珍品流失境外。同时,部分传承人的生存状况较差,特别是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年逾古稀,后继乏人,使得这些独门绝技随着老人的离去而失传灭绝。面对现代化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的冲击,民族民间艺术的消亡速度正在加快。三是立法滞后,保护力度有待加强。由于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我省不少地方的保护工作仅仅停留于文化行政系统的部门行为,尚未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保护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大部分市县保护和管理力量较为薄弱,经费投入较少,一些地方连整理抢救等基础性保护工作都难以开展。因此,亟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职责和保护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宁夏、江苏等省区已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极大推动了当地的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了本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广东、安徽等10多个省区也将相继制定地方性法规。我们认为,及时制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于加快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保护和利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省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较好地总结了多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内容基本上是可行的,建议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同时,条例草案在有些方面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修改,主要是:

一、关于保护范围。条例草案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并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在调研中,有的专家和地方提出,草案第二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第一项和第六项的表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办公厅文件([2005]18号)的提法不一致,表述不够规范合理。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应再作斟酌。为进一步突出保护重点,明确保护范围,建议将该条第一项、第六项分别修改为“口头传统,包括作为其载体的语言;”和“与上述表现形式相互依存的实物资料和场所;”。

二、关于保护职责和保护经费。条例草案第二章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的地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明确政府职责,强调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更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议将草案第九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的用途可适当扩大范围。

三、关于名录和继承。建立名录体系和确定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大核心制度。条例草案第三章专门对此作了规定。有的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多依靠口授身传,应积极鼓励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传承活动,以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传承人制度,这也是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不同之处。因此,建议在草案第三章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一条“对传承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和传承单位,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另外,该章第十五条关于确认传承人或者传承单位资格的规定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建议作适当修改。

四、关于特别保护措施。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可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和命名民间艺术之多。在调研中,有的部门和地方提出,在生态保护区内除了要保护好群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外,还需要保护好与传承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些都需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因此,建议将草案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初审,经省文化行政部门会同省建设行政部门、省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组织评审后,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同时,建议在该条中增加命名民间艺术之乡的相关条件和程序,以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

五、关于法律责任。条例草案第三十条规定,“侵占国家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和实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依法予以追回,并作出处理。”在调研中,有的部门提出,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的行为种类很多,根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才由公安机关作出相关行政处罚。建议对该条作适当修改。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对擅自从事工程建设活动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破坏的行为,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作出相应处罚。有的部门提出,根据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类行为不应只由文化行政部门进行处罚,应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由有关行政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另外,该条款与第四章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内容不对应,建议对该条作适当修改。

物质文化实例第3篇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06-03

1 前言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2014年3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制备方法及作用和用途[1],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素质[2]。要在有限学时内更有效地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和提高实践综合能力,就更多地需要考虑到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化学与专业课程在实验和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优化和提高等问题,因此,打破以单一理论课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药物研发与生产”这一主线开展药物化学课程群建设。

药物化学课程群包括传统理论课程,如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3],注重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与深化,更突出理论结合实践,将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制药工艺专业实验及制药工艺综合实验等相应的实践课程也纳入其中,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改革药物化学课程群体系内容,通过重构专业知识结构,实现知识体系的完备互融

药物化学课程涉及面较广,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而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不可能详细讲解基础化学知识,这样往往会出现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4]。因此,整合课程群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其他上下游课程交叉融合[5],帮助学生理清学科交叉脉络是十分必要的。

夯实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是本课程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重点讲解酸、醇、醛、酯、杂环等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同时适当举例讲解常见药物,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药物化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脱离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学生仅依赖于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必然欠佳[3]。因此,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注意联系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以药物结构为核心,联系基本官能团推导药物的理化性质;通过药物分子结构逆合成分析,获得合成方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易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3-6]。

强化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是有机化学课程的深化和延续,是完成药物化学合成理论和技能训练的主要课程。它在说明有机药物骨架的构建和基团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关药物合成单元反应的机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应用[7]。改革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选取最新的教材――闻韧主编的《药物合成反应》(第三版),同时简化叙述性内容,强化官能团转化规律,结合单元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讲解,紧密结合有机合成的知识点来加深学生对药物合成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注重化学制药工艺学的实际应用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化学在实际药物生产中的深化和延续。改革后的新课程着重介绍典型化学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制备方法,在教学中补充现代制药技术中最新理论及最新技术,如手性制药技术、半合成抗生素制备技术、心血管疾病治疗药制备技术等,强化药物工艺路线设计评价、工业生产中的可行性分析,培养学生的生产观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8]。

3 强化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环节,通过优化各类实验方式,实现实践与创新同生共进

优选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 对药物合成部分实验进行调整,选取环境友好、多步药物合成实验代替环境污染大、反应类型单一的实验[3],增加手性药物中间体的不对称合成等,既包含之前有机合成基础操作,又加强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柱层析等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9]。

开设新型的综合性实验 比如将药物合成、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等实验有机整合在一起,开设综合性实验“盐酸普萘洛尔片剂的处方设计及质量检查的制备”。该实验要求学生首先合成盐酸普萘洛尔原料药,之后对原料药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测定等,最后通过处方筛选、制剂工艺选择,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制备出盐酸普萘洛尔口服片。实验体现了药物化学与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的交叉融合[5],通过此类综合性实验,既让学生熟悉药物从原料药合成、制剂生产到药物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对于学生就业后从事制药生产或研发工作都大有益处。从近三届实验开展情况来看,实验教学效果与反映很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注重实验教学与药学文献与专业外语课程的结合 如药物合成反应实验重新编写全英文讲义,教师进行双语实验教学,学生提交英文实验报告。化学制药工艺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改进传统药物落后合成工艺,能培养学生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结合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从2010年开始,每年大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省级、院级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进入到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实现学生直接参与到科研和创新环节。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强化,学生的制药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位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表科研论文,在毕设工作期间申报专利。

4 提升药物化学课程群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多元教学元素,实现知识形态的重生再现

激发学生求学兴趣,全程引入教学“系统案例” 为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加生动,顾军[10]等人提出“系统案例教学法”,包括药物化学发展史案例、明星药物案例、全新药物设计案例、焦点事件案例、生活中合理用药案例等。在上述已有传统案例的基础上,每个基础单元都会列举专业实习基地生产上或学校科研、毕设中的多个实例,通过使用实例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灵活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解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处理功能[11],以用形象、动态的方式表达药物的复杂结构、抽象概念、枯燥内容,让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和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师生共建药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时空,动态交互。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参考书籍、制药前沿等学习资源在网上免费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自主安排学习,同时有效克服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困难。网站建设过程中,学生参与资料收集、资料分类、探索新知识、学习重构,激发自信心和荣誉感及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拓宽网络师生交流渠道,方便沟通,及时答疑解惑,教学也得到更好的反馈。

此外,积极开发新型微课程,拓展新型教学资源,以多样化互动提升学习兴趣,取得较好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项目教学模式 选取十多个市场前景较好的药物为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综述报告。几年来,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表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课题,不仅增加了对药物化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制药技术发展现状的了解,而且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 完善药物化学课程群考核方式,通过实行立体考核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控提升

建立合理的、全面的考核方法,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理论课程成绩均由平时考核、期中检查及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项目综述报告等综合情况为考核依据。

实验课不再将结果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全面考查平时整个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加入期末实验考查作为综合评定标准[9]。期末考查实验要求完成指定实验后当场交实验报告,有完整的实验记录,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参考省级实验竞赛标准制定实验操作评分表,实行现场给分,取得很好效果。

6 结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改革时间虽不长,但成效显著。例如:药物化学微课作品获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江苏省赛区二等奖;2名学生参与红斑狼疮新药研发,获国家专利1项;1名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毕业生以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赢得社会良好的反响。今后建设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同时建立一种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培养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志,朱小东,张海娟,等.我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4,25(12):1146-1147.

[2]徐进宜,尤启冬,姚其正.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J].药学教育,2005,21(2):23-26.

[3]张玲,刘毅.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构建与改革[J].科技视界,2013(30):43-44.

[4]昌盛.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103-104.

[5]陈未,邢晓玲,冯艺.多课程交叉融合法在高校《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3(12):10-11.

[6]曹洪玉,冯宝民,牟红梅.以药物结构为核心的药物化学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4(17):204-206.

[7]孙然锋.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药物合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41(1):186-187.

[8]王亚楼.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3,19(4):23-25.

[9]黄健军,邓刚,蒋才武.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1):105-106.

物质文化实例第4篇

【关键词】及物性 新年贺词 对比 过程

一、引言

在系统语言学中韩礼德把语言定义为一种潜在意义系统,而且语言是被用于构建和维持人类社会关系的工具。他进一步将语言的功能归纳为三类: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概念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是由词汇语法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元素实现的。本文着重运用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理论,对中英文新年贺词进行分析。多年以前,众多学者已经对新年贺词的文体和修辞进行分析,但是关于中英新年贺词及物性对比分析却是极少的。文章在分析中英新年贺词在及物性的过程分布差异的基础上,探索英美文化的差异,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深刻体会语言在人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表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中英文新年贺词的及物性过程的对比分析

韩礼德把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分为六类: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在2016年新年贺词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圣诞贺词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尤为突出。

1.物质过程。物质过程是通过动作的实施者对被选择目标实施的行为和动作。

例1:我们隆重纪念了……,举行……;北京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

在例1中,动作的实施者多数是物,如 “北京”、“人民币”等,用少许的人物作为动作的实施者,如“我们”。物质过程是由表被动的主动动词体现,如“获得”、“纳入”、“ 翻沉”、“爆炸”等,体现了国家对于人民生活的关心。而其后的目标则是一些物质意义的名词,如“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冬奥会举办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

例2:In 1949, I spent Christmas ...; After this touching picture was published, many families wanted.... It also allows us to reflect...; but ... the family was forced to flee the country.

在例2中,动作的实施者既有人也有物,如“I”、“my family”、“this touching picture”、“the custom”等,物质过程多数是由被动意义的词构成,如“was published”、“was forced to”等;也有主动意义的动词,如“spent”、“wanted”、“reflect”等。而后面所跟的目标则是一些物质意义的名词,如“Christmas”、“ a Christmas tree”、“ the country”等。

上述两个事例的对比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中文贺词中多用物作主语,表现含蓄的一面。西方文化则是比较直接的,他们会通过人作主语体现人的伟大。但是迫于英语传统表达,有些小句中也出现了被动态。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情感体验者通过一些现象描述人的内心世界的,包括喜怒哀乐,感知和理解等。情感体验者和现象是两个参与者。

例3:我们有欣喜,也有悲伤。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在这个例子中,心理过程的参与者大多是人,如“我们”、“ 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等,动词通常可以体现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但是多数动词后都省略了宾语(现象)。

例4: rather, it inspires us to try harder: to be thankful for the people .., and to look for ways of spreading ...

例4中的动作参与者既有人,也有物。如“we”、“it”等。动词则是一些积极乐观的词,如 “ inspires”、“ be thankful for”、“ look for”等。后面会接一些宾语作为动作的对象,如“us”、“ the people”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英两国领导人不仅重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都会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为人民带来温暖,给于人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3.关系过程。关系过程可以分为集约过程、环境过程和所有过程。每类又包括修饰型和认同型,在不同类型中有着不同的语义成分。

例5: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例5中的动词“是”是关系过程动词。这个属于认同型,即把人民的疾苦作为主席心中的牵挂。

例6: ...a tree at Christmas is due in part to ...

例6中的代表关系过程的词是“is”,这类也属于认同过程,说明了圣诞树的起源。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三个过程的分析,可得知及物性过程在中英文中的分布有异同处。这样的异同性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但也印证了世界的语言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相同的因素,学习差异之处,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物质文化实例第5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不同群体,团体、或为个人,看做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观念的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术和相关的工具,手工做出来的物品与文化场地。每个团体因为自身所在的地方,与历史的条件、自然的关系的变更使不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更新,并让那些人实现了自我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始终依靠人存在,以形象、技艺和声音为表现手段,还以嘴巴、耳朵、身体为载体能够代代相传,在“活”的传统文化中,其又是极脆弱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亟需解决。

一、材料工艺创新

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下去,只靠口头上的宣扬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民间工艺美术皮影戏,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喜欢皮影戏的人不少,但观看的人却很少,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只能听懂音乐,却看不懂内容。如果想将这项文化遗产发展下去,应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皮影的造型角色,表演方式也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要。例如与数字技术合作,选择性的保留一些皮影艺术的特征,比如影人身上原有的镂空花纹,可以在数字动画中转化为纹饰。在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将原来的牛皮和驴皮材料模拟成布料、布纹的质感。但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丰富画面语言,可以对皮影的显著特性予以保留,而对其他的配件或布景进行改进,使皮影戏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再如一些传统的柳编工艺品,在国内的市场销售一直不是很景气,中国人把它看成传统的手工制品,代表着落后,同时代脱节。如何让国内追求现代化时尚消费思想的人们能够接收我们民族自身的非遗产品,这就迫切需要生产厂家进行创新和改变,不断丰富柳编的材料,科学地融入其他不同质感的材料,使传统的柳编工艺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一些柳编装饰品和摆件,像台灯和花瓶等制品可以和金属铜结合,产生肌理的对比,一个富有金属光泽、光滑圆润,一个具有自然柳条纹理,产品的装饰味和现代感倍增。此外还可以尝试同陶瓷、石头、铁器等材料结合,打破柳编材质一贯单一的现状,使国内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从而扩大国内市场。

在沿袭几百年的柳编技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了很多种编织法,例如立编、拧编、排编等十几种编法,打造出口创汇的名片和主导产业。老外觉得它绿色环保、纯手工编织,天然材料,所以和喜欢。而柳编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却不那么好,因为国内的年轻人认为柳编不就是手工编织的菜篮、果篮吗?都是过时的物件,缺少现代感。因此厂家可以从柳编制作工艺上进行创新,引入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方法来设计与制作,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设计出各种器型,然后用铁丝、木框、柳条等搭好骨架,再把柳条、竹片、木片、树皮等材料按照平面构成的方法拼贴上去,这样不仅效率高,也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又不失手工绿色环保的特点,同时也丰富了柳编的生产工艺,增强了产品的设计味道,传统中不失现代感,可以作为新中式家具配饰用品的首选,国内销售市场将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二、传播媒介创新

媒体传播的方式能记载各个阶段各种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后来的研究人员带去便捷,让他们能有更详细真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能够对群众进行科普教育,让人们能够了解认识本民族文化。当今科技发展的很快,人们认识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例如文字、声音、影像、网络等等,这些途径可以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类别划分存入档案,设立整体系统的资源数据库。例如,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按照文化部统一要求,将普查收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字、图片、影像等素材录入电脑,建立健全的自治区、地(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媒体传播还包括期刊、电影、网络等传媒,这些目前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是宣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手段。例如:(1)影视传播,电影是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民众通常是在一些电影中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纪实片、专题记录等多种途径。(2)表演传播,这些年来,春晚,元宵喜乐会、话剧巡演、甚至是综艺节目等文艺娱乐节目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3)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动漫已是新媒体产品中的一个发光点,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疑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以前就有合作,中国很多的早期动画大部分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为主线,例如早些年中国的一部获奖动画作品《桃花源记》,它就是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皮影、剪纸、水墨等等。国内的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互相参考学习,相互融合。动漫的出现、推广,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去了方式上的创新。(4)游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合作从游戏出现的时候就开始了,文学作品中那些富有想象力与生命力的形象、情节、观念等,早已形成一系列的文学“原型”,在游戏的设计制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很多原型被带入各类游戏中。通过游戏的画面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多了一种传播方式。(5)网络传播,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利用网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了解自己想了解的各种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网络的传播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作用。由此,网络传播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物质文化实例第6篇

关键词:构建;微粒模型;平均组成化学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B

混合物组成分析题是初中化学关于化学式计算的一类常见基础的计算题型之一,如果根据化学式基本原理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组成,常会使学生机械地利用公式模式,使计算繁难偏。为了解决这类计算问题,有些文献资料介绍了“十字交叉法[1]”。虽然“十字交叉法”被认为是解二组分混合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但有时也存在一些计算上的稍繁现象。为此,作者从教学实践与结合理论探讨方面出发,总结出另外一种方法,即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所谓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是指在解决混合物组成问题时,通过理论假设,把构成各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数量关系联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的微粒,从而写出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进一步分析出混合物中各物质组成的一种思维方法。

1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应用举例

1.1例1: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质量比为()

A.33:7B.10:8 C. 7:11 D.7:33

例2:在CH4和C2H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2H2的质量比为_______。

例3:一定质量的甲烷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CO、CO2和H2O的总质量为12.4克,其中H2O的质量为6.3克,则产物中CO和CO2质量比为_______。

例4:若浓硫酸的组成用SO3・XH2O来表示,则98%的浓硫酸可表示为_______。A. SO3・9/10H2OB. SO3・10/9H2OC. SO3・46H2OD. SO3・2H2O

例5:经勘察,深海下含有丰富的可燃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求。该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笼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

A.CH4・14H2OB. CH4・8H2O

C.CH4・23/3H2OD. CH4・6H2O

例6:日常生活中的食醋是醋酸(CH3COOH)的稀溶液,如果某食醋中醋酸所含的氢原子与该食醋中水所含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40,则该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

A. 1% B. 4%C. 8%D. 10%

例7: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克。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样品组成只有2种情况

B. 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

C. 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

D. 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物质质量分数为4/9

1.2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解题思路

例1:可设CO、CO2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为aCO・bCO2,由C%为30%,则O%=1-30%=70%

则有12(a+b)/16(a+2b)=30%∶70%, a/b=1:3,

所以aCO・bCO2可写作CO・3CO2,

易求CO和CO2质量比为28:3×44=7:33

例2:可设CH4、C2H2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为aCH4・bC2H2,

则有12(a+2b)/4a+2b=7:1,a/b=5:8,

所以aCH4・bC2H2可写作5CH4・8C2H2,

易求M∶M=5×16: 8×26=5:13

例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M=12.4 g -6.3 g =6.1 g,

H2O中MH=6.3g×(2/18)=0.7g,则CH4中MC=0.7g ÷(12/4)=2.1 g

易求CO和CO2质量中O的质量为:6.1g-2.1g=4g。

可设CO、CO2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为aCO・bCO2,则有12(a+b)/16(a+2b) =2.1g∶4g,解得a/b=4:3,所以aCO・bCO2可写作4CO・3CO2,易求M∶M=4×28:3×44=28:33。

例4:可设98%的浓硫酸平均组成为aH2SO4・bH2O,根据质量比,则有:98a:18b=98%:(1-98%)则a: b=9:1,所以aH2SO4・bH2O可写为9H2SO4・H2O,易得SO3・10/9H2O。

例5:可设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为aCH4・bH2O,根据题意:每8个笼容纳CH4分子和H2O分子个数分别为6个、(46+2)个,则有a=6 , b=48,则aCH4・bH2O可写为6CH4・48H2O,易得CH4・8H2O

例6:可设醋酸稀溶液的平均组成为aCH3COOH・bH2O,根据题意4a∶2b=1∶40,a/b=1∶80, 则aCH3COOH

・bH2O为CH3COOH・80H2O, 醋酸的质量分数为60/(60+18×80)= 4%

例7:根据题意,可设该固体样品平均化学式为CuxOy,则有64x/16y=8.0g/1.0g, 则x/y=2∶1,则CuxOy为Cu2O 。

该固体样品最多由三种物质组成,可设为aCu・bCuO・cCu2O,则(a+b+2c)/(b+c)=2∶1,解得a=b, c为任意值。

因为固体样品可能含有Cu、CuO和Cu2O三种物质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都有,所以其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讨论:

1)只含一种物质即为纯净物,即令a=b=0,则固体样品为Cu2O。

2)当含有两种物质,即令c=0,则固体样品为Cu・CuO。

3)三种物质都含有,则固体样品为Cu・CuO・cCu2O(c为任意值),说明三者同时存在是可能的,同时也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三者的质量比是可以有多种不确定比值。

综上所述,该固体样品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当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根据Cu・CuO易求Cu的质量分数为64/(64+80)=4/9。

2 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结果分析

2.1 从例题解题思路中可看出混合物微粒模型构建方法及步骤。1)确定混合物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2)根据题意,设出并求出相应的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3)解决相关问题。

2.2 对于混合物中各纯净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或存在包含关系,也可先设出并根据相应条件求出混合物所含元素原子个数比构成混合物微粒,然后依据客观事实从微观构成上分离出混合物微粒中各物质微粒个数比,从而表示出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如例7),同样例(1-3)也可照此法求解。

2.3 从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与其它方法比较中,可发现它们结果相同,说明混合物微粒模型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事实上,混合物是由纯净物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的混合物中各纯净物的成分在质量关系等信息上是固定的,因而可以用各纯净物微粒的最简比表示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这样,根据化学式计算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宏观上求出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信息。

3 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问题讨论

3.1 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解题的目的,主要针对二组分混合体系的一种题型,在解题方法上存在操作方便、计算简单的特点,因而可作为一种特殊的解题技巧,但在运用范围上应采取慎重的态度,不能刻意的生搬硬套。如有学生对作者本人课堂教学上讲解的例题:

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生解法:Mr(NH4NO3)/Mr(总) ×100%=1-10%, 解得Mr(总)=800/9, 则N%=2N/ Mr(总) ×100%=(2×14)/(800/9) ×100%=31.5%

点评:仔细研究一下此解法,该同学实际上也是使用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来解题。可这样分析,设该混合物微粒为aNH4NO3・bM(M表示杂质的化学式),把aNH4NO3・bM中NH4NO3的分子个数化为“1” 的形式,即NH4NO3・ b/aM,再设b/a=r,则转化为NH4NO3・ rM(r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同样根据化学式计算方面的知识,易求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像这样的解法,对于其它同类型题的解法也稍嫌繁锁,应适可而止而不宜过多提倡。

3.2 从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解题步骤中可看出,它与求解纯净物化学式过程是相似的,这样在方法上统一了纯净物化学式与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化学式求解思路和步骤,更有利于学生通过求解纯净物化学式知识来解决混合物平均组成问题。

3.3 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的理论基础的严密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实际上,混合物微粒是不存在的,构建混合物微粒模型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运用的具体价值能否被学生接受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

参考文献:

[1]刘有智.十字交叉法的导出和运用[J].化学教育,2005,(1):59-61.

物质文化实例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措施

概念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化学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较多,如果对化学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将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南辕北辙。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以书面理解化学概念为出发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时,教师和学生首先接触到是书面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要从书面概念入手,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对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通过两个化学概念可以看出,都含有纯净物这一词语,那么区别两者就是看元素的组成数量,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

再如,氧化物的概念,“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通过字面可以理解,氧化物首先要有氧元素,并且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离开了氧元素就不能称之为氧化物,因此,在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氧化物时,首先判断是否具有氧元素,然后再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一步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要从概念的基本定义入手,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数量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难以想象概念描述的形态,如果不注重概念的对比区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混淆。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概念,利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通过概念的对比区分,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时,由于这些物质较为微小,很难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较好展示。可以动画展示分子、原子的运动性,利用图片展示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如,在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每种元素的性质和排列,卡通形象也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微观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性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学课程同样如此,例如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概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概念学习不只是记住一句话就算完成了,还要去理解和运用概念知识。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奇

心比较重,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探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来进行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通过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这个概念,让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让学生称出磷在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磷在实验前后质量并没有变化,从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从而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分析和归纳化学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四、及时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

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旧概念与新概念之间有相似和相近的部分,学生往往会受到旧概念的影响,影响到新概念的学习和消化,所以教师在新概念的教学时,要找到旧概念与新概念的联系,对新概念的分解和剖析。

例如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变成了水蒸气,变成了冰,都是水的物理变化。再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铁生了锈等,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就容易混淆,教师要进行两种变化概念的分析和解读,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两者都是一种物质变化反应,但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抓住了这一本质区别就能够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要不断进行类似概念的的分析和总结,例如原子、分子和相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以及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J].理论创新,2014(02)

[2]李清爱.浅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中国文房四宝,2013(02)

物质文化实例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46-0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与化学的有机结合,是研究生物体内有机物质相互转变的一门近代科学,也从生物学角度去诠释生命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联系[1]。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是生命科学以及其它专业课,如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重要基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是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做到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竭力地引导其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与发现,并在教学中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训练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相关的基本研究方法[2-3]。在进行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设计的能力,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1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1.1 案例讲解与理论知识讲授相结合 讲授生物化学课程应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案例来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尽量将讲授的课程内容与疾病等生命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是学而有用的[5]。在教学的同时需要增加常见生活案例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发现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能得到充分地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比如说,在学习蛋白质化学章节,应该多联系多肽与疾病的关系,如胰岛素与糖尿病;在酶原这一章节时,需要讲述一些急性胰腺炎产生的机理;在学习酶竞争性抑制作用时,讲述一些有关有机磷农药杀虫的机理以及磺胺类药物抑菌作用等;在维生素章节,讲述各种维生素缺乏与一些生理疾病,例如夜盲症、脚气病、佝偻病、软骨病、坏血病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习生物氧化章节时,讲解一些CO中毒、氰化物中毒与呼吸链电子传递异常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案例与生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材中这种案例知识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教师在准备课堂授课时,必须精心备课,掌握和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生化理论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的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大量的图片讲解。这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教师讲解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通。多媒体能够组合2种或2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7],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多媒体在教学之中的应用,优化了传统教学中的双方交流模式,衍变成更具优越性的三方交流模式[8]。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互动来进行,能够当堂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保留了这种双方交流模式的优点,升级为三方交流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可以和活生生的教师交流,还可以和这位保持沉默却无所不知的“多媒体”老师交流,而且后者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也更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9]。多媒体的介入,则可以使教师摆脱想多传授知识却苦无资源可用的尴尬境地。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现代教学设备的作用,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以丰富的动画讲解抽象难懂的生化理论知识,例如,复杂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十分复杂难记,运用动画播放后,深奥的内容便变得形象生动和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良好。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的视听受到刺激后,显著提高了其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10]。但是,也要避免单一的多媒体教学,讲解的同时需要将重点和难点提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教学手段和方法。

2 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