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实习研究

大学生实习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1 17:13:25

大学生实习研究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1篇

[关键词]“三元联动”小语种;创业实习;模式

“三元联动”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以高校为依托,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源在政府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形成强有力的三元创新创业集聚氛围,以更好地促进大学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发挥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提高政府所辖社区的人才素质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搭建平台。小语种专业指俄语、日语和韩语专业。“三元联动”的核心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通过制度性安排,形成“三元融合、联动发展”的区域生态创业实习网络。上海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1-2]

一、构建“三元联动”创业实习模式的依据

(一)国家倡导高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3]指出,部分地方普遍本科高校要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要求政府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型的主体是高校,应激发高校转型活力,高校应根据需求导向准确科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促进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要实现以上目标,高校必须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该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强调的关键词是:“资源对接”(转型高校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多方支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建立机制”(建立机制指围绕重大战略,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牡丹江师范学院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临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与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企业家进校园,承担部分高年级专业选修课的讲授任务。主要将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创业基地,派高年级学生进驻企业开展实习创业活动。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实现了产教融合,为大学生搭建了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提高了毕业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二)黑龙江省政府力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服务我省振兴发展工作方案》(黑教[2015]54号)中指出,按照《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要求,落实《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评估范围;推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研室,集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团队,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鼓励高校建立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投入100万元,引导各高校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年内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基地300个,三年内建设1000个,提供免费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完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在高教强省专项资金中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经费;高校要从教学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全省高校每年安排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勇于鼓励取得初创成果的大学生或创业团队。[4]牡丹江师范学院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区位发展优势得天独厚,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和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纳入国际级战略。牡丹江市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节点,下辖的绥芬河市是我国对俄贸易的最大口岸,黑龙江省提出,以绥满经济带为依托,构建龙江丝路带。由绥芬河一路向西,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一直到内蒙古的满洲里。语言是实施经济贸易的基础,实现语言战略,能为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借助这一地缘优势,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俄语、日语、韩语等小语种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习与服务地方经济紧密相连,从国内的成功实践经验来看,“三元联动”的大学生创业实习模式及机制更具可行性,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小语种专业大学生来说,通过“三元融合”,“联动发展”,有利于强化高校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智库能力,从而彰显自身的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

二、高校、企业、政府在“三元联动”模式中的作用

(一)高校的作用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经济和文化传承的任务。高校、企业、政府在创新体系中具有互补性,高校作为知识源,承担着重要的人才智库角色,企业作为成果转化平台、政府作为支撑。以往高校在创新活动中,关注的是与同等学术地位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即便是在强调学术研究成果和高素质人才的应用性、产业转化的背景下,其“联动”的空间也更多表现为省(市)、国家范围,“联动”的对象更多为大型企业、大院、大所。高校工作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水平和科研地位的提高,以“高”、“新”为标杆,强调教学的精与专、科研的难与深、成效的长与大,应用性、时效性、费效比在高校的工作逻辑中不占主导地位。尽管存在高校评价标准的多样化趋势,但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仍是核心。[1-2]高校是社会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教育中心、文化中心、人才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国家教育部倡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主张校企合作,发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主动联系本地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校外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切实将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为社会、企业提供高智力的人才支持,改变国民的知识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高校所在区域的总体实力。

(二)企业的作用

企业作为人才和技术需求的交流沟通场所,是高校提供优秀毕业生、高技能人才、技术服务与支持的窗口,是区域内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协调平台,是“三元联动”的具体实施单位。企业应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协助本地高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企业应以繁荣地方市场、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为出发点,从长远生存和发展的观点着眼,提升企业人力智力资源储备理念,从数量上、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尽可能满足高校实习生的要求,做好接纳实习生的准备,成为高校的校外创业实习基地,特别是规模大、接纳能力强、技术水平突出、行业认可度高的国家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更应首当其冲地成为校外创业实习基地。企业应把握市场动向,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及销售目标,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实习条件。企业提供专家,培训毕业生、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三)政府的作用

地方政府应从法律上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高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注重保护企业的利益。如接受顶岗实习生并支付报酬的企业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应出台相关具体的规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明确的实施准则。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作用应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考核、监督和推进落实校企合作的进程和效果。政府应出面协调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关注高校、企业通过高层次人才协作。高校、企业、政府“三元联动”的终极目标是自身的整体发展,联动高校、企业的意义在于将区域的发展赋予科技、知识的翅膀,提升区域发展形态,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政府是引领,政府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动高校和企业发展遵循的是社会发展的逻辑与规律。因此,“三元”能否联动、如何联动,关键取决于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形成能够兼顾三方的全新运作机制,关键在于政府。[1-2]

三、“三元联动”的小语种大学生创业实习模式的应用

(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开设俄语、日语、韩语三个语种,每年招生300人左右。通过政府搭桥,企业直接与学校联系,与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建立了创业实习基地。(1)俄语专业在俄罗斯、秦皇岛市、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东宁市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实践基地。语言基地: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乌苏里斯克师范学院,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师范大学,牡丹江市旅游局,牡丹江市商务局,牡丹江市外事办。教育基地:牡丹江市江南开发区教育局,牡丹江市兴隆中心小学,牡丹江市第九中学,绥芬河市职业高中,绥芬河翻译学院。经贸合同文本及洽谈翻译基地:绥芬河市经济合作促进局,绥芬河远东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东宁华信集团,北戴河俄罗斯商品集散地。旅游基地:东宁华宇工贸责任有限公司,牡丹江广电集团旅行社,牡丹江春秋旅行社,牡丹江凤凰旅行社。电子商务基地:牡丹江市江南开发区中俄产业合作孵化基地,奥捕鹿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奥捕鹿奇(中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日语专业在大连、昆山、苏州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IT服务外包基地:中软国际科技服务(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合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基地:中兴通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3)韩语专业建立了苏州日航酒店等多家语言、酒店管理、经贸洽谈翻译基地。

(二)多种创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1.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商办电函[2014]767号)指出,黑龙江省设立“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企业园”,主打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电子商务。牡丹江师范学院与该企业园达成合作协议,体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提供人才智库的思想。牡丹江师范学院持续选派学生到中俄产业合作孵化基地创业实习,开展对俄罗斯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企业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帮助寻找货源,开辟中国及俄罗斯市场,学生独立经营,能力强的可以同时经营2-3个店铺,经济效益明显,为树立“牡丹江电子商务示范城”品牌提供支持。选派俄语学生到绥芬河市经济合作促进局进行合同文本翻译及经贸洽谈实习。选派俄语、韩语学生协助绥芬河市经济合作促进局参与在哈尔滨举办的中俄博览会,学生作为翻译参与绥芬河市与俄方和韩方企业经贸洽谈活动。积极与牡丹江市江南开发区教育局合作,选派优秀俄语学生在兴隆中心小学、牡丹江市第九中学以辅修课方式开设俄语班,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兴隆中心小学一、二年级的俄语课程已开设一年,小学生们学会了许多日常用语。未来拟定开设日语和韩语班,将有更多的大学生接受从教技能的实习。俄语学生的顶岗支教,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师资短缺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来中国旅游的俄罗斯客人逐年增加,对于俄语导游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校学生通过国家旅游资质考试,获得导游证书,在导游岗位创业实习,施展俄语专业技能。牡丹江师范学院连续四年派学生到俄罗斯游客最多的北戴河实习,美容院、面包房、酒店、礼品店、导游、健身房等都需要俄语翻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将企业搬进高校校园

将企业搬进校园,是指在校内建设实习基地和实训实验室。日语专业的实习基地———中软国际科技服务(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合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议在校园里设置与企业工作相关的服务器,高校提供电脑,企业家到校园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在校园里开展业务活动。这种做法节省学生的时间和费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工作氛围,不失为高校学生首选的实践、创业、实习方式。

3.企业在高校所在城市开设分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企业可以在高校所在城市开设分公司,高校派学生进驻分公司创业实习。通过设置招生计划或在校生自主选择等形式,构建为对口企业培养毕业生的模式。企业负责派专家培训,牡丹江师范学院设置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在每届毕业生中遴选30-50人对口就业,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缓苗期”。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不再处于社会的边缘,而以应用型特色开放办学,依靠政府、社会、人民提供的资源,以人力智库或转化的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目前,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经济战略背景下,实施“三元联动”机制下的小语种专业大学生创业实习模式更具有现实意义,“三元联动”模式中政府是引领,企业是联动平台,高校提供智力支持,三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这一模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玉霞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屠启宇,苏宁.创新城市建设中的校区、园区和社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机制———基于上海案例的研究(下)[J].中国名城,2009(8):10-18.

[2]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cx/53765.html,2010-03-24.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2篇

关键词:酒店实习;过程管理;实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47

1 引言

实习作为一种体验学习模式,是有效提高旅游类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专业实习的最大成效为获得实质的知识与专业技能。高质量的实习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能够让更多学生确立未来明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研究表明,满意的实习经历能够增强学生未来在酒店行业工作的信心,一个良好的实习项目能够使得更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愿意留在酒店行业工作(Ko,2007)。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学生实习满意度,让更多旅游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乐意留在本行业继续服务工作成为我国旅游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大学生酒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本文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构建了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实习前的认知教育,实习中的协调管理、实习后的效果评价以及职业发展引导的后续跟进(图1)。同时,结合自身对学生酒店实习管理的经验,针对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望能够对大学生酒店实习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建议。

2.1 实习前:认知教育

学生酒店实习正式开始以前,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规划,并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发展规划。实习规划是指导实习工作有效展开的指南针,其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学生实习目标、实习单位选择、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评价等内容。实习发展规划一旦制定,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每年实习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实习规划还应当对每个利益相关者(学生、学校、实习单位)的角色和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和说明。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实习发展规划能够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对实习工作有更为实际的期望,并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很快的适应。

二是,提高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已有较多文献研究了酒店实习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层面,实习提升了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例如交流能力、个人关系、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领导力以及和顾客关系能力。更进一步说,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第一手实际经验,以及提升获取了一些课堂上不能获取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正式实习工作开始之前,应当通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邀请酒店管理者、往届优秀实习生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实习重要性的认知教育活动,让学生对酒店实习充满期望。期望代表了学生在实习之前的认知水平,作为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积极认知能够增强学生未来在实习单位工作的期望和积极性,相反消极的认知则会削弱学生实习工作的意愿(Zopiatis & Theocharous,2013)。因此,在学生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新的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对未来管理学生实习体验和满意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Lisa, Richard & Breakey,2013)。

2.2 实习中:协调管理

学生实习工作正式开始之后,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管理。在整个实习设计、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有三个层面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学生是酒店实习的主体,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当在尊重实习酒店利益的前提下,将学生实习质量管理作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核心(黄薇薇,周海燕,沈非,2011),对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都应该围绕提高学生实习质量,优化学生实习效果而展开。

一是,学校应保持与学生经常性的有效沟通,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学校应该通过电话、网络、教师赴实习基地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实习工作的真实情况。比如,可通过不定期派实习指导教师赴实习单位召开实习工作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满意的地方,并及时解决。

二是,与实习单位管理层保持有效沟通。一些实习单位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实习目标的重要性,不是通过实习将学生培养成为潜在的员工,而仅仅是把实习生作为一个人力短缺的补充或者人力成本较低的选择。有些实习单位甚至不清楚学生期望的是什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获得哪些技能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从而使得更多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以后愿意留在本行业工作。因此,学校应当给予实习单位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认识到学生实习不仅是弥补员工不足的途径,更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未来员工。同时,在合理前提下,督促实习酒店尽量提高学生实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

2.3 实习后:效果评价

实习效果评价是实习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仅是对本次实习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将成为下次实习发展规划制定需要解决的内容。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对提高学生酒店实习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实习评价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对实习质量评价应当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效果评价内容和方法。在评价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实习满意度、实习效果获得、未来工作意向等内容,同时应当对每项内容进行指标细化。例如学生满意度被认为是衡量实习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实习满意度可进一步细分为学校指导、酒店管理制度、同事关系、工作环境、领导能力、工作本身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方法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展开,包括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深度访谈或者小组访谈、查阅学生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酒店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是,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以往的学生实习评价都是学校一个层面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打分,很容易导致评价不够科学合理。因此,在选择评价手段时,可选择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质量、实习小组组长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以及酒店人力资源部评价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展开,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4 后续跟进:职业发展引导

实习使得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实习质量高低将会影响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工作意向。工作行为意向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工作行为意向主要是指学生在实习工作结束以后愿意结束留在旅游行业继续工作,消极的工作行为意向主要是指抱怨、转向。研究指出,成功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未来在酒店行业工作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反过来说,如果实习项目设计得不合理,雇主对实习生不公平对待,以及实习环境太差都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Richardson, 2008)。

一是,对学生职业选择意向进行合理引导。在参加正式工作之前,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对职业有着更明确的职业目标(Chuang & Dellmann-Jenkins,2010)。然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其在旅游行业的职业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将会加深或者损害该行业在他们选择未来职业发展时的工作意向。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学校和行业应该通过紧密合作来创造一个有更高质量的实习项目,从而更多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提高他们的激情、减少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担忧。

二是,持续跟进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在学生毕业工作以后,学校也应当持续跟进他们的工作情况,对于那些留在本行业工作的学生,学校应该关注先前的实习工作体验是否对他们当前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及他们工作以后的晋升发展情况,他们在旅游行业能够持续工作多长时间;对于那些毕业后并没有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学生,学校同样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与交流,找出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留在本行业继续工作,这是否与先前的实习工作经验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否没有达到他们的实习期望等等。这些持续的跟进调查工作将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实习规划项目,真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3 结论与不足

本文主要从过程管理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的途径。当然,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仅提出了一个基于过程管理的实习质量管理概念框架,未来需要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等形式来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够提高该概念框架的可靠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Ko,W. Training, satisfaction with internship programs, and confidence about future careers among hospitality student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 Tourism, 2007, 7(4):1-15.

[2]Anastasios Zopiatis, Antonis L. Theocharous. Revisiting hospitality internship practices: A holistic investiga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013,13(2):33-46.

[3]Lisa Ruhanen, Richard Robinson, & Noreen Breakey. A tourism immersion internship: Student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Leisure, Sport & Tourism Education. 2013,13(2):60-69.

[4]黄薇薇,周海燕,沈非.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4(1):85-88.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3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证研究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交际功能,另一方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不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缺乏创新精神。这些问题导致课堂英语教学的乏味枯燥,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下降,英语学习状况日益严峻,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国家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但是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交际能力和自主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次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合作式学习,延伸性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测试三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题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很快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综观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内涵: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此外,合作学习还有以下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进退与共的关系;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的成功;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学生被分成学习小组,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教师授课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再允许他们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小组游戏竞赛法(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t divisions)。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s-tournament),简称TGT,是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它也一样运用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共学式(learning together)。共学模式要求学生在4-5人异质小组中学习指定的作业单(assignment sheets)。以小组为单位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共同学习前的小组组建活动和对小组内部组员活动情况的定期讨论;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在这一方法中,各小组将课题分割成个人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发现。

合作学习发展了课堂教学互动理论,开辟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启示。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受到普遍关注,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成果不多。为调查中国大学校园英语学习现状,本研究将合作学习的概念引入英语教学,在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中选取60名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我们在某高校外国语学院选取了大一两个班的60名学生,做了关于英语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2名,占调查总数的20%,女生48名,占调查总数的80%。

(2)研究内容:调查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课内外学习英语的时间、现有英语能力及最喜欢的英语合作学习形式等。

(3)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针对研究目的,根据统计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调查问卷量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课内外学习英语的时间、现有英语能力、最喜欢的英语合作学习形式及意见和建议等。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调查问卷上进行了必要和友好的文字说明。题目做完后当场回收问卷,等全部问卷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我们对所有题目的每一选项都进行了相关统计,并做了初步的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仍是合作学习。

三、结语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弊端:老师不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有疑问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对上课内容容易遗忘,需要巩固;学生缺少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对彼此互不了解。而合作学习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必将成为现代英语教学实践的趋势。

建立大学校园英语合作学习网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轻松合作的氛围中提高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探究。

参考文献:

[1]郭书彩,温荣耀. 合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刘勇,黄琴.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孙继红,王焱.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设计[J].成都 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4]魏国生.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8).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英美文化 学习情况 实证研究

1引言

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 在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本科用)》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2] 这里主要强调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并没有提到语言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实际上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2004年,教育部宣布,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取代了过去沿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此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跨文化交际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三年以后,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4]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指导性文件,既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要求,又为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王斌华也说,“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外语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5]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跨文化交际展开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以“一般论述和思辨性文章居多”[6]“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学者在定性研究上比较成熟,研究成果带有显著的‘内省’特征,而缺乏基于大量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7]刘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对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183 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文化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试整体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非常欠缺。造成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受试学习英语主要是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基本作用;受试跨文化交际的经历普遍较少;大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英语文化知识的量不够多等。建议英语教师更加重视英语文化的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加大对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力度。[8]胡超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校学生深层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普遍薄弱;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跨越”层的交际水平;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主要在于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影响。[9]在文化意识没有被充分唤醒的情况下, 对“文化特征”的过分强调可能会使学习者误以为这些“特征”便是事实本身, 从而在交际过程中生搬硬套, 忽略具体的交际情境和个体。这样,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 所建起的不是沟通文化之间的“桥” , 而是阻碍文化交流的墙。[10]老师们对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已经由来已久,那学生方面是一个什么情况呢?笔者就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课堂学习、 课外学习以及课后实践活动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案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从普洱学院的专科和本科的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抽取了30人,总共120人。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去除一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总共119份。

2.2 问卷调查内容

对大学生英美文化学习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15个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要求学生从所给的五个答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答案,选一的是1分,选二的是2分,选三的3分,选四的4分,选五的5分。从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到最符合依次升高等级。将问卷中的15个题目按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对应q11、q12 、q15)、课堂学习(对应q3、 q4 、q6、 q7)、课后学习(对应 q5、q8 、q9、 q10、 q13)、交际实践(对应 q1、q2、q14)进行分类,再将每个类别作为1个因素,总共4个因素。通过SPSS因素分析表明:4个因素的特征值都远大于1.0,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且四个因素的分类是比较合理的。

2.3 研究工具

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3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

3.1 研究数据的分析

将每个学生的性别、年级、专科、本科、户口及选项输入SPSS 17.0 后作数据分析处理:第一步,预研究; 第二步, 信度分析;第三步,对本研究的有效性作数据分析。

(1)预研究。

预研究中从做问卷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抽了40个人的数据来做分析, 把数据录入SPSS 17.0中,测得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63,大于0.60,在可接受的信度值以上,说明问卷的信度可以进行大样本研究分析。

(2)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问卷的Cronbach alpha 系数分布于0.00-1.00,其值越接近1.00,表明问卷的信度越高。对119人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的系数为0.752,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3)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学习情况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1)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所调查的119个学生中,有103人来自农村,16人来自于城市。从所做的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平均分来看(见表一,由于表格太多,省去了独立样本T检验的表格)一年级和二年级、男生和女生、专科和本科、农村户口学生与城市户口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虽然平均分不同,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有8%的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46% 的学生不太明确。只有24%的学生认识明确,5%的学生认识非常明确(见表二)。这说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与所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和深浅关系不是太大。这印证了高一虹的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超越”理念。也就是说,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获得跨文化意识,要到达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及“超越”层面,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与共情能力,还有待于长期广泛地与目的语文化的接触。[11]

[11]

(2)老师们较充分地把英美文化的教学融入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有7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法和引导对他们学习英美文化有帮助,8%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而且65%的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补充的英美文化感兴趣,8%的学生非常感兴趣(见表二)。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

(3)部分学生能在课外通过听、看、阅读来进行英美文化的学习。

听VOA、BBC的学生占30%,经常听的占5%。偶尔看英美电影、剧集、动画或纪录片的占38%,经常看的占36%. 从网络、书籍上偶尔查阅的占17%,查阅英美文化知识的占36%,经常查阅的占4%(见表二)。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看电影来学习英美文化知识,因为电影是一个注重画面的动态的东西,爱看电影对他们的学习确实可以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作用,但是通过电影来学习文化,它只是一个引入的渠道,真正内涵的东西还是非常小,把握不住。而且学生选择电影的时候也不是能正确选择。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英美文化,还是要有一个系统的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系统的阅读,真正把握英美文化的内涵。

(4)英美文化学习“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

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文化讲座的占3%, 经常参加的只占1%。参加使用英语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6%,经常参加的学生占2%(见表二)。

(5) 要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平衡 “输入”与 “输出”的关系。

著名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教育专家Merrill Swain 教授在1995年提出了与二语习得者的语言产出相关的假说――语言“输出假说”。学习者可以通过从交流对象那里得到的反馈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是否被理解以及是否使用了正确的语言形式。语言输出能够唤醒学习者的意识,使他们对自己使用的语言形式做出反思。[12] 从调查可以看出,英美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严重失衡。由于普洱市目前只有少量外国人在此旅游、工作或定居,因此,学生接触外国人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学校里有英语角,英语角有外教和留学生参加、英语文化讲座等,但只有3%~4%的学生参加,所以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调查只有24%的人感到明确,5%的人非常明确。皮尔逊 γ相关结果显示(见表三),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γ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交际实践活动=0.305,P < 0.05; γ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课外学习= 0.432, P < 0.05;γ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课堂学习= 0.387, P < 0.05;γ交际实践活动- 课外学习= 0.392, P < 0.05;而表二所显示的“输出”即学生的交际实践活动正是学生所缺乏的。所以要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交际实践活动也是重中之重。

4结语

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实践性很强的任务,老师们除了加强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讲授,培养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该重点抓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利用好课堂的每一个交际环境,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交际实践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意识,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 [美] 著. 陆卓元译.1985.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王斌华. “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6]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7]李炯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20 年述评[J].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8]刘丽. 大学生英语文化学习情况实证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4).

[9]胡超. 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J]. 中国外语, 2005 (5).

[10]高一虹. “文化定型” 与“ 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省属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往往从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来体现。本研究对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调查进而分析,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成五个模块,分别是自身情感品质;课程学习行为表现;专业课影响因素;教师因素;学习结果调查;要求被调查学生回答其赞成程度。问卷共对贵州某省属高校发放300份,回收了300份,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男生85人,占28.3%;女生215人,占71.7%。大一学生28名,占9.3%;大二学生85名,占28.3%;大三学生187名,占62.3%。

二、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1.对自己学习整体的认识现状

对学生自己学习整体的认识包括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以及对学习方法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自己到大学学习的目的有明确的态度 “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共占49.4%,“不确定”的有35.7%,“不太符合”的有11.7%,只有3.3%的学生觉得“完全不符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来大学学习的目的明确。

学生对自己成绩感到满意程度认为“不确定”为32.7%,“不太符合”的为31.3%,“比较符合”的25%,“非常符合”才4.7%,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满意程度不是很高。

对于学习方法认识,通过分析发现有80%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很重要,但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到满意的只有30%。进一步研究班上的排名与“自身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之间的相关性,得到P=0.007

2.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分析

课程行为表现包括课前预习状况、课堂表现状况和考试水平状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新课前并不会去预习,只有5%的在课前预习功课这项上选择“非常符合”,而“比较符合”的选项也只占19%左右。

就课堂表现情况,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持不确定的态度,仅有12%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会认真听讲的情况,P=0.032

而考试检验水平状况,有32.3%的学生对于考试能够检验我们学习水平的说法认为不太符合,甚至有15%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只有4.7%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试不能检验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3.学生专业情感状况分析

学生的专业情感状况包括学生喜欢专业状况,掌握专业知识状况。

学生喜欢自己专业的状况 “不太符合”和“非常符合”的(约34%)略多于“完全不符合”和“不太符合”的(约29%),而认为“不确定”的占了大多数(约36.3%),说明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呈现出“三分天下”的状况,学生对专业的喜爱情况并不佳。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喜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08),并且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

而掌握专业知识状况同样也表现出“三分天下”的情况,其中选择“不确定”的占到了42%左右,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完全符合”。这一研究结论也正好对应了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的结果。

4.学生与教师情感状况分析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状况包括学生向老师提问状况以及老师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状况。就主动向老师提问情况来看,约35%的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约37%的学生表示不确定,只有28%的学生会跟老师进行主动交流。而教师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状况,有50.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影响很大,有26.3%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这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方法也能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贵州省属高校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一定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分析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很强,同时也应看到,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主动,不是发自内驱力,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相关知识,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6篇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2)

【摘 要】以土木工程学科所开设的系列专业课程为依托,以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工作。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201402);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117)。

作者简介:魏春明(1977—),女,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0 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培养适应科技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清形势,高度关注工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等工程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法、学法变化,他弥补了传统课程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提倡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课题以土木工程学科开设的系列专业课程为依托,以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工作。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题,对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鼓励学生跟随老师做科学探索性试验研究等方法和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 教学内容改革

2.1 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使土木工程学科所开设的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保持一致。

(2)引入比较适合教学的注册结构师的考试题目、引入开放题和实践题,使习题课更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引入本行业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使学生可以有更宽广的专业视野。

2.2 加强学生技术规范意识的培养

很多土木工程学科的新标准和规范刚刚实施,需要根据新规范更新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首先结合新规范,对现在所用教材中相应的内容进行修改,编制新版教材,以适应新规范的要求。

(2)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新规范修改的理念和全球背景。

(3)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贯彻落实现行技术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4)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现行规范规定的术语、符号规则、计量单位等。

(5)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构造规定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位置。

(6)建立适应新规范的课后习题库。

2.3 习题改革

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习题中引入开放题、实践题和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其中实践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开放题为自编。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它通常指答案不唯一,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才能解答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开放题,这无疑是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师生对实际问题的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探索和交流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3 实践教学改革

3.1 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和模拟工程实践的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型的实验。其次,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为确保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推行小班上实验课,每班配备至少2名指导老师。

3.2 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此,课程组老师根据课程设计需要,编制适合课程设计使用的习题库,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课程设计的成果制作成课件或者模型等进行展示,并可获得特殊加分。

3.3 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主要活动方案如下:

(1)对有能力的同学,鼓励其跟随老师做科学探索性试验研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未来的工程科学研究型人才。

(2)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3)组织学生参加东北电力大学资助的大学生“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自主开放型”实验项目。

(4)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课堂和课后开放题和实践题作业。

4 结语

通过在土木工程学科开设的系列专业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使课程教学适应了建筑类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达到了培养建筑综合素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所编制的习题库、流程图教学卡片、动画教学片等,依托精品课程网站上网,成为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刘智运.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J].教学研究,2006,29(5):377-383.

[2]魏春明,赵星海.开放题在钢筋混凝土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83-86.

[3]秦力,魏春明,肖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1):1-3.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7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风格;英语学习成绩;相关性;明显差异

引言

有关学习风格和学习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出了初步尝试,但在深度和宽度上还有很大不足.本文选取心理发展和认知方式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学习风格的关系为突破口,试图从学习风格 学习成绩出发,探求学生学习风格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1.学习风格的定义和类型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而比较系统和比较成熟的研究则形成于80年代和90年代。学习风格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学习的感知模式,一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认知模式,另一类是以情感和性格因素为基础的划分。

学习的感知模式又可分为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动手操作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和动手操作学习模式可以合二为一,称之为“触觉学习模式”。学习的认知模式可以划分为场依存/场独立,审慎型/冲动型,分析型/综合型。

2.研究问题

本研究解决三个问题: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如何?⑵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倾向与其英语成绩的关系如何?⑶高低分组的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有何区别?⑷男生和女生在学习风格倾向有何区别?

3.研究方法

(1)被试者。我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专业为国际贸易。这些受试者全是随机抽取。其中男生有17人,女生有31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涉及的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访谈,还有被试者的期末考试成绩。本研究问卷部分采用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问卷(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考虑到受试者的实际情况把问卷修改成29道题的中文版。问卷包括六个维度分别为:视觉风格、 听觉风格、动觉风格、触觉风格、小组以及个人,评分采用5分制,被试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中作出唯一选择。

4.研究步骤

首先,整理问卷收集的数据。问卷共发放了7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8份。然后收集48位受试者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将成绩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成绩在60-80之间,包括80和60,低分组在20-60之间,包括20。高分组最高分为75分,最低分为60分,平均分为66.24,总共有15人;低分组最高分为59分,最低分为24分,平均分为46.74,总共有33人。(详情见Appendix Table1)再次,根据问卷结果,挑选出4人进行访谈。高分组两人,低分组两人。然后运用SPSS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1)48名学生的风格倾向概况;

(2)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测出6种不同学习风格与成绩的相关关系;

5.结果和讨论

5.1 学生学习风格倾向总体概况

经过SPSS描述性分析(详情见AppendixTable2)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由强到弱依次为:动手操作型,视觉型,听觉型和体验型,对于小组型和个体型,更多的学生倾向于小组型学习风格。触觉和动觉分别位于最高和最低的现象不正常的,因为他们是类似的学习风格。听觉风格排名第三,表明大多数学生并不倾向于通过传统听讲的方式来学习,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触摸来学习,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传统教授的方式上课。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试图让他们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期望。

5.2 学习风格与成绩的关系

通过SPSS分析数据后,皮尔森相关测试结果显示6种学习风格与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视觉型和成绩之间:r=-0.071,p0.05;动手操作型和成绩之间:r=0.24,p0.05;听觉型和成绩之间:r=0.315,p

6.结论和意义

由于样本基数比较小,并且受试者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所有受试者都来自同一所大学),这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启示性:(1)大多数人倾向于视觉学习风格,(2)学习风格和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3)高低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的教学启示在于:(1)语言学习者应该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从而更好地把自己融入语言发展之中,(2)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试图让他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期待。(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Dunn, R., Dunn, K., & Price, G. E. 1986.The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Manual. Lawrence, KS: Price Systems.

[2]Johnson, Keith,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Reid, J. M. 1995,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 EFL classroom. America: Thomson Learning.

大学生实习研究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1-01

实习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导致在校生人数直线上升,大学生的实习受到普遍影响。基地少、经费不足、执行困难等问题都削弱了实习环节,严重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实习基地的重要性

1.实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是以理论为主,比较抽象,面对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对于一项技能的掌握总有一个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实践教学去实现,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掌握、熟悉。实习基地就是实践教学的最好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岗位技能、单项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的实战环境。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大多数的理工科高校以及综合院校的理工科专业都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很明确,专业性、实践性尤为明显。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产业优势,弥补教育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实践、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地方,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实习可以促进产、学、研三者结合

大学生实习基地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实习基地就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扇重要的大门。实习基地一般都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高校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中去,让学生多接触生产、服务,实现“产、学、研”三者结合。

3.实习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理工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校外实习基地拥有真正的生产环境和施工现场,是学生规范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场。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再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优秀的工程项目、设计项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的思维意识和规范化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加强领导重视,做到规范化管理

学校领导重视与否对于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要让领导意识到实践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在强化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各专业对应的实习基地。领导抓、骨干带头,全员努力,保证实习教学环节的需要。

在寻找实习基地时,一定要做到专业对口,详细了解各单位的技术优势、设备资源、产品类型,了解他们能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与资源。在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确保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实习基地的确立要做到规范化,双方签订详细的建设合同,明确双全的权利义务,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实现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2.校企密切合作,实现模式多样化

学校主要的教学环境是课堂,企业主要的教育环境则是实际的生产现场。可以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相结合,在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方面相协调,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要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对就业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实际的实习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多种多样的实习模式,比如参观学习型、生产学习型、试用工作型等,还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相结合,让他们根据企业的科研产品、技改项目来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由企业为学生提供设备、技术指导,这样学生在实践中的毕业设计更具有实际价值,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学生为员工招聘做准备。如湖北襄樊学院机械工程系每年都会输送大批毕业生去航空航天610研究所、中日龙模具有限公司、青山电器公司等单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研究。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及企业的招聘工作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改革实习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习基地都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习都是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似的进行,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浪费学生的时间消耗企业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高校的实习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企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首先,可以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一些经典的工程项目可以由专业的老师带队统一参观、统一讲解,提高实习的效率。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的实习,由于实习单位的场地、设备有限,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批送往企业实习,每一位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工程师,全面提高实习效果。其次,可以采用循环轮换式的实习方式,如果只固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生接触到的东西也相对较少,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所阻碍。学校可以联系更多的实习单位,将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实习一定时间后再轮换到下一个单位进行实行,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单位的生产企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了解专业行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如湖北工业大学每年都将学生输送到汉口的远大制药、科利尔涂料公司、双虎涂料,宜昌的宜化集团、兴发集团,南京的扬子集团、南化集团等众多实习单位进行循环轮换实习,有效提高了实习效果。

实习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拓展专业技能,还能够强化他们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各高校一定要做好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保证实习的有效进行,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世芳.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广东化工.2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