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9 17:11:54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1篇

一、财务管理工作者受到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哪些影响

(一)改变了财务管理理念

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受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影响,工作类型上已经不再是管理型,而是要实现有价值的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几乎所有关于经济的信息和数据都是财务部门内部系统生成并处理的,到月底结算时海量的信息与数据都要生成报表,这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任务量非常大,海量的信息如果系统一旦不稳定将会造成工作上的错误,这给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带来了很大影响。而将大数据与云计算融入到财务管理中,利用云端的系统进行操控,实现云服务处理数据模式,使财务管理系统操控海量数据不受区域限制,再加量稳定的数据库强强联合支撑着财务管理系统远程智能工作,将传统工作方式出现的问题全部解决[1]。在这样的财务管理系统形成后,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成功转型为价值型体系,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新财务管理技术能将财务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发展模式。

(二)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模式

财务管理工作进步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所有业务都将融入数据信息化工作模式,这使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企业业务更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将企业生产成本与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2]。这一系列的转对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员工的素质也要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进行财务管理技术,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财务管理与企业业务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财务管理分析出的数据信息一定要在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公开并分享,促进企业新出台的制度与决策能够更合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c企业中地区其他业务部门联合进行工作,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只是财务管理内部进行工作,不与其他部门接触。

二、当下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无法使学生适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

(一)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校财务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创新,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都是被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积极思考问题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找到学习财务管理的方法,而现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足[3]。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大大降低,遇到问题也缺乏独立解决能力,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应用

高校财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在意财务基础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上也是只有教材当中的知识,没有进行拓展和课外知识延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财务会计方面产生困难,无法将知识有效利用进行实践,使学生对未来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信心,学生学习也逐渐变得被动,对课堂没有兴趣[4]。由于教师对开展教学活动不够重视,教学内容上又与实际无法接轨,导致学生实践活动能力严重不足,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将没有方向,缺乏财务方面的工作能力,当下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管理工作人员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使学生更加无法适应工作内容,不能为企业创造自身价值。

(三)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

高校财务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还要对学生有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在于笔试考试成绩,新时代环境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方面的能力,财务教学方面要有完善的考核体系才能使教师更有方向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新的方向。对于学生的考核制度应该从多方面着手,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理想,还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财务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活方面的表现,重视学生面对问题时候的解决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并提出疑问,也要注重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表达是否具有条理性。这些方面应是教师考核学生的标准,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被社会所重用。

三、大数据与云计算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企业财务管理中融入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支撑管理系统体系,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完全颠覆了,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使财务教学方面迎来了巨大挑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要发生创新和改变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下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中,财务教学应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与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团队意识,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全面得到提升,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还要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将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从海量数据中找出来,使学生更加熟悉日后工作中会用到的技能。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了解企业运营成本和利润,以便为企业提供出重要决策的依据[5]。通过团队合作能够让学生有不拘于限制的思想,方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能够与其他部门业务合作更加顺利。

(二)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财务教学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化发展,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利用多样的方式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方式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优化

传统的财务专业课程中缺少实践类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课堂当中应加入关于实践类的课程如探究性实践课、项目科研等课程,还让学生学会使用NoSQL、HPCC等软件技术[6]。让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升,实现学习内容符合实际需求,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2篇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之中,不同行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而且规模不断壮大。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各类财经类院校来说,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质量还是在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加之这些地方工科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缺乏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导致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综合性大学大同小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而且还导致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特色,就业前景非常不容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才能确保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内涵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其外延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培养目标,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三是方法要素: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1]。

为了揭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笔者搜集了华东地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并将其与这一地区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进行比较,发现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无法体现其“工科特色”与“地方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大类下的一门二级学科。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这些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开设起来的。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很好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等各类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大多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多忽视了学校的整体定位与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条件,一味盲目跟从其他高校的做法,致使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根本没有体现其“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主要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院校的师资条件及学生特点制定。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满足就业为导向,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1]我国大多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优势,或者盲目跟风,模仿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或者将会计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课程简单拼凑,或者是因人设课,而且大纲多强调对理论课的考察,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没有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更没有体现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3.培养方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其特殊性,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重较大,课内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即使建立了相关实训模拟实验室,但由于实践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实验室使用的软件版本滞后于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版操作系统,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相对滞后。再加上财务管理部门属于敏感部门,学生很难找到较对口的单位实习。结果,实践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剖析

1.教育观念滞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清晰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办学较晚,加之地方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在计划经济体制及“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制度影响下,这些高校大多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办学理念也不十分明晰,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认真、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师资队伍看,地方工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原有的会计专业师资,或者是从其他相关管理学科上临时转过来的老师,具有金融学、投资学、理财学知识背景的老师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基本还是空白。加之目前,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师资管理的激励导向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在唯科研论激励机制的驱动下,许多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做科研,而教学只要做到学生不提意见就了事,再加上开新课的收益很少,导致教师既不愿改进和更新所教授的课程,更不愿意开设新的课程,只是维持现有的教学秩序正常运行而已。

3.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不足,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开设的。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普遍被认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因此,许多工科院校都积极开办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一旦开设后,由于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结果只能购置水平较低的设备,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不高,再加上地方工科院校在财务管理领域建立的实习基地普遍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地方”特色与“工科”特色

地方工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具有地方性、工程应用性和大众性的办学特征。[2]由于其办学定位、资源优势、服务对象、招生对象、就业面向都在地方,因此,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又要了解行业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此外,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出发,依托其工科背景,体现其工科特色,培养具有工科优势的复合性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构建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是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3]为此,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和培养一个成功的财务人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整合、体系优化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为重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所在地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实施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金融投资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地方与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基础、兴趣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弹性化的课程模块,并通过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实施分流培养,从而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3.以学生最优化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多样化培养方式来实现。首先,为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放弃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互动式教学,具体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报告或演讲、小组作业、专题报告等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其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地方工科院校的领导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增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金融及会计方面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接受系统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通过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技能,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毅,刘西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74-76.

[2]尤青,单大明.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50.

[3]章跃.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7-9.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3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虽然各行各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之中,不同行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而且规模不断壮大。相对于综合性大学和各类财经类院校来说,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质量还是在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加之这些地方工科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多缺乏一个合理的市场定位,导致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与综合性大学大同小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而且还导致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特色,就业前景非常不容乐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才能确保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在1998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内涵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体现教育思想的教学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其外延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活动运行机制和非教学培养途径等。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目的要素:培养目标,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的依据。二是内容要素: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选择而纳入教育活动过程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以课程的形式体现。三是方法要素:培养方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内容而采用的程序、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培养方式既包括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包括教育活动的程序。

为了揭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笔者搜集了华东地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并将其与这一地区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进行比较,发现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无法体现其“工科特色”与“地方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大类下的一门二级学科。从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这些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开设起来的。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掌握很好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中小企业等各类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大多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大多忽视了学校的整体定位与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条件,一味盲目跟从其他高校的做法,致使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根本没有体现其“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特色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主要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院校的师资条件及学生特点制定。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满足就业为导向,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我国大多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办学优势,或者盲目跟风,模仿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或者将会计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课程简单拼凑,或者是因人设课,而且大纲多强调对理论课的考察,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没有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更没有体现出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3.培养方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其特殊性,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协调发展。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重较大,课内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即使建立了相关实训模拟实验室,但由于实践教学软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高,实验室使用的软件版本滞后于企业实际使用的网络版操作系统,致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操作相对滞后。再加上财务管理部门属于敏感部门,学生很难找到较对口的单位实习。结果,实践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剖析

1.教育观念滞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否清晰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办学较晚,加之地方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的扶持,在计划经济体制及“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制度影响下,这些高校大多缺乏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办学理念也不十分明晰,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认真、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师资队伍看,地方工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原有的会计专业师资,或者是从其他相关管理学科上临时转过来的老师,具有金融学、投资学、理财学知识背景的老师所占比例偏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基本还是空白。加之目前,很多地方工科院校师资管理的激励导向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在唯科研论激励机制的驱动下,许多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做科研,而教学只要做到学生不提意见就了事,再加上开新课的收益很少,导致教师既不愿改进和更新所教授的课程,更不愿意开设新的课程,只是维持现有的教学秩序正常运行而已。

3.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不足,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在工科学科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大多是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和追求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获取经济效益开设的。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普遍被认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因此,许多工科院校都积极开办财务管理专业,但是一旦开设后,由于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结果只能购置水平较低的设备,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不高,再加上地方工科院校在财务管理领域建立的实习基地普遍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地方工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彰显“地方”特色与“工科”特色

地方工科院校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办学的主体,具有地方性、工程应用性和大众性的办学特征。[2]由于其办学定位、资源优势、服务对象、招生对象、就业面向都在地方,因此,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直接驱动力,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地方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结合,又要了解行业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

此外,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地方工科院校在制定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出发,依托其工科背景,体现其工科特色,培养具有工科优势的复合性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构建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是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它所关注的焦点,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为此,地方工科院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拓展宽口径的商业知识和培养一个成功的财务人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整合、体系优化与学生整体知识结构设计为重点,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所在地区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知识,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实施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金融投资课程+会计专业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针对地方与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基础、兴趣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弹性化的课程模块,并通过专业方向的二次分流实施分流培养,从而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专业方向有机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4篇

关键字:大学生;理财;消费;理财观念

 

 

一、大学生理财发展概述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每月自己支配着一定数额的零用钱,这些钱的来源不同,有的完全由家庭支持,个别人完全是自己双休日、假期等打工的收入,有的是二者兼有。从零用钱的数额来看,除向学校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外,现过半数的大学生月生活开销在500—1000元之间,平均在1000元左右,小部分大学生每月能支配1500元以上。除去必要生活费的开支,他们很多人还留有一定的“流动资金”。

(一)大学生理财投入水平

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许多大学生认为只需要打理好每天的生活就好,并不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还认为理财投资收益较少,手续又比较麻烦,没有进行理财投资的必要。

这个是大学生个人观念导致的理财水平低下,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理财都是持观望状态,他们缺少理财知识,人对于金钱都有一种看重,现在骗子太多,好多大学生觉得把钱投资进去,还能不能收回成本,因为投资有风险,他们的钱来源单一,害怕被骗,不懂,所以打部分大学生对于投资理财方面都没有什么经验,都存在顾虑。据调查显示,读金融专业的学生,理财观念会比不是读金融的学生高,他们也更愿意去投资理财,因为他们学金融投资,他们的观念改变,所以他们的理财投入水平就会高。但是除了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外的其他大部分学生,对理财投资是少之又少。

(二)大学生理财方式

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流动资金”,在选择传统银行存款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涉足新型的理财方式,如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方式进行理财。即使是在这种投资理财方式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不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大多数选择较保险的存款方式进行理财投资。

在调查中,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方式和途径是银行存款和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这类只作储蓄用途而无法产生多余价值的存款类方式,而对于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保险等方式则少有人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理财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大学生对于理财活动的态度却十分尴尬。对理财活动兴趣不大或没兴趣的人仍占多数。

二、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差

1.经济来源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有88.54%的大学生依靠家庭提供生活费。这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的普遍情况,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社会阅历,而不是为了补贴生活费。这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普遍较差。

2.存在“面子”消费

据了解,部分大学生存在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现象。一些同学表示,为了购买某些奢侈品或者价格较高地物品,他们不惜节衣缩食,以泡面度日,甚至牺牲其他的必要开支或者向其他同学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些情况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大学生消费时不量入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面子”消费。

(二)理财观念淡薄,长远思考欠缺

1.储蓄观念淡薄

据了解,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因为缺乏合理预算,生活上的支出比较随意,结果经常是前松后紧。对于每月定时提供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多数同学都是“月光族”,有些甚至于月末要向别人借钱度日。

2.理财习惯不良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2%的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而其中仅有24.51%的大学生会对所有支出有记账,剩余的25.69%的大学生会对数额较大的消费有记账。这显示了多数大学生没有良好的理财习惯,这对其日后的消费理财发展极其不利。当前的市场经济,能够产生暴利的投资理财领域几乎不存在了。要理财致富,就要依靠长期的资金运作进行投资来积累财富。

(三)理财知识缺乏,理财方法单一

1.理财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不少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进行投资,自己的钱不多,都是父母给的,根本用不着理财。其实这是对理财概念认识上的一种偏差,投资当然是理财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资金不多,刚刚开始掌握一定资金支配的大学生来说,财务规划是远比投资更重要的内容。所以记账,是大学生理财需要学会的第一项理财技能,也是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关键步骤。

2.理财方式保守单一

据调查可以知道,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存款方式进行理财。这种通过存款理财的方式虽然收益低、但风险也低,比较适合大学生进行稳定投资。少部分大学生通过购买股票、基金的比例占9.49%,购买保险的比例占2.37%,做小生意的比例占3.95%。即使是在这种投资理财方式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不多、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小,大多数选择较保险的存款方式进行理财投资。

三、对大学生理财的建议

(一)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大学生应学会理性消费,不但要注重改善自身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也要克制消费欲望的膨胀,在满足自身精神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在于自身,我们应该积极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杜绝从众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情绪化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大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才能为更好地进行理财投资打下基础。

(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学会衡量、预测与分析金钱在投资理财中的分配比例,也要学会明确参与投资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把提升自身理财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大学生应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必要的理财理论知识,比如可以参加学校开办的投资与理财的专业课、公选课和主题讲座,不断拓展自身的投资理财相关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充分了解消费、金融及投资方面的相关知识,学会合理的安排个人的财务开支。

(三)积极参与投资理财活动,增强大学生理财能力

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的基础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物价水平,建立一个个人财务账簿,记录平时自己的各项支出,以便更好地确定投资理财的分配比例。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学校举办的投资理财活动,比如模拟炒股比赛、ERP沙盘大赛、理财辩论赛等等,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加深对理财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自身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5篇

关键词:国际化;财务管理;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89-03

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许多高校纷纷确定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意义

作为一个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金融全球化呈现出如下新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全球并购活动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和配置资源;WTO、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企业经营的金融市场环境、筹资和投资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将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面临的重要课题。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事务,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起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世界许多国家都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010年7月29日,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

自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内涵

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属于国际化专业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对国际化专业人才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固定的标准。

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

国内学术界就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内涵界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从能力素质方面对国际化专业人才进行界定;第二,从文化知识背景、技能要求及素质结构等方面界定;第三,强调国际性。尽管学术界对“国际化专业人才”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专业人才。

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第一,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独到见解以及强烈的创新探究精神;第二,拥有财务管理领域相关技能,以及很强的国际化知识结构体系;第三,熟练掌握国际财务金融惯例和规则;第四,积极参与国际财务金融活动;第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很强的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第六,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

三、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方法与手段,其中实现方法与手段又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与评估三个方面的内容。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基本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其他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陆续采取措施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途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引入英国和加拿大财务管理职业资格考试来培养国际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则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国际化。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第一,制订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清华大学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一些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也出现“国际化”、“国际视野”或“全球化”等词语。

第二,开设国际化的课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此外,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国外优秀财务金融类教材的速度,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大学专业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第三,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下,许多高校一方面邀请国外学者来本校讲学和开展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派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此外,一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迅速地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第五,建立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第一,通过定期听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核、指导实验或实践、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常规监控;第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育部门和社会三个方面,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科技创新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估等方面。

(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等,与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第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与我国本科教育所处的环境不相吻合,存在定位较为广泛和过高的问题。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此外,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高级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而能直接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未建立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境况,尚未形成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尚未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师资格认证,导致部分国际化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数门国际化课程,例如开始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等课程,增加了现有课程的国际内容,但这些课程和内容之间缺乏逻辑衔接,呈碎片堆积状况;课程名目混杂,边界不清;内容重复或遗漏。

第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千校一面”,缺乏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此外,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手段、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广泛使用;教学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四,缺乏科学的国际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注重对校内教师的监控,缺乏对企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注重对教师授课的监控,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监控;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我国当前对财务管理人才质量的评价多停留在表面上和数量上,忽视质量;评估过程不规范,评估方式单一;评估结论不科学;重视外部评价、忽视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并未涉及国际化方面,抑或对人才的国际化评价偏主观,缺乏客观的指标等等。

四、优化高校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要明确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选择,做出取舍。高校要避免“高大全”的目标定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准确地界定培养目标,比如,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大部分高校可以将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企业而不是机关或事业单位为顾客,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研究或教学为导向。只有这样明确定位,并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训练,高校才能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二,引入国际化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体系。目前,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包括:美国管理会计师(CMA)、财务管理师(CFM)、财务策划师(RFP)、注册理财规划师(CFP)、美国财务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等,这些职业资格考试是由不同的机构主办,其培训计划和大纲能反映会计、财务管理、金融领域最新发展态势,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程度,引入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考证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对接,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较强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高校应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培训、攻读学位、合作科研;一方面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华访问和讲学、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名师)等,开展院际、校际和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运用国际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录音、录像、投影、电视、网络、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课堂教学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如开展多媒体、远程和个性化财务实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全球市场环境中进行筹资、投资等财务管理活动。

第五,改革教学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首先,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督导专家、学生信息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评教等构成的、约束、培养和激励机制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陈永丽,龚枢.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2]李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雷金英.财务管理专业“阶梯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9).

[4]陈瑾,庄文岩,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系统研究[J].经济师,2012,(3).

[5]朱传华.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6]宋海涛.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

[7]张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9,(3).

收稿日期:2013-11-04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6篇

(一)社会背景。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5年上半年,境内股票市场呈持续上涨走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证券市场中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大量投资者跑步入市,从公司白领到普通工人,从退休老人到家庭主妇……“谈股论金”成为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投资理财”也牢牢吸引了百姓的眼球。

大家拿着自己的血汗钱进入股市,更有一些人“卖房炒股”“借钱炒股”,可是很多人的股票知识少之又少,这样盲目入市,风险很大。作为中学生,现在手头还没有很多钱,但是了解一些有关股票的知识,了解股票的操作方法,了解影响股价的因素,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大家如此痴迷股市之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股市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注意投资理财方式的多元化,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是其他的投资理财方式还有哪些?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主动了解这些知识,为以后的投资理财做好准备。

(二)教材资源。

第一,关于这部分内容,课标表述如下: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析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从教材内容来看,《思想政治(必修一)》第六课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教材分为两个框题,第一框题是“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题是“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材中以理论的形式对上述投资理财的方式作了简要介绍。但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也尝试列举实例讲解,但学生对这些内容还是很生疏,学习中,常常会提出问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仅靠课堂讲授,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这些理财方式。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让学生去模拟操作,在操作中自己去感悟各种投资理财的方式,体会不同方式的本质及特点。

第二,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投资理财这个项目内容很多,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把握几种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如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商业保险等即可。对于这几种常见的投资理财方式,学生既可以走进相关机构进行走访调查,也可以在网上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还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与亲友交流,等等,研究方式多样,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三)现实意义。

模拟“投资理财”这个项目,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活跃,投资理财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投资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利,学生手头有一些零花钱,也可以将其用于投资理财,培养投资理财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

由此可见,开展模拟“投资理财”项目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决定将模拟“投资理财”作为这次项目学习的主题。

(一)“投资理财”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

设计关于“投资理财”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调查、整理调查问卷,了解常用的理财方式和大众化的理财观念,了解理财者的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理财观念的影响。

(二)介绍理论学习成果的小论文。

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家长亲友,了解不同理财方式的概念及特征,完成理财专题小论文。

(三)投资理财策略。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出实用的投资理财策略。

(四)“投资理财”展板或“投资理财”报告会。

在“模拟操作”环节,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不同投资理财的模拟操作,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在操作中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不同理财方式的含义、本质和特点,积累投资理财的经验,为以后生活中真实的投资理财做好准备。

在明确了完成本项目的意义及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之后,组内讨论,确立项目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成立项目组(5月4日~5月7日)。

首先召集前6个班的政治课代表开会,介绍项目学习的相关理论以及政治组项目学习的课题和政治组项目学习的操作方案(简介),请课代表去动员本班同学。

学生提交名单,经过教师审核,最终确定项目组的学生成员。教师在分组时,考虑到小组内交流的方便,综合大家的意见,将学生分成了7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自主选择及教师适当调配,将1到7组依次确定为债券1组、债券2组、股票组、保险组、基金组、储蓄组、理财组。

(二)进行社会调查(5月8日~5月19日)。

项目组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工作是:

1.初拟问卷:拟出调查问卷,交由教师修改。

2.确定问卷:全体政治组成员交流、讨论、修改,完善调查问卷。

3.发放问卷:将300份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拍照等方式记录过程)。分发问卷时向学生强调:根据调查问卷中的年龄、工作年限、收入等选择不同的群体进行调查,不要集中在一个群体中。

4.形成报告:问卷完成后对本小组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众化的投资理财方式和老百姓普遍存在的一些理财观念,并了解职业、教育背景、收入等因素对理财观念的影响,为项目学习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社会资料。

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之后,了解到教材介绍的股票、债券、储蓄存款等都是老百姓最常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也理解了生活中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的理财观会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这些都为后续的项目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学习(5月8日~5月19日,与社会调查同时进行)。

1.学习目的:了解不同理财方式的含义、特点及基本操作中涉及的相关理论。

2.学习内容:因各小组的任务不同而不同,具体内容如下:

债券组:债券的含义、类型,如何买债券。

股票组:如何开户?如何看盘?如何选股?如何买卖?交易时涉及到印花税、证券交易费等如何计算?

保险组:商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历史,保险公司有哪些,商业保险的种类(老百姓关注的商业保险种类有哪些),商业保险的特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

基金组:基金的含义、种类,基金公司有哪些,如何买卖基金,如何选择基金。

储蓄组:储蓄存款的定义、分类、

利率等相关问题,研究要尽量深入一些。

理财组:什么是理财产品?不同的银行分别有哪些理财产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选择时考虑因素有哪些)?

3.学习材料:可以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和父母亲友交流,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来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

任务。

(四)模拟操作(5月20日~6月20日)。

有了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项目学习进展到了“实战”环节。

1.布置任务:给每个组50万元人民币作为家庭理财虚拟资金。每个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理财方案,并记录理由。

对自己的理财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信息尽量详细。以股票为例,学生需要每天记录数据,如大盘点数、股价、你买卖的数量、心得等等。

一个月后,我们对不同小组的收益进行比较。

2.中期管理:我们规定每周四下午大课时间为项目组活动时间,在第一周,我们发现学生的模拟操作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小组都把资金集中在股市,其他方面投资较少(5月份,股市行情很好,所以很多学生将家庭理财资金中的绝大部分投入到股市中);有的小组想要进行股市投资,但是不清楚如何操作;有的小组没有记录或者是记录内容不够详细。

3.方法指导: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给学生强调了以下几点――

(1)投资注意多元化,不能把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风险较大的投资。明确本项目是以家庭理财为背景的,也就是给大家的50万元资金是一个家庭的财富。试想,一个家庭的财富能全部用于股票投资吗?

(2)可以在周末去证券公司进行

走访,会有专业的理财经理指导客户具体操作。如果班里有同学的父母、亲戚等在银行或证券公司,也可以请他们来给大家作一个小型讲座,具体指导如何操作。

(3)记录信息尽量详细。以股票为例,你在哪家证券公司买的股票?买的什么股票?代码是多少?多少钱一股?你买了多少股?你买这只股票的原因,你买的时候大盘是多少点?卖的时候也要记录以上信息。

(4)过程要求真实。大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数据。

(5)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注意组内分工,每个同学负责不同的内容,大家协作完成此项目。

4.“实战”成绩:经历了一个月的“实战”,学生通过报表、截图等方式汇报了自己的收益情况。其中,收益最多的一个组盈利55803.09元(虚拟)。下面是该小组的“实战”成绩摘要:

购买的股票主要有重庆啤酒、徐工机械、沃尔核材、七匹狼、晨光文具等,这些主要是在家长的指导下操作,其中有赚有赔,最终收益54132.64元。

购买的基金有000523,710001,

000311,000928,000045,最终收益

1546.85元。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只要有闲余资金,就放入余额宝中,最终收益123.6元。

项目学习的特点是以终为始,在项目成果的驱动下,历经整理、完善、总结和反思,我们完成了项目,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

(一)形成了投资理财策略。

每个小组都制订了本小组的投资理财策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

以储蓄组为例,他们将50万元的虚拟资金分成了三部分,30万元用于炒股,10万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0万元放在余额宝中。在模拟投资的过程中,因为6月份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所以他们及时撤出资金,并将这部分钱转入余额宝中,对自己的投资方案作出了及时的调整。

在项目组定期的交流活动中,组内同学认为,通过项目学习,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投资理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守法律,不能搞非法投资;投资理财应当量入为出,保证基本生活;投资方式应当多元化;懂得规避风险;要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流动资金,等等。

(二)形成了文本成果。

1.调查问卷。

理财结构调查问卷

(1)您的理财结构:

A.储蓄存款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B.债券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C.股票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D.商业保险10%以下10%~30%

30%~50%50%~80%80%以上

E.其他

(2)您的入职情况:

学生(未入职)入职五年以内入职五到十年入职十年以上退休以后

(3)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30岁之间 31~40岁之间41~50岁之间51岁及以上

(4)您的月收入状况:

3000元及以下3001元~5000元5001元~8000元8000元以上

(5)您的受教育程度:

大专以下大专本科本科以上学历

(6)您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了解

金融知识:

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亲人朋友交流购买理财书籍会议讲座其他

(7)用一句话来描述您的理财观:

2.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微信、QQ以及街头调查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现将保险组的调查报告节选如下。

理财结构调查报告(节选)

根据问卷数据分析、街头采访的结果,小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大部分人对于理财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在投资分配方面不均衡、没有计划以及理财观念模糊的情况。因此,改善此情况的主要措施是明确人们的理财观念,增强人们的理财意识。

其次,调查对象主要是41~50岁的中年人,这部分人生活压力较大,有未成年子女和年纪较高的老人,生活负担重,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理财。

再次,人们的理财主要偏向于储蓄,原因是怕担风险,缺乏对于风险的正确认识。相比于其他投资手段,储蓄是相对风险较小但也是利润较低的形式。在这方面,银行应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引导投资者增加储蓄之外的其他投资方式。同时,投资者也应增强对风险的正确认识。

最后,中国当今的经济改革正在进行,经济正在实现转型发展,在这样一种有利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应当进行合理的理财结构规划,分享经济改革的红利。

(三)报告会上展风采。

因为学校有一个金融社,所以我们把这个报告会选在金融社的社团活动时间来进行。

内容:

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理论学习的

成果。

2.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理财方案的

选择。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财过程为

中学生理财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求:

语言简练,内容充实。

投资理财报告会发言稿(节选)

牛之洲、蔡翼晨:在一开始的调查问卷与数据整理活动中,小组内成员初次合作,在互相磨合和适应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其中,蔡翼晨同学对于数据的敏感程度以及数据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及原因的解读让组内成员赞叹不已,高洁怡同学在整理资料与数据时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宝贵意见,牛之洲同学在整理数据时的细心、认真,更值得组内成员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理财的魅力,让自己的钱充分地发挥出价值也是一门学问;同时,在面对数据以及一些现象时,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数据看整体,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也是要应用在生活中的技能。

高洁怡:从对理财一无所知,到形成研究报告,看着一个又一个统计数据,看着一笔又一笔的收益,看着对市场分析的一个又一个门道,历时一个月的项目学习,带给我诸多的思考。

我负责的部分主要是基金的操作和理论学习研究。起点为零的我在开始时上网查找资料,几乎一无所获。堆砌的术语,模糊的指向,这一切告诉我没有捷径可循。在关注各大网页“推荐”的股票基金几天内全盘翻绿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认识。于是我开始转向经济新闻,像爸爸炒股一样关注各板块消息,同时,我了解到基金的不同分类,股票型的风险较大但收益可观,偏债券型基金随着消息的利好也会有优秀的表现,稳健型股票收益较小,但与之前的几种相比,适合的人群大不一样。

市场在消息中不断沉沉浮浮,世界在花花绿绿中变幻万千,经济是其中的命脉,是国家看得见也是看不见的魂魄。在牛市中,操作基金侥幸盈利的我一直记得爸爸曾说过,只有你在股市中绝望之后,才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欲望。项目学习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

报告会上,学生用简明的图表、生动的语言阐释了自己在这次项目学习中的收获,我们也感受到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投资理财的知识,而且能跟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促进了团队意识的提升,同时面对股市的沉浮,学生还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欣喜。

模拟理财的项目学习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项目学习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

目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以模拟“投资理财”这个项目为例,如果按传统方式去讲,学生会感觉深奥难懂,觉得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但是,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做,学生就会感到投资理财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大家都努力想使自己的50万元虚拟资金升值,所以了解相关知识的兴趣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

学习更加注重团队合作。

模拟“投资理财”这个项目,远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每个组必须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组定期的活动中,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有提升。

(三)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

学习更能提高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懂即可,面临的挑战较小。而项目学习是在“做中学”,“做”就是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不能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困难,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困难,就很难完成项目学习的任务。

(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

学习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知识。

在模拟理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研究什么因素影响股票;主动计算和比较余额宝与储蓄存款的收益;自觉分析为什么股价的波动和

基金的波动之间有联系……在这些思考和比较中,学生对股票、基金、储蓄存款、余额宝等理财方式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在实践中感受这些理财方式的本质。模拟理财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投资经验。

(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获得生存的实用技能。

“投资理财”这部分内容,如果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注重对知识的把握,觉得会做题就可以了。但经过模拟“投资理财”的项目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投资理财的魅力,有了投资理财的意识,同时获得了一些投资理财的“实战”经验。在投资理财报告会上,有学生说:“等我上大学,有了较多的零花钱,我就要拿其中一小部分来投资理财。”

当然,在这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其一,在项目产品中提到的投资理财展板,本来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展板中展示理论学习的收获,模拟理财过程中的理财方案、理财结果、理财心得等,与全校同学进行分享,遗憾的是,由于项目结束的时候,正值学生期末复习时期,学生复习时间紧张,所以展板最终没有做出来。

其二,我们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也还有一些考虑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模拟炒股,学生需要在股市开盘的时间内随时关注股价,由于这个时间与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冲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项目学习进程。

其三,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资料,比如有关投资理财的一些

有针对性的视频、书籍等,所以学生在理论学习的时候花费的时间较多。

反思这些不足,下一步设计项目学习方案的时候,我们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努力。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7篇

1投资理财观念的培养

第一,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从对目前大学生进行交流与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学生根本不知道理财、投资以及投机的基本概念,认为这些都是一个概念,说到投资,大部分同学只知道余额宝,或者就是炒股票。而大学课程中涉及的投资,一般都是公司企业的投资问题,比较少有开设个人投资理财课程的。这些都造成大学生没有投资理财的观念与意识,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花钱时需要区分必需与必要,平时不起眼的一瓶饮料或者零食,积少成多,都是大学生不小的开销,而一些新型电子产品的诱惑下的购买,更是一大笔的开销。因此,建议学校开设个人投资理财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进行个人投资理财的教育,并建议学生阅读理财启蒙书,比如《小狗钱钱》、《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穷爸爸富爸爸》等书籍,从大学开始学校理财知识,培养理财观念,一方面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个人理财规划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学生会有意识开始节约,开始管理自己的财务,逐步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第二,从开源节流开始进行理财。目前大学生很多都谈不上财务独立,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生活学习费用。因此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学会节流。建议大学生建立记账日记,通过流水账式的账务管理,规避不必要的花费,为自己“省出”财务本金。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兼职工作中,例如学校内提供的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或是在企业兼职打工,既能体会挣钱的不易,也能有效增加收入。第三,适当进行一些投资实践。大学生经过理财与投资知识学习后,并且通过开源节流得到一部分财务本金,这时候可以开始进行一些投资实践。

投资是需要实践来不断验证书本的理论,以及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了一定的知识,大学生也会有要进行投资的强烈愿望。大学生应从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的投资开始。比如从余额宝开始投资,逐步进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及股票基金的投资。由于股票基金风险比较大,对于大学生可以建议进行基金定投,投资资金要求少,可以长期进行,是一种比较好的长期投资方式,适合资金比较少的大学生以及刚上班的白领。作为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同时要进行风险教育。另外要教育学生不要借钱投资,这是投资的大忌。有多少闲钱就进行多少投资,教育学生投资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养成良好的投资心态非常重要。第四,以学习为主,不要为了投资,本末倒置。大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而不能为了投资,耽误的学业这就得不偿失了。一些大学生会有一些投资理财的意识,但是这部分同学很多都是买卖股票。实际上股票投资是风险比较高的投资,而且比较费时间,每天都要看盘,所以除了是学金融等专业的同学,并不建议进行这种高风险投资。大学生应该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必须量力而行,切不可因为理财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与课程,不能过度沉溺于理财与投资。要做好长期理财的心理准备,不能有一夜暴富或一劳永逸的心态,坚持稳健策略,切忌急功近利。第五,鼓励大学生进行微创业,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们知道投资理财的终点不是金钱而是事业。一个人有良好的事业与投资理财方式,才能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在目前就业形势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主动选择工作的机会,转而被动地接受工作的选择,这样导致许多大学生获得了一份并不感兴趣的工作,所以导致许多人频繁换工作。如果大学生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能够把兴趣与爱好转化为自己的事业,一方面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目前流行的微创业正适合大学生。微创业是指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微创业”被认为是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不可阻挡的趋势。

2大学生投资技巧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第8篇

山东财经大学的云教授在总结了山东财经大学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财税教材建设的措施:重点建设适用于财政学专业本硕博各层次学生要求的、明晰阐述财税理论的教材;教材建设中处理好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的衔接;匹配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新教材中滞后的案例。河北经贸大学的刘德成教授在系统学习其他兄弟院校和结合财税学院本身经验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财政学课程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学习南方院校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差异化;合理界定公共基础课所占的比重,培养有健全人格和体魄的学生;加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推进。如加大统计、数学、会计等相关学科的辅助学习,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山东财经大学的赵宇教授在对比山东财经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学生培养方案基础上,对财政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三点看法:在学科基础课方面,经济管理类课程可以完全“打通”,但是自己本专业的财政学要单列出来,深入学习;专业必修课方面,要加强有针对实验课的设置,加强师资的强化和应用软件的更新;财政学专业选修课中的专业提高课和专业拓展课要各具特色,尽量实现对不同方向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首都经贸大学的杨树相教授对财税专业的课程设置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财政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要过分市场化,不要向会计、金融趋同。同时杨教授还强调财政学的课程设置要适应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应当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考核标准的改革。天津财经大学的黄凤羽教授也同意这一观点并再次强调应改革目前教材评价机制,为优秀教材的编写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关于财政学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进的主题

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在回顾老一辈教师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基础上,提到大学教师应该排除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全身心地把精力用在教学上。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先布置题目让学生课下查阅文献研究,课上讨论,最后教师指点迷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的目的。天津财经大学武彦民教授通过“反木桶定理”作为切入点,引出自己的看法:老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质疑精神,不能盲目相信一切建立在前提假设基础上的理论,须知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只有具备质疑精神,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获得真正提升,将特定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引导学生的质疑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山西财经大学谭建立教授针对各省级财经类院校与985、211财经类高校实力差距现状,主张不能盲目模仿一流大学的教学模式,要走有自己特色的务实型的路。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学习方式,知识的传输并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内蒙古财经大学徐博教授谈到高校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前者更重要。她引用韩愈古文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认为“传道”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授业就是传递知识,解惑就是解答学生困惑。学生要有想象力和对知识的敬畏,对师长的尊重。广东财经大学姚凤民教授结合当前最新出现的“慕课”这一网络教学方式提出以下想法:借鉴慕课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流程设计,通过课程的在线交流模式使学生和老师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推荐自主学习清单、阅读资料和案例清单,讲解知识点,现场测验,视学生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下一阶段学习。首都经贸大学李红霞教授详细分析了目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高校课堂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教学主题错位和缺位现象;课堂教学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存在显著差距。同时,她提出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诸如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间的相互促进。山东财经大学的云教授认为目前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协调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课堂讲授与课前预习、课后辅导的关系,授课方法过于单一,完全没有或者缺乏实践教学。同时,也提出推进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课堂讲解,也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探索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的配合。她提到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减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增加平时成绩比重,采用综合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案例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探讨了经济类课程扩大双语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注重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充分调动教学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教学积极性,加强成员间凝聚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形成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国际交流。

三、关于财政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