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通知的写法

通知的写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9 12:30:01

通知的写法

通知的写法第1篇

一、请示

是下级向上级请示批准的公文文种,属上行文。主要用于:遇到缺乏明确制度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涉及多个部门的事情,请示上级批准。

请示和报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两个都是上行文,公文里都有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区别是:第一,时间有别。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请示写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二,内容的侧重点有别。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考。

(一)写法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请示理由、内容、结语。

请示理由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要扼要讲明请示的背景和根据,及请示事项。复杂的一般写成一段话,简单的以一句话为之。请示理由之后,紧接着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基本格式是“现将……请示如下”,随之点上冒号。但有些短小的请求也可不写。

请示内容要写得具体,条理清楚,说服力强。内容包括提出请示事项和阐述说明道理或事实两项内容。提出请示事项要详细,阐述说明道理要充分,这样才能使领导心中有数, 1

易下决心。有些情况简单,有条文和规定可依据,只是出于组织原则报给上级知道,请示内容部分只需提出请示事项即可,不必阐释道理。

请示结语是请示的结尾部分,一般是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语气要谦恭,通常写法是:“特此请示,请予审批”、“妥否,请批示”等。

(二)注意事项:

1、坚持一文一事。

2、不搞多头请示。请示应主送直接主管机关,其他确需了解请示事项的领导机关,采取抄报形式处理。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也应根据请示内容,择要送一处领导机关,由主送机关答复请示的问题,对另一领导机关采取抄报形式。

3、一般不得越级请示。个别需越级请示的,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转呈式,可以既避免越级,又明确主送机关;另一种是在越级请求的同时,把请示抄报被越过的主管部门。

4、不要把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

5、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或既写主送机关,又同时主送、抄送给主送机关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也不得在上报请示的同时抄送平级和下级机关。

二、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1、写法:

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

主体,将工作的主要情况、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结尾,以 “专此报告”等语作结。

2、注意事项:

1)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

2)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3)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三、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单位公文,转发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的公文;规章;传达要求下级单位办理和有关单位需

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大多属下行公文。

写法: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1、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请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

2、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3、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备事项等。

4、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四、通 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属下行文。

一般分为三部分:1、主要事实。表彰性通报要突出主要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2、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3、决定要求。写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同时提出希望、要求。为了防范和杜绝类似错误发生,批评性通报的结尾处,通常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规定。

五、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函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各方面的公务联系。属平行文。

写法:一般分三部分。简要介绍背景情况;商洽、询问、答复的事项和问题;希望和要求。结尾通常用“此函”,“特此函复”等。

六、会议纪要

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是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是会议议定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求有关单位执行的一种文体。

会议纪要一般分两大部分。开头第一部分一般应写明会议概况,包括会议进行的时间、地点、届次、组织者、出席和列席人员名单、主持人、会议议程和进行情况以及对会议的总体评价等,通常具体人员名单在结尾列出。第二部分是纪要的中心部分,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1、集中概述法。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写的篇幅相对短小。

通知的写法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70—01

一、讲清每种应用文的性质、作用

应用文的教学首先要把每种应用文的性质、作用及其应用范围讲清楚,使学生了解所学应用文可以用来处理怎样性质的日常工作事务,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具有怎样的作用等。例如,讲授通知,要说明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布置工作,传达事情或者召开会议时应用的一种文体;同级之间有什么事情需要告诉,有什么活动需要共同参加,主管部门也可以发通知。说明这些,便于学生在掌握了格式和写法之后正确使用。

二、讲清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应用文,除了讲清楚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外,还要注意下列两点:

讲授要力求具体。除了对照范例逐项说明外,还可以运用比较的力法,例如,在讲通报的格式和写法时,可以和通知相比较。两者一般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个部分,但又有区别。主要是:①内容范围不同。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是什么”“注意什么”,以及“要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等;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的重要精神、情况”等。②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通报的目的或是交流、了解情况,或是通过正反面的事例去教育人们,或是通过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③表现方法不同。通知主要用叙述的手法,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语言平实;通报则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的表现方法,带有较强的感彩。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应用文,如报告、计划、总结等,可以先引导学生概括说明文章的内容,在学生领会了内容的基础上,再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的格式。

要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讲清应用文的写作程序和格式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应用文的构成内容和固定格式,例如,讲市场调查报告,要让学生了解“概述市场概况——分析市场现状——预测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一写作程序。讲求职信,要让学生按照“求职信的目的及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知识及主要成绩,个人爱好及特长,所获奖励及荣誉,应聘的职位及决心和希望”等程序来写。讲行政公文,只要让学生记住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这些格式要素,就基本上能拟写出一份规范的公文来了。

三、讲清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应用文为了清晰醒目,便于应用,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处理某件事情的应用文,只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就行了,不要说多余的话,更不需要描写和抒情。此外,应用文的语言还要求准确通俗。如果语言不准确,滥用修饰语,甚至充满陈词滥调,会影响使用效果。在应用文教学中应将这些语言特点结合范例讲清楚。应用文常常要使用一些习惯用语,例如,一般书信的结尾要写祝颂语“此致敬礼”,通告的结尾要写“此告”等等。对这些习惯用语,教师应讲清它的含义、使用对象和使用场合,以免学生误用和生搬硬套。

四、联系实际,加强练习

应用文教学应十分重视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巧,练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职业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教了书信,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家长、同学写信,畅谈交流自己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教调查报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运用调查得来的材料学写调查报告,等等。在平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会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写应用文。在活动期间写调查报告、书信、做会议记录等;在活动结束后写实习报告、总结等。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应用文的写法,在学习期间就运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活动服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他们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通知的写法第3篇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由个体情感对认知活动进行强化、调节。

应用文写作相对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来说,难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且有些中职教师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自己也没有某些文体的实际写作经验,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及社会经验,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无法提高。如果教师能够事先精心创设好一个写作情境,就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实际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情境中更为直观地理解该文种,情景设置教学法能够大大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变枯燥的文字表述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进行自我体验,不但能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和锻炼写作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一步强化交际、沟通、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而教师也可以在模拟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给予补充或指导。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但案例教学法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案例阅读者,又是案例分析者,还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互相交流探讨,最后形成答案。这个过程,其实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求教师严选案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不断从案例中学习思考,最后解决问题,习得知识和写作技巧。

以中职语文第二册把“广告词”作为应用文写作的训练项目之一为例,这就是“生活语文”的在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教材不但要求中职生了解广告词的特点及写作要求,还要求亲自写作广告词,这不仅能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达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作者在教学时搜集了时下非常有创意的广告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案例来更好地理解广告词的写作特点,并且引导学生从学习和借鉴到不断创新最终将自己的创意完美的表达出来。

三、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教师将讲授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认识基础上形成一定技能和技巧的方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应用文写作本身的教学内容繁多,涉及到各种党政公文和应用文体的写作,因此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各种文体的性质特点以及写作格式是写好应用文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先用“讲授法”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在讲授请示和报告这两种文种时,如果没有事先对两种文体各自的行文目的、内容含量、行文时间等方面进行理论介绍和学习的话,肯定会在实际的写作中错漏百出。因此,讲练结合法离不开必要的理论教学。

通知的写法第4篇

一、默写的策略

1、先易后难

对所学知识,进行默写时就讲究先易后难,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针对所学知识要求学生默写时,要先默写重点且大纲上要求记住的重点词汇不要一下子就默写重要句型。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默写的成就感。当默写词汇或短语达到一达的效果后,就可以采取默写重要句型及重要语段。

2、分层默写

一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好有坏,教师在要求学生默写时不能做统一要求,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求要难些,对成绩差的学生默写的内容要求要简单些。如:对某一单元内容进行默写时,对成绩好的可以做如下要求:①默写所有词汇(词汇一定要分类默写);②默写重要短语;③默写重点语句;④默写重要话题;⑤本单元语法要点。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只做如下要求:①默写重要词汇(词汇表已标出的);②重要短语;③少量句子;④少量语法。这样做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小组式默写

有时为了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及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目的,适当的采取小组默写也是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可以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指定一名负责人,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默写。小组长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默写任务给小组成员进行分解,然后进行小组汇总,达到共同默写的目的。

4、采取竞赛式默写

教师有时为了提高默写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适当的采取限时、限内容形式的默写。使学生对已学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应用式默写

当学生的默写水平达到一定的时候,教师通常可以采用应用式默写。默写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及重要句型通过举列进行举一反三式的默写,这种默写带有很强的应用性,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默写的意义

1、默写是巩固新知识的助推器

默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在现,如果默写的效果好,就能反应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己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在默写时有默写不到位的地方,学生自然心中有数,课后也有目的的去进行练习,达到再巩固的目的。

2、默写不是机械的重复书本知识

说到默写,同学们通常认为只要能够默写书本上的词、句就很满足了。默写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教师要求同学在默写时一定要有所标高,不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点的层面上,更加注重默写的应用性。

通知的写法第5篇

关键词: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一、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岗位群和专业岗位的需要,解构学科型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适合行动导向教学的新课程体系,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应用写作》作为一门高职教育的公共课程,它培养的是各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中一项重要的职业通用能力--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实践所必备的基础素质和技能,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门课程目前还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目标过于模糊,缺少职业针对性。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目标通常表述为:“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应用写作的规律和要求,提高学生正确、科学地运用应用写作知识规范制作各类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文秘专业尚可,对于其他专业则不行,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专业特点,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来确定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具有职业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收到较好的实效。

2.教材编写仍然呈现较强的学术化特征。应用写作教材长期以来存在大而全、过于强调知识系统性的倾向,内容包罗万象、华而不实。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尤其是教学用的例文远离学生生活,因跳跃太大,缺少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过渡内容,学生难以适应。我们应该以学生现有基础为依据,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参照,安排贴近学生生活、易为学生理解接受的学习内容,并逐步体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延伸和拓展。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多数教师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教学,学生学习理论没有兴趣和动力,动手实践更是应付了事。虽然也有不少教师施教时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并采用了活动中心教学模式、交往教学模式、项目本位教学模式等新教法,但由于没有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教学的职教理念上,也没有联合专业课教师配合教学,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整合经验、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仍很有限。

4.教学评价的严重滞后。教学评价仍停留在以理论知识考查和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缺失,对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还不够。因此,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教学实效性。

由此可见,《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尝试

我们针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从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块),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了改变旧的课程目标缺少职业针对性和过于模糊的特点,我们根据我院学生的职业要求重新设定新的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办事,为了办好事,因此我们把课程的直接目标定位为培养“以文办事”的能力。把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在“以文办事”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求职竞争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长远发展能力。其涵义有两层:一是要求学生能写出格式规范、能办实事办好事的应用文,这是课程的结果目标;二是重视过程目标,即:师生共同创设教学情境,围绕办事活动,以学生乐于办理之事吸引学生“办文”,以“办文”的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各种相关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相关的素质。比如,通过集体制定“班级计划”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会议记录能力、综合别人意见提出有益建议等能力。

培养“以文办事”的能力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因为“以文办事”贯穿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求职阶段的求职信、个人简历,职业生涯中的计划、通报、专用书信、函、通知、调查报告等等,无不需要应用写作,无不涉及“以文办事”。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们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要求并在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具体的职业岗位活动中产生正迁移发挥积极作用的知识、智能、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作为课程内容的主导取向。以学习者的经验为核心整合学科知识,谋求概念原理知识与写作过程方法知识的统一,谋求过程方法与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的统一,谋求教学过程与职业素养和职场行为习惯养成的统一。据此,我们对应用写作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

(1)课程内容结构。根据上述课程价值观以及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我们把应用写作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应用文及其相关文种的基本知识、运用文体知识写作的方法和技能、与专业特点相关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专业核心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场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作为课程内容的主线,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作为追求目标。(2)根据我院专业设置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①公共模块。各专业毕业生都必须掌握人才需求调查报告、计划、竞聘演说辞、日常应用文、新闻、求职信、求职简历、专用书信以及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报、函等常用应用文文种的写作。②专业模块。该模块根据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来确定。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步骤。核心能力就是,能制约专业水平发挥,甚至影响职业生涯成败的能力,与之相关的知识、方法就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比如,经贸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市场调查能力、经济合同写作等,因此,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习实践就是其教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确定的专业模块内容如下:

园林专业重点培养工程建设招投标书、建设工程合同等的写作能力。

经贸类各专业重点培养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如买卖合同,供电、水、气合同,贷款合同)等的写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城市雕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重点培养工程建设招投标书写作、建设工程合同等的写作能力。

汽车和机电类各专业重点培养广告文案写作、加工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写作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我们拟定的校本教材内容如下:

公共模块(以学生入学到走向社会为序,立足学生实际,并向就业岗位拓展)

项目一认识专业任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调查报告写作

项目二制定行动计划任务:个人学习计划、班工作计划

项目三参与竞选(聘)任务:竞选演讲辞写作、模拟演说

项目四学写日常应用文任务一:条据;任务二:启事

项目五学做宣传工作任务:新闻

项目六步入职场任务一:求职信;任务二:求职简历

项目七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任务一:介绍信、证明信;任务二:通知;任务三:通报;任务四:函

专业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要体现专业特点,以及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以及良好职场行为习惯的养成)

项目八投身市场竞争任务一:经济合同;任务二:招标书、投标书

项目九巧做商品销售任务一:商业广告;任务二:营销策划书

3.教学方法改革。教改思路及措施: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应用为导向,促进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形成。(1)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实际运用。①改变传统教学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讲析例文,然后学生思考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以较多的应用写作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以文办事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的重要性,直接功用性,他们才会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才会自觉地多练多写。比如,以为班级献计献策为目标,推动学生写班级工作计划;结合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布置和指导学生撰写竞聘(选)演讲辞;结合求职活动,要求学生练习求职信和求职简历的写作等等。②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进行写作。譬如提供材料要求学生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编写会议简报,或对本部门人员写作的文书(病文)进行修改。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写作,学生觉得既有吸引力又有压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懂得应用写作要“方便办事、有利于办事”的写作理念,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2)配合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应用文学习。专业应用文写作是许多教师不敢涉足的领域,因为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很懂专业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专业应用写作就可以回避呢?也不尽然。我们应该配合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应用文教学,首先要设置好专业学习情境,然后让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专业指导的作用,写作教师则侧重从格式、语言与写法的角度指导学生,通过二者的密切配合来真正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文写作的能力。(3)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来学习应用写作。比如,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专业岗位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自己准确定位,确定好将来要从事的具体岗位工作。入学初,我们就配合系部专业认识教育要求学生进行本专业的人才市场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为了让学生学会条据的写作,我们要求学生平时借钱、借物时一定要写作相应条据。配合班级野炊活动,要求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等。

这种强调应用的写作活动,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相关职业素养和职场行为习惯。这样的写作训练,其意义已远不止于写作范畴了。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多媒体演示、四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练习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文法等等。

4.教学评价改革。科学的教学评价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尽快提高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是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和总要求。

(1)由传统的注重理论考试和结果性评价,转向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既考理论更重视考查以文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以生为本”,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档案,以此来反映学生学习、进步、成长的趋势和过程。

通知的写法第6篇

30年来,马正平教授潜心于中西美学、思维学、写作学与写作教学、中国古代文论、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时空美学、非构思(生长主义)写作学理论体系和非构思(生成主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

《新作文》杂志:马教授,据我们所知,您是当代较有影响的写作学家和写作教育家。最近国家教育部公布的1600门代表中国大学学科课程建设最高水平的“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就有您主持的“写作学”课程。您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课程”《高等写作学教材系列(1-5册)》不仅在写作学界,而且在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界、新闻写作界也有很大影响。其中《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就是专门针对作文教学的教材,最近福建省作文教学名师何捷还就此写了《作文教学的百科全书》来评价这本教材。因此,我们想请您为读者系统地介绍一下您的写作学和作文教学的专著教材中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新探索、新思想。

马正平:好的。我的研究方向本来是专门针对美学、文艺理论尤其是古代文论,还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后来阴差阳错被分配讲授和研究“写作学”,所以,1998年我是以“写作学科学术带头人”“写作学硕士研究生领衔导师”的身份被引进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由于此前我在一所教育学院教中文专业的“写作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课程(不是“语文课程教学论”的课程,这门课程另有课教法教师担任),我认为,对于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师范院校中文教育专业来讲,教育部对教育学院中文专业进行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很有眼光的。因为这门课程把“写作学”延伸到“中学语文教学”,从而把中文专业学科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了,这就是一种跨学科的“全学科语文教学”的教育思想了。

1998年,我在四川师范大学主持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与实践”课题,并编写《高等写作学教材系列》时,就将“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设计到了这个教材系列之中。前四卷是写作学教材:《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其中《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第四册就是作文教学教材――《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上述教材中,《高等写作学引论》是写作学(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材;《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和《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是本科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而《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则是选修课程教材,《高等实用写作训练教程》是非师范专业选修课教材,而《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则是师范专业的选修教材。我认为这个课程的设计是比较有效的。如果全国所有的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都这样进行写作课程设计与教学,我想语文(写作c阅读)教学就容易得多了,当前进行的语文新课标与教学改革就不会显得如此艰难、如此尴尬了。

《新作文》杂志:为什么这样说呢?

马正平:语文教学虽然可以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只有两套语文知识,其中一套是写作学知识,另外一套就是美学知识。“说话”即口语交际知识,运用口头语言所进行的口头写作;“听话”则是用耳朵进行的“阅读”。而“阅读”本质不过是进行一种写作思维的分析与审美思维运行而已。

写作思维分析首先关注的是文章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其次关注的是这种主题和思想感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思维、言语思维(微观写作思维)表达出来的。而美学思维运用的则是从课文的主题、思想感情、语言文字形式生成、涌现、突创出来的文章气韵、境界这种无限的生命时空(即美)。写作学知识,即用写作思维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树人”需从“思维”入手,因为实践技能的本质是实践思维操作。语文审美思维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境界、素养、人格、心胸的,是美好的道德言行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即内在机制。“立德”需从“审美”入手,这是几千年来儒家道德生成机制探索的最后奥秘。因此,建构了真正有效的写作学知识系统,语文教学中“写、说、听、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这套真正有效的写作知识系统只有通过“写作学”课程来建构,无法通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来建构。

《新作文》杂志:马老师,您这个阐述很深刻,令人对语文知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您刚才在对话中一再提到写作学教材中的写作学知识要做到“真正有效”,您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谈 谈呢?

马正平:可以。我的写作学知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的所有的写作学知识、美学知识、言语学知识不是从书本上抄下来的,而是通过我的写作思维、言语行为能力、审美感受、审美思维操作模型、操作程序来进行直观描述,由于我是“亲眼”“看到”的,所以是真实的、“真正”的、“有效”的、非“批判”的。

2002年我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材系列(1-5册)》出版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新闻写作学教授撰文说“好像马正平教授那套写作知识是对写作默会知识的显性化表达”,或说是“显性化的写作默会知识”。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我这套写作学知识有效的真正原因。原来“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后批判哲学”的概念。

波兰尼说,实践活动技能知识的根本特征是默会认识,即焦点觉知整合下的附带觉知。比如,在写作中,我们有意识的、理性的写作思维是对主题思想的焦点觉知,用来表达欲望、意图,但是实现这种主题思想感觉表达的写作思维、方法、技术的知识确实有附带性的下意识、无意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诗人、作家能写出很漂亮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作品,但是他们无法清楚地讲出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思维操作技术。

过去的作文知识关注的是“写什么”和“写出的作品是什么”的焦点觉知,而没有关注那种下意识的文学创作知识、创作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技巧。我所进行的写作学、美学、作文教学研究则主要使用现象学的思维方式去直观地描述那些附带的、默会的写作思维、审美思维操作模型、操作程序,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真正有效的写作学、美学知识,它将使所有的人都可以达到“明明白白教作文”“明明白白学作文” “明明白白写作文”的理想状态。

《新作文》杂志:你的非构思写作学不仅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据说在香港和国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你能介绍一下吗?

马正平:好的。因为我的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效用,因此,香港教育大学邀请我去讲学,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新加坡的华文教研中心的课程负责人还专门到我校来进修、访问。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博士也希望与我们进行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他们说,通过学术查新发现,我们这套写作学、作文教学知识和课程教学模型处于国际写作学与作文教学的前沿。他们认为,这套写作学知识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一种在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知识体系。由此看来,我国的写作学、写作教学研究是处在国际前沿的。

《新作文》杂志:噢,原来如此。这样看来,我们大学的写作教学、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已经到了非彻底变革知识观和哲学基础的新时代了。在这种视野下,您认为目前国内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思想和您这种思路比较接近的有哪些?

马正平:是的,我们大学的写作教学、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已经到了非彻底变革知识观和哲学基础不可的时代了。已有迹象表明,有些敏感的学者也想对这种知识观进行转变,例如荣维东教授、魏小娜博士等最近几年一直在推行“批判性思维”作文、“交际语境写作”和“认识写作”的作文教学思想,他们的确也强调“思维训练”。

但是,我还想指出,运用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不如运用欧陆的“非形式逻辑”的概念来进行中国作文教学的课程改革。这是因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思维态度、思维结果的一种状态,而“非形式逻辑”则是“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操作技术。也就是说,只有学会“非形式逻辑”才能进行“批判性思维”,你看谁更重要,更本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上面讲的显性化的写作默会知识就是一种“非形式 逻辑”。

传统的形式逻辑、抽象逻辑只是科学逻辑、认识论逻辑学,而作为显性化默会知识的“非形式逻辑”则是一种形象的逻辑、情感的逻辑、赋形的逻辑,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思维逻辑。因此,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在阅读审美活动中最迫切需要的是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操作技术,即“非形式逻辑”。我甚至认为,这些“非形式逻辑”的非构思写作学、言语学、时空美学的知识已经进入钱学森先生所向往、所追求的“大成智慧学”的理想学术境界了。钱学森先生认为,大成智慧学是超越科学走向艺术,超越逻辑思维走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打通学科界限的智慧。这些东西我已基本实现了。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经走在了西方的前面。关于这一点,2016年12月上旬,我应邀参加在上海召开的“纪念钱学森诞辰105周年暨大成智慧学首届学术研讨会”,在会上还做了专门论述,因为这个问题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理想途径,必由之路。

《新作文》杂志:教育部2016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文件,语文教学界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主张,甚至成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闹厥佑镅浴⑺嘉、审美的意义上讲,好像与您说的语文、写作教学新知识观有相近之处,您能否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马正平:的确,30年来,我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念都十分重视思维、审美和语言。例如,我在《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都有专章阐述写作思维学、写作美学、写作行文措辞学的默会知识问题。而且我在2015年提出的语文教学“新八字宪法”――言、思、善、美、写、读、说、听,也有“言、思、美”的内容,且“文化传承与理解”还是对善的追求、理解。显然,目前四项语文“核心素养”是在此前我提出的语文教学“新八字宪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脉相连的。

《新作文》杂志:马老师,您今天的谈话对我们这些专门针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人来说震撼很大。这里希望您能够从操作性的层面,谈谈您的作文教学新思想。

马正平:作文教学有两个层次,基本的层次是立意、章法段法,即文章结构、思路展开问题;提高的层次则是句子措辞的准确、鲜明、生动,即艺术性表达问题。前者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后者是语言美感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首先是前者,然后是后者。所幸的是,这两个层次的作文问题,我们都已经揭示出了默会性写作思维操作模型。

例如,在《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写作、作文立意思维可以通过“路径(思维路径、思路)思维”――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过程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来进行立意思维。深刻性立意是通过原因分析、背景分析来生成立意、主题思想;深远性立意则是通过功能分析、后果分析来生成立意、主题思想的;高妙性立意是通过相似思维的自相似、他相似的思维操作模型来立意的;高远性立意是通过超越性、递进性过程思维来完成的;生僻性立意则是通过构成分析来完成的;新奇性立意则是通过对比性张力思维来实现的。这样一来,写作中文章立意的生成就变成一种思维技术操作演算了,寻找立意就不再难,学生能明明白白地进行立意了。过去学生凭着感觉进行的猜测式“审题”就变成逻辑化的“生题”“生意”了,只要是运用“人类智力公式”生成出来的立意,都是正确的,无需“审题”了。尤其是在进行话题作文的时候,他们更是如鱼得水,自由无限,写作变得简单至极。

《新作文》杂志:作文立意思维如此简单,很新颖,很解渴。那么,作文章法、段法的结构展开运用怎样的思维操作模型技术呢?

马正平:对于文章章法、段法结构的生成,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侧重思维操作模型。一般说来,记叙文的写作主要运用“重复”与“对比”,即“渲染”与“反衬”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可自由无限地吸附所需的文章素材、材料。重复、渲染的思维操作就是对情感、性格、精神的一再表达,而对比、反衬的思维操作就是为了使记叙文的主题、性格、情感、精神更加鲜明。此刻,路径思维则以附带觉知的方式默默地进行着,这就是形象思维、文学思维。而论说文写作一般只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因果思维(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后果分析、措施分析)、结构思维、程序思维就能生成结构、生成材料。此刻,赋形思维则以附带觉知的方式默默地进行着,因为通过不断地因果分析、构成分析、程序分析生成的结构、材料就是对文章观点的赋形、强化,这也是真正的赋形思维。总之,作文的章法、段法的结构展开的思维就是在赋形思维(显性或隐性)控制下的路径思维而已。

《新作文》杂志:哦,作文的章法、段法的结构展开是由思维操作模型在控制生成,也就是说,掌握了这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程序,就可以自由生成文章的章法、段法了。这太美妙了!那么,为什么说作文中句子的写作,行文措辞的艺术性表达也是使用写作思维来生成的呢?这一点很难理解。您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因为这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马正平:应该说一个人在写作方面的能力,章法、段法是其重要表现,但是一个人的写作才气并不仅表现在章法、段法上,还表现在灵感立意和行文措辞上面。在句子的艺术表现力方面,作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正是其才情的表现,所以我才说,句子的写作,即行文措辞是写作、作文(教学)的提高层次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十分注意这个问题。当我们读学生作文的一句话时,就可以感觉到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人们一般认为,句子的艺术表现力是依靠学生的天赋、才气,但我认为这种才气背后也有行文措辞的写作思维技术的规律。其实,行文措辞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对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再展开、再分解,对句子的主要部分(主、谓、宾)的具体化限制,感觉的强化、渲染、赋形和形象性、生动性、修辞化而已。因此,构成性展开思维、限定性具体思维、相似性比喻思维、重复性赋形思维就是行文措辞四条基本原理和思维操作模型。将一个基本意念(极简主谓句、基本语义)展开成为一个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饱满的艺术语言,就是通过这四种言语措辞思维模式生成的。因此,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四种言语措辞思维模式训练,学生是可以迅速提高句子写作的艺术表现力的。也就说,学生的语言才气是可以通过行文措辞的思维训练培养起来的,并不神秘。

《新作文》杂志:别人说语感是无法进行科学训练的,想不到,您竟把语言艺术的思维操作原理阐述得如此清晰。下面,我们想请您对作文教学的问题发表高见。

马正平:对于作文教学来讲,我在《中学作文教学新思维》(2002年版)中提出了“D――C――C作文教学模型”,对作文教学有较大的影响,这里我详细来谈谈。注意,这里的“D――C――C”是“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三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

这里“动力学”“成功感”是教学方法的模型要素。“动力学”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方法,而“成功感”则是在作文完毕后进行的作文自改师评中,对学生作文进步的肯定褒奖,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成功感的作文教学方法。“操作化”指的是“写作思维操作”,它一方面是作文教学中的课程内容模型要素,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教的课程内容是作文思维、写作思维;另一方面“操作化”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方法,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怎样训练各有各的办法。由此看来,“D――C――C作文教学模型”是一个融合作文课程与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性“课程――教学”模型,不仅仅是离开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型”。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我和许多教育家们的理念和做法完全不同的一面,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1999年我曾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套《D――C――C作文导写导练丛书》(小学至高中,共24册),教学效果很好。现在近20年过去了,我还是认为“D――C――C作文教学模型”至今仍然是最前沿的作文课程与教学 模型。

《新作文》杂志:马老师,您将作文课程与教学模型融为一体,这是课程教学论的一个创举,很有新意,希望您能够具体地阐述一下这个“D――C――C作文教学模型”吧!

马正平:好的。“D――C――C作文教学模型”的第一环节是“D”,即“动力学”,也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热情,变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导的“我要写”“我想写”,让学生对作文任务、题目跃跃欲试!这里既可以采取活动式、项目式、套餐式,也可以采取个性化、具体化、情景化、有参与性的题目创作,设计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环节。从经济学的原则来看,我主张后者,不主张前者:一切在课堂内完成,这才是作文教学的高手。所谓“题好一半文”的道理就在这里。

“D――C――C作文教学模型”的第二个环节是第一个“C”,即“操作化”。这个教学环节的意义在于,教师让学生产生了高涨的、饱满的、跃跃欲试的作文兴趣、作文动力,但并不能够保证学生写出文章来,更不要说写出好作文了。因为,“想写”并不等于“能写”“会写”,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作文兴趣、动力是情感的问题,而“能写”“会写”则是思维、智慧、策略的问题。所以,在学生写作兴趣、作文动力激发之后就必须进入写作思维操作化、技术化的课程与教学的环节。因此,“题好一半文”的另外“一半文”就必须建立在作文思维的操作化训练上面。没有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包括立意、章法、行文、措辞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要想进入“能写”和“会写”的作文境界那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写作与思维同行”。其实,我们面对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阐述时,讲的就是“D――C――C作文教学模型”中的写作思维“操作化”的课程和教堂环节。这个教学模型环节的意义在于,强调作文教学不能就作文教作文,就语言讲语言。因为,言语交际活动的背后、本质是人的言语思维、写作思维在推动,没有写作思维的启动,是没有写作行为的发生与运行的,这是没有任何教学效果的简单、肤浅的作文课程与教学方法的设计。

通知的写法第7篇

[关键词] 过程性写作 元认知 统筹 渗透 多样性

英语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训练,使学生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它文体的文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或进入社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在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却不令人乐观。从教的方面看,有一部分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在平时的上课和试卷的讲评中重知识点讲解而忽略写作训练,没有对写作教学认真探究,在教学中存在盲目性、机械性,缺乏计划性。从学生方面看,写作时胸中无物,信心不足,哪怕是表达最普通的思想意思也觉得困难重重,不知从何下手,从而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用“过程性写作法”与“元认知理论”指导写作

过程写作法一直是西方二语写作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完成写前拟稿和修改等几个写作环节。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对认知的认知”。弗拉维尔将元认知分为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理论与过程写作法的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要求,给教学实践指引了方向。在英语写作课堂上,首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文法知识,另外,学生还应从整体上知道如何布局谋篇,使文章符合英语语言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告诉学生优秀作文的标准,提高他们对作文的评估能力;此外,要向学生指明写作要有读者意识,因为写作的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还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时有哪些具体策略和技巧,并应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比较合适。

二、立足教材,将写作教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熟悉教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制定计划,统筹安排,既要考虑写作的时间安排与写作频度,又要统筹写作教学分散渗透于听、说、读的教学过程和写作专练集中突破。高中英语教材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安排,且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教师必须明白不同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不同重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对于具体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要立足单元内容,在教学时不仅要注意词汇的积累,更要注意词不离句、词句结合;要求学生做好优美句子的摘抄,背记住重点句型,学会用同一句转换。对于这些写作素材的积累,要贯穿于在听、说、读的教学中,先是通过“听”和“读”来吸收语言知识,再通过“说”来模仿运用语言,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表达方法。

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写作

1.运用与作文话题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建立词汇库,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习得知识,发挥想象,遣词造句,完成写作任务。

2.任务引导,提前准备,水到渠成,在听说读中完成写作任务。

3.联系生活实际,在应用中提升写作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写作训练

缩写是写作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掌握缩写的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仿写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定范文,引导学生参照范文进行仿写,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必经之路,比教师空口讲写作秘诀要形象得多。

扩写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写成较长的文章。扩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又要求学生想象合理,做到符合原意,符合实际。

改写。我最常用的改写方法是将课文当中的对话改写成短文,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注意审清题意,研读原文,在准确理解原作中心思想后,按要求进行改写,以此培养写作能力。

情景作文、看图写话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点滴积累,提炼并转化为带有感彩的优美的文字语言。

除上述外,还要优化评价方法,以保持学生英语写作信心和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智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 璟《“过程教学法”启示下的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探析》(《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0.11)

2.刘素丹《立足单元话题,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外语教学教法研究》2012.2)

通知的写法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40-0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组词造句、布局谋篇,而在于强化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高中英语写作方法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果法

结果法的写作过程首先讲授理论、展开手法与写作技巧,然后提供范文、分析修辞形式和结构模式,最后进行范文仿写。结果法重视写作结果,强调语法、语义的精确发展。它强调语法、句法、词汇、拼写等句子层面的教学,是最基础的,有利于初学者对基本语言形式的掌握。它注重范文仿写,使学生在写前对文章的文体、组织结构等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有利于一些特定文体和篇章结构的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结果法让学生就规定的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写作,既能训练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积极思维、动用所有能力储备,又是一种实用的考前训练。由于其存在上述诸多优点,结果法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

2.过程法

写作是一个过程,写作课应该教授的是构成写作过程的一步步操作方法。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有错误、不完善的言语过渡到正确的、完善的言语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应透过错误发现学生理解上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过程法弥补了结果法的不足,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只是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协调各项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写作过程。2.学习过程"以学生为本"。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性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写作不再是一种单向行为,而是交互行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学生发现和认识世界,并将这种感悟和认识有效地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了主动思维。3.评价方式增加了"形成性评价",注重反馈和修改。反馈是过程法的核心活动。通过多次的反馈、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共同修改优于教师仅以书面形式对作文批改和写评语,能够降低学生犯重复错误的概率。4.重视写作的交流目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过程法强调写作的交际需要,学生为一个生活中的真实读者而写作。写作过程中,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更应该重视流利性。教师的教是创设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产生认知的冲动,激发求知、探索的内在动机。学生的学是学会追求、发现和利用外来信息,着眼会学。同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也受到了关注。

3.体裁法

体裁法以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是一种建立在体裁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注重语境和写作目的。在体裁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模仿范文来完成写前信息的输入,从而构建了特定体裁语篇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其主要教学步骤是:1. 体裁分析,即输入阶段。教师通过范文介绍一种体裁,分析该体裁的文化和语言两方面,运用"图式结构分析法"使学生掌握该体裁的内容和形式。2. 摹仿分析,即内化阶段。根据体裁分析的结果,学生有意识地把这一体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通过摹仿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3. 独立写作,即输出阶段。学生选择一个题目独立思考,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领会、消化、吸收、应用,写出这一体裁的文章。这一阶段体现了体裁法相对于过程法的优势,它改变了过程法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教师无法发挥其指导作用的现象,使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协助学生,同时还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体裁法吸收了成果法和过程法的优点,并弥补了其不足,其优势在于:1.体裁法对语篇的体裁结构进行深层次分析,从根本上回答了学生怎样谋篇布局才能写出一定交际目的的佳作的困扰,这正是前两种方法所欠缺的。2.体裁法的"体裁分析"使学生明确了不同体裁的语篇有不同的图式结构,有利于学生学会结合相应的语境和交际目的,灵活运用相应体裁的修辞技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语篇,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整体写作能力。3.体裁法较好地处理了写作任务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就某体裁进行内容确定、就语言表达方式进行选择、就选择好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修辞方法的组织。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先建立情境使学生能容易地开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逐渐发展,教师渐次撤除支持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支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4.1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教师不仅要分析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还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问题情境。

4.2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并形成学习动机。本环节要注意视听与思考结合原则。

4.3 独立探索。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后,让学生独立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来引导学生积极与学习环境、信息资源相互作用,发现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本环节要注意主体性原则。

4.4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合作。在讨论过程中,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果,多种不同理解互相碰撞、调整、转化,最后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成正确的共识。本环节要注意目的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即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5 效果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小组互评等。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此环节是反馈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支架式教学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写作动机的真实情境,提供学生认知工具,培养学生认知加工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减少外部支持、增加独立写作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述四种教学方法是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最常见也最具实用性的几种方法,当然每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同时加强对其他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这对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