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3 16:07:42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1篇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屋拆迁 风险诱因 风险预防

作者简介:陈百慧、冯迪、王子模,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高速城镇化在给社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风险的不断提高。具体体现为一下几种:

(一)恶性拆迁持续存在

城镇化进程自本世纪以来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基层社会纷纷加快了旧城改造的进程。通过对旧生活区域进行拆迁重建,使得城镇功能得到升级,符合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但由于拆迁问题涉及众多利益人,而且相关利益的协调难度大。特别是某些政府为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了拆迁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二)社会底层规模扩大

由于高速城镇化,人口流动也变大。特别是由于土地征收和拆迁,许多农民失去了耕地,不得不转入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于其就业能力的限制,一般多从事于第一产业的工作,国企下岗失业工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民群体、难以就业的知识青年等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正在成为“没有机会的群体” ,导致社会底层庞大,社会阶层差距大。

(三)生态环境恶化

城镇化进程的过快导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严重的错位。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增长,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忽略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社会损失。这些产业结构应该进行淘汰的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城镇,排污从城市转移到城镇,并且更加肆无忌惮,导致城镇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二、社会风险防控之首要对象――房屋拆迁风险

在建立应对社会风险的机制时应该重视如何建立一个应对拆迁风险的机制。由于城镇化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就是城镇空间面扩大、农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人口向城镇移动也促使城镇住房面积增大,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化意味着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即意味着城镇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就必须要求通过拆迁等手段来实现城镇空间的延伸。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旧城拆迁,改变原来城镇的功能结构布局,提高城镇发展的档次,完善城镇的社会生活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城镇景观等。

因而,如果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能很好地应对拆迁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矛盾,那么城镇化的进行就无从谈起。有效解决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一个预防拆迁冲突风险的机制,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和人民群众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形成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支持城镇拆迁、改造和建设工作的氛围,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稳定,有利于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风险发生总体可能性,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着重探讨建立一个如何应对拆迁风险的长效运行机制,对于整个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拆迁风险之表现及诱因

(一)具体诱因

解决拆迁中存在的风险,就要正视“拆迁难”的问题。房屋拆迁及其拆迁纠纷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拆迁人利益和被拆迁人利益,土地所有人利益和土地使用人利益等等,涉及范围极广,因而调节好这些利益的难度也大。拆迁风险产生的原因具体有以下五点:

1.拆迁工作任务重且追求速度。当前,人口向城镇、城市流动速度快,流入人口对住房需求加大,原城市、城镇人口对于住房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因此房产开发的面积不断扩大。房产开发速度提高,相对应的进行拆迁工作的速度也进行提高,社会拆迁任务重。高速的拆迁,必然导致对部分拆迁利益相关人的忽视,基层拆迁人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拆迁补尝的评估,对接、协商和最终的拆迁,使得整个拆迁过程很紧迫 。并且部分开发商为追求效益,造成暴力拆迁和强制拆迁的事件增多,引发集体的社会冲突。

2.拆迁补偿的标准得不到统一。依据拆迁法规的要求,对于拆迁补偿的评估应该以市场评估价格为依据。但是由于中国市场面积达,地区差异也明显,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房产评估的标准难以统一,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环境、观念、习惯的不同,对于补偿标准的认定也存在差异,市场评估价格得不到统一。补偿基准价与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差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体评估和个案评估存在差异;二是自行改变房屋用途导致补偿困难;三是装修的补偿问题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拆迁补偿在地区间存在差异。

3.被拆迁人法律意识淡薄。在当今社会,虽然社会整体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都得到显著提高,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社会,仍大量存在着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缺失的被拆迁人。在拆迁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拆迁户,无视法律关于补偿的规定,在拆迁补偿方面超越法律的政策进行漫天要价,或者是在进行拆迁评估前进行违章建筑,希望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或者是拆迁的决意不清晰,对拆迁补偿甚至是否拆迁存在矛盾,导致今天同意、明天后悔的现象。

4.房产开发商违反拆迁政策。首先对于在拆迁补偿方面超越法律的政策进行漫天要价的被拆迁人,房产开发商本着财大气粗以及息事宁人的态度,对部分被拆迁人进行随意承诺和超额补偿,纵容了被拆迁人的不当要求。其次对于始终不愿意搬迁的被拆迁人,被开发商采取断水、断电、骚扰和阻碍通行的方式逼迫被拆迁人搬迁,甚至进行入户暴力拆迁和强制拆迁。加剧了被拆迁人的不满情绪,一旦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爆发大面积的社会冲突,阻碍拆迁工作的进行。 5.政府依法执行力度不充足。由于配套的拆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势必导致政府对于拆迁的执行力度不足。政府不能由于个别被拆迁人不愿意搬迁,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面对个别不愿意搬迁的拆迁户,政府在进行了各种劝说和沟通后仍然不愿意搬迁的,应该予以依法的强制执行。政府要坚持依法强制执行,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人身利益的,更要坚决地执行。依法执行力度不充足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权威,也势必会影响整个拆迁工作的进程,对于地区整体的发展规划进行了阻碍,并且导致地区发展不协调。

(二)具体表现

导致拆迁风险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且具有并发性,例如,有与被拆迁人缺乏对拆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坐地起价,漫天要价导致房产开发商为了可以维持效益,进行随意承诺,但事后却不履行,导致被拆迁人和开发商之间利益关系紧张,并且随时可能爆发双方冲突。由于政府在相关政策执行上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忽视对拆迁工作的监督管理,导致开发商违反相关拆迁政策,并且损害弱势的被拆迁人的利益。再者,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补尝标准,致使补偿标准差异巨大,使被拆迁人心理落差加大,对政府工作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反抗,拆迁工作的执行就更加难上加难。

而且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政府缺乏一个可以进行依法强制拆迁的依据,使得一些顽固的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不愿进行搬迁,造成拆迁工作搁置,阻碍了地区城镇化的进展。政府、开发商和被拆迁人三方之间由于不合理的拆迁规划、拆迁措施等,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特别是在开发商和被拆迁人之间,开发商会利用自身优势强制进行拆迁,而被拆迁人也会顽固的抵抗,造成群体性冲突事件。群体性冲突事件一旦发生到剧烈的程度,例如引发伤亡和严重的流血事件,政府进行调和的难度愈发加大,甚至由于调解不能爆发社会冲突。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具有可以预见风险、识别风险、划界风险和解决风险的功能,对于拆迁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城镇化的进展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建立应对拆迁风险的完善机制

(一)媒体参与

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改变涉及根本、非常困难,需要调整相应法律法规才能在本质上改变其关系,而媒体在其中的角色相对较灵活,只要调整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影响拆迁过程中的信息平衡,并有效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这种影响力,借助于媒体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对现有拆迁制度中政府、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渠道不平衡的有效补充。媒体应该讲事实,向政府要信息,向公众挖事实,还原拆迁本来面目;正向导,立足过去现在,展望未来发展,还原拆迁真正价值;化风险,合社会智慧,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公众化解拆迁风险。

(二)完善拆迁评估机制

评估是拆迁工作的重要环节,拆迁补偿的数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评估结果决定的,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结果是补偿的最主要依据,如果评估的整个机制不完善,即使再好的法律法规也无济于事。所以,在法律已经对房屋拆|评估有所规定的情况下,完善机制,使制度更加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1.对评估机构进行规范。拆迁主管部门应做好服务工作,统一管理、建立信誉档案,为拆迁双方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评估机构的筛选和淘汰机制,定期向社会公示那些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评估机构,供拆迁当事人选择。评估机构应依法开展评估工作,不得转让、变相转让受托的评估业务。另外,公开进行评估机构的选定。评估机构作为中介组织,是社会服务性机构,不受地域限制,进行评估,可以选择异地资质好、信誉高的评估机构参与,以排除利害关系的,减少对评估工作的影响。

2.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评估结果事关拆迁双方当事人经济利益的实现,补偿额是评估结果的具体体现,征收人或者被征收人对房屋价格评估结果持有异议的,可向原房屋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该评估机构应当对评估的结果负责,并向委托人详细说明评估结果产生的事实、依据和做出评估的理由,如评估时所采用的时间点、计算方法、参考因素等。此外,各地区应成立房屋评估专家委员会,复核可以向被征收房屋所在地房屋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进行复核的专家人选应从专家库中以抽签方式确定。最后,关于评估费用的承担,由作出错误评估结果的评估机构承担相应的评估费用。

(三)政府部门要有所作为

房屋拆迁工作要想I得拆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相关部门就应保障被拆迁村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批评权以及权益受损后的救济权,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为被拆迁村民参与到拆迁过程之中创造机会和条件,将整个拆迁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村民和社会的监督,做到阳光拆迁、透明拆迁。实践证明,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及时地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宣传工作做到位,让村民真真切切了解自己的权益,赢得被拆迁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就可以有效的化解矛盾,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2篇

关键词:催化裂化 外置式旋风 再生器风环 风险评估

一、研究背景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U)是现代炼油工业中将重油转化为轻油的核心技术。由于其原料适应性广、转化深度高、操作压力等级低、产品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已成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渣油的主要手段。RFCCU生产过程的工艺机理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工艺参数强烈耦合,各单元操作是否协调和平稳,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质量、能耗和运转周期,甚至危及安全。

在石化企业的重要装置尤其是催化裂化装置上的烟道系统进行改造,可提高装置整体控制水平。笔者依照《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对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外置式旋风、再生器风环进行了更换和改造。

二、外置式旋风更换改造

更换外置式旋风利用KRC现有的三一重工400T履带式吊车进行吊装作业.选用400T履带式吊车HJ工况,杆长为98M跨矩为30M,额定起重量为35T。外置式旋风重量约为9.8T,高度55M ,选用6X37+1-1700¢24mm钢丝绳四股。安全允许拉力为4X4T=16吨,吊装安全。根据催化装置现场地形情况,吊车组对完成后,带臂行走至吊装位置进行8台外置式旋风的吊装作业。前期拆除与之相连的物体,将旧的外置式旋风拆除,然后安装新的旋风。因地形有所限制,组对400T履带式吊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三、再生器风环更换改造

再生器风环(大)重量约为6T直径约为6M。为了便于将旧的再生器风环拆除后顺利取出,需要解体分为6段,每段的重量约为1T用倒链将其吊至人孔,然后用倒链和吊车配合吊出旧风环:由于再生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新的风环分成均分成4段,便于顺利安装就位,先用吊车将其吊到人孔中,再用倒链配合接入人孔内,倒链安装就位。

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人员安全着装,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3.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有统一信号。

4.所用钢丝绳扣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倍。

5.起吊重物下行人严禁通过和停留。

6.抽芯机使用前需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7.严禁斜拉、斜吊。

8.吊车支腿钢排下避免管沟或沉井。

9.吊装绳扣必须有专人检查方能使用。

10.吊装工作必须由总指挥统一布置,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吊装现场。

四、评估分析

为了确保设备吊装的安全,组织安全员、技术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不夸大危险,不忽略隐患,使风险得到客观、充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

在大型设备吊装的每一步骤的各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针对各项工作中的风险及风险评估值,指出控制危害的方法。

1.可能性L(Likelihood)

1.1事故很少发生;

1.2事故可能发生但不经常发生

1.3事故很可能发生

2.严重性S(Serious):事故或危险时间发生引起的后果

2.1对人员造成不会影响工作的微小伤害;

2.2可能导致轻伤、对健康有轻微伤害、较小的财产经济损失、轻微污染,如吊车操作人员无证操作,起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

2.3可能导致轻伤、死亡、严重危害健康、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严重环境污染,如挤伤、撞伤人员、人员摔落等。

3.风险值R(Risk)

风险值=可能性值×严重性值,即R=L×S,风险值为:

1,2————低度危险;

1,4————中度危险;

6,9————高度危险;

施工前,由吊装责任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知道、熟悉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并在工作中注意,交底完成后,所有班组人员须在

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上签字,以保证风险评估分析报告的执行。

施工期间,风险评估分析报告应挂在施工位置附近,以方便施工人员翻阅。将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作为每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会学习内容。安全部门将对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总结

将本文提出的改造和更换方案,应用于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烟道系统改造上,通过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后,证明该系统的改造完全负荷《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装置的转化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彬彦,王吉溪,陈吉夫.重催反再与分馏先进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代化工.1997,10:12-15.

[2]王野,李军.催化装置先进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6(4):29-33.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3篇

关键词:大坝安全 大坝退役 拆坝

1 概述

目前国外(主要在美国)有一种拆坝的舆论,引起了国内一些人士的关注。究竟美国是在如何考虑拆坝的问题,又是如何管理的,根据美国大坝的注册管理、拆坝许可证制度、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能源部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1](以下简称《导则》,1997年出版)以及有关文献,本文简要介绍美国退役坝的管理程序及有关退役评估办法,并结合我国的水库大坝中的安全问题发表初步认识。

2 美国大坝的注册管理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大坝数量第二的国家,截止到1996年,超过6英尺高以上的坝共有7.5万余座,建坝的高峰期为20世纪的50~70年代,约建设了4.35万座(占58%),其中60年代建有各类坝约1.8万座[1]。

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水电法(Federal Water Power Act),并授权于联邦能源委员会颁发水电开发许可证(该委员会的功能于1977年由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所接替)[2]。大坝许可证有效期一般为30~50年,到期后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后重新申请注册。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早期建设的水电站进入了新一轮的许可证申请程序。

3 美国拆坝的焦点

在美国,拆坝的焦点主要反映在三方面[3,4,5,6]:1)大坝安全因素;2)大坝功能丧失;3)考虑洄游性鱼类生长及环境要求。美国目前已拆除坝的服役期多数为50年~140年,坝高一般不超过3~10m。在对已拆除坝的技术经济比较中发现,有些坝的除险加固费用远超过继续运行所发挥的效益或拆除所需的费用。在美国西部地区,考虑到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鲑鱼、鳟鱼等洄游性鱼种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对一些作用不是很大的坝也采取了拆除处理。

4 美国的拆坝许可制

在美国,如果一个坝被列入拆除计划,首先要取得拆坝许可证,文献[7]介绍了取得拆坝许可证的有关程序和规定。许可证包括来自联邦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拆坝许可证,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被拆除坝的安全、近期或长期对河流及洪泛区带来的影响最小。

4.1 联邦许可证 1)首先要满足陆军工程师兵团(USACE)颁布的清洁水法404章中的有关规定;2)若拆除的坝以发电为主,还要向FERC提出申请,放弃或取消其发电功能的注册资格,FERC有权决定该坝的拆除方式;3)对申请拆除的坝需通过国家环境法(NEPA)的评价;4)开展有关法律的咨询,包括满足濒危物种法、国家历史保护法等;5)获取州政府颁发的有关水质证书和海岸带管理法证书,保证拆坝不会影响河道的水质及海岸带的管理。

4.2 州政府许可证 州政府的许可证包括:1)水道开发;2)大坝安全;3)州环境法的评价(类似NEPA);4)历史文物保护评价;5)重新规划洪泛区;6)州政府证书。

4.3 市政许可证 1)拆除许可证;2)建设许可证。如果一个大坝靠近城市,其拆除计划还要得到市政的许可。为了恢复河道还要建设围堰者,则需获得有关建设工程的许可证。

5 美国《大坝及水电设施退役导则》的主要内容[1]

5.1 《导则》出台的目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美国的拆坝已进入一项实质性的工作,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能源部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委员会,编制了《导则》[1]。该《导则》正式出版前获得一个专门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其成员有美国国家大坝安全协会(ASDSO)、电力公共事业的观察员、FERC,USACE、前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J. A. Veltrop先生,表明该《导则》的出台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

《导则》编制的目的为:1)明确大坝退役评价所需要的数据;2)拆坝所要开展的工程、环境和经济评价的方法;3)比较大坝退役的具体技术方案和评估退役坝的投资与效益。

开展大坝退役评价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大坝安全、美学、鱼类、河流流量减少等,在经济方面要比较大坝继续运行或加固维护的费用。在上述因素中,大坝安全放在首位。其它考虑的方面还有:1)社区生活对供水或娱乐设施的依赖情况;2)城市用水与灌溉的水权;3)生态需水要求;4)泥沙管理;5)防洪与水流调节效益。

通过对大坝的评价可以得出:1)继续运行;2)部分功能将退役;3)整个工程全部退役。

5.2 工程评价内容

工程评价的内容有:1)防洪标准和溢洪道泄流能力;2)施工导流和围堰布置;3)大坝、电厂设施、辅助设施部分或全部拆除;4)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拆除;5)设备的处理;6)考虑泥沙管理、环境要求、洪水和湿地作用所采取的工程措施;7)增加娱乐设施;8)施工以及拆除方案的投资预算及施工计划,9)运行维护费用。

在确定大坝是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分析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大坝安全,并进行洪水控制与溃坝洪水的深入分析比较。FERC对灾害进行了分类,考虑的因素有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等。美国联邦紧急事物管理署(FEMA)会同美国大坝安全委员会(ICODS)正在修订灾害分类评估导则。

针对入库设计洪水,进行结构安全计算复核,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地震荷载对大坝安全的影响也必须考虑。为防止溃坝,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包括增加溢洪道过流能力或加高、加固大坝,因此也相应增加了投资,这部分费用都应作为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

对混凝土坝、土石坝,都要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土石坝还要开展坝坡的稳定和抗冲刷能力的分析,包括有漫坝洪水引起的坝坡冲刷、溢流设施泄流对坝脚的冲刷、波浪作用、水库调度运行等。

土石坝,如果采用部分设施退役方案,要通过洪水演进分析确定大坝是否要加固、是否要建设新的泄洪设施,要进行洪水漫坝条件下的坝坡保护复核计算。如果大坝整体退役,需要考虑大坝的拆除及施工导流等问题。混凝土坝,尽管混凝土坝具有抵抗洪水漫坝的能力,但是必须对其基础进行漫坝洪水的冲刷分析,以确保大坝的稳定。其它附属设施 无论大坝是采取部分退役或是全部退役方案,都要研究溢洪道的问题,以解决拆除过程和永久运行期(部分拆除方案)的过流问题。

大坝拆除要考虑坝拆除后原筑坝材料的堆放处理问题、拆除过程中的导流问题、大坝拆除后因地下水位降低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坝址区附近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问题等。废料堆放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考虑满足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各项规定。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利用原来建坝时的采料场(坑)堆放拆坝的土石料。但是对于泥沙和其它材料则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拆除的废弃混凝土要测试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可以考虑将废料破碎后作为修路材料。大坝拆除后还要进行地表的恢复工作,如覆盖土、种草、植树等,同时还应该加强监测地下水的运动及有害物质的含量。

5.3 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考虑到州和联邦法律以及相应的许可制度等,包括该工程是在FERC注册还是在州注册。如由联邦机构进行环评,则必须满足《国家环境法》的有关要求,州政府机构还有可能增加一些各州有关环境的考虑因素。

水量与水质 开展环境分析不仅要考虑水质,还要考虑到水源问题,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基础上开展水量与水质的评价。无论作出的结论是继续运行、部分设施退役、或全部退役,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其评价结果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因此要采取可行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其不利影响。在考虑水量时,可采取修改运行规则、增加泄流量、建设新引水设施、修建新的防洪设施等方案。在提高水质方面,可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沉沙设施等措施来实现。

鱼类、野生动物及物种 首先要开展对鱼种及其它水生物的调查,考虑鱼类及水生物保护的长期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的考虑应保证鱼类能过坝。根据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颁布的《濒危物种法》,确定在坝址区要保护的各类植物与动物,包括州或联邦政府已经规定了的或尚未规定的保护物种,以及有可能影响到的物种。

植被 水库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将会降低现有湿地的水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湿地。库区沉积的泥沙是很肥沃的,适宜于植被的恢复,可适当考虑在露出水面的淤沙上播撒草种。利用恢复植被的自然措施来保护土体边坡稳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远优于用砌石护坡的方式。将原工程所占的土地腾出来用于植被的恢复是一项积极的措施。

文化、历史与考古资源 坝与水库也可能建在具有丰富文化、历史或考古资源的地区,在坝的拆除工作中要认真进行调查、并考虑给予

保护,以免遭到破坏。对这些文化、历史或考古资源的保护工作要遵循美国国家的各种法律,包括文物注册登记等。

景观资源 《导则》中指的景观资源是坝址区自然的或人工形成的景观特征,包括风景、昆虫和鸟类的啼鸣、夏季的和风、各类鲜花的飘香等,其中风景包括有野生资源、水资源、植被、岩层、已开发的或未开发的土地等,目前已有相应的评价方法可用于对这些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坝的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都会大大的影响坝址的景观,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植被恢复、或修建通向自然景观地的道路等措施来减小这些负面影响。

休闲娱乐 休闲娱乐资源包括自然的、以及开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后所形成的户外的休闲娱乐场所。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工程区域受到影响的人群;二是这些休闲娱乐设施的使用时间,如周末、季节性、淡季与高峰期等;三是娱乐设施的组成与配置,包括容量、规模、收费等。设施的配置还要考虑满足《美国残疾人法》的要求。对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弥补。

土地利用 工程拆除后,其土地的利用和所有权需要认真加以界定,包括地方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土地以及私人土地等。如果大坝是全部拆除,对周遍影响范围则比较大,包括湿地有可能减少或增加、洪水区域将发生变化、库岸边利用价值的降低、有关水的商业活动由湖库方式变为河岸方式等。这些可以通过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来减少其影响程度,包括重新修建一些设施、房屋和商业活动场所,或签定长期协议来管理受影响的土地。

5.4 泥沙管理

大坝拆除后库区泥沙的处理方案直接影响着大坝拆除方案决策的制定。如果不对泥沙进行处理,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1)增加下游河道的泥沙,因而改变其河流的生态特性;2)细沙在下游河道的沉积将会影响鱼类的产卵;3)不加控制的向下游泄放泥沙将会在河道中产生沙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泥沙向下游的输移,将会抬高下游河床高程以及影响支流的汇流;4)河道输沙量的增加会相应加剧对河岸横向变形;5)抬高河床高程将会增加洪水的风险与阻塞取水口。反之,如果采取有效的泥沙处理方案,科学地输送粗沙、树枝树干、养分和其它物质,可为鱼类生长、野生动物、水生物带来益处。

水库泥沙特性与泥沙处理方案 通过了解水库泥沙特性来确定拆坝后对泥沙的处理方案,以及进行下游河道淤积、环境生态影响的评价工作。针对大坝拆除方案,对泥沙的处理方式可归为如下四类。

1) 不作任何处理 对库区淤积的泥沙不作任何处理,留在原地。但要修建排沙设施,通过长时间的运行逐渐减少库区泥沙淤积量。

2) 河道输沙 不论是采用全部保留大坝、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方案,都可以采用大孔口和降低水库运行水位以提高输沙率进行水库排沙。对大坝全部拆除方案,水库泥沙将随坝的分阶段拆除逐步达到下排的目的。

3) 机械清除 机械清除方式包括传统的开挖、机械挖沙和水力清沙。可采用泥浆泵、运输带或管道方式进行运输,另外还要考虑泥沙的堆放地。机械清沙方式还可以结合水力冲刷,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采用机械将细沙清除后,还可以利用剩下的粗砂。

4) 就地覆盖保护处理 不论是部分拆除或是全部拆除,都可以采取将淤沙就地覆盖的保护处理方式。在淤积的泥沙体中开辟一条过流通道,将其表面采用护坡覆盖的保护处理方式,保证其稳定,修建导墙、利用植被控制表面径流,最终达到排泄洪水但不会带走泥沙的目的。

研究泥沙处理方案需要结合工程方面和环境方面的要求,需要弄清楚每一种方案对库区淤沙处理的效果、对水生物种和文化资源的影响。如密执安州泥沙处理方案的确定时考虑了控制水体的浊度,以满足特殊鱼种的生存需要。

排沙效果、风险和成本分析 上述不同的泥沙处理方案对下游的基础设施、水生物、文化资源影响是不同的。如排放细颗粒泥沙将影响水质,排放粗颗粒泥沙有可能产生淤积,以及影响河道的行洪与河道形态变化,这些负面作用会影响到下游的环境、财产持有者及水的用户,为此将直接影响泥沙处理方案的确定。

5.5 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是在对大坝进行工程技术、环境生态、泥沙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析工作基础上开展的。

经济分析 对退役坝方案,通过成本—效益的分析,研究不同方案的经济可行性,确定该工程的用途和价值,实际上是分析退役坝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资源的种类主要从工程、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考虑,具体为供水、防洪、发电、航运、娱乐、商业利用、水权、间接效益等。这里要特殊解释的是:1)商业利用,即在某些情况下,大坝退役后可能影响当地的农业产出、生产成本、排水与灌溉、泥沙冲蚀速率,因此也会影响其商用价值;2)水权,不论大坝或发电设备作部分退役或全部退役,都将引发对目前已形成的水权制是否要发生变化的问题,特别在美国西部,许多州都有州的水权法,股东方都受到法律的保护;3)间接效益,是指非直接利用资源所获得的效益,这种效益是难以定量或用价格来衡量的。

用预算的方法分析该工程(或方案)的成本—效益关系,其结果可以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关键取决于该方案对某一特定资源的利用是增加其经济价值还是减少。如果可能,经济价值可以用货币的方式进行量化,反之也可以用等价的货物来衡量。可以通过市场流通交换评价某些资源的价值,如电价、具有商业价值的鱼、供水等。经济模型采用货币、非货币、定量与非定量方式进行分析。发电的损失可以用年收入来计算,其它方面的影响也可以用定量、但不一定是货币的方式,如湿地损失的面积等。非定量的影响还包括风景、文化资源等。

决策过程是建立在对各种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的,包括对资源可定量的估价、物理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等,其影响的程度可以用较小/较大、负面/正面、长期/短期等描述,按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队。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请受到影响的股东们参与,这些股东包括位于上下游地区的居民、商家、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给出各种资源的优先权进行方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考虑的因素有:1)“定量影响”为对资源影响的定量指标,如发电量、泥沙预测等;2)资源重要性,可为本地的重要资源,也可以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重要资源;3)资源影响程度;4)资源影响程度的权重。

《导则》推荐采用两种评价方法来评价经济和无形价值的问题。首先采用国家环境法(NEPA),其次用分析模型(AHP)进行分析。NEPA的评价可以考虑股东的参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各种影响因素都可以考虑。NEPA可以考虑该工程与早期介入的股东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确定该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关系。AHP数学模型采用通用的模式可以对不相关的受益者和其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NEPA分析包括环境评价(EA)或环境影响评价(EIS),究竟用那种方法将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AHP从不确定性方面对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也是风险分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AHP的分析来确定每一个方案的不同结果以及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决策者和股东们更感兴趣的是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6 对美国退役坝管理的初步分析

6.1 美国目前拆除的是一些具有安全隐患、功能丧失、局部影响环境生态(包括鱼类)的一些小坝 美国最早拆坝的实例发生在1912年,截止到1999年,已经拆除了455座坝[5]。据最新统计资料[3,4],2003年被列入拆除的坝有58座,2000-2002年间共拆除了79座坝。美国近年来虽然拆除了一些坝,但主要是位于支流上的小坝、老坝,服役期在70~100年,坝高一般为10m以下,包括早期建设的用于造纸业、纺织业、灌溉、供水等目标的小型水电站等。这些工程多为经过长期的运行,已丧失了原设计的功能,许多工程已不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从大坝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工程自身的安全和对下游带来的潜在的危险、以及加固费用高等原因,在做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后选择了拆除方案。另外还有一些是考虑洄游性鱼类生长的需要与国家自然公园相协调的河道建设而拆。

6.2 美国的水库大坝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仍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垦务局、陆军工程兵团、田纳西河流管理局、以及一些水电公司和州建设的大型水电工程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作

用,1996年水电装机总量达75500MW(不包括蓄能机组),与我国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基本相当,年发电量300TWh。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大坝还承担着调水工程中的水量调蓄功能,如加州调水工程中,包括23座水库大坝(其中有著名的Oroville坝,最大坝高235m),总蓄水量达82亿多m3,为加州南部和西南部的供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建起的胡佛坝至今被美国人认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经胡佛坝调节下泄的水量,为内华达南部、加州南部和亚利桑那州西南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目前美国还没有一座具有重要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功能、经现代化设计施工的坝被列入拆除计划。

6.3 美国重视并科学、理性地对待退役坝的问题 大坝不是一劳永逸的建筑物,美国对那些早期建设的坝的安全及退役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建立了拆坝许可证制度,并已经编写出有关《导则》,用于科学地指导大坝退役的评价工作,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还考虑了有关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同时更加关注坝的拆除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重视大坝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坝拆除后对周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真正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7 中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

7.1 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是中国大坝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中国是世界上建坝第一大国,现有水库近8.6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45座,中型水库2782座,小型水库8.2万余座。1999年《全国病险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调查显示[8],全国有3万多座病险库,被列入近期除险加固的1364座主要是大中型水库,另外有2万多座小型水库需要除险加固。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工程标准偏低、质量较差,加之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费用缺乏正常渠道投入,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每年汛期小型水库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

7.2 小型水库垮坝是水库安全度汛中的主要问题焦点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2003年防汛会议谈到了我国近12年来水库垮坝的情况[9],“1991年以来,全国共发生235座水库垮坝事件。从垮坝原因看,147座是因发生超标准洪水导致水库漫坝失事(63%);71座是因工程质量差、抢险不力造成垮坝失事(30%);其它7%的垮坝主要是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的。从垮坝水库的规模看,小型水库233座(99%),中型水库2座。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恰恰是水库垮坝的主要原因,小型水库恰恰是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的薄弱环节”。

7.3 小型水库大坝管理水平与除险加固技术落后 文献[10、11]总结国内外大坝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垮坝与大坝安全的重点是土石坝。我国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8]:1)面广量大。尽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和资金的制约,对险情缺乏深入的了解或限于局部抢险,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彻底清除隐患。目前全国待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还有数万座,数量巨大,不是在短期内能得到彻底解决的;2)同一水库多种病险问题同时存在。如防洪能力不足、大坝渗漏严重、大坝形体单薄、结构不满足安全要求、泄水建筑物存在严重隐患、大坝或建筑物不满足抗震稳定要求、白蚁危害、金属结构不能可靠安全运行、防汛交通与通讯设施不具备等;3)技术力量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小(1)型水库虽设专人管理,但几乎无专业技术人员,小(2)型水库没有专人管理,甚至无人管理;4)经济基础差,难以进入良性循环。水库管理经费奇缺,很多水库长期处于带病和限制运行状态,大部分小型水库从未进行过维修养护,一般只有在出现严重险情时才能得到应急治理,但远不能根除隐患。

从除险加固技术来讲,国内在处理大中型病险库问题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小型水库问题更加复杂,多种病险问题同时存在,在大中型水库中取得的经验不能照搬套用,许多小型水库大坝,在建设时各种技术资料就不完整,甚至根本无技术资料档案,给除险加固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加固处理费用看,小(1)型水库加固经费大约在100万元,小(2)型水库约25万元[7]。我国目前有2万余座小型水库急待加固,如果全部实施,则所需经费在数十亿以至上百亿元人民币,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费用。对这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分析。

7.4 水库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 针对病险库存在的问题,我国于1991年颁布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2]中要求对病险库进行分类、采取除险加固措施、或废弃重建;在险坝加固前应采取保坝的应急措施,或改变原设计运行方式;制定险坝加固措施;对险坝可能产生的垮坝及淹没范围进行预估,制定应急方案等。水利部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13]中规定对降等与报废的水库大坝必须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批,并分别给出了符合降等或报废的条件。《办法》规定水库降等论证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水库的原设计及施工简况、运行现状、运用效益、洪水复核、大坝质量评价、降等理由及依据、实施方案。水库报废也即为水库退役,如对水库实施报废(退役)的管理措施,除应进行降等论证报告中具有相同内容的工作外,《办法》特别要求论证报告内容则应包括报废理由及依据、风险评估、环境影响及实施方案。《办法》是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一个延续和深化的阶段,是一种科学对待病险库的管理态度。

如果对水库采取报废(退役)的处理方式,有三方面的问题要特别给予关注与研究,一是要加强对报废水库的管理,如果管理不当,废弃的水库有可能成为新的致灾因素;二是要考虑水库周遍已建立起来生态环境因水库报废而发生变化,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由此对水库中边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三是因水库报废而产生的对水库上下游周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修建水库大坝是为了兴利除害,而废弃不安全的、丧失功能的水库也同样应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

水库降等与报废(退役)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细则,特别是开展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的研究,以指导水库降等与报废(退役)工作的有效实施。

8 中国的水库大坝老化、安全风险以及退役评价问题研究

我国目前许多水库大坝(多数为小型水库及大坝)的服役期也达到40年~50年,对于已存在的病险库问题和将来还会出现新的病险库问题,我们今后更多的是面对这些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和除险加固工作,包括部分病险水库大坝的降等使用、报废(退役)评价和实施。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大坝老化和寿命以及安全问题开展研究,考虑我国应该如何面对存在安全隐患、已丧失原有功能的水库大坝的退役出路问题;或从流域的整体开发规划出发,对部分水库大坝功能调整后的出路,以及新的河流环境生态平衡等问题开展研究。水库大坝老化安全风险以及退役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应该及早立项开展研究,探索出适应于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对策与相应的技术措施。类似人类和动植物一样,水库大坝也有生老病死这样一个过程,应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构成一个水库大坝从“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除险加固——降等或报废(退役)”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Task Committee on Guidelines for Retirement of Dams and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Committee of the Energy Division of the ASCE, Guidelines for Retirement of Dams and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1997.

[2] What FERC Does, www.ferc.gov/about/febc-does.asp.

[3] 57 Dams in 16 States to be Removed in 2003, /presrelease/damremoval/doc/ Dam-

Removal_Summery_2003_NEW.pdf.

[4] Dams Slated for Removal in 2003, and Dams Removed in 1999, 2000, 2001, & 2002, /presrelease/damremoval/doc/ Dam-Removal.

[5] C Richard Donnelly, Nan Nalder, Nick Parosby, Canadian Dam Association Bulletin [M], Vol. 13, No. 1, pp7-18, 2001.

[6] Liba Pejchar, Keith Warner, A River Might Run Through It Again: Criteria for Consideration of Dam Removal and Interim Lessons from California [M],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 28. No. 5, pp 561-575.

[7] Obtaining Permits to Removal A Dam, 2002, .

[8] 李雷,陆云秋,我国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M],《中国水利》,2003,11,A刊。

[9] 汪恕诚,“2003年水利部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水利科技网,2003年5月16日。

[10] 牛运光,土坝安全与加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

[11] 汝乃华,牛运光,大坝事故与安全?土石坝,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年。

[12]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号),1991年3月22日颁布。

[13] 《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8号),2003年5月26日颁布。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s of American Retired Dam and the Challenges on

Chinese Dam Safety Management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4篇

一、农贸市场概况

二、项目概况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评价

(一)项目不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及评价

(二)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及评价

(三)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四、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已经对个体工商户切身利益的最大努力维护;

(二)科学长远、根本上保护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利益的争取;

(三)科学合理资金统筹与监管;

(四)施工期间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利益基本保障;

(五)竣工后市场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五、下步风险防范方案

六、结论

农贸市场筹建指挥部维稳工作办公室:

根据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人方案规定,对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权益造成影响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等,必须列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农贸市场的筹建与否,以及筹建决定后涉及到居委会居民、三星村村民以及经营的相关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生活和其他权益,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所以必须对该事项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先期预测、研判、介入、防范,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资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实施,切实维护广大居民和经营户的根本利益。

按照上述要求,人民政府作为项目筹建责任单位,对该筹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农贸市场概况

农贸市场位于集镇西街区,建于年,占地面积6000m2,内有门面88个,摊位110个,每天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几十吨,其它商品如日用品、服装等便民用品销量也较大,是全镇唯一集贸市场,服务于本镇及周边乡镇群众,直接服务于居委会和三星等村5000多居民。因为年久经常小修,但主体建材严重老化,市场顶棚于今年4月25日突然坍塌,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我镇已将顶棚全部拆除,现已成露天市场。

二、项目概况

根据群众反映及评估小组调查,如果全部拆除废弃不仅为成千上万群众带来生活不便而且对经营户和其它摊点带来严重社会稳定风险,尽管现在该重建项目资金没有着落,但党委政府也决定重建并为此多方奔走筹措。预算需资金约55万元,含檩子7.56万元,瓦3.78万元,边角架4.48万元,中间架2.52万元,撑木1.8万元,铁柱9.1万元,椽批1.8万元,水泥砂砾2.4万元,工人工资15万元,管理费4万元,其它3万元,计划镇自筹15万,还有40万缺口正报告争取。施工日期暂不能确定。

三、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评价

(一)项目不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及评价

1、因市场门面摊位与个体经营户签有合同,如果不修必须承担理赔,而政府理赔能力不够会引发纠纷,风险系数在0.8至1之间;

2、周边村农户尤其三星村、居委会没有田土靠贩买和其它临时经营为生,将引发群众上访和生活土地纠纷,风险系数在0.8至1之间;

3、因没有市场经营者满街乱搭乱建,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其它店面经营,将引发管理与经营纠纷,经营者与居民纠纷,经营者之间纠纷,风险系数0.6左右;

4、城建站职工安置服务性工作被动等引发纠纷,风险系数0.5左右;

综上所述如果资金筹不到或缺口过大,将有社会稳定风险为0.8,即不筹建风险极高。

(二)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及评价

1、预算资金有缺口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或者中途停工,将引发社会纠纷,风险系数为0.8;

2、承建项目公平合理性,将影响施工时间、施工预算、施工质量潜伏隐患,风险系数为0.6;

3、施工前及施工期造成经营户利益损失可能引发竣工后管理与分配的个别纠纷,风险系数为0.2至0.4;

4、竣工后承租、市场资源配置和城建市场管理可能引发新的纠纷,风险系数为0.2至0.4。

综上所述按加权值(4x0.8+3x0.6+2×0.3+1x0.3)/10=0.59即风险系数为0.59的中等风险。

(三)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综合(一)(二)的评价分析结果,镇政府要采取筹、借、讨、集、租等多种落实资金启动并完成项目才是最佳降低风险的有效办法。

四、已经和正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已经全部拆除未塌、失修的其他部分,并搭了遮阳挡雨临时棚维护正常运转和根本利益。

(二)已经承诺并进行重建疏导情绪争取最大理解与支持;

(三)正在向上级政府,相关部门、在外人士等争讨资金,同时镇政府压减各项支出,挤挪非重点急需资金,筹措部门、单位、个人资金;

(四)优先考虑原经营者利益,合理配置安排市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5篇

关键词:狮子洋隧道;拆机方案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subway tunnel construction continuously,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hield TBM machine brought glory days, at the same time for TBM shield machin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also should have a higher understanding. Especial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eardown of TBM shield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study. Below for shenhua TBM shield hole to disassemble and transport security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later in the shield construction machine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for the reference and learning.

Key words: the lion in the tunnel; Teardown plan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概况

狮子洋隧道为双线隧道,隧道全长10.8km,采用盾构相向掘进、江中对接施工,盾构机对接到位后分体拆解,分批次运出。盾构机为Φ11.182m的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每台盾构机20T—120T部件13件,总重量约1600T。

二、洞内拆机注意事项

1、洞内拖车的拖运

洞内拆解复合式TBM盾构机拖车,每节拖车顶部的风水管路和一些零碎部件需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应对相应的管路和设备部件进行防护,以防损坏。

洞内设计拖车起吊的吊点,应进行进行专项检验,保证其承载重量,在起吊过程中要由专人现场指挥,安全员要现场跟踪,控制现场。

拖车吊起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运输车上然后将其运出洞外,在运送过程中,放慢车速,在运行过程中应多注意观察承重点的位置,派专人对运输车全程跟踪。

2、设备桥的拖运

设备桥的拆除应分两部分把先用支撑架把设备桥与1号拖车分离支撑起,然后把皮带机从动滚筒和一些管路拆除,运送出去。再来起吊设备桥放置在专设运输车上,由于设备桥有18m,所以在起吊前应试吊,找准起吊中点放置在运输车上,保证其安全运输,派专人对运输车全程跟踪。

3、螺旋输送机拆除

洞内对螺旋输送机的拆除,应设定几个吊点,盾尾顶部还要焊接吊耳,对起吊点要一一检测包括承载重量,包括对起吊葫芦的检修和检测,选用适当规格的钢丝绳必须具备合格证,在起吊过程中作业人员要远离危险区域,起吊以后应慢慢向外拔出,多注意观察吊点和吊具的承载情况,如有变化应马上停止操作。

待螺旋输送机拔出以后放置在运输车上,并加以固定,在运输车在运行过程中派专人全程跟踪,多注意观察使车辆平稳,控制车速。

4、管片安装机与管片安装机梁拆除

洞内管片安装机及安装机梁拆除,应先固定管片安装机位置,设计支撑架,使其红蓝油缸全部收回以免在拆除过程中造成损坏。在盾尾顶部焊接4个20吨吊耳,分别焊接在管片安装机梁上部,把控焊接质量,焊接完成以后用焊接检测液进行检测。

清理并拆除管片安装机上的管路,用4个10T葫芦分别吊起管片安装机梁4个点,然后在拆除管片安装机梁82颗M36*160螺栓,在起吊时无关人员远离现场,安全员现场跟踪,起吊以后放置在支撑架上并进行焊接加固,最后放置在运输车上并用钢丝绳倒链进行捆绑,保证运输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派专人全程跟踪。

5、米字梁拆除

米字梁是盾体的主要支撑梁、是管片安装机梁的承载体,承受的重量和变形压力很到,它与盾体通过4个牛腿靠M36的螺栓来连接。拆除时应首先用倒链固定好米字梁,拆除牛腿螺栓,螺栓拆不掉用气割割除,再横向将米字梁拉出。如若米字梁承受压力过大,无法拉出,可破坏性的割除掉底部的两个牛腿,使其拉出。

在洞内动用明火之前应做好一切防护措施,安全员对现场气体进行检测,把控空气质量,注意通风,灭火器随时准备在身边。待米字梁拆除下来以后吊起放置在运输车上并进行加固,将其拉出。

6、主驱动电机与主驱动减速箱拆除

首先准备几个200L空油桶对其主驱动减速箱放油。然后设定吊点,吊起电机在对拆其螺栓。在拆卸主驱动电机时,注意在拆电机时应做防护措施,并对主驱动电机进行保护,将8个电机拆完,再进行主驱动减速箱的拆除,待全部拆除完成以后都放置在运输车上,并固定将其拉出。

7、带压人员仓拆除和运输

洞内拆除人员仓主要对人员仓的吊耳的焊接,把控质量,并做相应的焊接检验。人员仓吊耳的焊接属于高空作业,在焊接过程中应系好安全带,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待吊耳焊接完成以后,用倒链先把人员仓固定,然后再拆除人员仓与前盾的连接螺栓,把人员仓缓慢放下来。放置在运输车上将其拉出。

8、推进油缸拆除

推进油缸的拆除,主要分两部分首先底部推进油缸的拆除,比较简单,危险系数小。其次是顶部推进油缸的拆除,交困难,危险系数较大,在拆除过程中每根油缸应焊接两个吊耳,先固定油缸然后在拆除油缸底部的固定螺栓,最后将其缓慢放下。

9、主轴承拆除和运输

洞内拆除主轴承提前准备几个200L油桶,搭建工作平台。将油进行排放,拆除所有的油脂管路和油管路,并用标识牌标注,最后封堵好所有的主轴承油口。

利用液压扳手和拉拔器对刀盘螺栓和前盾的连接螺栓进行拆卸。主轴承是整个盾构拆机工作中重量最大的部件,其拆卸难度主要是拉拔、悬吊、平移、翻身、下放和运输。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专用液压拆卸和翻转的工装架,用于完成其拆卸工艺,特制130T无轨牵引车和运输平板进行运输。在拆卸过程中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控制现场,安全员要在现场把控安全质量。

10、刀盘拆除和运输

刀盘拆除应分为7块拆卸,自上而下,每个辐条为一个三角块共6块,加刀盘法兰共分7块。在拆卸过程中需要动用气割,分块割除断开。在动用明火之前现场安全员,应对相应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保证通风顺畅。

每块辐条三角块割除钱应先确定吊点,将三角块固定,然后再分块动火割除。在选用吊具过程中要对每项吊具进行检修,保证不能带病作业。

三、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管理原则

(1)、全员认识到位,拆机工程庞大且安全风险高,所有工作安全为先,事事必须以安全为重。

(2)、不惜一切代价创造安全的工作条件。

2、安全保障措施

(1)、对拆机环境空气质量作安全评估和检测。

(2)、对复合式TBM盾构机的拆卸工艺作安全评估。

(3)、对特殊设计制造的工具、工装进行专项安全评估。

(4)、对常规工具、吊具、材料进行进货验收,用前测试检查。

(5)、对吊耳、吊点进行安全试验,保证对拆卸部位的承重力。

(6)、保证环境的安全,防火、防高空跌落、防撞击等措施到位。

(7)、每一项工序要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学习到位,理解所拆卸部位的注意事项。

(8)、每项拆卸工序过程中都设有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挥和监督。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6篇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如果改造的固定资产能从财务卡片台账上找到独立的卡片,如此便能确定资产改造的原值。但如果改造拆除的是一项固定资产中的其中一部分,则拆除的资产原值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确定。一般确定资产原值的方法参考如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评估拆除资产占总资产的技术比例,再乘以总资产原值确定;二是如拆除资产材质单一,可称取拆除资产的重量,再询得此材质在购建时价格,相乘得出(此法适用于投产年份不长的机组);三是将新购置的改造物资价值视为拆除资产价值;四是请中介评估机构认定并出具报告。无论适用那种方法,都需视实际情况,财务人员与设备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协作,制定统一的定价方案。在企业自身无法判断资产价值的情况下,可寻求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价值鉴定。

二、加强技改拆除资产的后续管理

鉴于上述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企业人员无法掌控审批流程的速度,对最终报废资产的挂牌交易收入只能等待。对财务人员而言,只能根据报废资产的评估报告内述资产价值及会计准则要求,暂估完成技术改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待拍卖交易完成后,最终调整固定资产价值。鉴于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所以发电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应在资产报废审批期间,切实保护好拆除资产,避免在审批期间资产遭受损害,影响拍卖成交结果。

三、选择电力技术专工任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7篇

关键词:三旧改造 旧厂房 科研院所 科研机构 经济评价 敏感性分析

一、前言

这几年,广州市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造运动”――旧厂房、旧村落、旧城区的改造,它既是国家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战略的高度体现,更是广州城区发展至今的客观历史需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年间,广州的城市建设一度以工业为中心、按建设生产性城市的目标进行安排,为进一步扩展城市建成区,政府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引生产型企事业单位在郊区驻扎,而当时建成的这一批建筑,投入使用年限日久,一部分工业厂房也已按照政府退二进三政策搬迁至更远的产业园区,而另一部分基本不产生污染的科研院所则留在原址,但建筑物的楼龄基本都超过了三十年,部分甚至达五六十年,残旧、安全不再,使用上也已不能满足单位的发展要求,原来的建筑方案对于土地的使用也并不饱和,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存在强烈的改造意愿:政府希望通过改造活动达到集约用地及城区美化的目的,而企业则希望通过改造满足自身业务、使用功能的发展需求甚至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企业而言,三旧改造项目是否真的是一块香饽饽,一定逢旧必改?哪些关键点又是企业在决策时必须关注的?在合作开发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自身利益?本文拟以某科研院所的三旧改造项目为例,对容积率、土地出让金、投资额、评估单价等各项因素变化所引起的改造效果变化进行评估分析,探寻科研院所三旧改造项目的决策要点,以为类似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二、案例分析

1. 说明

(1) 改造单位:***研究院。

(2) 改造范围:院内科研办公区。

(3) 以自用为目的,由企业自行改造。

(4) 为使案例便于理解,本案对项目的评估数据作了简化处理,以非经营性改造为案例基础,通过改造前后固定资产增值这一单一的静态评价指标来评估项目的改造效果,去除企业财务状况、市场风险对改造效果的量化分析,而在下文再逐渐加入相应的定性分析。

(5) 土地出让金按《关于调整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计收标准的通知》(穗府办【2010】35号)计取。

(6) 拆迁安置补偿费根据拆迁建筑面积,按60元/平方米*月考虑。现状办公楼面积为5000平方米,预计拆迁安置费用需900万元。

(7) 项目投资估算中所涉及到各项指标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市场信息选取相应标准、费率进行核算。

(8) 计划30个月完成改造。

2. 项目概况

3. 基本方案评估

(1) 项目投资估算2705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94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7094万元(含补交土地出让金4449万元、支付建设期内拆迁安置费900万元),基本预备费1843万元,建设期利息2176万元。

(2) 建设方案及资金分年投资计划:计划30个月完成改造。第一年主要完成前期立项、报建、招标等工作,投入资金91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33.72%;第二年为项目施工主要工期,投入资金14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54.28%;第三年完成项目施工收尾及竣工验收等工作,投入资金32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2%。

(3) 改造效果:因项目不涉及经营活动,主要通过改造前后固定资产增值来评估项目的改造效果,项目原有建筑物5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30年,综合考虑市场比较法及剩余年份租金收益二者的估算值,评估单价取7000元/平方米,折算价值为3500万元;本次改造投入资金27056万元;根据项目所处地段及项目建设标准,改造完成后,项目评估单价按15000元/平方米计,折算价值45000万元,地下停车位210个,估值35万元/个,折算价值7350万元;则本次改造效果为45000+7350-27056-3500=21794万元。

4.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1) 土地出让金的变化

土地出让金的变化所引致的投资效果的变化并非异常显著,但若土地出让金的计取方式依据现行基准地价而非三旧改造政策的土地收益法时,其投资增加了30.9%,投资效果因而减少了32.95%,从这一点看,政府对三旧改造项目所给予的优惠确实有明显的投资节省效益。

(2) 总投资变化

总投资正负10%变化时,改造效果分别逆向变化12.41%,当项目所需总投资与改造后固定资产折算价值52350万元持平时,达至项目盈亏平衡点,此时总投资较基础方案的总投资增加了93.49%。

(3) 评估单价变化

物业的评估单价对于改造效果有显著影响,当办公楼评估单价发生正负10%的变化时,改造效果同向变化率达20.65%,远大于评估单价自身的变化。项目评估单价越高,改造效果越明显,反之,随着评估单价下降,改造效果也呈下降趋势。当物业的评估单价降至盈亏平衡点8200元/平方米以下时,单纯从经济性而言,项目的改造是负收益的。

(4) 建筑面积变化

建筑面积是本次敏感性分析所选取的不确定因素中,引致总投资及改造效果同向变化的因素,当容积率调至3.5,建筑面积增加了16.67%,达到35000平方米,此时,总投资增加15.54%,改造效果增加了20.75%,当容积率向下调整为2.5时,建筑面积、总投资及改造效果分别下调16.67%、15.54%、20.75%。而当建筑面积低于5900平方米时,改造效果近乎为0。

各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览表如下所示:

三、决策要点

1. 用地性质、建筑面积、容积率等各项指标的厘定原则

改造项目要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的建筑规模才有正效益。而根据容积率与改造效果的正向影响关系,容积率越大,改造效果就越明显,从该意义来说,企业在申请项目时应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最大的容积率指标。但在决策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项目投资额。因为该项指标也是跟随容积率正向变化的,容积率的升高,同样导致投资额的增加。当进行以自用为目的的改造时,因没有出售或出租收入来抵消项目的成本支出,而需完全依靠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来支持,过大的投资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有崩垮的危险。所以,企业在决策之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画出一条资金红线,在此红线内安排改造计划,包括项目总投资控制线、每年可投入本项目的资金额度等,并以此进行开发进度安排、贷款还款安排等。改造所需投资额必须是自身所能承受的,且项目每年所需资金不会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

同一标的之下,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建筑面积的大小,然而也不能忽视用地性质对建筑面积的影响。一般而言,商业用地的容积率上限比科研教育用地高。但定义为商业用地则需缴交的土地出让金也相对较高,而且日后在出售或出租时还将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等的缴交,增加的成本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2. 风险控制

如上文所说,以自用为目的的改造或多或少会给企业的主营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对此,可以针对项目设立独立法人、以项目融资,企业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项目风险。

在此基础上,更可以进一步,进行项目的开发运营。如,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划定一定的商业用地,通过商业用地的开发运营获取一定的收益冲抵项目改造的成本支出,此时,容积率的提高就有了实际意义。但,此方法在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的风险压力的同时,又增加了项目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政策风险,项目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故,此方法较适用于熟悉项目开发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如果企业还同时具有一些潜在的客户资源就更是如鱼得水了。例如,有的企业是某行业的标准制定者、检测者,承担了行业的部分监督、管理职责,则与其有经常性业务往来的企业就有很强的意愿就近办公,当项目的物业售价或租金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当时,进驻项目的可能性非常高。

另外,也可以通过与开发企业合作转嫁部分风险。双方可以约定在改造完成后返还一定的面积给用地权属方,合作方承担建设期间的拆迁安置费用,而溢出面积的处置权则交付给合作方。如果地块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则可以通过谈判争取更大的权益,例如由合作方对企业在改造过程中的经营损失进行补偿或者企业参与溢出面积的利益分配,这些权益可以体现在返还面积上,也可以体现为货币补偿。当然,企业在转嫁风险的同时也让出了部分决策权,例如合作方有可能根据项目的效益情况争取最高的容积率,从而牺牲项目地块的建筑舒适度;同样,项目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合作方的制约。

从案例的分析结果看,项目的容积率、评估单价似乎都存在较大的空间,预示风险较小,但在项目的实际评估中往往需要对项目进行模拟经营,假设用于出售、出租,或考虑企业租金节约,并且客观地考虑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及政策风险的影响,修正后,项目的效益空间将大大缩小。

3. 配套住宅区纳入改造范围与否

依据当时的“生产性城市”建设方针,各类生产设施周边总是相应地布置配套住宅区,科研院所也不例外,一般以大院模式进行建设,在院内同时布置科研办公区和配套住宅区,两者之间仅以围墙或隔离带进行分隔,以利于生产工作的高效开展。与科研办公区同时期建设的配套住宅区其实也存在着同样迫切的改造需要,但因如下原因,企业选择自行改造模式时,是否将配套住宅区一并纳入改造范围还需慎重考虑:

(1) 房改后,原属单位的住宅用房使用权已归属个人所有,如要对该区进行改造,需100%住户同意,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时间周期长,程序上也较繁琐。

(2) 大院内仍以单位职工为主要居民,对于就近工作、生活有很强的惯性依赖,如改造期内涉及搬迁,则会因为通勤的产生,而大大降低改造的意愿。

(3) 以前的住房建筑面积较小,大多为五六十平方米,但实用率高,改造后如果按原建筑面积补偿给被改造人,很可能因现代建筑实用率的降低而导致实际补偿面积减小,折损了被改造人的利益;

(4)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被改造人的收入已较过往大为提高,有期望也有能力支撑居住条件的改善,希望增加居住面积,而不再满足于原来的五六十平方米了。但受国家政策限制,除了回迁面积以外,超出的面积又不能直接对内部销售,而且还有限购、限贷等政策的约束,被改造人即使是以另一套房的购买方式来增加居住面积也有一定的壁垒,这使得改造的效果大打折扣。

小结:

三旧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项目,企事业在面对该类项目时一定要慎重决策,除考虑自身业务使用功能的需要之外,亦要权衡改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自身的资金承担能力、风险抗衡能力是否匹配,切不可因一时之利,对主营业务产生冲击,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以致于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某科研院所三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负责:曾珏霞)

[2] 曾珏霞.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下的住区分布研究,城市观察2010年第5 期,180-191

[3] 《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纲要》

[4]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5] 《广州市城中村(旧村)改造规划指引》

[6] 杜娟,《穗计划10年完成一半“三旧”改造》,

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第8篇

世界传统发达国家的工程师们已经意识到了尽早进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研究各管理要素间内在的联系。多国的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建立起一套管理体系,在设计阶段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程项目实体就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改进,可以避免施工阶段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该管理体系即为“安全设计”。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安全设计工作,一些国家的安全管理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各种规定:如英国的健康安全局(HSE)早在1994年即首次颁布了《建筑(设计及管理)规定》来规定包括设计在内的各项目参与方在建设项目各方的安全责任,并在2007年通过法案了新版《建筑(设计及管理)规定2007》;而澳大利亚的国家职业健康和安全委员会则把“在设计阶段(安全设计)消除危害”作为2002—2012年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战略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并通过2011年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法案通过了并了《结构安全设计规范》。这些规定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要求设计人在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的设计中即对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给予考虑,尽可能将其消除或减轻,并将其作为方案选择的重要评价因素。而在国内方面,如前所述,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对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通过颁布各项法规从制度上和实践上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但对于设计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意义、责任和方法,工程建设行业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仅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中有所涉猎。行业内通常将安全风险归为施工企业的责任,而设计企业对于安全风险的控制则流于规范规定或者原则性描述、设计审查中也往往缺乏指导性的意见。这种情况无形中将安全风险管理拆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子项,使得项目各参与方对于安全风险控制都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而从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安全风险更是无从谈起。

2安全设计理论分析

鼓励甚至强制自设计阶段即全面考虑安全风险,即“安全设计”,对于减少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其原因可以通过安全风险管理领域著名的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理论和海因里希法则来分析。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其基本组成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害或伤害”。从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由于其参与者的遗传及社会环境是给定的,因此其固然存在的各种性格、素质、技能上的缺点就会为事故埋下各种各样的隐患。而隐患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迅速的沿着连锁过程推进并最终造成事故,即海因里希法则所述的:“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因此,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来说,可以通过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

1)项目的施工、运营、维护、改扩建和拆除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由于具备了形成事故链的全部要素,因此安全风险是潜在于各处并随时有可能发生的。这个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的对象只能是海因里希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即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这种风险控制是相对被动的。尽管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应对,但面对着可能存在的大量隐患,安全管理的成本难以控制且其成效会出现明显的边际递减。

2)项目的设计阶段

在这个阶段,拟建设的结构物仍然停留在纸面,而其施工、运营、维护、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也都只在计划状态,因此更便于事故的及早识别和预防。墨菲定律说明:小概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往往比主观预计的要大的多。而当某项事故具有多重诱因时,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链中“人的错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某种工法或作业存在大量事故诱因时,与其逐项筛查和预防,不如考虑其他能够实现相同效果但具有更少诱因的替代方案,从而通过设计方案的改变来将相应工序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完全消除,而不是在即将实施之前被动地做一些预防措施。综上所述,设计阶段才是建设工程寿命周期中最佳的安全风险控制阶段。安全设计才是真正主动、经济的安全风险控制方式。

3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3.1设计人在安全设计中的责任

作为设计工作的执行者,设计人毫无疑问是安全设计的核心。为了实现安全设计,设计人应能够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人的责任;

2)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并拥有适当的资源来识别设计中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因素;

3)确保业主了解其在安全风险控制中承担的责任;

4)在设计阶段即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识别其所对应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乃至改扩建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通过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将其消除、或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减轻其影响。

5)提供给所有项目参与方与重大安全风险相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参与方沟通协作以最大化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效果。在这些要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人对安全设计和自身责任的了解。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行业标准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所占比例较高、条文规定也相比国际规范更详细。这一方面促进了设计标准化、并提高了设计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设计人员产生了只要按规范设计就不会承担后续阶段安全责任的思想;再加之传统安全风险管理多集中在施工阶段,使得设计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也不愿意花心思去进一步了解安全设计。我国在此领域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早出台相关规定,以从制度上促进设计方安全观念的转变。

3.2安全设计一般流程

安全设计的流程就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完成其基本任务的过程。

1)方案提出即设计人把设计构想拆分成多个设计子项,提出各子项所对应的初步方案。

2)风险源的识别设计人应全面审视所设计的子项,并将可能产生风险的方面列为风险源。除设计人外,业主、施工方等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以利用其特有的经验和视角提出其对风险识别的建议。一般来说,风险源的识别应关注以下作业:①大量使用人工的作业;②使用危险工种的作业;③面临恶劣自然条件的作业;④需要频繁人工操作的作业;⑤可能影响周边安全的作业。而对于设计阶段无法预计的风险,如施工阶段因疏于管理而产生的风险、不可抗力导致的安全风险等,设计人则可不必过分关注。

3)对策分析针对风险源识别出的设计子项的风险,设计人应利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审慎地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应对策略,而多方参与也是此过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对于评价为后续阶段可消除或者可减弱至可接受程度的安全风险,设计人可保持原方案。而对于因项目条件限制、无法显著减轻安全风险的方案,则应考虑安全风险较小的替代方案。

4)方案比选与决策与一般方案比选类似,设计人必须将各方案对应的安全风险作为比较项并给予其合适的权重,以便获得综合比较下更优的结果。

4水运工程项目中的安全设计

4.1需要考虑的典型风险源

水运工程因其所面临临海、临江的自然条件而比一般土建工程具有更多的风险源。在水运工程设计中,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风险源对于安全设计尤为重要。

4.2水运工程安全设计应用实例

将识别的风险源按前文所述应用于设计流程,即可开展针对水运工程的安全设计。在此列出几个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安全设计案例供参考。

4.2.1调整勘察方式以降低钻探安全风险

西非某海港扩建工程拟延长原有防波堤。原参考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存在下卧岩层,因此设计人的初步技术要求是通过间距较密的钻孔来研究拟探明的地质。但随后水文资料显示该海域常年受到长周期涌浪的侵袭,而航道外段及防波堤外延段均属开敞海域,且经调研发现该国及周边国家都无大型顶升平台可用,因此勘察人员将不得不使用小型钻探船甚至浮排实施这些外海钻孔,这将带来勘察人员的安全风险。因此设计人经过评估后,改为了在原防波堤掩护水域钻较少的孔、并择时开展物探,从而在获得相近资料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勘察作业的安全风险。

4.2.2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陆路交通、海上施工人员和潜水员的使用

西欧某沿海城市拟在高潮差近岸海域(最大潮差约10m)建设较长的砂芯深水防波堤。由于当地环保的要求,该防波堤只能使用块石护面,因此需要开采和运输大量的石料。对于防波堤堤心,由于石料价格昂贵,因此设计方的初版设计方案采用了充填大砂袋的方案。该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项目范围内出产的疏浚砂、减少了石料的用量。但该方案每条砂袋的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处于海上环境中进行缝口和定位等作业,加之当地属于高潮差半日潮海域,这种方案大大增加了砂袋施工人员出现安全风险的几率。因此在经过方案对比后,设计方最终选择了小块石围埝的方案。对于小块石围埝方案中常年水下的部分,设计方从降低整体费用的考虑最初提出了采用多梯级设计的方案。但经过与施工方的讨论,发现较多的梯级将增加大量水下施工和验收的工序,而这些工序只能使用潜水员完成。为了避免大量使用潜水员这一高危险工种,设计方最终选用了较大断面的梯形块石围埝来使得断面可以通过驳船水抛以一次出水。尽管该方案需要较多的石料,但无疑显著降低了水下施工的强度和工作量。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