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9 16:31:47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1篇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2篇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测绘的本质和内涵,接着介绍了在现代测绘的背景下测绘人才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最后具体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3篇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2]张晓川,等面向21世纪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交通高教研究,2000.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4篇

论文摘要:由于测绘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测绘生产单位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一线作业技术人员。发展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测绘生产单位一线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应从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量,突出专业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推进测绘高职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各项与测绘专业密不可分的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因而各行各业对测绘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众所周知,只要搞建设,就需要搞测量。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测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许多建设施工企业如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石油管道工程等各大工程生产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测绘高职技术人才。近几年,我们把测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各类建设施工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拓宽测绘高职人才的就业渠道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对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进行探讨。

1关于测绘高职人才市场的调查及分析

测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测绘生产部门培养中高级测绘技术人员,而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看测绘市场对用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用人情况,笔者先后走访了几家测绘生产单位,并与一些单位领导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一些测绘生产部门的用人情况,同时请各测绘单位填写了用人情况调查表(见表。此表共发出份,收回7份,其中具有甲级测绘资格的单位5份,具有乙级测绘资格的单位2份。通过对调查内容所占比例的技术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从表1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项中的各个内容与其他部门相同,测绘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50%左右,对于第2项“学历层次情况”,大专及中专人员平均占70%左右。这说明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测绘工作的主力军。在第四项调查中,需要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所调查单位的85.7%。而大地测量专业类型的技术人员需求者较少,几乎为零,这可能与调查的单位有关(在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大地测量队)。对于航测和制图专业的人才,需求者差不多,当然这也与调查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关。在第5项调查中,对于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者为最多,达到100%,组织管理人才次之。通过4,5项调查可以看出,掌握先进工程测量技术的业务人员最受测绘生产部门青睐。第6项主要调查教育部门从哪些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教育。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应加强,几乎占所调查单位的100%。除此之外,基础知识理论学习也不能忽视,此项占调查单位的57%以上。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知测绘生产部门的基本用人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于多数用人单位都需要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中专的学历层次在目前来看有些偏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又不安于生产一线工作,同时单位还担心留不住人。所以大专生比较适合生产一线工作。他们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应该成为测绘生产一线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具有优秀才能的高职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2关于测绘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具备条件。但是他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

(1)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所以对教学规律、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高职教师,仍需要对教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学校可采取组织考核或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

(2)提高学历层次。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提高学历层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需要。

(3)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迅速更新,测量方法与手段的增加和改进,促使高职教师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扩大知识视野。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

(4)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由于高职教师多数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锻炼,而高职培养出的学生要迅速适应测绘生产的需要,则必须有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教师,所以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十分重要。学校要安排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工程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理论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生。

2.2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

如果说高职教师的水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软件,那么实习设备无疑是硬件。由于测量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必须加强测绘教学的硬件建设,为教学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对于工程测量教学来讲,各种精度指标的全站仪,单、双频的GPS卫星定位接收机,成图所用的绘图仪、计算机等设备应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根据调查可知,数字化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了常规的平板仪测图,所以在教学实习中,要多进行数字化成图实习,把用于数据采集的全站仪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仪器。因此全站仪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同样,在控制测量中,GPS接收机已经在测绘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加大GPS卫星定位技术的控制测量实习,像常规经纬仪所测的三角网或导线网测量等传统实习可以适当减少。从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表1的第4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掌握数字化成图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方向的学生需求量最大,所以在教学中更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实习量,使高职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从事野外实际生产。

另外,测绘高职教育也可以实行“双元制”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测绘高职教育的学校可以和一家或多家测绘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的实习经费,又可以帮助单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2.3突出专业点,加强基础知识理论学习

现代测绘设备的迅速更新和改进、野外测绘方法的不断变化,使得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光学经纬仪、光学平板仪等逐渐被淘汰,因此在授课时应减少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增加新设备、新的测绘方法的内容。例如在地形测量中,以数字化成图代替大平板成图,以全站仪光电图根导线代替图根线形锁;在控制测量中,以GPS卫星定位控制网逐渐取代常规的三角网、导线网;在平差基础中,以计算机计算取代手工计算,把手工计算的实习量转移到计算机平差计算中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各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用全站仪的放样代替光学经纬仪的放样;在制图测量中,以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等等。

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学以致用。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先进的测量技术。测绘高职院校只要时时刻刻以掌握最现代的测量方法和最先进的测绘仪器为宗旨,处处以测绘市场为核心,就能避免“学校学的内容在生产中用不到,在生产中用到的知识在学校里又没学”的现象发生,也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优秀高职人才。

培养优秀的测绘人才,除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应使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从调查结果分析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57%的单位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理论课是指高等数学、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等课程),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学好专业理论。事实亦证明,各著名的高校之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强于其他院校,也主要取决于他们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基础知识在将来的求学深造、生产科研、软件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测量平差理论研究、平差软件应用与开发中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5篇

机械制图测绘课程是正确使用工具拆卸机器,训练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实际工作的操作有个初步认识和实际锻炼[1]。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必要对测绘实践的实训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目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只有工程装备专业安排测绘实践课程,并且是在机械制图学习完成后放假前一周进行。由于教学学时较短,这门课的基本教学形式是教师先讲解,然后布置教学任务,之后利用3天时间要求学生动手去测量和画图。由于时间较短,学生绘图任务重,普遍存在着绘图方案表达不合理。典型特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工艺知识和零件加工常识,对测得的尺寸和数据进行圆整和标准化以及对部分零件的形状理解有困难[2]。

2优化教学内容

2.1模型测绘

在全面了解测绘对象的用途、性能和工作原理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制图实习指导书,了解测绘方法和步骤。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实物操作,在教师简单讲解后,学生对其功用或零件的部分结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时需要教师想办法让学生通过观看零件加工工艺和拆装录像,再对拆卸后的零件进行测量,并利用徒手绘图画在方格纸上。这期间学生可以对不懂的部分反复观看录像与教师沟通,这样就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解的时间,而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任务是:绘制零件草图,等老师检查合格后再绘制零件的工程图纸,这一举措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之前学过的制图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2.2融合式教学

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制图技能[3-4]。在学生进行机械制图测绘实践之前,刚好完成了计算机绘图实践,随后将计算机二维绘图引入到机械制图测绘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不仅使学生的制图技能大大提高,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任务是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部件装配图[5-6]。这种融合式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实际功用,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好坚实的二维绘图基础。在计算机绘图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手工绘图相比,更能体会到机械制图的严谨性,因为手工绘图能够绘制出来的图,计算机会因为尺寸缺乏而不能绘制图纸,这样一来,学生在体会到学好传统尺规绘图理论和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将会处理好尺规绘图、草绘和计算机绘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间的连锁效应,更能激起他们对新知识应用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他们的图学技能。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3.1实践过程中培养工程素质

机械制图测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科。在整个测量、绘图过程中,学生通过零件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教师还需认真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图和平时机械制图中理论知识的差别,如原有机械制图中的组合体是几何化的零件,它没有尺寸,没有工艺要求,而真正的图纸不仅要有几何形状,还要有符合设计、加工、装配要求的工艺结构。实践证明,学生刚入学时,在对机器、零部件和工程图一无所知,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特别是经历了机械制图测绘实践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学生能独立地完成零部件测绘,工程意识得到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7-8]。

3.2绘图过程中培养设计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测绘教学是设计性的综合实践,同时也是创新能力训练的启蒙阶段[5],整个测绘过程要强调从生产实际出发考虑视图的表达方案、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工程制图课是大学生进校后最先学习的课程之一,通过测绘实践和计算机绘图实践进一步强调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并逐步掌握现代工程设计的有关思想和方法,并向学生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贯彻制图标准,同时要注意零部件的基准和相关零件间的配合尺寸和关联尺寸的一致性,并对尺寸进行圆整,使尺寸标准化、规格化和系列化。

3.3工作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实践性教学 动手能力培养

郑州测绘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测绘类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测绘类的专业人才,并在测绘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测绘专业快速发展以及整个测绘行业对用人方式的转变,大多数测绘单位缺乏应用类的技术人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根据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这一目标,我校教职工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和建立了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现将这套体系的具体做法加以阐述。

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现测绘专科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要使中专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投入测绘生产当中,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占有重要地位。就工程测量专业的中专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测绘生产组织,技术操作以及解决测绘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要很强,这才能体现培养的工程测量人才的特色。测绘技术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完成,不怕困难、吃苦耐劳、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认真负责等优良品质,也要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因此,测绘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培养,是保证中专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教学任务,必须给予特别重视。

二、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1.课堂进行测绘仪器操作技能训练

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通过随课程进行的课堂实习实现的。测绘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整置测站(对中、整平),正确掌握读数方法和目标测量以及记录格式、字体和精度要求,对测量中的一些操作技巧反复训练,熟悉掌握规律。由于中专测量学的课时数少,开始实习时,指导教师应进行示范性操作讲解。

2.教学实习培养地形测绘的初步能力

(1)了解图根测量的设计及图根平面与高程测量,使学生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图根测量的作业技能;使水平角、垂直角观测和水准测量达到较熟练的水平。

(2)采用经纬仪加测距头或全站仪,以测记法进行大比例尺白纸测图,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形测绘的立尺点的选择、观测、测记记录及绘制草图等的基本操作,以及对照实地和记录绘制地形图(市街图)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白纸测图的修图、接边和整饰,对成图的现场巡视检查和实测检查,评定出实习小组的成果质量,以及对各种手簿的质量检查,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测绘成果的质量观念。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观察考核,作出相应的成绩记录。实习结束时,要评选出优良实习生和优良实习小组。这是代表个人动手能力和实习小组实习成绩的最重要的依据。

3.专业基础课实习能力的培养

(1)等级控制测量实习。主要是在实习场地进行工程测量规范中的一、二级测距导线测量及导线点的三等水准测量实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导线网的设计;导线选点;观测三等水准导线点高程测量等;采用控制网自动平差软件系统,进行导线网与水准网的平差计算,输出平差结果和相应精度评定资料。使学生对等级导线测量从技术设计到成果整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初步的操作技能。

(2)数字化测图实习。主要包括熟练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

4.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测绘专业除了要在外野完成实习内容之外,在内业计算机成图与计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外业实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内外业兼并的技术型人才。

5.工程测量专业的针对性实习

工程测量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点的标定和圆曲线、缓和曲线测设作为课堂实习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有代表性的点、线放样的基本操作技术。点标定实习内容是:根据已知控制点与放样点的设计坐标计算标定数据;采用前方交会法、极坐标法和距离交会法标定出点位;标定点位正确性的检测。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测设,根据已知数据和曲线设计数据,按选择的曲线测设方法,计算出各标定数据;在实地进行曲线标定作业;检查曲线标定的闭合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曲线测设,了解和掌握测设曲线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提高测设精度应采取的措施。

6.专业提高以及相关专业的实习

由于测绘专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也要对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也要了解一些测绘相关专业的知识以及发展状况。

GPS接收机使用实习,利用学校6台GPS单频接收机,在实习场地进行天线安置、接收机使用与观测实习,最后进行观测数据后处理成果观摩,使学生了解GPS定位测量的作业过程与可能达到的精度。

航空摄影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习,通过让学生对航摄影像进行判读,通过相片的调绘,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能进行航摄影像的成图,了解整个流程。

7.通过毕业前半学期到生产单位的实习得到锻炼

通过学生毕业前半年到生产单位进行测绘生产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综合的应用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自己掌握不是很好的知识面得到补充,同时又能掌握整个测绘生产的流程。毕业实习成绩由生产单位评定反馈到学校。通过毕业实习,培养了毕业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大有好处。

三、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任课教师要掌握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胜任所担任课程的教师职责,在实践性教学上具有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专职担任实践性教学任务的指导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规与现代仪器的使用与检查校正;掌握测绘工程的规划、优化设计技术,具有组织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作业能力,熟悉有关的测量规范和各项作业的精度要求,掌握测量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标准,能够胜任测量工程师的职责。

2.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以身作则,有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途径,使工程测量中专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种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绘工作的作业能力,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毕业时拿到了中级测量工的鉴定证书,并且他们都有较强的独立作业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正因为这样,我校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受到测绘界用人单位的欢迎。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较好的达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军德.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郑州测绘学校内部资料,2008.

[3] 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 地图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概述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为相应企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成本控制与效率控制等奠定了基础。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更加注重相关人员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融合。加强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今天,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地图测绘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科学利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进行地图测绘工作是现代相关行业与企业的主要工作。

2、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问题的探讨

2.1 GIS 测绘技术应用探讨。GIS 测绘技术的不快发展使得这技术也正在进行着细化与功能的多样化。在 GIS 测绘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GIS 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测绘技术。其包括 GIS-CAD制图、GIS-遥感、GIS-Internet、GIS-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利用 GIS 的多项技术能够实现地图测绘的数字化、实现地图测绘的高效率、实现地图测绘的高质量。在现代地图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数字化地图测绘要求这一技术必须具有自动成图、快捷测图、自动计算等功能。而GIS 技术所包含的各个分项正是针对现代地图测绘需求进行了各项工作。GIS 地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各项技术实现了地图测绘的高精度、高效率,实现了地图测绘工作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在现代地图测绘工作的开展中,GIS 技术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同时,GIS技术做包含的各项内容正是原有测绘测量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地图测绘过程中设备技术对其应用的应用。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数字化地图测绘设备的发展对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单纯的技术方式需要在设备的支持下才能够得到实现。我国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最早的设备仪器基本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相关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在对国外设备的分析与研究中不断开发出适用于我国地图测绘实际需求以及人员要求的数字化地图测绘设备。这为我国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基础,降低了数字化地图测绘设备的投资,实现了相关企业、部门的低成本运作,促进了数字化地图测绘设备的推广与应用。

2.3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中对我国地图测绘人才的需求探讨。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人员素质以及知识结构的调整关系到数字化地图测绘工作的质量。虽然,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仪器设备的发展使得这一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设备的操作、相关基础技术水平的高低仍是影响测绘工作精准度以及测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地图测绘企业、部门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以针对企业所使用设备仪器的品牌、型号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以此实现数字化地图测绘工作的高质量。

3、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应用不断增加。摄影测绘技术、GPS 测绘、遥感技术测绘等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基层测绘人员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现代数字地图测绘技术以其技术优势降低了测绘工作强度与工作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传统测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为了使地图测绘基层人员更好的了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加快相关企业单位技术的革新与应用,笔者对数字化地图测量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的分析。

3.1 GPS 测量测绘技术应用的探讨。GPS 测量测绘技术是在原有军用 GPS 定位系统上发展而来的测量测绘基础。其利用GPS 定位系统以及卫星群间的技术支持实现了高效、快捷、精准的测量与测绘。这一技术利用了 GPS 接收机捕获的卫星高度截止角信号进行了计算机相应软件的解析与计算。以此实现基线结算、网平差等计算的结果,得到了相应的三维坐标,实现了高精度的测绘与测量。在地图测绘测量中,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大的境地了人员测绘工作量,以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相应信息的收集与解算。

3.2 摄影测绘技术的应用探讨。数字化高空摄影测绘技术是在传统影响提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测绘技术。这一技术利用高空影响以及计算机系统对二维影响的提取实现了相关测绘测量工作所需的信息。这一技术有效的缓解了传统测绘中野外地形、市内建筑造成的通视影响,极大的提高了测绘测量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这一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公路建设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收到了测量测绘人员的一致好评。这为我国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是的这一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能够以技术人员庞大的基数得到快速解决。高空远景数字化摄影测绘技术为城市规划、地图测绘、公路交通图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等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技术受软件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测绘后期人员对相应的数据、参数等进行人工复核。这一情况增加了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工作量。在近年来的实际应用中基层单位的相应技术革新以及软件的二次开发等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仍需要相应企业的开发加快进度以促进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中高精度、高自动化目标的实现。

3.3 自动成图技术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能够一起自身优势实现自动化成图。在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应用中,相应的软件也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但是数字化地图测绘的发展使得这一工作更加快捷、更加人性化。在GIS-CAD 系统的应用中,利用 CAD 制图中相应的组件实现了地图测绘工作中的自动成图。而这一技术应用中还引入了地图测绘与高空摄影、GPS 等技术的结合验算功能。能够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对相应信息进行复核,极大的降低了成图前的验算、复核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为相应企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成本控制与效率控制等奠定了基础。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更加注重相关人员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融合。通过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融合减少相关人员知识更新造成的时间差。以此促进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的推广与应用,促进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琳.GIS 数字测绘技术在地图测绘中的应用[J].测量测绘信息,

2009.12.

[2] 马英宇.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J].

测绘信息,2010.5.

参考文献:

[1]朱宝山.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10(01).

[2]蓝悦明,杨晓梅.基于数字化地图的10KV线路辅助设计系统[J].四川测绘. 2002(04).

[3]蒋瑞波.GPS技术及在测量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 2003(06).

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第8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林业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测绘体系涵盖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表达、更新、应用和服务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为:测绘生产自动化、测绘成果多样化、测绘服务网络化及测绘产品社会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础,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在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等支撑下的有关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的所有技术的集合。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农科为主,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大学,测量学是开设面广、实践性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林业类专业如林学、生态学和森林工程等专业都开设测量学课程,测量学课程的授课计划学时依不同专业分别为48学时或64学时,包括课堂授课、课堂实验,外加开课学期末1周或2周的集中实习。

1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全合理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仪器获取地理信息的内容多,获得的成果也以纸质图为主,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不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没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测绘成果如何方便快捷地为林业服务,测绘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等交叉融合教学内容比较薄弱。

1.2与课程配套的仪器设备滞后于测绘科技发展

仪器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测绘生产单位早已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绘生产,可是学校由于经费有限,有的购不齐这些仪器,有的虽然仪器种类齐全,但数量太少,学生仅能进行参观性实习,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性实习。

1.3体现测绘新技术在林业中应用的内容相对较少

开设测量学课程的专业众多,但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不同专业在掌握测绘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量学在不同的专业中的应用应该各有特色。只有不断地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强化专业领域特色,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测量学知识在林业中的应用。对于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应突出测量学中的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或遥感影像图在林业资源调查和生态规划等中的应用,发挥大比例尺地形图在精细林业中的作用等。

1.4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够

由于测量学不是林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他们认为不过是专业基础课,不太重要,学生普遍对这门课不够重视,加之实验实习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落后,致使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有关测量的问题不能轻松解决。

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正是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虽然测量学实践教学占有本课程总学时一半的比重,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实验实习班级逐渐增多,而实验实习场地并没有相应扩大,实验实习考核较为弹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做验证性实验,没能结合林业类专业做些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对实验实习环节不是很感兴趣,不能充分达到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

2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测量学教学改革

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结合林业科学的特点和要求,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实习环节的建设、考核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测量学教学改革。

2.1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个重要环节。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前瞻测绘科技发展,面向社会,拓宽测绘领域,组织教师,协同相关高校的教师编写了《测量学》作为林业类专业的测量学教材。正确处理了传统测绘知识与现代测绘理论之间的关系,教材中既有先进的测绘仪器和技术,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技术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测量学在林业科学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2教学内容

顾及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林业类专业测量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将测量学教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基础测绘、专业测绘和现代测绘,基础测绘部分包括:概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测量误差理论及地形图测绘等;专业测绘部分包括:生物多样性测量、林业资源调查及地形图在林业中的应用等;现代测绘部分包括:数字化测图、GNSS、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GIS等技术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其中,基础测绘部分是学习专业测绘的基础;专业测绘部分突出体现测量学与林业科学的结合;现代测绘部分主要介绍测绘新技术、新理论在林业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授课内容体系按照“基础一应用一提高”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较好的处理了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内容之间的关系。

2.3加强实验实习环节的建设

(1)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备。

测量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有基本的设备保障。测绘新科技的发展及新仪器的实用化,对教学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加大对测量学教学硬件的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测量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更新换代,除有传统的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新仪器和新设备,如全站仪、GPS接收机、数字成图软件、GIS软件以及遥感软件等。只有不断引进测绘新仪器和设备,并使之充分发挥效率,学生才能接触前沿知识,与时代同步发展。

(2)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集中实习中,实习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校园内,科学地建设能够基本满足实验实习要求的场地,学生可在基地上进行测绘基本技能的实训。同时,在下属林场建立地形图识读实习基地,此基地地形起伏大、典型地貌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可直接将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应用在林业中。若条件允许,也可考虑将测量学集中实习与林业类专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3)规范实验室管理。

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天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验室做实验;建立实验设备共享体系,使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仪器借还制度和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正确处理工程生产用仪器与学生实验实习用仪器的关系;加强与兄弟院校或生产单位的交流,到有先进仪器设备的单位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4考核制度改革

(1)试卷库建设。

为深化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的改革,推进考教评分离,使考试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了测量学课程试卷库。每份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和实践操作题等不同类型试题,保证了试卷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较为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智能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测量,理解记忆、实践操作、综合分析、灵活运用及求异创新等能力应成为测试的重点。

(2)改革课堂教学考核办法。

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统一进行,阅卷采用流水作业,同一老师评阅同一道试题,评分标准统一了,考试成绩更具可靠性。同时,总评成绩由卷面成绩、到课情况、课堂互动、实验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随机回答提问等方面组成。成绩评定方式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认真地对待平时的作业,以更好地掌握测量学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由于实践教学自身特点,仅凭上交成果或主观印象来确定学生成绩并不科学,为此必须要量化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考核内容和形式。实习成绩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仪器操作技能、成果质量、实习小结和实习日记来综合评定,更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实践成绩。

2.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观念上,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忽视动手能力的锻炼;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以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差、辨识能力差、创新意识弱以及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方法应提倡将学生从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吸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形式,将“讲课、自学、讨论、实验、答疑”有机结合起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形成学生参与和师生双向交流的机制,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形式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作和开发面向教学、面向学生并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将复杂、抽象、隐含的原理及过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直观表达,让学生身临其境,充满好奇和主动参与教学。进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测量学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都系统地掌握了测绘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多数教师也从事过实际测量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但还要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教林业类专业的教师就应懂林学概论、树木学等相关知识,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测量学与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综合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