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计算机技术创新

计算机技术创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1 15:51:05

计算机技术创新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问题;创新策略

1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认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这门学科的技术性很强,对应用者的素养要求很高,但计算机技术产生后,其对社会发展及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能够在社会不同行业中,不同生活层面中得到应用,其功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得以突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其必修课程,但如果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仅仅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对学生而言,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专业知识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解决相关专业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价值,推动其他行业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价值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数值型,一种是非数值型。数值型和非数值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其应用功效和价值都很突出,这两种类型应用于其他学科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发展。

2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的支持,没有人才力量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就不能实现。但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虽然目前社会上懂得计算机的人员并不少,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数量也很充分,但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仅仅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欠缺,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都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开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相关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使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与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进行融合,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类人才的缺乏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也需要高校的有效支持,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虽然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但高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方面、教学模式规划方面、授课方法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过分突出理论知识点的教学,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视不够。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方式也较为老套,实际授课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定问题,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其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在全社会范围内,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群面不广。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多是年轻人,但大部分年轻人都只是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皮毛”,只能对相关开发软件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年长者多不懂得计算机应用,不能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这样,更谈不上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了。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这也影响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3.1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的综合素养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开发团队的力量。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多是由相关公司承担的,但公司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是很高,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这样,就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其实,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公司而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之前,公司要有足够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并且这些开发者计算机专业应用知识应该非常丰富,能够关注社会计算机发展情况,关注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综合素养要高,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公司还需要能够与一些高校实现合作,能够使一些高校计算机教师或者是一些计算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的学生加入到公司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团队中去,解决团队在人力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计算机开发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综合素养不高的情况,公司也需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外派部分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员工的综合素养,开发员工潜能。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计算机教育专家到企业中讲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技能,解答员工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主题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员工的综合素养。以这种方式解决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要能够重视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建立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团队,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2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安全性能不理想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安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性能是很关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做好计算机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要多探索,多实践,能够开发出一些安全应用软件。通过软件开发与应用保障计算机在联网状态下能够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提升计算机安全性能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要改进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手段是保障计算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通过这种手段,提升各网段之间信息交流的安全性,提升网络访问的安全性。第二,要实现网关技术的多样化,要多开发集中网关技术,根据职能情况明确分工,通过网络技术多样化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安全。

3.3普及计算机技术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技术,要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问题。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既要向年轻人普及,同时还需要关注中老年群体。普及计算机技术既需要在一些发达地区普及,同时还需要在一些西部偏远地区进行普及。在普及计算机技术方面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可以向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中老年人推荐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根据他们的喜好,开发一些网络应用技术,使他们能够便捷地应用一些软件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中老年人能够在实用软件的过程中,体验到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提升一些中老年朋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计算机技术普及的目标,国家就需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力量,为一些偏远地区发送计算机,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这样,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能力。另外,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关键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能够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把计算机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常态化。要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应用课程,通过课程教育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技能,这对于储备计算机技术开发人才,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4加强技术创新

纳米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提升计算机元件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能够发展生物计算机甚至可以发展量子计算机,可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另外,计算机技术开发者要关注新的计算机类型的研发,能够应用纳米技术提升计算机应用价值,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化发展。在网络技术方面,也需要实现创新突破。未来计算机发展需要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相关软件的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库是很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者要能够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发展 创新 选择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和影响社会。而人类作为社会中的主要生产力,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应该占据主导作用。在现今的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它任何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核心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了军事、文化、政治、经济等许多领域。计算机技术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和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以及理性和稳定的选择密切相关。

1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分为硬件和软件技术,主要是设计、开发和制造硬软件使其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计算机的迅猛发展让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各国都争相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计算机技术对于各国的实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国家都是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科学技术。

1.1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有其发展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不断修改计算机现有的组件好增加变话原件来扩展计算机技术。通过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和增加。计算机技术是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随着社会不同领域的各项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进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同拥囊泊俳了社会其它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在初期,计算机元件特性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计算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设备的出现让计算机用户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从最初的巨型计算机发展了现在的微型计算机,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展,而且不算渗透到了其它的技术领域中去。数码摄像机、无人驾驶飞行器、智能电视机等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产生的产品。计算机技术也是让人们能更方便快捷的使用,例如计算机的通信和计算成本越来越小,所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小。计算机的技术是以使用者为中心。计算机的发展相对于各国而言是独立自主的发展起来的,当外在条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下,计算机技术便会得出某种发现。一般的事物发展都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内部的矛盾正是推进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其实仍然处于阶级,这说明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沿着这条发展道路不断前进,不停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加完善和进步。最初的计算机的过渡过程就被IBM等计算机制造商所研究采用,从而形成了适应于不同社会领域的计算机类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当然在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同时我们需要保证技术的稳定,不要盲目的追求进步而忽略了技术的稳定性,计算机产品应该在追求计算机技术稳定的情况下逐步的改进。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明确新技术的启用要与原有的技术有着相对应的衔接。

1.2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计算机技术之所以能迅速的发展主要依靠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计算机技术稳定、迅速的选择判断。我们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选择所推动的。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创新正是社会需求所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遍使用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对计算机的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正因为这些更高的要求促使计算机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计算机的若干选择及时。计算机的选择机制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和认知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双向连接,从而加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创新

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主要依据市场的需求,在商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市场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都是基于市场作用。同时,社会的许多因素也制约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因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需要不断的创新。

2.1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所需因素

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是因为社会有所需求,正因为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技术才有不断的创新,这些创新形成了计算机技术产品的丰富多彩,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正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断创新的主要因素。计算机技术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但我们不能断定社会有什么需求就能够产生出怎样的计算机产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需求来说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IBM作为最早的磁盘驱动技术的代表人物,由于市场的剧烈竞争和对技术的改进使得每一平方的磁盘表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的数量增加存放的兆数量,从起初的1.7兆到1995年的1100兆。往往我们所得到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果都超前于社会的需求,需求引导着技术的改变,许多计算机新开发的技术和产品都是有创新开发出计算机技术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2.2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创新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进化

社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作用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计算机制造公司在制造计算机产品的最初时期,各公司都称自己是最好的产品、有最好的技术,其实这些产品和技术都还处于初期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是收到了专有技术的刺激。正如IBM公司通过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水平、更新产品的性能,大大吸引了新的客户同时使得老客户不至于流失,加大了公司的利益。社会不同领域逐渐运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来解决不用的问题,同时能给各领域带来更大的效率。

由于市场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断重视,原有的计算机系统已经不具备竞争力和优势。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专有系统而转向社会进步所需求开放环境下的新产品。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如果在封建的环境下对于市场较大的硬件改革时是很不愿意做出改变和接受新技术的,但是在开放环境下,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则是完全相反的态度,开发者认为这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改进的好机会。现代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体系需要现代社会组织形式。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在计算机技术体系的变更中。正如微软可以对计算机自身系统和应用软件分别管理,能操作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更大的来扩散其应用软件,同时销售自己的操作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系统结构同社会组织一样都经历着逐步进化到落后的过程,社会组织中那些适应不了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企业是不能得到发展甚至连原来的技术也一并消失。现代社会技术的创新已经渗透带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有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以说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与社会组织协同进化。

3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选择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不再是盲目的,越来越理性化的发展过程也让计算机技术取得了稳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以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开发和选择为主,软硬件之间的融合也是不容小视。就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总结为四个方面:

3.1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硬件技术不再一味追求速率

计算机技术发展是需要硬件技术的水平才能让计算机更好地使用。以前,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盲目追求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提升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方法。现在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已经不再重点强调运用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的改革来提升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运行能力。当今社会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已经相当进步,它的超高性能和小巧的占用面积在我们一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计算机用户的需求,现在计算机的硬件技术除了在极为苛刻的运行条件下,是没有必要再进行很大程度的提升的;如果我们对计算机硬件的运行和计算能力进行破话,经常更换计算机的意见,会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当计算机硬件时常保持在临界值,计算机硬件会缩短使用寿命;计算机硬件已经趋于较为成熟的时期,如果更改计算机硬件的原材料会使得我们开发的成本增高,有碍于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和推广。

3.2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软件技术不再一味追求简单

许多计算机技术开发者在微软的操作系统还停留在3.1的时候便说计算机的软件软件及时已经迎来了一键式视窗操作系统的时代。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以前的计算机个体发展格局完全不同,它将所有的软件技术都呈现在视窗操作系统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配套式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不断也更为明显的表现出来。视窗操作系统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这些漏洞使得重要机密的泄露和病毒的扩撒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软件技术不再一味追求简单。视窗操作系统确实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操作给系统的稳定带来了危害。黑客们利用视窗操作系统来窃取机密信息,面对攻击,视窗操作系统却不能在当时抵御而是只能在事后进行防御和修理,这对于专业运行计算机软件的体系将是巨大的障碍;视窗操作系统是商业性的系统,计算机用户有时因系统的更新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但是这种系统的更新并没有真正取得计算机技术上的突破。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的依靠视窗操作系统。

3.3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软硬件融合和交叉

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过程中,黑客一直是计算机避不过去的问题。尽管软硬件各自都在黑客的问题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没有较为明显的抵御效果。计算机技术开发人员将计算机软硬件进行融合,开启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这就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软硬件的融合和交叉的切入方式,这种融合与交叉能够极大的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都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开发者也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创新和选择时的实用以及技巧,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下,计算机技术必然会有全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潘宏铭.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研究――评《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4:81.

[2] 李高洁,杨海南,陈对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160-161.

[3] 王玉梅.基于复合DEA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的协同发展效率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10,24:95-99+144.

[4] 李.当前基于声频工程需求的扬声器系统技术发展――简析数字信号处理(DSP)和计算机技术在扬声器系统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15,05:6-13+36.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73-01

前言

在如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高效而稳定的飞快发展,使得计算机行业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其领域最初只在军事、科研部门,目前已经普及到了校园、家庭等场所,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进行着转变。当今人类所面对的关键性课题,就是要深入了解和对待计算机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一、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1946年,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被研制出来,阿轰动了全世界。在当时,二战时期刚刚结束,人们在军事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强化,所以计算机一经研发,就主要应用于军事,为军方服务。之后,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上世纪60-80年代,计算机的成本开始走低,于是,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地方和研究单位利用计算机来展开管理工作,这使得计算机不再被军方服务所垄断。从那以后,Intel数代处理器相继被研发,计算机开始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其主频最大为20MHz,有着16位的内、外部数据传输能力和16MB的内存寻址能力,它标志着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成功问世,同时也标志着计算机正式步入民用化的舞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许多家庭和企业单位中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受益的领域也愈来愈多,常见的就有互联网、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甚至个人家庭等等。除此之外,计算机也发生了发展方向的本质变化,计算机在军事和科研技术领域中,正在开始向更高、更强、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相比之下,在民用方面,计算机更加偏向于更小、更为经济实惠。我们看到了计算机在最初生产时到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之后,不难得出,促进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这同时也是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核心与根本。

二、计算机的创新发展道路

作为计算机未来发展过程中创造产生的主要原动力,需求的产生,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相关产品的创造猜想,这样的社会实现同时又受到了其创造主体、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社会在支持其计算机技术创造产生和出现的同时,其外部的市场情况、组织概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与内部设计师、生产者与使用者等都将参与者又有可能影响着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创造发生。

伴随计算机技术未来体系从专有到开放的不断发展,其应该更加适用于管理相对传统、封闭丰富的管理体制,也可以说未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造就是发生在一个和社会企业协同进化的大前提下。非常多的创造活动不断产生,同时又因此出现了比人们所需要的更多的可行性技术,所以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就聚集在了“选择”的层次上。

三、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上的发展

1.在经济领域

经过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步发生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从事信息的生产、储存、传递、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产业通过原有的优势,很快从第三产业中区分开来,形成独树一帜的第四产业。

2.在教育领域

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早已广泛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图文并茂地从课件中轻松学到知识,科研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

3.在医学领域

现代医学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而提升,所以在很多大型的医学机构中,都已经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如激光治疗仪、X光仪、助听器等等。

总之,计算机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四、计算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新鲜血液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一种新鲜的血液――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地脱离传统的工业制造领域,转而向医疗业、教育业和娱乐业等行业,还有勘探勘测、生物工程和抢险救灾等不同领域快速扩展,为了适应不同领域需求,机器人系统已经在被深入研究和开发。

我们常说的机器人技术,它就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系统的典型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系统的突破。比如在轮式机器人之中,该控制系统用于运行每一个机械关节和移动关节的机械动力装置。在该种机器人的位置反馈传感器的指令程序中,机械动力装置用来接收运动信号,而传感器则提供一个位置信号。这里所说的传感器就由许多计算机成分组成,其中包含:一个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这个计算机必须要有一个程序执行模块,用于有选择地进行和中止一系列指令的程序,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处理不止一个机器人移动指令;一个实时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以与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电子通讯,并且与机械动力装置和位置反馈传感器连接;一个可用于内部存储里面描述的多个移动指令的移动指令数据缓冲器;一个机器人移动模块,它可以与相关数据缓冲器连接,用于处理连续的多个移动指令并计算机械关节所需的位置;以及一个控制算法,它可以时时刻刻和机器人移动模块保持软件通讯,也是用来反复计算反馈信号的需要,还可以计算运动信号以及所述的机械关节需要的位置。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的同时,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推动社会经济大幅度提升,并为企业生产和决策等活动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计算机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改变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利用它,不断努力推动人类杜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4篇

关键词:

第1章 环山计算机公司的技术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环山公司技术管理发展史

环山计算机公司的技术管理发展历史预示着企业成长。环山电子计算机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中心集中了一批兼备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成员。

从基本责任来看,技术中心包括研发与销售。研发部分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依靠公司资金力量自主研发可行的电子类产品;销售部分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市场资料,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确定部门市场方向。

现阶段技术中心内部并没有给人员明确的责任划分。一方面由于部门正处于发展时期,人员数目方面还有待补充,人力略显不足,因此并没有限定部门人员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中心本着宽松的发展机制,给予员工最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了严格的责任划分,员工可以接触到更多工作,学习更多技术与知识。同时去除人员约束后的工作能够集思广益,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整体的积极性,去除惰性,这样不但利于部门员工的成长,也更利于部门实力的提高。

技术中心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这一点决定了对人员素质的相对要求较高。由于部门尚处在发展建设阶段,人员流动性较大。此期间,技术中心曾多次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吸引各领域人才加入;每位员工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同时也熟悉了其他领域的知识。

技术中心现有人员10名,所有人员学历均为大学毕业,头脑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强,且具有创新思维。其中90%具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部分人员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编程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实力。在人员结构方面,技术中心人员偏于年轻化,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占了多数,虽然实际经验方面会有欠缺,但是技术中心是个有活力的部门,人员极具热情工作,在热爱工作的基础上将全身心精力都投在工作上。

由于资金投入及人员方面原因,技术中心在建立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市场、销售能力的有效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1.2环山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状况及问题分析

1.2.1环山公司技术创新现状

随着企业的扩大,技术创新不断增多,但在以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往往出现一些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或实施后,发现与当初的设想有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项目的实施没有意义,如果纠正投入资金数额又比较大,难以收回投入。

1.2.2环山公司技术创新问题分析

我通过对最近几年实施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汇总、统计,并对项目实施失败或实施后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项目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分析结论。

1、不愿意采用最新的元器件改进产品。

2、人才缺乏,使技术创新成为无水之源。

3、重价格、忽略技术支持服务。、

4、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肆虐横行。虽然环山公司已制订了相应的政策,但保密程度仍需加强。

第2章 环山计算机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应用方案与策略

2.1 环山公司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

  企业为了生存与成长,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尤为重要。同时,在新经济条件下,应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

(1)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是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战略。自主创新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承认。

(2)模仿创新战略

模仿创新是企业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和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

(3)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够产生共生经济。

(4)全球化创新战略

全球化创新指企业在国外设立研究升发机构,利用所在国的科学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实现创新,以此达到科技成果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1)企业新生期及成长初期创新战略的选择  企业在新生期和成长的初期,企业创新能力一般都较弱,表现为资金缺乏、人力资源不足、试生产能力欠缺,承受创新失败风险的能力也较弱,所以一般应当先选择模仿创新。

(2)企业成长后期及成熟期创新战略的选择

在成长后期及成熟期,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实力,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开展自主创新。

3、综上所述,对于环山电子计算机公司而言,正属于成长阶段,但成立四年的技术中心却是新生期,所以现阶段应采用投入少、风险小的模仿创新战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企业的成长后期及成熟期,应采用投入多、风险大而收益丰厚的自主创新战略。这时的企业要长得更大更强、使自己能经得起国际市场的风吹浪打,还必须重视全球化创新。同时合作创新是企业在任何时期都应积极谋求的,以使自己享受到共生经济。此外,各种创新战略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企业可配合使用多种战略,以产生最好的创新效果。

第3章 总结

经过对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我们看到公司与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的差距,对公司的定位、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已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不断发展这是下一步继续研究的方向。

以下几点是我针对环山计算机公司的发展就技术管理及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

1、技术中心应拓宽资金来源,形成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2、大力加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投入强度。

3、加强与企业周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4、将技术队伍推向市场,增加企业营销活力。

5、技术中心可介入采购部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降低产品成本。

6、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保持企业长久兴盛。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5篇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之下,为了实现某个教育培养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育状态与运行机制,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的不断培养相应人才的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培养制度等构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培养教育人才模式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本思想,即确定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思路。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形式,即对“人才”进行定义并明确其培养措施。培养的过程就是在人才培养的实施阶段,是教育理念具体实践的过程,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培养制度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即将培养人才的方式与方法相对规范化,保证人才培养的模式稳定而持续有效。具体的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针对某种特征的人才进行规范化与持续化的培养,并使人才培养的行为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培养模式中还需要有培养评价机制,即对整个培养模式进行监督与评价,保证人才培养按照预期的规划进行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其达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与制度建立可以在其监督下完成优化。因此就功能、理念、目标、过程、制度等而言,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其组合与优化后的教育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人才的基本能力

此种能力就是进入到社会当中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技能,也可以看做是通用的能力;此种技能专业岗位与普通岗位都需要具备此种能力,体现出的是通用性,且与个人的素质相关,如语言、文字、理解、心理素质等。

(二)专业技能

此种技能主要是指高职人才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即计算机技术与技能,是岗位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计算机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而又充满新技术的领域,其发展的速度之快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比拟的。要培养专业技能必需要与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需要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则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实践,即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实际操作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得人才具备更好的岗位技能。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学科众多,有的重点在硬件,有的重点在软件,因此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时应注意对知识结构的平衡,即将硬件、软件、通信等知识综合起来,以此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此种整合不是单纯的知识的多元化,而是应将软件、硬件、通讯等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使之可以融会贯通。

(三)适应性技能

当今社会从事一种行业已经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经历多种职业并成为综合型人才才是当前就业的目标。这就需要人才具备跨行业就职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种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能力,即改变职业后可以很快的适应变化后的工作,这时非专业化的技能,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较快,行业的热点也就会出现不断的改变,这样就要求学生进入到社会后需要具备适应行业改变的能力。如:在计算机实训中,利用组织小组来完成某个项目,从计划、设计、实现、评价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岗位出改变的时候可以很快的适应新条件下的工作,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诸多的限制条件下可以跨学科、跨部门来达成目标。

三、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

(一)指导创新培养方案

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计算机教育创新并不能脱离企业与社会的需求,通过对人才市场的调查,高职计算机教育应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反映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内容,从而满足学科的时代化。同时应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对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保证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

(二)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技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提高技能的动力,因此应在计算机教育中不断的将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与应用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对生活的影响与改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求知的兴趣;同时将新技术与应用融入实践教学中,按照不同的方向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说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体系的发展与技术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认识。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教师是教学目标实现,并进一步实现教学模式实现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应重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行提高。应组织教师参加“双师型”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社会调查,使得教师可以了解技术动向,进而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另外,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应同步展开,让教师从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实践等方面明确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如:选派教师参加到社会实践与工作中,接触企业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促进其了解教学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一方面加速了教师的知识更新,为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这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可以将其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更加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在哪里,并且可以提出多样的解决办法,以此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强化培养过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的是人才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应以此作为培养目标。此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资源分配必须合理,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搭配的教学模式,保证实践起到巩固基础理论的目标;其次,将课内与课外的技能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利用的是学校的资源,然而学校的资源毕竟有限,不能达到与时代接轨的条件。因此在课内所学习到的技能往往与课外接触到的技术有相应的差距,因此应在教学中利用课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最后,学校必须要与企业接轨,建立产学研的知识化产业链,此种衔接不仅仅是产品与项目的开发,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不可小视的,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在实际需求推动下前进的,因此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创新,并以此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所以企业与学校必须将培养人才的桥梁搭建好,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的具有生命力。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教学 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那么,信息技术课该怎么做?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有人认为教一些基本操作,也有的认为有什么软件就教什么软件,反正软件学得越多越好……对此,我认为: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应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了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组织比赛活动。如教学完画图后,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进行“校园小报”比赛,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b、与其他学科融合。如教学指法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练习打汉字,比较枯燥,可选一些游戏软件如《开口就说》的英语学习软件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这样既能打破单一授课模式,也有助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将成为可能。在传统的“授”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学”和主动参与,而在信息技术课中,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否则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所需要的资料预先装入教师主机上,上课时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传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传输功能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师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来自网上、老师、同学的大量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教学完第45课浏览中国儿童网后,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金色少年、中小学教育网、中国百科知识网)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浏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7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电子示教板;5-4-3方法

作者简介:崔静(1982-),女,河北阜平人,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李宁(1982-),男,河北衡水人,军械工程学院训练部,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41-02

一、创新教学的内涵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主要依托8086系统机,重点讲述了8086CPU系统结构、存储器组织特点以及相应接口芯片工作原理。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难度较大,在授课过程中学员经常会出现枯燥厌烦的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成为了每一名授课教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创新教学。

当前,教学过程中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十分丰富且都较为成熟,因此笔者认为本文所理解的“创新教学”并不仅仅拘泥于在“教”的方法、手段和内容上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同时应兼顾于“学”,特别是对于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如何通过将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同时拓展学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才是课程创新的最终落脚点。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就在于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教学全过程的科学谋划和总体设计。

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以具体的讲解内容为例详细阐述创新教学在计算机硬件课程中的应用。

二、课程授课方式的现状

1.教员始终占主导地位

传统授课常表现为“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模式,过多强调教员的主导作用,结果教员在课堂上从始讲到终,力求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员。一节课结束,教员讲得筋疲力尽,学员听得迷迷糊糊,效果自然不佳。尽管结合了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学员分神、打盹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员始终处于被动模式,一直充当着观众的角色,没有真正融入到一节课当中。因此如何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动性则成为了创新教学的首要目的。

2.课程设计平铺直叙

计算机类课程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课程,没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内容讲授中通常都是按照以基础知识为起点,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进行内容的安排。

比如在讲“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时,往往第一步讲芯片的功能,第二步讲芯片的引脚与内部结构,第三步讲芯片的编程,这种授课顺序对于知识的传授顺理成章,但是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显得过于生硬,内容编排没有任何悬念,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明显的问题链,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巧妙合理地设计一节课的知识内容也成为了教学创新中不可忽略的。

3.学员课堂参与度低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员实际参与的环节也仅限在课堂上回答教员的提问。虽然教员也会给学员布置课下的预习与复习任务,但是并非所有的学员都以积极的态度来完成这些任务,甚至有的学员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对待课下的相关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课堂上不能吸收消化的知识在课下又不去认真揣摩、研究,这势必造成旧知识没有消化、新知识又不能吸收的窘境,从而造成学员的学习态度日渐消极,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帮助学员克服思想上的惰性,使其能够认真对待预习与复习任务,促进学员理解与吸收所学的知识,也成为了创新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创新教学在课程中的体现

1.创新教学的设计理念

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有明晰的创新理念。创新理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因此理念的提出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对学员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四个充分结合”的理念融入到了计算机硬件课程中。

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充分结合。通过学习该课程,对学员的最终培养目标并不仅是掌握相关理论,更应侧重于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教员讲授与学员自学充分结合。教员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做到“传道”。通过引导,让学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不断启发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三,调动热情与硬性要求充分结合。并非每名学员都会认真自觉地投入课程学习,因此,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增强课程自身吸引力的同时,还要通过提出硬性要求激励、引导学员开展学习。

第四,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充分结合。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不应仅局限于讲授课程内容本身,还应为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2.创新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学内容的创新。为了改变平铺直叙的授课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在每节课的内容编排上教员都应精心组织,尽量使本堂课内容生动而具有悬念,能调动学员积极思考。下面就以“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为例详细说明教学内容如何实现创新。

第一,巧妙引入教学内容。对于8253芯片,在学员看来这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芯片,因此对于芯片的引入,笔者就以2008年奥运会中一组经典镜头——“历史的足迹”为例来引入。在这组镜头中,通过计算机定时控制燃放29枚烟花,形成29个足印,每一个足印以恒定的速率向会场中心移动,预示着中国将成功举办此次奥运会。看完简短的视频后,教员可以向学员提出问题:29枚烟花是如何实现定时燃放的?用什么技术可以实现定时控制?由于这组镜头学员大都比较熟悉,因此对于提出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员可借此机会提出定时器的概念。

第二,合理设置悬念情节。在引入了8253芯片后,教员可以直接向学员提出假设,即用8253实现对烟花燃放的定时控制,引起学员对8253芯片的强烈兴趣。教员进而采用倒推的方式,以8253的工作原理为起点,在讲述原理过程中逐步引入8253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引脚等相关基础知识,这样就在离散的内容之间增加了紧密的逻辑关系,整个课堂气氛不再是沉闷平淡。

第三,丰富多彩的课后小结。在所有知识点讲解结束后,最终教员要进行内容小结,小结的形式尝试脱离以前常规的总结模式,而以一个仿真模拟软件取而代之。比如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模拟8253的简单工作过程,最终实现烟花的定时燃放。如图1所示。

(2)教学手段的创新。在硬件课程的学习中,由于所讲的知识比较抽象,学员总觉得有些芯片的内部结构看不到、摸不着,不能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时,教员在授课中可提供一些类似描述芯片内部结构的“电子示教板”,让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动态地在示教板中进行操作,自行将所学的芯片知识在示教板中灵活运用。如图2所示。这对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在快乐与兴趣中不断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在客观上不断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外,比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时还应该在主观上对学员进行激励与督促,目的是让大多数学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基于这个思路,笔者将一种使学员具有较高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了硬件课程中,这种方法简称为“5-4-3”法,具体描述如下:

“5”即课堂前5分钟。主要针对上次课布置的课后作业以随机抽点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检查,并解答学员的有关疑问。

“4”即课堂中间的4分钟。主要针对上次课布置的自学预习任务,以随机抽点的方式安排学员进行讲授。对于讲授的内容,教员应精心安排,内容既不能太难,这样会打击学员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学员能通过以前所学的旧知识,再结合预习的新知识最终将布置的任务顺利完成,这样就达到了知识点之间承前启后的目的。

“3”即课堂后期的3分钟。在基础知识基本讲解完的基础上,教员可以设计一道思考题让学员思考讨论,这对于拓展学员的思维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小结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结合课程中具体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芯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与创新方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学员的整体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创新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创新能力;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专门传授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科,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知识,还包括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知识。通过这种专业的学习,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几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这是对每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各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另外,计算机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在创新模式下教育理念下,以信息化核心技术的计算机技术的教育还尚有缺失,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陷入了“死记硬背”的瓶颈,这对于以实践和操作为特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无法真正适应实践工作和适应市场与产业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计算机人才没有能充分就业的原因之一,因为企业更加注重的是计算机人才的操作和动手能力。面对这一现状,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招聘的需要。

首先,加强创新能力的宣传,营造“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把创新作为一种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要全面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单靠学校某一职能部门的工作是做不到的,需要全校都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学校的各个部门要上下齐心协力去做,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开放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校园“论创新、学创新、行创新”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要鼓励学生学术自由,成为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更多地学习自和选择权,积极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能够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能;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要敢于对各种理论和权威说“不”,鼓励学生在对现有的理论的反复思索和论证的过程中迈向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提出自己尚未成熟的创造性的设想,学校也应该积极予以支持,从而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作为前沿性学科的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应该鼓励运用本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断发展尖端技术开展各类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从而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其次,建立一支高效地、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教师对于教学、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领域的引导者,也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推动者,所以任何的教学改革和改良活动都离不开相关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和贯彻,作为一线教育人员,教师可以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学生,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另外,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体系。所以,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队伍的完善是关键。

首先,需要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起动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对教师的行为和活动进行模仿,教师要自我强化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本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感染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因为这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只有燃起了学生对于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渴望,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教师要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师生观。传统的教育观念遗留下的另一个落后的观念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的地位,自我国古代以来,教师就一直以一个尊贵的长者的身份出现,甚至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虽然这种态度充分的表达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敬重和敬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过分的师道尊严反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开放和民主自由的理念下,我们更加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流和平等对话的地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中,要想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地位,形成平等的师生观念,即对待学生,教师要予以关爱和理解,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观念,支持和鼓励学生的追求,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精神,并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送学习的动力。

第三,教师平时要注重多元化知识的吸收。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学科教学的也是整体化、多元化的,尤其是现代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必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随时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其他的相关文化和知识的吸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灵活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从其他的知识和方面入手拉进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并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相关的生活实际和多元化的视角进行讲解,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进行交叉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从而塑造知识结构丰富、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人才。

再次,改革教学培养方案

教学培养方案是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的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因为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导致了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十分驳杂,不利于短时间内让同学们全部接受,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有用的专业知识,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方案的调整,不能够直接套用其他学科的已有的教学培养方案。本着“术业有专攻”的理念,我们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加细化的调整,可以根据侧重方向的不同,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细分为几个专业方向,例如围绕计算机程序设计可以分为net、.java、嵌入式设计这三个方向设置专门的程序专业,教师和学校可以在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的计算机知识的培养后,更加侧重对于某个专业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专门的学习,学校也可以由此培养“精”、“专”的应用性人才,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所以熟练掌握了一门专业的技术要比粗略的了解多项技术更有优势。

同时,学校要重视要改革教学模式。纲领性的教学方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才能发挥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单程的知识传递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利于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现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现状,挑战现状,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教师还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以弥补各种必须课给学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禁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发展兴趣爱好,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利用其专业特有的优势,提倡其进行跨校、跨院、跨学科选修课程,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多元化的知识的补充有利于更好的完善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学校还应开设各种实验创新教育课程,在不断的摸索与试验中找到更加符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课程设置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的采纳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各种一线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学生接受较系统的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创新的积极性。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落脚点,是需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达到了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的目的,还能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得以发挥更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区别于其他的专业学科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教授时,就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以奖励的激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觉重视操作技术的培养,特别是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开发,可以辅助教师和科研人员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术应用到研发实践中,从实践经验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后,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形式,一直以来课外科技活动有着学生的“第二课堂”的称号,恰恰的揭示了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服务,但是前者的优势体现在可以最柔性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创新潜质,有效的弥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无法发挥的一些创新性活动的空间。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加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常见的如,可以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一种文化节的方式将这种创新行为和活动固定下来,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成立专门的科技文化创新指导中心对学生的科技创新作用进行指导与评估,使活动更加的规范和有意义;还可以举办各类科技文化知识竞赛,使学生关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认识到创新理念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意义,学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制定一些相应的奖励政策来吸引和鼓励学生投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的生活已经走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未来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计算机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也必然是十分广阔的,是否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能力也是未来社会和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的高级人才的主要通道,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的摇篮,尤其是一些职业化的专业高校,更应该抓好教学活动的改革,而这种改革的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未来的人才竞争的不败者,才能紧随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所以,高校在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本文中笔者从校园文化的培养、师资队伍的组建、师生观的转变、创新活动的开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谈到了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何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为我国的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当然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7

[3]朱洪,张卜林.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