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6 15:50:28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麻疹;疫情分析

为了解盱眙县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探讨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现对盱眙县2006——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由盱眙县统计局提供,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2000软件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6——2011年累计报告发病67例,年平均发病率1.52/10万,发病率自2006年的3.68/10万降至2011年的0.61/10万。自2008年起,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见图1。

2.2时间分布除1月、10月、11月无病例发生外,其余各月均有病例发生。4-6月为发病高峰,共发病53例,占病例总数的79.10%,其中又以5月份发病数最多,共26例,占发病总数的38.81%,见图2。

2.3地区分布全县除古桑、三河外其余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四位的是盱城17例,鲍集12例,仇集5例,铁佛5例,占发病总数的58.21%。盱城镇为县城,其余三个乡镇均为边界乡镇,流动人口较多。

2.4年龄与性别分布67例麻疹病例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男女比为1:0.63。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5岁。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占71.64%(48例),其中0岁组占26.87%(18例)。15-29岁占22.39%(15例),≧30岁占5.97%(4例),见表1。

2.5职业分布职业分布以散童、学生和农民(成人)为主,分别为26例、27例和11例,分别占38.8%、40.30%和16.42%。

3讨论

3.1本研究显示0岁组发病率居各年龄组首位。史晓光等研究发现[1]未接种MV或接种不及时是0岁组婴儿发病的主要原因。我县麻疹接种率较高,但接种及时率较低,提示提高麻疹接种及时率对降低0岁组发病率至关重要。对此,基层免疫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将接种信息通知到群众,使婴儿在母传抗体消失后能够及时得到免疫保护。

3.2本研究显示15-30岁人群麻疹发病率也较高,35岁以上人群无发病。韩轲等研究发现[2]15-30岁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高,同时自然感染的机会少,故麻疹抗体保护率不高,﹥30岁人群自然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多,故麻疹抗体保护率较高。提示应对15-30岁的人群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查漏补种,建立年轻人群免疫屏障。

3.3本研究显示发病人数最多的地区为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流动人口是免疫接种的薄弱环节,应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力度,确保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对此,基层接种单位应定期主动搜索到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及时登记,建卡建证,并及时进行接种。同时应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或进行查漏补种。

综上所述,为加速麻疹控制,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特提出以下控制策略:①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婴幼儿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②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力度,提高适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③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及时对15岁以下漏种儿童予以补种。④通过各种措施对15-30岁人群进行查漏补种,努力提高麻疹抗体保护率,以建立强大的人群免疫屏障。⑤加强麻疹监测管理,开展疫情的预测预警,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做好麻疹疫情分析预警。通过综合措施实施“免疫+监测”的防控策略,以实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 麻疹;护理;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4-02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麻疹减毒活疫苗普及接种后本地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年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局部小流行。本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小儿麻疹患者65例,合理的护理取得良了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岁10例(15.38%),2~5岁46例(70.77%),6~11岁9例(13.85%)。

1.2 传播途径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的小儿。麻疹患者从出疹前5 d到出疹后5 d,均具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 d。患儿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的手传播[1]。潜伏期一般为6~18 d,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可达39~40℃,症状类似重感冒,眼部发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灰白色似针尖样斑点(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症状严重时可见出血性皮疹,合并粘膜出血及肺炎,当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不能透出,甚至不能隐退,可危及生命。在皮疹出透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遗留浅褐素斑,有糠麸样脱屑,2~4周可全部消退。

1.3护理方法

1.3.1 高热护理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监测体温,高热病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乙醇浴、冷敷,以免影响出疹,导致并发症。高热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但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利于皮疹的出现,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高热伴有烦躁不安、谵妄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及时通知医师病情变化。

1.3.2皮肤护理在保暖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病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观察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及消退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依耳后-发际边缘-面部-躯干-四肢的顺序遍及全身,并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有脱屑、色素沉着[2]。

1.3.3 环境条件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保持安静可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患儿有畏光症状时,病房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房间应用紫外线消毒。对疑似麻疹和麻疹患儿均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由于环境护理措施得当,本院未发生1例交叉感染事故。

1.3.4五官的护理常用生理盐水洗净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可服用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使用抗菌药物,减轻咽喉部症状,防止发生咽炎。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0.9%NaCl溶液含漱。

1.3.5 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无需忌口。随体温降低、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1.3.6 心理护理 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护理操作娴熟,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1]。

1.3.7密切观察病情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音等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2];患儿出现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并发喉炎的表现;患儿出现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为脑炎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应予相应处理[3]。

1.3.8 预防感染的传播对病儿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d,有并发症延至出疹后10 d,接触过患儿的易感儿隔离21 d。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病儿衣被及玩具暴晒2 h,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4]。

2结果

经过细致、全面护理,40例麻疹患儿全部治愈。

3讨论

由于麻疹传染性较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5]。麻疹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合并症者仅需对症治疗,故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6]。

[参考文献]

[1]樊兰英.麻疹173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37.

[2]张凤驰,康洪华,马丽艳,等.228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22.

[3]鲁侠.小儿麻疹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55.

[4]童秀珍.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控制措施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经济园区,人口84万。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运用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2005年麻疹疫情开始回升,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达32.25/10万。为了掌握沙坪坝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现将该区2005-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监测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MSS),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

1.3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麻疹监测系统软件,SPSS.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疫情特征

2.1.1 流行强度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共发生麻疹病例450例,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5.09/10万,2007年麻疹发病率最高,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42例,发病率为32.25/10万。2008年,全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11例,报告病例数比2007年下降了54.13%(表1)。

2.1.2 时间分布 2005年麻疹发病以4~7月为高峰,2006年麻疹发病有两个高峰,即4~7月和11~12月,2006年年末麻疹发病有翘尾趋势,2007-2008年麻疹发病均以1~7月为高峰。2007年每月均呈现较高的发病水平,2008年8月以后麻疹报告病例数迅速下降。

2.1.3 地区分布 2005-2008年沙坪坝区城区麻疹发病率均高于农村地区。2005-2008年城区共报告麻疹病例317例,年均发病率为19.13/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8.94/10万、7.55/10万、37.29/10万、16.65/10万;农村地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33例,年均发病率为9.52/10万,各年发病率依次为4.11/10万、3.71/10万、24.38/10万、11.86/10万(见图1)。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9,P

2.1.4 年龄分布 2005-2008年

2.1.5 流动人口 2005-2008年沙坪坝区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为171例,发病率为28.67/10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高校。本地人口病例数279例,发病率11.69/10万,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39,P

2.1.6 免疫史 2005-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450例,其中≥8月龄病例338例。在≥8月龄的病例中,接种麻疹疫苗“零” 剂次184例,占54.44%;免疫1剂次51例占15.09%;≥2剂次9例占2.66%;免疫史不详者94例占病例总数27.81%。2005-2008年8-12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共85例,其中无免疫史76例,占89.41%。

2.2 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免疫接种 沙坪坝区是文化区,近年来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沙坪坝区教委相继成立8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另有7所小学提供政策优惠,收读较多的农民工子女,2007-2008年对全区176所幼儿园、小学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2008年5~6月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3 讨论

3.1 麻疹发病原因分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2005-2007年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采取各种免疫措施后发病率有所下降。疫情资料分析表明,麻疹病例多集中在4~7月份,即以春夏季为主,与田兴国[1]等报道麻疹以春秋季发病为主不一致,这可能与重庆市地区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有关。

从地区分布看,2005-2008年城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低有关。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和流动性增加了感染机会,流动人口居住和生活条件差,预防保健意识淡漠,免疫状况差,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是城区麻疹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从发病年龄看,

由于近年来流动儿童的不断迁入,免疫空白人群逐渐积累,使免疫屏障的保护力下降,免疫空白人群麻疹发病率高,是麻疹疫情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农民工子女学校和有流动儿童借读的公办学校尤为明显。有的麻疹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免疫史却依然患病,可能和疫苗冷链管理、接种针次或麻疹疫苗接种操作等有关。

3.2 控制措施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计划,卫生部2006年11月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目前沙坪坝区麻疹疫情处于上升趋势,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保护易感人群。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主要是依赖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工作。应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规范地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并进一步加强培训,保证常规免疫工作规范、高质量进行;②切实加强流动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城区、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等薄弱地区针对流动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常规免疫工作,切实提高麻疹疫苗8月龄初种、18月龄复种的及时接种率,减少免疫空白人群。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流动人口预防保健意识,提高预防接种自觉性;③继续加强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作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消灭免疫空白人群,提高人群整体麻疹免疫水平;④重视成人麻疹预防接种工作,建议对高校学生和育龄期妇女接种麻腮风疫苗;⑤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调查,针对当前高发的麻疹疫情,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调研分析,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应急群体性接种、局部强化免疫,避免疫情蔓延;⑥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接种人员应严格掌握疫苗储存、运输及疫苗接种操作规范,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合格率。

参 考 文 献

[1] 田兴国,金宣华,褚彪.六盘水1997-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2):32-33.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  麻疹;婴儿;症状和体征;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冬春季多见,多见于婴幼儿,且婴儿发病率较高, 8个月内婴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胎盘抗体获得保护而很少发病[1]。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明显增加,8个月内婴儿发病率在部分地区占儿童麻疹发病数的36.4%[2]。婴儿免疫力低下,感染麻疹后易并发肺炎,病情凶险,变化快,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8月龄内婴儿麻疹62例,经过及时确诊,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8个月内婴儿麻疹62例,男33例,女29例。发病季节:1~3月份41例,4~6月份18例,7~12月份3例;62例均未接种麻疹疫苗。

1.2 临床表现 (1)前驱期: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程5~12 d,随着皮疹消退,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并伴有咳嗽、流涕、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等症状。(2)出疹期: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在病程的第3~7天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24 h内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上肢,第5天延至下肢及足部。wWW.133229.COM皮疹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在发疹前24~48 h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80%患儿累及整个黏颊膜并蔓延至唇黏膜,于出疹后1~2 d迅速消失。(3)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合并支气管肺炎31例,喉炎16例,心肌损伤15例,无合并脑炎病例。

1.3 结果 62例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5~14 d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临床护理措施 目前尚无麻疹的特殊治疗方法,所以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康复,减少合并症。

2.2 隔离与病情的密切观察 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d,有合并症者延至疹后10 d。密切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 d。麻疹合并症较多且严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皮疹未出透、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频繁加剧、呼吸急促、发绀、肺部湿啰音增多,为合并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功能不全。患儿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为合并喉炎表现。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为脑炎表现。出现合并症时,可使患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改变,及早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环节之一。

2.3 防止高热和惊厥 麻疹有“热3 d,出3 d,退3 d”之说。在前驱期,即出疹前3~4 d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而在出疹期体温可上升到40~40.5℃。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应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不能形成对流),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衣物不可穿的太多,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感冒。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对于麻疹患儿,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因为过早降温会影响皮疹的出透,可体温过高,患儿又易出现惊厥症状。体温在39.5℃以下时做一般处理,超过39.5℃,可以遵医嘱使用少量退烧药或行温水擦浴,但切忌冷敷或酒精擦浴,以免毛孔闭合,毛细血管收缩,影响透疹,导致合并症。而且降温过快,也可导致大汗淋漓,甚至虚脱。所以,降温后的一般维持体温在38~38.5℃即可。

2.4 全身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当呼吸道症状及体温达高峰时患儿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发于耳后、发际等处,为2~4 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而后迅速到颈部、胸背、四肢及全身,并陆续增多融合成片。皮疹由淡红散开,逐渐密集呈鲜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2~3 d后当鼻尖、手心、脚底均见皮疹时即为出齐,一般第5天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第7天消退。在出疹期间,必须保持被褥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更换床单,皮疹骚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可涂擦炉甘石洗剂;若皮疹退后,皮肤干燥,可涂液体石蜡润滑皮肤,嘱家长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如疹未出透,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之出透。在保温情况下,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d,腹泻婴儿注意臀部清洁。

2.5 眼鼻分泌物的处理 麻疹病毒可引起结膜炎,使患儿流泪、怕光,眼内分泌物增多。此时,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用0.9%氯化钠溶液或温开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晚期可涂抗生素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鼻中有鼻痂的,应用温开水软化再用棉签蘸水清洗以及时清除,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饮食护理 高热可消耗大量体能,而食欲下降、呕吐又使营养素的摄入量减少。所以注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等;经常更换食物品种,少量多餐,注意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喂奶、水时应将婴儿抱起,斜卧于喂食者怀中少量频喂,防止呛咳,同时注意温度适宜,喂食后轻拍小儿后背,促使空气排出。腹泻患儿可食用米汤和脱脂奶粉,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补充大量水分,禁食含纤维多的食物。

本组均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且患儿全身遍布斑丘疹,输液时穿刺难度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精湛业务技术,实际操作时必须有爱心、耐心和信心,谨慎穿刺,注意保护静脉血管,我们对51位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达98%,减少了反复穿刺为患儿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利于输注药物和紧急抢救。使患儿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做皮肤试验时,结果观察要谨慎,因为小儿皮肤比较娇嫩,受到某种刺激后,正常皮肤上会出现皮疹造成假阳性结果,这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不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7 健康指导

2.7.1 管理好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惟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治疗。

2.7.2 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0.5 h,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 min后再接触易感者。

2.7.3 提高易感者免疫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达90%,接种对象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在接触麻疹后,应于5 d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但效力仅能维持8周,超过6 d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仅用免疫血清球蛋白者,其临床表现可变为不典型,仍有潜在传染性。

【参考文献】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 麻疹; 预防控制策略; 免疫屏障

Analysis of Measle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in 2014/CHEN Zhuo-y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059-060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sles in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in 2014,to analyz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 Measles epidemic reports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2014 in this area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given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Result: 446 cases of measles in 2014 with an annual incidence of 16.50/100,000 incidence trend was rising;the age of under 8 months and over 15 years accounted for 54.3%;the incidence of under immune age was higher of 28.5%;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2012 and 2013,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Shiyan street was decreased.Conclusion: Increased vaccination efforts , strengthening leak replant work well forvaccin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have positive meaning in term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asles outbreaks.

【Key words】 Measl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mmune barrier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City Bao’an District Shiyan Prevention Health Care,Shenzhen 51810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21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1]。据深圳市麻疹统计资料显示,深圳市宝安区近三年的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而其中本区石岩街道办在2012-2014年的发病数分别为35、40、42例,分别占年度本区发病数的28.9%(35/121)、11.8%(40/339)、9.4%(42/446),可见2012-2014年在宝安区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的同时,本区石岩街道办的疫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通过了解分析2014年本区麻疹疫情情况,以及宝安区石岩街道办近两年所采取的麻疹防控措施,旨在探讨影响疹流行因素及其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为本区和深圳市提供麻疹预防控制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收集的麻疹疫情资料均来源于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中国免疫监测管理系统,由深圳市统计局提供人口资料。

1.2 诊断 麻疹诊断与分类完全依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执行,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麻疹病例抗体检测,采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试验提供的试剂。

2 结果

2.1 麻疹发病概况 2014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宝安区麻疹446例,实验室确诊371例,年均发病率16.50/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地区分布情况 麻疹的发病在本区各街道办、乡镇均有,且有明显的散发特点,不过,较集中的地区有:福永街道办、沙井街道办、西乡街道办,共计有346例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7.6%。

2.3 时间分布特点 2014年宝安地区的麻疹病例各月份均有发生,其中4~9月份较集中,发病高峰在7~9月份,共348例,此时间段发病数占全年发病的78.0%,2014年宝安地区麻疹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见图1。

图1 2014年宝安地区的麻疹病例季节分布图

2.4 2014年本区44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 本区麻疹发病人群发生在各年龄段,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发病331例(74.2%);成人发病65例(14.6%);发病年龄区间为6个月~35岁,麻疹的发病人数在0~4岁最为集中,有269例(60.3%),其中不足免疫月龄(

表1 2014年本区44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免疫史

年龄 病例 例(%) 免疫史 例

0剂次 1剂次 2剂次 不详

8月龄~ 60(13.4) 28 6 0 26

1岁 31(7.0) 17 0 1 13

2岁 21(4.7) 11 7 2 1

3岁 18(4.0) 5 7 0 6

4岁 12(2.7) 5 4 0 3

5~14岁 62(13.9) 10 10 0 42

≥15岁 115(25.8) 54 2 0 59

合计 446(100.0) 257 36 3 150

2.5 常住和流动人口发病情况分布 在2014年确诊的麻疹病例中,其中在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的有342例,占总病例数的76.7%,流动人口发病占总数的23.3%,提示病例以本地感染为主,其中石岩街道办的发病数占本区总发病数比例最低为5.4%,详细病例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深圳市宝安区2014年446例麻疹流行地区及流动人口分布

地区 常住人口(例) 流动人口(例) 合计 例(%)

福永街道办 109 36 145(32.5)

西乡街道办 69 17 86(19.3)

新安街道办 42 9 51(11.4)

松岗街道办 20 5 25(5.6)

石岩街道办 21 3 24(5.4)

沙井街道办 81 34 115(25.8)

合计 342 104 446(1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发病有如下特点:(1)发病趋势与全国、全市水平基本一致,均呈上升趋势。(2)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有爆发。福永街道办、沙井街道办占总发病数的42.6%。(3)8月龄以下和15周岁以上人群占54.3%。(4)与2012-2013年同期比较,石岩街道办麻疹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以往大量调查显示,育龄期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容易造成母传麻疹的抗体水平较低,这可能与

近年来宝安区对儿童的麻疹预防接种做了积极实践,但儿童接种率仍然较低,尤其对本区流动人口中的成人麻疹接种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本地区人群的免疫屏障[5]。因此,医院成为麻疹感染的重要场所,同时,宝安区医疗资源较集中,这与医院暴露可能存在一定联系[6]。通常患者患病后均选择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即使医院执行了相关预检分诊措施,但麻疹在发病潜伏期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所以候诊所、输液室均是麻疹传播的高发地[7]。因此,要加强宝安区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本区私立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查验证工作,并努力提高成人麻疹的接种率。同时,在麻疹流行期间,医院要加强感染控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同时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加强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8]。

本研究结果提示,与本区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的特点不同,石岩街道办与2012、2013年同期比较,其麻疹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发病率仅占本区总发病数的5.4%。分析调查资料发现,自2012年石岩街道办麻疹发病率高达28.9%以来,本区从2013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麻疹防控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该系列措施是积极有效的。现总结如下:(1)寻求与房屋租赁所合作,积极开展查漏补种工作。(2)制定了院内感染控制和强化措施,有情况及时上报卫生计生局。(3)在接种点疫点处理时,开展大规模的成人接种。(4)积极贯彻区卫生计生局计划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补贴政策,鼓励民众积极配合接种。(5)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和预防麻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爱国,杨会利.现阶段消除麻疹关键防控技术策略分析与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11):880.

[2]蔡晓虹.上海市闸北区1999-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4):296-298.

[3]赵凤敏,徐奋奋.江北区2005-2010年麻疹的流行特征[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44-45.

[4]朱洪鸣.武进区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68-4270.

[5]陈定仪.长沙县2007-2010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及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42-1443.

[6]张俊杰,杨恒丹,崔振铎,等.平顶山市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3(1):43-46.

[7]支莉,默光辉,支侠,等.新乐市201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5):502-503.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6篇

现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榕卫函〔20*〕83号)转发给你们,为加强我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控制工作的领导,把麻疹防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组织对本辖区的麻疹疫情和常规免疫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实,减少麻疹病例的发生,防止疫情暴发。

二、加强监测,做到“五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贯彻,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报告麻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和送检。对发生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麻疹暴发的苗头,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同时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麻疹;诊断;预防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measles.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looking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carefully observing clinical symptoms c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thods. Conclusion Measles belongs to spread disease, should be prepared for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further spread pathogens, protecting susceptible crowd.

Key words:Measles; Diagnosi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麻疹属于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多发于人群为小儿。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呼吸道发炎等,皮肤上有红色斑点出现,颊黏膜上会有麻疹黏膜斑。由于麻疹具有高传染性,因此在临床上要及时精确诊断,一旦确认要做出综合治疗和大范围防范措施,将传染病毒的扩散几率降到最低。

1临床症状

麻疹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较为规律,一般为10 d左右,少数的为20~28 d,此处以典型儿童麻疹为例,将整个病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前驱期(发病至出疹后5 d) 在这一阶段,患者的主要症状有上呼吸道不通畅,发热的程度加深(部分出现惊厥),干咳流鼻涕,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在患儿的颊黏膜处开始出现粘膜斑,多为细沙状的小白点,并覆以红晕,其一般存在时间为16~18 h,部分会延长到1~2 d。

1.2出疹期(起病3~5 d后) 在这一阶段,患者的症状明显加重,高烧可达40℃,精神状态进一步变差,出现厌食、昏睡等症状;在耳后开始出现皮疹,并快速蔓延到面颈部,1 d之内可将躯干部全部覆盖,2~3 d后扩散到手心、脚底等部位。皮疹大小一般为2~3 cm,颜色经历淡红-鲜红-暗红转变,在出疹时,患者的淋巴、肺、肝等会出现肿大现象[1]。

1.3恢复期 第三阶段属于恢复期,皮疹按照面颈部、全身躯干、手心及脚底的出疹顺序消退,会留下棕色的斑点,并出现脱屑,这一过程大概持续2~3 w;患者的发热消退,咳嗽、食欲不振、昏睡等状态得到改善。

2辅助检查

麻疹的早期诊断标准主要为颊黏膜上出现麻疹黏膜斑,标准比较单一,有必要采取其它的辅助措施来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精确性。

2.1周围血象 在出疹期,患者的白细胞数目会明显下降,通过检查周围血象能比较快速地做出诊断。

2.2分泌物涂片检查 将鼻咽、眼等分泌物最做成涂片并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多核巨细胞,这些细胞在出疹后1~2 d就呈阳性,能够提前做出诊断。

3诊断标准

3.1疑似病例 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列为疑似病例:患者发热、呼吸道不顺畅、怕光、眼睛有大量分泌物、结合膜红肿等症状;发热已持续4 d以上,皮肤出现红斑;在2 w前接触过麻疹患者。

3.2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符合以下标准:颊黏膜处出现斑点;来自咽部或结膜处的分泌物中观察到麻疹病毒;1个月内没有进行麻疹接种,血清检测有IgM抗体;急性期IgM抗体为阴性,恢复期IgM抗体转阳。

此外,在麻疹诊断中,还要注意区分其和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等病症,减少误诊的发生,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治疗。

4预防

如前文所述,麻疹属于高传染性的疾病,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当出现麻疹患者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断传播,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4.1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主要是用过易感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来实现,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当小儿8个月时完成第一次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疫苗0.5 ml[2];小儿在1.5~2岁时第二次接种,方式同为皮下注射0.5 ml;疫苗接种也可在接触麻疹患者之后,但要保证在2 d之内。

4.2被动免疫 易感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可通过被动免疫的方式来预防发病,保证在5 d之内,超过5 d但不超过9 d被动免疫则可以减轻病情,免疫有效期为4 w以内。被动免疫包括3种方式:①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用量为0.2 ml/kg;②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用量为0.5~1.0 ml/kg;③注射成人血浆20~30 ml,增强小儿的免疫力[3]。

4.3综合预防措施 对于大规模的麻疹疫情爆况,应该快速分析情况、做出准确的决策,通过综合预防措施来减少传播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当有麻疹患者出现时,要及时通报相关情况,并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②将接触过患者的易感对象采取检疫措施,持续3 w,针对易感人群的情况选择自动或被动免疫;③患者应该不出门,不要和其他人群接触,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进行认真地观察,对疑似患者也要行隔离措施[4-6]。

4.4预后工作 麻疹患者的预后工作也必不可少,①针对患有营养不良、体弱等患者,要注意提升其免疫力,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②在出疹期间,要做好护理工作,做好皮肤的清洁和涂药工作,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刘玉文.麻疹的诊断与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2):120-121.

[2]武芳,师学为.麻疹的诊断与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1):370-371.

[3]齐文芹,苗世敏.65例麻疹患儿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63-163.

[4]戚明利,吴文鹃,陈志慧.不同代次S191株麻疹病毒HA基因的序列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0,13(3):129-132.

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 麻疹;计划免疫; 健康教育; 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 R51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卫生部于2006年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确定2012年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年,并自同年开始加大了麻疹疫苗(MV)的查漏补种工作。内蒙古阿荣旗经过五年的查漏补种与强化免疫工作,现对2006-2010年麻疹疫情的控制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类型均是临床确诊病例。采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均由EXCEL2007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6-2010年阿荣旗共报告临床确诊麻疹病例251例,年均发病率为15.2/10万。麻疹疫情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由2006年的24.3/10万下降到2010年的7.4/10万,下降了17.0/10万,尤其是2008-2010年间麻疹发病例数明显下降,这与全国监测数据基本保持一致[1]。

2.2 疫情分布情况 人群分布:①性别构成情况:2006-2010年,男、女麻疹病例分别占51.6%、48.4%,男性病例数略高于女性病例数。②年龄构成情况:1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2.7%。儿童病例中,尤以2岁以下幼儿组发病人数最多,占15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的62.4%,2-14岁儿童组病例数占15岁以下病例数的35.6%。③职业构成情况:2006-2010年间,农牧区散居儿童、在校学生、托幼儿童占发病数的前三位,病例构成分别为57.4%、20.9%、15.4%。免疫史分布:2006-2010年报告的251例麻疹确诊病例中,79.4%的患者未接受MV免疫,12.4%的患者接受过首针接种(接受第二针强化接种者仅占5.3%),8.2%的患者MV接种史不详,阿荣旗麻疹患者MV免疫接种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MV免疫剂次分析,麻疹病例中未接受免疫及免疫史不清者大幅度下降。季节分布:阿荣旗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发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份,经过春季麻疹控制措施,除麻疹疫情总体发病呈现下降趋势外,麻疹发病在季节分布上呈现后退趋势,2009、2010年麻疹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较之2007年推迟3个月。

3 讨论与建议 我国已进入了消除麻疹阶段,从监测数据看,阿荣旗5年来麻疹发病监测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2010年降至7.4/10万的低流行水平;病例主要呈现散发为主,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季节高峰出现3-7月份。从麻疹流行强度、发病人群、季节分布看阿荣旗与全国麻疹发病情况一致。此外,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到总发病例数的80.0%以上,也充分说明阿荣旗特别是农牧区往年麻疹疫苗脱漏率较高的现实。研究表明,单纯给8月龄儿童免疫接种1针麻疹疫苗并不能有效保护儿童罹患麻疹,实施2针次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将复种时间提前至2岁以前更有利于控制麻疹疫情[2]。为达消除麻疹目标,WHO提出了MV2针免疫接种率超过95%的指导性建议[3],故做好MV的强化免疫与查漏补种工作是迅速控制麻疹疫情,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重要措施。为此,阿荣旗一是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把重点放在乡、村级医疗单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加强了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控制了麻疹疫情的蔓延;二是调整了免疫程序,将复种年龄提前到18-24月龄,对高中新生进行免疫复种。三是加大了免疫接种剂量,将麻疹疫苗接种剂量由0.2ml/剂次改为0.5ml/剂次,以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MV复种与强化免疫效果非常显著,自2008年开始麻疹流行高峰逐步趋于平缓,且发病季节有所推迟,2010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较之2009年下降了17.0/10万。

阿荣旗为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一要继续大力开展麻疹防治的健康促进工作,提高MV免疫覆盖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及做好查漏补种等强化措施的基础。阿荣旗针对2岁以下散居儿童以及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医疗卫生单位一是要向婴幼儿家属特别是牧区做好常规免疫接种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主动利用好免疫接种证,避免婴幼儿期间大量免疫空白的后续累积;二是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开展复种与强化免疫的宣传教育,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于无预防接种证或未完成MV 2剂次接种的儿童,学校要督促家长完成对易感患儿的补种工作,借此消除儿童中的免疫空白。同时,农村、牧区乡村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主动监测力度,对疑似麻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此外,必须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确保基层冷链的正常运转,提高有效接种率。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必须始终将温度控制在2-8℃间,完善的冷链系统是保持疫苗效力,确保疫苗效价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08-210.